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excavation with a newly developed retaining system: Spiral assembly steel structure
1
作者 关成立 杨宇友 王成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19-2729,共11页
The spiral assembly steel structure, a newly developed retaining wall for the rapid excavation of small-sized foundation pits in unsaturated soil, is presented. This new type of retaining structure is prefabricated in... The spiral assembly steel structure, a newly developed retaining wall for the rapid excavation of small-sized foundation pits in unsaturated soil, is presented. This new type of retaining structure is prefabricated in the factory and is assembled on site in the excavation of a pit. This retaining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several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al units, in which the adjacent steel structural units are joined with connectors. Each steel structural unit has one steel pipe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is welded to a single piece of steel plate. After full installation in situ,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becomes a cylindrical steel structure. With the protection afforded by this new type of retaining structure, excavation work can be completed within 24 h to a depth up to 5 m.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new retaining structure, field construc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Beijing, China. The test construction was monitored. The monitoring program included measuring stress in the structur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soil. The monitoring data from the field tes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new structure is relia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ing shaft rapid excavation retaining structure field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底板地连墙基坑斜撑段倒撑必要性研究
2
作者 杨开武 罗正高 +2 位作者 蒋明伟 祝建勋 杨春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4,共5页
[目的]为节约工程投资,部分基坑斜撑段采用未完全封闭的条形底板进行基坑封底,拆除这类基坑的最下部支撑后,地连墙会发生较大突变。需研究条形底板地连墙基坑斜撑段倒撑施作的必要性及不同倒撑的基坑变形控制效果。[方法]以北京地铁某... [目的]为节约工程投资,部分基坑斜撑段采用未完全封闭的条形底板进行基坑封底,拆除这类基坑的最下部支撑后,地连墙会发生较大突变。需研究条形底板地连墙基坑斜撑段倒撑施作的必要性及不同倒撑的基坑变形控制效果。[方法]以北京地铁某拆撑后未施作倒撑且围护结构产生变形预警的基坑为案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拆撑后该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情况,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类型倒撑对该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结果及结论]超宽薄壁地连墙基坑斜撑段拆撑后,基坑变形超过设计阈值,对这类基坑必须规范施作倒撑;水平倒撑和斜倒撑的基坑变形率分别为0.078和0.366,变形量相差4.68倍,水平倒撑的变形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斜倒撑的;满堂红脚手架作为倒撑替代方案,该类基坑变形率为0.166,效果优于斜倒撑的而弱于水平倒撑的;不同类型倒撑中,仅水平倒撑和满堂红脚手架可将拆撑后基坑变形控制在设计阈值内;完全封闭的底板结构在基坑拆撑受力转换阶段作用充分,基坑变形率为0.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基坑 条形底板 围护结构 倒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优化基坑双边耦合变形控制设计建模及求解方法
3
作者 丁小文 龙思桦 +3 位作者 叶快 万琪伟 丁海滨 徐长节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在城市建设中,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法通常依赖保守策略并主要关注强度控制,导致其在精确控制变形方面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复杂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逆向设计多目... 在城市建设中,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法通常依赖保守策略并主要关注强度控制,导致其在精确控制变形方面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复杂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逆向设计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变形控制与经济性,旨在提高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该模型包含一个双边耦合的基坑围护变形计算模型、一个整合变形控制和成本优化的多目标框架、一个基于元启发式算法的求解策略。与四种元启发式算法的比较和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的深入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实现基坑围护结构的精确变形控制,同时优化了成本效益,特别是半经验半随机的启发式算法在处理复杂优化问题时表现出的更高效率和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模型 逆向设计 结构优化 元启发式算法 基坑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速率对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海龙 周雯 +2 位作者 张绍龙 胡锋 吴开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目的通过对高应变速率和准静态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明高应变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强塑性机理,为推广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等先进高强钢在高应变率工况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对微纳结构贝氏体... 目的通过对高应变速率和准静态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明高应变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强塑性机理,为推广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等先进高强钢在高应变率工况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对微纳结构贝氏体钢进行准静态和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透射电镜(TEM)等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表征。结果相较于准静态拉伸,试验钢在高应变速率拉伸条件下的延伸率大幅度提高,从6.7%提升至12.7%,但抗拉强度从1665 MPa降低到1553 MPa,屈服强度由1088 MPa降低至1070 MPa。高应变速率拉伸时,在真应变小于0.04阶段,绝热升温效应使断口附近组织软化程度加深,断口附近应力松弛,更有利于韧窝的形核和长大;当真应变超过0.04后,TRIP效应处于主导位置,更多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试验钢在2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塑性提高。高应变速率下的位错密度低于准静态拉伸的位错密度,这是由于在高应变速率拉伸过程中,贝氏体基体塑性变形程度较大,减少了与形变诱导马氏体之间的变形不相容,不需要产生额外的位错。结论高应变速率拉伸后,微纳结构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大幅减小,贝氏体板条发生较大塑性变形,使强塑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贝氏体钢 拉伸变形 应变速率 残余奥氏体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技术的上覆荷载对坑外土体内部位移场影响
5
作者 张晓双 杨灏 李浩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21-2530,共10页
为探究临近基坑上覆荷载对坑外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作用,采用自主设计的可控围护结构变形模式的透明土试验箱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下上覆荷载对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通过透明土试验所得数据与预测... 为探究临近基坑上覆荷载对坑外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作用,采用自主设计的可控围护结构变形模式的透明土试验箱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下上覆荷载对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通过透明土试验所得数据与预测曲线以及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上覆荷载对坑外土体位移场影响显著。增大上覆荷载或减小上覆荷载与围护结构之间的距离会使坑外土体位移影响区向土层深部扩展,最大竖直沉降和水平位移也随之增大。悬臂型与内凸型坑外土体受上覆荷载压强和距离影响显著的土层深度不同。上部土体位移受悬臂型变形模式中改变上覆荷载压强与距离的影响显著,但中下部土体位移受内凸型变形模式中改变上覆荷载压强与距离的影响更为显著。相比于同比例减小上覆荷载距离,增大上覆荷载对位移影响更大。可见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建筑分布与地下工程环境,采取适当手段避免围护结构产生最不利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透明土 模型试验 围护结构变形模式 上覆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models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110 mining method roof structural movement 被引量:12
6
作者 BIAN Wen-hui YANG Jun +2 位作者 HE Man-chao ZHU Chun XU Dong-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106-3124,共19页
For the 110 mining method,it is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roadway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n this method.The consequenti... For the 110 mining method,it is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roadway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n this method.The consequential excessive support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roadway support.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and roadway deformation of the gob-entry retaining in the 110 mining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First,the typical stages of the roof-cutting gob-side entry were defined.Second,the mechanical model and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n the roof were explored.Then,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the starting ranges of the specific supports at different stages were verifi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upport scheme was examined.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 data,the stress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gob roadway at different sta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mining processes in the 110 mining method were obtaine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test result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cision support at different stages by the 110 min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 mining method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roof structure movement mechan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侧移预测 被引量:9
7
作者 徐长节 李欣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5-1744,共10页
为了更精准地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侧移,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2种考虑时序性输入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不同基坑支护结构最大侧移、同一基坑不同工况支护结构侧移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可... 为了更精准地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侧移,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2种考虑时序性输入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不同基坑支护结构最大侧移、同一基坑不同工况支护结构侧移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工程实测数据实时更新和预测支护结构变形,有助于及时规划工程下一步施工工艺.在支护结构不同工况侧移的预测上,考虑了时序性输入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效果优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变形预测 机器学习 支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始发与接收对工作井围护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亮 胡瑞青 相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152,共7页
[目的]一般情况下,盾构机均在盾构工作井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才进行始发或接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考虑盾构工作井主体结构尚未施工时进行盾构始发或接收的情况,因此需研究盾构始发与接收对盾构工作井围护结构的影响。[方法]以... [目的]一般情况下,盾构机均在盾构工作井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才进行始发或接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考虑盾构工作井主体结构尚未施工时进行盾构始发或接收的情况,因此需研究盾构始发与接收对盾构工作井围护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地铁某标准地下三层岛式车站为例,研究盾构工作井在未施作主体内衬结构状态下实现盾构始发与接收时的围护结构受力及变形情况,并分析了盾构始发与接收对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无内衬状态工作井盾构始发与接收时,围护结构桩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及弯矩最大值均发生在盾构工作井端墙中跨第4道钢支撑处,围护结构剪力最大值发生在盾构工作井端墙中跨底板处;当盾构工作井未施作主体内衬结构时,围护结构桩体变形及受力均有所增大,但其位移及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围护结构在剪力及弯矩作用下能够满足承载能力及强度要求;无内衬状态下的工作井盾构始发与接收可提高施工效率,有效节省工期,节约工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始发与接收 工作井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环梁支撑下圆形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解析解 被引量:9
9
作者 欧阳煜 高云飞 任凯凯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将环梁和支护结构分别视为弹性圆环和弹性圆柱薄壳,基于环梁和圆柱壳的变形协调,得到了具有任意数目弹性环梁支撑圆形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解析解.在验证解析解合理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实际圆形基坑工程,比较了在刚性和弹性环... 将环梁和支护结构分别视为弹性圆环和弹性圆柱薄壳,基于环梁和圆柱壳的变形协调,得到了具有任意数目弹性环梁支撑圆形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解析解.在验证解析解合理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实际圆形基坑工程,比较了在刚性和弹性环梁支撑下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差异,并分析了支护结构底部边界条件、环梁弹性模量、尺寸和数量以及位置等参数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刚性环梁支撑,弹性环梁支撑处内力变化较小,环梁弹性模量和尺寸的改变只对基坑挖掘面以上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影响显著,而对挖掘面以下的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几乎没有影响.该研究成果为圆形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深基坑 支护结构 柱壳理论 弹性环梁支撑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模型构建的留巷切顶高度确定与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辛亚军 吴春浩 +2 位作者 杨俊鹏 田孟含 祝忍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以顺和煤矿2401运输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分析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基于巷道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分别构建了沿空留巷未切顶与切顶力学结构模型,并以巷道不同切顶高度进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巷旁采空区切落的矸石增加对关键块... 以顺和煤矿2401运输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分析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基于巷道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分别构建了沿空留巷未切顶与切顶力学结构模型,并以巷道不同切顶高度进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巷旁采空区切落的矸石增加对关键块的支撑力,同时弱化关键块对直接顶悬壁端部挤压,巷旁支护阻力减少35.78%;随着切顶高度增加,巷道顶板采空区侧端部悬臂由F型缓慢过渡到大I型,同时大保护结构具有向上平移趋势,相比于未切顶1巷,4 cm切顶2巷、8 cm切顶3巷与16 cm切顶4巷叠加应力峰值分别下降9.38%,28.13%,25.00%。结合巷道顶板岩性,最终确定切顶高度为8.2 m,留巷段采用三列单体液压支柱作巷旁支护,长短锚索超前补强,巷道围岩稳定,较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顶板结构 切顶卸压 巷旁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圈和石笼结构防护下桥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松 佘海强 +3 位作者 吴永刚 朱大勇 苏陈 童煜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1-1728,共8页
桥墩基础局部冲刷是造成涉河桥梁水毁最主要因素,对可能冲刷区域进行防护是降低基础冲刷危害的主要措施。文章选取矩形墩和双排圆柱形墩,基于主动和被动防护机理的护圈和石笼防护结构,考虑防护范围和流速因素,进行了桥墩基础局部冲刷试... 桥墩基础局部冲刷是造成涉河桥梁水毁最主要因素,对可能冲刷区域进行防护是降低基础冲刷危害的主要措施。文章选取矩形墩和双排圆柱形墩,基于主动和被动防护机理的护圈和石笼防护结构,考虑防护范围和流速因素,进行了桥墩基础局部冲刷试验;采用极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墩型和防护措施结合后的基础局部冲刷演化过程和抗冲刷防护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究防护效果与不同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径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程度大于措施因素的影响程度;对矩形墩进行防护时,低流速下优先选用护圈结构,中高流速下两者均可采用;对双排圆柱形墩进行防护时,优先选用石笼结构;在护圈或石笼结构防护下的矩形墩、双排圆柱形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中,基底修正系数K_(D)与防护比D_(p)/D更符合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冲刷 护圈结构 石笼结构 矩形墩 双排圆柱形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泥岩巷道顶板定向爆破不耦合装药系数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少伟 隋纪胜 +3 位作者 贺德印 付孟雄 何伟 李震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158,共11页
聚能爆破技术在沿空留巷工程项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装药结构问题一直是目前讨论的热点及难点。对于目前沿空留巷顶板超前预裂装药长度尚没有明确的指标情况下,以孟津煤矿二_2-11031工作面轨道顺槽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等长装药顶板预裂技术... 聚能爆破技术在沿空留巷工程项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装药结构问题一直是目前讨论的热点及难点。对于目前沿空留巷顶板超前预裂装药长度尚没有明确的指标情况下,以孟津煤矿二_2-11031工作面轨道顺槽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等长装药顶板预裂技术,为明确最优装药结构,本文通过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三维定向聚能爆破模型,改变轴向药柱的长度,以裂纹扩展长度和应力衰减速率为分析指标,通过数值模拟可知,轴向不耦合系数在1.25~1.7之间径向切缝距离约为40 cm,轴向切缝距离约为80 cm,相比轴向不耦合系数在2~3之间,切缝距离分别提高了25%和12.5%;轴向不耦合系数在1.25~3之间,应力衰减速度均小于1,能量利用最为合理;将轴向不耦合系数α=1.25~2的装药结构在孟津煤矿二_2-11031工作面轨道顺槽进行顶板定向爆破实验,对预裂爆破后的两炮孔中线进行钻孔窥视,观察到4种爆破方案,两炮孔之间沿切缝方向裂纹均已经完全贯通,裂纹光滑平整,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结合经济性、安全性两方面考虑,不耦合系数α=1.7为最优;研究结果表明等长装药结构可以代替传统的三段式装药结构。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爆破 轴向不耦合装药 沿空留巷 定向预裂 等长装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空箱式挡土墙多目标优化设计
13
作者 王丽 徐鹏飞 +3 位作者 刘松 郭瑞 徐昕 张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高效、准确、自动化地实现空箱结构的优化设计,以空箱式挡土墙为研究对象,基于Python语言和ABAQUS软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实现了结构建模及有限元计算分析全套流程的自动化。结合某水闸工程中的一座空箱式挡土墙结构,以多个强度和稳定性... 为高效、准确、自动化地实现空箱结构的优化设计,以空箱式挡土墙为研究对象,基于Python语言和ABAQUS软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实现了结构建模及有限元计算分析全套流程的自动化。结合某水闸工程中的一座空箱式挡土墙结构,以多个强度和稳定性指标的最优化和混凝土体积的最小化为目标,以规范要求的指标阈值、几何尺寸和体积限制为约束条件,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算法)进行空箱式挡土墙多目标优化设计。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代理模型,实现了与实际有限元模型的高度近似。结果表明,依据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空箱式挡土墙多目标优化设计,可以在有效控制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减混凝土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箱式挡土墙 参数化建模 NSGA-Ⅱ算法 代理模型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挡墙结构设计方法
14
作者 蔡建国 钱润民 +1 位作者 陈中向 冯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9-646,共8页
为了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箱体挡墙结构在水压力和土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挡墙结构设计方法.以体积和应变能为优化目标,采用Tosca软件对数值模拟得到的主要受力骨架进行拓扑优化.构建拉压杆模型... 为了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箱体挡墙结构在水压力和土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挡墙结构设计方法.以体积和应变能为优化目标,采用Tosca软件对数值模拟得到的主要受力骨架进行拓扑优化.构建拉压杆模型,结合箱体挡墙结构的破坏机理,分析并推导出侧墙受压、临水面挡墙和集束连接受拉3种主要破坏模式的承载力公式.实际工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行900次模型优化后,优化形态和应变能基本保持不变;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箱体挡墙结构的承载能力低于规范值和有限元模拟值,但误差均保持在16%范围内,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箱体挡墙结构 受力机理 数值模拟 拓扑优化 拉压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泡沫轻质土路基挡护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莹 陈尚勇 杭红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泡沫轻质土在施工场地受限的路基帮宽工程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为进一步优化铁路泡沫轻质土路基挡护结构,在商合杭(商丘—合肥—杭州)铁路肥东站开展工程现场试验,获得了挡护结构的受力特征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浇筑完成后具有... 泡沫轻质土在施工场地受限的路基帮宽工程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为进一步优化铁路泡沫轻质土路基挡护结构,在商合杭(商丘—合肥—杭州)铁路肥东站开展工程现场试验,获得了挡护结构的受力特征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浇筑完成后具有良好的自立性及强度,挡护结构所受侧向压力显著降低,挡护结构承受的侧向土压力仅2~5 kPa,土压力系数逐渐减小趋近于0.1,因此泡沫轻质土路基挡护结构主要作用是防止泡沫轻质土的劣化、保护轻质土性能,兼作施工模板,可以根据泡沫轻质土填筑固化前的侧压力和风荷载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泡沫轻质土 挡护结构优化设计 试验研究 帮宽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目标布谷鸟算法的拦沙重力坝结构抗震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家傲 沈振中 +3 位作者 李乐晨 孙一清 疏永康 于世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7,共11页
混凝土重力坝在强震作用下易出现结构安全问题,因而需采用合理经济的工程措施加以防护。将西北地区某拦沙重力坝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大坝自振特性与动力响应,并综合考虑坝踵拉应力和抗震措施可变造价,采用改进多目标... 混凝土重力坝在强震作用下易出现结构安全问题,因而需采用合理经济的工程措施加以防护。将西北地区某拦沙重力坝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大坝自振特性与动力响应,并综合考虑坝踵拉应力和抗震措施可变造价,采用改进多目标布谷鸟算法(MOCS)进行抗震设计方案的优化。此外,为提高算法性能,通过调整拥挤度距离计算公式、引进多项式变异算子以及动态步长和发现概率等方式进行改进。通过与其他多目标算法在不同测试函数上的对比试验,证明改进MOCS算法具备计算高效和解集均匀等优点。最后,根据Pareto最优解集,对重力坝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并提出工程建议。相关方法与结论对高烈度地震区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沙重力坝 改进MOCS算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地震响应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效应的大型异形基坑开挖变形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伟玲 李博 +1 位作者 徐浩 田承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1,118,共6页
城市紧张的用地环境及复杂的主体结构需求,导致异形基坑越来越常见。目前国内基坑规范推荐的分析方法均不能满足形状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本文以北京某超大异形基坑为依托,建立异形基坑Midas-GTS仿真计算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变形数据,对... 城市紧张的用地环境及复杂的主体结构需求,导致异形基坑越来越常见。目前国内基坑规范推荐的分析方法均不能满足形状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本文以北京某超大异形基坑为依托,建立异形基坑Midas-GTS仿真计算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变形数据,对异形基坑的坑外地表沉降及围护结构变形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受基坑形状特征影响,地表沉降及支护结构变形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地表不均匀沉降现象显著,基坑长边附近沉降大于短边,沉降量随着离坑角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围护墙长边中间区域变形较大,短边中部次之,结构角点处变形最小。因此,在进行基坑设计支护时,应充分考虑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基坑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基坑 数值分析 空间效应 沉降 围护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旁充填留巷顶板结构分析与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贾靖 卢志敏 +1 位作者 任伟 杨洪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研究沿空留巷顶板结构特征及其支护技术,基于弹性力学薄板理论,建立了沿空留巷顶板悬板结构模型,推演了两种边界条件下悬板主应力表达式,构建了应力比例系数作为薄板破坏判据,研发了沿空留巷巷内顶板斜拉锚索加强支护、巷旁超高水材... 为研究沿空留巷顶板结构特征及其支护技术,基于弹性力学薄板理论,建立了沿空留巷顶板悬板结构模型,推演了两种边界条件下悬板主应力表达式,构建了应力比例系数作为薄板破坏判据,研发了沿空留巷巷内顶板斜拉锚索加强支护、巷旁超高水材料复合支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锚网索支护沿空留巷过程中实施超前预裂切顶,顶板可形成悬板结构,该结构随上覆顶板运动可形成一对边简支一对边自由和一对边固支简支一对边自由两种悬板形式;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两种悬板破坏部位不同,可以此作为布置顶板斜拉锚索的依据;顶板斜拉锚索对悬板起悬吊和水平挤压作用。现场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旁充填 沿空留巷 超高水材料 悬板结构 预裂切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保土柔性污染阻隔管控技术在历史遗留废渣堆治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郭智 刘玉强 +2 位作者 齐长青 刘胜 郑中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184,共11页
历史遗留废渣堆的治理是目前环保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于堆存场地受限、边坡陡的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治理技术是当下历史遗留废渣堆污染防治的难题之一。以某关停矿山生态恢复项目渣堆管控项目为例,提出了... 历史遗留废渣堆的治理是目前环保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于堆存场地受限、边坡陡的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治理技术是当下历史遗留废渣堆污染防治的难题之一。以某关停矿山生态恢复项目渣堆管控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历史遗留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及生态恢复技术,即废渣堆加筋—保土—水平与垂直柔性阻隔—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简称“加筋保土柔性阻隔生态恢复技术”,该技术对废渣堆采用土工袋+格栅加筋的方式稳固边坡,堆体表面设置HDPE膜为主防渗的阻隔层,并挂设土工格室进行保土绿化,并在渣堆四周设置柔性垂直污染防控阻隔墙,将废渣堆进行三维立体阻隔,有效防控废渣堆对周边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同时废渣堆表层阻隔采用的是HDPE膜,其渗透系数小于1×10^(-13) cm/s,四周采用的柔性垂直阻隔墙整体渗透系数小于1×10^(-7) cm/s,HDPE膜表层通过钢制花管HDPE管靴固定土工格室,钢制花管HDPE管靴可与HDPE膜实现热熔焊接,渗透系数满足1×10^(-7) cm/s,最终实现污染阻隔与生态绿化相互协同,达到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和生态恢复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污染废渣 重金属污染 加筋保土结构 水平与垂直柔性阻隔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蚀地貌区浅埋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结构及保水采煤方法
20
作者 孟凡林 李佳山 +4 位作者 孙治豪 蔡进 乔伟 王启庆 吴慧杰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857,共9页
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如何保护矿区水资源成为新疆地区煤炭开采面临的重大课题。以位于风蚀地貌区的新疆榆树泉煤矿作为研究区,探讨风蚀地貌区水文地质结构与水循环规律,提出榆树泉矿区保水采煤方法。首先,通过计算煤层开采导... 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如何保护矿区水资源成为新疆地区煤炭开采面临的重大课题。以位于风蚀地貌区的新疆榆树泉煤矿作为研究区,探讨风蚀地貌区水文地质结构与水循环规律,提出榆树泉矿区保水采煤方法。首先,通过计算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煤层开采直接充水含水层,并进行富水性分区;然后,根据研究区内水文观测孔水位数据,分析矿区水体间水力联系及开采造成的影响,确定煤层顶板含水层、烧变岩含水层为应保护的目标含水层;最后,根据煤层开采扰动程度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采取留设煤柱、限高开采等保水采煤措施,给出矿区污水净化后再利用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后续的开采水害防控与水资源保护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地貌区 浅埋煤层 水循环 水文地质结构 保水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