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7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keleton Design的脱粒装置交互式设计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宏新 刘招金 +1 位作者 张光甫 周丽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5-416,共12页
针对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设计过程中装备结构复杂、参数化变形设计困难以及对设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的问题,为寻求合适的参数化设计手段,研究了基于Skeleton Design(骨架设计)的脱粒装置交互式设计系统。以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为研究对象... 针对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设计过程中装备结构复杂、参数化变形设计困难以及对设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的问题,为寻求合适的参数化设计手段,研究了基于Skeleton Design(骨架设计)的脱粒装置交互式设计系统。以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为研究对象,引入Skeleton Design过程体的概念,结合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的总体设计过程,实现脱粒装置的个性化设计与参数化建模。以VS(Microsoft Visual Studio)环境下VB.NET为开发语言,应用CATIA(Computer aided tri-dimensional interface application)二次开发接口技术与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将模型、参数、知识信息等数字化资源与操作平台组织起来,联合运用,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在降低设计人员专业性、提高开发产品准确性的同时,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并且易于理解和应用,增强了模型的知识继承与重用性,满足脱粒装置个性化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设计系统 skeleton Design 设计过程实例树 参数化设计 脱粒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Skeletonization算法在优化锅炉运行参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崔育奎 陶丽 崇培安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
对将神经网络Skeletonization算法进行改进,运用到优化调整锅炉性能参数的方法,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锅炉运行中需要优化的性能参数。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模拟性能参数的影响因素与性能参数之间的映射函数,再通过改进Skeletonization算法... 对将神经网络Skeletonization算法进行改进,运用到优化调整锅炉性能参数的方法,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锅炉运行中需要优化的性能参数。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模拟性能参数的影响因素与性能参数之间的映射函数,再通过改进Skeletonization算法对网络模型进一步计算,找出哪些影响因素对性能参数的影响较大,为快速有效准确的机组运行优化提供指导依据和方向。这种方法不仅能为机组运行优化提供直观的理论根据,同时对锅炉的运行不产生负面影响,可以实现在线优化运行。通过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对性能参数准确预报,为锅炉机组的性能优化调整提供便捷、准确、全面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性能优化 神经网络 skeletonizatio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aggregate skeleton in stone matrix asphalt mix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涛 王真 赵永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192-2200,共9页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aggregate skeleton in stone matrix asphalt mixture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laboratory test and field materials evaluation. A stress-transf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aggregate skeleton in stone matrix asphalt mixture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laboratory test and field materials evaluation. A stress-transf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stone matrix asphalt (SMA) aggregate skelet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crushing test and 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 (SGC) tes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aggregate skeleton of SMA. To verify th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gradation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for the field materials extracted from SMA pavements after long-time servi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SMA aggregate skeleton is not random but has fixed internal trend and mechanism. Special rule is found for the graded fine aggregates generated from coarse aggregate breakdown and the variation of 4.75 mm aggregate is foun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graded aggregates to form well-balanced skeleton to bear external loading. The variation of 4.75 mm aggregate together with the breakdown ratio of aggregate gradation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aggregate skeleton. The crushing test and SGC test are proved to be promising in estimating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SMA skele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ne matrix asphalt AGGREGATE GRADATION skeleton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integration of dinitropyrazole and 1,3,4-oxadiazole:A novel hybrid heterocyclic skeleton for balancing energy and stability 被引量:1
4
作者 Xiao-xiao Zheng Ting-ou Yan +2 位作者 Lei Qian Hong-wei Yang Guang-bin Ch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22-128,共7页
In this study,a new energetic hybrid skeleton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nitropyrazole and 1,3,4-oxadiazole skeletons in a molecule.Furthermore,the energetic precursor(2),the azo-bridged compound(3),th... In this study,a new energetic hybrid skeleton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nitropyrazole and 1,3,4-oxadiazole skeletons in a molecule.Furthermore,the energetic precursor(2),the azo-bridged compound(3),the neutral nitramine(4)and the corresponding energetic salts(5-7)were synthesized.Their physicochemical and energetic properties we re experimentally and theo retically evaluated.Among the developed compounds,the azo-bridged compound(3)and dihydroxylammoinium(6)display high detonation performances(3,D_(v)=8904 m/s,P=34.47 GPa;6,D_(v)=9025 m/s,P=34.66 GPa),moderate sensitivities(3,IS=16 J,FS=120 N;6,IS=20 J,FS=312 N)and good densities(3,1.87 g/cm^(3);6,1.81 g/cm^(3)),which indicates that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high-energy explosive RDX.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energetic skeletons can achiev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energy and 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CYCLE Azo-bridged Hybrid skeletons Energetic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keleton of 5,7-fused bicyclic imidazole-diazepine for heat-resistant energetic materials 被引量:1
5
作者 Xiaoxiao Zheng Yubing Xue +2 位作者 Changhao Dai Hongwei Yang Guangbin Ch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93-199,共7页
In light of the low yields and complex reaction routes of some well-known 5,5-fused and 5,6-fused bicyclic compounds,a series of 5,7-fused bicyclic imidazole-diazepine compounds were developed with high yields by only... In light of the low yields and complex reaction routes of some well-known 5,5-fused and 5,6-fused bicyclic compounds,a series of 5,7-fused bicyclic imidazole-diazepine compounds were developed with high yields by only two efficient steps.Significantly,the seven-membered heterocyclic ring has a stable energetic skeleton with multiple modifiable sites.However,the 5,7-fused bicyclic energetic compounds were rarely reported in the area of energetic materials.Three neutral compounds 1,2 and 4 were synthesized in this work.To improve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5,7-fused neutral compounds,corresponding perchlorate 1a and 2a were further developed.The physicochemical and energetic performances of all newly developed compounds we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All newly prepared energetic compounds exhibit high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Td:243.8-336℃)and low mechanical sensitivities(IS:>15 J,FS:>280 N).Among them,the velocities performances of 1a(Dv=7651 m/s)and 4(Dv=7600 m/s)a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ypical heat-resistant energetic material HNS(Dv=7612 m/s).Meanwhile,the high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low mechanical sensitivities(Td=336℃;IS=32 J;FS>353 N)of 4 are superior to that of HNS(Td=318℃;IS=5 J;FS=250 N).Hence,the 5,7-fused bicyclic compounds with high thermostability,low sensitivities and adjustabl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have a clear tendency to open up a new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t-resistant energet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idazole-diazepine Heat-resistant material 5 7-Fused skeleton Energetic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顾皓玮 胡琦 虞庐松 李子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TCC骨架曲线模型计算方法中未考虑环境影响的不足,基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特征点温度修正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STCC材料变异和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试件水平承载力和延性影响显著,环境高温(60℃)会使核心混凝土强度降低,且在钢-混凝土界面易发生脱粘脱空,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分别下降9.4%、12.2%;低温(-40℃)工况下,由于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同时外壁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加强,使试件承载力提升18.7%,但其延性最大降低47.2%,对抗震产生不利影响;所提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可为高寒大温差地区该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STCC) 环境温度 拟静力试验 理论骨架曲线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望衡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对于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中华美学的民族性。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灵魂,却绝不只是汉族文化,它熔铸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 对于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中华美学的民族性。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灵魂,却绝不只是汉族文化,它熔铸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念、精神、传统。第二,中华美学的国家性。中华美学的国家性奠基于周朝,周朝的礼乐文化既是政治文化,又是审美文化。中华文化中的主要学派儒、道、墨等的美学思想均见出鲜明的国家性。第三,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其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三大流派:儒、道、释。儒家美学重社会,道家美学重自然,释家美学重心性。三者相对而又互补,共同构成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第四,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诗经》《楚辞》和唐诗的巨大影响构建了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第五,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其体现在对审美本体论的认识上,道家的美在自然与儒家的美在文明的统一,构成了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 民族性 国家性 文化骨架 诗性品位 基本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DGNN的外骨骼机器人步态相位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颜建军 许赢家 +2 位作者 林越 金理 江金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利用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的有向图神经网络(Channel Attention Enhanced Directed Graph Neural Network,CA-DGNN)的外骨骼机器人步态相位预测方法,提高了步态相位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研制了人体下肢姿态信息采集装置,... 利用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的有向图神经网络(Channel Attention Enhanced Directed Graph Neural Network,CA-DGNN)的外骨骼机器人步态相位预测方法,提高了步态相位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研制了人体下肢姿态信息采集装置,采集人体下肢的行走步态数据并构建人体下肢的骨架模型;之后,建立了基于CA-DGNN步态相位的预测模型,提取人体步态相位的运动特征,并基于当前时刻数据预测未来时刻的步态相位;最后,探讨了滑动窗口大小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本文提高了外骨骼机器人步态相位预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此方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相位预测 惯性传感器 骨架 时空图卷积网络 通道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抗剪承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姜绍飞 卞智海 +2 位作者 宋华霖 赵剑 连晟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9-1168,共10页
为探究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等参数对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抗剪性能影响,本文开展了抗剪承载力参数分析和计算方法研究。对3片BASW进行拟静力试验,建立了精细化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开展了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对螺栓连接预... 为探究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等参数对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抗剪性能影响,本文开展了抗剪承载力参数分析和计算方法研究。对3片BASW进行拟静力试验,建立了精细化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开展了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对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抗剪性能参数分析;基于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工作机理推导了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已有文献和现行规范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剪跨比越小或轴压比越大,抗剪承载力越大,延性变差;配箍率越大,承载力、刚度越大,提高幅度趋于减弱。本文提出的承载力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推导的抗剪承载力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螺栓连接 数值模拟 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骨架曲线 抗剪承载力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粉土质砂碎石土大型直剪试验
10
作者 韩华强 李东兵 +2 位作者 欧阳燕青 孙振远 傅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30,共5页
通过改变混合料中5 mm以下的颗粒含量,开展了含粉土质砂碎石土的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碎石土的剪切特性及其抗剪强度参数与砾石含量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粗细颗粒间含量的对比变化对粗颗粒骨架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组成碎石土的粗细颗... 通过改变混合料中5 mm以下的颗粒含量,开展了含粉土质砂碎石土的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碎石土的剪切特性及其抗剪强度参数与砾石含量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粗细颗粒间含量的对比变化对粗颗粒骨架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组成碎石土的粗细颗粒间含量的变化造成了细颗粒对粗颗粒的包裹作用,导致5 mm以下细料含量越高,混合料的最小最大干密度越低。为充分反映土样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当前下剪切盒比上剪切盒长20 mm的剪切位移量不太适应高细粒含量碎石土的直剪试验,应将允许剪切位移量进一步增加至60 mm以上。随着5 mm以下颗粒含量的增加,细颗粒对碎石的包裹作用逐渐越强,粗颗粒骨架以较大距离悬浮在细颗粒中而难以发生相互作用,碎石的骨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均相应降低,反之5 mm以下颗粒含量的减小则会导致碎石含量的增加,从而使细颗粒对碎石的包裹作用减弱,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则相应提高。粗细颗粒含量的变化,影响了粗颗粒的骨架作用,进而对碎石土的抗剪强度产生作用。碎石土的强度是粗细颗粒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剪试验 碎石土 骨架作用 强度指标 细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点云骨架提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11
作者 张连宽 林宇亮 +2 位作者 蔡贤资 张昕 岑冠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该文设计了根据几何特征提取水稻植株点云骨架的综合数学实验项目。基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构建了水稻植株点云采集系统,对获取的原始点云采用L1中值法提取植株骨架;针对水稻主茎叶向上生长特征,从植株骨架中提取主茎叶骨架,并基于叶尖点... 该文设计了根据几何特征提取水稻植株点云骨架的综合数学实验项目。基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构建了水稻植株点云采集系统,对获取的原始点云采用L1中值法提取植株骨架;针对水稻主茎叶向上生长特征,从植株骨架中提取主茎叶骨架,并基于叶尖点仅在一侧有近线性邻居的特点,识别出各个叶片的叶尖;以各叶尖点为起点,基于叶片渐近弯曲并交于主茎的特点,实现各叶片骨架的分割。该实验方案能准确提取水稻植株、主茎和叶片的骨架,叶片个数检测准确率为96.43%。该实验设计涉及作物学、点云图像生成与处理、表型几何特征解析与编程实现等方面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水稻点云 叶片几何特征 骨架提取 数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团粒调控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12
作者 谈云志 吴仙桥 +3 位作者 吴军 明华军 王冲 肖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7-1677,共11页
淤泥颗粒细腻、含水率高,固化强度主要由胶结强度提供,摩擦强度不高。以磷石膏、矿渣和生石灰为原料,制备磷石膏基团粒,再协同水泥固化淤泥,评价了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石膏基团粒的吸水率为13.4%,可以局部分离淤泥中的... 淤泥颗粒细腻、含水率高,固化强度主要由胶结强度提供,摩擦强度不高。以磷石膏、矿渣和生石灰为原料,制备磷石膏基团粒,再协同水泥固化淤泥,评价了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石膏基团粒的吸水率为13.4%,可以局部分离淤泥中的自由水,提升水泥的固化效果;压实成团后,磷石膏中的可溶磷(氟)浸出浓度均显著低于原状磷石膏的对应浸出浓度,且均低于地表III类水的排放标准(P浸出浓度≤0.2 mg/L,F浸出浓度≤1.0 mg/L),满足环保要求;磷石膏基团粒(粒径d≤5 mm)均匀分布于淤泥中,发挥骨架效应,明显提升固化淤泥强度,提升率达到22.3%,强度超过1 MPa。究其原因,团粒中的磷石膏−矿渣粉−石灰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针状钙矾石,C-S-H凝胶和针状钙矾石相互交织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填补了磷石膏基团粒内部孔隙和团粒−淤泥交界过渡区的孔隙,既固定了可溶磷和氟,又提升了团粒−淤泥界面过渡区的搭接能力。研究结论既为磷石膏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淤泥固化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磷石膏基团粒 骨架效应 界面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的焊缝光条亚像素中心提取方法
13
作者 杨宏韬 李浩 +3 位作者 白昊天 程云龙 李秀兰 张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0,77,共6页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线结构光在焊缝检测中的应用越发广泛,针对线结构光测量中焊缝特征区域曲率变化大引起的光条灰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提取中心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焊缝光条亚像素中心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线结构光在焊缝检测中的应用越发广泛,针对线结构光测量中焊缝特征区域曲率变化大引起的光条灰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提取中心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焊缝光条亚像素中心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初始提取和精细提取两个阶段,在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骨架细化法对光条中心初始提取;在精细提取阶段,利用Hessian矩阵求解其绝对值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初始中心法向,最后在初始中心法向上引入灰度质心的思想,对法向像素集灰度进行二次平方加权计算,获取准确的亚像素中心。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解决了光条曲率变化较大的干扰问题,提取的平均偏差为0.224 7 pixel,满足工业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焊缝中心 骨架细化 HESSIAN矩阵 亚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德计 宋恩凤 +2 位作者 张学玲 刘兴江 徐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9-1756,共18页
由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发展的希望。在众多种类的固态电解质中,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优良的加工性和与电极良好的界面接触性。但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机械强度... 由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发展的希望。在众多种类的固态电解质中,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优良的加工性和与电极良好的界面接触性。但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机械强度较差的问题。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解质(SPE)的性能,向SPE中加入无机填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可设计的多孔结构和易于化学调节等优点。将MOF材料引入聚合物基体中,可以提高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电极/电解质接触界面。本文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电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金属有机骨架 填料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基ZnO/NiO@C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5
作者 李培枝 雷盼 +2 位作者 杨晓武 张康 王晨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MOF衍生的ZnO/NiO@C多孔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通过氮气吸附/脱附...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MOF衍生的ZnO/NiO@C多孔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通过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一定数量的介孔,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ZnO/NiO@C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9.7 mAh/g,循环4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为1078.0 mAh/g,容量保持率为72.4%。此外,通过不同倍率的充放电实验,电极的比容量可以恢复到初始倍率的75.28%,测试结果表明ZnO/NiO@C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较好的倍率性能,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是由于其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降低了电荷的传递阻力,促进了离子的扩散,提高了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MOF 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HED网络和骨架提取的岩心图像边缘检测
16
作者 潘少伟 杨怡婷 +2 位作者 尚娅敏 郭智 蔡文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7,共11页
整体嵌套边缘检测(holistically-nested edge detection,HED)网络是目前图像边缘检测领域内一种应用广泛且性能良好的深度网络模型,但存在图像检测边缘缺失、冗余和模糊不清等不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扩张卷积(dilated convolution,DC... 整体嵌套边缘检测(holistically-nested edge detection,HED)网络是目前图像边缘检测领域内一种应用广泛且性能良好的深度网络模型,但存在图像检测边缘缺失、冗余和模糊不清等不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扩张卷积(dilated convolution,DC)结合HED网络的深度网络模型DC-HED。首先,去除原HED网络最后两层的池化层以进一步保留图像边缘信息;再加入扩张卷积来扩大感受野,更好地还原图像边缘细节,重新设计DC-HED网络。之后利用Zhang-Suen算法对其图像边缘检测结果进行骨架提取。把DC-HED网络和骨架提取应用于中国陕北地区S油田不同岩心铸体薄片图像(简称岩心图像)的边缘检测中,获得较好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已有文献中方法、传统Canny算子、传统Sobel算子和原HED网络,DC-HED网络检测获得的图像边缘更完整,连通性更好;DC-HED网络测试得到的均方误差、结构相似性和峰值信噪比分别为0.1106、0.7997和9.5611,与前面几种方法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最后将图像骨架提取方法应用于已获得的图像边缘中,剔除了杂乱的图像边缘信息,可得到清晰连续的图像边缘中心轮廓线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铸体薄片图像 边缘检测 岩心数字化 HED网络 扩张卷积 骨架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熵的单木骨架重建方法
17
作者 赵永辉 颜培钰 +4 位作者 谷俊涛 李振 彭勋辉 李超 刘淑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5,共7页
在对点云数据进行采集时,由于激光雷达设备和拍摄高度等因素导致点云质量存在差异,将影响后续重建结果。针对输入点云质量不高或拓扑结构不完整的问题,文中采用一种基于骨架的方法提取树木的原始骨架,通过最短路径算法构建一个最小生成... 在对点云数据进行采集时,由于激光雷达设备和拍摄高度等因素导致点云质量存在差异,将影响后续重建结果。针对输入点云质量不高或拓扑结构不完整的问题,文中采用一种基于骨架的方法提取树木的原始骨架,通过最短路径算法构建一个最小生成树(MST),通过模糊熵迭代方法去除冗余部分简化原始骨架。利用基于优化的拟合圆柱体序列进行重建,以近似模拟树枝的几何形状。实验结果表明,在点云数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该方法的单木重建精度也可以达到85%左右。而在点云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重建精度可提高至90%左右,且能够处理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树木,对树木主干以及具有高密度点云的矮树具有良好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树木骨架 MST 模糊熵迭代 拟合圆柱体序列 重建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土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模型和数值试验研究
18
作者 袁胜洋 李城栋 +3 位作者 练小莲 陆仁芳 邓开元 刘先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60,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Flac3D-PFC耦合数值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分析成桩过程中土体动应力响应,包括加速度响应、土体变形及砂卵石填料骨架中力链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柱锤在冲击过程中夯实、挤压孔下土体,土体发生变形的过程可分为增大、回弹、稳定3个阶段;冲击在土体中产生的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从孔中心向外迅速衰减,能量使土体逐渐挤密压实、地基加固,当能量传递至孔下3d(d为柱锤直径)时,动应力响应较小,土体受柱锤冲击作用影响不大;冲击使得砂卵石填料力链骨架结构发生断链重构,在该过程中,颗粒空隙不断减小,力链数量增加,作用力不断增强,填料不断置换土体,两者形成密实的整体以实现加固;冲击完成后,以初始孔底平面为基准面,自平面向上0.5d至平面向下3.0d与径向1.5d形成加固影响区域,该区域范围内的土体在冲击过程中应力响应较大,消耗大部分冲击能量,并在冲击完成后发生较大位移,使土体更加密实,地基实现加固。通过数值模拟补充模型试验,完善了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为现场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锤冲扩桩 加固机理 土体位移 动力响应 骨架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S点云骨架提取的杨树苗木干旱表型特征分析
19
作者 张慧春 周丽雯 边黎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植物干旱胁迫监测的关键在于如何精确定位和识别目标,为此,高效的植物表型提取系统成为必要配备。三维点云信息因其能提供高精度的三维描述,成为这一系统中重要的数据支撑,为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长势监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采用... 植物干旱胁迫监测的关键在于如何精确定位和识别目标,为此,高效的植物表型提取系统成为必要配备。三维点云信息因其能提供高精度的三维描述,成为这一系统中重要的数据支撑,为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长势监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采用地基激光雷达技术采集杨树苗木三维点云数据,并提出了一种结合预分割的L1中值骨架提取算法,实现精细表型提取与干旱特征分析。首先,通过高程分析、半径滤波和颜色指数滤波对原始点云进行去噪预处理;其次,利用改进的DBSCAN算法实现群体点云单木分割,并结合基于贪婪算法的八叉树进行全局搜索以优化分割精度;最终,利用KNN算法与MRF算法对单株点云进行预分割,提升点云数据的空间一致性,降低L1中值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通过得到的骨架点云计算杨树苗木的表型特征。提出引入冠长率和高径比2个新的指标,以揭示杨树苗木在干旱胁迫下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和减少水分消耗的适应机制。其中,冠长率在CK组和DT组的抗旱性评价中灰色关联度均排名第1,相关系数为-0.85,表明其对水分供应高度敏感,能够全面反映植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是评估杨树苗木干旱适应性的核心指标。通过结合三维点云技术与精细表型分析,为杨树苗木早期干旱胁迫的高效精准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对确定干旱表型指标、优化抗旱性评价体系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地面激光扫描 干旱胁迫 点云骨架 表型特征 干旱响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FAC应力吸收层的抗反射裂缝性能评价
20
作者 李智 童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目的为了解决“白加黑”技术中的反射裂缝问题,针对目前常用的悬浮密实型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super flexible asphalt concrete,SFAC)应力吸收层变形量较大、容易造成上部沥青加铺层不利于受力的缺陷,方法提出基于CAVF法和富沥青理念优... 目的为了解决“白加黑”技术中的反射裂缝问题,针对目前常用的悬浮密实型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super flexible asphalt concrete,SFAC)应力吸收层变形量较大、容易造成上部沥青加铺层不利于受力的缺陷,方法提出基于CAVF法和富沥青理念优化设计的骨架密实型UFAC应力吸收层。采用有限元ABAQUS数值模拟方法对“白加黑”路面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通过加速加载试验、冲击韧性试验和劈裂试验对材料与结构的抗反射裂缝性能进行评价。结果重载条件下,UFAC应力吸收层和高弹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竖向位移相差5.93×10^(-2)mm,沥青加铺层底部所受竖向压应力σy、最大主应力σ_(max)、最大剪应力τ_(12)分别降低24%,32.3%,27.7%。当路面存在严重脱空或常规脱空情况时,基于UFAC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比GAC加铺路面结构的抗疲劳开裂性能分别提升48%,36%。与传统的悬浮型砂粒式AC-5应力吸收层相比,UFAC-5应力吸收层的冲击韧性增加60.8%,劈裂抗拉强度提高16.8%。结论基于UFAC应力吸收层的沥青加铺技术,通过增大常规改性沥青膜厚保证必要的疲劳抗拉能力,并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显著提高集料间的嵌挤能力和内摩阻力,减小层间结构变形,可有效减缓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吸收层 薄层富沥青混合料 骨架密实型 有限元数值模型 抗压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