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olvement of VLA-5 and VLA-6 in facilitating endothelium-oriented transmigr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被引量:1
1
作者 JINLing WANGWei-zhong LIChun-jiang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细胞其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 4的表达谱。结果 :基质由来因子 ( SDF) - 1 α介导的动员外周血 ( m PB)及骨髓 ( BM)来源的CD34+ 细胞穿透覆盖 HUVECs滤膜百分率分别为 ( 5 6.6± 2 0 .1 ) %及 ( 1 5 .6± 1 .8) % ,显著高于其穿移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比率。预先对 CD34+ 细胞进行抗 VLA- 5和 /或 VLA- 6中和抗体处理可消除这一促进效应。此外 ,BM来源的 CD34+细胞其穿移覆盖及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能力均显著低于 m PB CD34+细胞 ,两者间穿移能力的差异与其 VLA- 5及 VLA- 6(而非 VLA- 4及趋化因子受体 CXCR- 4)抗原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VLA- 5和 VLA- 6参与 HUVECs促进 HS/PCs穿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户 穿内皮移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质衍生因子-1α 造血干/祖细胞 晚期激活抗原-5 晚期激活抗原-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燕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宋娜 杨李 陶芳 晏黎 王卓 杜宇 孙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SAA患儿接受移植后有9例死亡,中位死亡时间6.3(2.6,8.3)个月。因感染死亡的5例中,肺部感染3例,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2例;肠道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植入失败并发血流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其次为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A-TMA)3例,1例因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60dPLT≤30×10^(9)/L(HR=7.478,95%CI:1.177-47.527,P=0.033)、Ⅲ-Ⅳ度aGVHD(HR=7.991,95%CI:1.086-58.810,P=0.041)、发生TA-TMA(HR=13.699,95%CI:2.146-87.457,P=0.006)为移植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llo-HSCT是治疗SAA患儿的有效手段,移植后+60dPLT≤30×10^(9)/L、Ⅲ-Ⅳ度aGVHD、发生TA-TMA与移植后死亡独立相关,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儿并优化临床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F-1/CXCR4轴探讨雷公藤多糖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贾微 宁志莹 +5 位作者 岑妍慧 刘鑫 杨瑞 李博佳 李森 张宸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8,I0003-I0006,共8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糖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第4天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制备原代胰腺干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胰腺干细胞;使用双硫腙(DTZ)染色法鉴定胰岛β细胞...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糖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第4天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制备原代胰腺干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胰腺干细胞;使用双硫腙(DTZ)染色法鉴定胰岛β细胞;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各培养时间点细胞进行拍照记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各给药时间点SDF-1释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DF-1和CXCR4的相对mRNA表达量;使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各组细胞SDF-1和CXCR4蛋白表达量。结果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所取细胞Nestin阳性、呈棕黄色;双硫腙(DTZ)染色呈阳性,且给药组细胞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对照组细胞SDF-1释放量相对持平,实验组细胞SDF-1释放量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步上升,在第26天达到峰值,随后SDF-1释放量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步下降;qPCR技术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SDF-1和CXCR4的相对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WB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SDF-1和CXCR4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雷公藤多糖可以通过SDF-1/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糖 胰腺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联合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木潮 陈黎红 +1 位作者 徐明彤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1小鼠ES细胞30d后,应用RT-PCR、DTZ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用RIA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分化细胞可检测到胰岛素mRNA表达,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13.6%±3.7%,在5.6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作用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04±0.01)ng/mL和(0.09±0.02)ng/mL。【结论】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将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GLP-1 FGF 生长因子 胰岛素水平 干细胞分化 联合诱导 分化细胞 小鼠胚胎 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雅韡 贺佳辉 +5 位作者 王浩 王誉潼 王睿妍 万幸雨 刘雨佳 吕兴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mL的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 24 h,使用Exo提取试剂盒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xo膜表面标记蛋白表达。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M组)、缺氧/复氧+Exo组(E组)和缺氧/复氧+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S相关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Exo组(E组)和缺血-再灌注+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24 h后行肾脏组织学评估,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测定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Exo和黄葵胶囊预处理Exo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呈杯状形态;二者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16.8 nm和81.3 nm;两者均表达CD9、CD63、TSG101。与M组比较,E组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E组相比,H组ATF6、PERK、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TF6、PERK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cr、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E组和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与E组比较,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下降,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均为P<0.05)。结论 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来源的Exo可通过抑制ERS,改善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葵胶囊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内质网应激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寇玉珠 田敏 +2 位作者 张灿玲 刘丽英 李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3-807,共5页
目的:探讨非亲缘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244人,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 目的:探讨非亲缘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244人,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38名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其生理健康总分为(89.21±10.35)分,心理健康总分为(81.84±12.75)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宗教信仰、居住地与主动捐献是供者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68.0%;子女状况、婚姻状况、年龄、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主动捐献是供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0.6%。结论: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生理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给予年轻、居住在城市、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更多关注,针对性地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教育活动等,提高非亲缘供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捐献 非亲缘供者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7
作者 苗杨 宗宁 +2 位作者 何垒 董道松 郭欣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7-413,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SNI组(SNI模型建立)、BMSCs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SNI组(SNI模型建立)、BMSCs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BMSCs+sh-NC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同时鞘内注射敲减对照腺病毒(2.5×10^(7) IU)]和BMSCs+sh-YY1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同时鞘内注射敲减YY1腺病毒(2.5×10^(7) IU)],每组10只。采用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CD86、CD206、iNOS和Arg1蛋白阳性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YY1和KLF4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NI组大鼠PWTL和PWT值降低(均P<0.05);脊髓组织中iNOS和CD86蛋白阳性率增加,CD206和Arg1蛋白阳性率降低,YY1和KLF4表达降低(均P<0.05)。与SNI组比较,BMSCs组和BMSCs+sh-NC组大鼠PWTL和PWT值增加(均P<0.05);脊髓组织中CD86蛋白阳性率降低,CD206蛋白阳性率增加,YY1和KLF4表达增加(均P<0.05);BMSCs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NOS蛋白阳性率降低,Arg1蛋白阳性率增加。与BMSCs组和BMSCs+sh-NC组比较,BMSCs+sh-YY1组大鼠PWTL和PWT值降低(均P<0.05);脊髓组织中CD86蛋白阳性率增加,CD206蛋白阳性率降低,YY1和KLF4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SNI大鼠鞘内注射BMSCs可促进脊髓中小胶质细胞M2极化,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YY1介导的KLF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极化 转录因子阴阳1 Krüppel样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
8
作者 董稳航 张雪 +2 位作者 何巍 李锐 王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矿化诱导组用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组用含50μg/L 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TSG-6组先用含20μg/L TSG-6的DMEM培养48 h,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中和抗体组先与TSG-6、CD44中和抗体共培养48 h后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牙/成骨标志物[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2)]及P65、p-IκB、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炎症因子+TSG-6组和中和抗体组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核转运水平。12只2日龄SD大鼠分4组,每组3只。麻醉后处死,取下颌骨,分别置于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矿化诱导液、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含TNF-α和TSG-6的矿化诱导液中培养10 d,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法评价各组牙组织的矿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矿化诱导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矿化诱导组比较,炎症因子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TSG-6组比较,中和抗体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发生NF-κB核转运的细胞增多。动物实验表明TSG-6处理可促进炎症环境下大鼠下颌骨中前期牙本质的形成。结论:外源性TSG-6可增强炎症环境下hDPSC的成牙/成骨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 NF-ΚB信号通路 成牙/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孙宇康 段彦哲 +6 位作者 滑键林 贾炜豪 尉杰忠 马存根 贾磊 张瑞平 翟晓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3-1650,共8页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脂分化实验进行诱导分化鉴定;取不同浓度的HSYA(0、100、200、400、600μmol·L^(-1))对hUC-MSCs进行处理,CCK-8法检测最佳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100μmol·L^(-1)组、200μmol·L^(-1)组和400μmol·L^(-1)组;EdU掺入法观察HSYA对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UC-MSCs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划痕实验观察hUC-MSCs的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VEGF、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的表达水平。结果提取细胞符合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特点,具备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与Control组相比,100、200、400μmol·L^(-1)组在作用2 d后,无细胞毒性;HSYA对EdU阳性细胞数、细胞迁移速度均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作用最佳(P<0.01);上清液中VEGF、BDNF的表达水平提高,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HSYA组BDNF、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结论HSYA对hUC-MSCs增殖、迁移和促血管生成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200μmol·L^(-1)的促进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C-MSCs HSY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再生修复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高表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10
作者 朱清华 袁博 +5 位作者 王一伦 任淼 李晓飞 王思邈 甄子萱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4-995,共12页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将ADSCs诱导分化为SCL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SCs和SCLC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大鼠DRG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细胞中Ⅲ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以鉴定DRG细胞。将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DRG细胞单独培养作为DRG组。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共培养组和DRG组细胞的突起长度。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NGF,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NGF,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GF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将转染后的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分为对照组、siNC/vector组、NGF敲低组(si-NGF组)和NGF过表达组(oe-NGF组),观察各组DRG细胞突起的长度。结果:原代ADSCs接种24 h后基本贴壁并留有少量脂滴,培养3 d后细胞多为短梭形、纺锤状或多角形,呈旋涡状生长,增长迅速,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ADSCs经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扁圆形,中间可见透亮的圆形脂滴形成,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中的脂滴被染成红色。AD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28 d后可见细胞呈沙粒样,形态模糊,出现钙化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化结节被红染,沉积在细胞外基质。ADSCs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立体培养28 d后可见小米粒大小的软骨球生成,对软骨球进行冰冻切片,阿利辛蓝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被染色成蓝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纯化后第3代ADSCs,可见被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的CD29蛋白表达阳性、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CD44蛋白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法,可见GFAP被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S100β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与ADSCs比较,SCLCs高表达S100β和GFAP蛋白。原代提取的DRG细胞常规培养6 h后开始贴壁,培养3 d后细胞胞体发亮呈圆形,胞体发出两条线状突起。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呈阳性表达,表明分离提取的细胞为DRG细胞。与ADSCs比较,SCLCs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RG组比较,DRG细胞与SCLCs以1∶2比例接种时,共培养组DRG细胞突起长度最高(P<0.05)。RT-qPCR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si NGF-1敲低效率最好,后续将采用si-NGF-1进行实验。ELISA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均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oe-NGF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i NC/vector组比较,si 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缩短(P<0.05),oe-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增加(P<0.01)。结论:ADSCs可以定向分化为SCLCs,且分化后的细胞高表达NGF;敲低或过表达NGF可影响DRG细胞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样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节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对骨髓来源肥大细胞中蛋白酶mRNA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杭雪晴 张弦 刘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5-950,共6页
文章利用10、50、200 ng/mL 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连续培养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st cell,BMMC)5周,并每周检测培养过程中肥大细胞蛋白酶(mast cell protease,MCP)4、MCP5、MCP6和MCP7... 文章利用10、50、200 ng/mL 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连续培养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st cell,BMMC)5周,并每周检测培养过程中肥大细胞蛋白酶(mast cell protease,MCP)4、MCP5、MCP6和MCP7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BMMC中MCP的表达水平受SCF质量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影响。Mcpt4的表达水平随着SCF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在高质量浓度SCF培养第3周时诱导Mcpt4高表达;Mcpt5在中质量浓度SCF培养条件下表达水平高,并且在培养第4周时达到最高水平;Mcpt6在低质量浓度SCF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水平高,并且在培养第3周时达到最高水平;Mcpt7的表达水平与Mcpt4相似,随着SCF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在高质量浓度SCF培养第4周时表达最高。实验结果为研究肥大细胞活性和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 干细胞因子(SCF) 肥大细胞蛋白酶(MCP) 类胰蛋白酶(M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细胞因子/C-kit信号通路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的润肠通便作用
12
作者 项芳琴 李玉星 李柏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目的:基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低剂量(1.5×10^(6)CFU/只)、中剂量(1.5×10^(7... 目的:基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低剂量(1.5×10^(6)CFU/只)、中剂量(1.5×10^(7)CFU/只)和高剂量(1.5×10^(8)CFU/只)组,各组小鼠分别连续灌胃相应的药物15 d后,灌胃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4 mg/kg)建立便秘模型,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首粒黑便排出时间、5 h内黑便排出数量及质量、小肠推进率、血清中胃肠调节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小鼠结肠组织SCF、C-kit转录水平,并观察结肠病理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的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均能缩短小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01),增加小鼠5 h内排黑便的粒数和质量(P<0.01、P<0.001),提高小肠内的墨汁推进率(P<0.001);升高小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的质量浓度,降低内皮素1、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和IL-6的质量浓度;增加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 mRNA相对表达量(P<0.01、P<0.001);修复受损结肠屏障。结论: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能够通过调节SCF/C-kit通路,进而影响胃肠调节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其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改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 便秘 润肠通便效果 炎性细胞因子 胃肠调节肽 干细胞因子/C-ki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ROS/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
13
作者 孙烈乾 顾梦宇 +8 位作者 杨杰 王凯漪 郭高帅 张宏博 张思怡 王堂龙 杨志伟 贺延妮 杨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0-620,共11页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通过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组、BMSCs组和BMSCs+M...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通过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信号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组、BMSCs组和BMSCs+ML385 (Nrf2抑制剂)组(联合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Va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尼氏体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超微结构,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O-1)、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 (PINK1)、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 (Parkin)、苄氯素1 (Beclin-1)和泛素结合蛋白P62 (P6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 (LC3-Ⅱ/LC3-Ⅰ)比值。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HE染色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和形态正常,染色均匀,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组织稀疏,结构紊乱,神经元数量减少且形态不一,染色不均匀,核固缩,可见部分坏死的神经元;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减少和染色不均等损伤表现,BMSCs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减轻,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神经元丢失情况明显改善;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边界不清,染色不均匀,核固缩。尼氏染色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紧密,形态规则完整,核仁明显,尼氏小体着色深且数量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固缩,呈空泡状,尼氏小体着色少且数量稀少;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尼氏小体着色少且数量稀少等损伤表现,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固缩减少,细胞形态相对完整,尼氏小体数量相对增多;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固缩,形态完整性丧失,尼氏小体破碎且数量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呈椭圆形,双层膜结构清晰可见,内部嵴完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变形,双层膜结构破坏,内部嵴断裂消失,结构模糊,胞质中可见大量自噬小体;与模型组比较,空载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线粒体损伤表现仍较明显,胞质中自噬小体数量较多,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膜和内部结构有明显改善,损伤程度减轻,胞质中可见少量自噬小体;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双层膜结构破坏,内部嵴断裂消失,胞质中可见自噬小体。荧光探针法,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blotting法,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 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MSCs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组织中Parkin、PINK1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BMSCs可以减轻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ROS/Nrf2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活性氧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特性延缓EGFR-TKI耐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磊 李振祥 +2 位作者 李洋 王海永 林家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如何延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已成为当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热点和难点。肿瘤干细胞(CSC)是肿瘤起始的关键细胞,CSC在EGFR-TKI耐药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研究发现中药能够抑制CSC特性延... 如何延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已成为当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热点和难点。肿瘤干细胞(CSC)是肿瘤起始的关键细胞,CSC在EGFR-TKI耐药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研究发现中药能够抑制CSC特性延缓EGFR-TKI耐药,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梳理EGFR-TKI耐药的中医证治,结合近年来中药干预CSC延缓EGFR-TKI耐药的研究,探讨中药通过抑制CSC特性延缓EGFR-TKI耐药的可能相关分子通路及作用机制,以期拓展中医药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CSC) 中医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刘兰香 汪晶 +5 位作者 王利 刘林 王欣 张红宾 唐晓琼 熊艺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首次allo-A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7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EBV)将...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首次allo-A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7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EBV)将其分为EBV组(n=114)和Non-EBV组(n=233)。统计患者allo-HSCT术后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14例(32.8%)患者发生EBV感染(外周血EBV-DNA均阳性),其中,88例(77.2%)发生在移植后100 d内。5例(1.44%)确诊为PTLD(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57(7-486)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G/ATG-F的使用、CMV血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是EBV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相对于BuCy,应用包含FA/CA的强化预处理方案者EBV感染的风险显著增高。结论:EBV感染是allo-HSCT术后常见并发症,强化预处理方案、ATG/ATG-F的使用、CMV血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会增加allo-HSCT后EBV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EB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在3例犬急性脊髓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体会
17
作者 王福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2,共5页
犬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突发性、复杂性和难治性的特点,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备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效果,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高了准确性。本文介绍了3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犬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和X线或... 犬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突发性、复杂性和难治性的特点,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备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效果,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高了准确性。本文介绍了3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犬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和X线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其为椎间盘疾病并继发急性脊髓神经损伤。患犬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后通过静脉输注干细胞因子,1支/d,连用3 d治疗,迅速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由本文患犬治疗结果得出,干细胞因子在修复神经损伤方面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MRI)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琳依 熊艺颖 +6 位作者 廖明燕 肖青 唐晓琼 罗小华 张红宾 王利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0-256,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LOHC发生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P=0.039)、强化预处理方案中包含氟达拉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P=0.002)、移植后d 30白蛋白≤30 g/L(P=0.007)、CMV-DNA+(P=0.028)、移植前有真菌感染(P=0.026)、Ⅱ-Ⅳ度a GVHD的发生(P=0.006)是发生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已发生LOHC的移植患者中,LOHC发生的时间在移植后32 d内(P=0.008)、移植后d 30的白蛋白≤30 g/L(P=0.032)是发展为重度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LOHC组的OS率显著低于未发生LOHC组(P=0.041)。结论:对于年龄≤45岁、强化预处理或LOHC发生较早的移植患者,需要警惕发生LOHC或发展为重度LOHC,应早期做好防治;定期监测CMV-DNA、白蛋白水平,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及防治a GVHD是预防LOHC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激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小雪 周政 +1 位作者 李启期 姜丹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S刺激诱导24 h建立hPDLSCs炎症模型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西格列汀低浓度组(0.5μmol/L)、西格列汀中浓度组(1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组(2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2μmol/L+10μg/mL)。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24、48、72 h后的hPDLSCs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72 h后hPDLSCs凋亡情况;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试剂盒测定hPDL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检测hPDLSCs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PDLSCs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及SDF-1和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PDLSCs中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西格列汀低、中、高浓度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依次降低(P<0.05);AMD3100可部分逆转高浓度西格列汀对LPS诱导的hPDLSCs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抑制hPDLSCs凋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脂多糖 人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信号通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苏尧 蒋炳浩 蒋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离体培养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广泛参与骨再生和修复,维持骨代谢平衡。BMSCs成骨分化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复杂生理过程,包括Notch、ERK、Hed...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离体培养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广泛参与骨再生和修复,维持骨代谢平衡。BMSCs成骨分化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复杂生理过程,包括Notch、ERK、Hedgehog等信号通路。本文综述这些信号通路在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各自的组成及传导机制,以期为骨质疏松症及骨缺损等疾病的基因辅助治疗筛选关键性的基因靶点,并探索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信号通路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