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螯合载体一步纯化与固定化GL-7ACA酰化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筱兰 杨志平 孙兵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9-554,共6页
采用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技术,以EIP-ARG-IDA-Co^2+为载体,从可溶性总蛋白中一步分离纯化具有His-tag标签的GL-7ACA酰化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固定化方面的研究,其固定化最适条件是150-200U/g给酶量与载体比,固定化时间16 h,固定化介质pH=7... 采用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技术,以EIP-ARG-IDA-Co^2+为载体,从可溶性总蛋白中一步分离纯化具有His-tag标签的GL-7ACA酰化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固定化方面的研究,其固定化最适条件是150-200U/g给酶量与载体比,固定化时间16 h,固定化介质pH=7.0.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8.0.同时还考察了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重复利用性及载体的重复使用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7aca酰化酶 金属鳌合亲和层析 纯化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CA发酵药渣生物炭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威 陈志 +5 位作者 韩占涛 王平 王妍妍 马丽莎 李红超 孔祥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8-216,共9页
以7-氨基头孢烷酸(7-ACA)发酵药渣为原材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在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条件下制备了7-ACA发酵药渣生物炭(简称药渣生物炭),在利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反应前后的药渣生物炭进行物理... 以7-氨基头孢烷酸(7-ACA)发酵药渣为原材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在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条件下制备了7-ACA发酵药渣生物炭(简称药渣生物炭),在利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反应前后的药渣生物炭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基础上,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平衡吸附试验,探究了该药渣生物炭对水体中重金属Pb(Ⅱ)和Cd(Ⅱ)的吸附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药渣生物炭表面官能团不断减少,芳香化程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也随之增加;(2)药渣生物炭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吸附速率主要受化学作用控制;(3)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药渣生物炭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等温吸附过程,吸附特征近似单分子层吸附,药渣生物炭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434.78 mg/g和181.81 mg/g;(4)药渣生物炭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沉淀作用、络合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ca发酵药渣 生物炭 重金属 Pb(Ⅱ)和Cd(Ⅱ) 热解温度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铵镁沉淀法预处理7-ACA综合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再兴 任旭光 +4 位作者 左剑恶 刘艳芳 王勇军 周崇辉 余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采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对高氨氮7-ACA综合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以Na2HPO4和MgCl2.6H2O作为沉淀剂,探讨了初始反应pH值、n(Mg2+):n(PO43-)/:n(NH4+)投配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结晶物SEM分析,... 采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对高氨氮7-ACA综合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以Na2HPO4和MgCl2.6H2O作为沉淀剂,探讨了初始反应pH值、n(Mg2+):n(PO43-)/:n(NH4+)投配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结晶物SEM分析,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反应pH 9.0、n(Mg2+):n(PO43-):n(NH4+)投配比1.0:1.1:1和反应时间20 min。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 020~1 190 mg/L时,处理后出水氨氮浓度为小于150.0 mg/L,氨氮去除率在85.0%以上,残磷量小于40.0 mg/L,为7-ACA综合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ca综合废水 磷酸铵镁 沉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固定化GL-7-ACA酰化酶制备7-ACA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莫章桦 刘友全 张小飞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通过对国产固定化GL-7-ACA酰化酶和游离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的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GL-7-ACA酰化酶的Km和Vm值分别为8.69 mm o l.L-1和76μm o l.g-1m i-n 1,均较游离酶高;在对酶促反应的关键参数底物质量浓度、转... 通过对国产固定化GL-7-ACA酰化酶和游离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的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GL-7-ACA酰化酶的Km和Vm值分别为8.69 mm o l.L-1和76μm o l.g-1m i-n 1,均较游离酶高;在对酶促反应的关键参数底物质量浓度、转化温度、转化pH进行优化后,用固定化GL-7-ACA酰化酶在底物GL-7-ACA质量浓度30 g.L-1、转化温度25℃、转化pH 8.0的条件下转化GL-7-ACA制备7-ACA可连续操作150批以上,转化率和收率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7-aca酰化酶 固定化酶 7-aca 酶促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7-ACA酰化酶的固定化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璐 黎继烈 +2 位作者 王卫 罗倩 朱晓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实验对LX-1000EP树脂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设计研究载体用量、缓冲液pH值、时间、温度四个因素对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 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实验对LX-1000EP树脂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设计研究载体用量、缓冲液pH值、时间、温度四个因素对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LX-1000EP树脂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载体用量、缓冲液pH值、时间、温度对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都有影响,固定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载体用量3.3 g、pH值7.9、时间40 h、温度25℃,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活力达到(69.5±0.8)U/g,酶活回收率达到42.41%。将响应面法应用于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 LX-1000EP树脂 固定化工艺 Box-Behnken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CA粉体燃爆机制的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解启航 张金锋 +3 位作者 李艳丽 郑艳敏 王浩 柳晓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9-54,共6页
7-氨基头孢烷酸(7-ACA)粉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燃爆危险性,为探究7-ACA粉体的燃爆机制,开展粉体燃烧特性试验。采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10、20和30℃/min等3种升温速率下,7-ACA粉体燃烧的热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0℃/min下... 7-氨基头孢烷酸(7-ACA)粉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燃爆危险性,为探究7-ACA粉体的燃爆机制,开展粉体燃烧特性试验。采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10、20和30℃/min等3种升温速率下,7-ACA粉体燃烧的热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0℃/min下,7-ACA粉体最低着火温度为220℃,升温速率越大,最小着火温度越高,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越高。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裂解阶段活化能为7.347 kJ/mol,频率因子为1.4×10~7,反应为1.5级反应;燃烧阶段活化能为146.99 kJ/mol,频率因子为9.18×10^(11),反应为2级反应。整个过程热动力学参数值都不高,7-ACA粉体能被较小能量点燃,有燃爆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燃爆机制 热动力学 热重分析(TGA)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乙酰-7-ACA合成过程中杂质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波 朱华 于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0-281,302,共3页
目的剖析溴乙酰-7-ACA合成过程中主杂质的结构,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方法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未知物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该杂质为二溴乙酰-7-ACA。结论该杂质是原料质量控制不好而引起,并非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引入。
关键词 溴乙酰-7-aca 二溴乙酰-7-aca 溴乙酰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7ACA酰化酶的提取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光荣 姜云龙 +3 位作者 虞和慈 张捷 袁剑萍 沈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9-442,共4页
假单孢菌79u-18菌株产生GL-7ACA的同时产生β-内酰胺酶。我们找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使β-内酰胺酶失活而不影响GL-7ACA酶活力。用冻融 -溶媒法提胞内酶GL-7ACA。酶回收率达60%以上,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假单孢菌 酰化酶 头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GL-7ACA酰化酶菌株的获得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光荣 张捷 +6 位作者 李文筠 许承寿 袁剑萍 陈俊琳 张跃年 虞和慈 呼庭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4-438,共5页
从假单胞菌的野生菌株SP-821出发,经化学、物理诱变,获得GL-7ACA酰化酶高产菌株79u-18,酶活性高达700u/L。在菌株选育过程中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分离获得构成型GL-7ACA酰化酶产生菌株,即该菌在培养中不需加入戊二酸作诱导剂。本文介绍上述... 从假单胞菌的野生菌株SP-821出发,经化学、物理诱变,获得GL-7ACA酰化酶高产菌株79u-18,酶活性高达700u/L。在菌株选育过程中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分离获得构成型GL-7ACA酰化酶产生菌株,即该菌在培养中不需加入戊二酸作诱导剂。本文介绍上述菌株的获得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孢菌 酰化酶 头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罗晖 李强 +2 位作者 童忆舟 司颖涛 沈忠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8-22,共5页
氨基头孢烷酸 (7 ACA)是生产头孢菌素的重要原料 ,目前都由头孢菌素C通过化学法或生物酶法生产。综述了利用酶法生产 7 ACA的研究进展 ,其中涉及催化过程所用两种酶 (D 氨基酸氧化酶和GL 7 ACA酰化酶 )的酶学特性、表达、纯化。
关键词 酶法 7-氨基头孢烷酸 研究进展 D-氨基酸氧化酶 GL-7-aca酰化酶 头孢菌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氨基头孢烷酸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金锋 刘海鑫 +3 位作者 刘鑫 侯利敏 郑艳敏 李春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选取石药集团中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首先测定7-ACA粉体样本的粒度分布及湿度;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实验测得7-ACA粉尘在2kJ的点火能量下的爆炸下... 选取石药集团中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首先测定7-ACA粉体样本的粒度分布及湿度;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实验测得7-ACA粉尘在2kJ的点火能量下的爆炸下限质量浓度为18.5g/m3,且粉尘爆炸下限随点火能量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再下降的规律,在775g/m3附近达到最大值,并随点火能量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为中润公司及类似企业7-ACA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及防爆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ca 燃烧爆炸 爆炸下限 最大爆炸压力 点火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酶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舜 罗晖 +3 位作者 常雁红 于慧敏 李强 沈忠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4,16,共5页
7-氨基头孢烷酸是合成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一般由头孢菌素C通过化学法或生物酶法裂解脱去侧链分子制备得到。综述了头孢菌素C酰化酶的来源、特性及其基因的克隆和改造,表达与纯化,固定化及其催化工艺的研究,并展望了一步酶法生产7... 7-氨基头孢烷酸是合成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一般由头孢菌素C通过化学法或生物酶法裂解脱去侧链分子制备得到。综述了头孢菌素C酰化酶的来源、特性及其基因的克隆和改造,表达与纯化,固定化及其催化工艺的研究,并展望了一步酶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氨基头孢烷酸 两步酶法 一步酶法 头孢菌素C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酶法制备药物中间体7-氨基头孢烷酸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玉新 户巧芬 刘治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主要介绍一步酶法制备7-ACA较两步酶法的优势,重点探讨一步酶法制备7-ACA的酶解条件、纯化技术、结晶工艺。方法7-ACA一步酶法和两步酶法的优势对比分析,酶的选择、一步酶法酶解反应条件、裂解液纯化技术、裂解液结晶技术的筛选... 目的主要介绍一步酶法制备7-ACA较两步酶法的优势,重点探讨一步酶法制备7-ACA的酶解条件、纯化技术、结晶工艺。方法7-ACA一步酶法和两步酶法的优势对比分析,酶的选择、一步酶法酶解反应条件、裂解液纯化技术、裂解液结晶技术的筛选。结果确定了酶解条件一反应温度20~25℃、PH8.5、时间60min,烷烃类萃取纯化条件、结晶条件。结论该方法制备的7-ACA质量好,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头孢菌素C 一步酶法 酶解条件 纯化技术 结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氨基头孢烷酸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强 邓超澄 +1 位作者 韦海宏 魏东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进一步缩短工艺步骤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步酶法工艺正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总结了国内外7-ACA制备的研究工作,对当前各种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酶法制备7-ACA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单酶法、双酶法与三酶法等工艺进行... 为进一步缩短工艺步骤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步酶法工艺正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总结了国内外7-ACA制备的研究工作,对当前各种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酶法制备7-ACA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单酶法、双酶法与三酶法等工艺进行总结,分析了各工艺的优势,指出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展望一步酶法工艺制备7-ACA的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ca 头孢菌素C 化学裂解 酶法裂解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固定化大肠埃希氏菌基因工程菌株转化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为7-氨基头孢烷酸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先荣 杨杰 任克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用乙酸纤维将GL-7-ACA酰化酶基因工程菌大肠埃希氏菌A56/pMRCU-334菌株固定化,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0,与游离细胞一致;固定化细胞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比游离细胞提高。用薄板层析分析固... 用乙酸纤维将GL-7-ACA酰化酶基因工程菌大肠埃希氏菌A56/pMRCU-334菌株固定化,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0,与游离细胞一致;固定化细胞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比游离细胞提高。用薄板层析分析固定化细胞裂解GL-7-ACA反应液中产物7-ACA的含量以及GL-7-ACA的残存量,在pH8.0.37℃时GL-7-ACA的转化率达90%,产生7-ACA的能力为12.34mg/(g固定化细胞·h)。使用20批之后,GL-7-ACA的转化率仍达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7-aca GL-7-aca CPC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酶法制备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海军 白国义 +2 位作者 李阳 闫喜龙 陈立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7-670,共4页
以生产头孢菌素C(CPC)过程中的副产物去乙酰头孢菌素C(DCPC)为原料,用固定化D-氨基酸氧化酶(DAAO)和固定化戊二酰基酰化酶(GA),连续两步进行酶裂解,制备了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D-7-ACA),总收率72%。滴加浓度为1 mol/L的过氧化氢可使... 以生产头孢菌素C(CPC)过程中的副产物去乙酰头孢菌素C(DCPC)为原料,用固定化D-氨基酸氧化酶(DAAO)和固定化戊二酰基酰化酶(GA),连续两步进行酶裂解,制备了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D-7-ACA),总收率72%。滴加浓度为1 mol/L的过氧化氢可使去乙酰基戊二酰基7-ACA(D-G l-7-ACA)的收率提高6%。提高氧气流速和改善搅拌形式可以加快DAAO酶反应速度,使中间产物残留减少3%。高纯度的去乙酰头孢菌素C钠盐(DCPCNa)可以提高该两步酶法反应的收率和产品质量,延长酶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头孢菌素C(DCPC) 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D-7-aca) 固定化D-氨基酸氧化酶(DAAO) 固定化戊二酰基酰化酶(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校正因子的RP-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中有关物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直 庄林芳 +2 位作者 倪乐平 徐玉婷 李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准确测定7-氨基头孢烷酸中有关物质的方法,同时进行不同方法生产的产品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色谱柱(SB-C18,5μm,4.6mm×250m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5g磷酸氢二钾和5g...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准确测定7-氨基头孢烷酸中有关物质的方法,同时进行不同方法生产的产品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色谱柱(SB-C18,5μm,4.6mm×250m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5g磷酸氢二钾和5g磷酸二氢钾溶解于1000mL水中,用磷酸调节流动相pH值至6.0)-乙腈(9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7-氨基头孢烷酸在504~0.0253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1;去乙酰7-氨基头孢烷酸在10.52-0.026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6;去乙酰氧7-氨基头孢烷酸在9.66~0.0241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8;头孢菌素C在10.5~0.026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8。溶液的稳定性及进样精密度、日内精密度、重复性、专属性良好。去乙酰7-氨基头孢烷酸、去乙酰氧7-氨基头孢烷酸和头孢菌素C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80、0.82、1.67。结论此方法可以准确测定7-氨基头孢烷酸中的含量,并采用校正因子法计算有关物质的含量。不同方法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7-氨基头孢烷酸 去乙酰7-氨基头孢烷酸 去乙酰氧7-氨基头孢烷酸 头孢菌素C 校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对D-氨基酸氧化酶转化头孢菌素C为戊二酰-7-氨基头孢烯酸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海军 陈立功 +3 位作者 李阳 闫喜龙 白国义 段学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4,共6页
在D-氨基酸氧化酶D1AAO转化头孢菌素C(CPC)为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Gl-7-ACA)的反应中,所生成的过氧化氢同时与CPC和Gl-7-ACA发生的氧化副反应是造成目标产物收率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联用溶氧电极和过氧化氢电极,测定了DAAO转化... 在D-氨基酸氧化酶D1AAO转化头孢菌素C(CPC)为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Gl-7-ACA)的反应中,所生成的过氧化氢同时与CPC和Gl-7-ACA发生的氧化副反应是造成目标产物收率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联用溶氧电极和过氧化氢电极,测定了DAAO转化CPC为Gl-7-ACA的反应体系内溶氧浓度与相应的过氧化氢浓度的变化曲线,测知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浓度积累最高可达5mmol·L-1。模拟该反应条件下过氧化氢的氧化反应可知,在过氧化氢浓度较低时,溶液的酸性可加速该氧化反应。在中性条件下,过氧化氢浓度为5mmol·L-1时,反应1h后,CPC的氧化损失为2%,Gl-7-ACA的氧化损失为3%。通过改进氧气分布器、搅拌转速和并调控氧气流量以控制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来适度地降低物系中过氧化氢积累浓度,使反应收率提高了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酸氧化酶(DAAO) 头孢菌素C(CPC) 过氧化氢 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G1-7-a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惰化抑制7-氨基头孢烷酸粉尘爆炸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金锋 刘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石家庄某制药企业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 L球型爆炸系统研究氮气抑制粉尘爆炸的规律。通过设计的混气系统向爆炸容器内充入氮气以降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创造不同氮气体积分数环境来进行一系列粉... 以石家庄某制药企业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 L球型爆炸系统研究氮气抑制粉尘爆炸的规律。通过设计的混气系统向爆炸容器内充入氮气以降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创造不同氮气体积分数环境来进行一系列粉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在化学点火能量为10 k J、7-ACA粉尘质量浓度为775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在该粉尘质量浓度条件下,随氮气充入量增加,其最大爆炸压力逐渐降低;当氧气体积分数达10.93%时,测试系统显示7-ACA粉尘不发生爆炸;继续充入氮气,也没有发生爆炸现象,表明抑爆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氮气惰化 7-氨基头孢烷酸 最大爆炸压力 极限氧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细胞催化与膜分离耦合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的工艺研究
20
作者 罗晖 周航 +2 位作者 李强 于慧敏 沈忠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38-141,共4页
利用产D-氨基酸氧化酶(DAAO)和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GLA)的高酶活重组大肠杆菌,对双酶催化制备7-ACA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条游离细胞反应与膜分离耦合的7-ACA生产新工艺:用游离细胞进行催化,用超滤膜进行细胞和产物的... 利用产D-氨基酸氧化酶(DAAO)和戊二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GLA)的高酶活重组大肠杆菌,对双酶催化制备7-ACA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条游离细胞反应与膜分离耦合的7-ACA生产新工艺:用游离细胞进行催化,用超滤膜进行细胞和产物的分离。结果发现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将反应体系中的细胞和催化产物分离,分离得到的细胞可重复使用;分离得到的反应液经一步结晶,7-ACA纯度为93.1%,结晶收率为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氨基头孢烷酸 D-氨基酸氧化酶 GL-7-aca酰化酶 头孢菌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