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OT-VEGETATION数据的神农架林区1998—2013年植被覆盖度格局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家琰 谢宗强 +5 位作者 申国珍 樊大勇 熊高明 赵常明 周友兵 徐文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61-3969,共9页
基于1998—2013年的SPOT-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利用二分模型法、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同期降水量和平均温度数据,估算了神农架林区及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 基于1998—2013年的SPOT-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利用二分模型法、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同期降水量和平均温度数据,估算了神农架林区及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了空间格局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3年间,神农架林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6.8%,年最大植被覆盖度为93.8%,保护区内最大植被覆盖度显著高于保护区外;林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率为1.45%,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率为2.26%,植被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好。温度、降水量、年最低气温、距道路和居民地距离的远近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因子,而海拔对植被覆盖度变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保护有效性 变化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挑战
2
作者 於锋 胡双燕 +2 位作者 郑巍 周学剑 朱虹 《蔬菜》 2025年第9期57-66,共10页
江苏省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与蔬菜机械化发展的先行区域,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具装备技术创新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其发展瓶颈与成效对全国具有示范价值。文章详细介绍了江苏省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江苏省重点研发制造、试验鉴定、... 江苏省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与蔬菜机械化发展的先行区域,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具装备技术创新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其发展瓶颈与成效对全国具有示范价值。文章详细介绍了江苏省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江苏省重点研发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的机具装备,总结形成了江苏特色蔬菜的机械化种植模式等推广应用成果,指出江苏省蔬菜机械化进程中存在农机农艺融合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宜机化与规模化问题突出、专业人才缺乏、供给侧支撑不足等发展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包括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健全工作体系、强化财政支持等对策建议,并从应用扩大化、装备专用化、技术融合化、产业协同化等方面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全国其他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机械化 设施农业 农机装备 叶菜类 甘蓝类 茄果类 葱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心SNP标记构建豆类蔬菜品种指纹图谱
3
作者 吴新义 刘娜 +2 位作者 汪宝根 龚亚明 李国景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豆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促进豆类蔬菜品种权保护,以豇豆和菜用豌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52份豇豆品种(系)和48份豌豆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14份豇豆品种(系)的种子纯度进行了检... 豆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促进豆类蔬菜品种权保护,以豇豆和菜用豌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52份豇豆品种(系)和48份豌豆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14份豇豆品种(系)的种子纯度进行了检测。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的SNP标记可以用于豆类蔬菜品种的品种权保护、种子真伪区分以及种子纯度鉴定,建议尽快制订并发布基于SNP标记的豆类蔬菜品种鉴定技术标准,为种业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蔬菜 SNP标记 KASP 品种保护 种子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雷磊 王良 +5 位作者 樊成虎 刘子瑞 宋洋 薛倩楠 田堪良 段金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4,242,共9页
[目的]研究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为黄土边坡的加固及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矿化加固处理,并在固化黄... [目的]研究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为黄土边坡的加固及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矿化加固处理,并在固化黄土边坡上进行植被恢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从微观角度探究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矿化加固的作用机制,并统计分析了固化黄土边坡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采用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固化处理后,在坡面上生成的固化层将松散且相邻的土壤颗粒胶结在一起,使黄土坡面形成一个整体,固化层最大厚度为0.23 cm,平均厚度为0.21 cm;固化黄土边坡恢复植被后第60天,A1,A2,B1,B2,A1B1,A2B2各区域内植被成活率比A0,B0,A0B0各区域分别显著提高26.66%,20%,37.5%,25%,33.33%,25%(p<0.05),第60天后,各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均差异显著,而且固化后加保水剂的A1,B1,A1B1各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最高;固化后加保水剂的B1和A1B1区域内紫穗槐高度和地径的生长变化量最大,且固化后加保水剂的A1,B1,A1B1各区域内麦冬草和紫穗槐的生长状况最好。[结论]采用MIC技术可以有效固化黄土坡面,与植被恢复技术相结合,既能防治土壤侵蚀,又能恢复生态环境。这种综合防治措施为黄土边坡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微生物矿化 加固技术 植被恢复 边坡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特征、诱因及其生态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红叶 宋汶珈 +4 位作者 杨尧钰 张锡岩 母玉祥 魏珉 张大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3,共12页
设施蔬菜为高度集约化栽培模式,肥水过量施用、高复种指数等导致土壤障碍普遍,成为制约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阐明了设施蔬菜土壤理化失衡、微生态失衡等障碍特征,分析了不合理施肥和连作等诱因,总结... 设施蔬菜为高度集约化栽培模式,肥水过量施用、高复种指数等导致土壤障碍普遍,成为制约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阐明了设施蔬菜土壤理化失衡、微生态失衡等障碍特征,分析了不合理施肥和连作等诱因,总结了土壤障碍生态防控技术,以期为设施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土壤障碍 施肥 连作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区地面生态环境特征模型及损伤阈值界定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健 黄辉 +3 位作者 赵家巍 周平平 白冰 王紫鑫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煤矿开采活动对地表的主要扰动包括地表变形、水资源变化和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地裂缝、塌陷坑、地下水位下降及煤矸石污染等问题。为阐明矿区地表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损伤阈值设定方法,介绍了涵盖土地利... 煤矿开采活动对地表的主要扰动包括地表变形、水资源变化和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地裂缝、塌陷坑、地下水位下降及煤矸石污染等问题。为阐明矿区地表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损伤阈值设定方法,介绍了涵盖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地表水系等综合量化指标体系。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了矿区地表生态评价模型,针对矿区地表建筑物、道路、农田等关键区域的生态损伤阈值的设定提出见解。以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开采为例,分析地表生态元素特征及损伤保护模型,展示了该技术理念的应用优势。基于研究结果,采用合理阈值和动态监测能够有效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矿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生态环境模拟 植被损伤 保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白山湖湿地植被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翔 王鹏 +1 位作者 王秋琰 努尔买买提·艾山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为了解新疆白山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状况,采用典型区样方调查法对该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和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考《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分类系统和原则,根据物种优势度将研究区植... 为了解新疆白山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状况,采用典型区样方调查法对该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和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考《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分类系统和原则,根据物种优势度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3个群系,其中沼泽类和水生类群系最能代表该区湿地水生植物特征。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111种,隶属35科81属。按形态结构特征分类:蕨类植物占物种总数的1.8%;被子植物占比98.2%(双子叶植物占比67.9%,单子叶植物占比32.1%)。按植物对水的适应性分类:水生植物28种,占物种总数的25.2%(其中湿生型植物占比35.7%;挺水型植物占比35.7%;沉水型植物占比25.0%;漂浮型植物占比3.6%)。植物区系分析表明单种和寡种科占优势,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主要表现为世界广布。本研究为该地区湿地保护管理规划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湖湿地 植被调查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城市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防护林退化识别研究
8
作者 李天兰 武红旗 +3 位作者 向泽群 王宇轩 李红山 徐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3期162-167,共6页
为快速、准确识别和监测防护林的退化状况,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大疆经纬M300 RTK无人机采集12块防护林样地的多光谱影像。通过K均值聚类法选取死亡木和濒死木的NDVI、RERVI、NDRE和FVC不同阈值,并基于阈值提... 为快速、准确识别和监测防护林的退化状况,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大疆经纬M300 RTK无人机采集12块防护林样地的多光谱影像。通过K均值聚类法选取死亡木和濒死木的NDVI、RERVI、NDRE和FVC不同阈值,并基于阈值提取死亡木和濒死木的比例,进而识别防护林的退化等级。结果表明,NDRE和RERVI与退化等级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6,P<0.01),而FVC的相关性最低。针对死亡木和濒死木的特征,确定FVC的阈值为0.36,NDVI的阈值为0.30,RERVI的阈值为2.07,NDRE的阈值为0.20。进一步分析表明,NDRE对退化等级识别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0.92,Kappa系数为0.83。通过无人机遥感结合多种植被指数识别退化等级,可为防护林健康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影像 植被指数 防护林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栽培结球甘蓝、花椰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9
作者 周肖瑜 杨明珠 +5 位作者 李艳 李琳 张飞雪 陈丽萍 张金祥 何琴玲 《蔬菜》 2025年第5期59-71,共13页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结球甘蓝和花椰菜的产量、营养品质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单体大棚栽培的结球甘蓝和花椰菜分别设置普通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基肥(OM)、生物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基肥(MOM)、常规施肥(NPK)和基...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结球甘蓝和花椰菜的产量、营养品质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单体大棚栽培的结球甘蓝和花椰菜分别设置普通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基肥(OM)、生物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基肥(MOM)、常规施肥(NPK)和基肥不施三元复合肥(CK)4个处理,开展应用效果试验,测定分析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MOM处理的结球甘蓝纵径和667 m^(2)产量分别增加8.3%和6.8%,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6.3%、38.3%、73.5%、10.9%、12.0%、73.0%;MOM处理的花椰菜单球质量较CK显著增加7.5%,667 m^(2)产量增加14.46%,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总有机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0.0%、17.3%和20.2%,土壤pH值、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提升5.7%、5.8%、9.1%、16.1%、22.5%。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生物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基肥可能通过改善土壤酸碱度、提升蔬菜根部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磷、钾养分的有效性,提高蔬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综上,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在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和设施栽培土壤改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设施蔬菜 结球甘蓝 花椰菜 产量 营养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设施蔬菜产地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
10
作者 王盛男 荣迪 +11 位作者 乌仁图雅 李雯雯 高智慧 于欢欢 曲颖超 邓宇 娜日娜 李小茹 赵剑平 索力墨 王岩 陈琪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9-248,共10页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设施蔬菜主产区产品质量、产地环境健康的危害因子定时、定点长期监测与分析,明确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和危害风险,根据设施环境的变化来完善设施蔬菜的产地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预警系统,旨在应对日...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设施蔬菜主产区产品质量、产地环境健康的危害因子定时、定点长期监测与分析,明确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和危害风险,根据设施环境的变化来完善设施蔬菜的产地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预警系统,旨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设施土壤和产品质量问题。介绍了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功能、基于监测预警系统的实践案例和系统的升级优化策略,以监测预警系统中的设施蔬菜产地健康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并根据监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监测 预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期望增长的四川省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方法
11
作者 杨渺 侯鹏 +3 位作者 翟俊 蔡明勇 林乃峰 吴瑕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5,共10页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变化趋势、空间聚集特征基础上,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确立了植被功能性状5个特征区,制定了期望得分标准值表,开展了基于期望增长的保护成效评估。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四川省FVC、LAI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模式空间分异契合四川省川西高原气候区和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大体二分气候框架,也与四川省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应。FVC、LAI增长极低值区(P<0.01)基本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在四川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内,盆缘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的FVC、LAI处于增长高值区。两者在四川盆地农业植被区、西南山地等区域的不同增长表现,体现了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FVC、LAI对上述综合作用的差异化响应。(2)2021—2022年四川省LAI期望得分(LAI-Kq)基本维持稳定,FVC期望得分(FVC-Kq)总体稳定(P>0.05),有各别市下降明显(P<0.05),四川省生态保护成效等级为基本稳定。(3)对于不同保护强度的区域来说,2021—2022年,生态保护红线内FVC-Kq低于生态保护红线外,生态保护红线内属于保护地的区域FVC-Kq小于保护地外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内外,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保护强度区域对于LAI-Kq影响较小。(4)FVC单指标难以对特定条件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出准确判断,LAI指标加入有助于提高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基于逻辑斯蒂种群增长模型,提出了FVC、LAI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框架,未来应在制定更为细致的特征指数选取方案和植被功能性状特征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厘定种群增长特征、功能指数响应特征,提高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生态保护红线 植被功能特征区划 期望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蔬菜智能植保装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付菁菁 龚艳 《蔬菜》 2025年第9期151-164,共14页
蔬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与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支柱产业。然而,蔬菜生产仍面临着病虫害多发、农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日益严重等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发展智能植保装备已成为实现“减药增效”的重要途径... 蔬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与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支柱产业。然而,蔬菜生产仍面临着病虫害多发、农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日益严重等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发展智能植保装备已成为实现“减药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露地与设施蔬菜生产的智能植保装备,通过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系统梳理其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国外智能植保装备在技术成熟度、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等方面优势显著;国内装备虽发展迅速,但在核心技术、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针对现有植保装备在精准作业、适应性、智能化水平、成本与维护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装备适应性、推进智能化与数字化、降低成本与优化服务以及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蔬菜生产智能精准施药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推动我国蔬菜智能植保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装备 露地蔬菜 设施蔬菜 精准施药 智能化 无人化 绿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影响
13
作者 刘国波 刘桂环 +1 位作者 文一惠 华妍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共10页
【目的】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重点生态区,其植被状况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支撑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影响和贡献率,对未来科学制定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生态... 【目的】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重点生态区,其植被状况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支撑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影响和贡献率,对未来科学制定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生态工程实施策略、因地因时制宜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气象、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采用森氏斜率趋势分析、曼-肯德尔显著性检验、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2年长江流域NDVI时空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长江流域2000—2022年平均NDVI为0.736,大致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NDVI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斜率为0.0019/a,空间分布格局呈“中游大部分地区上升明显,上游和下游城市化地区有所下降”特征。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NDVI变化发挥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的面积比例分别是78.33%和21.67%。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NDVI变化趋势的贡献率达64.90%,而气候因素对NDVI变化趋势的贡献率达35.10%。【结论】未来生态工程实施应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关系。在长江流域生态受损程度较轻、自我恢复能力较强的区域,要注重自然恢复,积极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严格实施封禁保护,扩大自然恢复区域面积占比。生态工程和城市扩张等不同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趋势表现出正负向效应差异,且正向效应区域大于负向效应区域。未来,在生态系统受损严重、难以依靠自然条件实现短期恢复,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目标协调提升,可持续地开展生态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评估 影响因素 生态保护修复 长江流域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市智能温室发展研究
14
作者 张波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2期89-91,共3页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更新迭代,智能温室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技术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智能温室生产将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种植在一个封闭空间内,通过智能化补充光照湿热等条件,营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更新迭代,智能温室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技术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智能温室生产将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种植在一个封闭空间内,通过智能化补充光照湿热等条件,营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介绍了潍坊市智能温室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智能温室在农作物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智能温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智能温室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及发展策略探讨
15
作者 李建峰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4期16-17,26,共3页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创新,以其在减少化学物质残留、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该文介绍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4个关键要素,包括土壤管理技术、施肥与营养管理、病虫害防...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创新,以其在减少化学物质残留、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该文介绍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4个关键要素,包括土壤管理技术、施肥与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分析了当前无公害蔬菜栽培中面临的技术推广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等诸多挑战,只有通过各方协同努力,才能推动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栽培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岸植被影响的水沙动力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匡翠萍 丛新 +3 位作者 韩雪健 宫立新 刘会欣 朱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8-1427,共10页
介绍了植被模型的不同考虑方式,分别从水流阻力、床面阻力、植被消长等方面展开讨论。基于工程尺度和实验室尺度水沙动力数学模型的研究,综述了植被影响下的流速、紊动能、拟序结构,不同波浪形态的传播特征以及悬沙浓度、地形演变等相... 介绍了植被模型的不同考虑方式,分别从水流阻力、床面阻力、植被消长等方面展开讨论。基于工程尺度和实验室尺度水沙动力数学模型的研究,综述了植被影响下的流速、紊动能、拟序结构,不同波浪形态的传播特征以及悬沙浓度、地形演变等相关的研究进展。结合大量数学模型研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植被 生态防护 数学模型 波流动力 泥沙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娟 方贺 +2 位作者 石守海 夏瑞 彭金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为研究区域,基于MODIS卫星影像资料,首先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制作了研究区2000—2020年生长季(5—9月)植被覆盖度产品,然后分析了长时序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 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为研究区域,基于MODIS卫星影像资料,首先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制作了研究区2000—2020年生长季(5—9月)植被覆盖度产品,然后分析了长时序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驱动机制。结果显示,2000—2020年阿克苏天保区植被覆盖度以0.23%/a的速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面积占比达50.4%。在众多影响因子中,土地利用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力达0.59;人口密度、蒸散发及GDP对植被的解释力是次要影响因子,分别为0.360、0.357、0.308。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 阿克苏地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四新 严谨 +3 位作者 诸海焘 蔡树美 张德闪 金海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探讨餐厨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使用商品有机肥料为对照,开展了设施菜地餐厨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餐厨有机肥料可提高蔬菜产量5.3%~11.6%,增产效果和商品有机肥无显著差异。餐厨有机肥可提高设施菜地土壤有... 为探讨餐厨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使用商品有机肥料为对照,开展了设施菜地餐厨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餐厨有机肥料可提高蔬菜产量5.3%~11.6%,增产效果和商品有机肥无显著差异。餐厨有机肥可提高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5.5%~31.8%、土壤速效氮含量8.6%~11.3%、土壤有效磷含量3.1%~12.6%、土壤速效钾含量6.5%~8.2%,但餐厨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处理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未出现显著差异;餐厨有机肥处理的菜地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提高4.0%~5.8%,但餐厨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餐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含量9.9~14.5百分点,餐厨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总的来看,餐厨有机肥料和普通商品有机肥的肥效基本类似;餐厨有机肥可提高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含量,其效果和商品有机肥料基本相似;餐厨有机肥料可导致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小幅上升,但上升幅度和商品有机肥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有机肥 设施菜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在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华瑞 李晓锁 《蔬菜》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诞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将该类模型引入到农业领域可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速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进展,系统性地梳理了其发展历程与现状,并聚焦于设施蔬菜生...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诞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将该类模型引入到农业领域可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速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进展,系统性地梳理了其发展历程与现状,并聚焦于设施蔬菜生产领域,阐述了大模型在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设施智能决策、蔬菜生长监测与产量预测等方面,最后总结分析了大模型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未来大模型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大模型 人工智能 设施蔬菜 智能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植被防护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20
作者 匡翠萍 丛新 +1 位作者 范家栋 李宏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基于自然的海岸修复与防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从海岸植被对水动力及泥沙运动影响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方面,介绍了试验研究中植被的描述方法,包括植被的分类、材料选择、特性表征等;综述了植被影响下的流场结构、消浪特征、形态阻力... 基于自然的海岸修复与防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从海岸植被对水动力及泥沙运动影响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方面,介绍了试验研究中植被的描述方法,包括植被的分类、材料选择、特性表征等;综述了植被影响下的流场结构、消浪特征、形态阻力相关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悬沙浓度分布、泥沙再悬浮、沉积和冲刷模式等泥沙输运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植被 海岸防护 物理模型试验 波流动力 泥沙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