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光热抗菌活性的聚多巴胺修饰藻蓝蛋白纳米颗粒促进小鼠伤口皮肤愈合
1
作者 张晨 许智 +6 位作者 李想 何彭翼翔 曲凯林 宁奇 金奕玏 杨宿睿 吴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9-1966,共8页
目的评估聚多巴胺修饰藻蓝蛋白纳米颗粒(PDA@PCNPs)在光热、抗菌和促进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采用“一锅法”以藻蓝蛋白(C-PC)和盐酸多巴胺为原料制备PDA@PC NPs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体外实验:考察808 nm激光照射后PDA@PC NPs纳米颗粒的... 目的评估聚多巴胺修饰藻蓝蛋白纳米颗粒(PDA@PCNPs)在光热、抗菌和促进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采用“一锅法”以藻蓝蛋白(C-PC)和盐酸多巴胺为原料制备PDA@PC NPs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体外实验:考察808 nm激光照射后PDA@PC NPs纳米颗粒的升温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PDA@PC NPs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估PDA@PC NPs的光热抗菌性能。体内实验:选取SPF级6~8周的BALB/c雄性小鼠,使用无菌打孔器在小鼠脊柱两侧对称建立2个全层皮肤创面(1.0cm×1.0cm),并在每个创面均匀接种200μ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分为对照组、PDA@PCNPs组和PDA@PCNPs光照治疗组,于第0、7、14天对创面进行拍照后计算创面愈合率,比较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而评估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DA@PC NPs在质量浓度高达500μg/mL下显示低细胞毒性;PDA@PC NPs显示出显著的光热性能,并且经过808nm激光照射后呈现出极强的光热抗菌效果(P<0.001)。体内实验显示,治疗7、14d后,PDA@PCNPs组、PDA@PCNPs光照组创面恢复较快,其中PDA@PC NPs光照组更为明显(P<0.001)。HE和Masson染色显示,PDA@PC NPs组和PDA@PC NPs光照组的创面观察到大量的肉芽组织形成和胶原沉积,其中以PDA@PCNPs光照组最明显。结论PDA@PCNPs具备良好的光热抗菌作用,并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藻蓝蛋白 光热治疗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的主要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雪贤 刘洋 +2 位作者 皮杰 桂雨婷 陆娟娟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37-42,共6页
简述了螺旋藻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和动物生长、抗氧化、降血脂、抗癌和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生理作用。指出,随着螺旋藻规模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其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采集困难等问题。提出,只有深入研究螺旋藻活性成分的作用... 简述了螺旋藻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和动物生长、抗氧化、降血脂、抗癌和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生理作用。指出,随着螺旋藻规模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其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采集困难等问题。提出,只有深入研究螺旋藻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功能,才能使螺旋藻产品在保健食品、辅助医疗和饲料工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藻多糖 藻蓝蛋白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通过调节NF-κB通路影响游离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
3
作者 孙孟筱 郝建华 +3 位作者 王伟 孙晶晶 江承程 张海峰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0-57,64,共9页
旨在探索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采用FFA溶液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 旨在探索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采用FFA溶液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建立NAFLD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PC对HepG2细胞作用24 h,进行油红O染色并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TNF-α、NF-κB亚基p65、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inhibitor of kappa B kinase,IKK)、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等的总蛋白及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C处理FFA诱导的HepG2细胞后,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明显改善,TC、TG、LDL-C、ALT、AST水平下降,HDL-C水平上升(P<0.05)。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NF-κB、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免疫印迹试验(immunoblotting)结果则显示试验组TNF-α、p-NF-κB p65/NF-κB p65、p-IKKβ/IKKβ、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表明PC对NAFLD细胞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是PC降低NAFLD细胞模型中TNF-α、IL-6和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IKK、IκB和NF-κB p65磷酸化。这提示PC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NAFLD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藻蓝蛋白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湖泊藻蓝蛋白浓度的高光谱反演研究
4
作者 秦淦 谢勇 +2 位作者 陶醉 邵雯 李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利用遥感技术反演藻蓝蛋白(PC)浓度对监测湖泊水体中蓝藻的生长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准确反演长三角地区湖泊的PC浓度,该研究通过分析实测的高光谱数据,构建了一种光谱分类方法,将水体分为4种类型。同时,又以多个光谱形状特征(PC... 利用遥感技术反演藻蓝蛋白(PC)浓度对监测湖泊水体中蓝藻的生长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准确反演长三角地区湖泊的PC浓度,该研究通过分析实测的高光谱数据,构建了一种光谱分类方法,将水体分为4种类型。同时,又以多个光谱形状特征(PC峰面积、PC谷面积、PC峰谷高度差、最大一阶导数、叶绿素a谷上峰面积)和反射率组合(比值、差值、波段差和比、三波段、四波段)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了面向不同类型水体的PC浓度反演模型,并对分类前后的整体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类水体均能取得一定精度的PC浓度反演模型,相应的R2分别为0.616、0.925、0.967、0.742。同时,分类后的整体模型反演精度也较未分类时最佳反演模型明显提升,R2达到0.954,RMSE与MAPE分别为0.208μg/L和18.38%。该研究所构建的分类方法有效适用,各类型水体也均能匹配相对最佳的反演模型,可为今后的PC浓度反演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高光谱 光谱形状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调控Wip1/p53通路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作用
5
作者 贾云晰 霍达 +5 位作者 姚超 李敏 刘富灵 苑红 薛慧婷 扈瑞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752,共12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难以发现且现有治疗方法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本文旨在探讨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0.1、0.25、0.5、1、2.5、5、10μg/mL P...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难以发现且现有治疗方法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本文旨在探讨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0.1、0.25、0.5、1、2.5、5、10μg/mL PC分别处理HepG2细胞12 h,10μg/mL PC和2.5μmol/L Wip1抑制剂(Wip1i)GSK 2830371单独以及联合处理HepG2细胞12 h和24 h,以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应用TMT蛋白质定量技术分析蛋白质组学的差异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Wip1、p53和磷酸化-p53(Ser15)蛋白质表达水平。CCK-8结果显示,P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为19.37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C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0.40%。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PC能够诱导p53通路活化。CCK-8结果显示,Wip1i能够增强PC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PC抑制Wip1表达,诱导p53蛋白磷酸化,促进p53总蛋白质表达。同时,Wip1i能够进一步促进PC活化p53通路,增加p53和pP53(S15)的表达。综上所述,PC可能通过抑制p53负调节因子Wip1的活性,进而通过Wip1/p53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藻蓝蛋白 凋亡 p53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藻蓝蛋白提取纯化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徐丹 程露 +2 位作者 郭羽丰 柳鑫 王桥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6期56-61,共6页
借助冻融与超声破壁技术对螺旋藻进行前处理,通过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硫酸铵盐析纯化藻蓝蛋白,冷冻干燥获得藻蓝蛋白粉。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结合的方法,探究了磷酸盐缓冲液浓度、料液比和硫酸铵饱和度对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得率... 借助冻融与超声破壁技术对螺旋藻进行前处理,通过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硫酸铵盐析纯化藻蓝蛋白,冷冻干燥获得藻蓝蛋白粉。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结合的方法,探究了磷酸盐缓冲液浓度、料液比和硫酸铵饱和度对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得率和纯度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纯化工艺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液浓度0.1 mol/L,料液比1∶37(g∶mL),硫酸铵饱和度42%,在此条件下藻蓝蛋白的纯度达到(0.75±0.02),得率为(12.297±0.527)%。通过紫外光谱扫描,成功鉴定了藻蓝蛋白。研究结果为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提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工艺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藻蓝蛋白 提取纯化 响应面分析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 Geitler)研究──Ⅱ.藻蓝蛋白(Phycocyanin)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印心 施之新 胡鸿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28-330,共3页
初步分析了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caudataGeitler)的藻蓝蛋白,其吸收光谱为一双峰曲线,两个吸收峰分别为590nm和640nm。按A.N.Glazer等关于隐藻藻蓝蛋白分型的意见,具尾蓝隐藻的藻蓝蛋白属于Ⅱ型PC-645。
关键词 隐藻门 蓝隐藻属 藻蓝蛋白 具尾蓝隐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 Space对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梅 西妮 +2 位作者 穆文静 苏小军 张永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3-323,共11页
螺旋藻(Spirulina)藻蓝蛋白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是药物、食品和化妆品的天然原料,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为探讨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0—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筛选... 螺旋藻(Spirulina)藻蓝蛋白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是药物、食品和化妆品的天然原料,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为探讨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0—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筛选,使用Cite Space软件对文章发文量、研究团队及研究热点进行图谱分析。综合分析可知,国内年发文量偏少,呈平稳趋势;国外年发文量持续上升,尤其近几年发文量迅速增长,且发文量超过了100篇;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藻蓝蛋白在食品、医药行业的应用方面,而国内研究热点集中在提取纯化、稳定性、功能活性的研究与应用,下一步应结合研究现状开发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提取纯化工艺,进一步加强藻蓝蛋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国内外研究群体主要是高校的相关生物技术学院或研究机构等,总体来讲,学者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合作,但研究机构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地域上比较分散,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应突破地区或机构间的各种限制,促进该研究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快速发展,深入挖掘藻蓝蛋白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藻蓝蛋白 Cite Space软件 文献计量学 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20 nm藻蓝蛋白特征吸收峰提取蓝藻水华光谱指数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月红 周丽芸 +3 位作者 张屹 郭晶 周芸陈琛 李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6-1748,共13页
湖库蓝藻水华为全球性水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藻蓝蛋白是蓝藻水华的特征标志物,在620 nm处具有明显吸收的特性,为此利用620 nm波段开展湖库蓝藻水华提取方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Sentinel-3数据,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光谱曲线上第7波段... 湖库蓝藻水华为全球性水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藻蓝蛋白是蓝藻水华的特征标志物,在620 nm处具有明显吸收的特性,为此利用620 nm波段开展湖库蓝藻水华提取方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Sentinel-3数据,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光谱曲线上第7波段(中心波长为620 nm)与相邻波段反射率的夹角,构建出新型蓝藻水华光谱指数-PCAI(Phycocyanin Angle Index),并应用于太湖和大通湖蓝藻水华的提取,同时与NDVI、PCI、MCI等指数法的蓝藻水华提取结果、藻密度实测浓度、藻蓝蛋白反演浓度进行比对,研究PCAI指数法提取蓝藻水华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本研究构建的光谱指数PCAI,能够准确表征藻蓝蛋白的生物量和水华程度,以角度的形式表示水华程度,较其他指数更加形象、直观。②从太湖和大通湖水华分布、强度和面积来看,PCAI指数法与PCI指数法的蓝藻水华提取结果基本相当,与NDVI指数法仅部分甚至极少部分结果相当或接近,与MCI指数法较为接近,但其非水华区域MCI值相对较高。③采用PCAI指数法提取蓝藻水华,克服了NDVI指数法对较重水华过饱和、对轻度或轻微水华识别极不灵敏的问题,避免了MCI指数法易受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a影响的问题,较PCI指数法更易于判定蓝藻水华程度。④PCAI与藻密度、蓝藻密度的相关性最强,因其不受叶绿素a影响在水华定性方面较NDVI、PCI和MCI指数法更具优势。研究显示,PCAI构建原理简单,方法独特,提取蓝藻水华的结果较为可信,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Sentinel-3数据 蓝藻 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极大节旋藻来源藻蓝蛋白和蛋白质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研究
10
作者 白仁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1-6,共6页
通过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试验,揭示活性炭对C-PC和总蛋白质的吸附特性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同样条件下,活性炭去除杂蛋白质的效率更高,经过活性炭纯化后,C-PC占总蛋白质的比例从31.2%增加到51.5%;活性炭对C-PC和总蛋白质... 通过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试验,揭示活性炭对C-PC和总蛋白质的吸附特性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同样条件下,活性炭去除杂蛋白质的效率更高,经过活性炭纯化后,C-PC占总蛋白质的比例从31.2%增加到51.5%;活性炭对C-PC和总蛋白质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5和88.5 mg/g;活性炭对C-PC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而对总蛋白质的吸附为多层级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藻蓝蛋白 蛋白质提取 活性炭 吸附等温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对小鼠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
11
作者 邵丽林 解佑银 张雷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为探讨藻蓝蛋白(CPC)对小鼠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将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模型组(Mod)、空白敷料组(BD)、藻蓝蛋白敷料组(CPC TDD)和藻蓝蛋白敷料+藻蓝蛋白腹腔注射组(CPC+ip.)5个处理组进行小鼠烫伤试验。结果表明,CPC TDD组和CP... 为探讨藻蓝蛋白(CPC)对小鼠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将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模型组(Mod)、空白敷料组(BD)、藻蓝蛋白敷料组(CPC TDD)和藻蓝蛋白敷料+藻蓝蛋白腹腔注射组(CPC+ip.)5个处理组进行小鼠烫伤试验。结果表明,CPC TDD组和CPC+ip.组伤口愈合时间最短,可以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藻蓝蛋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对皮肤损伤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小鼠 皮肤损伤 伤口愈合 烫伤 海水浸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藻藻蓝蛋白的提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立红 邹宁 +3 位作者 孙东红 史亚丽 王国政 常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以鱼腥藻 (Anabeana)为材料 ,利用超声波进行细胞破壁 ,采用正交试验 ,从中选出最优工艺条件 ,即原料重 (鲜重 ) 8倍体积的磷酸缓冲液 ,超声波功率 6 0 0W ,作用 9min后 ,静止 30min ,藻蓝蛋白释放完全 ,饱和度为 4 0 %的硫酸铵使藻蓝... 以鱼腥藻 (Anabeana)为材料 ,利用超声波进行细胞破壁 ,采用正交试验 ,从中选出最优工艺条件 ,即原料重 (鲜重 ) 8倍体积的磷酸缓冲液 ,超声波功率 6 0 0W ,作用 9min后 ,静止 30min ,藻蓝蛋白释放完全 ,饱和度为 4 0 %的硫酸铵使藻蓝蛋白盐析的效果较好 ,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测定表明 ,所提藻蓝蛋白分别在 6 5 1 6nm和 6 96 6nm处有明显特征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特征吸收峰 倍体 鱼腥藻 缓冲液 效果 超声波 细胞破壁 荧光光谱 盐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提取纯化新工艺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红卫 覃海错 +2 位作者 伍正清 黄文榜 梁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用03mmol/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提取钝顶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提取率达到了98%。再在硅藻土545柱上分级洗脱,进一步经DEAE—纤维素柱纯化,其纯度达到了41(指可见区最大吸收与280nm处之比),最大吸收峰... 用03mmol/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提取钝顶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提取率达到了98%。再在硅藻土545柱上分级洗脱,进一步经DEAE—纤维素柱纯化,其纯度达到了41(指可见区最大吸收与280nm处之比),最大吸收峰在619nm,室温荧光发射峰在64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顶螺旋藻 藻蓝蛋白 蛋白 提纯 工艺 螺旋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中藻胆蛋白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产品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殷钢 李琛 +3 位作者 何清华 刘铮 袁乃驹 丁富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3,共4页
提出一种从螺旋藻中提取纯化藻蓝蛋白和糖蛋白的新型分离工艺。等电聚焦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藻蓝蛋白为电泳纯,等电点为4.3,测定了藻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其红外吸收光谱。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糖蛋白组成均一,... 提出一种从螺旋藻中提取纯化藻蓝蛋白和糖蛋白的新型分离工艺。等电聚焦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藻蓝蛋白为电泳纯,等电点为4.3,测定了藻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其红外吸收光谱。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糖蛋白组成均一,其分子量为130kd,测定了螺旋藻糖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螺旋藻糖蛋白含有α-型糖苷连接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藻蓝蛋白 糖蛋白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硒藻蓝蛋白抗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峙 郑文杰 +2 位作者 向军俭 杨芳 郭宝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19-822,共4页
目的 :观察含硒藻蓝蛋白 (Se -SPC)对四氯化碳 (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 2 %CCl4油灌胃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各组分别腹腔注射Se -SPC、藻蓝蛋白 (SPC)、无机硒 (Se) 7d ,测定血及肝组织中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目的 :观察含硒藻蓝蛋白 (Se -SPC)对四氯化碳 (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 2 %CCl4油灌胃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各组分别腹腔注射Se -SPC、藻蓝蛋白 (SPC)、无机硒 (Se) 7d ,测定血及肝组织中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丙转氨酶 (ALT)、一氧化氮 (NO)水平 ,分析Se -SPC、SPC、无机Se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Se -SPC组比CCl4组血和肝中Se、GPx、SOD水平显著增高 (P<0 0 5 ) ,血ALT、血和肝中MDA及NO-2 /NO-3 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高剂量Se -SPC组对Se含量、GPx、MDA、NO-2 /NO-3 等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 (P <0 0 1) ,在相同蛋白或硒剂量下 ,Se-SPC组比SPC组和无机Se组对上述指标作用更大。相关分析发现小鼠血Se水平与GPx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0 70 5 ) ,血GPx活性与MDA、NO-2 /NO-3 、ALT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2 9,r =- 0 336 ,r=- 0 4 5 7) ,血ALT活性与MDA及NO-2 /NO-3 呈显著正相关 (r=0 5 19,r=0 6 4 1)。结论 :Se -SP可能结合增高硒酶活性及抗炎双重功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肝损伤 藻青蛋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估测太湖蓝藻暴发期藻蓝素含量 被引量:28
16
作者 马荣华 孔维娟 +1 位作者 段洪涛 张寿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利用太湖水体藻蓝素的实测数据,基于蓝藻的光谱特征分析,选择MODIS250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建立了藻蓝素估测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新生蓝藻水华,辅助提取新生蓝藻水华的覆盖区.在新生蓝藻水华的覆盖区内,藻蓝素的... 利用太湖水体藻蓝素的实测数据,基于蓝藻的光谱特征分析,选择MODIS250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建立了藻蓝素估测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新生蓝藻水华,辅助提取新生蓝藻水华的覆盖区.在新生蓝藻水华的覆盖区内,藻蓝素的定测估算已经失去实际意义,没有必要讨论估测的精度高低.在新生蓝藻水华的覆盖区外,藻蓝素的遥感估测精度取决于藻蓝素浓度的高低以及藻蓝素与叶绿素的定量关系,即当藻蓝素浓度<35μg/L时,模型的平均相对估测误差约为134%;藻蓝素浓度>35μg/L时,平均相对估测误差降至31%;但对于那些藻蓝素的浓度>35μg/L,且藻蓝素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比值<8的湖区而言,藻蓝素浓度模型的相对估测误差约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藻蓝素 MODIS 遥感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华蓝藻底泥中复苏和水柱中生长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曹焕生 孔繁翔 +3 位作者 谭啸 杨州 张民 邢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5-589,共5页
为了研究太湖底泥中蓝藻的复苏和水柱中的生长,作者自行设计了原位藻类复苏收集器和生长培养器并安放在太湖梅梁湾监测蓝藻复苏释放和生长.实验在藻类的复苏期(2005年3-6月)进行.结果表明在复苏期太湖蓝藻的复苏呈现波动性增加,4月达... 为了研究太湖底泥中蓝藻的复苏和水柱中的生长,作者自行设计了原位藻类复苏收集器和生长培养器并安放在太湖梅梁湾监测蓝藻复苏释放和生长.实验在藻类的复苏期(2005年3-6月)进行.结果表明在复苏期太湖蓝藻的复苏呈现波动性增加,4月达到最大量.水柱中蓝藻同步的比生长率和生长量也呈现波动性上升,并在5月初达到最大值.浮游动物的存在并没有对蓝藻的生长造成显著的影响.对底泥蓝藻释放和水柱生长进行比较,底泥释放的蓝藻只占藻类生长量的很小一部分(<2.5%).所以,水柱中蓝藻的生长对其优势的确立和水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藻蓝素 复苏 生长率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纯化新工艺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冰 张学成 +1 位作者 高美华 褚现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52,共5页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磷酸盐缓冲液循环冻融联合超声波破碎法,50%硫酸铵沉淀获得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提取率达到13.1%。粗蛋白提取液再经过两次羟基磷灰石柱(HA)层析和seph...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磷酸盐缓冲液循环冻融联合超声波破碎法,50%硫酸铵沉淀获得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提取率达到13.1%。粗蛋白提取液再经过两次羟基磷灰石柱(HA)层析和sephacryl-HR-200凝胶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纯度达到4.71%。纯化后的PC在12%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得到两条带,分别是α和β两个亚基,分子质量分别为21.4 ku和17.0 ku。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分离纯化过程得到了较高提取率和电泳纯度的藻蓝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藻蓝蛋白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仙米藻蓝蛋白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汪兴平 谢笔均 +2 位作者 潘思轶 陈德文 赵利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58-461,共4页
通过非脂质体系抗氧化实验、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了葛仙米藻蓝蛋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葛仙米藻蓝蛋白对清除O2·、·OH自由基和H2O2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在体外反应体系中,葛仙米藻蓝蛋白能显著地降低MDA生成和血和肝中过... 通过非脂质体系抗氧化实验、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了葛仙米藻蓝蛋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葛仙米藻蓝蛋白对清除O2·、·OH自由基和H2O2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在体外反应体系中,葛仙米藻蓝蛋白能显著地降低MDA生成和血和肝中过氧化物的含量,起到保护细胞膜和红血球的作用。显示葛仙米藻蓝蛋白对小鼠肝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显著影响血浆的抗活性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藻蓝蛋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素的提取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尹兴娟 唐建国 +4 位作者 刘继宪 王瑶 李爱华 黄雷涛 包金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84-486,490,共4页
以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反复冻融法将细胞破碎,然后分别用25%和5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盐析等方法制得藻蓝蛋白;用10 mol/L浓盐酸在80℃下处理30 min,破坏了蛋白质与发色团之间的硫醚键,得到游离的发色团-藻蓝素。通过分析产物的紫外可见... 以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反复冻融法将细胞破碎,然后分别用25%和5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盐析等方法制得藻蓝蛋白;用10 mol/L浓盐酸在80℃下处理30 min,破坏了蛋白质与发色团之间的硫醚键,得到游离的发色团-藻蓝素。通过分析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了解产物的光学性质,测得所制的产物在660 nm处有荧光;藻蓝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改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质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素 藻蓝蛋白 提取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