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红霉素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9
1
作者 应惟娲 郝玉有 +2 位作者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2-276,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用Minimum Run Equireolicated Res IV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添加的6个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选择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即硫酸镁、甜菜碱、硫酸铜和氯化钴。再用最陡爬坡实验...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用Minimum Run Equireolicated Res IV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添加的6个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选择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即硫酸镁、甜菜碱、硫酸铜和氯化钴。再用最陡爬坡实验为中心组合实验确定最大响应区间,最后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化结果,硫酸镁0.106%(w/v),甜菜碱0.0185%(w/v),硫酸铜0.106mmol/L,氯化钴0.0003%(w/v)。优化后红霉素生物效价比优化前提高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响应面法 优化 发酵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红色糖多孢菌株中表达及对红霉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益民 王洪军 +5 位作者 孙艳 吴琼 冯立 张志强 杨青 杨国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9-601,614,共4页
目的利用已含有血红蛋白基因(vgb)的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探讨vgb表达产物对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提高红霉素产率的影响。方法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血红蛋白,用葡萄糖浓度与总蛋白质含量比较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差别。结... 目的利用已含有血红蛋白基因(vgb)的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探讨vgb表达产物对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提高红霉素产率的影响。方法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血红蛋白,用葡萄糖浓度与总蛋白质含量比较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差别。结果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与原始菌株比较,重组菌株发酵过程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出现在第二时段(约38h),原始菌株达到了0.4g/L,而重组菌株只有0.25g/L;第三时段原始菌株出现了游离葡萄糖浓度高峰而重组菌株未出现。在两个菌株中生物物质浓度[以总蛋白质(g/L)表示]存在不同,重组菌株比原始菌株约低27%。红霉素效价,原始菌株和重组菌株分别为3.98和5.15g/L,相当于重组菌株提高红霉素体积产率约29%。结论重组红色糖多孢菌表达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提高了红霉素产率,对解决抗生素工业和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颤菌 血红蛋白基因 红色糖多孢菌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油在红霉素发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兆兵 陈国豪 陈长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7-660,共4页
红色糖多孢菌D在15L发酵罐的基础培养基和发酵过程中补加豆油,当基础培养基中豆油量加倍时,效价提高43.1%;发酵过程补加豆油罐的红霉素效价、生产强度和Yp/s比不补豆油的分别提高了69.7%、69.6%和63.8%。通过实验测定发现,发酵过程补加... 红色糖多孢菌D在15L发酵罐的基础培养基和发酵过程中补加豆油,当基础培养基中豆油量加倍时,效价提高43.1%;发酵过程补加豆油罐的红霉素效价、生产强度和Yp/s比不补豆油的分别提高了69.7%、69.6%和63.8%。通过实验测定发现,发酵过程补加豆油后,异柠檬酸脱氢酶、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的比活以及α-酮戊二酸的量均高于不补加豆油时的值,而琥珀酸的量低于不补加豆油时的值。推测豆油经过红色糖多孢菌代谢后进入红霉素合成的一条可能途径:豆油经过代谢后进入TCA循环,并强化了TCA循环的通量,产生了大量α-酮戊二酸,再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在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丙二酰CoA作为红霉素合成的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发酵 Α-酮戊二酸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啸 陈长华 +1 位作者 李友元 涂志英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555-558,共4页
采用FUS-50L(A)生物反应器对红霉素发酵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在后期按优化方案向发酵液中补入混合物X,可使最终发酵液的生物效价和红霉素A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由对照样品的6089 u/mL、81.16%提高至条件样品的8316 u/mL、89.78%.同时,通... 采用FUS-50L(A)生物反应器对红霉素发酵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在后期按优化方案向发酵液中补入混合物X,可使最终发酵液的生物效价和红霉素A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由对照样品的6089 u/mL、81.16%提高至条件样品的8316 u/mL、89.78%.同时,通过多尺度参数分析,阐明了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优化控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糖多孢红霉菌 发酵 调控 多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啸 陈长华 +1 位作者 李友元 涂志英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在利用糖多孢红色链霉菌HB发酵生产红霉素的过程中,于48 h向发酵液中加入钼酸钠,通过对代谢途径关键调控酶活力的测定以及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液中相关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论显示:当发酵液中钼酸钠的加入量为0.056 g/100 mL时,部... 在利用糖多孢红色链霉菌HB发酵生产红霉素的过程中,于48 h向发酵液中加入钼酸钠,通过对代谢途径关键调控酶活力的测定以及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液中相关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论显示:当发酵液中钼酸钠的加入量为0.056 g/100 mL时,部分代谢流向有利于红霉素生物合成的方向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霉素的生产速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糖多孢红霉菌 酶活 有机酸 钼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糖多孢菌红霉素抗性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丽萍 沈琼 +2 位作者 叶江 吴海珍 张惠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将红色糖多孢菌 (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染色体 DNA用 Pst I酶切后与载体p UWL2 0 1连接 ,转化变铅青链霉菌 ( S.lividans) TK2 3的原生质体。采用双重抗性筛选得到了 9个转化子。分别抽提其中的质粒并再次转化原生质体 ,在... 将红色糖多孢菌 (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染色体 DNA用 Pst I酶切后与载体p UWL2 0 1连接 ,转化变铅青链霉菌 ( S.lividans) TK2 3的原生质体。采用双重抗性筛选得到了 9个转化子。分别抽提其中的质粒并再次转化原生质体 ,在含红霉素的平板上各筛选约 2 0 0个转化子 ,其中有 3个在抗性板上生长良好 ,分别命名为 p LP42、p LP1 b和 p LP44。对其中的 p LP42酶切分析表明 ,其含有约 3.0 kb的红色糖多孢菌 (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染色体 DNA片段 ,它的载体部分发生了缺失。以 p UC1 8为载体 ,将 p LP42的 1 .7kb- Kpn I片断克隆、测序、经与 Genebank的erm E基因顺序比较 ,证实已克隆了 Saccharopoly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枪法 原生质体转化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抗性基因 双重抗性筛选 基因克隆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多孢红霉菌保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孔小卫 黄训端 +1 位作者 张部昌 张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89,共4页
对糖多孢红霉菌菌种保藏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氮蓝四唑还原法、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 对糖多孢红霉菌菌种保藏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氮蓝四唑还原法、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与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糖多孢红霉菌保藏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与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MDA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上述3种酶活性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用SOD和MDA作为判断该菌种是否老化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多孢红霉菌 保藏 生理生化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左勇 霍丹群 +1 位作者 李杨 任永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763-18765,共3页
[目的]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发酵培养基的黄豆饼粉、淀粉、糊精和葡萄糖4个组分进行优化,再对硫酸铵、碳酸钙、玉米浆和磷酸二氢钾4个组分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 [目的]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发酵培养基的黄豆饼粉、淀粉、糊精和葡萄糖4个组分进行优化,再对硫酸铵、碳酸钙、玉米浆和磷酸二氢钾4个组分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2.89%、淀粉3.025%、糊精2.04%、葡萄糖1.97%、碳酸钙0.7%、硫酸铵0.1%、玉米浆1.2%、磷酸二氢钾0.04%,优化后发酵产物中红霉素生物效价比优化前提高22.55%。[结论]得到了红霉素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使红霉素的发酵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糖多孢菌变温发酵生产红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小锋 许平辉 +3 位作者 周桂香 原增艳 王玉玺 吴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2-725,共4页
考察了不同温度(29~34℃)对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合成红霉素(erythromycin)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霉素合成的变温培养方法:延滞期及对数期初期温度控制... 考察了不同温度(29~34℃)对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合成红霉素(erythromycin)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霉素合成的变温培养方法:延滞期及对数期初期温度控制在33℃,发酵中期32℃,后期降温至29℃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此变温培养进行发酵,红霉素的化学效价和生物效价比恒温32℃培养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和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 变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萍 郭伟群 +1 位作者 张娟琨 张晓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9,共4页
实验以刺糖多孢菌CB11(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B11)与红霉素高产菌株红色糖多孢菌E2(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E2)为亲本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通过对两亲本原生质体的不同灭活条件的考察,确定了S.spinosa CB11的热灭活条件为6... 实验以刺糖多孢菌CB11(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B11)与红霉素高产菌株红色糖多孢菌E2(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E2)为亲本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通过对两亲本原生质体的不同灭活条件的考察,确定了S.spinosa CB11的热灭活条件为60℃水浴45 min,S.erythraea E2的紫外灭活条件为20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1 min。实验还优化了S.spinosa CB11与S.erythraea E2原生质体进行种间的最佳融合条件:室温下采用50%PEG 1 000融合3~5 min。融合子经多杀菌素的摇瓶发酵发现,融合子正突变率达到57.1%,其中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融合子S.spinosa X9的多杀菌素产量可达290μg/mL,比亲本S.spinosa CB11(产量为153μg/mL)提高了89.5%。所有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种间融合技术在刺糖多孢菌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多杀菌素 刺糖多孢菌 红色糖多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链霉菌表达载体启动子(英文)
11
作者 吴杭 张部昌 +2 位作者 查向东 孔小卫 马清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7-652,共6页
eryA基因直接控制着红霉素母环6-脱氧-红霉内酯B的合成,在红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克隆了eryA基因的启动子PeryA,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大肠埃希菌-糖多孢红霉菌穿梭型质粒。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穿梭... eryA基因直接控制着红霉素母环6-脱氧-红霉内酯B的合成,在红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克隆了eryA基因的启动子PeryA,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大肠埃希菌-糖多孢红霉菌穿梭型质粒。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穿梭型质粒分别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与变铅青链霉菌JT46,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此启动子在两菌株中都具有功能。随后,以变铅青链霉菌JT46为宿主,对PeryA启动子区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该启动子的-35区并不是必需的,仅有-10区、长度为41bp的该启动子在链霉菌中仍具有功能。定点突变证明-10区对于该启动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41bp的该启动子片段可作为链霉菌的有效启动子,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短的启动子之一,可用于构建新的链霉菌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yA基因 启动子 糖多孢红霉菌 变铅青链霉菌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酯酶结构域对酮内酯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12
作者 刘祚军 张部昌 +4 位作者 曹孟婵 魏魏 吴杭 刘传暄 马清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13,共3页
在I型聚酮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中,硫酯酶结构域(Th ioesterase,TE)负责将聚酮长链从PKS上水解下来,并协助环化为大环内酯环。分别将红霉素TE、ACP6-TE和苦霉素模块6(P ikM6)基因转入糖多孢红霉菌KR6突变体中表达,仅P ikM6... 在I型聚酮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中,硫酯酶结构域(Th ioesterase,TE)负责将聚酮长链从PKS上水解下来,并协助环化为大环内酯环。分别将红霉素TE、ACP6-TE和苦霉素模块6(P ikM6)基因转入糖多孢红霉菌KR6突变体中表达,仅P ikM6显著促进酮内酯类化合物的合成,表明TE只有融合于模块中才能充分发挥硫酯酶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酯酶 酮内酯类 糖多孢红霉菌 苦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聚酮合成酶酮还原酶域的表达及序列分析
13
作者 李凌凌 吕早生 +1 位作者 李涛 沈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36-42,共7页
为验证糖多孢红霉菌聚酮合成酶模块1的酮还原酶域EryKR1中的控制底物特异性位点,以糖多孢红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技术扩增出α6和α7之间的氨基酸残基RHGVIEMP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被替换的EryKR1酶域DNA片段eryKR1M,并克隆到表达... 为验证糖多孢红霉菌聚酮合成酶模块1的酮还原酶域EryKR1中的控制底物特异性位点,以糖多孢红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技术扩增出α6和α7之间的氨基酸残基RHGVIEMP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被替换的EryKR1酶域DNA片段eryKR1M,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质粒pET-ery KR1M,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后,获得了重组菌株E.coli BL21(pET-ery KR1M)。经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eryKR1M)中的重组蛋白质表达量占全菌胞内可溶性蛋白质的5.7%。E.coli BL21(pET-ery KR1M)和异源表达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菌E.coliBL21(pET-gdh1)进行双重组菌耦合,对4-氯乙酰乙酸乙酯、苯乙酮、2-辛酮和环己酮4种底物进行转化还原,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转化液,结果显示突变型的重组菌E.coli BL21(pET-ery KR1M)失去野生型重组菌E.coliBL21(pET-ery KR1)2还原环己酮的能力,结合EryKR1酶域与放线菌素聚酮还原酶ActKR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二维结构比较的结果,推测α6和α7间氨基酸残基RHGVIEMP为EryKR1酶域中的底物结合口袋组成单元,对酶活性保持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还原酶域 聚酮合成酶 糖多孢红霉菌 生物催化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红霉素C的糖多孢红霉菌A226G^-突变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华 黄训端 +4 位作者 张部昌 刘道琴 赵皓 孔小卫 张书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3-658,共6页
糖多孢红霉菌eryG基因编码产物为红霉素3"-O-甲基转移酶(EryG),失活eryG基因能阻断红霉素A的生物合成,积累其中间产物红霉素C。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版,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eryG基因两侧约1600bp DNA片段(ΔG),其中去除... 糖多孢红霉菌eryG基因编码产物为红霉素3"-O-甲基转移酶(EryG),失活eryG基因能阻断红霉素A的生物合成,积累其中间产物红霉素C。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版,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eryG基因两侧约1600bp DNA片段(ΔG),其中去除了EryG上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区域对应的290bp 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质粒pWHM3,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ΔG。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ΔG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中,通过染色体同源重组突变染色体上eryG基因。利用薄层层析、PCR和质谱方法筛选出一株eryG基因突变的糖多孢红霉菌A226G-突变体,此突变体主要积累中间产物红霉素C而不再合成红霉素A。通过eryG基因的功能补偿,糖多孢红霉菌基因工程菌A226G-G+可以恢复红霉素A的合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多孢红霉菌 红霉素 3″-O-甲基转移酶 同源重组 功能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优化红霉素A发酵的合成培养基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建国 洪铭 储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设计并优化出一种适用于红霉素发酵的合成培养基。方法利用单因素缺失实验设计来减少培养基组分,然后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来优化组分浓度。上述实验都是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的。结果最初选取了38种与生长和次级代谢相关的物... 目的设计并优化出一种适用于红霉素发酵的合成培养基。方法利用单因素缺失实验设计来减少培养基组分,然后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来优化组分浓度。上述实验都是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的。结果最初选取了38种与生长和次级代谢相关的物质;然后通过2次单因素缺失实验将培养基组分减少到了19种;最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19种组分的浓度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确定各物质的浓度。5L罐发酵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优化后合成培养基生成的红霉素A产量是采用现有文献报道合成培养基得到红霉素A产量的13.6倍。结论高通量筛选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该方法适合于优化培养基的组分。采用本论文中得到合成培养基可以对红色糖多孢菌的胞内代谢特征和红霉素A合成的关键代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这些代谢特点和影响代谢的关键因素,本文可以更加理性地对红霉素A的发酵过程进行调控,进而提高工业红霉素A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 单因素缺失实验 红霉素A 红色糖多孢菌 合成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对糖多孢红霉菌M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韬 刘超 +5 位作者 武杉杉 黄训端 张部昌 曹磊 张福生 汪晓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3-777,共5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糖多孢红霉菌M孢子,并采用不同的菌种保护剂,以研究60Co γ射线对糖多孢红霉菌M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使用20%甘油吐温保护效果较好,可作为诱变保护剂;当辐照剂量为400Gy时,致死率为90%左右可作为适宜诱...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糖多孢红霉菌M孢子,并采用不同的菌种保护剂,以研究60Co γ射线对糖多孢红霉菌M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使用20%甘油吐温保护效果较好,可作为诱变保护剂;当辐照剂量为400Gy时,致死率为90%左右可作为适宜诱变剂量。诱变处理后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得到1203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5株形态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形态变异率为4.16‰;2株突变株的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正突变率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糖多孢红霉菌M 诱变效应 链霉素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多孢菌属菌株的体内转座诱变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露露 贺卫军 +3 位作者 龙青山 王业民 邓子新 陶美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1,共7页
为实现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采用刺糖多孢菌的强启动子促进Tn5转座酶基因tnp(5)的表达,优化链霉菌高效转座质粒pHL734,构建了转座质粒pJTn1、pJTn2、pJTn3、pJTn4、pJTn5、pJTn6。结果显示:pJTn1~pJTn6系列转座质粒均可在红色糖多孢... 为实现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采用刺糖多孢菌的强启动子促进Tn5转座酶基因tnp(5)的表达,优化链霉菌高效转座质粒pHL734,构建了转座质粒pJTn1、pJTn2、pJTn3、pJTn4、pJTn5、pJTn6。结果显示:pJTn1~pJTn6系列转座质粒均可在红色糖多孢菌中高效转座;pJTn1和pJTn5可在刺糖多孢菌中进行转座,获得31个刺糖多孢菌转座突变株;其中30个菌株的基因组中检测到标准的Tn5转座,8个突变株的多杀菌素产量显著降低。表明pJTn系列转座质粒可作为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工具,为抗生素的产量调控研究和高产育种靶标基因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高产菌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红色糖多孢菌 Tn5转座质粒 体内转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代谢物组学研究硫酸铵添加对高产红色糖多孢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峰 原玉洁 +1 位作者 黄明志 储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1-98,共8页
为了考察添加硫酸铵对高产红色糖多孢菌生理代谢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硫酸铵添加对菌体量、红霉素效价、比葡萄糖消耗速率、比红霉素合成速率等表观生理参数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13)C辅助的定量代谢物组学初步探索其调控机理,对比了硫酸... 为了考察添加硫酸铵对高产红色糖多孢菌生理代谢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硫酸铵添加对菌体量、红霉素效价、比葡萄糖消耗速率、比红霉素合成速率等表观生理参数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13)C辅助的定量代谢物组学初步探索其调控机理,对比了硫酸铵添加后胞内有机酸、氨基酸等代谢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红霉素发酵后期的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铵后,比红霉素合成速率和比葡萄糖消耗速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0%、47.2%,表明菌体代谢活性得到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红霉素效价从830μg/mL提高至1126μg/mL,红霉素A组分的比例从802.9μg/mL提高到956.1μg/mL,红霉素C的转化率在96 h达到99.2%。定量代谢物组学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铵后胞内有机酸水平差异明显,其中α-酮戊二酸浓度的降低(4.15μmol/g DCW到1.05μmol/g DCW)有利于菌体生长维持。胞内菌体合成前体类和红霉素合成前体类氨基酸均有所提高,其中脯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浓度分别提高了60.4%、90.0%、204.2%、106.7%。利用定量代谢物组学研究红霉素发酵过程中氮源对胞内中心碳代谢影响大大加深了对红霉素工业生产菌代谢特性的认识,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红色糖多孢菌 硫酸铵 定量代谢物组学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糖类利用能力变化选育红霉素高产菌株
19
作者 徐旭 张奇 +1 位作者 李直 夏永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5-188,193,共5页
目的根据代谢网络理论,利用可能对红霉素产生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代谢物流产生影响的糖类建立理性化的筛选模型。方法建立葡萄糖、果糖、乳糖等抑制性筛选模型和麦芽糖、木糖等利用性筛选模型。将诱变处理后的菌株通过这些... 目的根据代谢网络理论,利用可能对红霉素产生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代谢物流产生影响的糖类建立理性化的筛选模型。方法建立葡萄糖、果糖、乳糖等抑制性筛选模型和麦芽糖、木糖等利用性筛选模型。将诱变处理后的菌株通过这些模型,找出利用率发生改变的菌株。结果结果显示葡萄糖、麦芽糖模型的筛选效果较好,用此方法筛选出的菌株Er071610-1比原始出发菌株增产53.7%。结论以糖类利用能力变化选育红霉素高产菌株是一条可行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多孢红霉菌 红霉素高产菌株 糖类利用 筛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碳源影响红色糖多胞菌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萍 师文飞 +1 位作者 黄文福 牛春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红色糖多胞菌发酵水平,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针对不同氮源、碳源进行摇瓶发酵研究,并利用Minitab 15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糊精、玉米浆和黄豆饼粉对红霉素发酵效价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红色糖多胞菌发酵水平,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针对不同氮源、碳源进行摇瓶发酵研究,并利用Minitab 15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糊精、玉米浆和黄豆饼粉对红霉素发酵效价影响较大,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优化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为:淀粉52.3 g/L、糊精14.0 g/L、黄豆饼粉45.3 g/L、玉米浆14.6 g/L。在最优培养基下,红霉素的产量达到7764 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胞菌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