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韩学尧 纪立农 周翔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在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888例既往无糖耐量异常病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糖化血红...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在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888例既往无糖耐量异常病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测定。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用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 β)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用OGTT中空腹和 30min胰岛素血糖差值的比值(ΔI30 /ΔG30)评价胰岛素早期分泌;用ΔI30 /ΔG30 /HOMAIR评估处置指数(despositionindex, DI)。结果: 888例患者的一级亲属中, 167例新诊断糖尿病, 180例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 (糖调节受损 ), 457例OGTT和HbA1c均正常, 84例HbA1c高于正常而OGTT正常。从OGTT和HbA1c均正常经糖调节受损到糖尿病状态,HOMAIR、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甘油三酯(TG)进行性增加,HOMA β、ΔI30 /ΔG30、DI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进行性下降。根据OGTT曲线下面积三分位值,将正常糖耐量个体从低到高分为 3组 (1 /3, 2 /3, 3 /3组 ),也发现上述指标相似的变化趋势。调整了性别、年龄、BMI后,高分位 3 /3组HOMAIR高于低分位 1 /3组,而HOMA β、ΔI30 /ΔG30 /、DI低于低分位 1 /3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亲属 临床特征 横断面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甘油三酯(TG) 糖调节受损 hbalc 2型糖尿病发病 葡萄糖耐量实验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指数 OGTT 胰岛素分泌 空腹血糖受损 高密度脂蛋白 病理生理改变 糖耐量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2
作者 荆爱玉 袁晓红 +4 位作者 倪红艳 焦阳 梁曦 腾云 谢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HbA1c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门诊查体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285例,男158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8±11)岁。所有研究对象行... 目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HbA1c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门诊查体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285例,男158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8±11)岁。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定HbA1c。结果①按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判断,285例中2型糖尿病(DM)176例,糖调节受损(IGR)71例,糖耐量正常(NGT)38例,三组HbA1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OGTT中FPG、2hPG为直线正相关(r=0.72,0.59,P<0.05)。③通过绘制ROC曲线图,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1%,诊断的灵敏度高于FPG,低于2hPG;当HbA1c的切点为6.5%时,诊断的灵敏度低于FPG和2hPG,但联合检测FPG和HbA1c其灵敏度大于2hPG。结论在无法进行OGTT的情况下,HbA1c可用于糖尿病诊断,但应联合FPG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2型糖尿病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血糖控制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斌斌 马建华 +4 位作者 苏晓飞 丁波 孙睿 罗勇 郭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2-1193,共2页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涉及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共同作用结果,中国人群血糖控制普遍不达标,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将中国人群HbAlc控制水平提高到7.0%.从而避免过分严格的血糖控制带来的低血糖以及死亡风险。但即便提高到7....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涉及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共同作用结果,中国人群血糖控制普遍不达标,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将中国人群HbAlc控制水平提高到7.0%.从而避免过分严格的血糖控制带来的低血糖以及死亡风险。但即便提高到7.0%,可能仍有很多患者未达标,为了解这一现状.我们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患者 调查 门诊 中国人群 hbalc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戴美杰 李小龙 +1 位作者 张文辉 袁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958-195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对388例健康体检成人的CRP、血糖(Glu)、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对388例健康体检成人的CRP、血糖(Glu)、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进行测定,并按不同CRP水平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RP基线水平较低组(CRP<1.0mg/L)比较,CRP较高水平组的Glu、HbA1c、TG、Ch、LDL-C、apoB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血糖增高者体内存在一定的炎症过程,追踪观察血清CRP与血糖、血脂等浓度变化,对判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为了给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我们对388例健康体检成人血清CRP、Glu、HbA1c、血脂进行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成人健康体检者,共388例,其中男267例,女121例,年龄22~85岁,平均(41.8±9.7)岁。均除外严重肝、肾、心血管等疾病,且无明显急性感染征象(即临床无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常规X线胸片正常等)。1.2方法CRP测定采用BECKMAN公司的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HbA1c测定采用拜耳公司提供的DCA2000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Glu、TG、Ch、HDL-C、LDL-C、ap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血清CRP 血糖增高 蛋白水平 C-反应蛋白(CRP)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利与弊
5
作者 毕艳 孙婧 朱大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1-14,共4页
1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1950~1975年间相比,1976~2001的25年间,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明... 1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1950~1975年间相比,1976~2001的25年间,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无糖尿病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无糖尿病病史者高2~4倍,高血糖是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1],而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至正常水平及强化控制血糖是否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仍然存有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治疗 死亡率 型糖尿病 hbalc 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 微血管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 终点事件 全因死亡 强化降糖 心脏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回顾
6
作者 田勍 杜颖 洪天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3-17,共5页
1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2009年,在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年会上,Bantiong奖获得者George S Eisenbarth教授针对1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6个阶段(遗传易感性、诱发因素、免疫学异常、胰岛素分... 1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2009年,在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年会上,Bantiong奖获得者George S Eisenbarth教授针对1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6个阶段(遗传易感性、诱发因素、免疫学异常、胰岛素分泌进行性减少、临床糖尿病及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系统介绍了1型糖尿病分子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代谢病 胰岛素抵抗 hbalc GLP 甘精胰岛素 肠促胰岛素 罗格列酮 胰岛素类似物 DPP ADA 胰岛素分泌细胞 胰升糖素 胰岛素拮抗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稿时经常见到的“低级错误”(二)
7
作者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71-71,共1页
3引用诊断标准错误 例如,在髙血压研究中引用1999年WHO髙血压诊断标准,这-标准对于髙血压的诊断与定义均与现行指南不同;在糖尿病研究中引用美国ADA诊断标准,这-指南中将HbAlC也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之-,而我国并未采用这-标准;又如关... 3引用诊断标准错误 例如,在髙血压研究中引用1999年WHO髙血压诊断标准,这-标准对于髙血压的诊断与定义均与现行指南不同;在糖尿病研究中引用美国ADA诊断标准,这-指南中将HbAlC也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之-,而我国并未采用这-标准;又如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引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诊断标准,这与我国标准也有很大差别;还有-些关于顽固性髙血压的研究,所纳人患者不符合现行指南关于顽固性髙血压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低级 hbalc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顽固性 血压 W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新睿 金鑫 +3 位作者 姜红 王亚萍 卢群 田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49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病例组),无脑卒中患者84例(对照组),在入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检测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血脂等指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49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病例组),无脑卒中患者84例(对照组),在入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检测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血脂等指标。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判断Hcy与缺血性脑卒中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Hcy显著升高[(24.4±10.1)μmol/Lvs.(16.3±7.5)μmol/L,P<0.05];高Hcy血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率差异显著(χ2=18.73,P<0.05),调整年龄的影响后OR=4.82,95%CI:2.21~11.45;采用四分位法对Hcy水平进行分级,OR值逐级递增:5.62、12.96、14.73,线性回归分量(χ2=24.44,P<0.0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随Hcy水平的增高而增加。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随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血糖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娥 王自正 +6 位作者 孟庆乐 傅雷 刘任从 施秀敏 李少华 邵国强 王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1-963,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密度(BMD)变化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60例70岁以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密度(BMD)变化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60例70岁以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2 DM)患者正位腰椎(L1-L4)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部骨密度,同时检测FPG和HbAlc,并以相同的测量方法对60例70岁以上血糖正常老年男性作配对为对照组,对二部位BMD值、FPG和HbAlc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对照组)腰椎B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股骨颈部BMD、FPG和HbAl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PG和HbAlc值越高其股骨颈部BMD值越低。患者代谢控制不良会造成骨量丢失加速,易发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糖尿病 骨密度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丽云 武晓泓 +3 位作者 蔡娅 周霓忻 王爱民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7,74,共5页
目的:了解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与管理现状。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连续治疗1年以上糖尿病患者,通过门诊访谈、病历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治疗检查状况、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慢性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患者257名,年龄(61.8... 目的:了解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与管理现状。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连续治疗1年以上糖尿病患者,通过门诊访谈、病历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治疗检查状况、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慢性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患者257名,年龄(61.8±12.3)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为7.3%±1.5%。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达标率均高于2003年中国的调查结果(P<0.05)。现患率排前3位的并发症为白内障、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微量白蛋白尿。而影响血糖达标治疗的因素包括吸烟、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病程和文化程度。结论:本院2005年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高于2003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72.7%的患者血糖未能满意控制。因此,仍需强化糖尿病教育,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血糖自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秀亭 李婕 +2 位作者 谢曦 黄凯鹏 黄河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GC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联合诱导制备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GC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联合诱导制备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脉交泰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周。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肝糖原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CK和LDL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脉交泰胶囊能明显降低大鼠FBG、HbA1c、GSP水平,明显改善TC、TG、LDL-C等指标(P<0.05);肝脏肝糖原含量及LDLR和GCK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脉交泰胶囊具有明显的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提高肝糖原的含量,增加肝脏GCK和LDLR蛋白表达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脉交泰胶囊 糖尿病大鼠 糖化血红蛋白 肝糖原 葡萄糖激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秦利 殷峻 邢惠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2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同切点分组,将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t检验。结果 各影响因素中,HbAlC...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2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同切点分组,将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t检验。结果 各影响因素中,HbAlC有四项显著相关,其次为年龄(三项)、空腹血糖(FBS)和病程(二项)。当HbA1C达到6.8时,开始出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显著差异(P<0.05);HbAlC超过8.0时,所有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明显差异(P<0.05)。若去除病程和年龄因素,只有HbAlC达到9.0时,所有神经传导速度才出现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影响因素中,相关性最强的是HbAlC;其次,病程和年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益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志霞 张艳平 +6 位作者 吴范武 田春雨 喇孝谨 江春花 赵翠 王雪 李继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益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DM)、罗格列酮组(RM)、双益方组(SY),并设正常对照组(NC)。实验治疗4周... 目的:探讨双益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DM)、罗格列酮组(RM)、双益方组(SY),并设正常对照组(NC)。实验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血清胰岛素(Ins)。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Glut4mRNA表达。结果:双益方组、罗格列酮组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一般状况,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0.5h、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明显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升高(P<0.01),但双益方组、罗格列酮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模型组骨骼肌Glut4mRNA表达下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益方组、罗格列酮组Glut4mRNA表达均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益方组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降糖、降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胰岛细胞保护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耐量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血清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尿白蛋白与骨密度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萍 刘丰 +1 位作者 王衍慧 罗时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7-268,235,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68例,对照组23例,分别测定血糖、HbA1c、AKP、Cr、尿AER值、骨密度。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68例,对照组23例,分别测定血糖、HbA1c、AKP、Cr、尿AER值、骨密度。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7%为Ⅰ组,若AER<200μg/min为ⅠA组,AER>200μg/min为ⅠB组。HbA1c>7%为Ⅱ组,若AER<200μg/min为ⅡA组,AER>200μg/min为ⅡB组。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ⅡB组BMD明显低于ⅡA组、ⅠA组、ⅠB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BMD比正常人显著降低,血糖控制不达标并AER升高患者的BMD下降比血糖控制达标尿蛋白阴性患者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尿蛋白排泄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乐萍 张倩倩 +1 位作者 戴宁宁 徐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97-101,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收集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对... 目的 系统评价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收集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局指标采用多时间点Meta分析,而对于餐前和餐后血糖则采用终末时间点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文献质量B级6篇,A级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等时间长度(13~26周)的同伴教育干预后,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同伴教育(26周以上)对HbA1c改善的作用尚未被证实;中等时间长度(13~26周)同伴教育干预后,餐前和餐后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控制餐前和餐后血糖,中等时间长度(13~26周)的同伴教育项目对于HbA1c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同伴教育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9-9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丽 肖谦 向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75,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清CA19-9的相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T2DM患者(A组,120例)及非糖尿病患者(B组,108例)的血清CA19-9水平。2组均排除其它可能导致CA19-9水平升高的常见疾病。按糖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清CA19-9的相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T2DM患者(A组,120例)及非糖尿病患者(B组,108例)的血清CA19-9水平。2组均排除其它可能导致CA19-9水平升高的常见疾病。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A组分为血糖控制组(A1组,58例,HbA1c≤7.0%)和非控制组(A2组,62例,HbA1c>7.0%)。统计软件SPSS17.0对各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对可能影响CA19-9水平与T2DM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组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A1组与A2组比,A1组血清CA19-9水平低于A2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A19-9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P<0.05)、糖尿病病程(P<0.05)存在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A19-9水平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呈线性相关。结论:血清CA19-9升高与T2DM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血糖控制水平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9-9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小红 谷卫 何晓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上认为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行72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 S),分析其血糖谱。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 目的:了解临床上认为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行72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 S),分析其血糖谱。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明显的餐后血糖过高现象,尤以早餐后明显,血糖峰值在早餐后1.7 h;血糖>7.8mm o l/L、11.1 mm o l/L、13.9 mm o l/L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28%、13%、6%。3d CGM S中血糖>7.8 mm o l/L曲线下面积与HbA 1c正相关。同时还发现了无症状低血糖、持续高血糖(血糖大于13.9 mm o l/L,持续2h以上)等现象。结论:一个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仍有较多高血糖发生,3d CGM S血糖谱可以反映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情况,其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了解血糖波动的细节,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血糖/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对血脂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雪霞 王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存在的血脂异常及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将病人分为血糖控制良好、控制较差和控制差3组,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血糖浓度对血...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存在的血脂异常及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将病人分为血糖控制良好、控制较差和控制差3组,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蛋白(HbA1c)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5);随着HbA1c水平升高,TG、TC、LDL呈逐渐增高趋势,HDL呈下降趋势。结论血糖浓度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血糖浓度的同时应注意其对血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骨密度关系的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郝雅斌 洪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487-489,50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规律治疗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30例,其中15例为血糖控制较好组[GGC组:平均年龄(61.2±1.1)岁],另外15例为血糖控制较差组[PGC组:平均年龄(6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规律治疗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30例,其中15例为血糖控制较好组[GGC组:平均年龄(61.2±1.1)岁],另外15例为血糖控制较差组[PGC组:平均年龄(63.4±0.9)岁]。另设正常对照组15例[NC组:平均年龄(61.8±1.5)岁]。分别测定3组成员股骨颈及L1~4水平的BMD、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IGF-1、空腹C-肽、血钙、血磷、血镁、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3组在iPTH和IGF-1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与IGF-1、体重等指标相关,骨吸收增加与高血糖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血糖控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龈沟血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娟 赵洁 +3 位作者 张璇 孙卫斌 林月 林良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评估在牙周探诊中获得的龈沟血(gingival crevicular blood,GCB)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否可以代替手指末梢血(finger stick capillary blood,FSB)来筛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可靠性,为DM筛查提供新渠道。方法:选取中... 目的:评估在牙周探诊中获得的龈沟血(gingival crevicular blood,GCB)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否可以代替手指末梢血(finger stick capillary blood,FSB)来筛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可靠性,为DM筛查提供新渠道。方法: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仪检测GCB和FSB的血糖,Bio-rad 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GCB和FSB的HbAlc,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GCB和FSB血糖以及HbAlc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GCB HbAlc对DM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本研究收集了6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有无DM史、FSB血糖以及HbAlc的结果,发现18例有DM、42例无DM的牙周炎患者,两组GCB和FSB血糖的相关性分别为r=0.993和r=0.926;HbAlc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7和r=0.829;ROC曲线确定GCB HbAlc对DM的最佳诊断界值为HbAlc=5.7%,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结论:与FSB HbA1c相比,牙周探诊获得的GCB进行HbA1c检测同样准确,最佳诊断界值为GCB HbAlc=5.7%,可能用于筛查D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糖尿病 龈沟血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