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大麦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海娟 王锐 +8 位作者 孙蕊 李伟 王若丁 张军 钟鹏 王建丽 王晓龙 李莎莎 柴华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野大麦被称为短芒大麦草、野黑麦,因草质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饲草生产。野大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抗逆性强,也是生态改良的优良草种。文章主要阐述了野大麦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生产价... 野大麦被称为短芒大麦草、野黑麦,因草质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饲草生产。野大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抗逆性强,也是生态改良的优良草种。文章主要阐述了野大麦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生产价值、生态改良作用和育种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野大麦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生物学特性 饲用 盐碱地改良 新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大麦幼根和幼叶悬浮细胞系的原生质体培养 被引量:3
2
作者 程肖蕊 张亚兰 +1 位作者 杨松涛 李彦舫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进行质壁分离处理再游离原生质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并...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进行质壁分离处理再游离原生质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并由原生质体再生出小细胞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原生质体 细胞分裂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芒大麦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玲 张金龙 +1 位作者 房强 张春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短芒大麦草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比较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3.0-4.0mg/L 2,4-D的MS+300mg/L CH+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短芒大麦草幼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80.0%以上;经MS+300mg/LCH+0.5mg... 以短芒大麦草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比较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3.0-4.0mg/L 2,4-D的MS+300mg/L CH+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短芒大麦草幼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80.0%以上;经MS+300mg/LCH+0.5mg/L 2,4-D+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其胚性愈伤组织在MS+300mg/LCH+0.5mg/L 2,4-D+0.1mg/L 6-BA+3%蔗糖+0.7%琼脂(pH5.8)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为62.9%;短芒大麦草组培苗在1/2MS+NAA0.1mg/L+蔗糖1%+琼脂0.7%(pH5.8)培养基上生根后,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芒大麦草 幼穗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ESTs
4
作者 陆一鸣 李彦舫 +3 位作者 白杰英 颜宏利 贺艳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 :获取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 方法 :应用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筛选 ,并利用反向 North-ern杂交方法对差异片段进行快速鉴定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共获得 32个与盐胁迫相关的 c DNA序列 ,并获得 Gen Bank注册号。BL ... 目的 :获取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 方法 :应用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筛选 ,并利用反向 North-ern杂交方法对差异片段进行快速鉴定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共获得 32个与盐胁迫相关的 c DNA序列 ,并获得 Gen Bank注册号。BL A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1 3个与已知基因序列有同源性 ,1 9个为未知 ESTs。其类型分别为 :诱导表达型 ,2 2个 ;增强表达型 ,7个 ;抑制表达型 ,3个。 结论 :通过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获得了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 克隆 短芒大麦 盐胁迫相关基因 ESTS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