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琦 叶夷露 +4 位作者 颜吟雪 张纬萍 储利胜 魏尔清 俞月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15min诱导小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从术前7d开始,用药组灌服黄连解毒汤2g/kg和4g/kg,实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21d,一日一次...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15min诱导小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从术前7d开始,用药组灌服黄连解毒汤2g/kg和4g/kg,实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21d,一日一次。缺血后35d(5周)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斜板试验,并记录小鼠的最终生存率。实验结束后,测定脑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数量。结果:黄连解毒汤4g/kg能显著提高小鼠MCAO术后35d的最终生存率,2g/kg和4g/kg均明显改善术后的神经症状,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脑萎缩。黄连解毒汤4g/kg可明显增加缺血侧海马CA1区、纹状体和皮层的神经元密度,2g/kg明显增加缺血侧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密度。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慢性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小鼠的最终生存率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药理学 脑缺血/中药疗法 脑缺血/病理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神经元/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抗Aβ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翔南 王欢欢 +3 位作者 王志强 吴佳莹 朱丹雁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索淫羊藿素(icaritin,ICT)对Aβ25-35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制备d17胎龄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支持培养7d后,与ICT预孵育24h并加入Aβ25-35肽,作用72h后以细胞形态、MTT值、培养液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索淫羊藿素(icaritin,ICT)对Aβ25-35肽致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制备d17胎龄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支持培养7d后,与ICT预孵育24h并加入Aβ25-35肽,作用72h后以细胞形态、MTT值、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作为细胞的损伤指标;并以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作为凋亡早期指标,AO/EB染色差异作为凋亡后期指标。结果:0.1μmol·L-1ICT预孵育24h能显著改善10μmol·L-1Aβ25-35肽所致的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损伤,MTT、LDH及形态学结果显示:ICT能提高Aβ25-35肽损伤神经细胞的存活率,JC-1染色结果显示:ICT能防止Aβ25-35肽诱导的细胞线粒体ΔΨm下降,AO/EB染色结果显示:ICT能够改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ICT经抗凋亡机制对Aβ25-35肽损伤大鼠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该作用与ICT干预Aβ25-35肽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核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药理学 细胞 培养的 神经元/药物作用 大脑皮质/病理学 淀粉样Β蛋白 细胞凋亡 线粒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 被引量:7
3
作者 朱丹雁 张翔南 +3 位作者 杜悦 陈燕 王志强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目的:采用淫羊藿素(icaritin,ICT)改变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培养微环境,论证ICT提高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拟胚体培养法,评价ICT对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作用;并利用RT... 目的:采用淫羊藿素(icaritin,ICT)改变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培养微环境,论证ICT提高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拟胚体培养法,评价ICT对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作用;并利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结果:ICT在10-7mol/L浓度时,对E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表型呈现最佳诱导效应,在分化d8+8时,分化率高达80%(P<0.001),并呈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分化神经表型者表达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基因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同时伴有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及β-tubulin Ⅲ和GFAP特异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应用拟胚体培养微环境调控法,ICT可诱导小鼠E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与神经发育依赖性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药理学 神经元 干细胞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荧光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0)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和人参二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婧 孙百强 +2 位作者 高瑞兰 郑丽华 凌树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1-40)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和人参二醇(panoxadiol)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Aβ1-40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及人参二醇(由浙...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1-40)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和人参二醇(panoxadiol)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Aβ1-40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及人参二醇(由浙江省中医院提供)的保护作用。结果: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经12μmol/LAβ1-40作用48h后,Aβ1-40损伤组神经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OD值降低,DNA电泳出现DNA片段,凋亡细胞数目增多。Western-blot显示Aβ1-40损伤组bcl-2表达下降(P<0.05),而40mg/L人参二醇预处理24h后可明显改变上述凋亡特征。结论:40mg/L人参二醇可减缓12μmol/LAβ1-40诱导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对凋亡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二醇/药理学 大脑皮质/细胞学 神经元/细胞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淀粉样β蛋白/药理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ra对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国荣 单巍松 +1 位作者 梁英武 吴希如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38-39,42,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神经兴奋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台盼蓝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了IL-1ra(IL-1受体拮抗剂)对谷氨酸诱导的培养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用North...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神经兴奋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台盼蓝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了IL-1ra(IL-1受体拮抗剂)对谷氨酸诱导的培养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用Northern印迹杂交观察了IL-1β对培养神经细胞NMDARI(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IL-1ra(mg/L)可明显抑制谷氨酸(0.5mmol/L)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IL-1β在1~50u/ml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地促进NMDARImRNA表达,IL-1ra可阻断此效应。结论;内源性IL-1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毒性的病理过程,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了NMDARI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神经元 药物作用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药物对两种品系小鼠行为学作用的比较
6
作者 叶夷露 张建亭 +4 位作者 钟雅文 张纬萍 沈香娣 魏尔清 张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药物对KM小鼠和ICR小鼠开场自发活动和被动回避试验的影响。方法:KM小鼠和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中枢兴奋药咖啡因(3、10、30 mg/kg)和麻黄碱(3、10、30、100 mg/kg),以及中枢抑制药地西泮(1、3、10 mg/kg)和...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药物对KM小鼠和ICR小鼠开场自发活动和被动回避试验的影响。方法:KM小鼠和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中枢兴奋药咖啡因(3、10、30 mg/kg)和麻黄碱(3、10、30、100 mg/kg),以及中枢抑制药地西泮(1、3、10 mg/kg)和水合氯醛(10、30、100 mg/kg)。给药10 min或30 min后,分别记录小鼠在开场内的自发活动2 h或被动回避试验的潜伏时间。分析小鼠的活动轨迹,以总路程、中央区域活动路程占总路程的比值(中央路程比值)、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和穿梭的潜伏时间等指标,来评价药物对两种品系小鼠行为学活动特点的影响。结果:咖啡因和地西泮使潜伏期延长,麻黄碱和水合氯醛使潜伏期缩短,两种品系小鼠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两种品系小鼠的总活动路程上,麻黄碱10 mg/kg、地西泮3 mg/kg和水合氯醛100 mg/kg有差异。麻黄碱10、30、100 mg/kg对ICR小鼠的中央路程比值较KM小鼠增加、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延长;地西泮3、10 mg/kg对ICR小鼠的中央路程比值较KM小鼠降低、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缩短。结论:两种品系小鼠对开场自发活动的总路程、中央路程比值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有差异,对被动回避试验的潜伏时间无差异,为今后中枢神经药物的研究中动物品系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学 运动活动/药物作用 药物评价 品系差异 被动回避 自发活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腺病毒保护培养的原代脊髓运动神经元 被引量:2
7
作者 尚铁燕 万有 +1 位作者 姚磊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GDNF)重组腺病毒 (Ad CMVgdnf)对培养的原代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转染不同滴度Ad CMVgdnf不同时间后计数 ,并计...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GDNF)重组腺病毒 (Ad CMVgdnf)对培养的原代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转染不同滴度Ad CMVgdnf不同时间后计数 ,并计算凋亡的运动神经元的百分率。 结果 :1 0 4 ~ 1 0 7pfu·ml 1 (pfu ,plaqueformunit)AdCMVgdnf的保护作用中 ,以 1 0 7pfu·ml 1 作用最显著 ,腺病毒的滴度过大或过小 ,保护作用都减弱 ;观察 1~ 9d不同转染时间的效果时 ,在第 3~ 9天均可观察到保护作用 ,以第 9天最明显 ,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增多2 80 % ,同时凋亡神经元的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 1 2 .9%。结论 :在一定的时间 (9天 )和合适的腺病毒滴度 (1 0 7pfu·ml 1 )条件下 ,腺病毒介导的GDNF对体外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起到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运动神经元 腺病毒 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培养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分泌物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训 俞光岩 +2 位作者 张震康 李盛琳 章魁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 :比较培养的面神经和坐骨神经来源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C)的可溶性分泌物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 (facialmotoneuron ,FMN)的营养活性作用。方法 :收集 1~ 4代大鼠沃勒变性段和乳鼠面神经及坐骨神经SC体外无血清条件培养液 ,超滤浓... 目的 :比较培养的面神经和坐骨神经来源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C)的可溶性分泌物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 (facialmotoneuron ,FMN)的营养活性作用。方法 :收集 1~ 4代大鼠沃勒变性段和乳鼠面神经及坐骨神经SC体外无血清条件培养液 ,超滤浓缩 ,测定分离纯化的FMN细胞在含不同来源的SC分泌的可溶性物质的条件培养液中的生长活性。结果 :在含 4种SC条件培养浓缩液 (concentratedconditionedmedia,SC CMC)的培养液中 ,FMN生长活性均明显高于在含血清或无血清培养液中 ,不同来源的SC CMC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活性主要来自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30 0 0 0组份的蛋白多肽物质 ,FMN的活性在高蛋白浓度时明显高于低蛋白浓度组 (P <0 .0 1)。结论 :面神经和坐骨神经SC CMC中含有促FMN存活、生长的蛋白或多肽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30 0 0 0 ,其活性作用与使用的蛋白浓度有关 ;在研究SC分泌物对FMN营养活性作用时 ,可考虑选择坐骨神经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面神经 运动神经元 药物作用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依赖的神经元存活及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嵩 罗建红 邱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0-445,共6页
NMDA受体属于谷氨酸受体,它在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是脑缺血、缺氧和脑外伤等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生理和某些病理情况下,NMDA受体的激活具有促进神经元存... NMDA受体属于谷氨酸受体,它在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是脑缺血、缺氧和脑外伤等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生理和某些病理情况下,NMDA受体的激活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及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药物疗法 神经元/药物作用 突触传递 NMDA受体 存活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与小分子促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性
10
作者 许敏华 吴佳莹 +3 位作者 欧丽丽 朱丹雁 俞永平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索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是否涉及全反式维甲酸(RA)促胚胎干(ES)细胞早期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以此构建快速评价药物对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悬滴培养法模拟体内胚胎发育状态,形成拟胚体,进而贴壁向... 目的:探索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是否涉及全反式维甲酸(RA)促胚胎干(ES)细胞早期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以此构建快速评价药物对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悬滴培养法模拟体内胚胎发育状态,形成拟胚体,进而贴壁向神经细胞分化。利用RT-PCR法评价神经元呈特征性表达的一类细胞骨架蛋白基因微管相关蛋白(Mtap2)、神经丝(Nefm)和微管蛋白(β-tubulin)转录水平,作为RA促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指标,结合光镜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的形成,由此构建快速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合成化合物库内6个小分子对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以Mtap2为甚,增加了1.27倍,并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但β-tubulin无明显变化。6个合成小分子均使Mtap2转录受到抑制,但Nefm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上调,1号和3号化合物尤甚,分别增加了1.4和1.2倍,该上调作用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不尽一致。结论: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早期,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tap2的表达与否与早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药物作用 胚胎/细胞学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转录 神经元/细胞学 维甲酸/药理学 基因表达 中间丝蛋白质类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