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板内8级大地震活动过程和趋势预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傅征祥 刘杰 +2 位作者 王晓青 郝平 吕梅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12-117,共6页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8级大地震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及其思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蒲雄 郑大林 +3 位作者 车时 潘怀文 刘桂萍 杨立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90.9°E、36.2°N。分析表明,8.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地震活动性异常都出现了,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平静和震群等,且与7级大震比较,这些前兆图象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所...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90.9°E、36.2°N。分析表明,8.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地震活动性异常都出现了,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平静和震群等,且与7级大震比较,这些前兆图象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所不同的是8.1级地震的前兆地震活动图象涉及的区域范围更大、地震震级更高,这为特大地震的前兆识别和预报提供了依据。最后回顾了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并讨论了有关大震预测的某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预测 前兆异常 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活动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的相关性讨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增建 韩延本 吴瑾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的峰年,太阳大磁暴在近东西向断层面上会引起涡电流加热作用,进而触发地震.经统计,中国和蒙古国境内8级大震中,发震断层为东西或近东西向者多在太阳活动峰年段发震;发震断层为南北或近南...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的峰年,太阳大磁暴在近东西向断层面上会引起涡电流加热作用,进而触发地震.经统计,中国和蒙古国境内8级大震中,发震断层为东西或近东西向者多在太阳活动峰年段发震;发震断层为南北或近南北向者则多在太阳活动谷年或附近发震.7.5级以上地震也有类似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级大震 发震断层走向 太阳活动 涡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8级巨震时空特征及其对于大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影响初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琤琤 刘红桂 +1 位作者 梅卫萍 章熙海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5,共6页
中国的8级巨震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至云南的弧形带、新疆西北部的北东向条带、35°N一线和南北带、华北强震区、台湾地震区5个区、带,并常常表现出成对性或优势周期.各区、带的巨震活动可能存在不同的主体力源.在新疆和台湾地区... 中国的8级巨震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至云南的弧形带、新疆西北部的北东向条带、35°N一线和南北带、华北强震区、台湾地震区5个区、带,并常常表现出成对性或优势周期.各区、带的巨震活动可能存在不同的主体力源.在新疆和台湾地区发生8级地震后3~10年华北地区北部可能进入6.5级地震密集的地震活跃时段;7~15年后,江淮地震区就可能进入以6级地震为标志的地震活跃时段.华北地区8级地震对大华北二个分区的地震活动都有显著的减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级巨震 大华北地区 江淮地震区 华北地震区 应力调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纬30度线上的8级大震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增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西藏南部 月亮最北直下点 8级大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北和美国西部8级大震发生的时间规律
6
作者 郭增建 韩延本 +1 位作者 秦保燕 郭安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8,共4页
用以25年为周期的三性分布分别拟合中国华北和美国西部8级大震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现都似合得较好,因此该分布在今后预测8级大震时可作为参考。三性分布是指周期性、倍周期性和黄金分割性组成的时间分布。
关键词 中国华北 美国西部 8级大震 时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大三角形地区的大震活动周期与8级左右巨震的中期预测
7
作者 沈宗丕 赵伦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9-131,共3页
我国西部的板内地震是由三个古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所造成,形成了大三角形地震块体,M≥7.0的大震大都发生在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附近。根据大震活动的时高时低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11年左右的... 我国西部的板内地震是由三个古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所造成,形成了大三角形地震块体,M≥7.0的大震大都发生在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附近。根据大震活动的时高时低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11年左右的高潮期(活跃期)和低潮期(相对平静期),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来看M≥7.7的巨震有90年的组合周期存在,因此可以作出未来8级左右巨震的中期预测,一般误差为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角形地震块体 8级左右巨震 巨震组合周期 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源M_(S)6.9地震诱发明长城山丹段破坏机理分析
8
作者 李韬 石玉成 +4 位作者 刘琨 刘北 王韶鹏 池佩红 赵亮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3-726,共14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了M_(S)6.9地震,造成位于低烈度区的甘肃省山丹县境内明长城墙体局部坍塌。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其坍塌墙体距离此次地震震中114 km,地面振动强度相对较弱,因而其地震破坏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地震后,对已...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了M_(S)6.9地震,造成位于低烈度区的甘肃省山丹县境内明长城墙体局部坍塌。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其坍塌墙体距离此次地震震中114 km,地面振动强度相对较弱,因而其地震破坏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地震后,对已坍塌长城墙体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病害调查,然后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来研究坍塌墙体震害机理。结果表明:此段长城墙体掏蚀病害发育,墙体构造裂缝暴露,尚无保护措施;坍塌墙体临近国道和便道,环境振动效应明显;墙体南北两侧风化差异性明显,北侧墙体含水率较高,夯土强度较低;墙体既有病害加剧了地震惯性力的影响,导致低烈度区长城墙体发生局部坍塌。此次地震对甘肃河西地区明长城遗址保护具有警示意义,研究结果为后期明长城抗震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明长城山丹段 震害机理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倍周期叠加黄金分割法对西北地区八级地震的时间间隔的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安宁 徐爱信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38-139,共2页
本文用倍周期叠加黄金分割法对西北地区的8级地震进行了验证性的预测,发现有很好的吻合性,因而本方法可用作对未来西北地区8级地震的时间预报。文中对未来100年可能发生8级地震的年份用本方法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倍周期叠加黄金分割法 西北地区 8级地震 预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