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4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α,β- didehydro-α-amino-4-phenylbutyric Acid Esters
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21-221,共1页
关键词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amino-4-phenylbutyric acid esters didehyd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nylic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Palladium Complexes
2
作者 CHO,Iwhan PYUN,Kwang-Soo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6-300,共5页
New thermoplastic norbornene polymers containing ester groups were prepared byvinylic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Pd(Ⅱ)-based catalysts. Themonomers were obtained by Diels-Alder reaction of... New thermoplastic norbornene polymers containing ester groups were prepared byvinylic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Pd(Ⅱ)-based catalysts. Themonomers were obtained by Diels-Alder reaction of cyclopentadiene with acrylic acid esters(methyl and butyl) as mixtures of endo/exo (ratio 40/60)-isomers and were converted topolymers in 60%~70% conversion. The endo-isomer was less reactive than the exo-isomer.To obtain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the more reactive pure exo-isomer was prepared andpolymerized with the Pd (Ⅱ)-catalysts, tetrakis (acetonitrile) Pd (Ⅱ) bis (tetrafluoroborate)and (η3-allyl)Pd(Ⅱ)SbF6, in high conversion. These polymers showed high glass transitiontemperatures, high transparency and good solubility in common sol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冰片烯羧酸酯 钯催化剂 降冰片烯 聚合物 催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3
作者 乔璐 刘永红 +5 位作者 徐可可 余焕英 陈园杰 杨林林 董诚明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在种植丹参(19-ING)、丹参刚采收(19-ED、23-ED)、轮休1年(23-One)、轮休2年(23-Two)、轮休5年(19-Five)等7种丹参土壤样品的光谱,进行平滑降噪、一阶导数等,提取特征图谱,分析土壤化合物指纹图谱。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峰位和峰形相同,主要差异波段在特征吸收峰3622、3380、1638、995、777、693、524和463 cm^(-1)附近,分别表征酚酸中酚羟基—OH、酯类和有机酸类中羰基C=O、亚甲基、苯环的吸收取代、环状酮类等物质的官能团,轮休1年的土壤在各个特征峰处吸光度增强,表明种植过程中酚酸类、酯类等自毒物质不断积累。不同茬次丹参种植土壤2维相关光谱在波段3750~3600、2170~2145、2060~2030和530~585 cm^(-1)处吸收峰的位置、个数、以及颜色都不相同,清晰地表征出官能团的差异。表明采用红外光谱和2D相关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监测土壤化合物动态变化,为探索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消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土壤 中红外光谱 二维红外光谱 酚酸类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相互作用及机理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旭 刘眉伶 +7 位作者 郑柳艳 白家宁 朱凯旋 袁林 卫春会 黄继红 张欢 杜丽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4,共10页
为探明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乙酸、乳酸、丁酸、己酸和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模拟酒溶液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52%),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酸对模拟体系香气释放的影响。电子鼻... 为探明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乙酸、乳酸、丁酸、己酸和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模拟酒溶液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52%),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酸对模拟体系香气释放的影响。电子鼻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酸、乳酸、丁酸和己酸模拟体系的响应强度及香气轮廓均不同,其中乳酸影响最为显著。采用挥发量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乳酸质量浓度对模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使模拟体系挥发量降低,紫外光谱表明乳酸与模拟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对乳酸和酯类物质的二元体系进行研究,挥发曲线表明乳酸可以促进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释放,抑制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的释放。紫外光谱表明,二元体系的特征吸收峰随着乳酸浓度增加而改变;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乳酸与4种酯类物质的互作均为自发进行,且与己酸乙酯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与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本研究分析了4种酸对模拟体系中香气的影响,解析了乳酸与主要酯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为浓香型白酒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有机酸 酯类物质 香气 紫外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伯克霍尔德氏菌来源酯合成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合成脂肪酸乙酯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赖鲸慧 杨建平 +5 位作者 代梦琦 曾珊 赵蕾 杨冰艳 黄明泉 徐友强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4-195,共12页
目的:菌株BJQ0011是一株分离自酒曲并且可在水相体系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细菌,本文拟深入研究其水相体系合成脂肪酸乙酯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对细菌BJQ001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定位潜在水相体系酯合成酶,通过基因克隆表... 目的:菌株BJQ0011是一株分离自酒曲并且可在水相体系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细菌,本文拟深入研究其水相体系合成脂肪酸乙酯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对细菌BJQ001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定位潜在水相体系酯合成酶,通过基因克隆表达技术对潜在水相体系酯合成酶进行功能验证,利用分子对接分析酶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分子机制。结果:菌株BJQ0011为花园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nthina),基因JFN94_RS18195编码的酶可在水相体系催化合成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其中催化辛酸合成辛酸乙酯的效率最高。该酶的潜在催化三联体为Ser111-Asp241-His274,Ala22和Met112位点可能参与氧阴离子洞的形成。结合多配体分子对接结果,总结了酶JFN94_RS18195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的分子过程。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白酒重要风味脂肪酸乙酯的合成提供微生物和酶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合成 脂肪酸乙酯 花园伯克霍尔德氏菌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天然产物酚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防污性能研究
6
作者 林心蕊 董苗 +4 位作者 郑迪文 盛宏伟 陈俊华 薛行华 杨建新 《涂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采用酚酸类化合物与卤代烃反应,制备出一系列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酚酸酯类仿天然产物防污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该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藻、抑菌性测试及实海挂板... 采用酚酸类化合物与卤代烃反应,制备出一系列具有良好防污性能的酚酸酯类仿天然产物防污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该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抑藻、抑菌性测试及实海挂板防污性测试。结果表明:这8种化合物对旋链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及小球藻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藻率高达90%)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珊瑚弧菌的抑菌测试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此外,选取6种酚酸酯类化合物作为防污剂,与树脂及助剂混合制备防污涂料。经过实海挂板试验,其中4种化合物展现出良好的防污效果。制备的苯甲酸型酚酸酯类化合物比肉桂酸型酚酸酯类化合物的防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类防污剂 酚酸酯类化合物 抑菌 抑藻 海洋防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香型白酒基酒贮存期风味成分平衡过程的解析
7
作者 祝云飞 林培 +3 位作者 吴生文 谢芳迁 曾婷婷 蔡珊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以40个陶坛贮存的特香型白酒新基酒为研究对象,每3个月进行检测,跟踪检测2年。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平衡角度解析基酒总酸/总酯、乳酸/乳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丁酸/丁酸乙酯、乙醛/乙缩醛共6组风味成分... 以40个陶坛贮存的特香型白酒新基酒为研究对象,每3个月进行检测,跟踪检测2年。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平衡角度解析基酒总酸/总酯、乳酸/乳酸乙酯、乙酸/乙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丁酸/丁酸乙酯、乙醛/乙缩醛共6组风味成分在贮存期的相互平衡过程,同时通过配制平衡前后的模拟酒样,分析平衡对基酒感官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酒酸酯比值各异,但在贮存过程中差异逐渐变小,酸与对应乙酯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不断增大,贮存2年相关系数(R2)可达到0.9以上,酸酯比值接近同一数值,达到化学反应平衡。贮存2年白酒酯化浓度商减小量与新酒浓度商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表明新酒酸酯比值与平衡比值相差越大,平衡速度越快。乙醛与乙缩醛在贮存过程中同步增长,始终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风味成分化学平衡作用可提升酒体的闻香、绵甜感、醇厚感与爽净度。特香型基酒陶坛贮存2年主要风味成分可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老熟 风味成分 变化规律 酸酯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工艺研究
8
作者 王秀华 杨瑞楠 +2 位作者 刘君 梁少华 刘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67,82,共8页
旨在为植物甾烷醇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植物甾烷醇和酰基供体为原料,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并通过溶剂萃取、柱层析等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酰基供体类型(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甲酯、三油酸甘油酯)... 旨在为植物甾烷醇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植物甾烷醇和酰基供体为原料,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并通过溶剂萃取、柱层析等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酰基供体类型(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甲酯、三油酸甘油酯)、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底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植物甾烷醇转化率的影响。测定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产品的纯度、反式脂肪酸含量,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不饱和脂肪酸为酰基供体时,植物甾烷醇的转化率高;以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在DBSA用量10%(以植物甾烷醇物质的量计)、酸醇物质的量比3∶1、反应时间12 h、氮气作保护气的条件下,分别在反应温度60℃和90℃下合成植物甾烷醇油酸酯和植物甾烷醇亚油酸酯,植物甾烷醇转化率分别为95.45%和93.60%;植物甾烷醇油酸酯和植物甾烷醇亚油酸酯产品纯度分别达97.43%和94.98%,且不含反式脂肪酸;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证了目标产物的合成。综上,在无溶剂和较低温度(≤90℃)下实现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烷醇酯的高效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烷醇 不饱和脂肪酸 化学法 植物甾烷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蒸馏与贮存过程中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的差异研究
9
作者 王文龙 许德富 +4 位作者 敖宗华 周军 明红梅 周燕妮 郑逸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0,共6页
为了解浓香型白酒在蒸馏与贮存过程中的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的馏出规律,并探讨棕榈酸对白酒风味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蒸馏与贮存过程中的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级脂肪酸含... 为了解浓香型白酒在蒸馏与贮存过程中的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的馏出规律,并探讨棕榈酸对白酒风味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蒸馏与贮存过程中的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级脂肪酸含量与蒸馏进程呈正相关,尤其在蒸馏后期显著增加;高级脂肪酸乙酯含量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及其乙酯和月桂酸乙酯被识别为区分不同年份浓香型白酒的关键标志物。贮存过程中,亚油酸、硬脂酸及棕榈酸乙酯含量呈非线性变化,其含量在8年陈酒中显著下降,表明自发酯化与酯类挥发共同作用。此外,棕榈酸(50 mg/L)抑制己酸乙酯挥发30%,进而影响白酒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高级脂肪酸 高级脂肪酸乙酯 分布 己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魏斯氏菌接种时序对黄酒酿造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10
作者 赵继鑫 乔洋 +4 位作者 夏永军 王光强 宋馨 艾连中 杨昳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该文以融合魏斯氏菌AR1038作为附属发酵剂,研究其不同接种时序(D2:发酵初期、D5:发酵中期、D9:发酵后期)对黄酒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时序对氨基酸态氮与乙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延迟接种显著降低了还原糖的消耗... 该文以融合魏斯氏菌AR1038作为附属发酵剂,研究其不同接种时序(D2:发酵初期、D5:发酵中期、D9:发酵后期)对黄酒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时序对氨基酸态氮与乙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延迟接种显著降低了还原糖的消耗速率与总酸含量。GC-MS分析显示,接种时序显著影响了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积累。延迟接种能促进脂肪酸乙酯的合成,尤其是在第2天接种时(D2),脂肪酸乙酯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延迟接种改变了黄酒的风味特征,但D5与D9组黄酒的风味特征相似。香气活力值分析发现,辛酸乙酯、庚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是黄酒的关键风味物质,D2组中这3种关键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综上所述,适当调整融合魏斯氏菌接种时序可有效改善黄酒风味品质,延迟2 d接种为最佳策略。该文为黄酒酿造工艺和风味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接种时序 融合魏斯氏菌 挥发性风味成分 脂肪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对PAEs-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11
作者 王凡 李文杰 +1 位作者 毛鹏飞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94-3401,共8页
针对广西农田土壤中存在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镉(Cd)复合污染问题,提出了固定化功能菌剂修复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思路.由Gordonia sp.、Rhodococcus sp.、Bacillus sp.等3种功能菌株构建出具备耐Cd和降解PAEs性能的复合菌群,以巯基改... 针对广西农田土壤中存在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镉(Cd)复合污染问题,提出了固定化功能菌剂修复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思路.由Gordonia sp.、Rhodococcus sp.、Bacillus sp.等3种功能菌株构建出具备耐Cd和降解PAEs性能的复合菌群,以巯基改性蒙脱石-生物炭复合材料为固定化载体,制备了固定化菌剂,优化了其制备条件,揭示了菌剂施用对PAEs-Cd复合污染土壤的协同修复效能,探究功能菌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5d内复合菌群对6种优控PAEs的总降解率达92.7%,载体材料对Cd饱和吸附量达15.2mg/kg;菌剂最优固定化条件为30℃、菌料比1:20(V/M)下固定1d.制备的固定化菌剂5d内对ΣPAEs降解率达95.4%;以1%施用量投加固定化菌剂至PAEs-Cd复合污染土壤中,50d后土壤中PAEs消减率达54.14%,可交换态Cd减少37.06%,菌剂对PAEs-Cd复合污染有良好的协同修复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菌剂 邻苯二甲酸酯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淀粉酶双重响应的载咖啡酸苯乙酯控释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雅琼 宋洪东 +3 位作者 吴慧 李雨萌 沈建华 管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4-212,共9页
针对咖啡酸苯乙酯(caff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难以在水中溶解、不稳定、易氧化的性质,该研究根据胃肠道环境的特点,将CAPE以CAPE-大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CAPE-hordein nanoparticles,CAPE-HD)的形式负载到多孔淀粉中(CAPE-hordei... 针对咖啡酸苯乙酯(caff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难以在水中溶解、不稳定、易氧化的性质,该研究根据胃肠道环境的特点,将CAPE以CAPE-大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CAPE-hordein nanoparticles,CAPE-HD)的形式负载到多孔淀粉中(CAPE-hordein nanoparticles/porous starch,CAPE-HD/PS),再包覆果胶-海藻酸钠形成水凝胶,形成pH和α-淀粉酶双响应药物控释体系(CAPE-hordein nanoparticles/porous starch-pectin-alginate,CAPE-HD/PS-PA),用于CAPE口服给药。对CAPE-HD/PS和CAPE-HD/PS-PA进行了结构、形态特性及其对CAPE的包封效果的考察,并对其进行了溶胀行为和释放行为的评价。结果表明,CAPE和大麦醇溶蛋白结合,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负载于多孔淀粉的表面和孔径内部,并随CAPE-HD/PS均匀分散于果胶和海藻酸钠交联成的三维水凝胶网络中。且CAPE在负载于复杂水凝胶之后,其存在状态发生了改变,凝胶中各组分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以氢键等非共价作用力形成了新的结合物。水凝胶球呈现出在模拟胃液中“收缩”和模拟肠液中“溶胀”的溶胀特征。释放行为研究结果显示CAPE-HD/PS-PA具有pH和α-淀粉酶双重响应释放特性,有效实现了在胃液中对CAPE的保护和在肠道中的控释效果,有利于提高CAPE的分散度和生物利用度。CAPE-HD/PS-PA复杂水凝胶体系的开发,为CAPE等难溶性活性物质的临床使用提供新的开发方向,并为多孔淀粉和果胶等食用多糖类物质在药物或活性物质的口服递送领域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多孔淀粉 果胶 水凝胶 PH响应 淀粉酶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茶鲜叶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13
作者 孙渝 周利 +1 位作者 张新富 孙荷芝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6,共12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同时测定茶鲜叶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茶鲜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经0.1%乙酸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同时测定茶鲜叶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茶鲜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经0.1%乙酸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定容,色谱程序升温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外标法定量。通过优化样品提取、净化以及色谱条件,目标化合物在0.010~2.0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0.9955;在0.010、0.10 mg·kg^(-1)和1.0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0%~118%,相对标准偏差(RSD)<17.8%;方法的定量限为0.010~0.10 mg·kg^(-1)。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茶树鲜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雅楠 叶丽斯 +7 位作者 罗豪杰 丁平 李歆 张嘉怡 葛卿 李昕桐 党垚 胡国成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5-1642,共18页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类增塑剂被广泛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作为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PAE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研究证...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类增塑剂被广泛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作为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PAE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研究证实.此类物质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从环境介质中进入人体,与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干预内源性激素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扰乱内分泌系统的各个环节,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了多项关于PAEs的人群暴露及健康效应研究,研究对象涵盖儿童、青少年、成人和孕妇等多个不同群体.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普遍暴露于PAEs,并且这种暴露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PAEs的环境污染现状、人群内暴露水平以及PAEs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旨在为预测PAEs的暴露趋势和量化其健康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文章进一步对PAEs的复合暴露研究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展望,以期为EDCs的规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内分泌干扰物 暴露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电子束辐照浓香型白酒后贮存1年后的品质分析
15
作者 张莉丽 陈晓明 +6 位作者 许德富 周瑞 王本盛 黄敏 陈浩 高鹏 代小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0-326,共7页
电子束辐照白酒能提高其品质,辐照后不同贮存时间的白酒香气和品质不同。为探究高能电子束对辐照浓香型白酒贮存1年后的品质影响,以不同辐照剂量2、4、6、8、10、12 kGy辐照后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感官品评、气相色谱-... 电子束辐照白酒能提高其品质,辐照后不同贮存时间的白酒香气和品质不同。为探究高能电子束对辐照浓香型白酒贮存1年后的品质影响,以不同辐照剂量2、4、6、8、10、12 kGy辐照后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感官品评、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理化指标,分析了浓香型白酒辐照前后品质和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存1年后酒样总酸增加,电导率呈显著性上升(P<0.05),黏度呈下降趋势,使得白酒入口清冽爽净,品质更佳。辐照对2,3丁二醇(内消旋)、乙缩醛、亚油酸乙酯和苯甲醛等14种组分影响较大。其中酒体经4 kGy剂量辐照后口感愈加醇厚,此时十六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明显增加,苯甲醛明显减少,这些变化有利于辐照白酒品质的提升。辐照白酒贮存1年后仍有较好的催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束 浓香型白酒 感官品质 辐照后贮存时间 长链脂肪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浸渍树脂对钪的选择性吸附及应用
16
作者 杨剑峰 李艳玲 +2 位作者 韩经露 李松松 廖伍平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将(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AMP,H_(2)L_(2))浸渍到大孔树脂Pre-XAD-16上制得了浸渍树脂(SIRs-HEHAMP),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SIRs-HEHAMP对钪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酸度、硫酸氢根离子浓度、树脂用量以及温... 将(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AMP,H_(2)L_(2))浸渍到大孔树脂Pre-XAD-16上制得了浸渍树脂(SIRs-HEHAMP),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SIRs-HEHAMP对钪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酸度、硫酸氢根离子浓度、树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钪吸附的影响,发现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的吸附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高酸度范围下,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的吸附率随着酸度的增大而略有降低,而在p H值范围内对Sc^(3+)的吸附率几乎没有影响;在吸附过程中硫酸氢根没有参与配位;温度对Sc^(3+)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SIRs-HEHAMP吸附Sc^(3+)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测定了浸渍树脂对钪的饱和负载量(以Sc_(2)O_(3)计)为36.29 mg/g,并对SIRs-HEHAMP浸渍树脂、HEHAMP萃取剂以及支撑基质Pre-XAD-16进行了红外光谱与TG-DSC表征,结果表明,HEHAMP成功浸渍到支撑基质Pre-XAD-16上。将SIRs-HEHAMP浸渍树脂用于从模拟赤泥浸出液中吸附和分离钪。Sc^(3+)的吸附率为51.71%,TiO^(2+)吸附率为42.50%,几乎不吸附Al^(3+),Fe^(3+)和稀土离子吸附率均在20%以下,Sc/Ti分离系数为1.45;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H_(2)O_(2)时,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吸附率提升到63.17%,TiO^(2+)和Fe^(3+)的吸附率下降,其余金属离子基本不吸附,Sc/Ti分离系数提高至6.94,表明该浸渍树脂可以应用于从赤泥浸出液中分离回收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 浸渍树脂 吸附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聚天门冬氨酸酯复合涂层的构筑及其防腐蚀机理
17
作者 刘强 程鑫 游波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将植酸-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PSGO)纳米材料加入高固体分聚天门冬氨酸酯(PAE)涂层体系中,制备环境友好型高固体分PSGO/PAE复合涂层。对该涂层进行了盐雾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了PSGO/PAE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并初步... 将植酸-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PSGO)纳米材料加入高固体分聚天门冬氨酸酯(PAE)涂层体系中,制备环境友好型高固体分PSGO/PAE复合涂层。对该涂层进行了盐雾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了PSGO/PAE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并初步探究了其防腐蚀机理。结果表明:PSGO的加入使PAE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明显提升,浸泡28 d后,该复合涂层的|Z|_(0.01 Hz)仍可达1.35×10^(10)Ω·cm^(2);添加0.5%(质量分数)PSGO的PSGO/PAE复合涂层,在南海大气环境中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植酸对金属材料的钝化保护效应和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屏蔽阻隔效应的协同作用,使PSGO/PAE复合涂层对金属基材具有双重保护。该涂层有望应用于海洋重防腐蚀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蚀性能 植酸 氧化石墨烯 聚天门冬氨酸酯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己基磷酸酯和没食子酸浮选分离萤石和方解石
18
作者 汤家焰 赵芳 +4 位作者 方显波 时景阳 李曙光 曹永丹 曹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6-2521,共16页
本文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测试、XPS测试、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2-乙基己基磷酸酯(2ZHP)、没食子酸(GA)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分离的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在2ZHP浓度为62.5 mg/L、GA浓度为2.5 mg/L、pH=9.8... 本文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测试、XPS测试、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2-乙基己基磷酸酯(2ZHP)、没食子酸(GA)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分离的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在2ZHP浓度为62.5 mg/L、GA浓度为2.5 mg/L、pH=9.8的条件下,质量比为1∶1的萤石和方解石混合矿浮选分离效果较好,萤石回收率为79.03%,品位达到70.05%。萤石表面Ca元素的电子结合能和Ca活性位点密度较方解石表面大,且2ZHP和GA与矿物吸附时会发生空间位阻效应,这是导致了该药剂体系能选择性浮选分离萤石和方解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磷酸酯 没食子酸 萤石 方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酸(2-硝基-4-甲氧基)苯酯对几种杂草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19
作者 原子杨 周静 +4 位作者 路慧哲 袁越 邓鑫元 甘秀海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具有在土壤中降解较快、对后茬作物不易产生药害的特点。课题组前期以双草醚(bispyribac-sodium)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并筛选出了以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为靶标的高活性双草醚酚酯类候选化合物(2,6-(4,6-二甲氧基)嘧啶-2...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具有在土壤中降解较快、对后茬作物不易产生药害的特点。课题组前期以双草醚(bispyribac-sodium)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并筛选出了以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为靶标的高活性双草醚酚酯类候选化合物(2,6-(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酸(2-硝基-4-甲氧基)苯酯(Ia-19)。为探讨Ia-19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评估了10%Ia-19可分散油悬浮剂(OD)的室内除草活性、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直播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室内活性试验表明:10%Ia-19 OD在有效成分45、60和90 g/hm^(2)剂量下,对稗草、猪殃殃等主要田间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可达到80%以上,与同剂量下的对照药剂10%双草醚OD相当。田间防效试验中,10%Ia-19 OD在有效成分60和90 g/hm^(2)剂量下,药后15 d均可达到60%以上的株防效,但药后30 d的株防效较15 d明显下降,表明有新的杂草长出;药后30 d,10%Ia-19 OD有效成分在45、60和90 g/hm^(2)剂量下处理对田间杂草均有较高的鲜重防效,但整体表现比双草醚略差。水稻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成分90 g/hm^(2)的10%Ia-19 OD处理组比空白对照增产22.35%,且即使在该高剂量下施用对水稻也无明显药害,表明Ia-19是一种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候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 双草醚酚酯 杂草控制 水稻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脂肪酸酯的抗菌活性、抗菌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金显瑞 李晓迪 +2 位作者 姜铄 张文慧 付璐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4,共8页
在介绍蔗糖酯抗菌谱的基础上,对影响蔗糖酯抗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酯化程度、取代脂肪酸结构和环境pH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分析了蔗糖酯对细菌生长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机理,概述了蔗糖酯在药物递送、食品添加剂、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 在介绍蔗糖酯抗菌谱的基础上,对影响蔗糖酯抗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酯化程度、取代脂肪酸结构和环境pH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分析了蔗糖酯对细菌生长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机理,概述了蔗糖酯在药物递送、食品添加剂、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中的难点,以期为蔗糖酯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脂肪酸酯 抗菌活性 生物被膜 药物递送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