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狗肝菜多糖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肝衰竭
1
作者 杨超越 钟明利 +2 位作者 曹后康 高雅 张可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499,共9页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狗肝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icliptera chinensis(L.)Juss.,DC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狗肝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icliptera chinensis(L.)Juss.,DC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以及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DCP低、中、高剂量组及毒性测试组。连续给药10 d后,注射LPS+D-GalN建立ALF模型。同时,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结果生化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DCP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BIL、γ-GT活性降低(P<0.05),肝脏中ROS、MPO、MDA含量减少(P<0.05),而SOD、GSH-Px、CAT活性增加,T-AOC水平升高(P<0.05);ELISA检测到肝脏中ICAM-1、VCAM-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HE染色显示,给予DCP后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坏死改善,DCP单独使用无明显器官毒性。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CP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主要分子的表达(P<0.05);细胞验证实验也证实了该通路受DCP抑制。结论DCP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阻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A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肝菜多糖 脂多糖 d-半乳糖胺 急性肝衰竭 氧化应激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EQ⁃5 D⁃5L量表健康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帆 田利民 +6 位作者 余静 张娜文 杨建宁 洪豆豆 温子英 杨瑞霞 张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健康效用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评估患者跌倒风险、预测骨折、评估... 目的探讨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健康效用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评估患者跌倒风险、预测骨折、评估生命质量并计算健康效用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41名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效用值为0.876(0.728~0.9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跌倒风险、居住地、吸烟、既往用抗骨松药物、低创骨折史、FRAX评分、左髋部T值、钙与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关(P<0.05);Tob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小学:β=0.119,P=0.043;初中:β=0.113,P=0.044;高中或中专或技校β=0.171,P=0.002)是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跌倒风险高(中风险β=-0.138,P<0.001;高风险β=-0.316,P<0.001)、低创骨折史(β=-0.190,P<0.001)、FRAX评分为高危(β=-0.088,P=0.027)是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效用值下降,表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差。文化程度低、跌倒风险高、骨折以及FRAX评分高危的患者生命质量较差。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应该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健康宣教,预防跌倒并积极主动的进行干预,防止骨折及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效用值 EQ⁃5 d⁃5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3L(ccy)的属性及分布式Tableaux推理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晓非 田东平 +1 位作者 张文波 史忠植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分步式动态描述逻辑(distributed 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s,D3L)很好地实现了在多个自治本体之间导入和重用知识的思想.在多个动态描述逻辑(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s,DDL)本体之间桥规则构成链的情况下,知识并不总是按预期的方式... 分步式动态描述逻辑(distributed 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s,D3L)很好地实现了在多个自治本体之间导入和重用知识的思想.在多个动态描述逻辑(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s,DDL)本体之间桥规则构成链的情况下,知识并不总是按预期的方式正确传播.借鉴了基于包的描述逻辑(P-DL)的思想,引入了组合一致性语义对D3L进行了扩展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扩展得到的描述逻辑D3L(ccy)的属性及分布式推理理论.证明了该描述逻辑的单调性(D3L(ccy)是一种单调逻辑)、有向性(桥规则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及冲突局部性(局部本体的冲突不会传播到整个分布式系统);通过对原有Tableaux推理算法的扩展,为D3L(ccy)提出了分布式Tableaux推理算法并研究了算法的性质,证明了该算法是可终止的、可靠的和完备的.与传统的D3L相比,扩展后的D3L可以为信息集成系统、语义Web等分布式、动态的系统提供更为合理的逻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动态描述逻辑 知识传播 组合一致性 分布式推理 Tableaux推理算法 dISTRIBUTEd 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S (d3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FeB/316L不锈钢双极板对PEMF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坤 吴懋亮 +1 位作者 段林浩 吴国强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76,共4页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双极板起到分配隔离氢气和氧气、支撑膜电极组件(MEA)、收集电子和传递热量的作用。把316L不锈钢粉末与钕铁硼(NdFeB)磁粉均匀掺杂,通过三维(3D)打印制成燃料电池复合金属双极板,钕铁硼磁粉掺杂的质量分...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双极板起到分配隔离氢气和氧气、支撑膜电极组件(MEA)、收集电子和传递热量的作用。把316L不锈钢粉末与钕铁硼(NdFeB)磁粉均匀掺杂,通过三维(3D)打印制成燃料电池复合金属双极板,钕铁硼磁粉掺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5%和50%。通过设置不同励磁强度和温度条件,研究在磁场作用与无磁场作用下PEMFC的工作性能差异。磁场可以优化PEMFC的工作性能。钕铁硼质量分数为50%的316L不锈钢极板燃料电池,工作性能表现较好,相比于未掺杂钕铁硼的316L不锈钢极板燃料电池,最高输出功率密度提高14.03%,极限电流密度提高12.54%。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钕铁硼质量分数为50%的316L不锈钢极板燃料电池在60℃下的工作性能提升最明显,70℃下的工作性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316l不锈钢 钕铁硼(NdFeB)磁粉 复合金属双极板 三维(3d)打印 磁场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D1133 L蛋白单克隆抗体抑制其复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文倩 侯景 +12 位作者 杨金柯 郝雨 杨行 史喜绢 张大俊 别鑫恬 陈国辉 陈玲玲 何路 赵美玉 赵思越 郑海学 张克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4-859,共6页
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D1133L单克隆抗体对病毒复制的调控效应。在制备了ASFV D1133L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将ASFV和不同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同时接种于PAMs,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HAD 50)、实时荧光定量PCR(RT... 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D1133L单克隆抗体对病毒复制的调控效应。在制备了ASFV D1133L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将ASFV和不同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同时接种于PAMs,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HAD 50)、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观察分析D1133L单克隆抗体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对ASFV的病毒效价(P<0.01),蛋白表达水平,基因转录水平(P<0.01),ASFV-GFP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均有显著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D1133L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抑制ASFV的复制,试验结果在ASFV药物靶点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d1133 l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厌氧表达dld基因以提高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产L-乳酸的光学纯度
6
作者 余杰 李正 +3 位作者 王金华 王永泽 高娃 赵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1,共7页
为去除廉价发酵原料中的D-乳酸从而提高发酵最终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该研究通过构建带有不同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pflBp6-pnirB)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UT-L,加强... 为去除廉价发酵原料中的D-乳酸从而提高发酵最终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该研究通过构建带有不同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pflBp6-pnirB)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UT-L,加强其在发酵产L-乳酸的同时消除外源D-乳酸的能力。通过装液量与转速的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的质粒表达条件及菌株,并在无机盐培养基与玉米浆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验证。结果表明,在装液量为200 mL/250 mL、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含有启动子pflBp6-pnirB的表达质粒的工程菌株HBUT-L4发酵18 h时D-乳酸脱氢酶活力最高,为81.1 U/g。在此条件下进行无机盐培养基和玉米浆培养基发酵时,工程菌株HBUT-L4相对于出发菌株HBUT-L,D-乳酸消耗速率分别提高250%、217%,L-乳酸的光学纯度分别从96.32%、98.48%提升至99.95%、99.98%。在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L-乳酸的过程中,带有厌氧诱导启动子pflBp6-pnirB的表达质粒可提高D-乳酸脱氢酶活力,强化菌株消除外源D-乳酸,进而提高L-乳酸的光学纯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光学纯度 启动子 d-乳酸脱氢酶基因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处理工艺对粘结剂喷射3D打印316L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剡秀秀 王勇 +6 位作者 严生辉 罗凯 刘于青 何玉玉 张芸芸 李天才 曹继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3-478,共6页
粘结剂喷射3D打印(Binder jet 3D printing,BJP)作为一种增材制造技术,由于能够以高效率和低成本获得复杂结构材料而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然而,实现高致密、高强度金属材料是BJP的一个难题。通过热重分析、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 粘结剂喷射3D打印(Binder jet 3D printing,BJP)作为一种增材制造技术,由于能够以高效率和低成本获得复杂结构材料而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然而,实现高致密、高强度金属材料是BJP的一个难题。通过热重分析、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致密度和体积收缩率计算、拉伸曲线测试等手段,探究了后处理工艺对粘结剂喷射3D打印316L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脂阶段,当脱脂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120 min时,不同高度的样品脱脂率均保持在4.5%~5.0%之间。在烧结阶段,晶粒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在1350℃下烧结,其平均晶粒尺寸为47.27μm。当烧结温度升高到1400℃时,晶粒尺寸增大到51.26μm,且随着烧结保温时间从1 h延长到3 h,晶粒尺寸增大到69.78μm。相应地,316L不锈钢烧结后的致密度从92.20%提高到98.39%,但烧结时间的延长并未提高样品的致密度,这归因于烧结气氛氩气在316L不锈钢中不溶解,当它被困在孔隙中时,压力的增加限制了致密化过程。烧结温度越高,样品强度越高,当样品在1400℃下烧结1 h时,其力学性能最好,此时抗拉强度为536.85 MPa,延伸率为73.74%,继续延长保温时间会由于晶粒尺寸增大以及第二相的增加而使得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粘结剂喷射3d打印 脱脂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两对手性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识别
8
作者 曹梦茹 姜国远 +2 位作者 李宏利 李思浓 宋会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6,共15页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了2对手性配合物{[Co(D-hpg)(4,4'-bipy)(H_(2)O)]Cl·H_(2)O}_(n )(1-D)、{[Co(L-hpg)(4,4'-bipy)(H_(2)O)]Cl·H_(2)O}_(n )(1-L)、[Co(D-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D)、[Co(L-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L)。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配合物1-D和1-L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分别呈现1D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4,4'-bipy分子扩展为2D网状矩形格子结构。配合物2-D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为0D小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1D超分子双链,并以ABAB形式在a轴方向堆积排布。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归因于辅助配体和Hhpg配位模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配合物1-D表现出电化学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并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效地检测组氨酸对映体和定量测定组氨酸混合物中的对映体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PlUS%)-对羟基苯甘氨酸 手性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剂缓解马铃薯2,4-D药害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雷雨俊 袁剑龙 +5 位作者 唐振三 程李香 史振东 卓峰琦 余斌 张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2-250,272,共10页
以马铃薯品种‘甘农薯7号’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2000 mg·L^(-1)除草剂2,4-D进行药害处理,1 d后喷施不同浓度解毒剂碧护(300、800、1200 mg·L^(-1))、芸苔素(250、450、650μL·L^(-1))、解毒剂X(500、2000、4000 mg·... 以马铃薯品种‘甘农薯7号’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2000 mg·L^(-1)除草剂2,4-D进行药害处理,1 d后喷施不同浓度解毒剂碧护(300、800、1200 mg·L^(-1))、芸苔素(250、450、650μL·L^(-1))、解毒剂X(500、2000、4000 mg·L^(-1)),分别采集处理后1、4、7 d的马铃薯叶片,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处理7、14、21 d后分别测量马铃薯株高、茎粗、根长和叶面积;处理21 d后对植株根、茎、叶切片染色,观察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成熟期统计马铃薯块茎产量。结果表明,低浓度解毒剂碧护(300 mg·L^(-1))、芸苔素(250μL·L^(-1))及解毒剂X(500 mg·L^(-1))对除草剂药害缓解效果不显著(P>0.05)。高浓度解毒剂碧护(800 mg·L^(-1)和1200 mg·L^(-1))和解毒剂X(2000 mg·L^(-1)和4000 mg·L^(-1))对缓解除草剂药害效果显著(P<0.05),其中800 mg·L^(-1)碧护解毒剂解毒效果最为突出,该处理下植株株高、根长、叶面积和单株产量分别显著增加67.84%、43.04%、66.76%和164.03%,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6.67%和20.1%,内源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分别降低54.01%和50.13%。解毒剂处理的植株茎组织远轴端厚角组织区域的细胞层数减少,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增大。因此,喷施不同浓度的碧护、芸苔素和解毒剂X可显著减轻2,4-D对马铃薯植株的药害,恢复植株生长。800 mg·L^(-1)的碧护解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2 4-d药害 解毒剂 生理结构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氨基酸和二肽甜味剂产业化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木庚 张湘宁 +4 位作者 蒋昊峰 刘益平 蒋丰 许国荣 刘纪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简述D,L-苯丙氨酸,D,L-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的基本属性、制备途径;并以此为原料合成二肽甜味剂阿斯巴甜、阿力甜和乐甜,以实现其产业化。
关键词 d l-氨基酸 阿斯巴甜 阿力甜 乐甜 氨基酸 调味剂 制备方法 d-苯丙氨酸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酶/N-氨甲酰水解酶催化DL-苄基海因制备D-苯丙氨酸的过程分析及强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忠 朱姝 +3 位作者 李家璜 屠春燕 李苏平 韦萍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6,共3页
利用自行筛选的Pseudomonassp.js-01菌发酵产酶,得到兼有海因酶、N-氨甲酰水解酶活性的菌体,通过酶动力学参数分析以及转化试验表明,N-氨甲酰水解酶活性偏低是制约整体转化过程的瓶颈。以疏水层析的方法将海因酶、N-氨甲酰水解酶进行初... 利用自行筛选的Pseudomonassp.js-01菌发酵产酶,得到兼有海因酶、N-氨甲酰水解酶活性的菌体,通过酶动力学参数分析以及转化试验表明,N-氨甲酰水解酶活性偏低是制约整体转化过程的瓶颈。以疏水层析的方法将海因酶、N-氨甲酰水解酶进行初步分离,并调节双酶比例进行了转化试验。结果表明,转化过程得到显著改善,当海因酶与N-氨甲酰水解酶比例达到1∶4时,中间产物的积累基本消失,6h产物转化率提高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海因酶 N-氨甲酰水解酶 苄基海因 d苯丙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化合物引发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连喜 刘全文 +1 位作者 田华 王钧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00-702,共3页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聚合单体D,L-丙交酯的比例对聚D,L-乳酸合成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聚D,L-乳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的较佳工艺路线是:D,L-丙交酯重结晶5次,聚合温度140 ℃,聚合时间24 h,聚合体系真空度13.3~133.3 Pa,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单体D,L-丙交酯比例0.2‰~0.5‰,此时聚D,L-乳酸的粘均分子量最高,分别达到32.46×10^4,33.43×10^4和41.3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有机锡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TiO_2-ZnO-La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D,L-丙交酯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小强 刘文明 +2 位作者 赵凌冲 肖青 李凤仪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滴定沉淀法制备了系列SO42-/TiO2-ZnO-La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其对D,L-乳酸合成D,L-丙交酯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脱水聚合温度、解聚温度、稀释剂用量及回收反应残留物等对D,L-丙交酯粗收率的影... 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滴定沉淀法制备了系列SO42-/TiO2-ZnO-La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其对D,L-乳酸合成D,L-丙交酯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脱水聚合温度、解聚温度、稀释剂用量及回收反应残留物等对D,L-丙交酯粗收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催化剂和纯化后的D,L-丙交酯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n(Ti4+)∶n(Zn2+)∶n(La3+)=30∶30∶1、0.7mol/L硫酸溶液浸渍22h、焙烧温度460℃的条件下制得的SO42-/TiO2-ZnO-La2O3固体超强酸(TZL-460)催化剂催化合成D,L-丙交酯的效果最佳;在D,L-乳酸62.5g、TZL-460催化剂用量为D,L-乳酸质量的1.05%、136~145℃下脱水聚合2.5h、乙二醇稀释剂用量10mL、221~230℃解聚2.0h的条件下,D,L-丙交酯的粗收率为71.8%。经无水乙醇3次重结晶纯化后,纯D,L-丙交酯的总收率达38.5%,同时回收反应后的残留物可进一步提高D,L-丙交酯的粗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d l-乳酸 d l-丙交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中间体——D,L-丙交酯的合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1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4,58,共5页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利用DSC、XRD、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DLLA的性能和结构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乙二醇作为稀释剂,能降低DLLA的馏出温度,避免了DLLA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炭化现象,并使DLLA的平均产率由36.8%提高至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ZnO-ZrO_2/La^(3+)催化合成D,L-丙交酯 被引量:4
15
作者 农兰平 李素青 +1 位作者 贾慧芳 谭丽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1-666,共6页
采用滴定沉淀法制备了系列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nO-ZrO2/La3+,并用FTIR和SEM等手段表征了该固体超强酸的结构。表征结果显示,SO42-在ZnO和ZrO2表面是以螯合和桥式双配位两种形式与Zn和Zr结合的,SO42-/ZnO-ZrO2/La3+中出现了棱柱形... 采用滴定沉淀法制备了系列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nO-ZrO2/La3+,并用FTIR和SEM等手段表征了该固体超强酸的结构。表征结果显示,SO42-在ZnO和ZrO2表面是以螯合和桥式双配位两种形式与Zn和Zr结合的,SO42-/ZnO-ZrO2/La3+中出现了棱柱形的ZnO晶体和ZrO2四方晶体,具有超强酸性。将SO42-/ZnO-ZrO2/La3+用于以D,L-乳酸为原料合成D,L-丙交酯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Zn2+)∶n(Zr4+)=2∶1的SO42-/ZnO-ZrO2/La3+催化活性最佳;适宜的反应条件为:D,L-乳酸用量60g、催化剂用量1.0%(相对于D,L-乳酸的质量分数)、脱水真空度0.050~0.060M Pa、脱水时间2.0h、脱水温度140℃、解聚真空度0.085~0.095M Pa、解聚温度200℃、解聚终止温度245℃。在此条件下,D,L-丙交酯粗产品的收率达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d l-乳酸 d l-丙交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微波辐射法合成聚D,L-乳酸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1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1-865,共5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连续发射微波的改装微波炉为反应器,在Sn(Oct)2催化剂用量0.56%(以DLLA单体质量计)、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10min的条件下,合成的PDLLA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2kg/mol,收率为81.8%。改装的微波炉可连续发射微波,体系升温迅速,温升过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d l-乳酸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一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联东 姚芳莲 +2 位作者 孙多先 姚春梅 董岸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9,共4页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且随着PEDLLA中PDLLA含量的增加,mPEG嵌段熔点降低,随着PD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EDLLA降解速率增大。载药纳米粒呈核壳结构,载药量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d l-乳酸) 两亲性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GDP-L-岩藻糖合成途径中GDP-甘露糖-4,6-脱水酶的克隆、表达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鸿超 张陈 +5 位作者 周昕 陈海琴 顾震南 张灏 陈卫 陈永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19,共6页
GDP-L-岩藻糖是糖复合物生物合成和糖类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作为岩藻糖转移酶的供体参与岩藻糖基化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高山被孢霉是重要的产油真菌,是唯一在分子水平上证明可合成GDP-L-岩藻糖的真菌。GDP-L-岩藻糖从头合成途径中... GDP-L-岩藻糖是糖复合物生物合成和糖类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作为岩藻糖转移酶的供体参与岩藻糖基化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高山被孢霉是重要的产油真菌,是唯一在分子水平上证明可合成GDP-L-岩藻糖的真菌。GDP-L-岩藻糖从头合成途径中的GDP-甘露糖-4,6-脱水酶(GMD)能催化GDP-D-甘露糖合成GDP-4-酮基-6-脱氧-D-甘露糖。对高山被孢霉中的GMD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功能鉴定,可进一步阐明GDP-L-岩藻糖体内代谢的分子生物机制。首先对GMD序列进行分析,并以p ET28a+质粒为骨架构建了GMD的表达载体,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进一步利用Ni金属螯合层析纯化目的蛋白,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酶反应产物,表明纯化蛋白具有GMD活性。最后对高山被孢霉进行发酵培养,发现GDP-L-岩藻糖产量在氮源耗尽后较高,可达0.10 mg/g。同时GMD的转录水平在氮源耗尽后发生了明显的上调,表明GMD在氮源耗尽后对高山被孢霉体内GDP-L-岩藻糖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利用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GDP-L-岩藻糖和酶法转化生产GDP-L-岩藻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鉴定 从头合成途径 GdP-甘露糖-4 6-脱水酶 GdP-l-岩藻糖 高山被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磷脂对Maillard模型体系产生的主要含硫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慧丽 田红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5,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磷脂对Maillard模型体系产生的主要含硫挥发性产物的影响。分别将三种磷脂加入到L-半胱氨酸与D-核糖组成的Maillard模型体系中,在140℃下加热1h,产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利用GC-MS分析,比较各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硫化合物...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磷脂对Maillard模型体系产生的主要含硫挥发性产物的影响。分别将三种磷脂加入到L-半胱氨酸与D-核糖组成的Maillard模型体系中,在140℃下加热1h,产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利用GC-MS分析,比较各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磷脂后的Maillard反应体系能产生更好的肉香味。Maillard反应挥发性产物中酰基噻吩类、杂环硫醇类、噻吩酮类、双环噻吩类、巯基酮类以及部分噁唑类减少。磷脂氧化降解产物与Maillard反应中间体发生反应,形成一些新的挥发性产物,包括部分2-烷基噻吩、烯基噻吩、噻喃以及脂肪硫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模型反应 磷脂 含硫挥发性化合物 l-半胱氨酸 d-核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L-和D-异构体对离体小麦胚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友勇 孙海丽 罗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5种氨基酸L-和D-异构体对离体小麦胚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mmol·L^-1浓度范围内,脯氨酸异构体均不抑制植株生长;缬氨酸和蛋氨酸的L-型严重抑制生长,D-型不抑制或轻微抑制;丙氨酸则相反,L-型无抑制作用,D-型是严重... 5种氨基酸L-和D-异构体对离体小麦胚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mmol·L^-1浓度范围内,脯氨酸异构体均不抑制植株生长;缬氨酸和蛋氨酸的L-型严重抑制生长,D-型不抑制或轻微抑制;丙氨酸则相反,L-型无抑制作用,D-型是严重抑制类型;丝氨酸的L-型轻微抑制生长,D-型严重抑制生长。生长结果也表明,DL-异构体的抑制作用介于D-型和L-型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氨基酸 d-氨基酸 dl-氨基酸 小麦胚胎 反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