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 in neurocritical patients:A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risk-factor analysis
1
作者 XIAO Qile LUO Bohan +1 位作者 ZHANG Hainan WU Xiaomei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1-1721,共11页
Objective: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in contrast to renal dysfunction,refers to enhanced renal elimination of circulating solutes compared to the expected baseline.Although patients may present with normal serum c... Objective: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in contrast to renal dysfunction,refers to enhanced renal elimination of circulating solutes compared to the expected baseline.Although patients may present with normal serum creatinine(Scr)levels,the incidence of ARC is high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settings.ARC is associated with subtherapeutic exposure and treatment failure of renally cleared antibiotics.However,limited research exists on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RC in the ICU,and even fewer data are available specifically for neurological ICU(NICU).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RC in neuro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available Scr data of neurocritical car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NICU of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between December 2020 and January 2023.Creatinine clearance(CrCl)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Cockcroft-Gault equation.ARC was defined as a CrCl≥130 mL/(min·1.73 m^(2))sustained for more than 50%of the duration of the NICU stay.A total of 208 neuro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an ARC group(n=52)and a non-ARC(N-ARC)group(n=156).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Variables with P<0.05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re included i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RC.Results:The incidence of ARC among neuro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as 25.00%.Of the 74 patients with normal CrCl,20(27.03%)gradually developed ARC during hospitalization.Compared with the N-ARC group,the patients of the ARC group were younger(P<0.001),with a higher proportion of females(P=0.048)and a lower admission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P=0.034).Moreover,patients of the ARC group were commonly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of the N-ARC group(P<0.001).I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younger age(OR=0.903,95%CI 0.872 to 0.935)and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OR=6.270,95%CI 2.568 to 15.310)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ARC.Conclusion:ARC is relatively common in the NICU.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initially normal renal function developed ARC during hospitalization.Younger age and concurrent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of ARC in neurocritically ill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neurocritical illness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CYP2A6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factors determining tobacco-related cancer risk
2
作者 S TSUDA I SATO +2 位作者 N SAITO K OAMI JIN YH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63,共1页
While we studied pharmacokinetics of SM-12502 which was under development as an anti-PAF agent, we found three subjects showing a slow metabolic phenotype in its pharmacokinetics. Analyzing the genes for CYP2A6 from t... While we studied pharmacokinetics of SM-12502 which was under development as an anti-PAF agent, we found three subjects showing a slow metabolic phenotype in its pharmacokinetics. Analyzing the genes for CYP2A6 from the three subjects, we discovered that the three subjects possessed the whole CYP2A6 gene deletion (CYP2A6*4C), a novel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the CYP2A6 gen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almonella YG7108 cells expressing human CYP2A6 or CYP2E1 together with the NADPH-CYP reductase were established in our laboratory to compare the mutagen-producing capacity of these enzymes for various N-nitrosamines. We found that CYP2E1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N-nitrosamines with relatively short alkyl chains, whereas CYP2A6 was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N-nitrosamines possessing relatively bulky alkyl chains such as a 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 NNK, which has been known to cause lung tumor in rodents. Thus, to examine a hypothesis that individuals possessing the CYP2A6*4C have the reduced risk of lung cancer due to the lack of the capacity of the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certain carcinogens in tobacco smoke,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per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CYP2A6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factors determining tobacco-related cancer ri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和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林 王亦雄 +1 位作者 潘辉 徐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目的】对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独立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获得IDA的有效干预方案。【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的孕妇为调查对... 【目的】对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独立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获得IDA的有效干预方案。【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的孕妇为调查对象,采取统一调查问卷结合监测血常规的方法跟踪孕妇直至分娩,入组500例,最终完成482例。根据孕晚期有无IDA分为IDA组与非IDA组。对可能影响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结果】482例妊娠晚期女性发生IDA有96例,发生率为19.92%;单因素分析显示,经济独立情况、孕前体质指数、孕次及孕期有无正规补铁与妊娠晚期IDA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独立(P=0.031,OR=0.583)、孕期正规补铁(P<0.001,OR=5.337)是IDA的保护因素;孕前低体质指数(P=0.021,OR=2.375),孕次≥3次(P=0.015,OR=2.253)是ID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ID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4,最佳截断值为-1.481,预测灵敏度为81.2%,特异度分别为75.1%。【结论】妊娠晚期IDA发病率较高;孕前低体质指数、孕次大于3次是妊娠晚期IDA的危险因素;经济独立、正规补铁是妊娠晚期IDA的保护因素。可利用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取预防性措施研究降低妊娠晚期IDA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缺铁性贫血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阳 刘陈晨 +4 位作者 王圆圆 尹西 王淼 高中宝 王振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2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VBD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出现VBD相关临床症状分为发病组112例和未...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2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VBD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出现VBD相关临床症状分为发病组112例和未发病组94例。所有患者完成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血液及相关指标检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老年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组SII、NLR、双侧椎动脉长度和椎动脉汇合部升高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基底动脉高度分级、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汇合部升高、高级别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是老年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椎动脉汇合部升高的老年VBD患者发病的风险是椎动脉汇合部未升高患者的2.143倍(95%CI:1.144~4.013,P=0.017),高级别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的老年VBD患者发病的风险是非高级别基底动脉高信号患者的4.113倍(95%CI:2.213~7.646,P=0.000)。结论椎动脉汇合部升高、高级别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可作为监测老年VBD患者进展的临床指标,有助于优化老年VBD患者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磁共振成像 炎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白耀邦 吴振华 +2 位作者 齐玉娟 焦妍 姜楠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行孙氏手术治疗的224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7...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行孙氏手术治疗的224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7例(74.6%)。以患者入院时血肌酐水平为基线值,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共识的AKI诊断和分期标准,将患者术后分为3期AKI组和非3期AKI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模型对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24例TAAD患者术后有34例发生3期AKI,发生率为15.2%。与非3期AKI组比较,3期AKI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夹层累及肾动脉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肌酐水平较高和总蛋白水平较低,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较长、输血量较大、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比例较高和术后血小板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夹层累及肾动脉(OR=2.734,95%CI:1.102~6.786,P=0.032)、术前血肌酐水平(OR=1.019,95%CI:1.008~1.030,P=0.001)、术中输血量(OR=1.114,95%CI:1.008~1.288,P=0.037)和术后血小板计数(OR=0.980,95%CI:0.964~0.996,P=0.017)是TAAD患者经孙氏手术治疗后发生3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预测准确性为84.3%(AUC=0.843,95%CI:0.774~0.913)。结论夹层累及肾动脉、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中输血量大和术后血小板计数低的TAAD患者行孙氏手术治疗后更容易发生3期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手术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宠物饲料安全风险及监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国荣 陈磊 +1 位作者 金琦琦 周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近年来,我国宠物饲料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惊人,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同时也显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侧重于宠物饲料质量安全,从宠物营养要求特点出发,对存在的有害微生物、霉菌毒素、药物及添加剂、有毒有害元素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 近年来,我国宠物饲料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惊人,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同时也显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侧重于宠物饲料质量安全,从宠物营养要求特点出发,对存在的有害微生物、霉菌毒素、药物及添加剂、有毒有害元素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质量安全监管中限量标准、检测方法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对生产加工、科研开发、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饲料 质量安全 风险因素 限量标准 检测方法 风险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癌症的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及未来应对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广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我国是癌症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2年,我国内地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66%,但是新发癌症例数和癌症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的24.17%和26.44%;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居前5位,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7.50%。我国... 我国是癌症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2年,我国内地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66%,但是新发癌症例数和癌症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的24.17%和26.44%;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居前5位,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7.50%。我国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有下降趋势,而相应的粗率有增加趋势。肺癌的ASMR在城市地区下降、在农村地区上升,结直肠癌ASIR和ASMR持续上升,提示人口老龄化、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和生活方式改变影响了癌症负担。随着中国经济迅速转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缺乏体育运动、烟酒嗜好、代谢综合征、非健康饮食及心理问题等持续增加,而与贫穷落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慢性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等)依然存在。这两类原因推升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癌症高负担。上述这些病因可通过影响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直接致癌,但更多的是通过诱导慢性炎症导致炎-癌转化。针对可干预病因进行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开展有氧运动以降低全身低强度炎症、提升免疫水平,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此外,癌症筛查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等几种慢性进展类癌症的ASMR。应用队列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阐明病因预防、筛查及临床治疗对癌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是癌症三级预防的关键举措。将上游预防工作和下游诊疗工作有机结合,是控制癌症所致期望寿命折损最具成本效益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发病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宝英 付涵宇 +1 位作者 薛冠华 曹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中...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BALF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进行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测定。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SMPP组和非SMPP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SMP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1)SMPP组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Z=-6.151)、D-二聚体(Z=-5.102)、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Z=-6.337)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白细胞计数(Z=-2.155)、中性粒细胞比例(t=2.98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Z=-3.36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r=0.258、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OR=1.271,95%CI:1.079~1.497)、LDH(OR=1.011,95%CI:1.005~1.017)及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OR=6.210,95%CI:2.646~14.577)是SMPP的危险因素。3个指标联合预测SMPP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5.2%。结论CARDS毒素与MPP病情密切相关,在SMPP组明显升高,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评估病情的良好指标,与发热时间、LDH联合分析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 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灾害风险空间分异性评估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宿辉 武春晓 +4 位作者 周帅 张晓 白志辉 韩小庆 张婷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6,共7页
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其驱动力分析,对于洪灾风险防范与应对具有现实意义。以洪灾频发的山西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有效识别了洪灾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异性特征,并利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探究了其空间聚集(离散)位置及其分布规律;利... 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其驱动力分析,对于洪灾风险防范与应对具有现实意义。以洪灾频发的山西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有效识别了洪灾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异性特征,并利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探究了其空间聚集(离散)位置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技术探明了洪灾风险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年最大24 h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和NDVI是影响洪灾分异性的重要因子,其解释力q值分别高达0.57、0.52和0.24;多风险双因子交互作用对洪灾风险影响显著,且呈增强或非线性增强趋势,尤其是降水和坡度因子交互作用,其q值高达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致灾因子 风险评估 空间自相关性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老年健康体检者衰弱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肖文凯 王晓娜 +2 位作者 郑瑾 谢湘竹 盛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门诊老年健康体检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2年4~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门诊进行年度体检的年龄≥60岁的710例受检者。采用Fried衰弱诊断量表评估受检者的衰弱情况,根据该量表将老年受检者分为无衰弱组(422例),衰... 目的探讨门诊老年健康体检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2年4~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门诊进行年度体检的年龄≥60岁的710例受检者。采用Fried衰弱诊断量表评估受检者的衰弱情况,根据该量表将老年受检者分为无衰弱组(422例),衰弱早期组(225例)和衰弱组(63例)。收集该人群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前期及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衰弱前期及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1.7%和8.9%。与无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组及衰弱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是衰弱前期的保护因素(OR=0.984,95%CI:0.966~0.992,P=0.048);而年龄(OR=1.064)、查尔森共病指数(OR=1.387)、左心房前后径(OR=1.059)是老年受检者衰弱前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血清白蛋白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OR=0.823,95%CI:0.728~0.931,P=0.002);而年龄(OR=1.081)、查尔森共病指数(OR=1.458)、左心房前后径(OR=1.249)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OR=1.652)是老年受检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不同程度的衰弱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衰弱主要受年龄、共病、心脏功能及营养状况等多因素的影响,应及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衰弱前期的发生,同时延缓并逆转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慢性病共病 危险因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试验指导的运动康复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马燚 韩静 +6 位作者 常文红 郑淑梅 董建秀 张红心 胡莉莉 王建辉 耿学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 6MWT)指导的步行运动康复,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 6MWT)指导的步行运动康复,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成功接受PCI的出院老年ACS患者628例,根据是否接受6MWT指导的步行运动康复分为观察组147例,对照组481例。术后随访3年,对比2组MACE发生率,MACE包括冠状动脉靶血管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终点,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再狭窄率(6.9%vs 2.0%,P=0.028)、心力衰竭(3.7%vs 0%,P=0.036)、脑卒中(3.7%vs 0%,P=0.036)、总MACE(15.0%vs 4.1%,P=0.000)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观察组MACE累积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log rank)=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参与6MWT指导步行运动为ACS患者术后3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3.102,95%CI:1.327~7.250,P=0.009)。结论 6MWT指导的步行运动康复降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3年MACE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试验 运动疗法 心脏病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重症患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陈晓娜 王岩 +3 位作者 曹伟杰 边志磊 张然 孙同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重症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后30 d内入住ICU的78例成年APL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确诊30 d内的死亡。采用Logisti...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重症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后30 d内入住ICU的78例成年APL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确诊30 d内的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1例APL重症患者发生早期死亡。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计数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281(1.142~1.437)和0.951(0.914~0.991)。结论:APL重症患者早期死亡率高,低PLT计数和高APACHE-Ⅱ评分的APL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王婧 周巧云 +6 位作者 王牧雨 肖豫 宋冬梅 郭艳 夏恩兰 李天照 黄晓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408例PMB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EC和AH患者纳入恶性组(病例组),其余患者纳入非恶性组(对照组),收集有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0.4±7.8)岁,病例组74例(18.1%),对照组334例(81.9%)。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最佳预测因子,创建“LRDNT”(light bleeding,recurrent bleeding,diabetes,non-uniform echogenicity&thickness)模型。LRDNT分数在0至22之间。LRDNT评分≥15约登指数最大,预测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9.73%,特异度为80.84%,预测准确率为80.64%。结论PMB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超声指标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LRDNT,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生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分流和优化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参数联合病理评估肝细胞癌的生存预后
14
作者 史学莲 翟英敏 +3 位作者 刘辉 潘江洋 张宁 时高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参数与病理分级对肝细胞癌(HCC)术后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并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HCC,进行5年生存期随访。...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参数与病理分级对肝细胞癌(HCC)术后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并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HCC,进行5年生存期随访。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 ADC)、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等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CC术后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HR=1.588,95%CI 0.936~2.692,P=0.086)、微血管侵犯(HR=2.512,95%CI 1.308~4.823,P=0.00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HR=1.752,95%CI 1.000~3.068,P=0.050)、s ADC(HR=0.433,95%CI 0.235~0.796,P=0.007)、D(HR=0.262,95%CI 0.121~0.565,P<0.001)、F(HR=2.268,95%CI 1.259~4.087,P=0.006)均为HCC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Ⅲ、Ⅳ级)是HCC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48,95%CI 1.003~3.045,P=0.049);D值>0.916×10-3 mm2/s是其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49,95%CI 0.113~0.550,P<0.001)。结论肿瘤病理分级(Ⅲ、Ⅳ级)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定量参数D值是HCC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联合可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氏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白耀邦 吴振华 +2 位作者 齐玉娟 白云鹏 陈庆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 分析孙氏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的214例行孙氏手术治疗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柏... 目的 分析孙氏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的214例行孙氏手术治疗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柏林标准,结合血气分析结果,将其分为严重低氧血症组与非严重低氧血症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孙氏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判断危险因素对AD患者孙氏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214例患者中,发生严重低氧血症68例,发生率为31.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D-二聚体水平、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D-二聚体水平,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为孙氏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AD患者孙氏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预测准确性为72.3%(95%CI:0.65~0.79)。结论 BMI、D-二聚体水平,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为AD患者孙氏术后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术前肌酐水平高,D-二聚体>20μg/ml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严重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手术 严重低氧血症 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晋宁区彝族聚集地2型糖尿病患病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陈睿 朱文卓 +7 位作者 吴于滨 张皓炜 杨梦茹 刘泽慧 李易佳 李玥 刘金伟 韩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晋宁区彝族聚集地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该地区彝族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彝族、汉族共488例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对所有研究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完善相关体格... 目的:了解云南晋宁区彝族聚集地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该地区彝族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彝族、汉族共488例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对所有研究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完善相关体格指标及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人真胰岛素(true insulin,TI)、人胰岛素原(human proinsulin,PI)、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血清水平。结果: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彝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总患病率为11.11%(标化率5.7%),汉族T2DM总患病率为7.53%(标化率4.98%)。Logistic回归显示,高的胱抑素C(cystatin C,CysC)、VDR水平是彝族人群T2DM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的尿酸(uric acid,UA)、VDR水平是汉族人群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彝族T2DM患病率高于汉族,彝族、汉族间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个体化的T2DM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彝族 2型糖尿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相关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
17
作者 夏嘉鼎 滑立伟 +3 位作者 徐敏 李国斌 郑欣 张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1-637,共7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休克相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15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n=4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休克相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15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n=48)和非房颤组(n=104),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发生房颤的临床特征。根据28 d转归结果分为生存组(n=103)与死亡组(n=49),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纳入对象是否房颤作为二分类变量,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房颤发生率为31.58%。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房颤发生后累积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较多,乳酸(Lac)、N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左室射血分数(LVEF)、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28 d病死率更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0,P=0.015)、SOFA评分(OR=1.525,P=0.001)、TNF-α(OR=1.009,P=0.026)、CRP(OR=1.008,P=0.002)和E/e’(OR=1.363,P=0.023)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为32.24%。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Lac、cTnI、E/e’、LVEF、TNF-α水平高,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ICU住院时间延长,房颤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cTnI、E/e’增高和发生房颤是脓毒症休克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相关房颤患者生存率随时间推移显著下降(χ^(2)=6.747,P=0.009)。结论ICU脓毒症休克患者房颤发生率较高;年龄大、器官功能障碍情况严重、高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休克相关房颤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心肌损伤、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及房颤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房颤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更差,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
18
作者 付春 朱凤雪 +5 位作者 陈源源 李纾 赵秀娟 姜娟 王振洲 刘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他们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他们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为中、高危APE合并RVD的住院患者共9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7.3±10.9)岁。根据是否收治ICU分为入ICU组(31例)和未入ICU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与未入ICU组比较,入ICU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快、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低,心功能指标中B型利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高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凝血功能指标中D-二聚体(D-dimer)较高,合并创伤/骨折病史比例较高(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BNP、hs-cTnI、PASP和D-dimer是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BP>119 mmHg(AUC=0.879,95%CI:0.811~0.947)时进入ICU可能性降低,BNP>416 pg/ml(AUC=0.996,95%CI:0.988~1.000)、hs-cTnI>321.15 pg/ml(AUC=0.801,95%CI:0.694~0.907)、D-dimer>686 ng/ml(AUC=0.852,95%CI:0.771~0.933)和PASP>41 mmHg(AUC=0.967,95%CI:0.905~1.000)时进入ICU可能性增加(均为P<0.001)。根据上述指标是否为高优或低优指标进行赋值,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即Score1模型(取值范围[0,5]),截断点值为3分(AUC=0.999,95%CI:0.996~1.000,P<0.001),即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core1≤3分时,患者进入ICU的可能性增加;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core1>3分时,患者进入ICU的可能性降低。结论SBP、BNP、hs-cTnI、PASP和D-dimer是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不全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陈燕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宋娜 杨李 陶芳 晏黎 王卓 杜宇 孙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SAA患儿接受移植后有9例死亡,中位死亡时间6.3(2.6,8.3)个月。因感染死亡的5例中,肺部感染3例,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2例;肠道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植入失败并发血流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其次为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A-TMA)3例,1例因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60dPLT≤30×10^(9)/L(HR=7.478,95%CI:1.177-47.527,P=0.033)、Ⅲ-Ⅳ度aGVHD(HR=7.991,95%CI:1.086-58.810,P=0.041)、发生TA-TMA(HR=13.699,95%CI:2.146-87.457,P=0.006)为移植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llo-HSCT是治疗SAA患儿的有效手段,移植后+60dPLT≤30×10^(9)/L、Ⅲ-Ⅳ度aGVHD、发生TA-TMA与移植后死亡独立相关,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儿并优化临床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现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李晶 金小涵 +4 位作者 徐磊 纪红景 范林萍 冯雅丽 商宇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首次诊断的上皮性卵巢...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首次诊断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析CVD(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等)和CVRF(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血尿酸升高)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和CVRF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40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43.6%的患者在治疗前至少患有1种CVD。最常见的CVD是高血压(41.1%),最常见的CVRF是血脂异常(5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浆液性癌、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脂异常是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尿酸升高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3)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及脂蛋白(a)[Lp(a)]升高的占比均明显高于早期(P<0.05);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发生血脂成分异常不同项数的占比均分别高于低级别、早期(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承担着CVD及CVRF的重大负担,高血压是其最常见的CVD、血脂异常是其最常见的CVRF。血脂异常与其分级、分期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其分期相关。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水平等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