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岭南缘宜丰—奉新锂矿田锂矿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廷 罗微 +3 位作者 熊燃 肖业斌 张福神 邱文江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9,共21页
宜丰—奉新锂矿田是九岭南缘最新探明的世界级花岗岩型锂矿田。为了进一步研究九岭南缘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和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笔者对与成矿有关的甘坊复式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甘坊复式岩体侵入期次、构造环... 宜丰—奉新锂矿田是九岭南缘最新探明的世界级花岗岩型锂矿田。为了进一步研究九岭南缘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和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笔者对与成矿有关的甘坊复式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甘坊复式岩体侵入期次、构造环境和和岩浆源区。宜丰—奉新地区花岗岩型锂矿可划分为碱性长石花岗岩型和花岗细晶(斑)岩型两种类型。甘坊复式岩体(包括甘坊岩体、古阳寨岩体、武堂岩体和白水洞岩体)为一复式岩套,经历了燕山期早、晚两期4个阶段的岩浆作用。甘坊复式岩体出现4次成岩成矿高峰(期),早白垩世是该矿田锂矿主成矿期。甘坊复式岩体是九岭南缘地区同一岩浆源区经过多次重熔,不同阶段、不同期次侵位,高度分异演化,累积增长形成的。甘坊岩体、古阳寨岩体、武堂岩体和白水洞岩体是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成岩成矿作用是统一的热力学与地球化学成矿系统,时代越是往后,花岗岩演化程度越高越彻底,岩浆热液流体参与越明显,成矿作用也越强,成矿规模越大。花岗岩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其岩浆源区主要为成熟度较高的变质泥质岩和砂岩。成岩成矿处于陆内造山同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锂矿床 成岩成矿时代 伸展构造环境 S型花岗岩 宜丰—奉新锂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2
作者 慕洁 俞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22,532,共11页
北山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一个重要的构造活动带,依据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探讨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284.2±0.1 Ma,形成于早二叠世.流... 北山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一个重要的构造活动带,依据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探讨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284.2±0.1 Ma,形成于早二叠世.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SiO_(2))、高碱(Na_(2)O+K_(2)O)、贫钙(CaO)、贫镁(MgO)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Pb、K,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Ba、Nb、P、Ti.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双堡塘组流纹岩岩浆可能来自下地壳部分熔融,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较为强烈的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根据相关判别图解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拉张环境,说明北山造山带南缘在早二叠世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堡塘组 火山岩 早二叠世 后碰撞伸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红旗岭晚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镍铜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 杨言辰 +1 位作者 李爱 袁海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9,共21页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岩、橄辉岩、斜方辉石岩、二辉石岩、苏长岩和辉长岩。主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具有富镁(w(MgO)=20.7%~31.1%)、低钛(w(TiO_(2))=0.33%~0.79%)、低碱(w(K 2 O+Na 2 O)=0.60%~2.29%)和硅(w(SiO_(2))=40.0%~53.0%)变化范围大的特征;微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呈现弱富集LREE和LILE(Th)以及亏损HREE和HFSE(Nb-Ta-Ti)。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斜长石和角闪石)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红旗岭岩群明显不同于洋岛型玄武岩、阿拉斯加型环状杂岩和科马提岩,但与岛弧玄武岩以及中亚造山带西段的“黄山西”和“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容矿超镁铁质岩相似,其母岩浆是一种富Mg、亏损Nb-Ta的岛弧拉斑玄武质熔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伸展环境,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含矿母岩浆可能经历了硫化物的“二次熔离”,最终形成了铂族元素(PGE)亏损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高镁拉斑玄武质母岩浆 硫化物熔离 铂族元素亏损 碰撞后伸展环境 红旗岭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邵武地区玄武安山岩的成因和意义——来自年代学、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伏顺 林鑫 +1 位作者 王郅睿 邵程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0-861,共22页
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研究成果颇丰,但有关中侏罗世晚期基性火山岩的报道较少,限制了对该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理解。本文对江绍断裂带东南侧邵武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 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研究成果颇丰,但有关中侏罗世晚期基性火山岩的报道较少,限制了对该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理解。本文对江绍断裂带东南侧邵武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邵武地区玄武安山岩喷发年龄为(161.0±2.0)Ma;同位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这些样品中—晚侏罗世锆石的ε_(Hf)(t)值介于-14.33~-10.41之间,ε_(Nd)(t)值较低(-9.2~-8.4),反映富集Nd同位素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具有高w(Al_(2)O_(3))、w(Na_(2)O)、低w(MgO)、w(TFe_(2)O_(3))等特征,稀土总量较低,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且具弱的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相对亏损。综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邵武玄武安山岩起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一定结晶的分异作用,其大地构造背景总体为板内环境。结合前人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认识,本文认为在中侏罗世晚期,太平洋俯冲板片发生回撤、撕裂,导致幔源岩浆底侵并置换了古老壳源岩石,从而东南沿海地区虽整体处于挤压背景,但仍存在局部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地球化学 伸展背景 玄武安山岩 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伸展构造性质——以辽东半岛南部饮马湾山岩体为例 被引量:67
5
作者 郭春丽 吴福元 +2 位作者 杨进辉 林景仟 孙德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93-1204,共12页
饮马湾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侵位于辽南变质核杂岩之中。岩体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由外向里分别是片麻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其中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理构造... 饮马湾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侵位于辽南变质核杂岩之中。岩体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由外向里分别是片麻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其中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理构造,部分岩石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变质核杂岩中拆离断层方向一致。似斑状花岗岩仅显示微弱片麻理,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为明显的块状构造,表明该岩体为同伸展变形就位产物。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显示,该岩体不同岩相岩石具有大体一致的年龄,其形成于120~130Ma的早白垩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三叠纪。该岩体岩石具有较大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其中片麻状和似斑状岩石具有高Sr含量(>600ppm)、低Y、Yb含量、轻重稀土分馏强烈的特点;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相对低Sr高Rb、低^(87)Rb/^(86)Sr比值。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饮马湾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但较大的范围Mg~#、Sr、Nd同位素组成则表明可能有其它物质(如岩石圈地幔、新生地壳)参与成岩作用。上述研究充分地显示,我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发育在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岩石圈减薄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马湾山岩体 辽东半岛南部 伸展背景 岩石圈减薄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付建明 谢才富 +2 位作者 彭松柏 杨哓君 梅玉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7-569,共13页
骑田岭岩体是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典型代表。其主体岩性为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石)黑云正长花岗岩,其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团块或条带。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岩浆混合的大部分岩相学证据。如包体... 骑田岭岩体是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典型代表。其主体岩性为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石)黑云正长花岗岩,其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团块或条带。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岩浆混合的大部分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浑圆状外形、塑性形变、冷凝边、斜长石An的“双峰式”分布、似环斑长石、针状磷灰石等。包体属于准铝质(A/KNC=0·72~1·00,平均0·85)钾玄岩系列岩石,寄主岩石为准铝或弱过铝质(A/KNC=0·89~1·06,平均0·97)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二者在主量和微量元素上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包体与寄主岩石的同位素组成具趋同性,它们的ISr和εNd(t)值分别为0·71041~0·71263、-6·9^-5·3和0·70854~0·71416、-9·2^-5·1,均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包体K_Ar年龄为152Ma,与其寄主岩石的形成年龄(155~161Ma)接近,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时间大致为晚侏罗世早期。对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产出的构造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在伸展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下,上涌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寄主岩石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拉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图拉尔根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岩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70
7
作者 孙赫 秦克章 +5 位作者 李金祥 徐兴旺 三金柱 丁奎首 惠卫东 许英霞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06-617,共12页
新疆图拉尔根铜镍钴矿产于康古儿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北东段,是由硫化物深部熔离成矿为主兼就地熔离、热液叠加成矿多重作用形成的半隐伏矿床。1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4个岩相:角闪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角闪辉石岩、辉长岩... 新疆图拉尔根铜镍钴矿产于康古儿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北东段,是由硫化物深部熔离成矿为主兼就地熔离、热液叠加成矿多重作用形成的半隐伏矿床。1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4个岩相:角闪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角闪辉石岩、辉长岩。岩性具有单期岩浆多次脉动上涌成矿特征。岩体m/f值为3.1~4.8,属于铁质超镁铁岩类,且具有低钛、低碱、低Al2O3特征,与黄山—镜儿泉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岩石化学特征相似。由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过渡族元素蛛网图可知1号和2号岩体具有同源性,并具有互补性,预示2号岩体深部成矿潜力很大,虽然其地表辉长岩矿化微弱。根据横穿1号和2号岩体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图可以看出两个岩体在深部具有同一个岩浆通道,也验证了两岩体属于同一岩浆来源。较低的La/Sm(<2)和Th/Ta值(4.6)表明成矿岩浆为地幔来源,岩体就位时很少受到地壳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图拉尔根Cu-Ni矿 脉动成矿 岩相特征 地球化学 碰撞造山晚期驰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亚干变质核杂岩糜棱状钾质花岗岩——早中生代收缩与伸展构造体制的转换标志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涛 郑亚东 +2 位作者 刘树文 李天斌 马铭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8±7Ma,这些岩石强烈变形,并发育同侵位岩浆流动和高温固态流动变形。这些特征表明在晚中生代该核杂岩成型之前即早中生代中下地壳层就已经历调整、减薄和伸展变形。它们的组合揭示了一种特有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干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体 转换标志 糜棱岩状花岗岩 同侵位变形 拉张环境 早中生代 中蒙边界 推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祁连西缘肃北三个洼塘地区古生代两类花岗质侵入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罗志文 张志诚 +2 位作者 李建锋 冯志硕 汤文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中南祁连西缘三个洼塘附近花岗质岩石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分别为416.7±4.3Ma(MSWD=0.52)、442.5±4.7Ma(MSWD=0.46... 中南祁连西缘三个洼塘附近花岗质岩石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分别为416.7±4.3Ma(MSWD=0.52)、442.5±4.7Ma(MSWD=0.46)和443.9±1.3Ma(MSWD=0.17),指示本区发生了两期岩浆活动事件。花岗质岩石均表现为过铝质,花岗岩高钾、K/Na,低Mg、Fe、Ca的主量元素特征,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EE为122.0×10^-6,δEu为0.05,具明显负铕异常。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多数富钠,高场强元素含量相对花岗岩较低,而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相对花岗岩略高,∑REE为133.3×10~~247.6×10^-6,δEu为0.73~1.09,铕异常特征不明显。综合研究表明,本区花岗岩可能属于造山活动结束后伸展环境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A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则可能属于洋壳俯冲环境下引起岛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这一成果对于研究中南祁连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祁连 岩浆活动 拉张环境 岛弧 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楚辉绿岩岩脉的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孙林华 王岳军 +1 位作者 范蔚茗 彭头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9-138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巴楚地区出露的二叠纪基性岩脉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巴楚地区基性岩脉中辉绿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La/Nb=0.84~1.23,Zr/Nb=5.80~7.81,Ce/P...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巴楚地区出露的二叠纪基性岩脉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巴楚地区基性岩脉中辉绿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La/Nb=0.84~1.23,Zr/Nb=5.80~7.81,Ce/Pb=2.6~15.4和 Nb/U=27.0~37.3,初始^(87)Sr/^(86)Sr=0.70495~0.70560,ε_(Nd)(t)=-1.7~+2.0,明显不同于受俯冲交代地幔源区的产物,也区别于典型洋岛玄武岩(OIB),相反具有 OIB 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能被理解为与二叠纪软流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产物,其起源与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表明二叠纪时巴楚地区应处于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二叠纪 软流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 伸展构造背景 巴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地区蛤蟆沟林场A型花岗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施璐 郑常青 +4 位作者 姚文贵 李娟 徐久磊 高源 崔芳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64-1276,共13页
对大兴安岭中部五岔沟镇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碱长花岗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36.97±0.99Ma、135.85±0.78Ma、... 对大兴安岭中部五岔沟镇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碱长花岗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36.97±0.99Ma、135.85±0.78Ma、126.04±0.48Ma和135.87±0.4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主量元素(XRF)具有富硅、富钾的特征,A/CNK值介于0.997~1.05之间,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并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贫Ba、Sr、Ti、P,这些特征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构造环境(A1型花岗岩),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是受到古太平洋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蛤蟆沟林场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27
12
作者 黄顺生 徐兆文 +5 位作者 顾连兴 华明 陆现彩 陆建军 聂桂平 朱士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狮子山矿田内分布着一系列燕山期岩浆岩 ,岩性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表明它们属富碱高钾钙碱性岩系 ,并有类似高Ba -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如Ba ,Sr和LREE含量高 ,Y和HREE含量较低 ,... 狮子山矿田内分布着一系列燕山期岩浆岩 ,岩性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表明它们属富碱高钾钙碱性岩系 ,并有类似高Ba -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如Ba ,Sr和LREE含量高 ,Y和HREE含量较低 ,LREE/HREE强烈分离 ,Nb ,Ta ,Ti强烈亏损 ,无明显的Eu负异常 ,Sr-Nd同位素具有EMⅠ型特征 ) ,由此推断它们具有相同岩浆来源。在区域拉张 -伸展构造域中 ,由富集Ba ,Sr的基性岩浆底侵熔融下地壳 ,并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矿田 闪长质侵入体 地球化学 拉张-伸展构造背景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区石炭纪火山—沉积序列及盆地性质 被引量:25
13
作者 白建科 李智佩 +2 位作者 徐学义 孙吉明 牛亚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区作为中天山微板块的一部分,呈"倒三角形"被缝合带或断裂带所围限。其上广泛出露的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是研究西天山石炭纪盆地性质和天山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过程最为直接的载体。本文通过对石炭纪火山—...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区作为中天山微板块的一部分,呈"倒三角形"被缝合带或断裂带所围限。其上广泛出露的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是研究西天山石炭纪盆地性质和天山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过程最为直接的载体。本文通过对石炭纪火山—沉积剖面的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构造环境及盆地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伊犁地区石炭纪火山—沉积岩与下伏地层(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前石炭纪褶皱基底)之间呈广泛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火山—沉积岩系由下到上可以划分为2个序列,分别对应于盆地伸展—裂陷演化的两个旋回:序列Ⅰ:大哈拉军山组底部扇三角洲相、向上出现2次爆发相—喷溢相的火山喷发旋回,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相,向上过渡为滨浅海相—开阔台地相;序列Ⅱ:伊什基里克组由下到上由3次爆发相—喷溢相的火山喷发旋回构成,东图津河组为浅海陆棚相。西天山伊犁地区石炭纪火山—沉积序列反映了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裂谷盆地充填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沉积序列 后碰撞伸展环境 石炭纪 伊犁地区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白建科 李智佩 +3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婷 茹艳娇 李晓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5,共11页
西天山伊犁地区广泛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是研究西天山早石炭世古地理格局和天山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过程最为直接的载体。文章对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碎屑锆石206... 西天山伊犁地区广泛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是研究西天山早石炭世古地理格局和天山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过程最为直接的载体。文章对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碎屑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分布范围较宽((321±2)^(435±2)Ma),按年龄及频率分布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2组:321~372 Ma和395~435 Ma。结合锆石的矿物学特征、CL图像特点及乌孙山区域地质资料,初步获得以下认识:(1)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沉积时代不晚于早石炭世晚期;(2)所研究砂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乌孙山及南部那拉提山相关的火山岩浆岩;(3)西天山造山带在中—晚泥盆世期间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洋陆转换事件。早石炭世以后,进入后碰撞裂谷伸展演化阶段,因此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形成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大哈拉军山组 碎屑锆石 U-PB定年 后碰撞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伊图里河地区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涛涛 陈聪 +3 位作者 刘凯 鲍庆中 周永恒 宋万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37-2647,共11页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具有高硅、富钾、富铝的特征,A/CNK比值较大(0.96~0.99),痕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Ce、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Sr、P、Ti、Ba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伊图里河地区花岗岩为具钾玄质系列岩石特征的铝质A型花岗岩,为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伊图里河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性环境中与断裂相关的褶皱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岳云福 李三忠 +3 位作者 高振平 郝德峰 单业华 许淑梅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4-580,共7页
张性环境下与断裂相关的褶皱作用 (包括纵向褶皱作用和横向褶皱作用 )的研究刚刚起步 ,以往的研究都将后者归因于走滑扭动或挤压反转的结果。但最新研究表明 ,横向褶皱多与张性环境下正断层作用相关的位移变化密切相关 ,也即横向褶皱是... 张性环境下与断裂相关的褶皱作用 (包括纵向褶皱作用和横向褶皱作用 )的研究刚刚起步 ,以往的研究都将后者归因于走滑扭动或挤压反转的结果。但最新研究表明 ,横向褶皱多与张性环境下正断层作用相关的位移变化密切相关 ,也即横向褶皱是应变控制的构造 ,而不是应力控制的构造。根据相关断裂级别 ,横向褶皱级别也分为 5类 :盆地级别 (一级 )的横向褶皱、控坳及控隆横向褶皱、控凹及控凸横向褶皱、控制断鼻的横向褶皱、小尺度孤立横向褶皱 ,并与断裂分级对应。对张性环境下褶皱同时的干涉和先后的叠加 (统称复合作用 )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复合褶皱样式进行创新与探讨。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伸展区发现新的圈闭类型 ,指导油气勘探 ;而且在于可创新性地在平面构造图上进行断裂生长顺序和组合规律的定性分析 ,同时还可对沉积相分布、沉积厚度变化等进行对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性环境 断裂 褶皱类型 横向褶皱 褶皱特征 应变控制 位移 褶皱作用 褶皱叠加 大地构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西区贾沙辉长-二长岩体SIMS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颖 黄智龙 +3 位作者 罗泰义 钱志宽 张嘉玮 孙建博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23-543,共21页
为确定云南省个旧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过程中基性端元的时限、地幔源区特点及大地构造环境,选取贾沙辉长.二长岩体为对象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贾沙辉长.二长岩体位于个旧西区,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和二长岩。锆石U.Pb同... 为确定云南省个旧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过程中基性端元的时限、地幔源区特点及大地构造环境,选取贾沙辉长.二长岩体为对象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贾沙辉长.二长岩体位于个旧西区,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和二长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岩石侵位时代为(84.0+0.6)Ma,属于晚白垩世,与个旧地区花岗岩、碱性岩和煌斑岩形成年代范围一致(76~85Ma)。贾沙岩体的辉长岩和二长岩Si02为47.3%~60.O%,K20+Na20为7.31%~10.1%。稀土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异常不明显。相对于原始地幔,贾沙岩体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贾沙岩体母岩浆起源于与俯冲有关的交代地幔,由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经历了较低程度的(〈5%)部分熔融形成。原始岩浆在就位过程中经历了广泛的地壳混染和橄榄石、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二长岩由辉长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研究显示,贾沙辉长.二长岩体是晚白垩世滇东南.桂西地区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表明这些岩浆岩形成于统一的岩石圈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二长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伸展环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体南缘早石炭世花岗岩类的起源及其对松多特提斯洋开启的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兴源 王青 +5 位作者 朱弟成 赵志丹 陈越 贾黎黎 郑建平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16-3730,共15页
近年来在拉萨地体识别出的二叠纪松多大洋型榴辉岩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本文称之为松多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但由于缺乏相关地质记录,对松多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目前并未进行讨论。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朗县地区片麻... 近年来在拉萨地体识别出的二叠纪松多大洋型榴辉岩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本文称之为松多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但由于缺乏相关地质记录,对松多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目前并未进行讨论。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朗县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类的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本文2件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41±2Ma和355±2Ma,表明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侵位于早石炭世。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9%~76%)和K2O/Na2O比值(1.04~3.04)为特征。白云母的出现、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04~1.52)和刚玉分子数(>1%),表明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属S型花岗岩。所有样品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Eu、Sr和高场强元素。锆饱和温度主要集中在780~800℃之间(最高可达859℃,平均808℃)。这些早石炭世花岗岩类中发育的闪长质包体、较高的锆饱和温度、低Pb高Ba丰度、小的负锆石εHf(t)值(-7.2^-1.2,平均-4.4),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为高温S型花岗岩,来源于浅部成熟地壳物质的重熔并伴随着明显的幔源物质注入。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的高温(>780℃)低压(<5kbar)性质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伸展背景。结合拉萨地体可能存在的石炭纪早期岩浆弧、泥盆-石炭纪以灰岩和细碎屑岩夹火山岩为特征的沉积地层记录,本文提出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很可能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该弧后伸展区进一步发育可能形成弧后盆地并最终发展成以松多榴辉岩为代表的松多特提斯洋,指示松多特提斯洋的持续时间可能不会超过80Myr(即从340Ma到26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多特提斯洋 弧后伸展背景 早石炭世花岗岩类 拉萨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浩特东北部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孔令杰 韩宝福 +3 位作者 郑波 冯丽霞 王增振 苏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3-457,共25页
在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北部,出露一系列花岗岩岩体。本文对其中的赛音乌苏、雅果敖包、干次呼都格和哈拉图庙等4个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哈拉图庙正长花岗岩体侵入于中泥盆统,具有A... 在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北部,出露一系列花岗岩岩体。本文对其中的赛音乌苏、雅果敖包、干次呼都格和哈拉图庙等4个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哈拉图庙正长花岗岩体侵入于中泥盆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其A/CNK值在0.98~1.04之间,显示铝质到弱过铝质特征,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317.5±2.8 Ma,相当于晚石炭世。赛音乌苏、雅果敖包和干次呼都格岩体均侵入于石炭系中,它们的年龄集中在270.1±2.7 Ma到273.8±1.6 Ma之间,相当于早二叠世。其中赛音乌苏岩体岩性变化较大,包括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干次呼都格岩体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它们具有I-A型过渡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这些花岗岩的εNd(t)值介于+3.2^+5.8之间,I_(Sr)值在0.703 58~0.709 92之间。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属于新生地壳物质,指示了地壳的生长。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区在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之间很可能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伸展构造背景 二连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二叠纪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彦 张志诚 +3 位作者 李可 罗志文 汤文豪 李秋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3-858,共16页
为了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二叠纪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别利用X光荧光光谱(XRF)、SHRIMP锆石U-Pb测年、ICP-MS和ISOPROBE-T方法测定研究区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含量、年龄、微量... 为了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二叠纪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别利用X光荧光光谱(XRF)、SHRIMP锆石U-Pb测年、ICP-MS和ISOPROBE-T方法测定研究区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含量、年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及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这套火山岩的SiO2含量集中分布在53.54%~54.71%和72.61%~80.81%两个区间,分别属于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79?4.3 Ma,说明它喷发于早二叠世。玄武安山岩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略亏损,(La/Yb)N为2.06~2.34,有轻微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Sr有明显的负异常,推断其来源于深部非原始地幔,很大程度上受地壳成分的混染。流纹岩亦略富集轻稀土,略亏损重稀土,(La/Yb)N为1.70~3.81,有很强的Eu负异常,Sr,P和Ti相对强烈亏损,Nb和Ta轻度亏损,K,Zr和Hf相对富集,具有较高的正εNd(t)值(+3.98^+5.62)和年轻的模式年龄TDM(490~690Ma),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为新生陆壳来源。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这套双峰式火山岩具有板内成因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双峰式火山岩 伸展构造环境 索伦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