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松纯林林分特征对昆嵛山鳃扁叶蜂发生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孙志强 张星耀 +4 位作者 林琳 梁军 张英军 于善栋 杨晓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7-866,共10页
为探讨昆嵛山鳃扁叶蜂的发生与天然赤松纯林的林分特征及其自然分布的关系,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所设立的40块永久性样地,比较了群落自然演替13 a的赤松种群特征以及林内灌草多样性指数,并分析了虫口密度与赤松林分特征的关系... 为探讨昆嵛山鳃扁叶蜂的发生与天然赤松纯林的林分特征及其自然分布的关系,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所设立的40块永久性样地,比较了群落自然演替13 a的赤松种群特征以及林内灌草多样性指数,并分析了虫口密度与赤松林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3 a自然生长,赤松种群的径级分布和高度结构出现显著变化。赤松种群中占总数60%的林木径级为5 cm<DBH≤25 cm,比1996年高51%;而约占67%的赤松个体高度在2 m到10 m之间,比1996年高57%。同时种群密度从1996年的平均超过13000株/hm2降到了2008年的平均2377株/hm2。赤松林内灌草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分别为2.50和0.79,分别低于1996年的(H)2.69和(JS)0.85,暗示赤松纯林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昆嵛山鳃扁叶蜂的虫口密度与赤松林分的郁闭度和赤松分布的海拔高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1、P=0.002和R=0.924、P=0.003;与林分密度(R=0.780,P=0.038)、林木胸径(R=0.816,P=0.025)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树高以及树龄关系不显著。昆嵛山鳃扁叶蜂虫口密度的分布格局似乎非常符合"资源集中"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鳃扁叶蜂 赤松种群 虫口密度 郁闭度 林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空间结构对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咏槐 梁军 +5 位作者 马琳 张英军 朱彦鹏 胡瑞瑞 苑晓雯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90,共7页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森林空间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利用空间结构指标调控森林害虫的生态控制技术。【方法】在昆嵛山天然麻栎-赤松次生混交林中设置面积为6 hm2的样地,测定昆嵛山腮扁叶蜂寄主赤松、...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森林空间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利用空间结构指标调控森林害虫的生态控制技术。【方法】在昆嵛山天然麻栎-赤松次生混交林中设置面积为6 hm2的样地,测定昆嵛山腮扁叶蜂寄主赤松、黑松、多脂松的空间结构指标树种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虫口密度,分析各指标与虫口密度之间的关联性。对每株样木分别从上、中、下层,东、南、西、北4个方向统计虫巢数量,以虫巢数的3倍作为株虫口密度。【结果】赤松上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角尺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21,P=0.034),与胸径大小比数(R^2=0.903、P=0.013)和树高大小比数(R^2=0.906、P=0.013)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混交度相关性不显著(R^2=0.177、P=0.481);黑松上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角尺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58,P=0.024),与胸径大小比数(R^2=0.043、P=0.739)、树高大小比数(R^2=0.237、P=0.406)均呈负向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混交度相关性也不显著(R^2=0.251、P=0.390);多脂松上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角尺度(R^2=0.032、P=0.772)、胸径大小比数(R^2=0.180、P=0.447)、树高大小比数(R^2=0.194、P=0.458)、混交度(R^2=0.653、P=0.098)等各空间结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3个树种中,赤松和黑松的虫口密度与空间结构的相关性强于多脂松;不同空间结构指标相比较,虫口密度与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的相关性强于角尺度。【结论】空间结构指标角尺度和树种大小比数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的生态调控作用优于混交度。森林经营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空间结构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尽量降低角尺度即营造均匀的松属树种林分以提高对虫害的抵御能力,同时尽量提高树种大小比数即改善林木生长状况以抑制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虫口密度 角尺度 大小比数 混交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对赤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彦鹏 孙志强 +3 位作者 张星耀 梁军 张英军 唐晓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量。通过比较2006年至2008年37块样地赤松胸径的增长量,赤松胸径在不同虫口密度为害下,增长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局部而非整体,在短期内仅从赤松枝条的生长上难以评判其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赤松 抽枝生长 胸径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嵛山天然林13年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变化、物种周转与食叶害虫的短期干扰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军 孙志强 +5 位作者 朱彦鹏 张星耀 于善栋 张英军 杨晓燕 唐晓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7,共9页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所设立的40块永久性样地,比较了群落自然演替13 a的林内灌草多样性指数、物种周转率以及食叶害虫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危害程度,评判食叶害虫对林分结构变化的短期潜在功能作用。结果表明:赤松纯林内灌草Shanno...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所设立的40块永久性样地,比较了群落自然演替13 a的林内灌草多样性指数、物种周转率以及食叶害虫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危害程度,评判食叶害虫对林分结构变化的短期潜在功能作用。结果表明:赤松纯林内灌草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50和0.79,分别低于1996年的2.69和0.85;黑松混交林内灌草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27和0.79,分别高于1996年的1.85和0.77。赤松和黑松混交林下的灌草种类13 a的整体物种周转率达到125.9%;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严重林分(虫口密度>25头.株-1)的树木死亡率(平均13.35%)极显著高于腮扁叶蜂发生较轻的林分(P=0.003 8),树木死亡率与腮扁叶蜂虫口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与林分郁闭度显著相关,但与林分密度不相关;腮扁叶蜂发生严重林分的树木胸径平均增长量略高于发生较轻的林分,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本研究结果看,在昆嵛山,与未发生腮扁叶蜂的林分相比,腮扁叶蜂危害导致树木死亡率升高有可能加速林分密度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赤松 昆嵛山腮扁叶蜂 物种周转率 演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嵛山腮扁叶蜂与乔木层树种的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琪 梁军 +4 位作者 倪杨 苑晓雯 时良 李建伟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92,共8页
【目的】明确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发生与乔木层树种关联性质以及关联强度,为通过林分结构调整控制该食叶害虫提供参考。【方法】在昆嵛山林区设置的50块永久样地内进行乔木层植物调查,并基于2×2联表,应用总体方差分析、!2统计检验、Oc... 【目的】明确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发生与乔木层树种关联性质以及关联强度,为通过林分结构调整控制该食叶害虫提供参考。【方法】在昆嵛山林区设置的50块永久样地内进行乔木层植物调查,并基于2×2联表,应用总体方差分析、!2统计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Dice指数、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点相关系数以及Cramer指数等指标,分别对昆嵛山腮扁叶蜂与50块样地中所有57种乔木树种种群的总体相关性、该昆虫与各树种构成的物种对之间联结性质,联结显著性以及联结强度进行测度,并计算了这些乔木植物的重要值。【结果】1)50块永久样地范围内共有7种植物为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寄主,它们分别是赤松、黑松、红松、华山松、火炬松、班克松以及美加红松,其重要值之和占所有乔木树总重要值的49.1%;2)昆嵛山腮扁叶蜂与57个树种群总体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3)该食叶昆虫与26个物种分别构成的物种对均呈正联结关系,与另外31个物种分别构成的物种对呈负联结关系,负联结的比例高于正联结;4)该昆虫与赤松、黑松分别具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的(P<0.05)正联结关系,与拐枣、青杨分别具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的(P<0.05)负联结关系。【结论】筛选出昆嵛山林区范围内与昆嵛山腮扁叶蜂存在正、负联结的乔木树种各2种,为林分结构调整控制该种食叶害虫提供基础。此外,还结合野外实际观测情况,对昆嵛山林区内食叶昆虫—寄主—非寄主的分布及共存状况与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各个物种联结性联结性指数的作用和局限进行评价。由于该种食叶害虫仅出现于昆嵛山林区范围内,属于地区特有种,故而本项研究对揭示本地害虫长期以来与寄主协同互作的模式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乔木层植物 种间联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林上调力及群落结构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的调控机制及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军 胡瑞瑞 +2 位作者 黄咏槐 谢宪 张星耀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6-281,共6页
赤松作为昆嵛山腮扁叶蜂的主要寄主,赤松林上调力及群落结构对该食叶害虫种群密度的调控机制一直是昆嵛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把昆嵛山赤松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赤松林... 赤松作为昆嵛山腮扁叶蜂的主要寄主,赤松林上调力及群落结构对该食叶害虫种群密度的调控机制一直是昆嵛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把昆嵛山赤松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赤松林林分特征和以寄主植物的多样性、树种组成、邻近木和物种联结性为主的群落结构为主线,阐明了赤松林上调力及群落结构调控昆嵛山腮扁叶蜂的作用和机制,为研究昆嵛山腮扁叶蜂与寄主植物及其群落结构的关系开辟新思路和新领域,进而为真正实现森林食叶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林 上调力 群落结构 昆嵛山腮扁叶蜂 昆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特点及其无公害防治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善栋 孙志强 +3 位作者 张星耀 张英军 刘玉龙 梁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保证昆嵛山重要旅游景区赤松、红松的正常生长,维护景区沿线景观,于2009年开展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特点的调查,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利用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开展了昆嵛山腮扁叶蜂防治试验并确立了可靠... 为保证昆嵛山重要旅游景区赤松、红松的正常生长,维护景区沿线景观,于2009年开展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特点的调查,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利用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开展了昆嵛山腮扁叶蜂防治试验并确立了可靠的操作技术。结果表明:昆嵛山腮扁叶蜂在不同林分类型中的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F2.6=12.570,P=0.007),虫口密度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E.6=12.807,P=0.007);其中赤松纯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均最高。1.2%烟碱·苦参碱乳油(750—1500)g/hm^2,按照原药与柴油容量比1:9,1:12和1:53个浓度实施喷烟,15d后各林分内的腮扁叶蜂校正死亡率均达80%以上,浓度1:9处理后昆嵛山腮扁叶蜂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2个浓度处理,因此,该浓度配比可以作为今后大面积防治腮扁叶蜂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赤松 红松 无公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宜林地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的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瑞瑞 梁军 +3 位作者 谢宪 车吉明 苑晓雯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立地因子评价体系,定量评估赤松宜林地潜在遭受昆嵛山腮扁叶蜂危害程度的等级,进而避免在严重为害的宜林地中种植赤松。[方法]基于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曲线群图,查找每块样地的虫基指数。... [目的]通过构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立地因子评价体系,定量评估赤松宜林地潜在遭受昆嵛山腮扁叶蜂危害程度的等级,进而避免在严重为害的宜林地中种植赤松。[方法]基于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曲线群图,查找每块样地的虫基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关键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分别建立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与全部立地因子和关键立地因子的关系方程,并对方程模型做出评价。[结果](1)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坡度、腐殖质层厚度和土壤质地对虫基指数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对其贡献力呈依次增大的趋势。(2)全部立地因子和关键立地因子与虫基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统计学上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3和0.730,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可用4个关键立地因子代替全部立地因子作为方程自变量。(3)对由关键立地因子所建模型推算出的虫基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均预估误差(MPE)是5.87%,即预估精度为94.13%,且TRE值均趋近于0,模型较可靠。[结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立地因子评价体系可以定量评估赤松宜林地潜在遭受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的程度,能够为适地适树地栽植赤松林以及预防昆嵛山腮扁叶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虫基指数 立地因子 赤松宜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瑞瑞 梁军 +2 位作者 谢宪 张英军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7,共7页
[目的]为通过构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Pest based index,PBI)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出与林分因子共同作用后,立地因子对赤松纯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方法]本研究基于森林虫害发生的基本原理,将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的... [目的]为通过构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Pest based index,PBI)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出与林分因子共同作用后,立地因子对赤松纯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方法]本研究基于森林虫害发生的基本原理,将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的结果归因于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作用。在相同龄阶的赤松纯林生态系统中设立临时样地,筛选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建立关键林分因子与昆嵛山腮扁叶蜂虫情指数的函数关系,选取最优模型作为主曲线;将主曲线等比值拉伸得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曲线群,其自下而上依次表示不同的虫基指数,即立地对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结果]1)基于森林虫害发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虫基指数的概念。2)确定了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的定量方法,它包含样地的设立、虫情指数的调查、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调查、关键林分因子的筛选、基准点的确定、备选主曲线模型的建立、主曲线模型的确定和评价、主曲线的绘制及曲线群的建立共9个步骤。3)逐步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确定冠幅是影响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依据所提定量方法建立主曲线方程:Q=75.53/(1+e-0.84x+3.40),决定系数R2=0.5230,说明拟合方程较可靠,用该模型预估昆嵛山腮扁叶蜂的虫情指数时,平均预估精度是89.28%。4)将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主曲线等比值拉伸得曲线群,即建立了定量评价体系。体系中的5条曲线自下而上分别表示腮扁叶蜂发生的不同程度。[结论]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基指数主曲线模型和曲线群图可以定量评价赤松林的立地因子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的潜在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为赤松纯林合理、有效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它将成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纯林 昆嵛山腮扁叶蜂 虫基指数 昆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传珍 王京刚 +5 位作者 杨隽 刘德玲 邵凌松 于培湖 刘艳雪 逄焕臣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昆嵛山腮扁叶蜂 Cephalcia kunyushanica Xiao1 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昆嵛山林场 ,在烟台 1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 ,翌年 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 ,6月上旬幼虫孵化 ,危害红松、赤松等 ,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越夏... 昆嵛山腮扁叶蜂 Cephalcia kunyushanica Xiao1 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昆嵛山林场 ,在烟台 1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 ,翌年 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 ,6月上旬幼虫孵化 ,危害红松、赤松等 ,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越夏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生物学特性 林木害虫 形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