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SP-mRNA探针制备及其在INR的杂交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冯亚玫 柳金雄 +1 位作者 刘仪 陈秋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应用RT-PCR方法从鸡脑中扩增P物质(Substance P,SP)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GM-T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挑取阳性克隆,测序鉴定为目的片段。分别利用pGM-T质粒中T7和SP6启动子及T7和SP6RNA聚合酶,以线性化的SP/pGM-T为模板转录合成正、反义DI... 应用RT-PCR方法从鸡脑中扩增P物质(Substance P,SP)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GM-T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挑取阳性克隆,测序鉴定为目的片段。分别利用pGM-T质粒中T7和SP6启动子及T7和SP6RNA聚合酶,以线性化的SP/pGM-T为模板转录合成正、反义DIG标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in situ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技术,用新合成的探针探查SP-mRNA在鸡肠Remak神经(Intestinal nerve of Remak,INR)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鸡INR中SP-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众多,在空、回肠段和直肠段INR中的阳性细胞分别占总神经元的82.98%和98.01%。阳性细胞呈多突起的椭圆形或梭形,在INR神经节中较有规律地层状分布或成群出现,在神经节边缘分布更为密集,并且在节间束也有少量的阳性细胞分布。本研究从基因水平证明INR中大部分神经元有SP的mRNA转录,这些神经元作为外来的SP神经纤维可以支配到肠道和输卵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Remak神经 P物质 RNA探针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分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会超 陈砚凝 +4 位作者 黄晨 王芃堉 张红 丁雅雯 刘丽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3-768,共6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EBV原位感染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各项实验室检查、淋巴结活检病理数据,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和EBER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检测9例传...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EBV原位感染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各项实验室检查、淋巴结活检病理数据,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和EBER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检测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22岁,起病急,病程短,发热、肝脾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多数EBV CAV-IgM抗体阳性,EBV-DNA载量均增高,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肝功能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大于10%。外周血免疫表型为高表达全T细胞标记及CD8,而CD4表达明显减低甚至不表达,CD4^+/CD8^+比值倒置。淋巴结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呈斑驳状,可见B细胞分化谱,无包膜增厚及间质纤维增生;病变以CD3阳性的淋巴细胞为主,CD20及CD30阳性的活化淋巴样母细胞及免疫母细胞散在分布,强弱不等;EBER原位杂交阳性的部位主要在T区。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V引起的自限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工作中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减少误诊,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新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cDNA片段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昆霖 吴国明 +2 位作者 黄桂君 钱桂生 陈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我们在前期工作中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在肺腺癌细胞中发现了 1条新的耐药相关基因片段。本研究主要探讨该片段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随机引物法将新片段用... 目的 我们在前期工作中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在肺腺癌细胞中发现了 1条新的耐药相关基因片段。本研究主要探讨该片段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随机引物法将新片段用地高辛标记为探针 ,通过组织原位杂交技术 (Insituhybridizationhistochemistry ,ISHH)检测其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该片段在大多数 ( 12 16例 )胃腺癌组织中有表达 ,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没有表达 ,二者之间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而印戒细胞癌组织中无该片段表达 ,与腺癌相比较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在大多数被检测的胃腺癌组织中有该片段的表达 ;该片段可能是一些肿瘤组织本身所具有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肺腺癌 化疗 多药耐药 癌细胞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耐药相关基因片段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下丘脑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定位──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雷治海 周浩良 +1 位作者 武枫林 李四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了5只仔猪下丘脑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znRNA主要见于下丘脑腹内侧核、穹窿周核、腹外侧核、弓状核、室旁核和室周核,此外在视交叉上核、视上核、下丘脑前区和后区偶见零散标记...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了5只仔猪下丘脑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znRNA主要见于下丘脑腹内侧核、穹窿周核、腹外侧核、弓状核、室旁核和室周核,此外在视交叉上核、视上核、下丘脑前区和后区偶见零散标记细胞。本研究结果与在绵羊和豪猪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获得的结果略有不同,除与研究方法和种属差异有关外,还可能与实验动物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mRNA 下丘脑 原位杂交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和DHBV在肝脏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陈槐 刘克洲 +4 位作者 何南祥 顾亚仙 徐辉 华炯钢 梁华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5,共4页
本文利用DHBV阳性血清感染1日龄雏鸭,感染后2、4、8周以血清斑点杂交和Dot-EIA检测鸭血清中的DHBV-DNA和DHBsAg,其阳性率分别为56.3%、65.6%、74.2%和53.1%、71.9%、70.9... 本文利用DHBV阳性血清感染1日龄雏鸭,感染后2、4、8周以血清斑点杂交和Dot-EIA检测鸭血清中的DHBV-DNA和DHBsAg,其阳性率分别为56.3%、65.6%、74.2%和53.1%、71.9%、70.9%。进一步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鸭肝组织内DHBV-DNA和DHBsAg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HBV-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而DHBsAg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及细胞膜。对肝组织的病理检查及胶原纤维特殊检测发现,DHBV阳性组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鸭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Ⅰ 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昌琪 刘丹 +2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突触素ImRNA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 运动神经元 突触素Ⅰ MRNA表达 调节作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海马结构及其周围皮质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 被引量:4
7
作者 雷治海 武枫林 +2 位作者 周浩良 李四桂 张根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5-98,共4页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了5头仔猪海马结构及其周围皮质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mRNA主要分布于海马的始层和齿状回的多形层,偶见于海马的辐射层和锥体细胞层。此外,在内嗅区和海马旁回内也见到标记细胞...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了5头仔猪海马结构及其周围皮质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mRNA主要分布于海马的始层和齿状回的多形层,偶见于海马的辐射层和锥体细胞层。此外,在内嗅区和海马旁回内也见到标记细胞,主要位于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海马结构 生长抑素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O3 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5
8
作者 惠玲 蔡文琴 吕同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LMO3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LMO3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MO3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突起内。强... 目的 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LMO3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LMO3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MO3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突起内。强阳性信号主要出现于大脑皮质的Ⅱ一Ⅵ层、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海马的CA1区、齿状回、中脑的黑质致密部、红核、室旁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脑桥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舌下神经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着色主要分布于扣带前皮质、嗅球、海马的CA2区、梨状内核、杏仁核等部位;海马的CA3区、尾壳核、苍白球、杏仁复合体、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疑核、中缝核团、小脑间置核及外侧核、浦肯野细胞可见弱的阳性细胞。结论LMO3基因在CNS的广泛分布提示它除了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活动中起作用外,还参与了机体的学习记忆、嗅觉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O3 LIM-only 中枢神经系统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VEGFR_2(KDR)、MMP-1以及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许凤莲 李玉林 +1 位作者 王占东 丰有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400,T001,共6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观察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VEGF受体KDR、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转录调节因子Ets-1(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并揭示其因子间相互关系,为判断患者预后和解释促血管生成因子间内在规... 目的从分子水平观察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VEGF受体KDR、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转录调节因子Ets-1(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并揭示其因子间相互关系,为判断患者预后和解释促血管生成因子间内在规律提供根据。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7例子宫颈癌组织中VEGF、KDR、MMP-1以及Ets-1等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规律;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在阴性组和阳性组间进行;因子间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VEGFmRNA和蛋白主要分布在癌细胞胞质中,阳性率分别为78.6%(68/87)和70.4%(61/87);KDRmRNA和蛋白主要在内皮细胞上表达,其表达率与VEGF表达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r=0.892;MMP-1在肿瘤细胞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尤其在血管新生处表达明显;Ets-1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其表达率与KDR和MMP-1表达率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0和0.873;上述四因子表达与肿瘤分化度、淋巴结转移及5年存活率均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VEGF、KDR、MMP-1以及Ets-1是参与子宫颈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且彼此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检测其表达规律可为判断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解释促血管生成因子间内在联系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血管生成 VEGF KDR MMP-1 ETS-1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功能性受体c-ret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丹 李昌琪 +1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8,共4页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了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 c-ret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慢性酒精刺激 3 0 d时 ,GDNF与 c-retm RNA在海马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 ;慢性酒精刺激 60 d时 G...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了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 c-ret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慢性酒精刺激 3 0 d时 ,GDNF与 c-retm RNA在海马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 ;慢性酒精刺激 60 d时 GDNF与 c-ret m RNA的表达与 3 0 d时相比显著下降。此结果提示 ,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大鼠 海马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位分子杂交 功能性受体 C-RET mRNA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用雏鸡下丘脑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根华 赵茹茜 +2 位作者 周浩良 陈伟华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2-95,共4页
应用地高辛标记反意生长抑素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5日龄AA肉鸡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胞体在下丘脑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外侧核吻侧部、后内侧核和后核吻侧部以及乳头体外... 应用地高辛标记反意生长抑素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5日龄AA肉鸡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胞体在下丘脑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外侧核吻侧部、后内侧核和后核吻侧部以及乳头体外侧核。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胞体为圆形、梭形和椭圆形,直径7~20μm。胞质内均有强度不等的黑色或蓝黑色杂交反应物。生长抑素mRNA神经元胞体在下丘脑各核区的分布数目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下丘脑外侧核内的阳性胞体密度高于其它核区,提示下丘脑外侧核的生长抑素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很活跃。有些核区显示的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有突起,说明这些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可能可以储存生长抑素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生长抑素 mRNA 下丘脑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对脑出血大鼠前额皮层生长抑素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浩 朱培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研究观察了脑出血后SOMmRNA在大脑皮层表达的变化以及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Wistar大鼠用胶原酶脑内注射法诱发脑出血,动物分别存活1、3、7d后,用地高辛标记的SOMcRNA探针进行杂交,抗地高辛抗体孵育,NBT/BCIP显色,... 本研究观察了脑出血后SOMmRNA在大脑皮层表达的变化以及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Wistar大鼠用胶原酶脑内注射法诱发脑出血,动物分别存活1、3、7d后,用地高辛标记的SOMcRNA探针进行杂交,抗地高辛抗体孵育,NBT/BCIP显色,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前额皮层Ⅱ~Ⅲ层的SOMmRNA阳性神经元。结果表明:大鼠脑出血后大脑皮层Ⅱ~Ⅲ层内表达SOMmRNA的神经元数目逐步减少,单个细胞SOMmRNA的光密度也逐步降低;清开灵可增加SOMmRNA表达的数量和神经元内SOMmRNA的强度。SOM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功能复杂。目前认为它还是一种神经营养性物质。我们认为SOMmRNA在脑出血后表达减少是神经元受损的表现,而清开灵治疗后SOMmRNA表达的上调是其治疗机理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生物抑素 MRNA 清开灵 前额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尾侧亚核内PPTA mRNA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胜昔 郑恒兴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PTA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证明: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于刺激后4h有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48h后恢复至正常;在尾侧亚核中,PPTAmRNA... 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PTA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证明: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于刺激后4h有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48h后恢复至正常;在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及变化主要限于Ⅰ、Ⅱ层,其时程变化与在三叉神经节中的变化相似。PPTAmRNA表达的增加仅出现于刺激侧的三叉神经节和尾侧亚核,而对侧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提示伤害性刺激可直接或跨突触增强尾侧亚核PPTAmRNA的表达,意味着PPTA在西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尾侧亚核 前原速激肽A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静 梁智勇 +2 位作者 高洁 曾瑄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于腹膜和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符合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PPSPC)定义(即病变以腹膜或网膜...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于腹膜和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符合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PPSPC)定义(即病变以腹膜或网膜为主,双侧卵巢结构正常,或病变仅累及卵巢表面上皮)及20例与之临床分期配对的原发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ovarian serous papillary cancer,OSPC)的病例标本,分析PPSPC和OSPC临床病理学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P53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两组标本的HER2基因状态。结果 PPSP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OSPC患者大8.3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患者中6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而OSPC患者中仅2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和PR在PPSPC组中的表达(分别为60%和10%)明显低于OSPC组(分别为95%和50%)(P=0.031和P=0.032)。P53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与ER和PR类似,40%PP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85%O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组中仅1例(10%,1/10)出现轻度不连续细胞膜着色(即1+),而OSPC组则有3例(15%,3/20)出现HER2(1+);PPSPC及OSPC组均无HER2过表达病例。此外,在PPSPC与OSPC组均未发现HER2基因扩增或基因拷贝数高度增加。结论 PPSPC与OSPC尽管在组织病理学、临床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常见于老年女性,肿瘤分化差,具有较强的侵袭性,ER和/或PR低表达,P53阳性表达也低于后者,临床结局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受体亚型mRNAs在大鼠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胜昔 朱敏 +2 位作者 王亚云 王文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5,T025,共6页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内 5 -HT2 、5 -HT3 、5 -HT4、5 -HT5 、5 -HT6 和 5 -HT7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结果显示 :在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中均观察到了 5 -HT2 A、5 -HT3 、5 -HT4和 5 -HT7受体亚型 m ...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内 5 -HT2 、5 -HT3 、5 -HT4、5 -HT5 、5 -HT6 和 5 -HT7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结果显示 :在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中均观察到了 5 -HT2 A、5 -HT3 、5 -HT4和 5 -HT7受体亚型 m RNAs阳性细胞 ;两种神经节内上述受体亚型 m RNAs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不同。 5 -HT3 受体亚型 m RNA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最高 ,分别为 3 0 .4% (背根节 )和 3 2 .8% (三叉神经节 )。约 17.2 %和 14 .6 %的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细胞分别呈 5 -HT2 A受体 m RNA阳性 ;而 5 -HT4和 5 -HT7受体亚型 m RNAs阳性细胞在此二节中的百分比分别为 14 .9%、2 4.7%和 11.2 %、9.8%。各受体亚型 m RNA阳性细胞均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在各神经节内均未观察到 5 -HT2 B、5 -HT2 C、5 -HT5 和 5 -HT6 受体 m RNA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 5 -HT2 A、5 -HT3 、5 -HT4和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体亚型 反转录PCR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伤害性感受 感觉神经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mRNA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毕国荣 ■剑飞 +5 位作者 白丽娟 张贺敏 张辉 海虹 周慧杰 方秀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mRNA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 ~250 g,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mRNA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 ~250 g,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原位杂交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为轻度阳性表达。缺血2 h再灌注2 h后,缺血侧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注4 h时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最高,再灌注22 h 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下降,至166 h时下降更加明显,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2)RT-PCR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Egr-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脑缺血2h再灌注2 h后,Egr-1 mRNA即高表达,缺血2 h再灌注4 h达高峰,再灌注46 h已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Egr-1 mRNA表达又逐渐增多,至再灌注166 h其表达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有规律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原位杂交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白鼠垂体雌激素受体和白细胞介素–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玉 罗启慧 +1 位作者 祝春梅 陈正礼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中表达的影响,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SIF(分别皮下注射1.5、1.0、0.5 mg/kg的SIF)和无水乙醇,另设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水乙醇。待SIF处理...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中表达的影响,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SIF(分别皮下注射1.5、1.0、0.5 mg/kg的SIF)和无水乙醇,另设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水乙醇。待SIF处理至第2、6周时,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剖杀,分别对大鼠垂体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去除卵巢后,垂体各叶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下降,补充SIF后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高剂量SIF作用6周后,各指标的表达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其他各组随SIF的剂量增加及作用延长也有部分恢复,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内ERα和IL–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豆异黄酮 垂体 雌激素受体(ERα) 白细胞介素–2(IL–2)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口部炎性刺激条件下PPTA mRNA在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与FOS的共存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胜昔 王亚云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9-362,共4页
将鹿角菜胶注射到大鼠口周皮下作成炎性刺激模型,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组化法观察了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FOS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鹿角菜胶注射后,注射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 将鹿角菜胶注射到大鼠口周皮下作成炎性刺激模型,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组化法观察了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FOS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鹿角菜胶注射后,注射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与对照例相比明显增多。鹿角菜胶产生的炎性刺激也诱导了FOS蛋白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的表达,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刺激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而对照侧仅有少量分布。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约60%的PPTAmRNA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了FOS蛋白,而双重反应阳性的神经元仅占FOS阳性神经元的30%。上述结果提示: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诱导的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PPTAmRNA增强表达的过程中,FOS蛋白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AmRNA FOS 伤害性刺激 大鼠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病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岚 段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也是病理研究中的方法学,在生物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作用。组织病理技术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各项研究中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发展和形成了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也是病理研究中的方法学,在生物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作用。组织病理技术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各项研究中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发展和形成了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激光共聚扫描显微等多种现代病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就近年来组织病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部分应用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病理学研究方法、试剂及仪器的选择提供新的线索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技术 组织化学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 细胞凋亡 激光共聚扫描 显微切割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电刺激对相邻背根节PPT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秀华 赵晏 +2 位作者 史文春 李信民 王会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4,共4页
给予大鼠左侧胸 9脊神经背侧皮支或其外周断端较强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相邻节段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完整神经后 2 4h,同侧胸 8、胸 9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给予大鼠左侧胸 9脊神经背侧皮支或其外周断端较强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相邻节段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完整神经后 2 4h,同侧胸 8、胸 9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电刺激断离中枢的神经外周端后 2 4h,同侧胸 8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表明较强的逆行电刺激 ,可以在外周通过跨节段传递信息 ,引起相邻节段背根节的 PPT m RNA表达的增强。提示由 PPT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原位杂交 跨节段信息传递 背根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