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8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wards complex scenes: A deep learning-based camouflaged people detection method for snapshot multispectral images 被引量:1
1
作者 Shu Wang Dawei Zeng +3 位作者 Yixuan Xu Gonghan Yang Feng Huang Liqio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69-281,共13页
Camouflaged people are extremely expert in actively concealing themselves by effectively utilizing cover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Despite advancements in optical detection capabilities through imaging systems,... Camouflaged people are extremely expert in actively concealing themselves by effectively utilizing cover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Despite advancements in optical detection capabilities through imaging systems, including spectral, polarization, and infrared technologies,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real-time method for accurately detecting small-size and high-efficient camouflaged people in complex real-world scenes. Here, this study proposes a snapshot multispectral image-based camouflaged detection model, multispectral YOLO(MS-YOLO), which utilizes the SPD-Conv and Sim AM modules to effectively represent targets and suppress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by exploiting the spatial-spectral target information. Besides, the study constructs the first real-shot multispectral camouflaged people dataset(MSCPD), which encompasses diverse scenes, target scales, and attitudes.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redundancy, MS-YOLO selects an optimal subset of 12 bands with strong feature representation and minimal inter-band correlation as input. Through experiments on the MSCPD, MS-YOLO achieves a mean Average Precision of 94.31% and real-time detection at 65 frames per second, which confirms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ur method in detecting camouflaged people in various typical desert and forest scenes. Our approach offers valuable support to improve the perception capabilitie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in detecting enemy forces and rescuing personnel in battle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uflaged people detection Snapshot multispectral imaging Optimal band selection MS-YOLO Complex remote sensing sce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K的城市场景下无人机航路导航性能仿真分析
2
作者 周超 黄韬 +2 位作者 李鑫 黄驰 李有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3-107,共5页
为解决复杂城市场景下,应用无人机实际飞行测试航路导航性能的方法效率低、结果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基于卫星仿真工具包(STK),建立一种GPS卫星系统,并完成三维场景构建。利用STK的覆盖分析功能分析无人机航路的卫星可见数和几何精度因子... 为解决复杂城市场景下,应用无人机实际飞行测试航路导航性能的方法效率低、结果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基于卫星仿真工具包(STK),建立一种GPS卫星系统,并完成三维场景构建。利用STK的覆盖分析功能分析无人机航路的卫星可见数和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以达到评估城市无人机航路导航性能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次实验所规划的无人机航路GPS卫星可见数较多且GDOP值所对应的定位精度均维持在“优”等级,同时,GPS卫星系统在该航线能够提供稳定的导航定位服务。针对同一三维场景,构建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仿真分析了建筑物高度对无人机航线导航性能的影响。所设计系统为城市无人机航路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并能提高无人机在城市场景下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K 无人机导航 航路规划 GPS 三维场景 卫星可见数 几何精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技术嵌入电子实验教学探索
3
作者 高玄怡 杨惠霞 +3 位作者 陈威 乔婧思 卢继华 王业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针对传统电子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元器件内部构造机理的动态变化过程缺乏深入理解,导致实验调试时盲目操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以“火灾报警电路综合设计实验”为例,展示MR技术在虚实结合场景中的应用。... 针对传统电子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元器件内部构造机理的动态变化过程缺乏深入理解,导致实验调试时盲目操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以“火灾报警电路综合设计实验”为例,展示MR技术在虚实结合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直观“透视”晶体管内部构造及载流子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MR嵌入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和应用电子学知识,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深入探索的高阶思维,实现传统电子实验教学从单一模式向多维交互形式的转变,为实验教学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实验教学新模式 虚实场景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火灾全局动态疏散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海 兰亚乐 +2 位作者 马骁 何鑫 杨一帆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5,共11页
传统A^(*)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研究中,但该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时存在搜索效率低和寻优路径质量不高的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A^(*)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启发式搜索与实时动态规划的思想,能在保留A^(*)算法优势的同时显... 传统A^(*)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研究中,但该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时存在搜索效率低和寻优路径质量不高的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A^(*)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启发式搜索与实时动态规划的思想,能在保留A^(*)算法优势的同时显著提升其搜索效率和路径质量。在改进算法中,设计了一种新型启发式函数,该函数不仅考虑了火灾场景下的危险因素,还引入了实时动态规划策略以引导搜索过程,从而生成更高效的疏散路径。将改进算法与原始算法进行性能对比测试以及建筑火灾模拟疏散仿真对比试验,以验证改进算法的寻优性能。对比测试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A^(*)算法在提高路径规划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传统A^(*)算法相比,改进A^(*)算法生成的应急疏散路径中拐点数量少,扩展节点的数量减少96.49%,路径计算速度提升95.68%。验证了改进A^(*)算法在复杂场景下的优越性能,表明改进A^(*)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A^(*)算法 启发式搜索 动态规划 火灾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中波红外折反射式共口径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洪涛 韩冰 +2 位作者 许洪刚 李旭 张明亮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7,共9页
为了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动态场景模拟,设计了一套短波中波多波段折反射式共口径光学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反射、折射和共口径光路的优势,该系统分为主光学系统、短波光学系统和中波光学系统,3个系统分别独立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光... 为了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动态场景模拟,设计了一套短波中波多波段折反射式共口径光学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反射、折射和共口径光路的优势,该系统分为主光学系统、短波光学系统和中波光学系统,3个系统分别独立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再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对光学参数作进一步细化,最后,按照光瞳匹配原则将各分系统组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成像质量作进一步优化设计。利用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和畸变等定量评价指标,仿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短波光学系统视场角为±0.107°、焦距为2500 mm、入瞳尺寸为300 mm,MTF达到衍射极限,畸变小于0.3%;中波光学系统的视场角为±0.65°、焦距为750 mm、入瞳尺寸为300 mm,MTF接近衍射极限,畸变小于1%。该系统成像质量好、体积小、实用性强,在光电跟瞄和空间探测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物模拟器 光学设计 短波中波红外成像 共口径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旅体验式消费场景系统的构建研究——以荆楚文化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江敏 冯涵瑞 张佳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203,共11页
作为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适时融入数字经济语境,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游客UGC数据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和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出诗赋曲艺创意休闲、荆楚历史文博展陈、大江大湖行浸游艺三大荆楚... 作为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适时融入数字经济语境,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游客UGC数据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和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出诗赋曲艺创意休闲、荆楚历史文博展陈、大江大湖行浸游艺三大荆楚文化消费场景主题,可构建一个由多方参与主体、多元场景结构、多样场景类型、多种场景体验、多重场景价值五要素组成的数字文旅体验式消费场景系统。其中,系统各要素动态表征于物理环境、空间模拟、社会主体、数智交互、行为向度、场景效能六个维度;供求交织、虚实交融、主客交互是系统内在运行逻辑,为驱动系统优化、构建沉浸式体验、促进价值共创提供了原动力、吸引力和核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消费场景 荆楚文化 LDA主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增强的室内多任务RGB-D场景理解
7
作者 孙国栋 熊晨韵 +1 位作者 刘俊杰 张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09-2217,共9页
移动机器人在探索三维空间时需要获取大量场景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语义、实例对象、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理解场景信息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性是移动端关注的2个焦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理解的空间信息增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 移动机器人在探索三维空间时需要获取大量场景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语义、实例对象、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理解场景信息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性是移动端关注的2个焦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理解的空间信息增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该方法由包含通道-空间注意力融合模块的编码器及多任务头的解码器组成,可同时实现语义分割、全景分割(实例分割)和方向估计多个任务。其中,通道-空间注意力融合模块旨在增强RGB和深度各自的模态特征,由简单卷积构成的空间注意力机制可降低收敛速度,与通道注意力机制信息融合后,进一步强化全局信息的位置特征。语义分支的上下文模块位于解码器后,为像素级语义信息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减小模型大小。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硬参数共享且能均衡训练任务的损失函数,探讨合适的轻量级骨干网络和任务数量对提升场景理解算法性能的影响。在新增标签注释的室内数据集NYUv2和SUN RGB-D上,评估了多任务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综合性全景分割精度分别提高了2.93%和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解 多任务学习 RGB-D 空间信息 室内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时解景探八景中的时景营建规律——以江汉平原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万敏 陈期钰 +1 位作者 方辰欣 谭超逸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以古文字学为立足,结合汉语典籍对“时”与“景”进行考释,提出因“时”而来的“时空一体”是时景的思想本源,而“景”义本初即为时景的观点。其后以中国传统风景营造实践的典例之一——江汉平原八景为例,从其272个景目中析出158个时景... 以古文字学为立足,结合汉语典籍对“时”与“景”进行考释,提出因“时”而来的“时空一体”是时景的思想本源,而“景”义本初即为时景的观点。其后以中国传统风景营造实践的典例之一——江汉平原八景为例,从其272个景目中析出158个时景景目,归结出时景具有的主控八景数量巨变、同质补拙、吉时祥瑞、时空一体5大特征;尔后通过对时景字词频、类别、感官、思想观念等的数据比较提出相应的择景偏好。揭示了八景中的时景营造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时景 八景 传统风景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场景直播中意义迁移促进产品销售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东方甄选山西行的农产品销售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改芳 王涛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8,共20页
旅游直播逐渐成为旅游及相关商品重要的销售手段之一。文章以意义迁移模型为理论视角,研究了东方甄选山西行直播过程中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意愿机制。研究发现:遗产地年代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会通过直播的互动过程转移到地方农特产品,从... 旅游直播逐渐成为旅游及相关商品重要的销售手段之一。文章以意义迁移模型为理论视角,研究了东方甄选山西行直播过程中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意愿机制。研究发现:遗产地年代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会通过直播的互动过程转移到地方农特产品,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具体来说,遗产地文旅场景直播过程中的娱乐氛围和主播名人光环,强化了消费者和直播的类社会互动过程,增强了受众的遗产认同和虚拟依恋,通过意义转移,遗产真实性及由此产生的认同情感转移至对农产品原生态和真实质朴特质的认可,从而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文章在旅游电商直播基础上提出了文旅场景直播的概念,并对文旅场景直播促进农产品消费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假设均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旅游直播的理论研究,并一定程度上对文旅场景直播促进旅游产品销售和强化溢出效应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场景直播 意义迁移模型 购买意愿 遗产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信息补全的自动驾驶复杂场景语义理解
10
作者 赵树恩 袁亮 赵东宇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05,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复杂交通场景精准感知与理解过程中路侧设施及交通参与者二维视觉图像几何特征信息不全、场景语义信息缺乏等问题,构建一种基于要素信息补全的自动驾驶复杂场景语义理解模型。首先,运用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提取视觉图像... 针对自动驾驶复杂交通场景精准感知与理解过程中路侧设施及交通参与者二维视觉图像几何特征信息不全、场景语义信息缺乏等问题,构建一种基于要素信息补全的自动驾驶复杂场景语义理解模型。首先,运用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提取视觉图像多尺度二维特征,通过特征视线投影模块(FLoSP)将体素逆向映射至三维空间,采用维度分解残差(DDR)模块构建3D UNet,提取场景目标三维特征,实现单帧视觉图像二维特征向三维特征的转换,再在3D UNet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引入三维上下文先验层(3D CRP),并通过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与Softmax层输出场景语义补全结果,以增强语义补全模型的空间语义理解能力。同时,运用图像描述生成技术,构建基于改进VGG-16编码器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解码器的上下文语义嵌入场景理解语言描述模型,其中改进VGG-16编码器将不同尺度的交通场景特征进行融合与拼接,并通过投影矩阵输入到LSTM解码器,建立场景目标图像与谓词关系的语义表示,进而自动生成目标检测结果及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建议自然语言描述。最后,运用Semantic KITTI数据集及实车实验,对所提出的复杂场景语义理解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JS3C-Net算法平均交并比(mIoU)相对提升了11.27%,通过语义补全实现了自动驾驶复杂场景的准确感知与语义理解,为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场景语义补全 图像描述 场景语义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场景记忆的有限边界扩展——以飞行场景为例
11
作者 晏碧华 杨静怡 陆开朗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7-1200,共14页
人们对场景的记忆可能会产生错误,在场景边界处的记忆错误称为边界变换,表现为边界扩展和边界压缩。以往研究集中在日常生活场景,本研究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并运用近角与球化处理技术对比了普通飞行场景和飞行事故场景的边界变换,... 人们对场景的记忆可能会产生错误,在场景边界处的记忆错误称为边界变换,表现为边界扩展和边界压缩。以往研究集中在日常生活场景,本研究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并运用近角与球化处理技术对比了普通飞行场景和飞行事故场景的边界变换,考察了场景客体分布、场景视角、场景感知距离对边界变换的影响。结果显示:(1)飞行场景较易表现出边界扩展;(2)分散分布的普通飞行场景其边界扩展高于集中分布条件,俯视视角的普通飞行场景其边界扩展高于平视视角条件,场景客体分布特征和视角不影响飞行事故场景边界扩展;(3)减少感知距离可显著增加普通飞行场景的边界扩展,增加感知距离可显著减少飞行事故场景的边界扩展,使其表现出边界压缩。结论:飞机场景的视觉显著性特征使其场景记忆有较强边界扩展效应,事故场景由于其情绪显著性信息易引发焦点注意模式从而使其边界扩展具有有限性,结果说明了场景记忆的归一化特征和多源解释可依据场景主旨复杂性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记忆 边界扩展 边界压缩 边界变换 飞行事故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的多人人体姿态估计算法
12
作者 石磊 王天宝 +3 位作者 孟彩霞 王清贤 高宇飞 卫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复杂场景下人员的交叉遮挡,导致现有的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存在准确度不高和人体骨架错连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复杂场景下的多人人体姿态估计优化算法。首先,使用分组分块级联卷积替换普通卷积,结合特征融合促进特征通道之间的信息交互,... 复杂场景下人员的交叉遮挡,导致现有的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存在准确度不高和人体骨架错连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复杂场景下的多人人体姿态估计优化算法。首先,使用分组分块级联卷积替换普通卷积,结合特征融合促进特征通道之间的信息交互,在不引入额外计算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算法精度;其次,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挖掘与人体姿态估计任务相关的空间语义特征,将网络结构并行化处理以提高算法性能;最后,对大卷积核和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嵌入位置进行轻量化处理,减少时间开销。与现有的自底向上的姿态估计算法OpenPifPaf++相比,所提算法在COCO 2017数据集上平均准确率提高0.8个百分点;在CrowdPose数据集上平均准确率比OpenPifPaf算法提高1.2个百分点,复杂场景下对应的准确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场景 多人人体姿态估计 分组卷积 空间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内基于虚拟仿真的跨视域行人监测研究
13
作者 陶振翔 李滢 +3 位作者 黄绪勃 王一森 张平 杨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8,共8页
为解决高层建筑楼宇或复杂开放建筑环境中多路视频数据采集成本高、长时间高质量标注难等问题,实现跨视域多路视频数据的生成与行人图像的自动标注,首先,设计虚拟现实场景,模拟行人运动并自动获取标记数据;其次,研究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 为解决高层建筑楼宇或复杂开放建筑环境中多路视频数据采集成本高、长时间高质量标注难等问题,实现跨视域多路视频数据的生成与行人图像的自动标注,首先,设计虚拟现实场景,模拟行人运动并自动获取标记数据;其次,研究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降低源域数据与目标域数据的特征分布差异,使模型泛化至目标建筑场景;最后,验证模型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虚拟现实场景能有效克服跨视域视频数据采集与高质量标注的困难;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将平均首位命中率从22.02%提升至45.48%;结合源域风格转换、数据增广和目标域伪标签生成,首位命中率提升20%,降低了分布偏差,有助于实现模型在不同建筑场景中的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场景 虚拟仿真 跨视域 行人运动 自动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车移动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14
作者 高瞩 顾颖 林煊力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目的构建移动办公场景下无人驾驶座舱空间的设计方法,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与协同性。方法结合KANO模型与AHP模型分析用户需求,明确功能属性的优先级,提出系统化的空间设计策略;探讨不同空间结构扩展机制,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实现隐私与共享空... 目的构建移动办公场景下无人驾驶座舱空间的设计方法,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与协同性。方法结合KANO模型与AHP模型分析用户需求,明确功能属性的优先级,提出系统化的空间设计策略;探讨不同空间结构扩展机制,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实现隐私与共享空间的平衡;基于“认知地图”理论优化空间布局协同性,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流程。结果以上海华美电梯装饰有限公司设计部为原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为无人驾驶车中的移动办公空间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移动座舱 无人驾驶 空间布局 移动空间 办公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宾述词带宾语的认知基础
15
作者 卢英顺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非宾述词是指不能带宾语的述词,即一般所说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汉语中非宾述词能够直接充当谓语,这为其带宾语提供了可能。从认知要素的激活来看,现代汉语中能够带宾语的多是那些可以激活两个或以上认知要素的非宾述词。非宾述词带... 非宾述词是指不能带宾语的述词,即一般所说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汉语中非宾述词能够直接充当谓语,这为其带宾语提供了可能。从认知要素的激活来看,现代汉语中能够带宾语的多是那些可以激活两个或以上认知要素的非宾述词。非宾述词带宾语后为相关述词增添了新的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宾述词 形容词 宾语 认知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思维下节庆文创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16
作者 钟蕾 张恩泽 胡江华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4-477,共14页
目的针对大白兔节日文创包装设计转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整合场景理论、情感化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的设计研究思路,三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弥补单一方法造成的文创包装设计目标模糊的困境,从而助力文创包装的文化传播与发展。方法以大白兔文创包... 目的针对大白兔节日文创包装设计转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整合场景理论、情感化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的设计研究思路,三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弥补单一方法造成的文创包装设计目标模糊的困境,从而助力文创包装的文化传播与发展。方法以大白兔文创包装为切入点,围绕用户消费满意度研究现状,以场景理论与情感化设计理论为主导搭建场景理论架构下的情感设计模型,层次分析法划分场景与情感需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排序,结合场景与情感高权重指标匹配消费者节日场景需求,进行文创包装情感化设计的策略转化。结果以情景层次重构法设计思路主导的策略与高权重指标模型为导向,从节日场景中提炼可用的设计因子,输出一套满足年轻消费者节日情感需求的大白兔文创礼盒。结论情景层次重构的设计思路可以有效结合场景理论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优势并作用于文创包装的文化感知与具身体验,层次分析法可以确保节日场景与文创包装情感三层次数据的合理性,并提升决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层次分析法(AHP) 文创包装设计 情景层次重构法 情感化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视域下的网络社群成员身份建构研究
17
作者 陈波 杨金泽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9,共13页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社群已成为个体身份建构的重要场域,其作用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社会互动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场景理论,通过对微博和豆瓣平台上的200个帖子进行专家评分法和K-means聚类分析,发现主流...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社群已成为个体身份建构的重要场域,其作用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社会互动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场景理论,通过对微博和豆瓣平台上的200个帖子进行专家评分法和K-means聚类分析,发现主流网络社群可分为知识扩散型、群体聚合型、社交互动型、内容生产型和情感共鸣型五类,揭示不同网络社群场景特征对数字时代身份建构的多样化路径。研究验证了场景理论在网络社群中的适用性,并提出网络社群成员身份建构的新框架,强调话语、权力与呈现形式在社群场景身份建构中的作用,为理解网络社群中的社会互动和身份认同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群 场景理论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理论的博物馆家具设计研究
18
作者 祝莹 孙月月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共6页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探究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的设计方法。文章从场景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与用户调查,围绕人、活动及场所三要素探讨博物馆家具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用户对家具的需求与体验,揭示了博物...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探究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的设计方法。文章从场景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与用户调查,围绕人、活动及场所三要素探讨博物馆家具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用户对家具的需求与体验,揭示了博物馆家具在功能、互动性与文化性方面的不足。最后从物境、情境和意境出发,提出场景视角下博物馆家具设计策略,并基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曾侯乙编钟展开设计实践。将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设计中,丰富了家具的内在文化意义,有利于全方位展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增强博物馆文化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博物馆 家具设计 曾侯乙编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上下文动态点云几何压缩
19
作者 江照意 郑晟豪 杨柏林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5-614,共10页
现有的动态点云压缩方法采用预测编码的框架,通过对当前帧点云进行预测计算预测帧与当前帧的残差并进行编码,但由于使用残差编码消除帧间冗余,在运动比较剧烈和内容细节丰富的区域压缩效果欠佳.针对此缺陷,使用条件编码替代传统的预测编... 现有的动态点云压缩方法采用预测编码的框架,通过对当前帧点云进行预测计算预测帧与当前帧的残差并进行编码,但由于使用残差编码消除帧间冗余,在运动比较剧烈和内容细节丰富的区域压缩效果欠佳.针对此缺陷,使用条件编码替代传统的预测编码,提出一个基于条件编码的深度上下文动态点云几何压缩方法.首先构建一个特征空间多尺度场景流网络,用于计算动态点云的运动向量,以提高运动估计的精度;然后通过上下文生成模块构造上下文信息,并且直接以此信息为条件对当前帧点云进行编码和解码;最后融合时间先验与超先验信息,设计一个基于上下文信息的熵模型,用于估计点云的条件概率分布,提高熵编码效率.以率失真曲线的BD-rate作为性能指标,与D-DPCC相比,在8iVFB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平均比特率降低13.62%;在MVUB数据集上,该方法的平均比特率降低15.15%;压缩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信息 条件编码 动态点云压缩 场景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语义关联与融合的视觉问答模型
20
作者 周浩 王超 +1 位作者 崔国恒 罗廷金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5,共7页
弥合视觉图像和文本问题之间的语义差异是提高视觉问答(VQA)模型推理准确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现有的相关模型大多数基于低层图像特征的提取并利用注意力机制推理问题的答案,忽略了高层图像语义特征如关系和属性特征等在视觉推理中的... 弥合视觉图像和文本问题之间的语义差异是提高视觉问答(VQA)模型推理准确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现有的相关模型大多数基于低层图像特征的提取并利用注意力机制推理问题的答案,忽略了高层图像语义特征如关系和属性特征等在视觉推理中的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语义关联与融合的VQA模型以建立问题与图像之间的语义联系。首先,基于场景图生成框架提取图像中的多种语义并把它们进行特征精炼后作为VQA模型的特征输入,从而充分挖掘图像场景中的信息;其次,为提高图像特征的语义价值,设计一个信息过滤器过滤图像特征中的噪声和冗余信息;最后,设计多层注意力融合和推理模块将多种图像语义分别与问题特征进行语义融合,以强化视觉图像重点区域与文本问题之间的语义关联。与BAN(Bilinear Attention Network)和CFR(Coarse-to-Fine Reasoning)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VQA2.0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9和0.4个百分点,在GQA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7.2和0.3个百分点。这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像场景中的语义并回答组合式视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语义特征融合 视觉问答 场景图 属性注意力 关系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