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1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Sulfamethazine 被引量:2
1
作者 DING Liangjun LI Jichang +2 位作者 FU Rui ZHOU Yanjun HUO Guiche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Two artificial antigens were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by diazotizing method, sulfamethazine(SM2)-human serum albumin (HSA) was used for the immunogen, and SM2-ovalbumin(OVA) was used for the coating antigen. The... Two artificial antigens were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by diazotizing method, sulfamethazine(SM2)-human serum albumin (HSA) was used for the immunogen, and SM2-ovalbumin(OVA) was used for the coating antigen. The coupled reaction was successful by confirmation of the ultraviolet scanning spectrometer, and the conjugation ratio of SM2 with HSA and OVA was 9:1 and 15:1, respectively. Using cell-fusion and limiting dilution method to reclone 5 times to get 3 hybridoma strains, which could stably secret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named CBT, BC4 and BB12. The subtype of BC4 Mab was IgG1 and chain,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162 ku, the numbers of chromosomal were about 90, the affinity constant was 6.1 × 10^12 M^-1. No cross reactivity was seen between the Mab and the other 4 sulfonamides, as well as the 2 carries proteins. The Mab antibody had excellent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METHAZINE monoclonal antibody diazotiz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P-selectin lectin-EGF domain monoclonal antibody inhibits the maturation of human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被引量:5
2
作者 Tong Zhou Yanyu Zhang +4 位作者 Guizhi Sun Yumei Zhang Dongqing Zhang Yapeng Zhao Nan Che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0-460,共1页
Dendritic cells(DCs) are professi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with the ability to initiate primary Tcell responses. While it iswell known that inflammatory stimuli induce the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immature DCs, whe... Dendritic cells(DCs) are professi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with the ability to initiate primary Tcell responses. While it iswell known that inflammatory stimuli induce the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immature DCs, whether adhesion molecule selectins regulate DCmaturat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Using anti-P-selectin lectin-EGF domain monoclonal antibody (PsL-EGFmAb) that blocks the adhesionof P-, E-, and L-selectin, we demonstrate herein that selectins play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immature DCs.Immature DCs are generated from human cord blood CD34+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that were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stemcell factor, Fms-like tyrosine-kinase-3 lig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1. Whenstimulated with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immature DCs differentiated into mature DCs, producing increased levels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and interleukin (IL)-12 and obtaining the ability to potently activate naive Tcells. Interestingly, in contrast to matureDCs derived from TNF-α-induced immature DC cultures without PsL-EGFmAb, immature DCs treated with PsL-EGFmAb for7 days werecompletely blocked their maturation, as evidenced by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CD80, CD86, and CD83, inhibi-ted production of IL-12, and inability to activate naive Tcellsin vitro. Thus, blockade of selectins using PsL-EGFmAb will prove to bea valuable tool for the study of the molecuar mechanisms of DC maturation, as well 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C-mediated au-toi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选择蛋白 植物凝血素 单克隆抗体 树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euroblastoma and Leukemia in Children
3
作者 张锦华 陈世洁 +4 位作者 王亚柱 齐霁 白炎 张德芳 王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S1期40-44,共5页
Thirty-six cases of neuroblastoma and two hundredand twenty-nine cases with various kinds of leukemia inchildren were observed systematically. The applicationof monoclonal antibod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meta... Thirty-six cases of neuroblastoma and two hundredand twenty-nine cases with various kinds of leukemia inchildren were observed systematically. The applicationof monoclonal antibod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metastasis of neuroblastoma cells in bone marrow and leu-kemia cells was studied and some precautions should betaken for a rapid and accurate diagnosis. The accordantrate between clinical diagnoses and the results of thisstudy was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BLASTOMA LEUKEMIA monoclonal antibo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to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GP4 Protei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Minic Epitopes
4
作者 Liu Peng Yuan Qing +7 位作者 Li Wei-qun Yin Xue-ting Ghulam Abbas Li Peng-chong Zhang Chao-fan Huang Xiao-dan Zhang Rui-li Li Guang-x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2期49-59,共11页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4 protein was prokaryotically expressed,and used as an antigen to immunize six-week-old BALB/c female mice.With conventional cell fusion method,an anti-PRRSV...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4 protein was prokaryotically expressed,and used as an antigen to immunize six-week-old BALB/c female mice.With conventional cell fusion method,an anti-PRRSV GP4 protein monoclonal antibody(Mab)5F12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It was identified as IgG2b subclass and had better stability and specificity,which not only responded with recombinant PRRSV GP4 protein,but also with PRRSV.Phage display technique had varieties of applications,in particular,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antigen epitop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reagents and vaccines.In this study,Mab-5F12 was used as the target for biopanning a 12-mer phage random peptide library.After four rounds of biopanning,two phage-displayed peptides,named P-A and P-G(AKFEVCSPVVLG and GVNQENMLHFSF)were identified that recognized Mab-5F12 specifically.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one or more of the peptides exhibited partial sequence similarity to the native GP4 protein sequence,which corresponded to 69-80 and 84-95 aa segments of the HP-PRRSV GP4 protein.Furthermore,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ndicated consistently the abilities of P-A and P-G to block viral infection in Marc-145 cells and they could function as antiviral agents for PRR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GP4 protein monoclonal antibody PHAGE display technique VIRAL inf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营养因子大豆凝集素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胡骁飞 杨继飞 +3 位作者 邢云瑞 庞杏豪 孙亚宁 魏凤仙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建立灵敏、特异的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试验以SBA鼠源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SBA兔源多克隆抗血清为检测抗体,羊抗兔酶标抗体为二抗,通过对抗体的工... 为建立灵敏、特异的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试验以SBA鼠源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SBA兔源多克隆抗血清为检测抗体,羊抗兔酶标抗体为二抗,通过对抗体的工作浓度及反应时间优化,建立SBA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大豆、大豆粕、膨化大豆粕及酶解大豆粕中SBA含量。结果表明:建立SBA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检测范围为39.06~1250 ng/mL,检出限为3.00 ng/mL,样品添加回收率为77.96%~116.15%,变异系数为6.11%~18.34%,与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BBI、KTI,大豆球蛋白glycinin及大豆伴球蛋白-conglycinin等其他抗营养因子均无交叉反应。大豆中SBA含量显著高于大豆粕、膨化大豆粕及酶解大豆粕(P<0.05);大豆粕中SBA含量显著高于膨化大豆粕及酶解大豆粕(P<0.05);膨化大豆粕显著高于酶解大豆粕中SBA含量(P<0.05)。综上,本研究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SBA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饲料中大豆凝集素的监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凝集素 抗营养因子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可乐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6
作者 王耀 景钰冰 +5 位作者 曹金博 孙亚宁 邢云瑞 陈秀金 李兆周 胡骁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CLO)是一种新型的瘦肉精类药物替代品,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止添加。开发CLO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兽药残留监控,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免疫学特性优良的CLO鼠源单克隆抗体,并基于竞... 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CLO)是一种新型的瘦肉精类药物替代品,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止添加。开发CLO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兽药残留监控,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免疫学特性优良的CLO鼠源单克隆抗体,并基于竞争模式研制快速检测CLO残留的免疫层析试纸(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ICS)。ICS视觉检测消线值为2.5 ng/mL,且通过读条仪可进行定量检测,检测限为0.202 ng/mL。猪尿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ICS的批内回收率为82.79%~92.96%,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最高为7.17%,批间回收率为82.36%~89.09%,CV最高为7.04%,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CLO残留的高效监控提供一种实用的快速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可乐定 单克隆抗体 免疫层析试纸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7
作者 龚婷 马辉 郑鸣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84,118,共5页
为获得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VP2蛋白单克隆抗体,该研究利用原核表达技术对VP2蛋白进行截短表达,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获得了3株稳定的单克隆抗体(C6F7、D2E4、E3F6),其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4000、1∶1024000... 为获得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VP2蛋白单克隆抗体,该研究利用原核表达技术对VP2蛋白进行截短表达,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获得了3株稳定的单克隆抗体(C6F7、D2E4、E3F6),其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4000、1∶1024000、1∶2048000,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06、105、103,重链分别为IgG1、IgG2b和IgG1,轻链均为κ链,均能与VP2蛋白和CPV感染的F81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均与4种常见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该研究获得了3株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免疫学活性好的VP2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CPV基础性研究和免疫学诊断试剂盒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VP2蛋白 单克隆抗体 制备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疗效的价值
8
作者 宋乐 李慧 +1 位作者 张安南 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索18F-FDGPET/CT对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11例接受RANKL单抗治疗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数目、部位、骨质破坏特点,测量... 目的探索18F-FDGPET/CT对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11例接受RANKL单抗治疗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数目、部位、骨质破坏特点,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长径。按照修改后的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inverse Choi density/size(ICDS)标准判断肿瘤的客观缓解率。结果11例患者骨病变均为单发,呈溶骨性破坏,骨皮质不完整,治疗后病变均见边缘骨质硬化。病变基线SUVmax为12.12±3.64,用药后为4.39±2.10,%△SUVmax为31.81%~80.52%。按照修改后的EORTC标准,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病变长径基线中位值为46.21(33.84,85.93)mm,用药后为42.25(32.44,79.29)mm,变化率为0.71%~22.90%。按照修改后RECIST 1.1标准,疾病稳定11例;按照ICDS标准,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9例。结论PET/CT可用于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评估,采用修改后EORTC标准获得的客观缓解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抗体 单克隆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牛β-酪蛋白为标志物的骆驼乳掺伪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9
作者 冯荣虎 贺颖 +4 位作者 郭继平 周迎春 吴会玲 赖心田 张世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67-70,78,共5页
骆驼乳作为一种常见的特种乳品价格远高于其他乳品而口感却较难区分,因此掺伪现象屡见不鲜。为监控市售骆驼乳的掺伪情况,建立了一种对骆驼乳掺伪其他乳蛋白(绵羊、山羊、牛、水牛、牦牛、驴和马)的特异性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牛β-酪蛋... 骆驼乳作为一种常见的特种乳品价格远高于其他乳品而口感却较难区分,因此掺伪现象屡见不鲜。为监控市售骆驼乳的掺伪情况,建立了一种对骆驼乳掺伪其他乳蛋白(绵羊、山羊、牛、水牛、牦牛、驴和马)的特异性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牛β-酪蛋白占牛总蛋白的比率较为稳定,是一种对骆驼乳进行掺伪定量的良好靶标。以牛β-酪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了区分骆驼乳和其他常见乳源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乳蛋白的竞争免疫检测方法。使用牛乳总蛋白作为标准品的IC50为2.9μg/mL,骆驼乳和骆驼乳粉中牛乳蛋白的检出限分别为2.4 mg/kg和2.6 mg/kg。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6%~109%和8.0%~9.0%,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伪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分析 牛β-酪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10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抗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22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小格 司煊瑛 +8 位作者 闫志伟 王飞 尤龙琪 刘梗 蔡茂 梁珺珹 梁玉秀 杜永坤 张改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1-791,共11页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SFV)p22重组蛋白,并进一步制备、鉴定p22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ASFV p22蛋白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22,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p22蛋白。将纯化后重... [目的]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SFV)p22重组蛋白,并进一步制备、鉴定p22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ASFV p22蛋白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22,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p22蛋白。将纯化后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通过ELISA方法测定腹水效价;利用在线软件预测p22蛋白抗原表位分布情况并合成重叠多肽,通过Dot blotting鉴定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22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原核系统表达的p22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2 ku。用纯化后p22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成功筛选到4株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1G3D7G11、2G5H6H8、6D10G7D6和8F6F8B9,其腹水效价均达到1∶500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p22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单克隆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G3D7G11、2G5H6H8和6D10G7D6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类,8F6F8B9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为IgG2a类,4株单克隆抗体轻链均为Kappa型。Dot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1G3D7G11、2G5H6H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位于第58—89位氨基酸处;8F6F8B9株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位于第126—150位氨基酸处。[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4株ASFV p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初步鉴定了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B细胞表位区间。研究结果为p22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ASFV血清学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22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克隆抗体聚集与断裂行为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治锦 文玺凯 +5 位作者 刘鲁杰 王宜冰 沈春雷 伍维 沈智勇 赵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和分析型超速离心法对ZG154和ZG187抗体的分子大小变异体进行正交分析,系统解析了造成聚集和断裂的因素。结果表明,40℃时ZG154样品在天冬酰胺329位点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0.7%,通过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和分析型超速离心法对ZG154和ZG187抗体的分子大小变异体进行正交分析,系统解析了造成聚集和断裂的因素。结果表明,40℃时ZG154样品在天冬酰胺329位点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0.7%,通过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修饰加速了聚集,并导致断裂的发生;40℃时ZG187样品在蛋氨酸430位点发生氧化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6.9%,相关修饰降低了蛋白的稳定性,导致了断裂的发生。研究结果为上述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聚集与断裂问题提供了检测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聚集 断裂 脱酰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非洲猪瘟McAb-ELISA竞争试剂盒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董志珍 肖妍 +2 位作者 赵祥平 栾慎顺 张霞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4期37-40,共4页
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非洲猪瘟蛋白P54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抗ASF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使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血清中非洲猪瘟抗体的竞争法ELISA... 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非洲猪瘟蛋白P54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抗ASF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使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血清中非洲猪瘟抗体的竞争法ELISA。实验结果表明:ELISA竞争法特异性高,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可用于猪血清的非洲猪瘟抗体检测。该法的建立对非洲猪瘟实验诊断的标准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mcab-ELISA 非洲猪瘟 实验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青芳 张鹏 李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期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等)的数据。治疗2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疗效,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疾病进展(PD)组。使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PD-1单抗联合化疗对NSCLC患者的免疫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CD8^(+)T细胞下降。近期疗效显示,DC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PD组(均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T细胞比值是PD-1单抗联合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AUC为0.820>0.5,截断值为0.15,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0.15的患者的PFS更长。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可以预测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单克隆抗体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亚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蛋白与肽的工程化设计优化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奇逸 邓鑫月 +4 位作者 袁艳婷 张雅倩 杨敏 李伟娜 范代娣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7-2420,共14页
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在精准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癌症、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领域,展示了显著的潜力。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靶向性蛋白和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较低的副作用,能够精准靶向疾病相关的分子。然而,它们的临床... 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在精准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癌症、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领域,展示了显著的潜力。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靶向性蛋白和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较低的副作用,能够精准靶向疾病相关的分子。然而,它们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稳定性差、免疫原性高、药代动力学差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工程化设计优化已经成为提升其药效、安全性和临床应用前景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的工程化设计的步骤;简述了肽类药物、蛋白质药物的优化设计方法;探索了相关药物递送策略,列举部分药物实例;分析了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的临床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最后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将在精准医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多种复杂疾病提供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性治疗 蛋白质 单克隆抗体 生物分子工程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姜艳平 刘薇 +6 位作者 宫浩阳 蔡李萌 李佳璇 崔文 周晗 韩建春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3-3441,共9页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方法,本研究以IBDV全病毒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以获得的单抗6G3作为捕获抗体,单抗4C12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IBD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方法,本研究以IBDV全病毒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以获得的单抗6G3作为捕获抗体,单抗4C12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IBD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REV、AEV、ALV和EDSV均无交叉反应;能检测病毒的最小量为1.585×10^(3) ELD50;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过该方法对4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商品化的IBDV抗原检测卡进行比较,符合率达94.18%。综上,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IBDV的快速检测,为制备商品化的IBDV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单克隆抗体 检测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Sif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7
作者 苗苏南 何嘉文 +5 位作者 王静 夏泽淼 廖宗杰 赵一丁 焦新安 耿士忠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1,共8页
研究旨在制备沙门氏菌Sif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析其亚类、腹水效价、亲和力和反应性,并初步应用于检测沙门氏菌感染巨噬细胞后SifA分泌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通过构建重组表达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sifA和BL21(DE3)/pGEX-6P-1-sifA,... 研究旨在制备沙门氏菌Sif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析其亚类、腹水效价、亲和力和反应性,并初步应用于检测沙门氏菌感染巨噬细胞后SifA分泌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通过构建重组表达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sifA和BL21(DE3)/pGEX-6P-1-sifA,表达和纯化得到rHis-SifA和rGST-SifA蛋白,以rHis-SifA作为免疫抗原,rGST-SifA作为检测抗原,采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SifA单克隆抗体,并使用鼠源亚类鉴定试剂盒确定其亚类,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腹水效价和亲和力,Western blot分析其反应性、与肠杆菌科其他细菌交叉反应的特异性和巨噬细胞中沙门氏菌SifA的分泌特性,评价其效果或应用潜力。结果显示:成功制备10株单克隆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10G6亚型为IgG1,其效价达1.0×10^(6)以上,亲和常数为3.66×10^(9)/M,能特异性结合rHis-SifA和rGST-SifA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8种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并能确定沙门氏菌感染巨噬细胞后SifA的分泌特性。研究表明,成功制备10株单克隆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10G6具有良好的特性,为沙门氏菌的研究和检测提供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SifA蛋白 单克隆抗体 应用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4型腺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初步应用
18
作者 张宇 程凡玉 +7 位作者 俞赵荣 邵颖 魏宁波 陈芳芳 王振宇 宋祥军 涂健 祁克宗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4-2371,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禽4型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type 4,FAdV-4)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异性结合位点,并评估其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免疫沉淀反应中的应用价值。使用纯化的FAdV-4-AH-F41株全病毒免疫小鼠,通过间接酶联免... 本研究旨在制备禽4型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type 4,FAdV-4)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异性结合位点,并评估其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免疫沉淀反应中的应用价值。使用纯化的FAdV-4-AH-F41株全病毒免疫小鼠,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筛选出一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亚克隆,并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检测。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生物学特性,构建了pCold TF-Hexon、pET-32a(+)-Fiber1、pCold TF-Penton、pCold TF-Fiber2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初步鉴定所得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在检测出抗体的亚型后,将其初步应用于IHC和免疫沉淀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Fiber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命名为5C7。该抗体效价为1∶102400,亚型为IgG-2b,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IHC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病变特征;在免疫沉淀试验中,5C7可作为捕获抗体,与病毒感染细胞中的Fiber1蛋白特异性结合。结果提示,本试验通过全病毒粒子免疫小鼠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Fiber1蛋白,并在IHC和免疫沉淀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FAdV-4实验室病理诊断方法的建立和Fiber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4型禽腺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体鉴定 Fiber1蛋白 IHC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单克隆抗体免疫靶向对比剂McAb-PMP的制备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伟 张绍祥 +4 位作者 丁仕义 任建敏 杨旭 谢兵 张永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42-944,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单克隆抗体靶向对比剂的制备方法。方法 以葡聚糖为载体 ,采用氧化法制备靶向磁性微粒。结果 制备的磁性纳米微粒与单抗相比保持了较高的结合活性和免疫活性。结论 合成CEA单克隆抗体标记磁性微粒 ,保证了结合活性... 目的 探讨磁共振单克隆抗体靶向对比剂的制备方法。方法 以葡聚糖为载体 ,采用氧化法制备靶向磁性微粒。结果 制备的磁性纳米微粒与单抗相比保持了较高的结合活性和免疫活性。结论 合成CEA单克隆抗体标记磁性微粒 ,保证了结合活性免疫活性 ,为活体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单克隆抗体免疫靶向对比剂 mcab-PMP 磁共振成像 聚乙二醇 磁性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膜毒素与McAb偶联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褚嘉佑 张和君 +6 位作者 杨爱德 王辨明 何其伟 胡忠 朱晓梅 龚春梅 郭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用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与抗人T细胞McAb Wu71偶联制备免疫毒素Wu71:CT。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双扩散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结合物中McAb和CT均保持活性。在无Ca^(2+)、Mg^(2+)的培养基中将人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CEM细胞与Wu7... 用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与抗人T细胞McAb Wu71偶联制备免疫毒素Wu71:CT。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双扩散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结合物中McAb和CT均保持活性。在无Ca^(2+)、Mg^(2+)的培养基中将人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CEM细胞与Wu71:CT共同孵育,先加入Ca^(2+)以抑制CT的溶细胞作用,而不影响McAb与靶细胞的结合;一定时间后用Mg^(2+)和金属螯合剂EGTA恢复CT的溶胞作用,结果在Wu71:CT 0.5×10^(-6)mol/L浓度下靶细胞CEM 82.4%被杀伤,而抗原阴性的非靶细胞Raji仅死亡23.3%,表明Wu71:CT有较好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扫描电镜显示,免疫毒素作用下的CEM细胞膜破裂、萎缩、崩溃,而非靶细胞大部分保持完整。提示McAb与CT偶合物在白血病和肿瘤的导向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蛇膜毒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