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Kom.)对藻类的生化干预作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袁峻峰 章宗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5-50,共6页
室内试验表明金鱼藻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Turp.)Kutz.)的生长有明显的生化干预作用。本研究表明,金鱼藻和藻类共同培养,用培养过金鱼藻的培养液直接培养藻类,或用此培养液中提取的生... 室内试验表明金鱼藻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Turp.)Kutz.)的生长有明显的生化干预作用。本研究表明,金鱼藻和藻类共同培养,用培养过金鱼藻的培养液直接培养藻类,或用此培养液中提取的生物碱作藻类抑制实验,藻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等量的金鱼藻经煮沸后,对藻类的抑制作用高于原液。金鱼藻植株及其培养液中生物碱的含量与培养条件和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干预作用 金鱼藻 藻类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胁迫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生物量分配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桂香 符辉 +4 位作者 钟家有 倪乐意 朱天顺 李威 宋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9-734,共6页
选取了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狐尾藻和金鱼藻,通过测定其单株生物量、株高、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茎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研究这两种沉水植物在2 mg/L的铵态氮持续处理4 d以及铵态氮胁迫解除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铵... 选取了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狐尾藻和金鱼藻,通过测定其单株生物量、株高、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茎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研究这两种沉水植物在2 mg/L的铵态氮持续处理4 d以及铵态氮胁迫解除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铵胁迫阶段,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对狐尾藻各测定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而使金鱼藻株高显著增加.在铵胁迫解除阶段,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狐尾藻单株生物量增加不显著,而金鱼藻单株生物量显著增加;处理组2种沉水植物株高均显著增加;处理组狐尾藻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显著增加,而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显著减少,茎生物量/单株生物量保持不变.认为高光照环境下(约400μmol/(m2·s)),水体中铵态氮浓度短时间内(4 d)适当增加对沉水植物生长没有抑制作用;金鱼藻对高铵态氮浓度水体的适应能力较狐尾藻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胁迫 沉水植物 生物量分配 形态 狐尾藻 金鱼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调控浮游植物捕获磷与生长的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晓航 代嫣然 +4 位作者 吴娟 李柱 崔娜欣 钟非 成水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6-192,共7页
水体浮游植物具有捕获利用磷的能力以及沉水植物能够显著抑制水体中藻类生长已得到国内外广泛共识,但相应的潜在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沉水植物调控浮游植物... 水体浮游植物具有捕获利用磷的能力以及沉水植物能够显著抑制水体中藻类生长已得到国内外广泛共识,但相应的潜在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沉水植物调控浮游植物捕获磷与过度生长的机制.结果显示,尽管未种植金鱼藻的对照组上覆水中总磷、总溶解态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种植金鱼藻的实验组(约4倍),但是两个系统中这3种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符合S形的对数曲线.实验组藻类密度、有效光量子产量、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APA)以及细颗粒碱性磷酸酶活性(细颗粒APA)也远低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中粗颗粒碱性磷酸酶活性(粗颗粒APA)占TAPA的44.7%,显著高于细颗粒APA.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对照组水体藻类密度对TAPA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而金鱼藻的生长显著弱化了不同形态磷与APA、藻类密度、细菌动力以及光量子产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说明沉水植物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调控具有多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沉水植物 碱性磷酸酶 细菌 金鱼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水中氮、磷去除效率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燕 孙成渤 韩志慧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4-27,共4页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利用生物净化水质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特点,在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探讨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Cera...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利用生物净化水质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特点,在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探讨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为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用于净化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调控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满足金鱼藻的生长所需。试验结果表明,金鱼藻对水体中NO3-N、NO2-N、NH3-N、PO4-P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长效管理,是决定水质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维管束植物 金鱼藻 富营养化 净化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添加对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富集水体磷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琦 王和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6-416,共11页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3-P共沉淀,从而将水体中的磷永久性去除,避免植物腐烂后的二次污染.但不同的沉水植物种类形成CaCO3-P共沉淀的能力不同.本文以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金鱼藻(Ce...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3-P共沉淀,从而将水体中的磷永久性去除,避免植物腐烂后的二次污染.但不同的沉水植物种类形成CaCO3-P共沉淀的能力不同.本文以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实验对象,研究水体中添加钙离子(0、100 mg/L)对水体磷(磷浓度:0、0.2、2 mg/L)的去除和植物富集磷的差异,并通过植物灰分磷的组分分析,聚焦植物钙磷的变化,为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菹草和金鱼藻体系中总磷(T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显著下降,添加钙离子使降幅升高,且菹草体系中水体TP和SRP降幅均高于金鱼藻TP和SRP降幅;(2)菹草的干重全磷在高磷低钙(2-0)水平最高,灰分总磷在高磷高钙(2-100)水平最高,而金鱼藻干重全磷在高磷高钙(2-100)水平最高,灰分总磷在中等磷低钙(0.2-0)水平最高;(3)在2 mg/L的磷浓度下,添加钙离子使菹草的钙磷(HCl-P)和水溶性磷(H2O-P)含量升高,有机磷(NaOH-P)含量降低,结果使灰分总磷含量升高,而金鱼藻NaOH-P升高,HCl-P和H2O-P含量均降低,结果使灰分总磷降低.这表明菹草通过提高吸附性磷和钙磷含量增强磷的富集,而金鱼藻则只显著升高了灰分中有机磷的含量.显然,水体富营养化背景下,相较于金鱼藻,菹草具有更强的形成CaCO3-P共沉淀的能力,具备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磷富集 灰分磷 钙磷 菹草 金鱼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红土与苦草联合作用控制沉积物中磷释放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林熹 李丹莉 +2 位作者 程康龙 张瑜 张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80-2791,共12页
利用天然红土(RC)和700℃煅烧的红土(CRC-700)分别联合沉水植物苦草(VS)和金鱼藻(CD)形成处理组,拟探究一种能有效控制沉积物磷(P)释放的处理技术.结果表明,VS+CRC-700对沉积物P的释放和去除效果高于其他处理组,相比对照组上覆水中溶解... 利用天然红土(RC)和700℃煅烧的红土(CRC-700)分别联合沉水植物苦草(VS)和金鱼藻(CD)形成处理组,拟探究一种能有效控制沉积物磷(P)释放的处理技术.结果表明,VS+CRC-700对沉积物P的释放和去除效果高于其他处理组,相比对照组上覆水中溶解性活性磷(SRP)从1.38mg/L降至0.024mg/L,对不同层沉积物Fe(Ⅱ)-P和铁铝态结合磷(CDB-P)分别最多降低94和488.03mg/kg,同时对沉积物P固定作用明显,不同层沉积物中Ca-P含量最多增加182.78mg/kg.相比对照组VS+CRC-700能提高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丰度,增加5403.减少变形杆菌和拟杆菌相对丰度,分别减少了16.56%和33.33%.这些结果都表明,VS+CRC-700可视为一种廉价且具有潜力的高效P污染水体水质改善技术,应用控制弱水动力条件下水体的沉积物P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底泥 红土 苦草 金鱼藻 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沉水植物对模拟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智宇 谢珍玉 +1 位作者 黄爱优 张报轩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34-151,共18页
以海南省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水培养实验,探究温度、光照强度、植株密度等不同因子对于3种沉水植物净化罗非鱼(Oreochromi... 以海南省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水培养实验,探究温度、光照强度、植株密度等不同因子对于3种沉水植物净化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养殖尾水效果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净化效果最优的植物用于尾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金鱼藻综合去除效率最佳,其对水体中的氨氮(NH4+_N)、磷酸盐(PO43-_P)、亚硝酸盐(NO2-_N)、硝酸盐(NO3-_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7.11%、78.92%、96.89%、75.04%;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在植株密度为6.4 g·L^(-1)时净水效果最佳,而金鱼藻在植株密度为4.4 g·L^(-1)及6.4 g·L^(-1)时净水效果差异不显著;在光照强度为18000 lx时,金鱼藻及伊乐藻对水体中氨氮最终去除率比6000 lx时分别降低26.54%和62.36%,而轮叶黑藻完全丧失了去除水体中氨氮的能力,说明过高的光照强度可能会对植物产生光抑制,降低水质净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尾水处理 富营养化 伊乐藻 金鱼藻 轮叶黑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黑藻和大肠杆菌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研究
8
作者 吴海锋 李杰丽 兰瑛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研究黑藻、金鱼藻和大肠杆菌粗提液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发现10%—50%浓度范围内,三种材料粗提液的酶活性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其中,黑藻粗提液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小。通过对流食助推器收集到的O_(2)体积比较,不同浓度粗提液分解H_(2)O_(2)... 研究黑藻、金鱼藻和大肠杆菌粗提液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发现10%—50%浓度范围内,三种材料粗提液的酶活性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其中,黑藻粗提液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小。通过对流食助推器收集到的O_(2)体积比较,不同浓度粗提液分解H_(2)O_(2)速率不同,30%金鱼藻粗提液或30%大肠杆菌菌液催化效率高,可替代20%肝脏研磨液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定量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黑藻 大肠杆菌 实验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琳 王慷林 李莲芳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195-199,216,共6页
金鱼藻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可降低水体营养盐,吸附重金属。其作为阳宗海流域中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必将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发挥一定的净化作用。结合阳宗海主要污染物情况,设计净化效果梯级试验、正交实验,探究金鱼藻对阳宗海特征... 金鱼藻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可降低水体营养盐,吸附重金属。其作为阳宗海流域中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必将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发挥一定的净化作用。结合阳宗海主要污染物情况,设计净化效果梯级试验、正交实验,探究金鱼藻对阳宗海特征污染物(总氮、总磷、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N处于高浓度,As、P处于低浓度时,金鱼藻水质净化平均处理效率最佳。结合阳宗海水质状况,推断金鱼藻自身水质净化效率能发挥到85%以上。该实验结果为合理利用金鱼藻改善阳宗海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阳宗海 水质净化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Hg^(2+)复合污染下金鱼藻的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常福辰 施国新 +3 位作者 丁小余 解凯彬 王建军 丁静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 + 、Hg2 + 以及二者共同胁迫对金鱼藻O 、MDA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Cd2 + 、Hg2 + 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大于单一Cd2 + 、Hg2 + ,表现为协同作用 .随着Cd2 + 、Hg2 + 浓度的增加 ,O 2 、MDA...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 + 、Hg2 + 以及二者共同胁迫对金鱼藻O 、MDA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Cd2 + 、Hg2 + 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大于单一Cd2 + 、Hg2 + ,表现为协同作用 .随着Cd2 + 、Hg2 + 浓度的增加 ,O 2 、MDA含量先升后降 ,MDA峰值较O 2 滞后 ;SOD、POD活性先升后降 ,表现为植物的一种抗性机制 ;CAT活性持续下降 ,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酶 金鱼藻 CD HG 复合污染 细胞膜脂过氧化 毒害机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镉复合污染对金鱼藻的影响及其抗性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6
11
作者 常福辰 施国新 +3 位作者 吴国荣 丁小余 解凯彬 陆长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研究了金鱼藻在不同浓度 Hg2 +、Cd2 +以及 Hg2 +、Cd2 +共同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b值、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 :低浓度 Cd2 + (≤ 2 mg.L- 1)对上述指标有激应性反应 ,低浓度 Hg2 + (≤ 0 ... 研究了金鱼藻在不同浓度 Hg2 +、Cd2 +以及 Hg2 +、Cd2 +共同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b值、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 :低浓度 Cd2 + (≤ 2 mg.L- 1)对上述指标有激应性反应 ,低浓度 Hg2 + (≤ 0 .5mg.L- 1)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b值、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也有激应性反应 ;可以认为这是植物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但随着 H2 +、Cd2 +处理浓度增大 ,上述生理指标呈下降趋势 ,表明植物细胞遭受伤害。Hg2 + 、Cd2 + 共同胁迫下上述生理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增大 ,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金鱼藻 抗性机制 重金属污染 水生植物 毒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花神湖3种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凯辉 张松贺 +3 位作者 吕小央 郭川 韩冰 周为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系统是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其了解仍不清楚.南京市花神湖是一个城市湖泊,沉水植物生长区域面积占湖面面积的40%左右.尽管花神湖的氮、磷营养盐水平很高,但最近未发生过藻类水华现象.本文以南京市花... 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系统是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其了解仍不清楚.南京市花神湖是一个城市湖泊,沉水植物生长区域面积占湖面面积的40%左右.尽管花神湖的氮、磷营养盐水平很高,但最近未发生过藻类水华现象.本文以南京市花神湖中自然生长的优势种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测了叶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测定了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的密度及附生藻类的种类、密度和优势种群,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水生植物之间附生藻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表面微生物群落的分布与物种和叶龄有关.3种沉水植物中,菹草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微生境最为丰富.底部老叶片上面附着较多的微生物且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密度大小顺序为:菹草〉金鱼藻〉伊乐藻;植物表面附生藻类密度大小顺序为:菹草〉金鱼藻〉伊乐藻.总体来讲,沉水植物表面微生物总量大概比藻类数量高1~2个数量级.这为深入研究沉水植物及其表面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 附生藻类 微生境 花神湖 菹草 伊乐藻 金鱼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晓霞 吴进才 +2 位作者 金银根 董波 王荣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037-2042,共6页
首先研究了常用除草剂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 12种除草剂中 ,乙草胺、丁草胺、艾割对紫萍 (Spirodelapolyrhiza (L .) Schleid)、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生长影响显著。其后进行的丁草胺对金鱼藻生物量及生理... 首先研究了常用除草剂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 12种除草剂中 ,乙草胺、丁草胺、艾割对紫萍 (Spirodelapolyrhiza (L .) Schleid)、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生长影响显著。其后进行的丁草胺对金鱼藻生物量及生理生化影响研究表明 :金鱼藻生物量 (干重 )随丁草胺浓度的升高显著下降 ,处理后 16 d,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丁草胺处理后金鱼藻光合放氧速率明显下降 ,至 16 d,2、4、6、8m g/L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 36 .0 2 %、4 1.6 4 %、4 2 .74 %和 4 8.4 3% ;呼吸耗氧速率亦显著下降 ,4、6、8m g/L处理分别比对照下降 2 5 .87%、6 6 .6 4 %、6 7.94 %。呼吸耗氧速率的改变与丁草胺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丁草胺处理后金鱼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s)的变化也与丁草胺处理浓度有关 ,低浓度 (1m g/L )呈现先高后低 ,至 16 d显著低于对照 ,高浓度 (8mg/L )为先低后逐渐恢复。除草剂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有可能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紫萍 金鱼藻 生理生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中抑藻化感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洁 李小路 +3 位作者 陈海东 鲜啟鸣 尹大强 邹惠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了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下,不同初始藻密度时金鱼藻生物量和铜绿微囊藻密度的变化。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金鱼藻种植水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富集,经甲醇洗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胁迫下,金鱼藻释...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了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下,不同初始藻密度时金鱼藻生物量和铜绿微囊藻密度的变化。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金鱼藻种植水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富集,经甲醇洗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胁迫下,金鱼藻释放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强极性物质含量下降,弱极性物质含量增加。二氯甲烷洗脱物经色谱质谱分析后,检测出15种不同于铜绿微囊藻释放的化合物,其中N-苯基-2-萘胺、脱氢枞酸甲酯和脱氢枞酸乙酯已有文献报道对藻类具有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物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菹草生物量控制对群落中沉水植物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徐伟伟 胡维平 +3 位作者 邓建才 朱金格 李钦钦 张洪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22-1227,共6页
沉生植物对维护和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对于可在水面形成致密冠层的沉水植物,生物量过大时可能会对水体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验通过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金鱼藻(Ce... 沉生植物对维护和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对于可在水面形成致密冠层的沉水植物,生物量过大时可能会对水体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验通过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中菹草在春季暴发时采取不同菹草收割强度(100%、80%、60%、40%、20%和0%的收割)进行生物量控制。每种收割处理均在底泥厚度为15 cm,水深为110 cm独立实验池中(4 m长x2 m宽x2.5 m深)进行。实验研究生物量调控对冬季种菹草与春季种金鱼藻交替及水质的影响,探讨群落中菹草的最佳生物量控制强度,为草型湖泊进行沉水植物生态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40%、20%和0%(未收割)菹草收割强度处理下菹草容易产生断枝并且整株上浮,更高强度的收割减小了植株受到的浮力,促进了群落中菹草和金鱼藻的生长,并延长了菹草的生命周期,推迟了菹草的上浮时间。菹草遮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鱼藻的生长,中等偏高强度的菹草收割使得菹草和金鱼藻均处在较高的生物量水平,维持了群落的稳定性。在菹草生长期对其进行60%-80%收割可维持水体营养盐在较低的水平,并能实现冬季种沉水植物菹草与春季种沉水植物金鱼藻在群落中有效交替,可缓解存留菹草衰亡给水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沉水植物群落的水质净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调控 收割强度 群落 金鱼藻 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层光照强度对4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季高华 徐后涛 +1 位作者 王丽卿 赵风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32,共4页
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苦草(Val-lisneria gigantean)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层的光照强度对其存活率、株高、生物量等的影响,旨在找出这4种沉水植物在... 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苦草(Val-lisneria gigantean)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层的光照强度对其存活率、株高、生物量等的影响,旨在找出这4种沉水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最适生长、最深耐受水层。结果表明:(1)不同沉水植物的最适生长和最深耐受水层不同。本研究条件下金鱼藻在表层(0m)水层生长情况最好,在1.5m水层处基本死亡;水盾草最适宜底层(2.0m)水层环境,在表层水层则存活率最低;苦草生长范围较广,在底层水层亦可生长;轮叶黑藻在表层至0.5m水层处的相对生长率最高,最深耐受水层为1.5m水层。(2)沉水植物恢复重建时,可根据目标水体的水深和水质,以及植物对水层的适应性进行种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层 沉水植物 金鱼藻 轮叶黑藻 水盾草 苦草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金鱼藻净化作用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熊剑 黄建团 +1 位作者 聂雷 肖邦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以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较高营养条件(N:10—30 mg/L,P:1—3 mg/L)对金鱼藻去除氮、磷能力的影响,金鱼藻的含磷量、生物量与净光合作用速率对营养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金鱼藻-沉积物处理系统可有... 以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较高营养条件(N:10—30 mg/L,P:1—3 mg/L)对金鱼藻去除氮、磷能力的影响,金鱼藻的含磷量、生物量与净光合作用速率对营养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金鱼藻-沉积物处理系统可有效去除氮、磷(去除率80%以上),但去除效率随水中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金鱼藻总磷含量达7.01—13.09 mg/g(平均9.03 mg/g),显著高于对照组(2.85—3.17 mg/g,平均3.05 mg/g),表明金鱼藻可以吸收水体中的磷。营养盐对金鱼藻生长有明显抑制,其抑制作用随营养盐浓度增高而加剧,除对照组外,各试验组金鱼藻均有叶片脱落,试验结束时金鱼藻生物量降至初始生物量的48.3%—63.3%。在较高营养水体中,金鱼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由试验开始时–0.037—0.058 mg/(g·h)显著上升至试验结束时0.18—0.44 mg/(g·h),而对照组变化不大,这表明在试验后期,随着水体营养盐浓度降低,金鱼藻开始进行恢复性生长,说明水体营养盐浓度对金鱼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生长速率有明显影响。金鱼藻尚不适宜作为滇池草海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营养盐 净化能力 净光合作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铜锌铅的富集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巧云 曾清如 +4 位作者 廖柏寒 刘诗远 孙真 许永立 罗钟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7-181,共5页
选用4种南方常见水生植物(狐尾藻、轮叶黑藻、金鱼藻和水绵),以郴州重金属污染土样作为底泥,通过4种藻类单独及两两组合的水培方式,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培养1周,培养结束,比较各藻类的生长情况;经过浓盐酸+浓硝酸+高氯酸消化处理后,利用原... 选用4种南方常见水生植物(狐尾藻、轮叶黑藻、金鱼藻和水绵),以郴州重金属污染土样作为底泥,通过4种藻类单独及两两组合的水培方式,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培养1周,培养结束,比较各藻类的生长情况;经过浓盐酸+浓硝酸+高氯酸消化处理后,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藻体内铜锌铅3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独培养和组合培养,藻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以狐尾藻的长势最好,狐尾藻+轮叶黑藻的培养中狐尾藻的生长百分比达到最大值65.7%。轮叶黑藻+水绵的组合方式可用于治理铜污染严重的区域,轮叶黑藻和水绵体内的铜含量可分别达到4.69mg/kg和20.13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041和0.178;金鱼藻+轮叶黑藻的组合方式可用于治理锌污染严重的区域,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体内的锌含量可分别达到139.96mg/kg和117.93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301和0.253;金鱼藻+狐尾藻的组合方式可用于治理铅污染严重的区域,金鱼藻和狐尾藻体内的铅含量可分别达到302.01 mg/kg和290.33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337和0.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轮叶黑藻 金鱼藻 水绵 污染底泥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剑敏 靳萍 +4 位作者 郭萌 代克岩 徐婷婷 杨程 蔺庆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0-1526,共7页
为了解磷浓度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以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在25℃、2000—3000lx光强和11mg/L氮浓度条件下,研究两者和三者共培养时4种磷浓度(0.2、0.5、1.0、1.5... 为了解磷浓度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以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在25℃、2000—3000lx光强和11mg/L氮浓度条件下,研究两者和三者共培养时4种磷浓度(0.2、0.5、1.0、1.5 mg/L)下各自的增长率和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者共培养时,磷浓度不大于0.2mg/L时,有利于大型溞的繁殖和金鱼藻的生长;磷浓度介于0.5—1.5mg/L时,铜绿微囊藻呈正增长趋势,而金鱼藻的生长则明显受抑制。三者共培养时,所有磷浓度下的大型溞数量及金鱼藻生物量均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得到了有效抑制,以磷浓度为0.2—0.5mg/L时效果最佳;N/P比值对藻、溞、草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在藻-溞系统中,大型沉水植物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抑藻效果,减小N/P比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磷浓度为0.5mg/L时的水体氮磷去除效果好于其他磷浓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大型溞 金鱼藻 磷浓度 生物操纵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氮浓度对狐尾藻和金鱼藻片段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红丽 王永阳 +5 位作者 李玉 智颖飙 张德建 吴薇 李欢 高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3-220,共8页
为了厘清水体氮浓度对沉水植物片段萌发及生长的影响,通过模拟控制试验,设计了水体总氮浓度分别为0(CK)、0.5 mg/L(N1)、2 mg/L(N2)、8 mg/L(N3)和12 mg/L(N4)共5个处理,研究了水体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金鱼... 为了厘清水体氮浓度对沉水植物片段萌发及生长的影响,通过模拟控制试验,设计了水体总氮浓度分别为0(CK)、0.5 mg/L(N1)、2 mg/L(N2)、8 mg/L(N3)和12 mg/L(N4)共5个处理,研究了水体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片段(3节)萌芽数、萌发位置、芽长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体氮浓度对不同沉水植物片段萌发的影响存在差异,较高的水体氮浓度不利于狐尾藻片断萌发,而对金鱼藻片段却有一定程度的促进;氮浓度处理促进了狐尾藻顶端优势,却抑制了金鱼藻的顶端优势。狐尾藻以0.5 mg/L处理的芽长较长,生物量以2 mg/L处理最大;而金鱼藻以8 mg/L处理芽长最长,生物量以2 mg/L处理最大。由此可见,不同沉水植物对水体氮适应性存在差异,水体氮浓度较低时,沉水植物断枝可以进行萌发和生长,而当氮浓度超过2 mg/L时,对沉水植物断枝萌发及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金鱼藻片段比狐尾藻对水体氮浓度的耐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浓度 金鱼藻 狐尾藻 断枝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