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产L-乳酸屎肠球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益生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凌宇 程媛 +2 位作者 刁文涛 李志建 刘德海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4-79,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高产L-乳酸的益生菌株。从仔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出1株产L-乳酸的屎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并优化培养条件,采用耐酸、耐胆盐、抑菌等试验判断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显示,经形态学观... 试验旨在筛选高产L-乳酸的益生菌株。从仔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出1株产L-乳酸的屎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并优化培养条件,采用耐酸、耐胆盐、抑菌等试验判断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显示,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为屎肠球菌,命名为HKS023。在接种量3%、培养温度37℃、培养基初始pH值6.3、装载量80 mL、摇床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24 h后HKS023菌株的活菌数最高。抑菌试验结果显示,HKS023菌株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抗逆性试验结果显示,HKS023菌株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研究表明,试验分离出的屎肠球菌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和抑菌等益生特性,可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细菌 屎肠球菌 分离 鉴定 抑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工程菌利用甜菜半固态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2
作者 麦热哈巴·玉素甫 余俊生 +3 位作者 白瑞萱 刘晓楠 王金华 王永泽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166,共6页
为了解决甜菜生物发酵中木质纤维素转化效率低、碳源利用不均衡等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能同时利用蔗糖和葡萄糖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作为发酵菌株,以甜菜粉作为碳源,结合磷酸钾(K3PO4)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以分步糖化发酵(SHF)为对照,采用半... 为了解决甜菜生物发酵中木质纤维素转化效率低、碳源利用不均衡等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能同时利用蔗糖和葡萄糖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作为发酵菌株,以甜菜粉作为碳源,结合磷酸钾(K3PO4)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以分步糖化发酵(SHF)为对照,采用半固态同步糖化发酵(SS-SSF)促进甜菜高效转化生产L-乳酸。结果表明,甜菜粉经4 g/100 mL K3PO4预处理可显著提升底物与酶的结合效率,预处理上清液中葡萄糖和木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0.22 g/L和4.50 g/L。此条件下,甜菜木质素减少了70%,纤维素含量提高了53%。经纤维素酶(3 FPU/g)二次水解后,总葡萄糖得率提高了23.88%。SS-SSF使发酵周期缩短24 h,L-乳酸产量和产率分别为44.51 g/L、0.93 g/(L·h),相较于分步糖化发酵(SHF)分别提高了3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大肠杆菌工程菌 半固态发酵 l-乳酸 同步糖化发酵 分步糖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麦秸秆综纤维素快速糖化液为碳源的L-乳酸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洪草 许雪芹 +4 位作者 王晓凡 朱慧霞 马晓静 姚日生 王淮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0,共5页
该试验以酶解5 h的麦秸秆综纤维素糖化液为替代碳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发酵产L-乳酸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4.20 h,接种量5%,发酵温度50℃,装液量42%,转速150 r/min。在此... 该试验以酶解5 h的麦秸秆综纤维素糖化液为替代碳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发酵产L-乳酸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4.20 h,接种量5%,发酵温度50℃,装液量42%,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18 h,L-乳酸的产量为54.92 g/L。由此表明,使用麦秸秆综纤维素经过快速糖化所得的糖化液作为L-乳酸发酵的碳源,可以替代粮食淀粉作为碳源发酵生产乳酸,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力推动秸秆类木质纤维素替代粮食淀粉用于乳酸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l-乳酸 糖化液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厌氧表达dld基因以提高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产L-乳酸的光学纯度
4
作者 余杰 李正 +3 位作者 王金华 王永泽 高娃 赵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1,共7页
为去除廉价发酵原料中的D-乳酸从而提高发酵最终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该研究通过构建带有不同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pflBp6-pnirB)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UT-L,加强... 为去除廉价发酵原料中的D-乳酸从而提高发酵最终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该研究通过构建带有不同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pflBp6-pnirB)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UT-L,加强其在发酵产L-乳酸的同时消除外源D-乳酸的能力。通过装液量与转速的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的质粒表达条件及菌株,并在无机盐培养基与玉米浆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验证。结果表明,在装液量为200 mL/250 mL、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含有启动子pflBp6-pnirB的表达质粒的工程菌株HBUT-L4发酵18 h时D-乳酸脱氢酶活力最高,为81.1 U/g。在此条件下进行无机盐培养基和玉米浆培养基发酵时,工程菌株HBUT-L4相对于出发菌株HBUT-L,D-乳酸消耗速率分别提高250%、217%,L-乳酸的光学纯度分别从96.32%、98.48%提升至99.95%、99.98%。在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L-乳酸的过程中,带有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的表达质粒可提高D-乳酸脱氢酶活力,强化菌株消除外源D-乳酸,进而提高L-乳酸的光学纯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光学纯度 启动子 D-乳酸脱氢酶基因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L-乳酸工程菌消除外源D-乳酸以提高光学纯度的研究
5
作者 余杰 麦热哈巴·玉素甫 +3 位作者 王金华 王永泽 高娃 赵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184,220,共7页
L-乳酸的同分异构体D-乳酸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肠道屏障受损或其他未知的危害,因此需要减少用作食品酸味剂的L-乳酸中的D-乳酸含量。该研究通过加入硝酸钠以加强大肠杆菌L-乳酸工程菌在厌氧条件下对外源D-乳酸的消除;同时敲除L-乳酸脱... L-乳酸的同分异构体D-乳酸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肠道屏障受损或其他未知的危害,因此需要减少用作食品酸味剂的L-乳酸中的D-乳酸含量。该研究通过加入硝酸钠以加强大肠杆菌L-乳酸工程菌在厌氧条件下对外源D-乳酸的消除;同时敲除L-乳酸脱氢酶基因(lldD基因、ykgEFG基因)以降低其对L-乳酸的消耗。摇瓶发酵实验证明,敲除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工程菌HBUT-LB,在添加20 mmol/L硝酸钠后,可有效清除1 g/L的外源性D-乳酸。在7 L发酵罐中利用含有D-乳酸的廉价原料进行发酵,添加20 mmol/L硝酸钠相对于未添加硝酸钠,工程菌HBUT-LB的D-乳酸消耗速率提高460%,L-乳酸的光学纯度从99.32%提升到99.99%。同时,最终发酵液中无硝酸钠与亚硝酸钠残留。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工程菌HBUT-LB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硝酸钠,可有效消除外源D-乳酸,提高L-乳酸的光学纯度,具有精制超高光学纯度L-乳酸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的光学纯度 l-乳酸脱氢酶基因 硝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性聚(L-乳酸)/单宁酸接枝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娅洁 杜乐 +3 位作者 胡健 孙滔 云雪艳 董同力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4,29,共6页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最后,采用紫外光照表面接枝法制备了一系列抗菌性PLBI-pTA薄膜,对其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疏水性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接枝pTA后,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结晶度均降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升高,最高可达328.1%,使PLBI-pTA薄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薄膜的水接触角由72.20°减小至30.47°,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提高。另外,随着pTA含量的增加,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逐渐提升,最高可达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聚(衣康酸-co-丁二醇) 光敏单宁酸 力学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竹基纤维素为碳源生物转化L-乳酸的潜力研究
7
作者 杨春柳 管秀琼 +2 位作者 刘春 何明雄 刘林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3,共7页
以竹材制浆厂备料工段产生的废弃竹屑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预处理且提取半纤维素后的竹基纤维素为碳源,同时对预处理前后竹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表征;用分步水解发酵工艺,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L-乳酸... 以竹材制浆厂备料工段产生的废弃竹屑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预处理且提取半纤维素后的竹基纤维素为碳源,同时对预处理前后竹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表征;用分步水解发酵工艺,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L-乳酸工艺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该碳源生物转化L-乳酸的潜力。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提高了原料酶解还原糖释放量,在总固体(total solids,TS)质量浓度140 g/L、酶添加量60 FPU/g、酶解54 h条件下糖化,总糖质量浓度可达31.19 g/L。将糖化液用于发酵试验,在起始糖质量浓度19.43 g/L,发酵初始pH 6.5、菌株接种量5%、发酵17 h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可达6.28 g/L,其糖酸转化率高达80.87%。综上,该实验为竹基纤维素的利用提供了高值化途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竹屑 蒸汽爆破预处理 分步水解发酵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催化剂作用下L-丙交酯的合成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姚芳莲 王浩 +2 位作者 王新英 庞建勋 陈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L 丙交酯是制备高的相对分子质量聚左旋乳酸PLLA的重要原料,其纯度和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高的相对分子质量PLLA的质量和价格.以L 乳酸水溶液为原料,采用SnCl2或Zn为催化剂,经齐聚及解聚两步反应合成了L 丙交酯,光学纯度可达99%.研究了齐聚... L 丙交酯是制备高的相对分子质量聚左旋乳酸PLLA的重要原料,其纯度和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高的相对分子质量PLLA的质量和价格.以L 乳酸水溶液为原料,采用SnCl2或Zn为催化剂,经齐聚及解聚两步反应合成了L 丙交酯,光学纯度可达99%.研究了齐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催化剂用量、齐聚反应温度、时间及解聚温度等因素与丙交酯收率及纯度的关系,选定合成的最佳条件为:采用SnCl2为催化剂,用量0.5%,脱水8h,齐聚温度和解聚温度分别低于170℃和220℃,所得丙交酯收率最高达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l-丙交酯 合成 l-乳酸 聚乳酸 环状二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9
作者 白冬梅 赵学明 +1 位作者 李鑫钢 徐世民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3,共5页
米根霉是生产绿色平台生物化学品L(+) 乳酸的理想菌种 ,目前集中在发酵工艺的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以及细胞固定化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控制米根霉菌体形态使之自聚集成为一定大小的球体进行乳酸发酵 ,操作简便、费用低。建议今后... 米根霉是生产绿色平台生物化学品L(+) 乳酸的理想菌种 ,目前集中在发酵工艺的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以及细胞固定化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控制米根霉菌体形态使之自聚集成为一定大小的球体进行乳酸发酵 ,操作简便、费用低。建议今后从应用代谢工程技术定向选育米根霉L(+) 乳酸高产菌 ,改进发酵设备、改良提取工艺 ,合理控制乳酸产品的构型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研究 ,从而降低乳酸生产原料的成本 ,扩大L(+) 乳酸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l(%PlUS%)-乳酸 发酵 2-羧基丙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生长的乳酸菌筛选、鉴定及保鲜研究
10
作者 李德海 殷丽 +2 位作者 周才雪 王泽童 孙常雁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299,共11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霉与小孢根霉)的乳酸菌P-2,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评估P-2的抗生素敏感性以及不同条件下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致腐真菌抑制效果。最后以P-2的CFS作为保鲜剂对蓝靛果进行保鲜实验。【结果】在分离并纯化出的22株乳酸菌中,P-2菌株展现出最佳的抑菌效果,经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乳酸片球菌P-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与链霉素耐受,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或中性敏感,其CFS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较强,对蛋白酶敏感。P-2 CFS对链格孢霉和小孢根霉的MIC分别为12.8 mg/mL、25.6 mg/mL。与对照组相比,乳酸片球菌P-2的CFS可以降低蓝靛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减缓蓝靛果在贮藏期间硬度、总酚、类黄酮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可以使蓝靛果的货架期至少延长7 d。【结论】乳酸片球菌P-2的CFS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的作用,可作为一种绿色保鲜剂应用于浆果的采后保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蓝靛果 致腐真菌 抗真菌活性 链格孢霉菌 小孢根霉菌 筛选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乳酸和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佟明友 方向晨 +1 位作者 刘树臣 程国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综述了乳酸发酵和提取工艺以及聚乳酸的合成进展,分析了L-乳酸及合成聚乳酸两种产品的市场前景,对进一步的技术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发酵 l-乳酸 合成 聚乳酸 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纤维废弃物生产L-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鲁杰 石淑兰 +2 位作者 杨汝男 牛梅红 金辉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了使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纤维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采用纤维素酶对纤维废料进行酶解,并用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结果表明,0.3 mol/L稀磷酸对纤维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后,纤维素酶酶解60h,取糖化液进行米根霉发酵,可得到较佳转化率;在... 为了使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纤维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采用纤维素酶对纤维废料进行酶解,并用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结果表明,0.3 mol/L稀磷酸对纤维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后,纤维素酶酶解60h,取糖化液进行米根霉发酵,可得到较佳转化率;在固定摇床转速为120 r/min、种龄12 h的条件下,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250 mL瓶)50 mL,接种量8%;经稀磷酸预处理纤维废料分别糖化发酵时,糖对L-乳酸转化率高于未经稀磷酸预处理的,而在同时糖化发酵过程中,经稀磷酸预处理纤维废料发酵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l-乳酸 米根霉 纤维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行颧弓骨折内固定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世成 郑谦 +7 位作者 赵宗林 刘磊 李声伟 王翰章 熊成东 邓先模 罗福成 罗朝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陷性骨折,分子量高达60万kD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的机械性能足够维持骨段的稳定性并支撑其愈合。结论: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同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一样,对颧弓骨折具有良好的骨内固定效果,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显著优点是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颧弓骨折 内固定 聚乳酸 PD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丙交酯和聚L-乳酸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0
14
作者 娄玲 尹静波 +4 位作者 高战团 梁奇志 董丽松 陈学思 景遐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从左旋 L-乳酸经高温催化反应得到低聚 L-乳酸 ,再经高温裂解减压蒸馏制得单体 L-丙交酯( LL A) ,理论收率高达 80 %以上。LL A经纯化 ,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开环聚合得到聚 L-丙交酯 (聚 L-乳酸 ,PLLA) ,其粘均分子量可达到 4 0万。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l-丙交酯 l-乳酸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诱变凝结芽孢杆菌提高木糖利用能力高产L-乳酸 被引量:18
15
作者 蔡聪 姜婷 +1 位作者 郑兆娟 欧阳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产量和转化率,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能利用木糖产L-乳酸的野生型凝结芽孢杆菌菌株NL01为出发菌株,通过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和平板菌落初筛、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木糖耐受力强、L-乳酸产... 为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产量和转化率,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能利用木糖产L-乳酸的野生型凝结芽孢杆菌菌株NL01为出发菌株,通过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和平板菌落初筛、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木糖耐受力强、L-乳酸产量高、遗传特性稳定的正向突变菌株NL-CC-17。该突变菌株是目前已报道的木糖耐受力最高的菌株。当以100 g/L的木糖为底物,50℃发酵72 h后,L-乳酸产量达到82.30 g/L,糖酸转化率为92.37%,L-乳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1.51%,糖酸转化率提高了16.00%。通过初步优化发酵条件,确定该菌株最佳发酵温度为50℃,实验范围内最佳发酵pH值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凝结芽孢杆菌 诱变 l-乳酸 木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发酵甘薯淀粉制备L-乳酸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丽军 李兴江 +2 位作者 潘利华 郑志 余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以米根霉AS3.819的诱变株为菌种,甘薯淀粉为碳源,在摇瓶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利用10L发酵罐对该菌株产L-乳酸进行研究,探索出10L罐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搅拌转速400~650r/min,通气流量0.5~0.6L/(L·min),溶氧≥88%,温度32℃,pH... 以米根霉AS3.819的诱变株为菌种,甘薯淀粉为碳源,在摇瓶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利用10L发酵罐对该菌株产L-乳酸进行研究,探索出10L罐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搅拌转速400~650r/min,通气流量0.5~0.6L/(L·min),溶氧≥88%,温度32℃,pH5.0~5.5,消泡剂添加量0.1%左右。罐发酵结果得到L-乳酸累积浓度为99.54g/L,对原淀粉的转化率达77%,最高生物量7.2g/L,发酵周期7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l-乳酸 发酵 甘薯淀粉 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L-乳酸米根霉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邱静 罗水忠 +2 位作者 姜绍通 郑志 杨培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4-178,共5页
为建立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高产L-乳酸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菌株,对米根霉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考察酶种类、酶质量浓度、时间、温度、pH值、渗透压、预处理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得量及再生率的影响,获得原生质体制备... 为建立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高产L-乳酸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菌株,对米根霉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考察酶种类、酶质量浓度、时间、温度、pH值、渗透压、预处理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得量及再生率的影响,获得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优良条件:不添加甘氨酸,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的NaCl缓冲液,按1.5mg/mL组合酶质量浓度,蜗牛酶、纤维素酶和溶壁酶质量浓度配比为1:1:1进行混合,35℃、pH6、酶解2h,可获得原生质体制得量最大为2.74×106个/mL,再生率最高为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米根霉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制L-乳酸的分子蒸馏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许松林 郑弢 徐世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的连续蒸馏过程,适合于分离高沸点、热敏性及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物.今研究了用分子蒸馏技术对L-乳酸进行精制的工艺条件;实验过程中粗乳酸原料不需要进行其它脱水及脱色方法处理,只需通过两次分子... 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的连续蒸馏过程,适合于分离高沸点、热敏性及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物.今研究了用分子蒸馏技术对L-乳酸进行精制的工艺条件;实验过程中粗乳酸原料不需要进行其它脱水及脱色方法处理,只需通过两次分子蒸馏,即可得到高纯度的L-乳酸.考察了分子蒸馏工艺操作过程的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刮膜器转速等因素对L-乳酸收率及纯度的影响.发现适宜的分离工艺是:操作压力0.1Pa,蒸发温度55~75℃,进料速率90mL.h-1,刮膜器转速110~130rmin-1,其中蒸发温度和进料速率是影响产品L-乳酸纯度的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l-乳酸 精制 分离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靓 孙菲菲 +2 位作者 黄艳燕 卢福芝 黄日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3-37,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对木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木薯淀粉生产L-乳酸的种龄为12h,培养基氮源为酵母粉,MgSO4·7H2O含量为0.4%,M... 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对木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木薯淀粉生产L-乳酸的种龄为12h,培养基氮源为酵母粉,MgSO4·7H2O含量为0.4%,MnSO4含量为0.01%,CaCO3含量为7%,接种量为6%;木薯淀粉发酵乳酸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6.3;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从酵母粉、MgSO4·7H2O、MnSO4、CaCO3、接种量、Tween-80、K2HPO4、乙酸钠、柠檬酸二铵等9个因素中筛选出了对L-乳酸产量具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为:酵母粉、K2HPO4和MgSO·47H2O,并得到了L-乳酸产量为响应值的线性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木薯淀粉 PlACKETT-BURMA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利用罗非鱼下脚料水解液发酵L-乳酸的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楚津 赖丽芬 +2 位作者 曾少葵 张小红 李瑞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6,共6页
以罗非鱼(Oreochromis spp.)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高温热水抽提法提取其蛋白质作为乳酸菌发酵L-乳酸的氮源。以酵母膏作为对照,探讨了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鼠李糖乳杆菌(L... 以罗非鱼(Oreochromis spp.)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高温热水抽提法提取其蛋白质作为乳酸菌发酵L-乳酸的氮源。以酵母膏作为对照,探讨了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在罗非鱼下脚料水解液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L-乳酸的产量。结果显示,3种乳酸菌在2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地生长,pH下降明显;L-乳酸产量随乳酸菌菌种不同而异,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在罗非鱼下脚料水解液培养基中发酵10 h后,L-乳酸净产量为3.38 g.L-1,与以酵母膏作为氮源的产酸水平相当。可见罗非鱼下脚料水解液可以替代酵母膏作为L-乳酸发酵的一种低成本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下脚料 乳酸菌 l-乳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