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精油对鲟鱼源阴沟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1
作者 杨文静 苗强 +3 位作者 夏明雪 隋艾珊 王晓磊 隋智海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13-15,共3页
从患病杂交鲟内脏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其在LB平板上形成湿润、小而凸、半透明乳白色的小凸圆形菌落;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该菌株与Enterobacter cloacae PHLTA-1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99.79%),并且与E.cloacae PHLT... 从患病杂交鲟内脏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其在LB平板上形成湿润、小而凸、半透明乳白色的小凸圆形菌落;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该菌株与Enterobacter cloacae PHLTA-1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99.79%),并且与E.cloacae PHLTA-11和PF109X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被鉴定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玫瑰精油对阴沟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5μL/mL和10μL/mL,其抑菌效果存在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16S rRNA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玫瑰精油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源孔雀石绿脱色菌的筛选及脱色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华媛 熊梦霞 李润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86-90,96,共6页
从土壤来源的细菌中,筛选可使孔雀石绿(MG)脱色的菌株,结果得到1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S1-2)对MG有较强的脱色能力。通过MG被脱色前后溶液吸光度的变化衡量脱色率,用单一变量法分析影响菌株S1-2发挥MG脱色作用的不同条件... 从土壤来源的细菌中,筛选可使孔雀石绿(MG)脱色的菌株,结果得到1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S1-2)对MG有较强的脱色能力。通过MG被脱色前后溶液吸光度的变化衡量脱色率,用单一变量法分析影响菌株S1-2发挥MG脱色作用的不同条件。结果表明,菌株S1-2在36 h内可使1100 mg/L的MG完全脱色,处理后的MG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壁芽孢杆菌抑制率降低了43.98%~48.21%。用300 mg/L的MG进行脱色条件分析发现,按0.5%~7.0%接菌,脱色率达91.67%~93.91%;不同pH培养环境中,该菌在pH 6、7时对MG脱色率为90.02%~94.54%;在20~40℃条件下培养,该菌对MG脱色率达84.61%~94.56%;在6~18 g/L的NaCl浓度下,该菌对MG的脱色率达91.85%~9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毒性测试 脱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