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te-frequency dependent shear behavior of rough rock joint experiencing normal load oscillations
1
作者 DANG Wen-gang LI Xing-ling +1 位作者 TAO Kang FU Jin-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873-1886,共14页
Dynamic disturbances certainly reduce shear strength of rock joints,yet the mechanism needs deeper explanation.We investigate the shear behavior of a rough basalt joint by conducting laboratory shear experiments.Const... Dynamic disturbances certainly reduce shear strength of rock joints,yet the mechanism needs deeper explanation.We investigate the shear behavior of a rough basalt joint by conducting laboratory shear experiments.Constant and superimposed oscillating normal loads are applied at the upper block.Meanwhile,the bottom block moves at a constant shear rate.We investigate the shear behavior by:1)altering the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frequency with a same shear rate,2)altering the shear rate with a same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frequency,and 3)altering the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frequency and shear rate simultaneously with a constant ratio.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scillating normal load reduces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COF).The reduce degree of COF increases with higher shear rate,decreases when increasing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frequency,and keeps constant if the special ratio,v/f(shear rate divided by normal oscillation frequency),is constant.Moreover,we identify a time lag between peak normal load and peak shear load.And the lagging proportion increases with higher shear rate,and decreases with larger static COF.Our results imply that a lower creep rate with a higher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frequency easily destabilizes the creeping fault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mal load oscillation shear rate oscillation frequency friction reduction time l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恒速剪切下砂岩粗糙结构面的力学行为及嗣后渗流特性
2
作者 蔚立元 武东阳 +2 位作者 苏海健 袁紫宸 鞠明和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8,共17页
为了探究岩石粗糙结构面的动态剪切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结构面的渗流特性:首先,采用动态恒速剪切系统对砂岩粗糙结构面开展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力学试验,分析了剪切速率以及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对峰值抗剪强度以及滑移特征的影响;随后,... 为了探究岩石粗糙结构面的动态剪切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结构面的渗流特性:首先,采用动态恒速剪切系统对砂岩粗糙结构面开展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力学试验,分析了剪切速率以及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对峰值抗剪强度以及滑移特征的影响;随后,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动态剪切前后粗糙结构面的损伤特征,并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损伤结构面渗流试验,探究动态剪切作用后损伤结构面的嗣后渗流特性。动态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结构面的动态峰值抗剪强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剪切速率对剪切刚度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由50 mm/s增加至210 mm/s,粗糙度系数为12.43的砂岩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由8.49 MPa下降至6.88 MPa。此外,在相同剪切速度条件下,砂岩结构面的动态峰值抗剪强度随着结构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损伤砂岩结构面高程分布频率均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同粗糙度条件下,结构面损伤程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导致裂隙开度降低,进而影响结构面的渗透性能。渗流试验结果表明,动态剪切作用后的损伤砂岩结构面水力梯度和体积流量关系符合Forchheimer方程。此外,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损伤结构面的渗透系数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粗糙度系数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恒速剪切 砂岩粗糙结构面 剪切速率 峰值抗剪强度 损伤特征 渗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非匀速变形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环剪试验研究
3
作者 宋琨 向舒畅 +3 位作者 陈健翔 阮迪 吕泓霖 闫巍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7-131,共5页
滑坡受降雨、库水位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呈现台阶状的非匀速变形,滑带土经受减速、加速等非匀速剪切循环状态,其抗剪强度可能是变量而非常量。以白家包滑坡滑带土为例,开展了一系列加速率和减速率阶梯式剪切环剪试验,并通过三维形貌... 滑坡受降雨、库水位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呈现台阶状的非匀速变形,滑带土经受减速、加速等非匀速剪切循环状态,其抗剪强度可能是变量而非常量。以白家包滑坡滑带土为例,开展了一系列加速率和减速率阶梯式剪切环剪试验,并通过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对不同速率条件下的剪切面进行宏观分析,研究滑带土残余强度在非匀速剪切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速率为0.3~9.9 mm/min阶梯式加速剪切,滑带土残余强度随剪切速率呈递减趋势,相对降低3.0%~24.1%,残余强度随阶梯式减速剪切增加2.9%~34.6%;加速剪切时剪切面划痕逐渐加深,减速剪切时划痕形态趋于平滑和有序;滑带土强度的综合内摩擦角与剪切速率呈对数递减关系,满足φ_(e)=-1.56ln(v+0.15)+22.1的关系方程。揭示了滑坡在非匀速变形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变化规律,对滑坡稳定性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残余强度 非匀速变形 速率效应 环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速率下松散颗粒直剪试验声发射特征
4
作者 吴鑫 罗筱毓 +3 位作者 李龙灿 刘永红 朱旭 林华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松散颗粒堆积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为研究其力学性质和失稳过程,基于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探究松散体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演化规律.首先,分析松散颗粒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AE特征参数;其次,结合加载过程的力学... 松散颗粒堆积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为研究其力学性质和失稳过程,基于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探究松散体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演化规律.首先,分析松散颗粒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AE特征参数;其次,结合加载过程的力学特征对AE演化阶段进行划分;最后,利用频谱变化和小波包能量占比进一步验证松散颗粒剪切破坏的AE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能量和振铃计数随剪切过程而逐步增大,且剪切速率越快,能量和振铃计数增幅越大;小事件数与大事件数的比值(b值)在剪切过程中逐渐降低,剪切速率越大,b值越小;不同速率下的颗粒抗剪强度约为140kPa,剪切力峰值集中在400N左右,振铃计数、AE能量与b值在剪切运动过程中的变化与剪切破坏阶段密切相关;频谱重心会随剪切过程逐步降低,从大约350 kHz降低至250kHz,同时,较低频带能量占比增加、较高频带能量占比减少,导致频谱重心不断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颗粒 剪切速率 声发射 频谱分析 小波包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紊动和含沙量对悬沙絮凝影响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洁 谢东芝 周鹏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46,共8页
根据三峡库区悬沙特性配制试验沙样,利用粒子追踪系统在大型水箱中开展絮凝试验。结果表明,絮凝作用下泥沙粒子通过搭接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多孔结构,直接影响絮团的密实程度。存在最佳紊动剪切率使絮团发育达到峰值,其值介于12~18 s-1之间... 根据三峡库区悬沙特性配制试验沙样,利用粒子追踪系统在大型水箱中开展絮凝试验。结果表明,絮凝作用下泥沙粒子通过搭接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多孔结构,直接影响絮团的密实程度。存在最佳紊动剪切率使絮团发育达到峰值,其值介于12~18 s-1之间,低于最佳紊动剪切率时,絮团中值粒径随剪切率的增大而增大,高于最佳紊动剪切率时,絮团中值粒径随剪切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初始含沙量的增加,当紊动剪切率较低时,絮团中值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平均分形维数则先减小后增大;当紊动剪切率较高时,絮团中值粒径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平均分形维数整体上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沙絮凝 紊动剪切率 絮团形态 絮团粒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波导系统土体剪切试验过程声发射特征演化规律
6
作者 吴鑫 刘永红 +1 位作者 王雪梅 张满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5,共10页
近年来,土质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滑坡体内部剪切过程监测和潜在风险感知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本文利用有源波导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技术研究土体在不同剪切条件下的AE信号特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振铃计数随... 近年来,土质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滑坡体内部剪切过程监测和潜在风险感知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本文利用有源波导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技术研究土体在不同剪切条件下的AE信号特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振铃计数随剪切位移增加而迅速增大,并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能量随着剪切位移加大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且含水率低、加载速率快的土样释放声发射能量更大;b值(岩土体破坏过程中AE小事件数与大事件数的比)随剪切位移先降低后平缓,宏观破坏发生后b值逐步稳定,而含水率与其成负相关。此外,试验揭示了AE信号的多因素演化规律,在振铃计数-b值空间中,随含水率的降低特征向量逐次向右下方移动,即低含水率试样总是具有更低的b值和更大的振铃计数;在振铃计数-能量空间中,随含水率增加,结果分布逐次向右上角移动,即能量和振铃计数同时增大;加载速率对结果分布形态亦有一定影响,且剪切速率越大,类间分离度越高。研究成果可为声发射技术在土质边坡滑动预测预警中特征指标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剪切 加载速率 含水率 声发射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波动影响下页岩裂缝剪切动力学响应特征
7
作者 陆朝晖 杜利伟 +3 位作者 卢义玉 房大志 贾云中 张驰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7,共12页
中国深层页岩气储层和构造类型多、应力差大,在储层改造过程中,泵注参数的改变或裂缝间歇性起裂会导致裂缝延伸不连续,从而产生流体压力波动,诱发裂缝滑移失稳,威胁井筒完整性。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压裂储层压力波动特... 中国深层页岩气储层和构造类型多、应力差大,在储层改造过程中,泵注参数的改变或裂缝间歇性起裂会导致裂缝延伸不连续,从而产生流体压力波动,诱发裂缝滑移失稳,威胁井筒完整性。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压裂储层压力波动特性,将裂缝等效接触面积的法向平均开度与增压速率进行拟合,建立了流体压力增量与注入增量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流体作用裂缝等效面积的微剪切滑移预测模型,并揭示了滑移时注入量和流体空间非均匀程度随增压速率的变化机制,最后分析了增压速率对页岩裂缝滑移特性、滑移时能量释放和滑移所需水力能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滑移时释放的能量以及滑移所需水力能随增压速率的增大而增大;②通过微剪切滑移预测模型,发现随着增压速率进一步增大,滑移时注入量和流体非均匀程度随增压速率减小;③相较于低增压速率,高增压速率更易诱导裂缝滑移,滑移速度和位移均较大,但黏滑位移较小;④增压速率在0.25~2.00 MPa/min时,黏滑位移随增压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这之间存在临界值,该临界增压速率下发生滑移时,黏滑位移最大,最利于裂缝形成自支撑,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储层渗透特性。结论认为,明确水力波动过程中增压速率对页岩裂缝剪切滑移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优化泵注程序、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和改善压裂曲线反演压裂效果,以及提高深部页岩储层压裂中裂缝网络与能量释放的协同调控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预测模型 储层改造 增压速率 剪切滑移 压力波动 水力压裂 页岩裂缝 水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贯通率对膨胀土强度性质的影响试验研究
8
作者 胡波 王帅 +3 位作者 孙慧 耿宏斌 汪清 周虹均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2,共7页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渠段地层中软弱结构面导致的不良地质边坡失稳问题,为探究裂隙对渠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渠段膨胀土进行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裂隙贯通率对土体的强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改变了土体破坏的应力模式,随着贯...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渠段地层中软弱结构面导致的不良地质边坡失稳问题,为探究裂隙对渠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渠段膨胀土进行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裂隙贯通率对土体的强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改变了土体破坏的应力模式,随着贯通率的增加,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转变为应变软化型。试样的极限破坏偏应力与裂隙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均随着贯通率的增大逐渐减小。当贯通率由0增加到66.7%,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下降42.0%和30.9%,表明裂隙的出现与拓展是造成土体强度性质劣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于预测工程中土体裂隙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 贯通率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含裂隙膨胀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9
作者 王帅 胡波 +1 位作者 鲁松 孙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8-2179,共12页
为探究应力路径对含裂隙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引江济淮渠段膨胀土进行常规三轴压缩(CTC)试验和减压的三轴压缩(RTC)试验,系统分析膨胀土在不同应力路径和裂隙贯通率条件下的破坏机理和变形特征。研究表明:试样的破坏模式受裂隙贯... 为探究应力路径对含裂隙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引江济淮渠段膨胀土进行常规三轴压缩(CTC)试验和减压的三轴压缩(RTC)试验,系统分析膨胀土在不同应力路径和裂隙贯通率条件下的破坏机理和变形特征。研究表明:试样的破坏模式受裂隙贯通率影响。随着裂隙贯通率增大,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变,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也逐渐减弱。当裂隙贯通率一定时,RTC路径下土体的侧向约束减小,偏应力对应变更为敏感。在卸荷初期,应力-应变曲线的增长趋势比较陡峭,轴向应变不到3%就接近峰值偏应力;而在CTC路径下,在轴向应变达到3%后才接近峰值偏应力。不同应力路径下试样的体变特征也存在差异,CTC路径下,体变表现为剪缩,而RTC路径下表现出剪胀特征。RTC路径下试样的极限破坏偏应力与抗剪强度指标均低于CTC路径下的试验值。当固结围压相同时,RTC路径的极限破坏偏应力值约为CTC试验值的54.7%~65.8%;裂隙贯通率相同时,RTC路径的极限破坏偏应力值约为CTC试验值的60.2%~77.6%;RTC试验中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CTC试验值的69.1%和82.1%。改进的D-C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含裂隙膨胀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软化特征。CTC路径下,膨胀土的初始切线模量随着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而RTC路径下,初始切线模量随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防止土体开挖卸荷引起的工程灾害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贯通率 应力路径 剪切破坏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节理开度及连通率下非贯通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王刚 李洪奇 刘廷方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7,共11页
结合室内直剪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节理开度、节理连通率和法向应力下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宏细观剪切力学行为,系统分析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和峰值剪切强度、法向位移-剪切位移曲线、应力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①非贯通节理岩体... 结合室内直剪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节理开度、节理连通率和法向应力下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宏细观剪切力学行为,系统分析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和峰值剪切强度、法向位移-剪切位移曲线、应力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①非贯通节理岩体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均存在明显峰值,且基本会经历压密阶段、裂纹扩展阶段、峰后破坏阶段和残余摩擦阶段,各工况下剪切曲线形态可划分为峰前上升峰后爬升型(Ⅰ型)、峰前上升峰后阶梯型(Ⅱ型)和峰前台阶峰后爬升型(Ⅲ型);②峰值剪切强度与节理开度、节理连通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法向应力呈正相关关系,峰值法向位移与节理开度、最终法向位移与节理连通率均呈负相关关系,峰值法向位移、最终法向位移均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少;③岩桥未贯通破坏前,节理端部及裂纹延伸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随着节理连通率、节理开度的增加,应力集中程度增加,岩桥贯通破坏形成剪切断面后,应力集中于断面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贯通节理 节理开度 节理连通率 直剪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通渭县土-岩接触面滑坡界面土体力学研究
11
作者 宿星 何雄伟 +4 位作者 张明礼 董耀刚 张满银 李霞 任皓晨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3-1037,共15页
土-岩接触面滑坡中界面土体的剪切力学特性是研究此类滑坡致灾机理的关键。2019年9月14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镇小庄村发生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滑坡(简称常河滑坡)。该滑坡灾害主要由前期持续强降雨作用引发,其致... 土-岩接触面滑坡中界面土体的剪切力学特性是研究此类滑坡致灾机理的关键。2019年9月14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镇小庄村发生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滑坡(简称常河滑坡)。该滑坡灾害主要由前期持续强降雨作用引发,其致灾机制为:降雨渗透导致老滑坡应力状态改变,致使土体抗剪强度劣化,最终触发滑坡失稳。为探究土-岩接触面滑坡中土体和土-岩接触面处应力-应变关系,阐明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土体内部剪切力学特性变化规律,选取常河滑坡中土体和全风化泥岩,开展不同含水率、渗透条件、剪切速率及地层岩性结构影响下的岩土体直剪试验;试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分析土体内部剪切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原状土、重塑土和土-岩接触面试样的剪切应力均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其峰值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均呈负相关;原状土表现出应变软化特征,重塑土和土-岩接触面试样均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在渗透条件差异影响下,原状土、重塑土和土-岩接触面试样透水时的剪切应力高于隔水时,其中,原状土和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差值大于土-岩接触面试样,这与土-岩接触面结构的渗透性特征有关。随着剪切速率增大,重塑土和土-岩接触面试样的剪切应力逐步减小,其抗剪强度与剪切速率呈负相关。不同地层岩性结构影响下,土-岩接触面试样的抗剪强度在多数情况下大于土体试样,但当含水率接近液限时,两种试样的抗剪强度差值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接触面滑坡 直剪试验 渗透条件 剪切速率 通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恩平21−4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
12
作者 马积贺 耿铁 +2 位作者 宋晓伟 狄明利 杨波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南海东部恩平21−4油田是典型的边际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井眼难以清洁、疏松砂岩承压能力低、钻遇多条断层、摩阻扭矩高和下套管易遇阻等风险挑战。为解决该油田钻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优选了合成基... 南海东部恩平21−4油田是典型的边际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井眼难以清洁、疏松砂岩承压能力低、钻遇多条断层、摩阻扭矩高和下套管易遇阻等风险挑战。为解决该油田钻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优选了合成基液、降滤失剂、流性调节剂和润滑剂,优化了乳化剂加量,调整了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配方。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低剪切速率,抑制性强,封堵性、抗污染性和润滑性能优异,高温高压滤失量2.4 mL,极压润滑系数0.03~0.06,满足恩平21−4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要求。按该配方配制的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及研究的关键配套技术在南海东部超深大位移井A1H井、EP−X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携岩能力,润滑性能优异,钻进ϕ311.1 mm井眼时摩阻系数为0.17~0.21,下入ϕ244.5 mm套管时裸眼摩阻系数为0.40~0.45,钻井过程顺利。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技术不但解决了南海东部超深大位移井的钻井难点,还为该海域万米级大位移井安全钻井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基钻井液 低剪切速率 井壁稳定 摩阻 超深大位移井 恩平21−4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和剪切速率对黏性滑带土剪切行为及损伤演化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张海燕 胡新丽 +1 位作者 刘欣宇 李亚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71-2482,共12页
针对马家沟滑坡黏性滑带土,开展了环剪试验研究含水率和剪切速率对其剪切行为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统计理论建立了描述应变软化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揭示了滑带土损伤演化规律与水库滑坡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性滑带土具有明显的应... 针对马家沟滑坡黏性滑带土,开展了环剪试验研究含水率和剪切速率对其剪切行为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统计理论建立了描述应变软化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揭示了滑带土损伤演化规律与水库滑坡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性滑带土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随含水率升高,滑带土抗剪强度和残余摩擦系数下降;剪切速率在不同区间内对黏性滑带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不同,在剪切速率0.1~1.0 mm/min内,抗剪强度变化不显著,当剪切速率大于1.0 mm/min,抗剪强度随速率增加而减小;滑带土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滑带土应变软化的特征,其中Weibull分布参数k、»分别反映了滑带土弹塑性性质和应变软化程度。该研究为水库滑坡的演化机制和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滑带土 含水率 剪切速率 剪切行为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接枝聚合丙烯腈纺丝液的稳态流变性能
14
作者 马利杰 朱金玉 +3 位作者 张瑞云 罗婷婷 吴建华 杨陌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充分利用蚕丝缫丝工艺中的废弃丝胶蛋白,并改善腈纶纤维的吸湿性能,将丝胶蛋白与丙烯腈进行接枝聚合,制备出改性纺丝液,进而探讨其稳态流变性能。采用幂律方程、Arrhenius方程及Spencer-Dillon经验公式等工具,对旋转流变仪取得的数据... 为充分利用蚕丝缫丝工艺中的废弃丝胶蛋白,并改善腈纶纤维的吸湿性能,将丝胶蛋白与丙烯腈进行接枝聚合,制备出改性纺丝液,进而探讨其稳态流变性能。采用幂律方程、Arrhenius方程及Spencer-Dillon经验公式等工具,对旋转流变仪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拟合,深入分析了丝胶蛋白投料比、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对纺丝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有不同丝胶蛋白接枝聚合丙烯腈制备的纺丝液均表现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其非牛顿指数小于1。非牛顿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表观黏度、结构黏指数及稠度系数则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黏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先减小后趋于稳定。丝胶蛋白投料比为15%、AIBN用量为0.8%时,所制纺丝液呈现较高的黏度,且对温度与剪切速率较为敏感。通过适当提高温度,可有效改善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流变性能 聚丙烯腈纺丝液 丝胶蛋白 黏度 剪切速率 黏流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树脂锚固界面裂隙演化机制的影响
15
作者 王佳奇 姚直书 +2 位作者 刘小虎 许永杰 方玉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树脂锚固界面裂隙演化机制的影响,利用变温剪切试验装置对锚固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剪切界面裂隙的演化规律和微观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锚杆-锚固剂界面的峰值剪应力... 为研究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树脂锚固界面裂隙演化机制的影响,利用变温剪切试验装置对锚固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剪切界面裂隙的演化规律和微观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锚杆-锚固剂界面的峰值剪应力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36°~72°范围内,随着锚杆肋角的增大,锚杆-锚固剂界面的峰值剪应力逐渐增大;温度和剪切速率对锚固剂-岩石试件的裂隙演化和锚固剂-岩石界面的峰值剪应力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锚固界面 高地温 剪切速率 数字相关技术 裂隙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视应力及b值的区域发震概率计算——以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段为例
16
作者 孙强 李国一 +3 位作者 王鹏 张正帅 李翠芹 李冬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0-391,共12页
通过将区域地壳应力的强弱与其发震概率进行联系,提出以视应力为基础数据来计算区域发震概率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多重分形理论计算奇异值α,揭示研究区隐含的应力富集区、贫乏区和背景区。2)推导奇异值α与b值拟合的新方法,... 通过将区域地壳应力的强弱与其发震概率进行联系,提出以视应力为基础数据来计算区域发震概率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多重分形理论计算奇异值α,揭示研究区隐含的应力富集区、贫乏区和背景区。2)推导奇异值α与b值拟合的新方法,得到奇异值背景下的b值,使地壳应力强弱与b值得到统一。3)运用产生随机数的方法计算参考区剪应力加载速率值,并运用指定公式计算其他剪应力加载速率值。4)运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地震发生概率时,使用定积分进行模型参数处理,结果发现,剪应力加载速率值的计算误差是影响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5)与正态分布模型和BPT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与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而与BPT模型差别较大,这可能是各模型算法不同导致的。6)研究区5级以上地震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在沂源-临朐-安丘-诸城-沂水围成的区域、沂水-五莲-莒县-沂南围成的区域和研究区北部临朐-昌乐一带。1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034,累积概率可达0.861;3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097,累积概率可达0.87;5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15,累积概率可达0.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理论 视应力 B值 剪应力加载速率 发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EM的核桃挤压-剪切载荷下破碎机理与减损方法
17
作者 张永成 盖广鑫 +3 位作者 宗望远 陈沛瑀 王法安 王星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破壳取仁是核桃精深加工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核桃破壳方式脱壳效率低、整仁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有限元耦合离散单元法(FDEM)模拟核桃在挤压剪切载荷下的破碎过程,提出了一种挤压-剪切破壳方法,测定了温185核桃壳厚、壳仁间隙等物理参... 破壳取仁是核桃精深加工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核桃破壳方式脱壳效率低、整仁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有限元耦合离散单元法(FDEM)模拟核桃在挤压剪切载荷下的破碎过程,提出了一种挤压-剪切破壳方法,测定了温185核桃壳厚、壳仁间隙等物理参数,构建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标定。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核桃壳和仁在挤压-剪切载荷下破壳角度对壳仁断裂的影响以及破壳角度和压缩量对核桃壳仁破碎影响规律,明晰了核桃挤压-剪切载荷下破碎机理及核仁损伤的原因。结果表明:核桃壳仁破碎机理为核桃壳在拉伸主导下断裂,在接触表面产生贯穿裂纹,有利于核桃快速破壳,核桃仁在剪切主导下断裂,在破壳过程中核桃仁易与壳发生多点接触,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断裂发生,不利于保持仁的完整性,各破壳角度下随着压缩量增加,核桃壳受到持续加载的力使其向里运动,导致核桃仁损伤逐渐增加。以上机理表明,若在核桃壳发生初次断裂后不继续施加破壳力,给其一个恢复变形时间,然后继续施加间歇加载力,减少壳与仁的多点接触,可使其在小位移下进行多次破壳,有效降低核桃仁损伤。提出了同向对辊破壳方式实现多次小位移破壳,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优化结果表明两辊转速分别为33、28 r/min、破壳间隙为33 mm时,破壳率为96.9%,整仁率为84.3%,与传统对向旋转破壳方式相比,破壳率、整仁率分别提高7.7、3.2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核桃破壳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有限元耦合离散单元法 挤压-剪切 脱壳率 整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混凝土剪切力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溧浤 孙新建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共6页
采用剪切液压伺服机,通过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10^(-5)/s、10^(-4)/s、10^(-3)/s、10^(-2)/s)的直剪试验,研究混凝土的剪切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混凝土表现出更高... 采用剪切液压伺服机,通过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10^(-5)/s、10^(-4)/s、10^(-3)/s、10^(-2)/s)的直剪试验,研究混凝土的剪切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混凝土表现出更高的抗剪强度.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了混凝土受剪的裂缝发展全过程,揭示了混凝土在剪切过程中的骨料滑移现象,为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科学应用及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剪强度 应变率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 骨料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配比优化研究
19
作者 欧阳淼 张红日 +4 位作者 王桂尧 邓人睿 郭鸥 汪磊 高游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8-1378,共11页
针对膨胀土易开裂且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提出采用黄原胶-生物炭-椰壳纤维复合(简称生物基质)对膨胀土填方边坡表层土体进行改良。基于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对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配比的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 针对膨胀土易开裂且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提出采用黄原胶-生物炭-椰壳纤维复合(简称生物基质)对膨胀土填方边坡表层土体进行改良。基于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对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配比的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的裂隙性和强度特性进行分析,探明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膨胀土裂隙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试验和拉伸试验等揭示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膨胀土裂隙率和抗剪强度均有显著影响,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主要以黄原胶和椰壳纤维为主,其他两两因素无明显交互作用;黄原胶水化后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胶凝性能,可以有效增强土颗粒-纤维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并与椰壳纤维黏合交织,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网,整体提升土体的抗拉强度。采用多目标满意度函数优化后,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的最优配比如下:黄原胶掺量为0.60%,生物炭掺量为3.60%,椰壳纤维掺量为0.24%。与素膨胀土相比,其裂隙率降低了71.04%,抗剪强度提高了93.73%,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23.77%。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基质在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生物基质 响应面法 裂隙率 抗剪强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iB+TiC)/TA15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绝热剪切行为
20
作者 孙守伟 马逸飞 任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0,共7页
钛基复合材料(TMC)在涉及冲击载荷服役条件的武器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揭示新型“难熔金属+陶瓷”杂化增强TMC的高应变率加载响应特性及失效行为,通过原位合成反应成功制备了(W+TiB+TiC)/TA15杂化增强TMC,并利用材料万能试验... 钛基复合材料(TMC)在涉及冲击载荷服役条件的武器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揭示新型“难熔金属+陶瓷”杂化增强TMC的高应变率加载响应特性及失效行为,通过原位合成反应成功制备了(W+TiB+TiC)/TA15杂化增强TMC,并利用材料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测试了该TMC在0.001~4 000/s应变率范围内的室温压缩力学性能,同时对高应变率加载后TMC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准静态及动态压缩时,杂化增强TMC的强度和塑性均高于作为基体的均质TA15合金;4 000/s应变率时,TMC的平均流变应力、均匀塑性应变和冲击吸收能分别达到1632 MPa、27%和449 J/cm^(3),较均质TA15合金分别提高了9.8%、8.0%和20.7%;杂化增强相团簇的存在显著影响TMC中绝热剪切带(ABS)的扩展和交互作用行为,导致ASB更容易发生偏转、分叉和汇聚,有效耗散了高应变率加载过程中的冲击能量,使TMC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杂化增强相 原位合成 力学行为 高应变率 绝热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