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rock mass balance of two typical altered rocks in Wulong gold deposit of Liaoning, China
1
作者 WEI Jun-hao LIU Cong-qang +1 位作者 LI Zhi-de ZHAO Yong-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1年第3期197-202,共6页
Wulong gold deposit hosted in granite and fine-grained d io rite dikes, is a typical gold deposit of quartz vein type. Granite and fine-gra ined diorite dikes in the ore deposit were altered by metallogenic fluid. Bas... Wulong gold deposit hosted in granite and fine-grained d io rite dikes, is a typical gold deposit of quartz vein type. Granite and fine-gra ined diorite dikes in the ore deposit were altered by metallogenic fluid. Based on the altered zoning, the samples of petrochemistry were collected and major an d trace elements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Calculation of rock mass balance shows that the major elements (SiO 2, K 2O, P 2O 5, Fe 2O 3) in the two ty pical altered rocks are clearly added into the altered system, and that trace el ements (V, Y, Zr, Ni, Co, Sr) assume an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tendencies in the altered granite and altered diorite dike, respectively. The fluid/rock ratio s are 30.17-181.00 and 115.44-692.67 respectively for altered granite and alte red diorite dike, they have profoundly effects on metall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ED ROCK ROCK mass balance WULONG gold depo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底泥磷释放量及释放规律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伟 侯豪 +5 位作者 刘环 许小格 朱瑜星 陈诺 曹俊 林乃喜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5,共22页
太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湖泊之一,是国家湖泊治理的重点。自2007年水危机以来,太湖治理累计投入超2620亿元,是世界上治理力度最大的湖泊。2016年以来太湖出现磷反弹,2020年开始显著好转,2023年水华减少。太湖蓝藻水华与磷的响应相对显著,... 太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湖泊之一,是国家湖泊治理的重点。自2007年水危机以来,太湖治理累计投入超2620亿元,是世界上治理力度最大的湖泊。2016年以来太湖出现磷反弹,2020年开始显著好转,2023年水华减少。太湖蓝藻水华与磷的响应相对显著,回顾太湖磷十余年来的研究,关于底泥内源释放对水体总磷贡献的说法不一,这对于太湖整体磷负荷的认识及内源治理措施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太湖底泥磷的源汇、释放量以及释放规律,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湖泊底泥磷释放的监测、实验、计算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对关于太湖底泥释放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和分析,尝试形成对太湖底泥磷释放规律和范围的一些基本认识。通过综述总结提出了“总源”“总汇”“净源”“净汇”的概念,并对可能成为“净源”的5个过程的发生条件和释放强度进行分析。认为Fick扩散释放是可以恒常性发生的过程,而在具备条件才发生的过程中,DO<2 mg/L后出现的磷还原释放是比较主要的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净源”是否发生应该依据实际湖泊的环境条件开展动态释放实验来判断。太湖目前虽然处于“总汇”状态,但“净源”是显著存在的,明确“净源”存在的位置和发生的时段对于太湖内源治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底泥磷释放 源汇 质量平衡 释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简约治理:意蕴辨析、张力呈现及调适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晓芳 顾爱华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新时代国家权力深度嵌入乡村社会,在重塑乡村正式秩序的同时,产生了科层运作所衍生的形式主义等治理失效问题。实现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需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简约治理”中汲取资源并进行转化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简约治理不等... 新时代国家权力深度嵌入乡村社会,在重塑乡村正式秩序的同时,产生了科层运作所衍生的形式主义等治理失效问题。实现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需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简约治理”中汲取资源并进行转化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简约治理不等于简单治理,也并非与科层治理对立,而是实现国家正式权力运行与乡村内生秩序的动态平衡。当前乡村场域中,显性且强势的正式治理与隐性而弱势的非正式治理之间存在张力,并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诸多现时化图景。从简约治理的平衡要义出发寻求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发挥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推动乡镇行政科层运行的简约化、重塑乡村自主治理的组织基础、促进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的协同互动,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简约治理 动态平衡 党建引领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丁基磺酸钾溶液标准物质研制与不确定度评定
4
作者 胡静蕾 高燕 +2 位作者 李秀琴 陈智 张庆合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4-1601,共8页
针对环境、食品等基质中新污染物检测计量溯源的需求,研制了甲醇中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溶液标准物质。通过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19F-核磁共振波谱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质量平衡法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纯度定值... 针对环境、食品等基质中新污染物检测计量溯源的需求,研制了甲醇中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溶液标准物质。通过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19F-核磁共振波谱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质量平衡法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纯度定值,其中结构类似物杂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HPLC-CAD)进行测定,水分采用卡尔费休法进行测定,无机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挥发性溶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质量平衡法测得PFBS原料纯度为99.57%。甲醇中PFBS溶液标准物质采用重量-容量法制备,质量浓度为50.5μg/mL。对PFBS溶液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短期和长期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溶液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对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包括原料纯度定值、溶液配制过程、溶液均匀性和稳定性等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k=2)。该标准物质为国内首次获批的全氟化合物类国家有证标准物质,能够保证相关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可比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丁基磺酸钾 标准物质 质量平衡法 电雾式检测器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英珊 孙维君 +4 位作者 丁明虎 刘伟刚 杜文涛 秦翔 张东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20,共13页
冰川是冰冻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冰川物质平衡是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响应。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探明该地区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对评估海平面和水资源变化以及预警冰雪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受“高原放大效应”影响,青藏高... 冰川是冰冻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冰川物质平衡是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响应。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探明该地区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对评估海平面和水资源变化以及预警冰雪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受“高原放大效应”影响,青藏高原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持续增暖,高原气候向暖湿化发展。西风和季风是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青藏高原冰川近年来基本处于退缩状态并在20世纪末加速损失,其中季风影响区的冰川退缩强烈,西风影响区的冰川趋于稳定甚至部分冰川出现前进现象,西风-季风过渡地区的冰川退缩程度减弱;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加速亏损,西北部冰川萎缩速率较小,冰川总面积在未来持续减小。高原大部分冰川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对降水的敏感性,极端天气和大尺度环流对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但其影响机制亟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开展青藏高原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仍面临很多挑战,是冰冻圈科学领域未来的前沿科学问题和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物质平衡 气候变化响应 气候敏感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平衡法的加臭剂四氢噻吩品质鉴定方法
6
作者 宋超凡 张苏敏 +3 位作者 吴岩 李海川 刘仁红 李志昂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规范和补充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品质鉴定方法,解决单一气相色谱法定性不准确及定量不全面的技术问题。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氢噻吩加臭剂进行品种定性,分别采用质量平衡法、气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法、电感... 目的规范和补充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品质鉴定方法,解决单一气相色谱法定性不准确及定量不全面的技术问题。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氢噻吩加臭剂进行品种定性,分别采用质量平衡法、气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四氢噻吩加臭剂中有机化合物、水分及金属无机杂质的含量,计算得到四氢噻吩加臭剂纯度。结果四氢噻吩定性分析谱图与标准谱图的匹配率达到96%以上,质量平衡法克服了由于化合物不同理化性质造成的响应值差异而无法准确测定主要成分含量的缺点,最终质量分数定量分析结果达到99.703%。结论与标准品标称值相比较,质量平衡法的纯度定量结果更吻合,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品质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平衡法 加臭剂 四氢噻吩 有机硫化合物 品种定性分析 纯度定量分析 品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冰通量散度的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平衡遥感估算
7
作者 魏佳宁 罗凯 +2 位作者 陈又榕 李培根 杨康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
近几十年,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平衡(surface mass balance,SMB)和溢出冰川崩解造成冰盖物质损失加速,其中SMB的贡献近年来持续增大。因此,掌握SMB时空分布对于理解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研究格陵兰冰盖SMB的2种主要手段... 近几十年,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平衡(surface mass balance,SMB)和溢出冰川崩解造成冰盖物质损失加速,其中SMB的贡献近年来持续增大。因此,掌握SMB时空分布对于理解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研究格陵兰冰盖SMB的2种主要手段中,区域气候模型模拟的SMB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溢出冰川通量门遥感观测仅能间接获得通量门上游流域整体的SMB值,难以反映SMB的空间分布。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冰通量散度的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平衡遥感估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SMB空间分布:①利用ICESat-2卫星激光测高数据获取格陵兰冰盖高程年际变化量;②利用MEaSUREs冰流速遥感数据和BedMachine冰厚度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有限差分法计算冰通量散度,估算冰流造成的冰盖高程变化,进而从ICESat-2冰盖高程变化中减去由冰流造成的冰盖高程变化,获得由SMB引起的冰盖高程变化;③利用粒雪密实化模型将SMB引起的高程变化转换为质量变化,即可反映格陵兰冰盖年际SMB空间分布。研究采用该方法估算了2019年与2020年格陵兰冰盖SMB空间分布,通过与观测站点实测SMB对比分析,表明本方法估算SMB的精度较高(RMSE为0.519 m w.e.),优于区域气候模型(RMSE为0.565~0.877 m w.e.),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格陵兰冰盖表面物质平衡时空分布遥感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物质平衡 ICESat-2 冰通量 粒雪密实化 格陵兰冰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性能和物料转化特性
8
作者 任建军 朱李霞 +6 位作者 尹冬敏 毛洪刚 呼和涛力 牛东泽 李春雨 唐睿 夏禧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5-1384,共10页
为探究抗生素菌渣(Antibiotic fermentation residue,AFR)作为单一底物厌氧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经过脱抗处理的红霉素菌渣(EFR),头孢菌素菌渣(CFR)和青霉素菌渣(PFR)3种典型的大宗AFR为原料,开展中温((35±1)℃)条件下的产甲烷潜... 为探究抗生素菌渣(Antibiotic fermentation residue,AFR)作为单一底物厌氧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经过脱抗处理的红霉素菌渣(EFR),头孢菌素菌渣(CFR)和青霉素菌渣(PFR)3种典型的大宗AFR为原料,开展中温((35±1)℃)条件下的产甲烷潜能和动力学试验,探究不同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的基本特性.通过原料组成,物料平衡及相关性分析等解析不同菌渣厌氧甲烷发酵的共性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FR具有最高的产甲烷潜能,约为226m L/g VS,比CFR和PFR分别高27.0%和20.2%.不同菌渣在厌氧发酵中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特性和代谢活动差异,PFR具有最大的产沼气速率为13.2m L/(g VS·d).EFR具有明显的两阶段特征,一级动力学常数K_(1)和K_(2)分别为0.0336和0.2012d^(-1).物料衡算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难溶性物质剩余量对厌氧系统的启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菌渣的SCOD/TCOD、C/N、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等指标是评估其在厌氧发酵中性能的重要参数,说明优化菌渣特性可提高发酵效率.经脱抗处理的抗生素菌渣可作为厌氧发酵的单一基质,为菌渣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厌氧发酵 产气动力学 物料平衡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压平衡关系对高分辨率区域模式地面资料同化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丁伟钰 万齐林 +2 位作者 薛纪善 和杰 王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5-658,共14页
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数值模式可分辨的短波信息增加,以地转平衡为基础的风压平衡约束关系不能完全满足低纬度地区及对流尺度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同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多重网格方法构建1 km分辨率数值模式变分同化风压平衡约束关系的方... 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数值模式可分辨的短波信息增加,以地转平衡为基础的风压平衡约束关系不能完全满足低纬度地区及对流尺度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同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多重网格方法构建1 km分辨率数值模式变分同化风压平衡约束关系的方案,基于CMA-MESO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三维变分(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简称3DVAR)和1 km分辨率中尺度区域模式开展了单点同化试验和典型个例分析。单点同化试验表明,气压和风的同化结果在没有平衡约束关系条件下比线性平衡约束下更接近观测。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同化试验表明新风压平衡约束关系将明显增加模式低层几十千米尺度的分析增量,其次是增加100—200 km尺度的分析增量。新风压平衡约束试验的同化分析增量相对于线性平衡约束的对照试验可以给出更多的增量中心位置,更好描述低层水汽辐合,对模式初始0—3 h降水、0—6 h地面10 m风和地面气压的模拟有改进。研究表明在大尺度风压平衡约束的基础上增加局地无风压平衡约束的订正,可以提高对流尺度天气系统地面短波信息的同化能力,改进高分辨率模式短时临近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区域模式同化 多重网格方法 风压平衡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荻纤维素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工艺优化及其结构表征
10
作者 齐慧 彭志利 +5 位作者 陈亮 刘安 邓明 王克勤 苏小军 武小芬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8-1586,共9页
文章以南荻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生产生物乙醇,分析了底物初始质量分数、底物最终质量分数、补料次数对乙醇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底物初始质量分数为17.5%,分批补料... 文章以南荻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生产生物乙醇,分析了底物初始质量分数、底物最终质量分数、补料次数对乙醇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底物初始质量分数为17.5%,分批补料2次至底物最终质量分数为32.5%。在此条件下,乙醇含量最高可达70.15 g/L,较未补料同步糖化发酵过程获得的最大乙醇含量提高23.36%。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最佳工艺的基础上,做了物料平衡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衍射对发酵前、后的南荻纤维素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酶解糖化及发酵过程会改变南荻纤维素的内部结构,使氢键或共价键断裂,底物结晶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荻纤维素 分批补料 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 工艺优化 物料平衡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弓长岭富铁矿成矿过程元素迁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婷婷 姚玉增 +3 位作者 付建飞 刘静 张永利 郭荣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辽宁弓长岭富铁矿是我国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沉积变质型(BIF)磁铁矿富矿床,目前其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系统采集了弓长岭二矿区四层铁中典型贫铁矿石和富铁矿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探究了弓长... 辽宁弓长岭富铁矿是我国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沉积变质型(BIF)磁铁矿富矿床,目前其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系统采集了弓长岭二矿区四层铁中典型贫铁矿石和富铁矿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探究了弓长岭富铁矿形成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主要表现为TFe_(2)O_(3)的强烈富集和SiO_(2)的强烈亏损且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伴有地球化学性质活泼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如Na、K、Ca和Mg等迁出,而P_(2)O_(5)、BaO和Cr_(2)O_(3)在富铁矿石中相对富集,应与富铁矿成矿流体性质有关;(2)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HFSE)Nb、Ta、U表现为富集,Ce、Th、Zr等元素亏损,而Hf、Ti等元素变化不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和Cs表现为富集,而Rb和Sr亏损,说明弓长岭富铁矿与其蚀变围岩中Nb、Ta等稀有金属矿化是同一地质作用的产物;(3)稀土元素中La、Ce、Pr、Nd等轻稀土亏损明显,而其它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均明显富集。综合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认为弓长岭富铁矿成矿作用可能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型富铁矿 元素迁移 质量平衡计算 富铁矿成因 弓长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天平中砝码真空传递装置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邱 白洋 +2 位作者 曾涛 李正坤 王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92,共8页
能量天平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千克量子化复现装置,千克重新定义后如何实现基于能量天平的质量量值传递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能量天平在质量量值传递过程中存在标准砝码暴露于空气环境中影响量值传递准确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能... 能量天平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千克量子化复现装置,千克重新定义后如何实现基于能量天平的质量量值传递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能量天平在质量量值传递过程中存在标准砝码暴露于空气环境中影响量值传递准确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能量天平结构特点,设计提出一种组合式砝码传递方案,并研制出对应的砝码真空传递装置,能够实现标准砝码在真空环境下从能量天平传递至真空容器,确保质量量值传递的准确性。然后,根据能量天平悬挂系统建立了传递装置传递准确性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得到了砝码传递x、y轴的传递误差分别为0.0116μm、0.0092μm,论证了砝码传递过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砝码真空传递装置给能量天平引入小于10-9量级的准直误差,不会影响能量天平精密准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天平 质量量值传递 标准砝码 真空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时源-汇系统要素的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星渝 张志杰 +4 位作者 万力 袁选俊 周川闽 成大伟 刘银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7,共19页
源-汇系统研究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综合,因其整体性、动态化和半定量-定量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阐述了目前深时(前第四纪)源-汇系统的关键问题是物质平衡的定量表征及搬运过程对沉积物的控制,由于地层记录缺失和... 源-汇系统研究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综合,因其整体性、动态化和半定量-定量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阐述了目前深时(前第四纪)源-汇系统的关键问题是物质平衡的定量表征及搬运过程对沉积物的控制,由于地层记录缺失和参数获取困难等原因,研究仍极具挑战。随后综述了深时源-汇系统定量分析方法,可分为地质年代学法、将今论古法和沉积学法。各方法通过获取地貌要素、水力学参数、侵蚀速率、沉积通量等信息,建立“源”“汇”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重建盆地沉积充填演化史。通过系统介绍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关参数,对比其优越性及局限性,认为地质年代学法应用较广,核心在于物源示踪;将今论古法关键是地质背景的类比及地质参数的选择;沉积学法受多变量控制,需兼顾构造-气候背景及研究尺度。最后对深时源-汇系统定量分析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在“将今论古”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需着眼于物源体系、沉积物搬运路径、沉积物分配关系、系统内的各要素及其耦合作用,需注重多时间尺度的定量表征、多学科交叉的动态研究。而相较于大陆边缘源-汇系统,陆相湖盆源-汇系统模式与预测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深时 定量分析 物质平衡 沉积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天平原理的矿工个体粉尘连续监测仪的研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福宝 郑丽娜 +2 位作者 冯子康 刘凌妤 冯温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6-884,共9页
煤矿粉尘质量浓度精准测量是粉尘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传统离线滤膜采样称重法测量周期长、操作繁琐,直读式光吸收/散射测量方法易受环境条件和粉尘性质影响。鉴于此,自主开发了基于振荡天平原理的矿工个体粉尘连续监测仪。通过有限元... 煤矿粉尘质量浓度精准测量是粉尘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传统离线滤膜采样称重法测量周期长、操作繁琐,直读式光吸收/散射测量方法易受环境条件和粉尘性质影响。鉴于此,自主开发了基于振荡天平原理的矿工个体粉尘连续监测仪。通过有限元仿真探讨了振荡元件不同特性对振荡系统响应频率及质量灵敏度的影响,并采用最优梯度优化算法设计了振荡元件材料与形状,制造了一种具有高稳定弹性模量的振荡管,其频率温度系数为3×10^(-5)Hz/℃,受温度影响极小,保证了振荡频率在外界环境温度条件变化时的精确测量。开发了振荡天平质量传感器,设计了数字化自激振荡闭环控制电路,实现了谐振频率的自动控制以及实时输出,传感器质量灵敏度约为1 mg/Hz,质量检测限约为2μg。最终,通过集成呼吸性粉尘采样头、总尘采样头、伴热管、质量传感器、气泵、流量控制与温湿度/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研制了国内首款基于振荡天平原理的矿工个体粉尘连续监测仪,粉尘平均质量浓度检测限为0.035 mg/m^(3)。该仪器能够连续提供监测信息,包括当前时刻总尘或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及当日累积职业接触暴露浓度。该仪器已在某煤矿现场应用,与传统滤膜采样称重法同步对比,2者相对误差仅为5%,表明该仪器可以实现煤矿粉尘质量浓度的快速精确测量,有望替代离线滤膜采样称重法和直读式光学测尘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 振荡天平 质量传感 粉尘监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检测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纯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佳佳 郭文博 +3 位作者 聂冬霞 韦阳 赵志辉 韩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4,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国家级纯度标准物质,为农产品中DON的检测等工作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质量平衡法和定量核磁共振法对DON纯度标准物质进行纯度定值。质量平衡法包括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 [目的]本文旨在研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国家级纯度标准物质,为农产品中DON的检测等工作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质量平衡法和定量核磁共振法对DON纯度标准物质进行纯度定值。质量平衡法包括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DON主成分含量,采用卡尔费休库仑法测定纯度标准物质中水分含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杂质含量,以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无机离子杂质含量。定量核磁共振法采用苯甲酸为内标,选择合适的共振峰,内标法定量标准物质的纯度,并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测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质量平衡法的纯度定值结果为99.47%,定量核磁共振法定值结果为99.45%,最终所研制的DON纯度标准物质的纯度为99.5%,扩展不确定度为0.4%,均匀性良好,且满足12个月以上的稳定性要求。[结论]本试验所研制的DON纯度标准物质符合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目前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并已被用于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实际检测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标准物质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法 不确定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高加索山脉冰川反照率时空分布及与物质平衡的关系
16
作者 胡安洵 郝卫峰 +4 位作者 马超 樊弈 高晟俊 程青 李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4-1329,共16页
利用MOD10A1和MYD10A1冰雪反照率数据,分析了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加拉巴西冰川和德扬库特冰川的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并使用五种反照率聚合方法,对这两条冰川2002—2019年夏季反照率与物质平衡关系开展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拉巴西冰川和... 利用MOD10A1和MYD10A1冰雪反照率数据,分析了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加拉巴西冰川和德扬库特冰川的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并使用五种反照率聚合方法,对这两条冰川2002—2019年夏季反照率与物质平衡关系开展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拉巴西冰川和德扬库特冰川反照率随年份增加而明显减小,两条冰川在夏季都出现了最低反照率,加拉巴西冰川在冬季出现最高反照率,而德扬库特冰川则出现在春季;加拉巴西冰川夏季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的反照率差异较德扬库特冰川更为明显;两条冰川夏季反照率均与夏季物质平衡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加拉巴西冰川的相关性更加显著,使用平均最小反照率方法时两者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874(p<0.05),德扬库特冰川使用加权平均反照率方法时两者相关系数最大为0.765(p<0.05).德扬库特冰川反照率与物质平衡相关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坡向和低海拔导致了其更易受暖湿气流影响,冰川消融中短波辐射能占比较低,反照率对其消融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高加索山脉 冰川 反照率 物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入湖冰川物质变化研究综述
17
作者 贾尚坤 魏俊锋 +1 位作者 张法刚 王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6-1164,共9页
入湖冰川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广泛分布,其快速消融和末端崩解,是该地区冰湖溃决洪水最重要的触发因子和影响因素。近年来入湖冰川整体处于物质持续且加速亏损状态,1975—2000年入湖冰川物质平衡为-0.33±0.07 m w.e.·a^(-1),近10 ... 入湖冰川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广泛分布,其快速消融和末端崩解,是该地区冰湖溃决洪水最重要的触发因子和影响因素。近年来入湖冰川整体处于物质持续且加速亏损状态,1975—2000年入湖冰川物质平衡为-0.33±0.07 m w.e.·a^(-1),近10 a达到-0.56±0.08 m w.e.·a^(-1),其平均物质损失速率-0.45±0.08 m w.e.·a^(-1)。入湖冰川物质损失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冰川,末端消融及崩解是其主要原因。当前冰川末端水下物质损失仍无法准确估算,广泛应用于入海冰川末端消融模拟的羽流模型,为估算入湖冰川末端湖-冰物/热交换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其中冰下融水径流量、冰川末端切面形态、湖水温度和密度是影响羽流模型估算结果的重要参数。基于羽流模型评估冰川末端水下消融特征,为准确评估未来情境下冰川物质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冰川 冰川变化 冰川物质平衡 羽流模型 喜马拉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坡阿克苏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及其融水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鹏寿 许民 +3 位作者 韩海东 李振中 宋轩宇 周卫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46,共12页
冰川融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定量评估其变化对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气象台站日降水和气温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利用度日模型模拟了天山南坡... 冰川融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定量评估其变化对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气象台站日降水和气温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利用度日模型模拟了天山南坡阿克苏流域1957—2017年冰川物质平衡及其融水径流变化,分析了融水径流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7—2017年流域年平均物质平衡为-94.6 mm w.e.,61年累积物质平衡为-5.8 m w.e.。流域冰川物质平衡线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上升速率为1.6 m/a。研究区年均融水径流量为53.1×10^(8)m^(3),融水增加速率为0.24×10^(8)m^(3)/a,融水径流及其组成分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流域降水的增加使得冰川区积累量增加,在剧烈的升温作用下,冰川消融加剧,气温对融水径流的作用增大,因此冰川物质平衡亏损产生的水文效应增强。研究结果可提升区域冰川水资源效应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日模型 冰川物质平衡 融水径流 阿克苏流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汗淖尔干湖床点尺度非饱和带降水入渗补给研究
19
作者 孙季珲 于一雷 +3 位作者 张兵 韦欣 杨洪国 张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为深入了解半干旱区降水入渗补给的规律,基于张家口市尚义县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和采样点土壤性质,采用稳定同位素、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和氯离子质量平衡法(CMB)等方法分析察汗淖尔干湖床的降水入渗补给速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 为深入了解半干旱区降水入渗补给的规律,基于张家口市尚义县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和采样点土壤性质,采用稳定同位素、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和氯离子质量平衡法(CMB)等方法分析察汗淖尔干湖床的降水入渗补给速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1.4 m深度以上为混合层,土壤水主要运动方式为优先流,土壤含水率变幅较大且呈显著增加趋势;1.4 m深度以下为稳定层,土壤水主要运动方式为活塞流,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变化.土壤水氯离子质量浓度随深度增加先显著降低后增加,整体无明显变化.②土壤1.0 m深度处存在2011年的降水入渗补给信号;1.6 m处存在2009年的降水入渗补给信号;3.0 m处存在2006—2007年的降水入渗补给信号.③土壤水剖面平均记录密度约为2.60 a/m,降水入渗补给速率约为0.15~0.19 mm/a,年均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0.03%~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汗淖尔干湖床 降水入渗补给 稳定同位素 氯离子质量平衡法 非饱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地下水排泄及其携带营养盐通量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婧 甘义群 +2 位作者 杜尧 孙晓梁 韩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为揭示地下水对湖泊水量和营养盐平衡的贡献及季节性变化,以长江中游的长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丰、枯水期野外采样,结合电导率(EC)、稳定同位素(~2H和^(18)O)、水化学元素(Ca^(2+)、Mg^(2+))和氡(^(222)Rn)同位素对湖底地下水排泄(lacustri... 为揭示地下水对湖泊水量和营养盐平衡的贡献及季节性变化,以长江中游的长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丰、枯水期野外采样,结合电导率(EC)、稳定同位素(~2H和^(18)O)、水化学元素(Ca^(2+)、Mg^(2+))和氡(^(222)Rn)同位素对湖底地下水排泄(lacust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简称LGD)进行了多手段示踪,并基于^(222)Rn质量平衡模型量化了不同季节的LGD及其携带的营养盐通量。结果显示:丰、枯水期LGD速率分别为64.52 mm/d和14.95 mm/d,丰水期显著大于枯水期;丰、枯水期地下水携带的总氮(TN)输入通量分别为25.68×10^(6) g/d和5.58×10^(6) g/d,总磷(TP)输入通量分别8.14×10^(6) g/d和0.17×10^(6) g/d。丰、枯水期LGD强度的差异导致了地下水携带TN、TP输入的差异,丰水期TP的输入量还受该时期农业活动的影响;丰水期较强的降水和蒸发驱动了更大的LGD强度及其携带的TN、TP通量。本研究可为长湖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地下水排泄 氡质量平衡模型 营养盐通量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