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I的噪声环境下远距离高清音频采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丽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4,共5页
为提升远距离采集音频信号的强度,深度滤除音频信号噪声以提取有用音频部分,提出一种基于AI的噪声环境下远距离高清音频采集方法。构建远距离高清音频采集结构,分别通过模拟增益和数字增益技术进行音频信号增益处理,以提升音频信号强度... 为提升远距离采集音频信号的强度,深度滤除音频信号噪声以提取有用音频部分,提出一种基于AI的噪声环境下远距离高清音频采集方法。构建远距离高清音频采集结构,分别通过模拟增益和数字增益技术进行音频信号增益处理,以提升音频信号强度。依据短时傅里叶变换提取音频增益信号频域特征,输入到长短期记忆网络中,实现音频信号深度噪声去除,得到高清音频频域信息;再通过短时傅里叶逆变换处理该信号,实现音频信号重构,最终达到噪声环境下远距离高清音频采集的目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依据音频信号增益能够有效提升采集音频信号的强度,并避免信号受距离、噪声影响而逐渐衰减,继而有效滤除音频信号噪声数据,提取其中有用的音频信号,确保音频信号高清度;且最终采集音频信号信噪比均高于18 dB,可懂度均高于97%,有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清音频采集 AI 噪声环境 信号强度 远距离 长短期记忆网络 短时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压过程对长龄期自密实棱柱体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飞朋 苗杰 乔文正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155 mm×155 mm×305 mm的棱柱体试件,将其在标准养护室中放入,就受压过程对长龄期自密实棱柱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水泥、砂率、膨润土、黏土用量以及水胶比等核心参数恒定不变的基础上,可以... 采用155 mm×155 mm×305 mm的棱柱体试件,将其在标准养护室中放入,就受压过程对长龄期自密实棱柱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水泥、砂率、膨润土、黏土用量以及水胶比等核心参数恒定不变的基础上,可以确定的是,随着龄期的逐步增加,随着龄期的逐步推进,自密实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或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体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与普通混凝土的情况较为相似,其随龄期增长,抗压强度递增,至1年龄期,无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趋于稳定。在龄期逐渐增加以及粉煤灰掺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受到龄期的延长的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增长系数随之增加,从28 d时的1.00增加到7年时的1.62。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自然对数的关系被证明为正比,且这种正比关系的相关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龄期 混凝土 抗压强度 自密实 受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和饱水红砂岩三轴压缩蠕变变形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桃根 胡凯 +1 位作者 李玲 王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是红砂岩地区岩体工程安全评价的关键要素,饱水软化效应对红砂岩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全自动岩石三轴压缩伺服流变仪,开展天然与饱水红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强度... 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是红砂岩地区岩体工程安全评价的关键要素,饱水软化效应对红砂岩蠕变特性和长期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全自动岩石三轴压缩伺服流变仪,开展天然与饱水红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蠕变破坏应力因饱水软化效应而降低,围压对其降幅有削弱作用,蠕变破坏应力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75~0.98之间;饱水软化效应能增强蠕变瞬时变形,减弱蠕变变形及蠕变应变速率;环向应变比轴向应变更早进入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速率与偏压的变化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长期强度因饱水软化作用而降低,却因围压增加而增大,长期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62~0.92之间;裂纹损伤应力与长期强度相差较大,裂纹损伤应力视为长期强度有待进一步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蠕变特性 长期强度 饱水软化效应 裂纹损伤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岸坡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规律研究
4
作者 顾东明 郑永强 +1 位作者 崔宇寒 李长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5,共11页
三峡库区水位长期在145~175 m之间波动,受周期性库水位波动影响,库岸边坡岩体长期处于干燥与湿润交替的环境中,形成垂向约30 m大型消落带。消落带岸坡持续经受水的劣化作用,导致岩体结构破坏加速、变形程度加剧、强度指标降低。侏罗系... 三峡库区水位长期在145~175 m之间波动,受周期性库水位波动影响,库岸边坡岩体长期处于干燥与湿润交替的环境中,形成垂向约30 m大型消落带。消落带岸坡持续经受水的劣化作用,导致岩体结构破坏加速、变形程度加剧、强度指标降低。侏罗系地层作为三峡库区的易滑地层,这一劣化作用尤为明显。以三峡库区秭归盆地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选取侏罗系泥质粉砂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与长期浸泡联合作用下的岩体结构面剪切特性劣化试验。从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探究泥质粉砂岩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劣化规律,并构建了水岩作用下结构面剪切强度劣化模型。结果表明:频繁快速的干湿交替循环对泥质粉砂岩的质量损失影响显著,但水岩劣化作用对岩石结构面形貌影响较小;岩体在干湿循环、长期浸泡以及干湿循环-长期浸泡联合作用3种劣化作用下,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程度均受粗糙度与法向应力控制,降低幅度随粗糙度与法向应力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干湿循环-长期浸泡联合作用下,干湿循环对岩石结构面的劣化作用更为显著,且联合作用下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并非干湿与浸泡单一的叠加关系,存在一定的复杂耦合机制。研究工作可为三峡库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水致岩体结构面劣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结构面 干湿循环 长期浸泡 强度劣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黏塑性模型的软岩隧洞长期变形解析
5
作者 冯渠彰 刘海明 +3 位作者 曹净 丁文云 王志良 彭咏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6-729,共14页
为预测考虑蠕变特性的隧洞长期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黏弹-黏塑性损伤流变模型和光滑广义Zhang-Zhu(GZZ)准则的软岩隧洞长期变形半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引入能反映岩石损伤的Abel黏壶对黏弹-黏塑性模型进行非线性改良;其次,在有限差分法的... 为预测考虑蠕变特性的隧洞长期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黏弹-黏塑性损伤流变模型和光滑广义Zhang-Zhu(GZZ)准则的软岩隧洞长期变形半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引入能反映岩石损伤的Abel黏壶对黏弹-黏塑性模型进行非线性改良;其次,在有限差分法的基础上,结合光滑GZZ准则、非关联流动法则和非线性剪胀角模型,求出在应变软化行为影响下的隧洞变形;第三,采用黏弹-黏塑性模型求解在蠕变行为影响下的隧洞长期变形;最后,用现有解析解和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不同参数对该解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解能够有效考虑软岩隧洞长期变形的蠕变效应;围岩特征曲线随蠕变时长不断右移,围岩变形增大,支护设计需考虑隧洞后续变形,建议采用让压支护措施;峰值剪胀角变大能增大围岩初态和瞬态变形,对瞬态变形的增大效果更明显;损伤参数变大也能增大隧洞变形,且能使围岩加快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延迟时间和松弛时间变长都会减小隧洞变形;求导阶数变大会增大隧洞变形,且使围岩变形曲线的非线性特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法 Abel黏壶 黏弹-黏塑性 GZZ强度准则 隧洞长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及退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朝伟 张卫强 +2 位作者 程寿山 陈彦江 李鹏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研究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长期性能的影响,掌握其性能衰减规律,以某座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加固的桥梁为背景,开展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栓钉抗剪试验等研究。通过对比组合桥面铺装外观病害、钢桥面板裂... 为研究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长期性能的影响,掌握其性能衰减规律,以某座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加固的桥梁为背景,开展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栓钉抗剪试验等研究。通过对比组合桥面铺装外观病害、钢桥面板裂缝和荷载试验结果等为期10年的数据,分析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长期性能及其衰减规律;基于栓钉抗剪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栓钉服役后的荷载~滑移曲线,并采用2种方法计算栓钉服役前、后的抗剪刚度。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在抑制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延缓沥青磨耗层车辙等病害方面的长期效果稳定,在改善钢桥面板应力分布和提高桥面系局部刚度的长期效果较为稳定;服役10年后,梁端附近桥面系局部刚度已下降至服役初始状态的62.8%;栓钉抗剪弹性刚度的衰退是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局部刚度显著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栓钉的性能与其被包裹的UHPC密切相关,摊铺时必须严控钢筋交叉处UHPC的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桥面铺装 长期性能 栓钉 抗剪刚度 抗剪承载力 荷载试验 抗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设计波的浮式风机平台结构强度研究
7
作者 李平 王红博 陈超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6,共15页
浮式风机平台在深远海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浮式风机系统的核心问题。以浮式风机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长、短期两种设计波方法,结合实际波浪长期统计数据和波浪短期预报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多载荷控制参数对极端波浪载荷作用下... 浮式风机平台在深远海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浮式风机系统的核心问题。以浮式风机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长、短期两种设计波方法,结合实际波浪长期统计数据和波浪短期预报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多载荷控制参数对极端波浪载荷作用下设计波参数的影响,并评估了浮式风机平台使用不同设计波方法所得的结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中纵剖面、中横剖面以及水线面的载荷控制参数无法准确捕捉浮式风机平台所遭受的最危险载荷,在浮式风机平台结构强度分析中还需要考虑不同结构连接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因而需要分析多载荷控制参数对结构强度的影响;长期统计设计波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可得到浮式风机平台处于最危险状态的设计波参数,而短期设计波法则在快速评估极端波浪条件下的结构强度方面具有优势,二者可根据浮式风机平台的不同设计阶段配合使用;通过设计波法寻找最危险工况不能仅比较设计波参数中的波高,由计算结果发现两种设计波法计算所得的最大应力不一定对应在最大波高上,即单凭设计波波高参数不能判断该设计波为最危险工况,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波的波高、波浪周期、浪向和相位等参数对结构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浮式风机平台的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结构强度 长期设计波 短期设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沟渠弃土斜坡长期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陈孝轩 陈琛 郭一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沟渠开挖弃土斜坡的长期稳定性,以广东省某弃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工况下的弃土抗剪强度参数,依据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和压实效应的弃土改进强...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沟渠开挖弃土斜坡的长期稳定性,以广东省某弃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工况下的弃土抗剪强度参数,依据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和压实效应的弃土改进强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干湿循环对弃土斜坡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弃土的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减小,以K=0.96和σ3=20 kPa试样为例,经历2、4、6、8次干湿循环后峰值强度分别下降了21.9%、33.8%、40.8%、43.1%,总体来看在经历6~8次干湿循环后,强度趋于稳定;弃土斜坡在填筑初期的安全系数较高,但是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其安全储备不足,因此,在弃土场设计时,需要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尤其在弃土场下游有重要设施时。研究成果可为沟渠开挖弃土场安全储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 干湿循环 长期稳定性 三轴试验 改进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大理岩蠕变长期强度
9
作者 赵越 牛心玉 +1 位作者 齐晓磊 华玉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为合理确定大理岩在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蠕变长期强度σ_(s),以鄂西北地区某露天边坡为研究背景,以酸、中、碱三种溶液环境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为试验控制因素,首先开展了大理岩单轴压缩试验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然后采用过渡蠕变法、... 为合理确定大理岩在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蠕变长期强度σ_(s),以鄂西北地区某露天边坡为研究背景,以酸、中、碱三种溶液环境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为试验控制因素,首先开展了大理岩单轴压缩试验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然后采用过渡蠕变法、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法、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强度-破坏时间关系法求取了大理石长期强度,最后提出了两种新方法——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长期强度预测方法和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并对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下,酸性环境下的瞬时强度和长期强度均最小,碱性次之,中性最大。2)采用过渡蠕变法、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法、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长期强度预测方法、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得到研究区大理岩在不同溶液环境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长期强度平均值分别为46.70、41.21、39.74、43.92、43.67 MPa。3)本文提出的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长期强度预测方法无需开展耗时较长的蠕变试验,仅通过压缩试验确定的应力-应变曲线便可快速预测岩石长期强度;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应力关系法相比传统方法,杜绝了取拐点方式的较强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冻融 大理岩 蠕变 长期强度 瞬时强度 单轴压缩试验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CT扫描的冻融作用对花岗岩细观结构及力学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圣山 何箫 +6 位作者 孟宪森 陈亮 冯振 刘明学 李昂 郭长宝 吉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获取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微结构;接着利用CT扫描技术,对冻融后的花岗岩进行扫描,对扫描图层利用阈值分割进行二值化处理,堆叠得到样品内外结构的高分辨3D数据及影像;结合分形理论计算图像计盒维数并由此对图像复杂度做出量化判断,由此对冻融循环对花岗岩内部结构演化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强度演化规律,探究结构演化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偏光显微镜下,岩石呈块状构造,具有似斑状粗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见交代蠕虫结构。似斑晶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他矿物粒径0.25~4.0 mm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绿帘石,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黄铁矿等,镜下鉴定为似斑状粗粒不等粒黑云二长花岗岩。CT扫描显示,冻融循环效应在影响花岗岩细观结构时,会导致花岗岩内部孔隙率的整体上升,但岩石渗透性变化不大,岩石渗透率仅上升0.003×10^(-3)μm^(2);内部孔隙发育不均匀,试样整体结构改变以萌生较多新的微孔隙为主。冻融循环后岩石内部结构复杂度有所下降,但岩石整体完整性仍然较好,分形维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形研究显示,20次冻融循环并未导致花岗岩的结构复杂度发生较大变化,同时试样整体力学特性出现下降,黏性增加以及长期强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衰减,进入蠕变试验阶段的应变阈值提高。在评价此类原生结构较致密的岩石的安全性时,仅从结构上进行考量与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偏差,应结合必要的强度指标综合评估。岩石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在强度更低的同时会发生更大的变形。该研究可为分形理论在岩石细观结构演化方面的应用及岩石细观结构与强度演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对高寒地区工程施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阈值分割 CT模型 分形维数 结构演化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损伤砂岩的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浩 王磊 +1 位作者 罗勇 朱传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7-288,共12页
为探究含初始卸荷损伤砂岩的三轴蠕变力学特性,借助MTS816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控制卸荷量制备了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砂岩试样,开展了卸荷损伤砂岩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试验,分析了初始卸荷损伤程度对砂岩应变特征、蠕变速率、变形... 为探究含初始卸荷损伤砂岩的三轴蠕变力学特性,借助MTS816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控制卸荷量制备了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砂岩试样,开展了卸荷损伤砂岩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试验,分析了初始卸荷损伤程度对砂岩应变特征、蠕变速率、变形模量、长期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分级蠕变条件下,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砂岩的轴向和环向应变均呈阶梯式增长,轴向瞬时应变随载荷水平的增加呈近线性增长趋势,而环向瞬时应变呈非线性增长趋势,且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加剧,增加单位荷载引起的轴向瞬时应变增量不断增加;(2)卸荷损伤砂岩在非破坏阶段经历了瞬时变形、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3个阶段,稳态蠕变速率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砂岩在破坏阶段经历了瞬时变形、减速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4个阶段,其中加速蠕变阶段用时极短,却能产生较大的扩容变形,导致岩样发生失稳破坏;(3)砂岩蠕变总时长、平均变形模量和长期强度均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当初始卸荷损伤程度超过70%后,砂岩蠕变总时长、平均变形模量和长期强度降幅急剧增加,最高可达24.77%、33.28%和21.79%;(4)随着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砂岩蠕变破坏模式由单一的剪切破坏逐渐向复杂的张拉-剪切混合式破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荷损伤 分级蠕变 长期强度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围压下弱胶结软岩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家顺 周妮 +2 位作者 左建平 郑智勇 金佳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7-2948,共12页
为研究地下硐室开挖卸荷诱发的软岩蠕变损伤特征,以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GDS HPTAS开展了分级卸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卸围压下蠕变特征和蠕变速率特征。基于稳态蠕变速率倒数的方法,确定了弱胶结... 为研究地下硐室开挖卸荷诱发的软岩蠕变损伤特征,以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GDS HPTAS开展了分级卸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卸围压下蠕变特征和蠕变速率特征。基于稳态蠕变速率倒数的方法,确定了弱胶结软岩长期强度和含水率的数学指数函数关系。基于蠕变速率曲线特征提出了一种确定衰减蠕变与等速蠕变分界点t_1和等速蠕变与加速蠕变分界点t_2的新方法。引入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积分算子和负时间指数损伤演化变量,定义了非线性损伤Abel黏壶,建立了一个包括弹性元件、黏弹性损伤元件、黏性元件和非线性黏塑性损伤元件的六元件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采用Trust-Region算法进行了模型参数识别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等特点,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开挖卸荷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损伤特性,对保障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卸围压 分数阶积分 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卸荷蠕变特性与典型开挖型黄土滑坡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新刚 刘凯 +2 位作者 连宝琴 薛晨 罗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521,共9页
开挖卸荷是黄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为深入研究黄土的卸荷蠕变特性与开挖型黄土滑坡的机理,本文选择典型开挖型黄土滑坡——榆林市上庄滑坡黄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三轴卸荷蠕变试验,分析了卸荷对黄土蠕变特性的影响,并结合... 开挖卸荷是黄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为深入研究黄土的卸荷蠕变特性与开挖型黄土滑坡的机理,本文选择典型开挖型黄土滑坡——榆林市上庄滑坡黄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三轴卸荷蠕变试验,分析了卸荷对黄土蠕变特性的影响,并结合试验成果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挖型黄土滑坡机理进行了揭示。三轴卸荷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卸荷条件下,卸荷应力水平越大,试样蠕变变形越大且达到稳定蠕变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初始固结应力越大,试样蠕变破坏所需卸荷值占围压的比例越小。利用等时曲线法求取了试样长期强度并计算出研究区黄土的长期黏聚力与长期内摩擦角值,引入长期强度折损率,并对瞬时强度与长期强度的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坡脚开挖处形成了应变集中区,坡面由上至下的位移逐渐增大。相较于未开挖情况下,开挖后土体中卸荷应力明显增大,导致坡体蠕变变形增大,最终造成了坡体滑移。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滑坡防治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型滑坡 卸荷 蠕变 长期强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波 刘湘伶 +2 位作者 曹忠露 陈平 唐琛皓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冻融烘次数的增加,处治后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在3种试验条件下的劈裂强度与残留强度比呈整体下降趋势;冻融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冻融烘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花岗岩集料 冻融循环 劈裂强度 长期水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固条件下煤系地层裂隙岩体蠕变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天国 唐彬 +4 位作者 程桦 刘小虎 侯俊领 李宏亮 王晓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03-3012,共10页
为探究煤系地层裂隙岩体锚固状态下的蠕变特性,开展不同裂隙倾角(15°、30°、45°、60°、90°)下裂隙加锚试件、裂隙无锚试件、完整试件的单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应力加载等级时,裂隙无锚试件的瞬时应... 为探究煤系地层裂隙岩体锚固状态下的蠕变特性,开展不同裂隙倾角(15°、30°、45°、60°、90°)下裂隙加锚试件、裂隙无锚试件、完整试件的单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应力加载等级时,裂隙无锚试件的瞬时应变量大于完整试件的瞬时应变量,而裂隙加锚试件与完整试件的瞬时应变量之差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应力加载等级的增加,各岩石试件的稳态蠕变量也逐级增大;含裂隙试件的稳态蠕变速率随着裂隙倾角增大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裂隙加锚试件的稳态蠕变速率小于相同应力等级下裂隙无锚试件的稳态蠕变速率;在裂隙倾角较低时,裂隙无锚试件和裂隙加锚试件的裂纹贯通发展规律差异较大;基于CVISC蠕变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得出Maxwell和Kelvin相关系数随应力加载等级的变化趋势;采用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法和非稳定流变判别法研究裂隙试件的长期强度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为煤矿巷道长期稳定性分析及锚杆支护方案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裂隙 锚杆 蠕变 长期强度 CVISC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花岩组滑坡堆积体蠕变特性研究
16
作者 董金玉 景茂 赵亚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花花岩组滑坡是一种堆积体滑坡,其滑体由松散的土石堆积体组成,在滑坡缓慢变形中具有明显的蠕动特点。为研究该滑坡堆积体的蠕变特性,确定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指标,对滑坡堆积体进行了直剪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在直剪蠕... 花花岩组滑坡是一种堆积体滑坡,其滑体由松散的土石堆积体组成,在滑坡缓慢变形中具有明显的蠕动特点。为研究该滑坡堆积体的蠕变特性,确定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指标,对滑坡堆积体进行了直剪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在直剪蠕变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特征,在较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会进入加速蠕变状态;采用Burgers模型以及改进后的Burgers模型对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其结果表明,改进的Burgers模型对非线性的加速蠕变过程拟合效果更好,拟合曲线更接近实际蠕变曲线;通过过渡蠕变法确定了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范围,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为其瞬时抗剪强度的3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岩组 堆积体滑坡 堆积体 蠕变模型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充填体强度分析与预测
17
作者 李柱星 徐振洋 +2 位作者 柴青平 闫大洋 王雪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748-13755,共8页
为了分析和预测砂灰比、料浆浓度、矿渣粉占比影响下的充填体抗压强度,采用响应面法对17组充填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充填体3、7、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优化材料配比,并建立基于残差连接长短期记忆网络(lo... 为了分析和预测砂灰比、料浆浓度、矿渣粉占比影响下的充填体抗压强度,采用响应面法对17组充填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充填体3、7、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优化材料配比,并建立基于残差连接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充填体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砂灰比、料浆浓度、矿渣粉占比对充填体强度有显著影响,砂灰比与矿渣粉占比交互作用对充填体7、28 d强度影响显著;料浆浓度与矿渣粉占比交互作用对充填体28 d强度影响显著;为满足充填强度要求,经模型优化后充填体28 d强度为3.04 MPa,重复试验验证相对误差为3.12%;基于残差连接LSTM构建了以砂灰比、料浆浓度、矿渣粉占比为输入变量,充填体强度作为输出变量的预测模型。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45,决定系数(R 2)为0.999,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054。预测精度优于传统LSTM网络模型,能精确地预测充填体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响应面法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00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再思考
18
作者 王元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68,179,共4页
针对沈阳皇朝万鑫大厦工程中实际应用的C100混凝土进行了混凝土长期自然暴露试验,对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性等耐久性进行相关试验和分析。为应用超高强混凝土工程在耐久性方面提供长期试验数据。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耐久性 强度发展 长期暴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粉土强度的冻融循环效应与微观机制 被引量:43
19
作者 谈云志 吴翩 +3 位作者 付伟 万智 张华 张振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27-2834,共8页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改良粉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开展了不同初始压实度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冻融循环试验。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后的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冻融循环作用对改良粉土的长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改良粉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开展了不同初始压实度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冻融循环试验。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后的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冻融循环作用对改良粉土的长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改良粉土的抗压强度下降,最终在6次冻融循环后趋于稳定;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初始含水率越大,改良粉土的抗压强度衰减幅度越大。为了寻找冻融循环作用对改良粉土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进而揭示冻融循环对试样结构损伤的机制,开展了改良粉土的细观孔隙结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对小孔径孔隙(〈10 nm)之间的结构影响不大;冻融循环作用主要损伤了大孔径孔隙(0.01~100 μm)之间的结构,从而降低了改良粉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粉土 冻融循环 长期强度 孔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绿砂岩长期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王青元 朱万成 +2 位作者 刘洪磊 牛雷雷 李如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990,共10页
岩石的蠕变特性是影响岩体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岩石的长期强度是确定岩体工程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其长期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为了研究岩石长期强度的尺寸效应,首先,在幂函数模型基础上,基于损伤... 岩石的蠕变特性是影响岩体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岩石的长期强度是确定岩体工程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其长期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为了研究岩石长期强度的尺寸效应,首先,在幂函数模型基础上,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能够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然后,把运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单轴压缩蠕变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对7个不同尺寸的岩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数值模拟,并对岩石长期强度尺寸效应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尺寸的逐渐增大,岩石长期强度值逐渐减小,当试样尺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岩石长期强度稳定在一个特定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长期强度 尺寸效应 蠕变 损伤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