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收集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孟玮 吴忠道 +3 位作者 余新炳 彭寨玉 阮志燕 袁竹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收集纯净肺期童虫的方法。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昆明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2、3、4、5、6、7、10、12、14、21天解剖,从皮肤、肺脏、肠系膜静脉及肝门静脉处收集童虫。结果肺期童虫出现的高峰期为感染后第3天,获得最... 目的建立一种收集纯净肺期童虫的方法。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昆明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2、3、4、5、6、7、10、12、14、21天解剖,从皮肤、肺脏、肠系膜静脉及肝门静脉处收集童虫。结果肺期童虫出现的高峰期为感染后第3天,获得最佳收获肺期童虫的时间,建立了回收大量纯净童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肺期 血吸虫童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iNOS的表达及NO介导的杀虫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小纯 刘璋 +1 位作者 刘文琪 李雍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肺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动态表达及一氧化氮(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间点剖杀小鼠并取其肺组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肺部iNOS的转录水平;用NOS的抑制剂AG(Aminog... 目的研究小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肺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动态表达及一氧化氮(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间点剖杀小鼠并取其肺组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肺部iNOS的转录水平;用NOS的抑制剂AG(Aminoguanidine,氨基胍)处理感染小鼠,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虫荷的高低以确定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结果未感染小鼠肺部无iNOS转录表达,感染后第4d肺部iNOS有较高水平的转录表达,第9d表达消失;AG处理小鼠的虫荷较未处理组高(P<0.05)。结论移行到肺部的童虫能诱导肺组织表达iNOS,由iNOS产生的NO能对童虫发挥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童虫 INOS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体外抗AF18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建发 汤治元 +2 位作者 刘玉新 杨淑娟 John R Kusel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9-950,955,共3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抗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童虫,环孢素A体外作用,AF18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定量童虫荧光素的分布以及测定光漂洗后童虫荧光素的复原率。结果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绿色变成黄色,虫体表面损伤;随着环孢素... 目的探讨环孢素A抗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童虫,环孢素A体外作用,AF18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定量童虫荧光素的分布以及测定光漂洗后童虫荧光素的复原率。结果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绿色变成黄色,虫体表面损伤;随着环孢素A剂量加大,童虫荧光素定量增加;童虫光漂洗后荧光素的复原率大幅度降低。结论环孢素A增加童虫AF18的含量,降低童虫荧光素的复原率,减低童虫表膜流动性;提示,表膜是药物作用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曼氏血吸虫 AF18 童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体外抗FITC-ConA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柳建发 Kusel JR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体外抗FITC ConA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以及虫体表膜通透性。方法人工制备曼氏血吸虫童虫,使用FITC ConA进行标记,环孢素A体外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摄照。结果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淡蓝色变成亮蓝色,虫体... 目的探讨环孢素A体外抗FITC ConA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以及虫体表膜通透性。方法人工制备曼氏血吸虫童虫,使用FITC ConA进行标记,环孢素A体外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摄照。结果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淡蓝色变成亮蓝色,虫体可见多个亮蓝色小点,虫体表面损伤。结论环孢素A能增加童虫表膜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曼氏血吸虫 童虫 FITC—Co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童虫作用
5
作者 任翠平 程晓虎 +6 位作者 童晶晶 汪洁 成晓 廖法学 雷黎 刘森 沈际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观察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伤血吸虫童虫作用。方法利用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Sj myosin)对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获得抗Sjmyosin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将该抗体和巨噬细胞或补体与... 目的观察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伤血吸虫童虫作用。方法利用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Sj myosin)对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获得抗Sjmyosin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将该抗体和巨噬细胞或补体与日本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测定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结果将抗Sj myosin噬菌体抗体和巨噬细胞及补体与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时,在培养后24h即出现杀伤作用(童虫死亡率为4.69%),48h童虫死亡率达84.06%,96h童虫死亡率达89.38%。结论人源性抗Sj myosin Fab噬菌体抗体具有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噬菌体抗体 血吸虫童虫 体外杀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曼氏血吸虫童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6
作者 舒新华 易新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采用曼氏血吸虫童虫代谢分泌物免疫 Balb/ c小鼠 ,制备了 2株单克隆抗体 ,经鉴定均为 Ig G1.免疫沉淀分析结果显示 ,两株单抗都识别曼氏血吸虫童虫抗原中的 2 0 k D分子 .间接荧光抗体分析表明 ,两株单抗都与曼氏血吸虫 3h龄和 48h龄童... 采用曼氏血吸虫童虫代谢分泌物免疫 Balb/ c小鼠 ,制备了 2株单克隆抗体 ,经鉴定均为 Ig G1.免疫沉淀分析结果显示 ,两株单抗都识别曼氏血吸虫童虫抗原中的 2 0 k D分子 .间接荧光抗体分析表明 ,两株单抗都与曼氏血吸虫 3h龄和 48h龄童虫及成虫表膜呈强阳性反应 ,而不与毛蚴、肺期童虫及虫卵肉芽肿中的虫卵反应 ,并且也不与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牛血吸虫童虫反应 .结果显示两株单抗具有阶段和种的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童虫 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冻融童虫苗和提纯抗原苗对水牛的免疫保护试验
7
作者 石耀军 施福恢 +7 位作者 林矫矫 沈纬 林邦发 张正达 钱承贵 叶萍 田锷 陈永军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9年第4期1-2,共2页
应用日本血吸虫两种抗原疫苗免疫水牛的减虫率、肝组织虫卵的减少率和攻击前及解剖前的平均增重分别为:日本血吸虫冻融苗(F/T苗)组为64.8% 、81.8% 和28.5kg、55.3kg;日本血吸虫提纯抗原苗天然谷胱甘肽S... 应用日本血吸虫两种抗原疫苗免疫水牛的减虫率、肝组织虫卵的减少率和攻击前及解剖前的平均增重分别为:日本血吸虫冻融苗(F/T苗)组为64.8% 、81.8% 和28.5kg、55.3kg;日本血吸虫提纯抗原苗天然谷胱甘肽S-转移酶(nGST 苗)组为33.19% 、79.7% 和37.8kg、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冻融童虫苗 水牛 免疫保护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牛四种寄生虫病的联合诊断技术应用报告
8
作者 刘恩勇 罗永香 +3 位作者 周煜 梅岭南 李同旺 刘堂建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9年第4期5-6,共2页
该文报告了在湖北省武穴、蕲春、浠水、团风、黄梅、黄州6 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斑点酶联技术(Dot-ELISA)检测耕牛的血吸虫、捻转血矛线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并与病原学检查法比较,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8% ... 该文报告了在湖北省武穴、蕲春、浠水、团风、黄梅、黄州6 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斑点酶联技术(Dot-ELISA)检测耕牛的血吸虫、捻转血矛线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并与病原学检查法比较,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8% 、95.5% 、94.3% 和97.3% 。说明Dot-ELISA 有实际应用意义和价值,且方法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酶联技术 耕牛 血吸虫 捻转血矛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其与肝基质联合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LDH、ACP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熊飞 李俊琳 +3 位作者 明珍平 钟沁萍 董惠芬 蒋明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以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为评价指标,研究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及其与肝基质联合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分MEF与肝基质联合组(后简称联合组)、MEF组、肝基质组和对照组4组。联合组与肝基... 目的以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为评价指标,研究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及其与肝基质联合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分MEF与肝基质联合组(后简称联合组)、MEF组、肝基质组和对照组4组。联合组与肝基质组预先铺敷肝基质,MEF组和对照组未铺敷肝基质,将虫龄21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分别接种于预先铺敷或未铺敷肝基质的小盖玻片上。肝基质组和对照组细胞培养于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常规培养基中,联合组与MEF组的细胞培养于有MEF饲养层的常规培养基中。培养第7d,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进行LDH、ACP染色,OlympusBX51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HIP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4组童虫培养细胞其LDH、ACP活性不同。LDH、ACP着色按联合组、MEF组、肝基质组、对照组依次变浅。定量分析显示,培养细胞的LDH含量,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联合组、MEF组、肝基质组培养细胞的ACP含量两两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MEF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基质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F饲养层能促进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的代谢,并能与肝基质协同促进培养细胞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培养 MEF饲养层 肝基质 乳酸脱氢酶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片固相粘附醛化童虫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大坤 赵慰先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15,共2页
本文介绍一种玻片固相粘附固定童虫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并将其用于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经甲醛固定6小时以上的童虫,无抗原性改变,无自发荧光,无明显非特异性吸附蛋白的现象;能一次大量制备和低温长期保存。经明胶-铬矾涂... 本文介绍一种玻片固相粘附固定童虫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并将其用于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经甲醛固定6小时以上的童虫,无抗原性改变,无自发荧光,无明显非特异性吸附蛋白的现象;能一次大量制备和低温长期保存。经明胶-铬矾涂底的玻片,增强童虫粘附于玻片的能力,童虫脱落率为10%左右,用于筛选杂交瘤孔的上清时,最低上清用量为10μl,与试管荧光法相比,该法省时、省事,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粘附 免疫荧光 童虫
全文增补中
伊维菌素杀日本血吸虫移行期童虫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兰栋 曾庆仁 +2 位作者 马璇 顾孔珍 吴尚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286-1291,共6页
目的从抗其他病原感染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筛选一种可杀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移行期童虫的制剂。方法选取克拉霉素(ClM)、阿奇霉素(AzM)和伊维菌素(IVM)在体外实验中设计3个不同剂量水平对S.j脱尾童虫作杀伤试验观察,... 目的从抗其他病原感染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筛选一种可杀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移行期童虫的制剂。方法选取克拉霉素(ClM)、阿奇霉素(AzM)和伊维菌素(IVM)在体外实验中设计3个不同剂量水平对S.j脱尾童虫作杀伤试验观察,以行为改变和染色差异作为判别虫体死与活的标志,以各药物组虫体死亡率大小来评价杀伤效果。取体外杀虫高效的IVM用于S.j感染小鼠后体内1~4 d虫体作治疗效果观察。结果在体外IVM 20μg/mL浓度条件下对S.j尾蚴脱尾童虫可致100%的杀伤率,且显著高于吡喹酮(PZQ)和青蒿琥酯(ARS)的杀伤效果(P<0.05)。IVM在0.4 mg/kg×2次的剂量对S.j感染小鼠后1~2 d的童虫杀死率为53.37%,与感染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3~4 d的童虫杀死率为39.98%,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IVM与PZQ或ARS联合治疗,未出现增效或协同作用。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中伊维菌素对体内外日本血吸虫移行期童虫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皮肤期童虫 移行期童虫 伊维菌素 杀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外培养系统中中性粒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
12
作者 肖树华 乐文菊 +1 位作者 梅静艳 薛海筹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6-19,共4页
3小时童虫在含病兔血清、补体和中性粒细胞的培养系统(ISCN)中培养48小时后,约60%的童虫体表有中性粒细胞附着,其中50.8%的童虫已死亡,含病兔血清不含补体(ISCN)、含正常小鼠血清及补体(NSCN)或含正常血清不含补体(NSN)的培养系统中,... 3小时童虫在含病兔血清、补体和中性粒细胞的培养系统(ISCN)中培养48小时后,约60%的童虫体表有中性粒细胞附着,其中50.8%的童虫已死亡,含病兔血清不含补体(ISCN)、含正常小鼠血清及补体(NSCN)或含正常血清不含补体(NSN)的培养系统中,中性粒细胞粘附童虫体表较少,童虫的死亡率亦低。24小时童虫在ISCN中培养48小时后,中性粒细胞对童虫的附着及童虫死亡率均逊于3小时童虫。在ISCN中,中性粒细胞对72小时童虫几不附着。以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杀死3小时童虫的作用依赖于抗体的存在,但不完全依赖于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童虫 中性粒细胞 补体
全文增补中
血吸虫逃避补体杀伤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杜华 刘国章 +1 位作者 陈晓光 严金海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3期17-18,共2页
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理非常复杂,且随着虫种、生活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传统的对寄生虫免疫逃避的解释有抗原变异、抗原伪装等等。现在的研究认为,一些补体调节因子,如CD55。
关键词 血吸虫 免疫逃避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童虫体表超微结构动态观察
14
作者 周芬龙 林建银 +1 位作者 李瑛 孔楚豪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5年第1期68-73,i005-i007,共9页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皮肤型、肺型、肝门型童虫的体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寻求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被在实验动物体内变化的规律,提供血吸虫病在免疫学上和预防化学药物上的研究参考。其图版Ⅰ—Ⅲ的1—4为日本血吸...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皮肤型、肺型、肝门型童虫的体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寻求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被在实验动物体内变化的规律,提供血吸虫病在免疫学上和预防化学药物上的研究参考。其图版Ⅰ—Ⅲ的1—4为日本血吸虫尾蚴,5—7为0.5小时龄皮肤型童虫,8—13为10日龄肺型童虫,14—22为15日龄肝门型雄性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童虫 体表超微结构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