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茂草注射液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兴旺 何莉莉 王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7,共3页
研究红茂草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以地塞米松(DEX,0.8 mg/kg)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用3个不同质量分数的红茂草注射液(50,100,200 mg/(kg·d)×4 d)分别予以治疗后,采用碳粒廓清法、溶血素测定法、... 研究红茂草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以地塞米松(DEX,0.8 mg/kg)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用3个不同质量分数的红茂草注射液(50,100,200 mg/(kg·d)×4 d)分别予以治疗后,采用碳粒廓清法、溶血素测定法、器官指数测定等有关免疫指标.红茂草注射液可使小鼠的廓清指数K值、吞噬指数α值、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及溶菌酶活力增高,尤以100 mg/kg剂量组效果显著.红茂草注射液对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这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注射液 地塞米松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茂草生物碱正交提取工艺模式优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强 王廷璞 余四九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8,共8页
为研究红茂草(Dicranostigma leptodum(Maxim.)Fedde)生物碱的正交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采用单因素水平测定,从10种相关因素中筛选出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回流时间、浸提液pH值、浸泡时间共6种主要影响因... 为研究红茂草(Dicranostigma leptodum(Maxim.)Fedde)生物碱的正交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采用单因素水平测定,从10种相关因素中筛选出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回流时间、浸提液pH值、浸泡时间共6种主要影响因素,按照L25(56)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优选出最佳正交提取工艺模式;将正交提取浓缩液进行HPLC检测,并测定其对羟自由基(.OH)和氧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红茂草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超声波作用时间20min、液料比15∶1、回流时间2.5h、浸提液pH=8、浸泡时间4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红茂草提取液中生物碱的含量为9.2794%;红茂草生物碱在25.0和1.8mg.mL-1时,对.OH和O2.-清除效果显著,其清除率为58.70%和49.26%,IC50为23.50和1.75mg.mL-1。该工艺方法简便、可靠、提取率高,提取液清除自由基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异紫堇碱 正交设计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生物碱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薛丹 闫桂琴 郭彩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163,共4页
为比较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中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浸提博落回、角茴香和秃疮花3种植物叶片中的总生物碱,用常见生物碱显色反应检测,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并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番红花红O... 为比较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中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浸提博落回、角茴香和秃疮花3种植物叶片中的总生物碱,用常见生物碱显色反应检测,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并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总生物碱的还原性。结果表明,3种总生物碱对这两种自由基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角茴香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IC50为0.170 g/L。当质量浓度为1 g/L时,秃疮花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92.09%,3种植物的总生物碱都有还原性,但效果都不如硫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角茴香 秃疮花 总生物碱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霍山罂粟科植物花粉形态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瑞林 魏学智 毕润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2,I003,I004,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饰较光滑 ;白屈菜花粉粒长球形或近球形 ;秃疮花花粉粒近球形。角茴香花粉表面纹饰为刺状纹和细网状纹的复合纹 ,白屈菜花粉表面纹饰为细网状纹和颗粒状纹的复合纹 ,秃疮花花粉表面纹饰为细颗粒状纹。延胡索、白屈菜、秃疮花花粉粒的萌发沟均为三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角茴香 白屈菜 延胡索 秃疮花 花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茂草总生物碱酸水提取工艺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志宏 党岩 +2 位作者 苟想珍 张莉敏 刘瑞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利用生物碱盐酸盐易溶于水这一特性,用稀盐酸溶液进行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提取试验。先分别进行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和温度对红茂草总生物碱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再从每个单因素中选出3个较好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出酸... 利用生物碱盐酸盐易溶于水这一特性,用稀盐酸溶液进行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提取试验。先分别进行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和温度对红茂草总生物碱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再从每个单因素中选出3个较好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出酸水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按照正交试验所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取。以红茂草中主要生物碱异紫堇碱为指标,对提取物进行HPLC检测。结果表明,在温度90℃,提取时间5h,料液比1∶40,pH值1.5为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HPLC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物中异紫堇碱含量为9.28%。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6%、27.9%。本试验为该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总生物碱 正交试验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红茂草制剂治疗羊口疮对比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志宏 党岩 +3 位作者 苟想珍 张莉敏 容维中 贾凌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40-41,共2页
用羊口疮强毒株感染试验羊只,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分别用红茂草乙醇制剂(Ⅰ组)、盐酸盐制剂(Ⅱ组)和水制剂(Ⅲ组)进行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溃疡愈合率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Ⅱ组也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治... 用羊口疮强毒株感染试验羊只,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分别用红茂草乙醇制剂(Ⅰ组)、盐酸盐制剂(Ⅱ组)和水制剂(Ⅲ组)进行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溃疡愈合率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Ⅱ组也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治疗4 d后Ⅰ组羊口疮平均愈合率为91.2%,Ⅱ组为80.4%,Ⅲ组为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羊口疮 治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抗菌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常亮 党岩 +5 位作者 孙春香 马志宏 苟想珍 杨鸣琦 陈德坤 秦大卫 《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采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寇氏法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IC50分别为0.98±0.16...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采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寇氏法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IC50分别为0.98±0.16、2.54±0.39和1.60±0.34(含N量mg/mL)。这说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一定的杀菌抑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 水溶性外用制剂 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抗病毒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党岩 马志宏 +6 位作者 苟想珍 孙春香 常亮 李引乾 杨鸣琦 陈德坤 秦大卫 《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Reed-Muench法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的IC50=2-6.5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8.8mg/mL...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Reed-Muench法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的IC50=2-6.5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8.8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对CPDV的IC50=2-7.2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5.4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这说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和CPDV有一定的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 水溶性外用制剂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疮花针剂抗GPV和CPDV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常亮 党岩 +7 位作者 孙春香 马志宏 苟想珍 张莉敏 李引乾 杨鸣琦 陈德坤 杨增歧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第1期1-4,8,共5页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及抗山羊痘和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内用针剂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GPV和CPDV均...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及抗山羊痘和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内用针剂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GPV和CPDV均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8mg/mL和5.4mg/mL。该试验结果为探索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机理和秃疮花针剂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 秃疮花针剂 山羊痘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 抗病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茂草总生物碱酸水提取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志宏 张莉敏 +2 位作者 党岩 苟想珍 刘瑞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32-35,共4页
用酸水提取法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先分别进行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和温度对红茂草总生物碱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从每个单因素中选出3个较好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出酸水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温度8... 用酸水提取法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先分别进行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和温度对红茂草总生物碱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从每个单因素中选出3个较好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出酸水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温度8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50、pH值1.5为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总生物碱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的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强 王廷璞 +1 位作者 廖天录 杨明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利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中生物碱,并对其进行TLC检测,建立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用红茂草浓缩液对3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以95%乙醇:冰乙酸:水:浓氨水(15:0.5:2.5:0.5)为展开系统,分离效果最好,... 利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中生物碱,并对其进行TLC检测,建立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用红茂草浓缩液对3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以95%乙醇:冰乙酸:水:浓氨水(15:0.5:2.5:0.5)为展开系统,分离效果最好,斑点清晰;对供试菌MIC测定结果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0.18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14mg/mL、粪肠球菌0.26mg/mL。红茂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TLC检测技术可作为红茂草提取物中生物碱质量控制方法,且该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TLC检测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红茂草乙醇制剂治疗羊口疮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志宏 党岩 +3 位作者 苟想珍 容维中 张莉敏 贾凌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5年第4期49-51,共3页
将30只健康羊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用羊口疮强毒感染试验羊只,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红茂草乙醇制剂进行对比治疗试验,以确定最适药物浓度。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分别用浓度7.5 mg/m L、15 mg/m L、30 mg/m L、60 mg/m ... 将30只健康羊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用羊口疮强毒感染试验羊只,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红茂草乙醇制剂进行对比治疗试验,以确定最适药物浓度。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分别用浓度7.5 mg/m L、15 mg/m L、30 mg/m L、60 mg/m L、120 mg/m L的红茂草乙醇溶液进行治疗,Ⅵ组为对照。结果表明,Ⅲ组、Ⅳ组、Ⅴ组溃疡面愈合率分别与Ⅰ组、Ⅱ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Ⅲ组、Ⅳ组、Ⅴ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茂草制剂治疗剂量与溃疡面愈合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6756x+3.488,R2=0.958 3,其EC50为7.986 6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羊口疮 最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强 王廷璞 +2 位作者 董晓宁 白斌峰 赵海福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36-38,共3页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以异紫定堇碱为标准品,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显色条件为:pH值4.0、波长415 nm、溴甲酚绿1.5 mL,得到标准曲线:y=0.032 x-0.033,R2=0.977 0,生物碱检测浓度在21.6-54.0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以异紫定堇碱为标准品,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显色条件为:pH值4.0、波长415 nm、溴甲酚绿1.5 mL,得到标准曲线:y=0.032 x-0.033,R2=0.977 0,生物碱检测浓度在21.6-54.0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38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染料比色法 红茂草 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疮花针剂抗鸡NDV和IBV-H52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苟想珍 党岩 +7 位作者 马志宏 孙春香 张莉敏 常亮 陈德坤 杨增歧 李引乾 杨鸣琦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和血凝实验进行了鸡胚的毒性试验及抗鸡NDV、IBV-H52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针剂在18~36倍稀释时对鸡ND病毒和对鸡传染性支气...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和血凝实验进行了鸡胚的毒性试验及抗鸡NDV、IBV-H52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针剂在18~36倍稀释时对鸡ND病毒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52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探索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机理和秃疮花针剂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针剂 NDV IBV-H52 病毒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疮花制剂在兽医外科疾病上的治疗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莉敏 党岩 +5 位作者 常攀峰 马志宏 苟想珍 保国俊 张述斌 马中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为了验证秃疮花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试验以临床治疗的方法,将不同的秃疮花剂型和组方应用于兽医外科的几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结果表明秃疮花中药制剂对动物外科创伤、瘘管、疥癣和Orf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秃疮花制剂 兽医外科疾病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茂草治疗羊口疮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志宏 党岩 +3 位作者 苟想珍 容维中 张莉敏 贾凌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2-44,共3页
将50只健康羊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用羊口疮强毒感染试验羊,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分别用浓度7.5 mg/m L、15.0 mg/m L、30.0 mg/m L、60.0 mg/m L、120.0 mg/m L的红茂草乙醇制剂进行治疗。试验Ⅵ、Ⅶ、Ⅷ... 将50只健康羊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用羊口疮强毒感染试验羊,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分别用浓度7.5 mg/m L、15.0 mg/m L、30.0 mg/m L、60.0 mg/m L、120.0 mg/m L的红茂草乙醇制剂进行治疗。试验Ⅵ、Ⅶ、Ⅷ、Ⅸ组分别用浓度5.0 mg/m L、10.0 mg/m L、20.0 mg/m L、40.0 mg/m L的红茂草总生物碱盐酸盐制剂进行治疗,Ⅹ组为对照。结果表明,Ⅲ组、Ⅳ组、Ⅴ组羊口疮愈合率分别与Ⅰ组、Ⅱ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Ⅰ组与Ⅱ组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Ⅲ组、Ⅳ组、Ⅴ组之间相互差异不显著(P>0.05),剂量与溃疡面愈合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675 6x+3.488,R2=0.958 3,其EC50=7.986 6mg/m L。盐酸盐制剂羊口疮愈合率除了Ⅷ组和Ⅸ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剂量与溃疡面愈合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709 3x+3.547 7,R2=0.977 2,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7.073 7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羊口疮 最适治疗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志宏 《畜牧兽医杂志》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用寇氏法测定了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70只昆明系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序贯法测出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的最小剂量和0%致死率的最大剂量,染毒测定其LD50。结果红茂草水提取... 用寇氏法测定了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70只昆明系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序贯法测出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的最小剂量和0%致死率的最大剂量,染毒测定其LD50。结果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为1777.5 mg/kg,95%可信限为1585.7mg/kg^1992.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茂草 小鼠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习用药材红茂草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18
作者 袁毅君 王廷璞 +3 位作者 呼丽萍 王勤 谢天柱 安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85-21687,共3页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规范化种植生产的技术要求,对红茂草生产中的选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运、质检、材料归档等各环节等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制定了标准操作规程。
关键词 红茂草 规范化种植 操作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茂草中黄酮类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抑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强 王廷璞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第1期4-12,共9页
以红茂草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筛选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提取物采用Diamonsil C18(4.6mm×150mm,1.8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2%磷酸(65∶3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并对提取物进行... 以红茂草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筛选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提取物采用Diamonsil C18(4.6mm×150mm,1.8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2%磷酸(65∶3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并对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超声时间35min、回流时间2.5h、乙醇体积分数65%,在此工艺下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60%,HPLC检测重现性好;其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28g/mL和0.20g/mL,MBC为0.26g/mL和0.10g/mL,IC50为0.2162g/mL和0.1805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抑菌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响应面法对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红茂草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模拟生物膜识别红茂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物效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为研究对象,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检测分析后,利用玻碳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模型,以Fe(CN)_6^(3-/4-)为探针分子,循环伏安(CV)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结合,研究了芦... 以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为研究对象,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检测分析后,利用玻碳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模型,以Fe(CN)_6^(3-/4-)为探针分子,循环伏安(CV)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结合,研究了芦丁对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s-BLM与芦丁之间可以发生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使s-BLM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探针分子可以通过s-BLM到达电极表面。结果表明,红茂草中提取的黄酮化合物(芦丁)对卵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红茂草药材的生物活性及疗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红茂草 黄酮类化合物 药物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