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 of IgD on lymphocyte activation and effect of hIgD-Fc-Ig fusion protein on human PBMC proliferation
1
作者 Wen-sheng CHEN Qiong HUANG +3 位作者 Yu-jing WU Heng-shi CHEN Jin DONG We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7-1018,共2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gD on T/B cell activation and construct h IgD-Fc-Igfusion protein to competitive inhibition IgD binding with IgDR.METHODS T/B cells were sorted by magnetic c...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gD on T/B cell activation and construct h IgD-Fc-Igfusion protein to competitive inhibition IgD binding with IgDR.METHODS T/B cells were sorted by magnetic cell sorting.The differences of m IgD and IgD-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T/B cell subtypes were detected by FCM.Serum IgD level was detected by ELISA.Human IgD-Fc-IgG1-Fc sequence was amplified by cross-PCR and then subcloned into PET28 a(+) empty vector.After prokaryotic expression through escherichia coli,we obtained the h IgD-Fc-Igfusion protein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h IgD-Fc-Igfusion protein.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 and fibroblast like synoviocytes(FLS) proliferation were detected using a cell counting kit-8(CCK-8).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CD3^+/CD4^+,CD3^+/IgD^+,CD3^+/CD4^+/IgD^+,CD3^+/IgD-R+and CD3^+/CD4^+/IgD-R+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A patients comparing to healthy people.IgD can stimulate PBMC proliferation.IgD(1,3,10,30 μg·mL^(-1)) stimulate PBMC proliferation significantly after 24 h.We obtained stable and active h IgD-Fc-Igfusion protein.The h IgD-Fc-Igfusion protein showed no effect on PBMC proliferation.But it could downregulate human IgD protein promoting proliferation effects in human PBMC.CONCLUSION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IgD and IgD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B cell activation in RA patients and the h IgD-Fc-Igfusion protein may competitively inhibit IgD′s function and may play an therapeutic role in autoimmun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globulin D fusion protein hIgD-Fc-Ig PBMC 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岁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应用剂量及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的安全性:一项随机、盲法、阳性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2
作者 王敬 王庆枫 +5 位作者 荆玮 王宇津 王雪钰 黄海荣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45,共6页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蛋白组成,具有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结核病和卡介苗接种后状态的作用。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随机、盲法、同类制品对照的同体双臂皮试设计,比较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在18~65岁结核病患者中的敏感度及健康受试者、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中的特异度;计算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试验药物的最佳诊断试验分界值;分别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3种检测试剂的一致率,同时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安全性。第二阶段采用开放性、单臂研究设计,受试者单臂给药,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讨论:本研究旨在对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结核病诊断的评估和用药安全性评价,期望通过临床研究,将基于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结核病诊断技术手段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和临床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重组法衣原体RNA聚合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3
作者 石禹 包小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衣原体RNA聚合酶(cRNAP)各亚基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蛋白并探讨其在衣原体转录调控中的应用。方法根据Gen 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RNAP各亚基的目的基因片段,对PCR产物...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衣原体RNA聚合酶(cRNAP)各亚基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蛋白并探讨其在衣原体转录调控中的应用。方法根据Gen 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RNAP各亚基的目的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纯化,质粒载体进行质粒抽提、质粒酶切、胶回收等处理。采用同源重组法将基因片段插入到目的载体进行片段融合构建cRNAP各亚基表达质粒,融合产物转化后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验证和测序。构建好的融合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化学感受态细胞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cRNAP各亚基质粒并成功表达cRNAP各亚基蛋白,研究了衣原体转录调节因子GrgA与cRNAP的直接相互作用是GrgA与cRNAP的α、β′亚基有结合,与β亚基无结合。两者可以作为衣原体感染治疗和预防的药物作用新靶点。结论同源重组法可用于构建cRNAP各亚基质粒并成功表达相应蛋白,并用于研究转录调节因子GrgA与cRNAP各亚基蛋白的结合位点,为衣原体感染治疗和预防药物作用新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法 衣原体 cRNAP 亚基 质粒载体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侧耳原生质体细胞融合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荷芬 潘晶 +4 位作者 张健 温庆仕 刘庆国 唐成伦 周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术,提高桃红侧耳菌丝体的蛋白质产量。菌丝体的细胞壁在组合酶M2中酶解3 h,释放的原生质体利用250 g/L的聚乙二醇为融合剂进行聚集融合,最终融合率达到53%,有效克服了桃红侧耳四极性的交配系统亲和率低的育种壁垒。融合再生后的菌株经过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的初筛和复筛,得到融合菌株R-1,经凯氏定氮仪测定,计算其菌丝体蛋白质产量比原始菌株GXGD-13-1提高约23%。该文的实验工作,证明了原生质体细胞融合育种技术对选育高产菌丝体蛋白质菌株的有效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蛋白质需求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侧耳 原生质体 细胞融合 蛋白质 酶解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分枝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TB27.4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姜美奇 赵文娟 +11 位作者 许淑芸 魏京京 黎雪勤 徐雪可 周霞 吴桐忠 王莉莉 韩猛立 张星星 张倩 钟发钢 黄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0-486,515,共8页
为建立检测牛分枝杆菌(M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选取MB ESAT6、CFP10和TB27.4基因,通过柔性linker(GGGGS)连接,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EC-27.4,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在不同温... 为建立检测牛分枝杆菌(M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选取MB ESAT6、CFP10和TB27.4基因,通过柔性linker(GGGGS)连接,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EC-27.4,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经IPTG诱导表达并超声破碎。采用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EC-27.4蛋白(rEC-27.4)后,通过SDS-PAGE检测rEC-27.4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当IPTG浓度为0.3 mmol/L,温度为16℃时,诱导rEC-27.4的表达量最高且其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且纯化后在75 ku处出现单一目的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75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经BCA试剂盒测定rEC-27.4的浓度为0.852 mg/mL。以纯化的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棋盘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检测M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MB阳性和阴性血清以及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阳性牛血清,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将MB阳性血清2倍倍比稀释(1:50~1:6400)后,采用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以同批次和不同批次表达的rEC-TB27.4分别包被ELISA板,采用优化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5份MB阳性血清和3份阴性血清,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检测到MB阳性血清,其他相关细菌及病毒阳性血清均为阴性结果;牛分枝杆菌阳性血清1:400稀释时仍为阳性结果;该方法对8份血清的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7%。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377份临床牛血清样品,并同时采用动物结核分枝杆菌夹心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PPDB皮肤试验(TST)和BTB IFN-γ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果显示,该间接ELISA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6.90%(26/377),阴性样品数为351份;夹心ELISA试剂盒的阳性检测率为7.43%(28/377),阴性样品数为349份;TST和IGRA的阳性检测率均为52.52%(198/377),阴性样品数均为179份。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与夹心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53.6%和96.8%;与TST和IGRA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1.1%和97.8%。本研究基于MB r EC-27.4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较好,在MB所致牛结核的早期检测中有一定的优势,为牛结核的检测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ESAT6-CFP10-TB27.4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鹅星状病毒AH-2021株的分离鉴定及其VP27-VP34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6
作者 殷冬冬 朱星星 +7 位作者 兰梦蝶 彭梦玲 尹磊 戴银 沈学怀 王洁茹 赵瑞宏 潘孝成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为分析安徽六安地区新型鹅星状病毒(GAstV)的变异情况并表达其VP27-VP34蛋白,从六安某养殖场采集鹅痛风病料,经RT-PCR检测为阳性后,首先对鹅胚传代培养分离病毒,其次对分离毒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随后,... 为分析安徽六安地区新型鹅星状病毒(GAstV)的变异情况并表达其VP27-VP34蛋白,从六安某养殖场采集鹅痛风病料,经RT-PCR检测为阳性后,首先对鹅胚传代培养分离病毒,其次对分离毒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随后,将分离株的VP27-VP34序列克隆至pCold-TF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利用琼脂扩散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从临床病料样本中分离到1株鹅星状病毒,命名为AH-2021株。动物回归试验可见雏鹅心脏、肝脏表面尿酸盐沉积明显,肾脏发白、肿胀。遗传进化结果显示,AH-2021株属于GAstV-1,与GenBank中的其他GAstV-1相似性为98.0%~99.0%。重组表达载体pCold-TF-VP27-VP34经IPTG诱导获得了目的蛋白,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10 ku,主要以上清形式存在。IFA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型鹅星状病毒,琼脂扩散结果显示,抗体效价可达1∶16。综上所述,从临床痛风雏鹅中分离鉴定到1株新型鹅星状病毒AH-2021株,动物回归试验表明,新型鹅星状病毒是导致雏鹅痛风的病原,制备了VP27-VP34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星状病毒 VP27-VP34融合蛋白 分离鉴定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用长效注射剂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晨曦 安青青 +3 位作者 何朝星 张会丰 张佳 向柏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4-1141,共8页
近年来,我国儿童常见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且低龄化日益显著。作为特殊人群,儿童用药与成人相比,除具有同适应证用药不同、剂量不同、辅料不同等特点以外,用药依从性差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与普通注射剂相比,儿童用长效注射剂可降... 近年来,我国儿童常见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且低龄化日益显著。作为特殊人群,儿童用药与成人相比,除具有同适应证用药不同、剂量不同、辅料不同等特点以外,用药依从性差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与普通注射剂相比,儿童用长效注射剂可降低药物突释带来的副作用,并可大幅度减少注射次数,从而显著提高儿童患者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长效注射剂应用于儿科具有显著优势。该文以药物和材料相互作用分类,综述儿童用长效注射剂研究进展,可为儿童用长效注射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注射剂 儿童 化学偶联 融合蛋白 单克隆抗体 微球 纳米晶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新城疫基因Ⅶ型F蛋白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及免疫保护评价
8
作者 沈沁儒 申可 +2 位作者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7,共13页
为构建以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为载体的表达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疫苗,研究将密码子优化的基因Ⅶ型NDV F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F基因插入HVT Fc126疫... 为构建以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为载体的表达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疫苗,研究将密码子优化的基因Ⅶ型NDV F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后,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F基因插入HVT Fc126疫苗株的US2区,获得重组疫苗rHVT-Fopt。将重组疫苗接种1日龄SPF鸡,28 d后攻毒以评价该重组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构建的转移载体质粒pT-sgA-eGFP-SV40-Fopt在CEF细胞中表达良好;该重组疫苗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且与HVT Fc126株的复制能力无显著差异;F基因在各主要脏器中均有表达且能诱导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对NDV F48E8强毒株的攻击能产生100%的免疫保护效力。研究表明,重组疫苗rHVT-Fopt可以作为针对鸡新城疫的候选新型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火鸡疱疹病毒 新城疫病毒 基因编辑 F蛋白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牛干扰素α/γ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评价
9
作者 冯晶晶 刘国锰 +4 位作者 雷白时 袁万哲 张武超 冯小宇 赵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9,共10页
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研制有效的防治药物,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牛干扰素α(BoIFNα)和牛干扰素γ(BoIFNγ)进行融合表达,成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牛干扰素融合蛋白(rBoIFNα/γ)。... 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研制有效的防治药物,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牛干扰素α(BoIFNα)和牛干扰素γ(BoIFNγ)进行融合表达,成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牛干扰素融合蛋白(rBoIFNα/γ)。体外试验表明,rBoIFNα/γ具有低毒性和高抗病毒作用,抗BVDV活性达9292 U/mL;为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效果和药物作用时间,通过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将其包裹形成聚合物纳米颗粒(PEG-PCL-rBoIFNα/γNPs),并对其体内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PEG-PCL-rBoIFNα/γNPs为直径约169.09 nm的圆球状颗粒,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在生物液体中持续释放96 h。体内试验表明,注射PEG-PCL-rBoIFNα/γNPs能有效缓解小鼠症状和组织损伤,降低病毒血症水平和组织病毒载量,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本研究结果为BVD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干扰素 融合蛋白 聚合物纳米颗粒 抗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数据融合的豆粕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10
作者 任国薇 郑圣国 +2 位作者 卢丙 陆道礼 陈斌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在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层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豆粕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采集待测样品的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低场核磁共... 在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层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豆粕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采集待测样品的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麻雀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SSA-BP),融合筛选出的特征变量,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将低场核磁共振数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单独建模与两种技术数据融合后构建的模型相比较,两种技术数据融合构建的SSA-BP模型效果最优,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830,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1273,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564,验证集均分根误差为0.2039。综上,本方法能够实现豆粕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无损及准确定量检测,也验证了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数据融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低场核磁共振 近红外 特征层融合 豆粕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的原核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
11
作者 赵治钤 郑丹阳 +1 位作者 赵谜 穆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为制备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CD32B)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猪CD32B基因,将不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猪CD32B胞外区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表达猪C... 为制备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CD32B)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猪CD32B基因,将不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猪CD32B胞外区基因片段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表达猪CD32B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目的蛋白后大量表达并用镍柱纯化。用纯化的猪CD32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猪CD32B的mAb,并对获得的mAb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全长894 bp的猪CD32B基因和537 bp的截短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pCD32B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过IPTG诱导,获得了约25 ku的猪CD32B重组蛋白,多轮亚克隆筛选后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猪CD32B mAb的杂交瘤细胞3E12,该mAb重链为IgG 2a,轻链为κ型,不仅能与原核表达的猪CD32B重组蛋白结合,IFA结果显示该mAb也能与HEK 293T细胞表达的全长猪CD32B结合,为探究CD32B在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作用积累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分化抗原32B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标签切除工具酶DrICE的制备方法
12
作者 常卿 芦亚菲 +3 位作者 杨姊 赖鹏飞 赵紫尧 李文奇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提供一种全新的用于融合标签切除的工具酶DrICE的载体构建和表达纯化方法以及含有该蛋白酶特异性酶切位点的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同时对其在重组蛋白纯化过程中融合标签的切除进行应用,表明DrICE可以作为一种专门用于特异性切除重组表... 提供一种全新的用于融合标签切除的工具酶DrICE的载体构建和表达纯化方法以及含有该蛋白酶特异性酶切位点的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同时对其在重组蛋白纯化过程中融合标签的切除进行应用,表明DrICE可以作为一种专门用于特异性切除重组表达蛋白融合标签的工具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CE 融合标签 载体构建 重组蛋白表达 工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13
作者 仇槿昕 侯辉 +2 位作者 孙法壮 冯耀宇 李维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型正布尼亚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SBV的核衣壳蛋白(N)已被证明是血清学检测的理想靶抗原。本研究将SBV N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型正布尼亚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SBV的核衣壳蛋白(N)已被证明是血清学检测的理想靶抗原。本研究将SBV N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BV-N,转化至Rosseta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N蛋白。采用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法纯化His-SBV-N蛋白,以获得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取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得到针对SB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s),并通过间接ELISA筛选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终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B1、2B2和3F2。抗体亚型鉴定均为IgG2a。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这3株单抗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与重组SBV 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重组N蛋白的表达和单抗的成功制备为SBV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马伦贝格病毒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usion技术构建Ⅰ型钠通道与红色荧光蛋白共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超 汤斌 +3 位作者 曾杨 于美娟 石奕武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08-1910,共3页
目的:构建Ⅰ型钠通道(NaV1.1)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共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方法:利用In-Fusion技术将SCN1A基因亚克隆到DsRed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MV-IRES-DsRed)。限制性内切酶对载体进行酶切并回收线性载体片段,PCR扩增SCN1A基因(... 目的:构建Ⅰ型钠通道(NaV1.1)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共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方法:利用In-Fusion技术将SCN1A基因亚克隆到DsRed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MV-IRES-DsRed)。限制性内切酶对载体进行酶切并回收线性载体片段,PCR扩增SCN1A基因(与线性载体对应两端有15个相同碱基),In-Fusion技术进行融合即得到pCMV-SCN1A-IRES-DsRed。将其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NaV1.1的表达。定点诱变试剂盒对其进行定点诱变。结果:成功构建NaV1.1与DsRed共表达载体,SCN1A基因所编码的第1623位密码子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结论:NaV1.1与DsRed共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NaV1.1功能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通道 红色荧光蛋白 In.fusion技术 诱变 SCN1A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春华 朱士玉 +7 位作者 胡屹 易可华 宋灿磊 王紫纯 邬勇 王青 杨芊茹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方法: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14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和金山区共选取140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名研究对象同时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EC皮肤试验进行结核感染检测,采用Kappa值检验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0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55例,女性85例;IGRA阳性率为15.00%(21/140),EC皮肤试验阳性率为14.29%(20/140),两种试验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6),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高度一致性;以IGRA作为结核感染的参考标准,EC皮肤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8.32%(117/119)、阳性预测值为90.00%(18/20)、阴性预测值为97.50%(117/120);男性EC阳性率(32.73%,18/55)明显高于女性(2.35%,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3,P<0.001)。结论:EC皮肤试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用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但受限于使用年龄和接种禁忌证,可采用IGRA对无法进行EC皮肤试验者进行补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接触者追踪 分枝杆菌感染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快速检测稻米蛋白含量的研究
16
作者 孙慧婷 汪志强 +6 位作者 武金铭 冷辉鹏 潘金鑫 刘木 钟明宇 由嘉芮 刘金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的潜力,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BPSO),该算法专门用于拉曼光谱与... 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的潜力,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BPSO),该算法专门用于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谱(R aman-NIR)融合数据的特征波长选择,能有效提升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的回归校正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采用IBPSO构建的大米蛋白质含量检测模型,其预测决定系数(R_(p)^(2))达到了0.903,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235%,预测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 of prediction,MREP)则为2.768%,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采用其他4种经典算法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后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IBPSO通过粒子值为“1”二进制位的指导性寻优,能够实现高相关性建模波长变量的高效获取;IBPSO与光谱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大米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为相关在线检测装备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层融合 拉曼光谱 近红外光谱 粒子群算法 稻米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301-Vip3A融合杀虫蛋白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17
作者 杨小艳 韩垚 +2 位作者 吴红 雷开荣 谢树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6-3055,共10页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和结构域预测分析及定量检测,并采用人工饲料混合饲喂法测定融合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杀虫活性。【结果】构建的融合基因基本骨架为5'-Cry1A.301-Vip3A-3',中间由编码连接肽(8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TCCACCTGCTCCACCTGCTCCACC)组装而成,经诱导表达形成融合蛋白Cry1A.301-Vip3A。该融合蛋白含有140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57 kD,为稳定的酸性蛋白,包含Cry1A.301和Vip3A蛋白家族的4个特征结构域。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且Cry1A.301和Vip3A蛋白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饲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7 d后,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00%。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与Cry1A.301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Vip3A蛋白(P<0.05,下同)。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Vip3A蛋白和Cry1A.301蛋白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和Vip3A蛋白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ry1A.301蛋白。【结论】原核表达的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结构稳定,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
18
作者 李玲 祝博森 +4 位作者 朱婷 商璐 邓碧华 卢宇 徐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7-2323,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毒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为提升鸭新城疫免疫防控能力做有益探索。将特异性结合囊膜病毒表面糖蛋白的红藻凝集素(GRFT)与靶向结合禽树突状细胞的纳米抗体分子(VHH)的编码... 本研究旨在探究双靶向融合蛋白用于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毒株对鸭的免疫效率的提高作用,为提升鸭新城疫免疫防控能力做有益探索。将特异性结合囊膜病毒表面糖蛋白的红藻凝集素(GRFT)与靶向结合禽树突状细胞的纳米抗体分子(VHH)的编码基因进行串联表达,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双靶向融合蛋白。利用组氨酸(His)标签纯化GRFT-VHH融合蛋白,采用有限稀释法定量评价融合蛋白与La Sota病毒的结合能力。用饱和结合融合蛋白的La Sota病毒制备疫苗,分组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雏鸭,监测免疫后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以及IL-4、IFN-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能够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经Ni柱纯化回收的GRFT-VHH54、GRFT-VHH74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30μg/mL、1350μg/mL,仅需100 ng融合蛋白即可完全结合1×10^(8)半数感染量(EID 50)病毒;NDV+GRFT-VHH54组免疫后21 d HI抗体效价达到7 log 22以上,血清中IL-4和IFN-γ含量分别为80.0 pg/mL、8.8 pg/mL,显著高于NDV单独免疫组(P<0.05)。双靶向融合蛋白GRFT-VHH54能够提高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对鸭的免疫效率,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做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融合蛋白 靶向 免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P46-P65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振宇 李璇 +7 位作者 刘一宁 谢邵波 郑金 刘春燕 林美婷 刘腾 唐红剑 余兴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5,共7页
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hp)血清学调查及免疫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对Mhp的P46和P65进行抗原表位分析,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获得P46-P65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P46-P65,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 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hp)血清学调查及免疫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对Mhp的P46和P65进行抗原表位分析,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获得P46-P65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P46-P65,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后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重组P46(aa33~aa419)-P65(aa307~aa627)蛋白(rP46-P65)。以纯化的r P46-P65为包被抗原,经优化各反应条件后建立了检测Mh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与CSFV、FMDV、PEDV、PCV2、PRV、PRRSV和APP等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到最高稀释至6 400倍的Mhp阳性血清,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IDEXX试剂盒和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同时检测298份临床血清样品,前者的检测阳性率为62.4%(186/298),后者的检测阳性率为73.8%(220/298),两者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8.6%。IDEXX检测为阳性的血清,采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也均为阳性;而部分Mhp阳性猪经IDEXX试剂盒检测为阴性的血清,该ELISA方法检测结果却为阳性,其中79.4%(27/34)检测结果有差异的血清经Mhp颜色变化试验证明均为阳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DEXX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猪Mh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相比优势明显,为临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抗体水平评估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重组 融合蛋白P46-P65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鼠尾草酸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达 陈献忠 +1 位作者 杨海泉 曹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1,I0002,I0003,共9页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效生产方面极具潜力。该研究根据热带假丝酵母密码子偏好性对来源于鼠尾草的铁锈醇合酶基因CYP76AH24和鼠尾草酸合酶基因CYP76AK6、来源于拟南芥的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ATR1进行全序列密码子优化以及基因合成。以生产鼠尾草酸前体次丹参酮二烯热带假丝酵母1C2PM04作为出发菌株,将上述基因整合到其基因组中成功合成鼠尾草酸。利用模块化工程与酵母不同亚细胞区室的空间组合,将上述3条基因以模块化的方式导入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进行表达,鼠尾草酸产量分别为10.25 mg/L和4.64 mg/L。通过下调角鲨烯合酶基因ERG9,降低法尼基焦磷酸池的消耗进而改变代谢通量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产量,效价达到26.3 mg/L。将细胞色素P450酶和细胞色素还原酶进行融合表达,测试以刚性linker(E3AK,E3AK×2,E3AK×3)和柔性linker(G4S,G4S×2,G4S×3)为连接肽,融合表达CYP76AH24和ATR1,鼠尾草酸产量提高1.54倍。该文通过增加CPR拷贝数,增加电子供体,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表达水平,产量达到78.2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鼠尾草酸 细胞色素P450 融合蛋白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