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n the natural view resources of Lushan Mountain scenic spot
1
作者 HU Haihui FAN Jinping ZHUO Lih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classified and rating evaluation primarily on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Lushan Mountai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the situation of scenic spot natural landsca...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classified and rating evaluation primarily on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Lushan Mountai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the situation of scenic spot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some reasonable advices were given on further exploiting Lushan Mountain natural scenic spot, expecting that it could supply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ushan Mountai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developing suggestions Lushan Mount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氦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刘成林 洪思婕 +7 位作者 王馨佩 范立勇 王海东 陈践发 朱玉新 丁振刚 张雪 胡浩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9,共13页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非烃类气藏伴生,且富氦天然气藏具有多层、多类型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国3大氦气富集盆地。(2)中国西部挤压型盆地以壳源氦气为主,少量为幔源氦气,与烃类和非烃类气藏伴生;中部盆地主要为壳源氦气,与烃类气藏伴生;东部拉张型盆地以壳-幔源氦气为主,主要与非烃类气藏伴生。(3)结合盆地构造背景,划分出7种氦气生运聚模式。(4)特殊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史使中国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氦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与分布特征。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氦气富集理论、对氦气资源潜力准确的认识和创新性的氦气勘探开发技术是中国氦气产量快速上升并稳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量 产量 勘探 资源潜力 氦气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铜矿资源分布特征、勘查开发格局与展望
3
作者 陈秀法 何学洲 +2 位作者 张振芳 陈喜峰 李玉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的稳定供应对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全球铜矿资源,研究其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格局,以期为中国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铜矿储量主要集中于智利、秘鲁等21个国家,储量全球占比超90%。(2)南美洲和智利分别是大型-超大型铜矿最多的大洲和国家;亚洲和中国分别是铜矿勘查开发程度最高的大洲和国家。(3)近年来铜矿勘查投资震荡上行,由主要资源国和大型矿业公司主导;全球铜矿勘查热点国家集中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全球铜矿勘查净增量1000万t以上的国家有12个。(4)铜矿产量集中度高,80%以上产量集中在11个国家,50%以上产量来自20个铜矿公司。(5)南美洲是铜矿的输出中心,亚洲是进口中心和消费中心。(6)近年来铜矿并购活跃,且集中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7)中资企业在全球铜矿资源勘查开发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与铜矿巨头有较大差距。未来铜矿需求将稳步增长,铜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全球铜矿供应长期有保障。为确保我国铜矿资源长期安全稳定供应,建议分区施策,加快境外铜矿勘查开发;政企结合,加大中资铜矿企业的国际化培育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 铜矿资源 分布特征 勘查开发 勘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基于“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的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苑韶峰 张宇 +1 位作者 陈美景 朱从谋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6,共9页
研究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整理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学术研讨成果,探析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 研究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整理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学术研讨成果,探析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强调追求经济高效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资源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管理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资源供给、生态安全、空间优化和制度创新的复合功能;(2)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自然资源管理在制度设计层面推进“四维转型”:管理方式向全域全要素统筹转型、治理方式向多元主体协同转型、技术体系向数字智能驱动转型、安全管控向风险系统防控转型;(3)高质量发展下的自然资源管理路径包括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遵循“价值—结构—过程—功能”逻辑主线,显化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创新自然资源管理模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应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国土空间利用与保护研究,着力创新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全面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自然资源管理 时代要求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预测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最大埋深
5
作者 庞雄奇 李才俊 +12 位作者 贾承造 陈雨萱 黎茂稳 姜林 肖惠译 姜福杰 曹鹏 陈冬霞 徐帜 林会喜 胡涛 郑定业 王雷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9,共14页
深层—超深层由于其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和研究的重点领域,揭示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最大埋深对深层油气资源评价、超深钻井部署、勘探风险认识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深层—... 深层—超深层由于其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和研究的重点领域,揭示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最大埋深对深层油气资源评价、超深钻井部署、勘探风险认识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最大埋深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能够对含油气盆地内常规、致密和页岩油气藏的最大埋深进行定量预测。研究以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和钻井资料为例,分别对我国塔里木、准噶尔、四川、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等含油气盆地油气藏最大埋深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六大含油气盆地常规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对应的最大埋深通常情况下分别介于800~4400m、5050~7990m和5400~9300m。油气藏的最大埋深随着大地热流减小、含有机母质类型变好、储层亲油性增强而增大,随着钻探技术和预测水平提升发现油气资源的领域将不断扩大。此外,构造变动也会改变实际地质条件下油气成藏的最大埋深,研究依据浅—中—深油气实际钻探结果,预测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超深层油藏的最大埋深超(9500±50)m,气藏最大埋深超(10500±1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化石能源 全油气系统 深层—超深层 油气成藏底限 油气勘探下限 油气资源 常规和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6
作者 祝遵宏 蔡政煜 方毅峰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我国284个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试点城市,实... 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我国284个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试点城市,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绿色创新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能够增强该政策效应,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或财政压力越小,该政策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持续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数字技术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次构造运动背景下深层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资阳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例
7
作者 雍锐 吴建发 +7 位作者 刘勇 赵圣贤 刘文平 张德良 沈骋 谢圣阳 李博 田鹤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共16页
近期四川盆地资阳地区的ZY2井和Z201井在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获得重大油气突破,展示了该新层系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但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对页岩气的保存、富集及有效开发等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多期次构造背景下寒武系筇竹寺组页... 近期四川盆地资阳地区的ZY2井和Z201井在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获得重大油气突破,展示了该新层系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但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对页岩气的保存、富集及有效开发等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多期次构造背景下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采用野外露头调查、岩心观察、测井解释、高分辨率岩心扫描及无人机定量辅助等技术,明确了裂缝类型、特征、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并探讨了裂缝对页岩气富集、保存及开发效果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筇竹寺组页岩主要发育构造成因的剪切缝和张性缝,多期、多类型裂缝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孔缝网络;纵向上裂缝密度差异性明显,筇竹寺组一段①、③、⑤小层裂缝密度大,发育层内限制型、穿层过渡型、层内延伸型及复合型4种裂缝模式,其中穿层过渡型广泛发育。②天然裂缝发育受控于构造因素(褶皱和断层)和非构造因素(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岩性岩相及岩石力学层厚度),裂缝密度与距断层距离呈负指数关系,即距离断层越远,裂缝密度越低且趋于稳定,背斜核部的裂缝密度远高于翼部,高TOC(大于或等于2%)和高脆性矿物含量(大于或等于70%)有利于页岩中裂缝发育(尤其是薄层硅质页岩裂缝最为发育)。③筇竹寺组页岩中天然裂缝通过控制人工压裂缝的延伸距离和缝网复杂性,可显著影响页岩气储层改造效果,采用多层立体井网开发模式,页岩气预期整体采收率可达35%。结论认为,针对多期次构造运动背景下深层筇竹寺组页岩天然裂缝的精细准确表征,是此构造背景下深层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地质基础,研究成果为优化该领域、该类型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策略提供了关键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资阳地区 筇竹寺组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多期次构造作用 页岩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典型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焕泉 高楠安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方吉超 赵磊 刘健 周总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深层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现实的本土、稳定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中深层...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深层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现实的本土、稳定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中深层地热资源的理论能量储量相当于12500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体系,覆盖了从全面勘探到高效开发的各个环节,极大提升了资源的勘探精确度和开发效率。在地热勘探评价技术中,地热系统要素综合分析技术揭示地热资源富集规律和形成机制,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重点聚焦刻画断裂构造样式和含水热储展布,地热资源选区评价技术逐级聚焦圈定有利开发目标区,这一系列技术有效应用于华北地区地热勘探工作,部署的勘探井成功率超过80%;地热高效开发技术中,地热田多场耦合模拟技术指导优化开发参数,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防止热突破;地热能开发钻完井技术因地制宜完善井身结构、钻完井工艺,保证地热井安全高效的施工;地热水自然回灌技术和取热不耗水技术在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地下热储和维持水层压力,保障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在我国众多中深层地热资源规模开发实践中,渤海湾盆地的雄安地区和关中盆地的咸阳地区分别是盆地内碳酸盐岩热储和砂岩热储开发的典型代表。针对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热地质条件,运用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井网布局和开发参数优化方法,确保地热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具有类似地质条件地区地热资源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资源 勘探开发技术 地热系统要素 可持续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现状与合作潜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宇轩 吕鹏瑞 +5 位作者 唐金荣 李玉宏 周俊林 魏建设 洪俊 何子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524,共13页
上合组织成员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核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区域。分析研究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现状和合作潜力,可为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提供相关参考。本文全面梳理了上合组织成员... 上合组织成员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核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区域。分析研究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现状和合作潜力,可为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提供相关参考。本文全面梳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禀赋、勘探开发进展和产消贸格局,通过对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油气勘探开发和贸易合作现状的梳理,从地缘优势、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等方面分析其合作机遇,研判政局、金融和市场等风险挑战,探讨相应的合作展望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合组织国家地域上涉及中东、俄罗斯、中亚三大油气储产区和亚太、东欧两大油气消费区,在世界油气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在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需求上的差异,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各成员国深化能源合作提供了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油气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合作潜力巨大,挑战与机遇并存。亟需进一步深化油气产业国际合作,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合作,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强油气产业合作政策沟通,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合组织成员国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产消贸格局 合作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探测发展与关键技术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筱强 吴伟仁 +6 位作者 王洪雨 张哲 张龙喜 张兴华 李茂登 张朋硕 田涧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9,共11页
在调研国内外主要航天国家月球探测任务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月球探测4大趋势。瞄准未来实现月球探测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提高地月空间进出能力、实现月面能源全天时稳定供应、建立高速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增强智能装备作业能... 在调研国内外主要航天国家月球探测任务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月球探测4大趋势。瞄准未来实现月球探测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提高地月空间进出能力、实现月面能源全天时稳定供应、建立高速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增强智能装备作业能力、实现月球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建议,可为月球探测后续任务论证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资源开发 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智能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国内外油气资源形势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大磊 王宗礼 +5 位作者 王彧嫣 韩志强 李文博 白羽 卜小平 李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2024年,在大国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热点地区持续动荡,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巴以冲突扩大升级,以色列与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轮番对抗,中东局势持续升温。世界经济保持韧性,通胀持续下行,主要经济体开启降息通道,全球经济一... 2024年,在大国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热点地区持续动荡,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巴以冲突扩大升级,以色列与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轮番对抗,中东局势持续升温。世界经济保持韧性,通胀持续下行,主要经济体开启降息通道,全球经济一定程度实现“软着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中长期能源转型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趋缓。“欧佩克+”产油国推迟增产计划维持减产力度,非“欧佩克+”产油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石油供需从紧平衡转向宽松。国际油价在供需基本面、宏观经济形势、金融货币政策、地缘突发事件等多空因素叠加下呈现区间震荡,重心先高后低走势。全球天然气供需两端均实现增长,欧洲市场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在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俄气依赖的过程中能源安全仍然脆弱;亚洲市场天然气需求旺盛,拉动了全球消费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矿政管理改革持续推进,油气找矿成效显著,常规油气勘探在陆上大型含油气盆地、近海海域新区带、新类型、新层系取得多项新发现。非常规油气勘探在四川盆地及周缘、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苏北盆地等取得多项重要突破和进展。原油产量继续稳定增长,全年产量近2.13亿t。天然气(含页岩气和煤层气等)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464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石油 天然气 油价 勘探开发 形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锂矿资源勘查开发现况及国外典型锂矿床概述
12
作者 李庆哲 王京彬 +1 位作者 刘大文 贾长顺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54,共19页
为全面掌握全球锂矿资源分布与产业格局特征,助力海外锂矿资源勘探开发与战略并购,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全球锂矿地质勘查数据与学术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锂矿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并重点剖析了具... 为全面掌握全球锂矿资源分布与产业格局特征,助力海外锂矿资源勘探开发与战略并购,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全球锂矿地质勘查数据与学术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锂矿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并重点剖析了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伟晶岩型、盐湖卤水型和黏土型三类锂矿床。研究发现:(1)全球锂矿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其中伟晶岩型锂矿分布广泛,盐湖卤水型锂矿集中分布于南美锂三角、青藏高原及北美西海岸,黏土型锂矿则主要赋存于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带;(2)典型矿床分析表明,澳大利亚Greenbushes、津巴布韦Bikita及刚果(金)Manono-Kitolo伟晶岩型锂矿,智利Atacama与玻利维亚Uyuni盐湖卤水型锂矿,以及墨西哥Sonora黏土型锂矿具有显著的矿床地质特征差异;(3)产业现状显示,2022年全球锂矿勘查投资达4.67亿美元,2021年澳大利亚以占全球49%的锂产量位居首位,主要锂业公司分布于玻利维亚、智利等资源国及中、美等技术领先国家。综合分析认为,伟晶岩型与盐湖卤水型锂矿仍具较大找矿潜力,其中中南部非洲及阿富汗地区是伟晶岩型锂矿的重要远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床 伟晶岩型 盐湖卤水型 黏土型 资源概况 矿床类型 勘查开发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技术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鸿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39-42,共4页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林业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本文分析了当前林业技术融合发展中需重点关注的环节,并探索其融合发展策略。其融合发展中需重点关注技术更新及普及难度较大、应用成本较高、文化和...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林业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本文分析了当前林业技术融合发展中需重点关注的环节,并探索其融合发展策略。其融合发展中需重点关注技术更新及普及难度较大、应用成本较高、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局限、经济效益略低和气候变化等。基于此,提出通过加强基础培训、进阶培训等系统化技术培训来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建立知识更新机制,确保新技术有效融入林业实践;提供专项资金或补贴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推动分布式应用模式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搭建区域性数据共享平台;启动专项计划建立林业知识数据库,同时将现代林业科技整合融入相关课程体系;发展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林产品等绿色经济,推行经济激励措施,以推动林业可持续实践;推广实时数据监测、多样化林业管理,以强化林业适应性管理等策略。本文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林业 融合发展 生态平衡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勘查技术在水厂铁矿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闫世杰 苗勇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41-645,共5页
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探讨如何在保障工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与开发,以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水厂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紧张局面及勘查需求。通过对比多种勘查技术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 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探讨如何在保障工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与开发,以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水厂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紧张局面及勘查需求。通过对比多种勘查技术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钻孔勘查与物理勘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于2016—2017年间完成该区域的资源勘查工作。勘查结果显示,钻孔勘查能够提供直接的岩芯样本,物理勘查则可快速获取大范围地质信息,两者结合显著提高了资源储量的估算精度。具体而言,水厂铁矿的资源储量级别从推断级提升至控制级,资源量增加了约20%,有效满足了露天开采及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资源规划要求。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勘查技术可降低勘查成本、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为类似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提供技术参考,推动行业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勘查模式转型,有助于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与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技术 钻孔勘查 物理勘查 资源储量估算 矿产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砂质水合物研究进展、勘探流程和难点挑战
15
作者 樊奇 付强 +4 位作者 郭刚 朱振宇 庞维新 李清平 卓海腾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海洋能源的重要开拓领域,但南海泥质粉砂型水合物的技术和经济门槛高、开发潜力争议大。梳理了近20年中国、美国、日本在海域砂质水合物勘探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和观点,对3种主要水合物类型(泥质粉砂孔隙充填型、泥质粉砂裂... 天然气水合物是海洋能源的重要开拓领域,但南海泥质粉砂型水合物的技术和经济门槛高、开发潜力争议大。梳理了近20年中国、美国、日本在海域砂质水合物勘探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和观点,对3种主要水合物类型(泥质粉砂孔隙充填型、泥质粉砂裂隙充填型、砂质孔隙充填型)进行论述,结合实例梳理了砂质水合物在岩心、测井、实验角度的特点,介绍了“水合物成藏系统”的勘探评价步骤,讨论了非成岩储层评价、温度—压力变化、地质力学、保压取心等难题挑战。结果表明,砂质孔隙充填型水合物(可拓展至粉砂粒级)是目前唯一具备经济价值的水合物类型,具有饱和度高(40%~90%)、电阻率高、地层强度高、石英含量偏高(56%~77%)、粒度中值偏高(约56~87μm)等特点,多为白灰色、黑灰色分选均匀的粉砂状沉积,有明显磨砂感,发育孔洞构造。应当加强“水合物成藏系统”在砂质水合物勘探中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攻关非成岩储层评价、温度—压力变化引起的相变、复杂的地质力学问题、保压取心技术等问题。重新审视水合物的资源价值,以期为“两气合采”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水合物 勘探评价 资源潜力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16
作者 周丁扬 刘学敏 +5 位作者 何春阳 姜广辉 李波 李强 刘志锋 李琳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是国内开展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知名单位.30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与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趋势变化同步发展.经过30年的持续积累和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是国内开展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知名单位.30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与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趋势变化同步发展.经过30年的持续积累和开拓创新,研究团队不仅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基础研究方面不断深耕,而且在城乡土地资源利用转型、景观可持续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在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产权等应用研究方面开拓引领,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将立足学科的系统性、交叉性、应用性,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葛文全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87,共6页
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2年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计量模型检验了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省份差异... 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2年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计量模型检验了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省份差异。此外,中国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产业关联度和政策环境的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文章提出推动饲料产业集约化转型升级、构建跨省域饲料产业沟通交流平台和建立现代饲料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饲料业 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禀赋 市场化程度 产业关联度 政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表面地形环境特征及火壤力学特征研究
18
作者 陈朕 李秀娟 +1 位作者 张锐 邹猛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了避免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及巡视器探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并为火星原位资源的后续利用及地面试验中模拟火壤的制备提供参数参考,研究分析了火星表面的地形特征,特别是火壤的物理与力学特性。本文通过总结成功着陆火星的着陆器和... 为了避免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及巡视器探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并为火星原位资源的后续利用及地面试验中模拟火壤的制备提供参数参考,研究分析了火星表面的地形特征,特别是火壤的物理与力学特性。本文通过总结成功着陆火星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所获取的图像及数据,对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及火壤参数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其环境特征,并整理着陆器和巡视器周围火壤的力学参数范围。此外,对国内外已研制的模拟火壤的性质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适用于着陆器和巡视器地面试验的模拟火壤参数范围及选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火星表面的火壤主要由粒径较小的细颗粒物组成,并含有大量粉尘、土块和岩石碎片,表面多形成脆弱的风化层。表层火壤较为松软,其力学特性与砂土相似,导致巡视器在探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沉陷异常,影响其正常运行。测得火壤的内聚力范围为0.10~9.0 kPa,内摩擦角范围为18°~35°。进一步分析得出,适用于着陆器试验的模拟火壤参数为:内聚力0.24 kPa,内摩擦角35°,容重1.52 g/cm3;适用于巡视器试验的模拟火壤参数为:内聚力0.50 kPa,内摩擦角18°,容重1.10 g/cm3。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火星探测选址、模拟火壤的加工制作、地面试验,以及火星表面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火星环境 地形特征 火壤参数 模拟火壤研制 火星原位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第三方评估工作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19
作者 刘学敏 李强 +3 位作者 哈斯额尔敦 杜树山 曹红斌 周丁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历经近10年,全程参与了国家脱贫攻坚战和目前仍然继续进行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第三方评估,以高质量的工作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把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践行了...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历经近10年,全程参与了国家脱贫攻坚战和目前仍然继续进行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第三方评估,以高质量的工作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把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践行了自然资源学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承接国家和地方的任务,进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直接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服务;基于实践和调研,发表了一批学术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把实践作为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爱国情怀;针对各地发展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国际交流,传播和扩散中国减贫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评估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 政策建议 资源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双赢探索
20
作者 马海妮 雷吉琴 +2 位作者 范嘉 赵永丽 王永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161-166,228,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参与度、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以及强化生态教育宣传等策略,旨在达成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双赢局面,为乌蒙山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资源保护 发展策略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