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渐近金字塔的太阳电池缺陷检测网络
1
作者 朱磊 耿萃萃 +3 位作者 李博涛 潘杨 张博 姚丽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274,共8页
以YOLOv8网络为基础提出一种多尺度渐近金字塔网络MSANet。首先使用带有分层特征融合结构的特征提取块M-Block替换常规卷积层,以增强网络对多尺度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SRU),抑制背景区域的特征冗余,使网络能更关... 以YOLOv8网络为基础提出一种多尺度渐近金字塔网络MSANet。首先使用带有分层特征融合结构的特征提取块M-Block替换常规卷积层,以增强网络对多尺度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SRU),抑制背景区域的特征冗余,使网络能更关注重点区域的同时减少参数量的引入;最后提出一种改进渐近金字塔网络AFPNa结构,缓解网络在特征融合过程中信息的丢失或退化问题,提升缺陷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8原模型及RTMDET等7种先进检测网络相比,MSANet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相较原模型均值平均精度提升5.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深度学习 太阳电池 分层特征融合结构 多尺度渐近金字塔 空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侧耳原生质体细胞融合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荷芬 潘晶 +4 位作者 张健 温庆仕 刘庆国 唐成伦 周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术,提高桃红侧耳菌丝体的蛋白质产量。菌丝体的细胞壁在组合酶M2中酶解3 h,释放的原生质体利用250 g/L的聚乙二醇为融合剂进行聚集融合,最终融合率达到53%,有效克服了桃红侧耳四极性的交配系统亲和率低的育种壁垒。融合再生后的菌株经过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的初筛和复筛,得到融合菌株R-1,经凯氏定氮仪测定,计算其菌丝体蛋白质产量比原始菌株GXGD-13-1提高约23%。该文的实验工作,证明了原生质体细胞融合育种技术对选育高产菌丝体蛋白质菌株的有效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蛋白质需求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侧耳 原生质体 细胞融合 蛋白质 酶解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的原核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
3
作者 赵治钤 郑丹阳 +1 位作者 赵谜 穆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为制备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CD32B)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猪CD32B基因,将不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猪CD32B胞外区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表达猪C... 为制备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CD32B)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猪CD32B基因,将不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猪CD32B胞外区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表达猪CD32B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目的蛋白后大量表达并用镍柱纯化。用纯化的猪CD32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猪CD32B的mAb,并对获得的mAb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全长894 bp的猪CD32B基因和537 bp的截短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pCD32B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过IPTG诱导,获得了约25 ku的猪CD32B重组蛋白,多轮亚克隆筛选后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猪CD32B mAb的杂交瘤细胞3E12,该mAb重链为IgG 2a,轻链为κ型,不仅能与原核表达的猪CD32B重组蛋白结合,IFA结果显示该mAb也能与HEK 293T细胞表达的全长猪CD32B结合,为探究CD32B在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作用积累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相增强CT的肾细胞癌病理分级深度学习算法
4
作者 陈皓中 刘军 +3 位作者 邓凯 梅习龙 彭德红 肖恩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1-663,共13页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肾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术前病理分级的准确判断对确定RCC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成为RCC病理分级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方法主要基于单期相计算机断层扫描(com...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肾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术前病理分级的准确判断对确定RCC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成为RCC病理分级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方法主要基于单期相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进行分析与预测,仍存在微小病灶的漏诊、评估片面性和局部聚焦等方面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一种联合多期相增强CT影像和临床变量数据的多模态深度学习算法,以期为预测RCC病理分级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该算法以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4个期相增强CT影像与临床变量为输入模块;然后,使用嵌入编码模块提取临床变量中的异构信息,采用三维ResNet50模型捕捉多期相增强CT影像数据的空间信息;最后,使用Fusion模块将临床变量的特征信息与各期相CT影像的特征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并进一步利用交叉自注意力机制实现多期相特征融合,从而更全面捕捉患者数据中的深层次语义信息,充分利用多模态、多期相数据的信息互补优势。纳入1229例RCC患者的资料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该算法在准确率(83.87%)、召回率(95.04%)和F1分数(82.23%)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的影像组学方法和其他深度学习算法。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显著提升了RCC病理分级的预测能力,为RCC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分级 深度学习 跨模态融合 肾细胞癌 三维Res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5
作者 仇槿昕 侯辉 +2 位作者 孙法壮 冯耀宇 李维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型正布尼亚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SBV的核衣壳蛋白(N)已被证明是血清学检测的理想靶抗原。本研究将SBV N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型正布尼亚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SBV的核衣壳蛋白(N)已被证明是血清学检测的理想靶抗原。本研究将SBV N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BV-N,转化至Rosseta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N蛋白。采用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法纯化His-SBV-N蛋白,以获得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取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得到针对SB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s),并通过间接ELISA筛选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终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B1、2B2和3F2。抗体亚型鉴定均为IgG2a。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这3株单抗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与重组SBV 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重组N蛋白的表达和单抗的成功制备为SBV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马伦贝格病毒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BiGRU双数据驱动的燃料电池性能退化预测方法
6
作者 吴航宇 王玮 +2 位作者 朱文超 谢长君 杨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90-2698,I0020,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是新能源技术的核心载体,准确估计其性能退化对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传统的数据驱动方法一般使用非线性算法预测PEMFC系统的性能退化,并通过优化算法结构和参数来提高预测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是新能源技术的核心载体,准确估计其性能退化对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传统的数据驱动方法一般使用非线性算法预测PEMFC系统的性能退化,并通过优化算法结构和参数来提高预测精度,因此对组件多老化时间尺度和电压恢复现象的考虑不够充分。通过分析电压数据中的性能退化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双数据驱动的燃料电池电压预测方法;基于时频域分解算法(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经验模态分解)将原始电压数据分解重组为多个老化时间尺度序列;然后,分别使用不同的数据驱动方法预测序列中的整体下降趋势和局部恢复现象。在PEMFC动态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预测效果较单独方法提高37.2%~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性能退化预测 融合预测 双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多级特征融合的尿路上皮细胞分类方法
7
作者 王雪艳 杨志明 +2 位作者 宋姚姚 王学卿 李亚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7-893,共7页
为应对当前细胞分类方法易受图像质量影响以及标注数据稀缺而导致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级特征融合的混合自监督学习方法.首先,多级特征融合模块可在特征提取时同时提取语义特征信息和空间特征信息,以利于识别不同特征形... 为应对当前细胞分类方法易受图像质量影响以及标注数据稀缺而导致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级特征融合的混合自监督学习方法.首先,多级特征融合模块可在特征提取时同时提取语义特征信息和空间特征信息,以利于识别不同特征形态的阳性细胞;其次提出自适应对比损失函数将自监督学习应用在尿脱落细胞分类中,以促进模型可最大化利用已有标注数据;该损失可根据细胞特征间的相似度大小自动调整损失权重,使模型学习更有区分度的高维特征,提高分类准确率.实验采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尿脱落细胞分类方法在Ideepwise尿脱落细胞数据集上可达到96.23%的敏感性和97.2%特异性,相比对比方法敏感性提升了2.34个百分点,特异性提升了4.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类 特征融合 对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蒂莫耶番荔枝心皮愈合的研究
8
作者 甘阳英 平晶耀 +1 位作者 宋松泉 曹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6-854,共9页
阿蒂莫耶番荔枝(Annona×atemoya)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心皮愈合是其果实发育的重要阶段。为了研究阿蒂莫耶番荔枝心皮愈合的器官发生特征,该文以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幼果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 阿蒂莫耶番荔枝(Annona×atemoya)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心皮愈合是其果实发育的重要阶段。为了研究阿蒂莫耶番荔枝心皮愈合的器官发生特征,该文以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幼果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幼果心皮愈合的时间为授粉后1个月左右,花托顶端的心皮愈合先于底端心皮,相邻心皮愈合时,先在心皮底端靠近花托的位置发生愈合,再逐渐向花柱方向延伸,最终在柱头处发生愈合。(2)心皮愈合过程中,心皮表皮细胞的分化有两种:一是在花柱端的心皮表皮细胞分化形成薄壁细胞,心皮两两融合,无明显的边界痕迹;二是在子房端,相邻心皮的表皮细胞去分化后分裂成4层排列紧密的类薄壁细胞,在原有的表皮部位形成一段边界痕迹。这是一种新的不完全的后发性心皮愈合类型。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心皮愈合的类型,增加了阿蒂莫耶番荔枝果实发育早期特征的认识,也为揭示番荔枝属心皮愈合的过程和特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科 阿蒂莫耶 心皮愈合 表皮细胞 薄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的“多变特征”:融合基因伴侣对病理特征的影响及现代病理学技术在准确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小桐 夏秋媛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1-564,570,共5页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TFE3/TFEB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TFEB tRCC)因特征性基因重排机制及青年患者高发倾向,在肾癌的分子病理分类中占据突出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TFE3/TFEB融合伴侣基因不断丰富,TFE3/...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TFE3/TFEB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TFEB tRCC)因特征性基因重排机制及青年患者高发倾向,在肾癌的分子病理分类中占据突出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TFE3/TFEB融合伴侣基因不断丰富,TFE3/TFEB tRCC的形态学异质性也日益彰显。该文系统梳理TFE3/TFEB t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突出了主要融合亚型与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的关联,同时概述了分子检测等辅助诊断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TFE3/TFEB tRCC的常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TFE3 TFEB 融合基因 组织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太阳电池表面缺陷检测
10
作者 刘涛 孙会 卞佰成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49,共8页
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缺陷多源异类、小尺度缺陷检测困难。现有基于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的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检测精度不高、检测类型少、鲁棒性差等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一种可提升精度、便于工业应用的多尺度特征融... 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缺陷多源异类、小尺度缺陷检测困难。现有基于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的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检测精度不高、检测类型少、鲁棒性差等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一种可提升精度、便于工业应用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轻量化缺陷检测模型。该模型以YOLOv5目标检测算法为框架,为增强多尺度特征的融合效果,设计浅层通道融合分支和双采样结构,改进了多尺度池化金字塔,提升了模型对小尺度缺陷的检测能力;引入ECA注意力机制,增强颈部网络对有效信息的关注度;最后,设计新的降采样结构和C3(Light-CSP-Darknet53)结构,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实验表明,改进算法的全类平均精度(m AP_(0.5))比基线模型提高8.5%,参数量减少44.3%,计算复杂度降低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表面缺陷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网络的白细胞快速检测算法
11
作者 陈亮 郭慧慧 尹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白细胞由于种类繁多、形态差异性大,且在血液镜检时常存在重叠、粘连、细胞边界模糊及色变等问题,传统基于图像检测的系统特征提取困难,检测精度较差,稳定性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网络结构的白细胞快速检测算法。... 白细胞由于种类繁多、形态差异性大,且在血液镜检时常存在重叠、粘连、细胞边界模糊及色变等问题,传统基于图像检测的系统特征提取困难,检测精度较差,稳定性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网络结构的白细胞快速检测算法。首先采用MobileNetv3为特征提取网络,并提出了一种双通道金字塔特征融合结构TCPF-Net完成特征融合,提升了算法对模糊、色变、形态各异的白细胞图像特征提取能力;然后,针对白细胞特殊的长宽比与尺度特征,舍弃检测网络的大目标检测头而仅保留中小目标检测头,提升算法对白细胞的检测速度;最后,采用完整锚框与目标重叠时的交并比参数对检测网络位置回归损失函数进行优化,提升算法对重叠、粘连细胞的检测能力。采用基于瑞氏染色法染色后的人体血液40倍显微图像进行实验,通过对8848张白细胞图像进行实验验证,该轻量网络算法白细胞检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98.8%,较改进前网络提高1.1%,同时每秒处理图像的帧数(FPS)达54.19,较改进前提升了32%,实现了白细胞快速而精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检测 深度学习 双通道特征融合 轻量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究
12
作者 周小刚 郝翔麟 +4 位作者 夏吉影 皇甫志敏 付万垒 吕杨帆 郭乔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44-1453,共10页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回顾性临床数据(n=469),筛选出RELCH-RET融合基因作为研究靶点。为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及机制,构建3组细胞模型:阴性对照组(HBE VC,转染空载慢病毒)、RET对照组(HBE RET,转染Flag-RET过表达慢病毒)及实验组(HBE RELCH-RET,转染Flag-RELCH-RET过表达慢病毒);MTS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利用15只4周龄雌性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SPF级),体质量(15.1±0.4)g,随机分为3组(n=5),通过皮下移植瘤实验评估体内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检测RET酪氨酸激酶(Y905)自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关键蛋白ERK1/2、EGFR(Y845)和STAT3(Y705)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化学交联法结合Western blot分析RELCH-RET的二聚化及多聚化状态,并通过解交联实验验证其可逆性。结果在NSCLC患者中筛选出3例阳性RELCH-RET融合基因患者;与HBE VC及HBE RET组相比,HBE RELCH-RET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1),且获得迁移及侵袭能力(P<0.01),而对照组未表现出迁移及侵袭能力;小鼠异种移植瘤实验可见HBE RELCH-RET组形成明显肿瘤结节(P<0.001),而对照组无肿瘤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提示,RELCH-RE T可诱导RET酪氨酸残基(Y905)发生磷酸化自激活,并显著上调ERK1/2、EGFR(Y845)及STAT3(Y70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化学交联-Western blot分析证实RELCHRET在HBE细胞中形成分子量约为170 kDa的二聚体,经解交联处理后可恢复至单体状态。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ELCH-RET通过以不依赖配体方式二聚化或多聚化介导RET磷酸化自激活,进而激活下游典型RET信号通路,最终驱动正常HBE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CH-RET 融合基因 恶性转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ole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therapy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被引量:10
13
作者 Wang, X. J. Li, Q. P.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92-1192,共1页
关键词 间叶细胞 干细胞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和AUKF联合迭代的PEMFC寿命融合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波 张领先 +3 位作者 章雷其 陈哲 刘相万 谢长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09-3623,I0029,共16页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和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daptiv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AUKF)...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和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daptiv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AUKF)联合迭代的融合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TCN进行短期预测,并用贝叶斯算法计算融合权重。然后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将老化数据分解为波动趋势和老化趋势,基于TCN长期迭代预测波动趋势,基于TCN和AUKF联合迭代长期预测老化趋势,并将两种趋势叠加得到长期预测结果。最后利用融合权重将多个单体PEMFC的长期预测结果相融合。基于2种工况下5个单体电池的数据验证,短期预测结果表明TCN具有高预测精度,长期预测结果表明融合过程降低了PEMFC单体间老化程度不均衡的影响,提高电堆整体寿命预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剩余使用寿命 时序卷积网络 联合迭代 融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诱发PC12细胞凋亡时对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巩月红 赵美玲 +3 位作者 马瑞佳 林玉霞 赵军 王建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10、25、50、100μmol·L^(-1),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线粒体形态和纵横轴长度比值,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ROS、ATP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的表达水平;电穿孔法转染Drp1的干扰序列,筛选转染效果好的siRNA序列,协同药物干预,通过荧光法、MTT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Mdivi-1组、HM+Mdivi-1组、WY14643组和HM+WY14643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EC 50分别为(11.48±2.32)、(12.35±1.67)、(14.88±2.07)、(39.14±3.25)、(20.09±1.97)μmol·L^(-1),依此后续实验选择20μmol·L^(-1)浓度的HM、Mdivi-1和HM+Mdivi-1作为构建PC12细胞模型的工作浓度;显微镜和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发现,药物组细胞密度呈不同程度减少,树枝状突起减少变圆;线粒体形态趋向圆形,纵横轴长度比值分别为细胞对照组(3.33±0.72)、HM组(2.19±0.58)、Mdivi-1组(2.45±0.44)、HM+Mdivi-1组(1.43±0.62)。JC-1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M组线粒体模电位显著下降(P<0.01);ROS显著升高(P<0.01)、ATP水平下降(P<0.01),LDH酶活性上升(P<0.01);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特异性干扰Drp1并协同HM干预后,各干扰组较各单独药物干预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Drp1和Mfn2表达下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M可通过ROS累积降低PC12细胞膜电位及ATP,进而激活caspase-3凋亡途径促使细胞凋亡,线粒体融合分裂可能参与HM造成PC12细胞的损伤,启动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PC12细胞 线粒体融合分裂 线粒体功能损伤 神经毒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和全局特征融合的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志勇 何燕 +2 位作者 林森 易廷军 张尧晟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9,共14页
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具有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和背景特征复杂等特点,因此,要实现高精度的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的卷积视觉Transformer网络(CViT-Net),首先采... 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具有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和背景特征复杂等特点,因此,要实现高精度的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的卷积视觉Transformer网络(CViT-Net),首先采用Ghost聚焦(G-C2F)模块提取电池片缺陷局部特征;然后引进坐标注意力强调缺陷特征并抑制背景特征;最后构建Ghost视觉(G-ViT)模块融合电池片缺陷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同时,针对不同检测精度和模型参数量,分别提供了CViT-Net-S和CViT-Net-L两种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MobileVit、MobileNetV3和GhostNet轻量级网络相比,CViT-Net-S对电池片分类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4%、2.3%和1.3%,对电池片检测mAP50分别提升了2.7%、0.3%和0.8%;与ResNet50、RegNet网络相比,CViT-Net-L分类准确率分别提升了0.72%和0.7%,检测mAP50分别提升了3.9%、1.3%;与先进YOLOv6、YOLOv7和YOLOv8检测网络相比,作为骨干网络的CViT-Net-S、CViT-Net-L结构在mAP和mAP50指标上仍保持良好检测效果。结果证明本文算法在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缺陷检测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特征融合 太阳能电池 缺陷分类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抗氧化酶GS1XR对鼻咽上皮细胞的放射防护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火聪 韩亚南 +1 位作者 张紫怡 潘剑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抗氧化酶GST-SOD1-X-R9(GS1XR)对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的放射防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NP6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Untr)组、EGFP-GS1组、EGFP-GS1R组和EGFP-GS1XR组,检测0.5 mg/mL不同融合抗氧化酶的跨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抗氧化酶GST-SOD1-X-R9(GS1XR)对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的放射防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NP6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Untr)组、EGFP-GS1组、EGFP-GS1R组和EGFP-GS1XR组,检测0.5 mg/mL不同融合抗氧化酶的跨膜效应。用CCK-8法测定3种融合抗氧化酶在0~1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细胞毒性。以DCFH-DA荧光探针测定0~6 Gy X射线和不同剂量(0~1 mg/mL)GS1XR对NP69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实验将NP69细胞分为Untr组、4 Gy X线单纯照射Ctrl组和照射前分别预处理GS1、GS1R、GS1XR及阿米福汀(AMFT,4μg/mL)组,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WB法检测Nrf2入核量、抗氧化基因GCLC以及抗凋亡因子Bcl-2和凋亡因子BAX的表达。结果:实验结果显示,EGFP-GS1不具备跨膜能力,而EGFP-GS1R和EGFP-GS1XR能够有效跨膜进入NP69细胞(P<0.0001)。经24 h处理后,3种融合抗氧化酶均使细胞活力保持在80%以上,其中GS1XR处理组的细胞活力维持在100%以上。4 Gy X射线照射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P<0.01),GS1XR以剂量依赖方式清除辐射诱导的ROS。与Ctrl组相比,GS1XR显著降低受照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促进Nrf2的入核(P<0.01),上调抗氧化基因GCLC(P<0.0001),降低细胞的凋亡率(P<0.0001)和抗凋亡因子Bcl-2(P<0.001)的表达,并下调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P<0.05)。GS1XR的整体保护作用与GS1R相似,且与阿米福汀效果相当。结论:融合抗氧化酶GS1XR对NP69细胞具有显著的放射防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可进入细胞清除受照细胞内ROS,激活Nrf2信号通路,并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GS1XR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放射防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防护 融合抗氧化酶 鼻咽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娟 蔡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信号情况及超声造影表现等。结果共纳入10例肿块,其中4例行超声造影。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呈多样性及多变性,肿块好发于髓质(5例)。常规超声上6例表现为类似良性病灶的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的实性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5例为点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上则更倾向于恶性肿块(3例),具体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多伴有周边不均匀增强环。结论Xp11.2/TFE3-tRCC的常规超声表现多倾向良性,而超声造影则表现为恶性病灶,因此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可疑Xp11.2/TFE3-tRCC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超声检查 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RT的清扫机器人全覆盖路径规划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滕广 高焕兵 陈修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11-318,共8页
针对钢筋轧制车间中大型非结构化环境下清扫机器人在全覆盖路径规划时所面临的算法运行成本高、避障性能差和区域覆盖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元分解法分区覆盖和融合跳点搜索法的RRT区域转移的全覆盖路径规划算法。利用MCD(movemen... 针对钢筋轧制车间中大型非结构化环境下清扫机器人在全覆盖路径规划时所面临的算法运行成本高、避障性能差和区域覆盖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元分解法分区覆盖和融合跳点搜索法的RRT区域转移的全覆盖路径规划算法。利用MCD(movement cell decomposition)算法实现自由区域覆盖,为了解决区域间路径规划时的避障问题,引入融合跳点搜索策略的RRT算法,通过增加节点扩展的导向性,使其更偏向目标区域进行搜索,并利用贪婪算法裁剪冗余点修正路径以及三次B样条曲线法平滑处理。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于其他方法所规划的路径更短且大大降低了路径重复率,提高了机器人避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全区域路径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分解 融合改进RRT算法 清扫机器人 MCD局部覆盖算法 全覆盖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
作者 廖倩 向梦玲 +4 位作者 凌洪权 董春霞 骆璐 吴胜昔 曾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297,共7页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并对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特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4A、3-4E、5-10B;经过亚型鉴定,3-8E、2-4A为IgG1亚型,5-10B为IgG2b亚型。将5-10B细胞株使用腹腔注射法制备腹水,并通过Protein A柱纯化腹水。纯化后单抗达到了电泳纯,BCA法测定其浓度最高可达1.431 8 mg·mL^(-1), ELISA效价达到1∶512 000,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研究制备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布鲁氏菌病特异性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LPS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生物特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