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车联网安全位置路由
1
作者 米洪 郑莹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支撑技术,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IoV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灰洞攻击,构建稳定的安全位置路由是一项挑战工作。为此,提出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安全位置路由(Double DQN-based Secur...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支撑技术,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IoV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灰洞攻击,构建稳定的安全位置路由是一项挑战工作。为此,提出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安全位置路由(Double DQN-based Secure Location Routing,DSLR)。DSLR通过防御灰洞攻击提升消息传递率(Message Delivery Ratio,MDR),并降低消息的传输时延。构建以丢包率和链路连通时间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利用双深度Q网络算法求解。为了提升DSLR的收敛性,基于连通时间、丢包率和传输时延构建奖励函数,引导智能体选择满足要求的转发节点。采用动态的探索因子机制,平衡探索与利用间的关系,进而加速算法的收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同类算法,提出的DSLR提升了MDR,减少了传输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位置路由 灰洞攻击 双深度q网络 动态的探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威灵仙水提物抗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陈海燕 张景正 +3 位作者 许晨新 刘元芬 周咏梅 韩瑾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51-2864,共14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威灵仙水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细胞试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分析鉴定威灵仙水提物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威灵仙水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细胞试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分析鉴定威灵仙水提物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主要成分及相应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利用AutoDock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验证。【结果】从威灵仙水提物中共鉴定出19个成分,其中酚酸类8个、皂苷类11个。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核心靶点,并通过介导PI3K/Akt/STAT3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ELISA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炎症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威灵仙水提物各剂量组细胞中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威灵仙水提物各剂量组p-PI3K、p-Akt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威灵仙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炎作用,且作用靶点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威灵仙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活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抗炎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品质因子Q值估算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锐锐 李勇军 +1 位作者 黄有晖 左安鑫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992,共12页
品质因子Q是描述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强弱程度的参数,同时也是地层含油气性的重要标志。在地震资料Q估算中,常用的方法是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当窗函数被选定以后,其时频分辨率就固定了。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窗短时傅里叶变... 品质因子Q是描述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强弱程度的参数,同时也是地层含油气性的重要标志。在地震资料Q估算中,常用的方法是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当窗函数被选定以后,其时频分辨率就固定了。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窗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瞬时中心频率,并利用峰值频移法来估算品质因子Q。首先,利用固定窗长的短时傅里叶变换来提取信号的瞬时中心频率作为初始频率;然后,根据初始频率自适应计算不同频率的窗长,并利用自适应窗长短时傅里叶变换来求取瞬时中心频率;最后,结合峰值频移法得到高分辨率的品质因子Q值。利用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固定时窗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自适应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具有更好的时间和频率分辨率,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品质因子Q值。该结果可以为地下介质的研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工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下结构和油气资源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因子q 短时傅里叶变换 窗函数 自适应 峰值频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TQWT及孪生SVM的有载分接开关机械故障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余长厅 黎大健 +2 位作者 陈梁远 张磊 赵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18,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ap changer,OLTC)机械状态监测的准确性,文中基于优化品质因数可调小波变换(tunable quality wavelet transform,TQWT)对OLTC切换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即使用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 为进一步提高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ap changer,OLTC)机械状态监测的准确性,文中基于优化品质因数可调小波变换(tunable quality wavelet transform,TQWT)对OLTC切换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即使用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AFSA)基于分解余量与整体正交系数研究了TQWT的优化分解方法,计算得到了OLTC振动信号的多个子序列,构建了基于优化孪生支持向量机(twin support vector machine,TWSVM)的OLTC机械故障诊断模型。对某CM型OLTC正常与典型机械故障下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优化TQWT分解方法有效提高了OLTC振动信号分解结果的准确性。相对于其他诊断模型,所构建AFSA-TWSVM的OLTC机械故障诊断模型分类效果好且收敛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机械故障 振动信号 品质因数可调小波变换 人工鱼群算法 孪生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优化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的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曼曼 宋朝炀 张景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72,共7页
为提升时间序列的聚类精度,提出一种融合优化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的改进密度峰值聚类(improved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based on optimal tunable Q-factor wavelet transform,OTQWT-IDPC)算法,该算法利用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的能量优化... 为提升时间序列的聚类精度,提出一种融合优化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的改进密度峰值聚类(improved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based on optimal tunable Q-factor wavelet transform,OTQWT-IDPC)算法,该算法利用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的能量优化选择策略及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的最佳Q因子分解时序信号,通过最优特征子带的能量、均值、标准差和模糊熵构建特征子空间,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降低特征维度,以减少特征冗余。同时,考虑到距离较远而周围密集程度较大的K近邻样本对局部密度的贡献率,引入权重系数及K近邻重新定义DPC的局部密度,并利用共享最近邻描述样本间的相似性。在BONN癫痫脑电信号和CWRU滚动轴承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聚类精度分别为95%、94%,且Jacarrd、FMI和F_(1)值指标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证明了OTQWT-IDPC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遗传算法估计非稳态地震数据的混合相位子波及Q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耀旭 包乾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3-770,共8页
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或反演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反射系数或弹性参数模型。然而地层滤波效应模糊了地震记录中的地层反射信息,因此有必要消除这种滤波效应。现有的大部分提高分辨率方法并不能完全摒弃关于地震子波和Q模型的一些假设。为了获... 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或反演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反射系数或弹性参数模型。然而地层滤波效应模糊了地震记录中的地层反射信息,因此有必要消除这种滤波效应。现有的大部分提高分辨率方法并不能完全摒弃关于地震子波和Q模型的一些假设。为了获得更为切合实际的地震子波,同时自适应获取Q模型,文中将地震子波相位估计与Q模型估计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稳态地震数据混合相位子波及Q值估计方法。首先通过井旁道记录拟合得到初始地震子波的振幅信息,然后依据子波Z变换的根关于单位圆移动与否构建用于遗传算法的编码链条。另一方面,十进制Q模型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同样能够利用编码链条表征,因此利用全局优化算法能够同时估计地震混合相位子波以及Q模型。结合根变换和遗传算法不断改变子波相位的同时自适应生成Q模型,利用子波和Q模型构造的时变子波矩阵与测井反射系数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并与井旁道记录进行匹配,最终得到合理的混合相位子波和地层Q模型,进而构造时变子波矩阵进行时变反褶积。通过井旁道记录与测井数据拟合得到的混合相位子波,与实际地震子波相位更为接近,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处理 品质因子 非稳态地震数据 混合相位子波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近地表Q场求取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嵩 陈康 +3 位作者 汤聪 王静 张茜 彭浩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3,共11页
近地表吸收衰减会严重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利用微测井资料对近地表吸收结构进行估算,获得表层介质品质因子Q值,再进行反Q滤波补偿,可实现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双高”处理目的。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谱比法对单井微测井数据进行Q值求取... 近地表吸收衰减会严重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利用微测井资料对近地表吸收结构进行估算,获得表层介质品质因子Q值,再进行反Q滤波补偿,可实现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双高”处理目的。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谱比法对单井微测井数据进行Q值求取,然后通过拟合表层速度与Q值关系,将近地表速度(V)场转换成近地表Q场。四川盆地的表层较薄,层析反演的近地表速度场深度采样间隔为10 m,难以反映近地表厚度为几米的表层变化。为此,首先结合双井微测井数据的多炮拟合算法,求取浅层比较薄的表层等效Q值;其次结合地面地震的振幅及旅行时信息求取表层的相对Q场;然后用双井微测井求得的绝对Q值对相对Q场进行标定;最后将该表层平面Q场镶嵌在用Q-V拟合关系转换的近地表Q场的浅层,得到该工区优化的近地表Q场,用于地震资料的近地表Q补偿,从而达到拓宽频带、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品质因子q q值估算 表层q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Q值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帅 俞振一 +4 位作者 郭瑜 孙宗琴 傅肃磊 许志斌 王为标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随着5G移动通信时代的发展,射频前端(RF front-ends)的滤波和信号处理迫切需要高频大带宽的声学谐振器。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XBAR)具有超高的工作频率和超大的机电耦合系数(k^(2)),但其品质因数(Q)值不高,阻碍了其在射频前端中的应用... 随着5G移动通信时代的发展,射频前端(RF front-ends)的滤波和信号处理迫切需要高频大带宽的声学谐振器。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XBAR)具有超高的工作频率和超大的机电耦合系数(k^(2)),但其品质因数(Q)值不高,阻碍了其在射频前端中的应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ZY切铌酸锂(LiNbO 3)的XBAR谐振器,通过有限元(FEM)仿真对谐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下对谐振器进行加工。该文所制备的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A 1模式的谐振频率为4.72 GHz,k 2=26.9%,Q_(3) dB为384,温度频率漂移系数为-60.5×10^(-6)/℃。A_(3)模式的谐振频率为13.5 GHz,k^(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XBAR) 品质因数(q)值 高频 大带宽 5G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Q值单间隙同轴谐振腔的物理设计与实验研究
9
作者 吕彦奎 阳福香 +2 位作者 党方超 葛行军 贺军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随着高功率微波源向高功率、高频率和长脉冲方向不断发展,同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其发展一直受限于自激振荡等问题存在,为此,设计一种高Q值单间隙同轴谐振腔,以抑制同轴RKA中TEM模式泄露引起的自激振... 随着高功率微波源向高功率、高频率和长脉冲方向不断发展,同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其发展一直受限于自激振荡等问题存在,为此,设计一种高Q值单间隙同轴谐振腔,以抑制同轴RKA中TEM模式泄露引起的自激振荡。通过对单间隙同轴谐振腔TM_(01)模式与TEM模式转化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模拟,发现同轴谐振腔上下槽深差值与轴向错位值对其Q值变化影响很大,当上下槽深差值与轴向错位值分别为0.3 mm和0 mm时,同轴谐振腔的Q值为极大值(18764),意味着此时谐振腔中两种模式转化最小,多组谐振腔级联后自激振荡风险大大降低。将三组级联的高Q值单间隙同轴谐振腔应用于紧凑型同轴RKA,粒子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输出微波功率稳定,频谱纯净,无自激振荡等问题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自激振荡 q 单间隙同轴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弹性阻抗流体因子反演研究
10
作者 张如一 文欢 +3 位作者 马永强 田建华 黄超 赵茂强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32,共7页
流体因子反演的难题在于地层介质的正问题从弹性过渡到非弹性介质后如何建立非弹性介质的反射系数表达式,从而更精确地描述传播介质。针对地震波在非弹性介质中的衰减问题,建立了基于Q弹性流体因子理论,结合衰减系数对弹性流体因子项进... 流体因子反演的难题在于地层介质的正问题从弹性过渡到非弹性介质后如何建立非弹性介质的反射系数表达式,从而更精确地描述传播介质。针对地震波在非弹性介质中的衰减问题,建立了基于Q弹性流体因子理论,结合衰减系数对弹性流体因子项进行扰动获得Q弹性流体因子,在相似介质和弱衰减假设条件下推导了Q弹性流体因子在介质分界面上的散射方程,该表达式与复数条件下的纵、横波速度项及密度项有较高的相关度;进一步通过Q弹性流体因子推导了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获得了近似条件下Q弹性流体因子纵波反射系数表达式,并分析了该表达式与完全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表达式的联系,该方法消除了反演剖面中存在的虚假亮点干扰,从而对衰减弹性介质假设下的储层流体响应进行了更准确的描述。在胜利油田某实际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对流体和围岩进行了区分,获得了相比于常规流体因子反演结果更准确的储层流体响应特征,该流体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体检测的多解性,消除了仅考虑振幅影响的识别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弹性阻抗 粘弹性介质 流体因子 储层反演 衰减系数 流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的时间域粘声多参数全波形反演研究
11
作者 李振春 赵贤阳 +3 位作者 张春燕 张凯 徐夷鹏 孟繁琨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实际地下介质具有粘滞性,研究粘声介质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全波形反演中Hessian矩阵计算复杂、共轭梯度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将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应用到全波形反演中。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使用了更多的梯度信息,具有和... 实际地下介质具有粘滞性,研究粘声介质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全波形反演中Hessian矩阵计算复杂、共轭梯度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将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应用到全波形反演中。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使用了更多的梯度信息,具有和拟牛顿法相似的结构和性质,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可以提升反演效果,计算量仅有少量增加。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标准线性固体(SLS)模型的时间域粘声多参数全波形反演的研究。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FR共轭梯度法,修正后的方法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反演结果,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深部反演效果更好,并通过两步法反演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品质因子的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粘声波方程 速度 品质因子 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零偏移距VSP资料在小波域计算介质Q值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伟 葛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02-1208,共7页
讨论了地震子波为一般零相位子波情况下,利用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在时-频域计算Q值方法.以Morlet小波为基本小波,基于单程波传播理论,在地震子波为一般的零相位子波情况下,推导出了在时-频域计算Q值的公式.通过对横坐标作恰... 讨论了地震子波为一般零相位子波情况下,利用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在时-频域计算Q值方法.以Morlet小波为基本小波,基于单程波传播理论,在地震子波为一般的零相位子波情况下,推导出了在时-频域计算Q值的公式.通过对横坐标作恰当的非线性变换后,该公式在形式上与地震子波为脉冲时的计算公式类似.文中采用VSP正演记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文中还讨论了在时-频域恰当地选择有效频带,降低反射波对Q值计算结果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q 垂直地震剖面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P资料进行的吸收系数Q值反演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冰 王德利 +1 位作者 巩向博 徐铮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9-52,共4页
采用比较热门和精确的心迹线法实现利用地震VSP资料进行Q值反演。通过实例验算,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反演过程中,该方法对超过350 m的厚层反演效果较为准确,对薄层其反演效果不稳定,但总体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
关键词 VSP q 心迹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非接触式彩管荫罩Q值测量机研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砺宗 柯子力 +2 位作者 王刚 闽丽军 王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5-888,共4页
为提高彩管荫罩Q值测量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开放式数控和激光非接触式测量原理的测量方法,并研制出了Q值测量机样机。介绍了系统的主体结构,机械传动执行机构和控制结构;激光三角测量法和Q值测量的原理及软件功能。给出了... 为提高彩管荫罩Q值测量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开放式数控和激光非接触式测量原理的测量方法,并研制出了Q值测量机样机。介绍了系统的主体结构,机械传动执行机构和控制结构;激光三角测量法和Q值测量的原理及软件功能。给出了测量实例数据,通过与现有接触式测量机的测量数据比较,得出了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基础上,该测量机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效率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荫罩 q 测量机 激光三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TQWT在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学平 黄慧杰 +3 位作者 王朝阁 李攀 刘桐桐 张超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7-325,420,共10页
针对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特征信息十分微弱难以提取以及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tunable Q-factor wavelet transform,简称TQWT)参数设置依赖使用者经验的问题,提出改进的TQWT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设定Q因子的区间范围,利用TQW... 针对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特征信息十分微弱难以提取以及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tunable Q-factor wavelet transform,简称TQWT)参数设置依赖使用者经验的问题,提出改进的TQWT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设定Q因子的区间范围,利用TQWT对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分量;其次,对各分量进行包络导数能量算子解调,在能量谱中根据特征频率强度系数这一指标自适应地确定TQWT的最佳分解参数,实现对故障信号的最优分解;最后,通过对最佳分量的包络导数能量谱分析即可准确地提取到轴承故障特征信息。通过对仿真信号、实验数据以及工程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滚动轴承早期微弱故障特征并准确判断出滚动轴承故障类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早期故障 改进的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 包络导数能量算子 特征频率强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双重Q因子在齿轮箱复合故障净化提取与盲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莫代一 崔玲丽 +1 位作者 王婧 高立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3-2020,共8页
基于Q因子的稀疏分解是信号的一种自适应稀疏化表达方法。针对强噪声环境下齿轮箱非平稳复合故障信号难于提取与分离的问题,提出基于并联双重Q因子的快速独立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并联双重Q因子的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单通道故障信号进... 基于Q因子的稀疏分解是信号的一种自适应稀疏化表达方法。针对强噪声环境下齿轮箱非平稳复合故障信号难于提取与分离的问题,提出基于并联双重Q因子的快速独立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并联双重Q因子的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单通道故障信号进行降噪和升维处理,根据不同的低Q因子值得到多组低共振的冲击成分,组成多维信号,实现信号升维,然后应用快速独立分析方法进行盲分离。仿真信号数据分析结果及滚动轴承复合故障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均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强噪声环境下的复合机械故障信号分离与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复合故障 并联双重q因子 快速独立分析方法 盲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TQWT和LE的变压器绕组状态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贤 周丹 +4 位作者 王朋 林春耀 王丰华 马佳琪 盛戈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8-194,共7页
为实现短路冲击下变压器绕组状态的准确检测,提出了优化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TQWT)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相结合的方法对变压器短路冲击下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提出归一化奇异值熵作为TQWT分解过程中关键特征参数的选取准则,然后对TQW... 为实现短路冲击下变压器绕组状态的准确检测,提出了优化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TQWT)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相结合的方法对变压器短路冲击下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提出归一化奇异值熵作为TQWT分解过程中关键特征参数的选取准则,然后对TQWT分解后的振动信号子带能量序列进行LE,用以获取表征绕组状态的振动信号敏感特征。对某110 kV变压器短路冲击试验下振动信号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TQWT算法可有效提高短路暂态振动信号分解的准确性,经LE获取的振动信号敏感特征可更加清晰地反映变压器绕组机械状态的劣化过程。当特征向量距离的变化超过3倍时,需要重点关注变压器绕组状态,从而为变压器绕组状态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拉普拉斯特性映射 绕组状态 可调品质因子小波 振动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表示的TQWT在低频振荡信号去噪中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倩 陈晓英 孙丽颖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55-60,共6页
为了改善低频振荡信号的去噪效果,为低频振荡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在分析可调Q小波变换和稀疏表示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可调Q小波变换去噪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可调Q小波变换对含噪的低频振荡信号进行稀... 为了改善低频振荡信号的去噪效果,为低频振荡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在分析可调Q小波变换和稀疏表示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可调Q小波变换去噪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可调Q小波变换对含噪的低频振荡信号进行稀疏分解,得到初始的小波系数。再利用基追踪去噪算法对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优化处理。最后对优化的小波系数进行重构,获取干净无噪的低频振荡信号。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去噪效果和可靠性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小波软、硬阈值去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q小波变换 稀疏表示 低频振荡信号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的识别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万忠 王晓旭 张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0-536,共7页
针对识别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图信号(EEG)模式精度和互信息不高的问题,该文采用基于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TQWT)算法来处理脑电信号。首先,利用TQWT对脑电图信号进行分解;随后,提取子频带信号的小波系数能量、自回归模型(AR)系数以及分形维... 针对识别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图信号(EEG)模式精度和互信息不高的问题,该文采用基于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TQWT)算法来处理脑电信号。首先,利用TQWT对脑电图信号进行分解;随后,提取子频带信号的小波系数能量、自回归模型(AR)系数以及分形维数;最后,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对提取的脑电特征进行识别。采用BCI2003和BCI2005竞赛数据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验证,4名受试者的最高识别率分别为88.11%, 89.33%,77.13%和78.80%,最大互信息分别为0.95, 0.96, 0.43和0.4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取得了高分类精度及互信息值,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运动想象 可调q因子小波变换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OS兼容高Q值微机电系统悬浮片上螺旋电感 被引量:7
20
作者 卢冲赢 徐立新 +2 位作者 李建华 付博 欧修龙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表面微加工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应用于无线电引信射频前端的CMOS兼容高Q值悬浮片上螺旋电感.电感的制作工艺在热预算和材料选择上均具有良好的CMOS兼容特性.通过采用铜金属悬浮线圈结构减小了片上螺旋电感损耗因... 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表面微加工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应用于无线电引信射频前端的CMOS兼容高Q值悬浮片上螺旋电感.电感的制作工艺在热预算和材料选择上均具有良好的CMOS兼容特性.通过采用铜金属悬浮线圈结构减小了片上螺旋电感损耗因素,显著提高了片上螺旋电感Q值.采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HFSS对该电感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完成了悬浮片上螺旋电感的制备并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CMOS兼容MEMS悬浮片上螺旋电感Q值在1~7.6GHz测量频段均大于20,在7.4 GHz频段最大值达到了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微机电系统 CMOS兼容工艺 悬浮片上螺旋电感 q 无线电引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