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T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研究
1
作者 张勇 骆乾坤 +4 位作者 刘鑫 李迎春 邓亚平 马雷 钱家忠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3,共17页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实时动态监测和原位无损的优势,并通过一维和二维砂箱实验验证ERT方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可行性,同时探讨监测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维砂柱实验,污染阶段ERT监测数据与取样数据的相关性系数(R^(2))超过0.96,相对误差(δ)低于4.04%;修复阶段R^(2)超过0.94,δ低于6.43%。二维砂箱实验,使用污染羽空间矩评估方法结合取样数据对ERT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铜离子运移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9%,二阶矩误差低于14%;修复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11%,二阶矩误差低于19%。此外,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受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越慢,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越高。该研究验证了ERT方法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监测和修复过程监测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法(ert) 地下水污染 铜离子 污染修复 含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T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调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恩伟 叶鹏 +3 位作者 刘璐琦 刘朱 赵泫然 刘志彬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高密度电阻率(ERT)技术具有电极布设简单、对探测体无扰动和仪器小型便携等优点,在环境污染调查中备受青睐。本文介绍了ERT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从地下污染物运移规律监测、污染场地调查、垃圾填埋场填埋边界及渗滤液污染调查3个方面... 高密度电阻率(ERT)技术具有电极布设简单、对探测体无扰动和仪器小型便携等优点,在环境污染调查中备受青睐。本文介绍了ERT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从地下污染物运移规律监测、污染场地调查、垃圾填埋场填埋边界及渗滤液污染调查3个方面综述了ERT技术在环境污染调查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ERT技术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强ERT反演图像解译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其侦测精度,实现污染场地时空四维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污染场地监测 反演算法 电极排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daptive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sensor with flow pattern recognition capability 被引量:4
3
作者 WANG Pai LI Yang-bo +2 位作者 WANG Mei QIN Xue-bin LIU L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12-622,共11页
The all tradition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sensors have a static structure, which cannot satisfy the intelligent requirements for adaptive optimization to ERT sensors that is subject to flow pattern ch... The all tradition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sensors have a static structure, which cannot satisfy the intelligent requirements for adaptive optimization to ERT sensors that is subject to flow pattern changes during the real-time detection of two-phase flow.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an adaptive ERT sensor with a dynamic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e electrodes of the ERT sensor are arranged in an array structure, the flow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RT sensor design and accordingly an ERT flow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signal sparsity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uses the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ignal to express the sampling voltage of the ERT system as a sparse combination and find its sparse solution to achie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low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he sensor has an intelligent function of adaptively and dynamically adapting the sensor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flow pattern chan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or can automatically identify four typical flow patterns: core flow, bubble flow, laminar flow and circulation flow with recognition rates of 91%, 93%, 90% and 88% respectively. For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the dynamically optimized senso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RT image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adaptive sensor sparse representation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T与图像法的DNAPL入渗和修复过程监测
4
作者 刘恒 刘汉乐 曹文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4-3953,共10页
以室内二维砂箱DNAPL修复实验为基础,通过图像法和电阻率成像法对DNAPL的变化进行监测,评估电阻率成像法监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DNAPL入渗实验中,电阻率成像法和图像法均能反应出DNAPL入渗以垂向入渗为主,主要受重力影响.对... 以室内二维砂箱DNAPL修复实验为基础,通过图像法和电阻率成像法对DNAPL的变化进行监测,评估电阻率成像法监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DNAPL入渗实验中,电阻率成像法和图像法均能反应出DNAPL入渗以垂向入渗为主,主要受重力影响.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饱和度进行空间矩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水平质心趋势差距较大,垂向质心位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DNAPL的修复实验中,随着SDS溶液的注入,DNAPL污染物中心的相对电阻率值从25Ω·m降至-10Ω·m,饱和度从0.42降至0.15.选取砂箱特定位置进行相关性分析,电阻率与饱和度的相关性分别为0.72、0.84和0.92,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6,说明两种监测手段对修复过程的解释具有一致性.通过2种方法对DNAPL入渗和修复过程的监测效果比较,在入渗过程中,图像法的监测效果更好,图像法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入渗图像,特别是对DNAPL的动态变化有着细致的捕捉能力;在修复过程中,电阻率成像法的效果更好,电阻率成像法可以电阻率成像能够穿透介质,实现对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层位和空间中的扩散情况监测,获取宏观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PL入渗 DNAPL修复 图像法 电阻率成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灌注桩浇筑均匀性检测的ERT技术研究
5
作者 王梓浩 田正宏 +1 位作者 孙啸 赵锦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探究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在大直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均匀性检测中的有效性,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ERT传感器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并以直径为1000 mm的传感器为例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采用信噪比、灵敏度均匀性... 为探究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在大直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均匀性检测中的有效性,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ERT传感器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并以直径为1000 mm的传感器为例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采用信噪比、灵敏度均匀性、灵敏度矩阵条件数以及空间图像误差、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传感器性能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传感器高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有限,电极材料电导率对传感器性能没有影响,电极长度、宽度与传感器性能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ERT传感器的高度取直径的0.8倍、电极取铜电极、电极长度和宽度分别取筒周长的1/16和1/32时,大直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均匀性的检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技术 传感器优化设计 混凝土浇筑 灌注桩 Comsol 重建图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inversion fo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based on chaotic DE-BP algorithm 被引量:5
6
作者 戴前伟 江沸菠 董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2018-2025,共8页
Nonlinear resistivity inversion requires effici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model for better inversion results.An evolutionary BP neural network(BPNN)approach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algorithm was pres... Nonlinear resistivity inversion requires effici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model for better inversion results.An evolutionary BP neural network(BPNN)approach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algorithm was presented,which was able to improve global search ability for resistivity tomography 2-D nonlinear inversion.In the proposed method,Tent equation was applied to obtain automatic parameter settings in DE and the restricted parameter Fcrit was used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nverging to global optimum.An implementation of proposed DE-BPNN was given,the network had one hidden layer with 52 nodes and it was trained on 36 datasets and tested on another 4 synthetic datasets.Two abnormity model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BP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BP,conventional DE-BP and other chaotic DE-BP methods in stability and accuracy,and higher imaging quality than least square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nonlinear invers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Tent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T技术反演红壤剖面水分入渗过程
7
作者 田园 钟雪梅 +2 位作者 彭新华 汪亚及 高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726,共13页
水分运动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复杂多变,难以直接捕捉。本研究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电阻率成像技术(ERT),反演水分在林地和农地土壤中的入渗过程。研究发现,ERT技术能够... 水分运动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复杂多变,难以直接捕捉。本研究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电阻率成像技术(ERT),反演水分在林地和农地土壤中的入渗过程。研究发现,ERT技术能够实现水分在红壤包气带入渗过程的可视化,ERT测定的表观电阻率的变化量与烘干法测定的土壤水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林地的决定系数为0.72,农地为0.53。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水分入渗的范围和方式,在2 cm水头高度注水100 L的情况下,林地的入渗深度大于80 cm,而农地约为50 cm,在此基础上,继续注水200 min,林地和农地均出现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但是,林地的优先流较农地更为发育,林地是通过根系等大孔隙快速向下传输,而农地则以“指流”的方式,间断性向深层运动。在土壤层次复杂、背景含水量高、土壤黏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ERT技术依然能捕捉优先流在红壤中发生和发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 土地利用类型 红黏土 土壤水分 优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T技术在无机酸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董路 叶腾飞 +3 位作者 能昌信 刘玉强 龚育龄 陈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1,共5页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硫酸废液污染的场地进行污染调查,由于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使其介质的溶质浓度发生了改变,导致SO42-与地表潜水作用,电传导性提高,被污染土壤含盐量增加,但是电阻率降低与未被硫酸废液侵入的土层形成了一定的电性差异...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硫酸废液污染的场地进行污染调查,由于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使其介质的溶质浓度发生了改变,导致SO42-与地表潜水作用,电传导性提高,被污染土壤含盐量增加,但是电阻率降低与未被硫酸废液侵入的土层形成了一定的电性差异.通过二维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圈定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侵蚀深度以及扩散羽流等,并对ERT结果进行土工试验异常验证.结果表明:硫酸废液污染土壤的视电阻率小于6.0Ω.m,污染区域长度达25.0m,深度约4.0m;地表土污染长度为12.0m,表面宽度约4.0m,污染土壤的总体积约为222.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无机物污染 场地调查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共轭梯度法的ERT图像重建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秀艳 韩倩 +2 位作者 汪剑鸣 王琦 段晓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3-1679,共7页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中灵敏度矩阵的病态特性导致共轭梯度法的收敛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共轭梯度算法,ERT图像重建前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将解空间映射到Krylov子空间中,再通过共轭梯度法求解低维子空间中的反问题。...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中灵敏度矩阵的病态特性导致共轭梯度法的收敛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共轭梯度算法,ERT图像重建前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将解空间映射到Krylov子空间中,再通过共轭梯度法求解低维子空间中的反问题。分别利用共轭梯度法、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和改进共轭梯度法对典型的气水两相流模型做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共轭梯度法能够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并且相对于其他算法,降低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共轭梯度法 KRYLOV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T技术界定卫生填埋场边界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育龄 叶腾飞 +2 位作者 董路 汤洪志 刘玉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高阻体上表面特征进行试验模拟,并通过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边界的电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 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高阻体上表面特征进行试验模拟,并通过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边界的电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勘查.结果表明:在由测深和温纳2种装置排列所得到的二维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与高阻区相切,误差达到25%,表明2种排列不能进行精确定位;而偶极-偶极的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在低阻区与高阻扩散末端的分界点上,反演精度较高,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填埋场边界 高密度聚乙烯(HDPE) 偶极-偶极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RT数据推求非均质多孔介质渗透系数初探 被引量:13
11
作者 喻永祥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49,共5页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能通过改变间距来对不同尺度上的地质体特征进行描述,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工程等领域。本文从电流场和渗流场的相似性出发来研究电阻率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利用ERT技术所得的电阻率数据推求渗...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能通过改变间距来对不同尺度上的地质体特征进行描述,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工程等领域。本文从电流场和渗流场的相似性出发来研究电阻率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利用ERT技术所得的电阻率数据推求渗透系数的基本原理,并利用张家港大新和塘桥两处的ERT测量数据推求出渗透系数。与两地抽水试验结果和岩性取样分析的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 电阻率 孔隙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参数测量ERT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英 黄志尧 +1 位作者 冀海峰 李海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基于灵敏度理论建立了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将Tikhonov正则化技术和代数重建技术(ART)相结合的组合型ER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表明,该算法较为稳定,能克服测量数据波动对图像重建的影响,同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灵敏度理论建立了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将Tikhonov正则化技术和代数重建技术(ART)相结合的组合型ER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表明,该算法较为稳定,能克服测量数据波动对图像重建的影响,同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灵敏度系数图像重建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图像重建质量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参数测量 电阻层析成像 ert 图像重建算法 TIKHONOV正则化 代数重建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ERT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琪芳 韩焱 张锡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1583,1587,共4页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中图像重建不适定问题,与现有ERT图像代数重建算法不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算法。在阐述电阻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敏感场数学模型,得到灵敏度矩阵和投影数据。在分析...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中图像重建不适定问题,与现有ERT图像代数重建算法不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算法。在阐述电阻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敏感场数学模型,得到灵敏度矩阵和投影数据。在分析贝叶斯理论基础上,推导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模型,并将介质分布的先验信息和噪声随机信息等统计信息引入到图像重建中,实现对电导率的重建。分析了不同分布先验概率参数和不同噪声信噪比等影响因子对算法重建结果的影响,并与高斯牛顿迭代、贝叶斯迭代重建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并能较好反映被测介质的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贝叶斯理论 一步动态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层析成像(ERT)中的一种新的物理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常珍 孙永进 徐苓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7-519,524,共4页
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中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方式。本文在深入研究该模型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模型 ,两种物理模型相互对照 ,这种新模型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通过初步的仿真研究 ,形成的图像令人满意。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物理模型 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改进正则化ERT成像算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守晓 王化祥 +1 位作者 范文茹 张玲玲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电阻层析成像(ERT)通过对被测场边界注入电流,测量被测场电压变化,重建物场内电导率.针对ERT成像分辨率低,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改进Tikhonov迭代电阻成像算法.针对Tikhonov正则化参数选择问题,提出基于同伦映射的方法,并利用非线性函... 电阻层析成像(ERT)通过对被测场边界注入电流,测量被测场电压变化,重建物场内电导率.针对ERT成像分辨率低,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改进Tikhonov迭代电阻成像算法.针对Tikhonov正则化参数选择问题,提出基于同伦映射的方法,并利用非线性函数Sigmoid调节正则化参数,以获得的图像灰度值作为Tikhonov迭代法的初始值进行迭代,重建敏感场图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改进了ERT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正则化 同伦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析和RBF神经网络的ERT系统流型辨识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德运 朱波 张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1-233,共3页
两相流体具有复杂性的流动特性,流型的准确辨识是两相流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流型的在线智能辨识成是两相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ERT系统和油/水两相流的流型为研究基础,采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以提取后的特征... 两相流体具有复杂性的流动特性,流型的准确辨识是两相流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流型的在线智能辨识成是两相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ERT系统和油/水两相流的流型为研究基础,采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以提取后的特征数据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网络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实验仿真分析,该方法对流型辨识非常适用,并有效达到流型辨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t系统 流型辨识 小波包分析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T传感器结构研究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颖 于海斌 +1 位作者 温佩芝 王师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2-635,共4页
对 ERT传感器主要参数——电极数目、电极宽度、电极高度和数据采集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分析 ,指出单独改变某一参数会使系统性能有所改善 ,但不能得到全局最优结果 ,因此需要对 ERT传感器的多参数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对 ERT传感器主要参数——电极数目、电极宽度、电极高度和数据采集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分析 ,指出单独改变某一参数会使系统性能有所改善 ,但不能得到全局最优结果 ,因此需要对 ERT传感器的多参数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将重建图像误差综合为重建图像质量作为优化传感器的目标函数 ,采用计算机有限元仿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改善重建图像的总体质量 ,通过对传感器结构的优化 ,重建图像的总体质量可提高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传感器 结构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T技术的垂直管道两相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峰 姜之旭 +1 位作者 乔旭彤 徐苓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在两相流测量问题的研究中 ,流型的准确识别是其它流动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基于电学敏感原理的电阻层析成像技术 (ERT) ,由于可视化、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在两相流动参数的检测中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中以 ERT系统样机为测量... 在两相流测量问题的研究中 ,流型的准确识别是其它流动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基于电学敏感原理的电阻层析成像技术 (ERT) ,由于可视化、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在两相流动参数的检测中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中以 ERT系统样机为测量工具 ,以垂直管道气 /液两相管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拟流动状态实验下几种典型流型的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 ,采用模式识别中的特征提取方法降低数据维数 ,并利用数理统计和神经网络方法识别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t 电阻层析成像 模式识别 识别率 特征提取 流型识别 径向基神经网络 研究结果 处理 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MDA算法融合ERT数据联合反演地下水污染源与含水层参数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念清 张瑞城 +1 位作者 江思珉 夏学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8-486,共9页
针对未知的污染场地,为了准确估计污染物运移模型的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数据同化集合平滑器(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ES-MDA)算法的地下水模型参数反演方法,通过融合由高密度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ance... 针对未知的污染场地,为了准确估计污染物运移模型的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数据同化集合平滑器(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ES-MDA)算法的地下水模型参数反演方法,通过融合由高密度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法采集的ERT观测数据,实现对污染源源强和渗透系数场的联合反演。以此为基础设计3组数值算例,比较不同类型观测数据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合ERT数据的ES-MDA算法对模型参数的反演精度更高,并且将ERT数据和传统的质量浓度与水头观测数据相结合,能进一步优化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集合平滑 地球物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 渗透系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ERT系统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霞 冀海峰 +1 位作者 黄志尧 李海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55-56,共2页
为提高气液两相流ERT(ElectricalResistanceTomography-电阻层析成像)系统所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Canny算子的气泡边缘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边缘,为进一步的ERT系统检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边缘检测 CANNY算子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