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簧重力仪在亚地震频段和潮汐频段的重力噪声水平对比分析研究
1
作者 江颖 李响 +3 位作者 张晓彤 刘子维 刘清超 周浩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5-673,共9页
选取2022年蓟县地震台同址观测的3种弹簧重力仪(gPhone型、DZW型和GS-15型)的连续观测数据,计算了这3种弹簧重力仪在亚地震频段(1~6 h)的背景噪声水平(SSNM)和在潮汐频段(>6 h)的背景噪声水平(TNM),讨论了不同频段的背景噪声水平之... 选取2022年蓟县地震台同址观测的3种弹簧重力仪(gPhone型、DZW型和GS-15型)的连续观测数据,计算了这3种弹簧重力仪在亚地震频段(1~6 h)的背景噪声水平(SSNM)和在潮汐频段(>6 h)的背景噪声水平(TNM),讨论了不同频段的背景噪声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Eterna和Venedikov 2种调和分析方法,并讨论了不同频段背景噪声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在亚地震频段,gPhone型、DZW型和GS-15型重力仪的SSNM值分别为3.91、4.48和5.20,SSNM值与地震频段背景噪声水平(SNM)之间存在正相关。②在潮汐频段,3种重力仪的TNM值分别为5.514、6.681和8.007,TNM值与SNM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③通过调和分析发现,相比于DZW和GS-15型重力仪,gPhone型重力仪记录到的潮汐信号的主要潮波(O 1、K 1、M 2、S 2)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地震频段背景噪声 潮汐频段背景噪声 潮波 Eterna调和分析 Venedikov调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振型埋地超材料带隙机理及地震波衰减性能研究
2
作者 赵春风 高志伟 王胤植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91,共13页
超材料隔震屏障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已有的研究普遍存在体积大和带隙较窄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内部结构由钢块和橡胶柱交替排列而成,外部由钢板围成的点振型埋地超材料。首先,通过理... 超材料隔震屏障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已有的研究普遍存在体积大和带隙较窄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内部结构由钢块和橡胶柱交替排列而成,外部由钢板围成的点振型埋地超材料。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计算得到超材料的能带结构和频响关系,并结合其振型分析了带隙的形成机理;其次,研究了屏障层数和正斜入射波对超材料滤波特性的影响规律,参数化分析了填土层数、橡胶密度及弹性模量对超材料带隙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了超材料在考虑分层土时的滤波特性;最后,采用主频率分别为0.7、5.0、8.0 Hz的人工波和El-Centro等地震波对超材料屏障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点振型埋地超材料由于局域共振效应可以产生较宽的低频带隙且与频率响应的衰减范围相对应;多层屏障并不能显著提高滤波效果,超材料对正斜入射波都具有很好的衰减作用,较少的填土层数、密度较大和弹性模量较小的橡胶有利于拓宽低频带隙,分层土相比均匀土带隙拓宽了5.04 Hz;超材料对处于带隙内的人工波和地震波的衰减率均超过60%,且不会对频率带隙外的地震波产生放大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设计低频宽带隙的地震超材料结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超材料 带隙 局域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低频宽带隙地震超材料减震研究
3
作者 石南南 亢志宽 +3 位作者 罗方慧 李振宝 王利辉 赵卓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3,共8页
为研究土壤分层对地震超材料减震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4种在不同土壤分层工况下地震超材料的能带结构和透射谱。分析了在4层土壤分层时,钢管与混凝土的高度和厚度等几何参数对地震超材料全带隙宽度的影响。将地震超材料与隔... 为研究土壤分层对地震超材料减震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4种在不同土壤分层工况下地震超材料的能带结构和透射谱。分析了在4层土壤分层时,钢管与混凝土的高度和厚度等几何参数对地震超材料全带隙宽度的影响。将地震超材料与隔震沟耦合,分析了结构沿ΓX方向衰减地震表面波的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土层底部约束的增强,各条能带逐渐向上方移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增强地震超材料底部约束,获得预期全带隙宽度。几何参数分析表明,单胞高度和钢管厚度对地震超材料全带隙宽度有显著影响。通过设计钢管尺寸,可以得到宽度高达7.132 Hz的全带隙,这对共振基频在10 Hz内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隔震沟与地震超材料耦合后可以衰减沿ΓX方向0.1~20 Hz内的地震表面波,这有利于实现对地震表面波的全方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超材料 土壤分层 低频 带隙 地震表面波 透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频视角的频率增益控制方法
4
作者 刘玉萍 张宝金 +2 位作者 彭科 张衡 张浩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征目标地质体的特点,需对目标体的物性进行突出显示。传统的振幅增益控制(AGC)仅从振幅属性角度调整数据显示效果,不能满足地震数据解释工作中更加精细化的显示需求。文中提出一种频率增益控制(FGC)...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征目标地质体的特点,需对目标体的物性进行突出显示。传统的振幅增益控制(AGC)仅从振幅属性角度调整数据显示效果,不能满足地震数据解释工作中更加精细化的显示需求。文中提出一种频率增益控制(FGC)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给定时窗内的地震数据计算一个实际的平均振幅谱,同时构建一个主频可控的期望振幅谱,将二者进行匹配以计算出增益因子,并将其应用到地震数据,达到自适应频率增益控制的目的。在保持数据频带范围不变的前提下,该方法通过调整数据中不同频率成分的能量关系,可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既能突出地震数据的低频成分,用于整体地质构造趋势显示;也能突出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用于局部地质构造细节刻画。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程 频带 倍频子波 增益控制 地震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的超宽低频带隙及隔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丁兰 杨航 +2 位作者 李田军 吴巧云 朱宏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07-1918,共12页
针对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地震Rayleigh波,提出了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采用室内模拟模型试验对屏障结构的减隔振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进而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能带结构和振动传输特性,通过模态振型和位移场分布... 针对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地震Rayleigh波,提出了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采用室内模拟模型试验对屏障结构的减隔振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进而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能带结构和振动传输特性,通过模态振型和位移场分布阐释带隙形成机制,提出了Rayleigh波与屏障竖向共振和水平共振交互作用的频散曲线简化公式,研究了屏障在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所提屏障对地震Rayleigh波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水平方向上的地震加速度峰值降低了56.8%,其本质原因是Rayleigh波一部分被局限到共振单元中,另一部分转化成远离地表的体波。该研究结果为周期表面波屏障的超低频减隔震应用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结构 带隙特性 RAYLEIGH波 局域共振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丽 孟令媛 +2 位作者 吴昊昱 李玉铰 陈慧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_(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_(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显著地震或震群等指标,均出现了异常。异常图像的空间演化基本上...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_(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_(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显著地震或震群等指标,均出现了异常。异常图像的空间演化基本上围绕主震震源区或在其附近发生,这些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对未来主震的时、空、强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异常图像的时间演化特征在不同震例前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符合非均匀介质中坚固体孕震模式。显著地震或震群基本上是在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等图像异常的后期出现,表明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对主震的时间和地点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交界地区 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 地震活动 显著地震 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R-2宽频带地震记录仪的研制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祖斌 滕吉文 +1 位作者 林君 张林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5-1481,共7页
介绍了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的新型数字地震记录仪,系统采用双CPU结构、GPS授时同步与高精度恒温晶振相结合的时钟机制、新型24位A/D、完全超大容量电子固态存储以及内建自测试(BIST)等新技术,非常适合于天然地震的野外流动观测,也可应用在... 介绍了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的新型数字地震记录仪,系统采用双CPU结构、GPS授时同步与高精度恒温晶振相结合的时钟机制、新型24位A/D、完全超大容量电子固态存储以及内建自测试(BIST)等新技术,非常适合于天然地震的野外流动观测,也可应用在人工源反射、折射地震勘探等其他领域,是一种数据可靠、使用方便、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宽频带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记录仪 天然地震 宽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地震数据的抗假频重建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建军 陈小宏 +2 位作者 李景叶 张南南 刘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不规则采样地震数据会对地震数据多道处理的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单步预测滤波拓展到多步预测滤波,基于多步自回归预测滤波方法,实现对不规则地震数据的分步、抗假频重建方法。文中首先运用带限Fourier重建方法对不规则地震数据进... 不规则采样地震数据会对地震数据多道处理的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单步预测滤波拓展到多步预测滤波,基于多步自回归预测滤波方法,实现对不规则地震数据的分步、抗假频重建方法。文中首先运用带限Fourier重建方法对不规则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重建,得到无假频低频数据的频率谱;接着使用多步自回归算子从重建数据的无假频低频谱中提取整个有效频带的预测滤波因子;然后利用已知道数据和预测滤波因子重建得到完整数据的频率谱,最终实现不规则地震数据的抗假频重建。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地震数据 带限Fourier重建 多步自回归算法 地震数据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块体模型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学滨 赵扬锋 +1 位作者 代树红 潘一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对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率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地震块体模型 ,尤其是当界面法向和切向刚度较大时 ,能产生明显的共轭剪切破裂带。地震块体模型存在老断层 ,呈现各向异性 ,因而 ,促进了某一方向上的主条带充分发展 ,与主条带共轭的次条... 对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率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地震块体模型 ,尤其是当界面法向和切向刚度较大时 ,能产生明显的共轭剪切破裂带。地震块体模型存在老断层 ,呈现各向异性 ,因而 ,促进了某一方向上的主条带充分发展 ,与主条带共轭的次条带被抑制。存在复杂地质构造可能是地震带的间隔距离并不严格相等的原因。地震发生在剪切破裂带交叉部位的原因是这一位置剪切应变率较高。考察应变率场能揭示出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在构造运动作用下 ,新生构造与老构造并不重叠是可能的 ,因而 ,新生构造的交汇点就不一定出现在老断层上。地震块体模型的中心块体的尺寸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剪切破裂 应变率 应变局部化 地震块体 剪切带 老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蒲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本文根据长、中和短期预报研究对主要地震活动图象加以归类和简述。结果表明:(1)利用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中、短期预报,预报时间量程可能达到1、2年,甚至几个月,但要进一步缩短预报的时间尺度就十分困难,除非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活动;(2)地震... 本文根据长、中和短期预报研究对主要地震活动图象加以归类和简述。结果表明:(1)利用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中、短期预报,预报时间量程可能达到1、2年,甚至几个月,但要进一步缩短预报的时间尺度就十分困难,除非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活动;(2)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对于辨认未来主震(尤其是强主震)的位置是有效的;(3)强震和中强震前的图象特点是有区别的,据此,可以大概估计未来主震的震级。不过图象的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的相关性;(4)信号震、前兆震群和前震(包括早期前震)的确定应考虑到异常的地震活动时空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图象 地震预报 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冈底斯地体的宽频地震探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光琦 吴珍汉 +3 位作者 赵文津 宿和平 史大年 钱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3-718,共6页
青藏高原是大约60 Ma以来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直接碰撞形成的,是研究大陆碰撞过程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最佳场所。冈底斯构造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前沿地带,对冈底斯构造带的探测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对大陆碰撞过程和整个青... 青藏高原是大约60 Ma以来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直接碰撞形成的,是研究大陆碰撞过程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最佳场所。冈底斯构造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前沿地带,对冈底斯构造带的探测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对大陆碰撞过程和整个青藏高原地壳变形过程的认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一条穿越冈底斯(GDS)地体的地震深部探测剖面始于班公怒江断裂带北缘,向南穿越了崩错—嘉黎断裂带、冈底斯地体、雅鲁藏布缝合线并跨过藏南拆离断层系(STD),终止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本文作者利用天然地震体波完成了该条剖面的二维走时残差反演,展现出了该地段深部构造格局。首先验证了冈底斯地体浅部存在大面积部分熔融层的研究结论;支持甲玛大型斑岩铜矿为大陆碰撞挤压条件下岩浆上侵的成矿模式;PKP曲线描绘出了本次研究区间内Moho界面的形态,确定地壳最厚处在雅江缝合线南北两侧约50 km区间。这些推论和发现为青藏高原深部的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宽频地震探测 层析反演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治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以地震空间图像的递进演变为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1959年以来M≥6地震围成背景空区的阶段,1994年以来M≥5地震围成孕震空区的阶段和震前4个月的"逼近地震空区"阶段.在孕震空区的末期,青藏块体...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以地震空间图像的递进演变为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1959年以来M≥6地震围成背景空区的阶段,1994年以来M≥5地震围成孕震空区的阶段和震前4个月的"逼近地震空区"阶段.在孕震空区的末期,青藏块体及中国西部出现了1~2年的地震条带;伴随逼近地震空区的形成,还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小震平静.最后讨论了中国大陆西部8级地震的时空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图像 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弹性参数测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世立 王力娟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花岗岩的脆性大,易形成裂缝,花岗岩储层物性最好,属于孔隙—裂缝型储层;基底花岗岩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较差,以裂缝为主。目前有关基底花岗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特征的实验室研究较少。为此,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弹性参数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围压及孔隙压力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孔隙度和饱和状态下岩石弹性参数与微裂缝密度及孔隙纵横比的关系;应用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了基底风化壳储层及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符合基底孔隙—裂缝型储层特征的岩石物理模型,获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对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33块岩性样品,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实验测试,测得的标准铝块的超声频段纵波速度(6430 m/s)与参考值(6400 m/s)基本相同,相对误差为0.5%,精度较高。(2)随着围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增大,且横波速度变化不大。随着孔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呈降低趋势,且在气饱和状态下纵波速度的变化量大于水饱和状态,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横波速度的下降趋势相似。(3)不同压力的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速度差异表明微裂隙是影响频散绝对变化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压力增加,微裂隙逐渐闭合,孔隙间的流体流动效应减弱,喷射效应降低。(4)地震频段和超声频段储层敏感参数优选结果相同,即v_(P)/v_(S)(纵横波速度比)、ν(泊松比)、λ(拉梅系数)、λ/μ(拉梅系数/剪切模量)、λ_(ρ)(拉梅系数×密度)等参数对流体最敏感,可作为识别基底风化壳的储层敏感参数。(5)在裂缝密度为3条/m、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饱和度—孔隙度解释图板,在含水饱和度为50%、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裂缝密度—孔隙度解释图板,为风化壳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央隆起带 基底 超声频段 地震频段 岩石物理测试 物性参数 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字形地震超材料甚低频宽带隙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丽霞 李鹏国 +1 位作者 贾琪 李玲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9-427,共9页
在地球中传播的地震波主要有体波和表面波,而表面波中Rayleigh波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最为强烈。针对Rayleigh波的振动控制,提出一种田字形超材料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地震超材料,这种超材料屏障是由外部口字形框体内部嵌套十字形柱体组成,... 在地球中传播的地震波主要有体波和表面波,而表面波中Rayleigh波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最为强烈。针对Rayleigh波的振动控制,提出一种田字形超材料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地震超材料,这种超材料屏障是由外部口字形框体内部嵌套十字形柱体组成,形成4个可填充区域,其外部框体采用部分埋入的方式,具有高强度、强稳定性、填充方式灵活的特点。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田字形超材料的能带结构和传输特性,并通过分析带隙边界处模态振型可知,带隙的打开是由于柱体的局域共振。结合带隙机理可知,柱体结构中土壤填充量不同可改变柱体的质量,形成不同的谐振频率,产生甚低频带隙。为进一步拓宽带隙,设计研究了正、负梯度的质量填充方式,均可得到3.3~13.1 Hz甚低频宽带隙,在谐振频率范围内两者的隔震方式分别为Rayleigh波彩虹捕获和Rayleigh波到体波的转化。最后,采用EI-Centro地震波对填充屏障进行了时程验证,加速度最大幅值衰减超过80%,为地震超材料在减震隔震方面应用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超材料 振动控制 带隙 局域共振 减震隔震 声子晶体 甚低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维M带小波变换进行地震数据压缩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向宏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随着小波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小波变换已成为信号分析处理的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本文根据M带小波变换理论,结合地震数据的特征,将M带小波变换应用于地震数据的压缩处理,提出了地震数据的压缩编码算法。其压缩过程为:首先对地震数据... 随着小波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小波变换已成为信号分析处理的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本文根据M带小波变换理论,结合地震数据的特征,将M带小波变换应用于地震数据的压缩处理,提出了地震数据的压缩编码算法。其压缩过程为: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二维M带小波分解,形成由小波变换系数构成的分频剖面;然后对各子带中的细节分量进行阈值取舍,保留有用的细节分量而会去无用的或对原始数据贡献较小的成分;再采用自适应方法对所剩的M带小波变换系数进行尺度量化;最后采用算术编码进行熵编码,完成地震数据的压缩编码全过程。数据重建可通过作解码、反量化、利用M带小波逆变换实现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对地震数据压缩行之有效,压缩比可达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带小波变换 地震数据 数据压缩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试验效果及应用潜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振宽 张丽艳 +3 位作者 王建民 裴江云 陈志德 王丽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6-189,共4页
随着地震勘探装备能力不断增强,以高空间采样率为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庆油田在主力油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试验,首次进行了超万道、全数字、单点、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勘探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高密度资料能... 随着地震勘探装备能力不断增强,以高空间采样率为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庆油田在主力油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试验,首次进行了超万道、全数字、单点、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勘探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高密度资料能够更清晰地记录地震信号的波场特征,面波形态完整,空间假频少,有效信号频带较宽;高密度资料对小断层、薄砂体的精细刻画能力更强,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 频带宽度 小断层 薄砂体刻画 对井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推进迎风双线性插值法的三维地震波走时计算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章庆 孙建国 +1 位作者 岳玉波 江兆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1-2023,共13页
三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技术是三维地震反演、层析成像、偏移成像等诸多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正演计算工具.为了获得精度高且兼顾效率的三维走时计算方法:首先,在常规双线性插值公式推导过程中,充分利用平面波双线性假设的结论,获... 三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技术是三维地震反演、层析成像、偏移成像等诸多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正演计算工具.为了获得精度高且兼顾效率的三维走时计算方法:首先,在常规双线性插值公式推导过程中,充分利用平面波双线性假设的结论,获得了二元极小值超越方程的解析解,进而推导出了准确的局部走时计算公式,同时构造性地证明了该计算公式满足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Eikonal方程;其次,引入迎风差分的基本思想,提出迎风双线性插值的局部走时计算策略,该计算策略能简化算法、提高效率且保证无条件稳定性;然后,将上述计算公式和迎风双线性插值策略与常规快速推进法中的窄带技术结合,获得了一种新的基于快速推进迎风双线性插值法的三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精度和效率分析检验了新算法的精度、效率和正确性,并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算法在面对复杂介质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平面波双线性假设 迎风双线性插值 窄带技术 地震波走时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假频非均匀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59
18
作者 刘喜武 刘洪 刘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9-305,共7页
研究基于Fourier变换的数据重建方法 ,既能进行非均匀采样数据重建 ,又可以去除空间假频 .将不规则采样数据重建问题归结为信息重建的地球物理反演问题 ,采用最小二乘方法从观测的稀疏或不规则数据反演模型空间完全信息 .在求解信息重... 研究基于Fourier变换的数据重建方法 ,既能进行非均匀采样数据重建 ,又可以去除空间假频 .将不规则采样数据重建问题归结为信息重建的地球物理反演问题 ,采用最小二乘方法从观测的稀疏或不规则数据反演模型空间完全信息 .在求解信息重建反演问题时 ,引入DFT 加权范数规则化策略 ,采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 (PCG)求解 ,保证解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 .处理线性同相轴假频问题时 ,根据采样定理 ,引入线性预测方法 ,采用Yule Walker方程由带限信号的无假频低频功率谱预测高频功率谱 ,达到反假频目的 .本文研究了均匀采样数据内插 ,非均匀采样数据重建 ,非均匀分布高频信息重建等方面问题 ,数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变换 地震数据重建 最小二乘法 预条件共轭梯度法 线性预测 反假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在岩石变形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马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2-523,共2页
采用FLAC3D,对试样的尺寸效应、二块体地震模型、五块体地震模型和厚壁圆筒模型进行了变形局部化数值模拟研究。 所获得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自然灾害中的变形局部化现象。
关键词 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变形局部化 剪切带 尺寸效应 块体地震模型 厚壁圆筒 数值模拟 自然灾害 岩石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地震衰减的声子晶体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若龙 王天会 +1 位作者 王克协 韩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5-810,共6页
研究储层中周期性复合介质的声带隙效应,给出一种地震波衰减机制.将周期分层孔隙介质模型看作一维声子晶体,采用改进的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方法研究平面P波在其中传播时的声带隙现象.结果表明,当两种介质特征纵波速度不同时,在满足晶格厚... 研究储层中周期性复合介质的声带隙效应,给出一种地震波衰减机制.将周期分层孔隙介质模型看作一维声子晶体,采用改进的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方法研究平面P波在其中传播时的声带隙现象.结果表明,当两种介质特征纵波速度不同时,在满足晶格厚度为平均纵波半波长整数倍的频率处,出现了一系列阻带,且低频阻带的宽度和衰减正比于该速度差异.不相溶流体的混合饱和与孔隙度的变化与颗粒和骨架参数的变化相比,其低频阻带具有更大的带宽和衰减.当晶格厚度为几米至几十米时,低频阻带处于地震频率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衰减 声子晶体 声带隙 反射透射矩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