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性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双重PCR与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晶晶 高晓建 +6 位作者 张晓君 马丽娜 阎斌伦 白雪松 赵佳铭 毕可然 秦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5,共7页
本研究检测了分离自发病大菱鲆、半滑舌鳎及鲤鱼的22株病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建立了病原鳗弧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PCR方法检测8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结果显示,22株病原鳗弧菌均可扩增出6个... 本研究检测了分离自发病大菱鲆、半滑舌鳎及鲤鱼的22株病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建立了病原鳗弧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PCR方法检测8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结果显示,22株病原鳗弧菌均可扩增出6个基因(empA、vah1、vah4、flaA、rtxA和tonB)目的条带,未扩增出virA和angM基因;针对vah4和rtxA设计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同一PCR反应体系可扩增出两条目的条带,灵敏度为2.4×103 CFU/ml,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以vah4设计引物进行LAMP扩增,病原鳗弧菌可扩增出阶梯状条带,呈现阳性反应,6株对照菌无阶梯状扩增条带且呈现阴性反应,LAMP扩增灵敏度为2.4×10~1 CFU/ml。LAMP检测灵敏度是双重PCR的100倍,LAMP技术与PCR比较,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不需昂贵仪器,LAMP检测鳗弧菌的方法更适合于养殖生产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毒力相关基因 双重PCR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鱼类弧菌病疫苗的制备——新型简易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悦 张元兴 孙修勤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7期1-5,共5页
以一株从我国山东海域爆发弧菌病鲈鱼体内分离得到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MV4 2 5O1型 )为研究对象 ,对其实现高密度生产海洋鱼类弧菌病疫苗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 ,碳源和NaCl造成的渗透压以及由发酵碳源和氮源... 以一株从我国山东海域爆发弧菌病鲈鱼体内分离得到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MV4 2 5O1型 )为研究对象 ,对其实现高密度生产海洋鱼类弧菌病疫苗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 ,碳源和NaCl造成的渗透压以及由发酵碳源和氮源导致的pH值变化是影响细胞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海水中微量元素 (除铁元素 )对菌体生长的作用可被酵母浸出物补偿 ,高铁浓度有助于菌体生长。在确定显著影响因子的基础上 ,采用可旋转中心复合设计方案和响应面法进行了统计模型优化 ,优化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细胞培养密度 ,实现在摇瓶条件下细胞干重 5.8g/L和 30L规模反应器中 2 6 .2 g/L的较好的初步放大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细胞培养 培养基优化 高密度培养 海洋鱼 疫苗 弧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3
作者 阙莉文 杨林狄 +3 位作者 涂祖豪 蔡双虎 黄郁葱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1,共10页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优势菌在TCBS平板上形成黄色、圆形的光滑菌落,在TSA平板上形成乳白色微凸圆润菌落;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显示,菌株为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发酵葡萄糖、蔗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V-P试验呈阳性;基于16S rRNA和dnaJ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3株优势菌均与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综合鉴定表明菌株QZ991、QZ992和QZ993均为鳗弧菌;毒力基因检测显示,3株优势菌均携带virA、vah1、virC、empA、angM、flaA和ompU 7种毒力基因;人工感染试验显示,QZ991、QZ992和QZ993对多纹钱蝶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分别为5.10×10^(5)、4.33×10^(5)、2.45×10^(6)CFU/mL;药敏试验显示,3株优势菌均对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多数头孢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患病多纹钱蝶鱼多脏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研究表明,鳗弧菌为广西钦州湾地区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的病原,对多纹钱蝶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建议交替使用水产用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蝶鱼 鳗弧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源鳗弧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媛媛 蔡琰 +3 位作者 张连英 孙金辉 包海岩 徐晓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探明引起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表及内脏出血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大口黑鲈肝、脾、肾处分离病原,得到1株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2004301,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回感实验,证实菌株2004301能够引起养殖大口黑鲈内脏出血症... 为探明引起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表及内脏出血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大口黑鲈肝、脾、肾处分离病原,得到1株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2004301,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回感实验,证实菌株2004301能够引起养殖大口黑鲈内脏出血症状并死亡,且具有较强毒力。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基于16S rRNA基因和hsp 60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将菌株2004301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菌株2004301对32种药物的敏感实验证实其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病原鉴定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胞外产物中致病因子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师勇 莫照兰 +2 位作者 张振冬 徐永立 张培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96-100,共5页
鳗弧菌致病株M3的胞外产物经超滤、SephadexG10 0凝胶层析、DEAE 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和HPLC凝胶色谱层析纯化后 ,得到一个纯化的毒性蛋白酶 ,其对金鱼的半数致死量为 1 2微克蛋白 /克体重。该蛋白酶的分子量为 36 5kDa ,等电点为 5 ... 鳗弧菌致病株M3的胞外产物经超滤、SephadexG10 0凝胶层析、DEAE 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和HPLC凝胶色谱层析纯化后 ,得到一个纯化的毒性蛋白酶 ,其对金鱼的半数致死量为 1 2微克蛋白 /克体重。该蛋白酶的分子量为 36 5kDa ,等电点为 5 1;与底物A zocasin作用的最适pH为 8 0 ,最适作用温度 5 5℃ ,85℃作用 30min后酶被灭活。该酶活性可被EDTA、EGTA及 1,10 菲咯啉抑制 ,表明它是金属蛋白酶。N端部分氨基酸序列经测定为AGATGTGPGGAGL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产物 鳗弧菌 致病因子 蛋白酶 分离纯化 鱼类 毒性 流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ELISA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被引量:12
6
作者 余俊红 姚斐 +2 位作者 王宝坤 纪伟尚 徐怀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7期23-27,共5页
以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uguil larum)W 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HRP IgG)为酶标二抗 ,建立了检测鳗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 ,应用间接ELIS... 以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uguil larum)W 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HRP IgG)为酶标二抗 ,建立了检测鳗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 ,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鳗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 ,最低的检测量为 10 5个 /ml,即 10 4 个 /孔。同时交叉反应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 4 6份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样品 ,包括肌肉、鳃、肠、肝、肾等组织的检测表明 ,阳性检测率为 7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技术 鳗弧菌 检测 花鲈 病原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海水鱼 弧菌病 兔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鳗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1 位作者 单娟娟 薛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5,共3页
研究了十六种中草药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十六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鳗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大黄、五倍子、黄连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且两种提取物的MIC值相同,分别为1.95 mg/mL、0.98... 研究了十六种中草药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十六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鳗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大黄、五倍子、黄连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且两种提取物的MIC值相同,分别为1.95 mg/mL、0.98 mg/mL和1.9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主要水产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晨 王秀华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6,共7页
根据目前水产上常见病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的毒力相关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鳗弧菌调控毒力蛋白表达的toxR(Positiv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基因... 根据目前水产上常见病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的毒力相关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鳗弧菌调控毒力蛋白表达的toxR(Positiv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基因、嗜水气单胞菌中重要的编码气溶素(Aero-lysin)基因aerA、迟缓爱德华氏菌中编码分泌系统装置蛋白的基因evpA,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可同时特异性地检测3种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测试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际样品检测证明,此多重PCR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鱼口服生物胶囊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余俊红 纪伟尚 徐怀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暴发弧菌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体内分离的 1株病原菌W 1(Vibrioanguillarum)为材料 ,分别以直接浸浴法、创伤后浸浴法和肌肉注射法人工感染鲈鱼鱼苗。结果表明 ,这三种感染方式均能使鲈鱼发病 ,其半致死浓度 (LD50 )... 以暴发弧菌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体内分离的 1株病原菌W 1(Vibrioanguillarum)为材料 ,分别以直接浸浴法、创伤后浸浴法和肌肉注射法人工感染鲈鱼鱼苗。结果表明 ,这三种感染方式均能使鲈鱼发病 ,其半致死浓度 (LD50 )分别为2 75× 10 7cfu/ml ,4 .68× 10 6cfu/ml和 3.72× 10 5cfu/尾。在此基础上 ,分别以福尔马林灭活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全细胞疫苗和微胶囊疫苗。将全细胞疫苗及微胶囊疫苗以直接拌入饵料法和卤虫携带法等两种方法口服免疫接种鲈鱼鱼苗 ,一周后以W 1活菌攻毒( 2 50× 10 6cfu/尾 )。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一周的累积死亡率远低于两组对照组 ( 95% )。其中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微胶囊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最低 ,为 2 5.0 %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全细胞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较高 ,为 60 .0 %。因而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胶囊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最高 ,为 73.7% ,其次为微胶囊疫苗直接投喂组 ,保护力为 56.8%。直接投喂和卤虫携带法的全细胞疫苗也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其免疫保护力分别为 52 .6%和 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鳗弧菌 口服疫苗 生物胶囊 卤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注射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樊甄姣 杨爱国 +1 位作者 吕振明 刘志鸿 《南方水产》 2007年第6期52-55,共4页
测定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注射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后5、24、48和72h各免疫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胞内ROS含量在24、4... 测定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注射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后5、24、48和72h各免疫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胞内ROS含量在24、48和72h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形成抛物线趋势,在48h达到最高;血清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肝脏中ACP活性在24、48和72h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栉孔扇贝体内AL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在注射后24h活性达到最高,而后有所下降。结果表明,鳗弧菌对栉孔扇贝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鳗弧菌 活性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余俊红 姚斐 +2 位作者 俞勇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 (肌肉、鳃、肠、肾 )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 ,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 ,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鳗弧菌 花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鲑鱼鳗弧菌16S rDNA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雪峰 王利 +1 位作者 王海娟 赵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5-239,共5页
从发病丁鲑鱼体内分离出菌株SK-1,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K-1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氧化酶阳性,生理生化特性与鳗弧菌一致。获得16SrDNA序... 从发病丁鲑鱼体内分离出菌株SK-1,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K-1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氧化酶阳性,生理生化特性与鳗弧菌一致。获得16SrDNA序列长度为1447bp,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为KF978124。该菌株16S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鳗弧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鳗弧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判定菌株SK-1为鳗弧菌。该菌株对杆菌肽与洁霉素耐药,但是对强力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等9种药物中度敏感。这为鳗弧菌的鉴定及细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鲑鱼 鳗弧菌 16SrDNA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鳗弧菌金属蛋白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吉祥 李筠 +4 位作者 王祥红 杜宗军 于德华 纪伟尚 徐怀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从我国山东沿海发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分离到一株致病性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W 1 ,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为 42 2 6u/ml,部分纯化的胞外蛋白酶对海水养殖大菱鲆鱼有一定的毒性。应用PCR扩增 ,从鳗弧菌W 1染色体DNA扩增... 从我国山东沿海发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分离到一株致病性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W 1 ,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为 42 2 6u/ml,部分纯化的胞外蛋白酶对海水养殖大菱鲆鱼有一定的毒性。应用PCR扩增 ,从鳗弧菌W 1染色体DNA扩增出一条长约 1 .92 5kb的特异性PCR产物 ,DNA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片段含有完整的金属蛋白酶基因阅读框 ,编码 61 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该金属蛋白酶基因与一株致病性鳗弧菌蛋白酶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1 0 0 % ,而与解蛋白弧菌 (V .proteolyticus)、创伤弧菌(V .vulnificus)、霍乱弧菌(V .cholerae)、斑点气单胞菌 (Aeromonaspunctat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73 %、70 %、69%、5 3 %、5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鳗弧菌 金属蛋白酶 毒性 基因序列 细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氟沙星对3种海洋弧菌的抗菌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盖春蕾 李健 +1 位作者 刘淇 王群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1,共5页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二氟沙星在1×MIC、2×MIC和4×...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二氟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PAE分别为:0·64、1·09和2·16h;0·74、1·73和2·64;0·54、1·08和2·05h。二氟沙星对这3种弧菌具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并且随着二氟沙星浓度的增加,抗菌后效应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氟沙星 鳗弧菌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抗菌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C型凝集素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淑芳 朱玲 +6 位作者 李加琦 薛素燕 李阳 陈琼琳 毛玉泽 庄志猛 方建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b-Lec1)基因,该基因全长为700 bp,其中,5′-UTR为29 bp,3′-UTR为167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04 bp,编...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b-Lec1)基因,该基因全长为700 bp,其中,5′-UTR为29 bp,3′-UTR为167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04 bp,编码167个氨基酸,包括长度为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129个氨基酸的糖识别结构域(CRD)以及参与二硫键形成的6个半胱氨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9.11 k Da,理论等电点为4.74。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b-Lec1基因CRD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C型凝集素的同源性分别为38%~40%、34%~35%和38%~39%,Sb-Lec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凝集素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含有形成二硫键的4个保守半胱氨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魁蚶先与贝类聚为一支,再与脊椎动物聚在一起,表明魁蚶Sb-Lec1基因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传统分类所处位置一致。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Sb-Lec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肝胰腺、血淋巴、鳃、外套膜、闭壳肌、斧足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表达量最高。同时,分析了Sb-Lec1基因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下的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菌刺激组Sb-Lec1基因mRNA在各检测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魁蚶Sb-Lec1基因在机体免疫防御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凝集素 魁蚶 鳗弧菌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灭活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群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34-40,共7页
制备鳗弧菌福尔马林灭活的全细胞疫苗 ,腹腔注射接种牙鲆 ,50d后进行第 2次免疫。利用自制的兔抗鱼血清的抗血清通过ELISA实验检测了受免鱼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 ,并通过攻毒实验 ,测定了疫苗对牙鲆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血清... 制备鳗弧菌福尔马林灭活的全细胞疫苗 ,腹腔注射接种牙鲆 ,50d后进行第 2次免疫。利用自制的兔抗鱼血清的抗血清通过ELISA实验检测了受免鱼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 ,并通过攻毒实验 ,测定了疫苗对牙鲆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的最高值分别达 1∶51 2、1∶2 0 4 8、1∶1 0 2 4 ;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用鳗弧菌攻毒后 ,免疫保护率分别达81 2 5%、87 50 %、93 75% ,而且发现受免鱼对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也表现了一定的交叉保护性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46.1 5%、53.85 %、53.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疫苗 牙鲆 ELISA 免疫保护率(R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剑飞 李健 +1 位作者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79-2781,共3页
[目的]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在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 mol/L LiCl提取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鉴定在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中分子量及参与粘附的特异蛋白。[结果]对提取的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 [目的]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在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 mol/L LiCl提取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鉴定在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中分子量及参与粘附的特异蛋白。[结果]对提取的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进行SDS-PAGE后,发现仅出现一条明显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为29.58 kDa。经蛋白印迹分析,该蛋白质参与了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纳豆芽孢杆菌全菌蛋白在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中有一个相同的粘附受体,蛋白分子量为13.91 kDa;健康个体还有一个粘附受体,分子量是29.86 kDa。[结论]纳豆芽孢杆菌的表面蛋白在对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牙鲆肠粘液 鳗弧菌 粘附 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鞭毛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房海 陈翠珍 +2 位作者 靳晓敏 葛慕湘 张东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43-446,共4页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鞭毛的超微结构。本文以分离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致病性鳗弧菌菌株,并以鳗弧菌模式株ATCC 19264为参考菌株,采用磷钨酸负染色方法后,电镜观...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鞭毛的超微结构。本文以分离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致病性鳗弧菌菌株,并以鳗弧菌模式株ATCC 19264为参考菌株,采用磷钨酸负染色方法后,电镜观察其鞭毛超微结构。结果观察到一系列特殊的超微结构,包括防护套状、拳头状、旗帜状、杆状、扳指状、粘液状和卵圆状结构。这些细菌鞭毛的特殊超微结构可能与鳗弧菌的毒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鞭毛 特殊超微结构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鱼类致病菌鳗弧菌MVM425毒力质粒pEIB1复制区域的最小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海珍 张惠展 +3 位作者 李刚 叶江 马悦 张元兴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04A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pEIB1复制区域的最小化。方法分析已获得的pEIB1复制区域,设计了7种亚克隆方案。结果在7种亚克隆方案中仅pEIB8,pEIB9和pEIB73获得成功,并且3者的复制特性有差别。结论分析pEIB8, pEIB9和pEIB73携带的复制片段的差别,发现pEIB1... 目的研究pEIB1复制区域的最小化。方法分析已获得的pEIB1复制区域,设计了7种亚克隆方案。结果在7种亚克隆方案中仅pEIB8,pEIB9和pEIB73获得成功,并且3者的复制特性有差别。结论分析pEIB8, pEIB9和pEIB73携带的复制片段的差别,发现pEIB1复制区域1~360 bp存在的4个质粒复制蛋白结合位点(iteron)与质粒复制拷贝数的控制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毒力质粒 复制区 亚克隆 质粒复制蛋白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鳗弧菌铁载体合成的调控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悦 张元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以一株鳗弧菌 p JM1质粒缺陷株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儿茶酚类铁载体 Anguibactin的合成代谢调控。研究发现 :在由染色体和质粒共同编码介导的铁载体 Anguibactin的合成途径中 ,其分界点位于 2 ,3 -二羟基苯甲酸合成 ,2 ,3 -二羟基苯甲酸... 以一株鳗弧菌 p JM1质粒缺陷株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儿茶酚类铁载体 Anguibactin的合成代谢调控。研究发现 :在由染色体和质粒共同编码介导的铁载体 Anguibactin的合成途径中 ,其分界点位于 2 ,3 -二羟基苯甲酸合成 ,2 ,3 -二羟基苯甲酸合成之前代谢途径受染色体编码调节 ,之后由质粒编码介导 ;编码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孤菌 铁载体 合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