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陵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及权衡协同分析
1
作者 王天雯 罗明良 白雷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8-901,共14页
嘉陵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管理对保障生态安全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 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间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量和产水服务等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地理探... 嘉陵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管理对保障生态安全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 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间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量和产水服务等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其的驱动作用;以地形梯度进行分区,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全域和分区情形下不同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年间,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呈现“整体上升、局部平稳”特征。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显著增长,土壤保持高值区集中于地势陡峭、植被良好的东南和西北地区;而产水服务呈“南高北低”格局,高值区位于降水充沛的南部;生境质量略有下降,碳储量相对稳定,空间分布与土壤保持服务类似。2)生态系统服务在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共同驱动下发生变化,受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坡度、降水和高程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3)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在时间、空间及地形梯度分区上差异显著,不同梯度内部服务关系各具特征,其中低梯度区作用较弱,中梯度区协同性增强,高梯度区以权衡为主。该研究揭示了嘉陵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为流域优化生态功能布局、提升生态服务水平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嘉陵江流域 In VEST模型 权衡协同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炳伦 成明 +4 位作者 全思湘 施招 孙华 温仕彬 饶宸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和异速生长生物量方程,结合In VEST模型表征各层空间分布,对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2022年森林生态系统平均总碳密度为170.75 Mg/h... 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和异速生长生物量方程,结合In VEST模型表征各层空间分布,对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2022年森林生态系统平均总碳密度为170.75 M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81.62、3.92、0.27、3.12 Mg/hm^(2)和81.82 Mg/hm^(2)。植被层是区域碳密度的主要贡献者,约占总密度的50.25%。区域植被类型碳密度表现为阔叶树种低于针叶树种,纯林低于混交林。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2022年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3 836.17Gg,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 833.63、88.15、6.10、70.07 Gg和1 838.22 Gg。植被层与土壤层是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约占碳储总量的98.17%。采用In VEST模型表征区域分布,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碳储分布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湘江东岸地区水平较高,西部、西北地区水平较低,与森林资源分布格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至2022年,生态绿心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良好,是湖南省平均水平的1.3倍。研究结果可在探明区域碳汇现状的同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 In VEST模型 生态绿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植被指数的红树林树种遥感分类与生物碳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亮东 张威 +1 位作者 邓淞文 王英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3,共13页
红树林的物种结构对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有极大的影响,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是核算红树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11种植被指数组合,针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优势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 红树林的物种结构对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有极大的影响,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是核算红树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11种植被指数组合,针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优势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训练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R)的分类模型,并使用In VEST模型计算了2019-2023年研究区红树林生物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红树林识别指数(MRI)与其他植被指数进行组合后能够显著提高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分类精度;2019-2023年,研究区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总生物碳储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02%。由于光学影像无法准确区分无瓣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桐花树混交群落,本研究结果对红树林混交群落中桐花树群落面积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而在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以其他省份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项目为参考,促进广西蓝碳碳汇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 组合植被指数 物种分类 生物碳储量 In 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城市蓝绿系统碳储量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彦萍 张思凝 +1 位作者 宋昊翔 臧家昕 《广东园林》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严重威胁城市与居民的健康福祉。而城市蓝绿系统是适应与缓解气候变化,固碳增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碳储量模型与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城市蓝绿...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严重威胁城市与居民的健康福祉。而城市蓝绿系统是适应与缓解气候变化,固碳增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碳储量模型与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城市蓝绿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及分区,结果发现,研究区总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中心低,四周高”的特征,低碳区域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中部且占比最大,碳汇潜力区沿环城生态带分布,高碳区域零星分布在研究区域东侧。据不同碳储量的划分区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碳储量优化策略:高碳区域应优先保护现有的蓝绿空间;碳汇潜力区可调整和恢复现有的蓝绿空间;低碳区域需改良和管理蓝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碳储量 固碳增汇 In 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
5
作者 郑佳欣 刘纯青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47-52,共6页
城市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由于城市的扩张,城市绿地数量下降并趋向破碎化,城市绿地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这使得城市绿地的管理和规划成为城市绿地生态规划的关键。为从生态学角度给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 城市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由于城市的扩张,城市绿地数量下降并趋向破碎化,城市绿地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这使得城市绿地的管理和规划成为城市绿地生态规划的关键。为从生态学角度给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的优化提供依据,应用MSPA方法和In VEST模型识别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源地,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格局和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估。依据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的测算结果,提出了南昌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优化策略,包括保护核心区,增加桥接区面积,将具有生态系统服务的闲置土地纳入绿色基础设施等,以提高南昌市城市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In 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InVEST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99
6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2 位作者 张素欣 马学成 胡宝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9-986,共8页
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遥感、GIS技术和In VEST模型,从景观地理学角度选取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并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 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遥感、GIS技术和In VEST模型,从景观地理学角度选取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并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其生物多样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宕昌县岷江沿岸、高寒稀疏植被区和高山积雪-裸岩区。1990-2010年,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个别局部区域减弱,其增长区主要体现在生态工程实施区和林业管护区,减少区多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乡农耕区和灾害多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境质量 In VEST模型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商洛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姗姗 刘康 +1 位作者 李婷 袁家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0-807,共8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 VEST)中的土壤保持模块(Sediment Retention Model),从水文角度对商洛市的地块...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 VEST)中的土壤保持模块(Sediment Retention Model),从水文角度对商洛市的地块截留、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进行生态系统功能定量评估和空间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该区在水库清淤和保证水质两种情境下的土壤保持效益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商洛市潜在与实际土壤侵蚀量分别为1.21×109 t、3.4×107 t。该区整体处于轻度侵蚀与中度侵蚀级别,无极强度侵蚀。(2)全区输出的产沙总量为1.61×106 t,土壤保持总量为1.17×109 t,其中泥沙持留量为2.9×107 t。旬河、金钱河与乾佑河泥沙持留能力强。(3)In VEST模型评估排除死库容后在减轻泥沙淤积和保证水质治理花费两种情境下,土壤保持总价值分别为205.5亿元和616.3亿元。单位面积土壤保持价值量分别为313.6元hm^(-2) a^(-1)和824.1元hm^(-2)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EST模型 土壤侵蚀 泥沙持留 商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智方 唐立娜 +1 位作者 高莉洁 许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87-392,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不仅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撑,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食物、医药、生产原料、文化等多种服务。随着城市扩张以及人口增加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模型和方法的需求也日渐增... 生态系统服务不仅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撑,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食物、医药、生产原料、文化等多种服务。随着城市扩张以及人口增加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模型和方法的需求也日渐增加。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生产函数和经济评估方法的模型:In 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 VEST模型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估模型,它基于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权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最优的决策支持。该文通过对In VEST模型在国际上的典型应用案例分析,对In VEST模型的功能、结构、优点以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分析了该模型本身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了In VEST模型应用于中国现状的城市生态规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 VEST模型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草海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韩会庆 苏志华 +1 位作者 罗绪强 蔡广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163,共6页
利用In VEST模型,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2000—2010年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其他地类变化突出,旱地、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之间转化明显;保护区生境质量整体趋于好转,试验区改善... 利用In VEST模型,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2000—2010年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其他地类变化突出,旱地、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之间转化明显;保护区生境质量整体趋于好转,试验区改善幅度最大,保护区生境质量一直呈现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特点,核心区和缓冲区生境质量空间变化较小,试验区生境质量空间变化明显,东部和西南部是生境质量改善区,北部主要为生境质量恶化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是生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原因,城镇用地扩张对部分地区生境质量改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In VEST模型 草海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横断山区产水量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窦苗 孙建国 陈海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1期54-58,共5页
[目的]掌握横断山区产水量及水源分布空间。[方法]利用In VEST模型评估计算2005—2014年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分析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结果]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为1 723.3亿m3,与自然径流量较为接近;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呈... [目的]掌握横断山区产水量及水源分布空间。[方法]利用In VEST模型评估计算2005—2014年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分析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结果]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为1 723.3亿m3,与自然径流量较为接近;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年均产水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土壤深度、地势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横断山区水文过程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In VEST模型 横断山区 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协调状况及演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乐勤 王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8-584,共7页
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协调状况及演化规律,对制定或修改其生态绿色一体化及高质量发展的规制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土地利用解译及统计数据,运用In VEST模型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测算长三角一... 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协调状况及演化规律,对制定或修改其生态绿色一体化及高质量发展的规制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土地利用解译及统计数据,运用In VEST模型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测算长三角一体化区域2005—2020年生境质量和开发强度指数;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间协调状况进行考察;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二者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2005年的0.383 3攀升至2020年的0.783 3,生境质量由2005年的0.504 9降至0.493 7;二者间协调度由2005年的0.663 3攀升至2020年的0.788 6,多年均值为0.734 7,处于中度协调状态;二者间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演化关系,“十四五”期间,其轨迹仍处于抛物线左半支,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生态绿色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将面临较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开发强度 协调度 演化规律 In VEST模型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lo-Vest固定下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急性复杂性下颈椎损伤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洪磊 王大伟 马金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0-270,287,共2页
关键词 Vest 复杂性 一期手术治疗 下颈椎损伤 急性 前后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后路手术治疗 颈椎稳定性 内固定器械 2000年 技术要求 手术创伤 伤患者 内同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In VEST的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1
13
作者 王超越 郭先华 +4 位作者 郭莉 白丽芳 夏利林 王春博 李廷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67-1679,共13页
基于“双碳”战略背景下,探究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城市群区域碳平衡、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选取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并确定相关驱动因子... 基于“双碳”战略背景下,探究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城市群区域碳平衡、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选取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并确定相关驱动因子,基于FLUS-InVEST模型,在明确该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别模拟预测203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在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两种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评估两种情景下碳储量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持续减少,20年间城市群碳储量呈减少趋势,总体减少8.416×10^(6) t。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草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得到了增长,耕地与未利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受到了限制,生态空间效应得到体现。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与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城市群碳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77.065×10^(6) t和68.031×10^(6) t,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稳定性显著高于自然发展情景,因此,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呼包鄂榆城市群土地利用能综合统筹各地类功能,减缓碳储量损失,对区域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FLUS模型 In VEST模型 土地利用 城市群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乐 卫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09-1918,共10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探讨干旱区流域生境质量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对保护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北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DEM数据,借助In VEST...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探讨干旱区流域生境质量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对保护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北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DEM数据,借助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定量研究了干旱区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复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未利用地和草地是玛纳斯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1.49%和28.54%。(2)耕地持续扩张并侵占草地与未利用地,积雪冰川大面积消融转为裸岩和草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3)1980—2020年期间,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呈先改善后持续恶化的趋势,生境质量均值减小了0.059。(4)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表现为低山区>高山区>绿洲区>荒漠区,生境质量等级以较低为主,占研究区面积的40.36%以上。(5)耕地扩张不断侵占草地和未利用地、积雪冰川大面积融化以及中、高覆盖度草地退化是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耕地扩张侵占草地导致绿洲生境质量大幅度下降。绿洲扩展侵占荒漠以及荒漠—绿洲交错带低覆盖度草地面积的增加是荒漠区生境质量改善主要原因。低山区生境质量变化取决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中、低覆盖度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积雪冰川融化以及高、中覆盖度草地退化是高山区生境质量恶化的首要原因。因此,今后干旱区应坚持适度追求和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响应和开展重大生态恢复及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对草地、湿地、林地、高山冰川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玛纳斯河流域 土地利用 In VEST模型 生境质量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目标局部和全局特征的CV遥感图像分割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晓慧 汪西莉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5-916,共12页
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不断涌现。从含有较多信息、背景复杂的遥感影像中自动提取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依赖图像光谱、纹理等底层特征,容易受到图像中遮挡和阴影等的干扰。为此,针对... 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不断涌现。从含有较多信息、背景复杂的遥感影像中自动提取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依赖图像光谱、纹理等底层特征,容易受到图像中遮挡和阴影等的干扰。为此,针对特定的目标类型,提出结合目标局部和全局特征的CV(Chan Vest)遥感图像目标分割模型,首先,采用深度学习生成模型——卷积受限玻尔兹曼机建模表征目标全局形状特征,以及重建目标形状;其次,利用Canny算子提取目标边缘信息,经过符号距离变换得到综合了局部边缘和全局形状信息的约束项;最终,以CV模型为图像目标分割模型,增加新的约束项得到结合目标局部和全局特征的CV遥感图像分割模型。在遥感小数据集Levir-oil drum、Levir-ship和Levir-airplane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克服CV模型对噪声敏感的缺点,且在训练数据有限、目标尺寸较小、遮挡及背景复杂的情况下依然能完整、精确地分割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形状先验 卷积受限玻尔兹曼机 深度学习 Chan 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与生态旅游规划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琦 吴承照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4期73-77,82,共6页
核心物种的保护与旅游建设的冲突是目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文章通过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与Arc GIS等技术方法,预测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生境质量分布并进行冷热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进行用地适宜性评... 核心物种的保护与旅游建设的冲突是目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文章通过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与Arc GIS等技术方法,预测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生境质量分布并进行冷热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保护策略,以期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化编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EST 生境质量评价 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嫩江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艾昕 李航 孙丽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170-174,共5页
以嫩江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为目标,采用In VEST模型中的生境质量模块对嫩江流域进行生境质量结果测算,结合该模型的运用指南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等方式对嫩江流域的生态威胁因子栅格数据集和威胁因子量表,生态系类型显示对... 以嫩江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为目标,采用In VEST模型中的生境质量模块对嫩江流域进行生境质量结果测算,结合该模型的运用指南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等方式对嫩江流域的生态威胁因子栅格数据集和威胁因子量表,生态系类型显示对各威胁因子的灵敏度、威胁可达性等参数进行当地化调整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优化,并运用ArcGIS把这些数据进行属性表统计计算、栅格计算和裁剪等方式进行处理,通过ArcGIS软件绘制1990年、2000年、2015年这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运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取该区域植被覆被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近30年来嫩江流域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从而得知嫩江流域近30年生境质量的变化和生境退化程度,并对影响嫩江流域生境质量状态的主要环境背景因子进行了研究,由此寻找到导致该区域生境质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近35年来,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0.7764,下降到2000年的0.7759,2015年的0.7744,但下降速率不断提高;②流域内生境质量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的西北部,并且有逐年缩小的趋势。而生境质量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东南部,并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③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以及年均气温因子的协同增强效应,为导致流域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在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的交互作用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政策调控因子的保护作用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EST模型 ARCGIS 嫩江流域 生境质量 RS与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tical interfaces in body armour systems 被引量:1
18
作者 Ian G.Crouch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887-1894,共8页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and behaviour,of an armour system is governed by two major sets of variables,geometrical and material.Of these,the consistency of performance,especially against small arms ammunition,will dep...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and behaviour,of an armour system is governed by two major sets of variables,geometrical and material.Of these,the consistency of performance,especially against small arms ammunition,will depend upo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nstituent materials.In a body armour system for example,fibre diameter,areal density of woven fabric,and bulk density of ceramic are examples of critical parameters and monitoring such parameters will form the backbone of associated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What is often overlooked,because it can fall into the User’s domain,are the interfaces that exist between the various products;the carrier,the Soft Armour Insert(SAI),and the one or two hard armour plates(HAP1 and HAP2).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f the various products are sourced from different suppl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S Body armour Body armor Ceramic armour UHMWPE Aramids Ballistic fibres FABRICS Interfacial materials Hard armour plates Soft v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赢创推出生物基液体聚丁二烯POLYVEST^(■)eCO
19
作者 杨惠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89,共1页
赢创推出全新可持续生物基液体聚丁二烯系列产品POLYVEST^(■)eCO。这一产品线在生产中使用了可持续丁二烯,可将化石原料的使用量降低99.9%。“市场对高效、环保、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赢创POLYVEST^(■)全球业务负责人Jür... 赢创推出全新可持续生物基液体聚丁二烯系列产品POLYVEST^(■)eCO。这一产品线在生产中使用了可持续丁二烯,可将化石原料的使用量降低99.9%。“市场对高效、环保、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赢创POLYVEST^(■)全球业务负责人Jürgen Herwig博士表示,“通过开发POLYVESTeCO,我们希望为循环经济与生物经济的转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负责人 产品线 VEST 系列产品 生物基 丁二烯 CO 化石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省理工学院Charles M.Vest院长2004年3月写的2002-2004两学年报告
20
作者 胡沛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9-359,共1页
关键词 麻省理工学院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 Charles M.Vest 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