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性状遗传体系分析 |
戚存扣
盖钧镒
傅寿仲
浦惠明
张洁夫
陈新军
高建琴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2
|
抗倒伏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根和茎解剖学结构分析 |
李尧臣
顾慧
戚存扣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3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春化作用及其应用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王伟荣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6 |
7
|
|
4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药培养中若干因素对花粉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
钟维瑾
方光华
唐克轩
张智奇
俞妙娟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0 |
20
|
|
5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花叶两型系的选育 |
庄静
周熙荣
李树林
顾龙弟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7
|
|
6
|
油菜(Brassicanapus L.)千粒重性状主位点组遗传分析 |
戚存扣
浦惠明
张洁夫
傅寿仲
高建芹
陈新军
盖钧镒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7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无花瓣性状的遗传及其育种潜势 |
吕忠进
傅寿仲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1990 |
18
|
|
8
|
1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系609AB的遗传验证 |
宋来强
傅廷栋
杨光圣
涂金星
马朝芝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9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顾慧
戚存扣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3
|
|
10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无蜡粉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
周熙荣
李树林
庄静
顾龙弟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2 |
7
|
|
11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 |
顾慧
戚存扣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2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王伟荣
钱小芳
李延莉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7 |
8
|
|
13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 |
钟维瑾
方光华
唐克轩
张智奇
俞妙娟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0 |
11
|
|
14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耐淹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金岩
吕艳艳
付三雄
戚存扣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5
|
抗倒伏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 |
李尧臣
戚存扣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6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RIL群体抗倒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李扬
顾慧
戚存扣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7
|
活性炭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
郭世星
牛应泽
余学杰
刘玉贞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8
|
浙北地区优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
徐素琴
姚祥坦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6 |
13
|
|
19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 |
戚存扣
盖钧镒
浦惠明
张洁夫
陈新军
高建芹
伍贻美
傅寿仲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1 |
1
|
|
20
|
上海地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质育种的探讨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陈银华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