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ARE MORE ENRICHED IN CD34^+CD38^- POPULATION THAN IN CD34^+CD38^+ POPUL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裴雪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To clarify the hematopoietic potential of various sub-classes of human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we used a multicolor staining protocol in conjunction with anti-CD34 and -CD38 McAb. We characterized two cell fra... To clarify the hematopoietic potential of various sub-classes of human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we used a multicolor staining protocol in conjunction with anti-CD34 and -CD38 McAb. We characterized two cell fractions in CD34+cells with or without CD38 expression. A clonogenic assay showed that most CFC were present in CD34+CD38+ population. Morphologic analysis showed that blast-like cells were more enriched in the CD34+CD38 fraction. To clarify the biologic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fractions, we examined the more primitive progenitor cell function by assessing long-term culture-initiating cells (LTC-IC) on the stromal cells. At the first two weeks, more CF.C harvested from the culture in the fractions initiated with both populations. However, more LTC-IC were present during weeks 4 to 12 in the CD34+CD38- popul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primitive progenitors are more enriched in CD34+CD38 population than in CD34+CD38+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CD34 CD38 F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VLA-5 and VLA-6 in facilitating endothelium-oriented transmigr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被引量:1
2
作者 JINLing WANGWei-zhong LIChun-jiang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细胞其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 4的表达谱。结果 :基质由来因子 ( SDF) - 1 α介导的动员外周血 ( m PB)及骨髓 ( BM)来源的CD34+ 细胞穿透覆盖 HUVECs滤膜百分率分别为 ( 5 6.6± 2 0 .1 ) %及 ( 1 5 .6± 1 .8) % ,显著高于其穿移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比率。预先对 CD34+ 细胞进行抗 VLA- 5和 /或 VLA- 6中和抗体处理可消除这一促进效应。此外 ,BM来源的 CD34+细胞其穿移覆盖及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能力均显著低于 m PB CD34+细胞 ,两者间穿移能力的差异与其 VLA- 5及 VLA- 6(而非 VLA- 4及趋化因子受体 CXCR- 4)抗原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VLA- 5和 VLA- 6参与 HUVECs促进 HS/PCs穿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户 穿内皮移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质衍生因子-1α 造血干/祖细胞 晚期激活抗原-5 晚期激活抗原-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potent liver progenitor cells from adult mouse
3
作者 Wen-Lin Lia Juan Su +8 位作者 Yu-Cheng Yao Xin-Rong Tao Yong-Bi Yan Hong-Yu Yu Xin-Min Wang Jian-Xiu Li Yong- Ji Yang Joseph T. Y. Lau Yi-Ping Hu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肝脏 细胞 肿瘤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联合辐照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作用研究
4
作者 杨欣海 陈芳 +6 位作者 全勇 胡梦佳 芦玉凯 陈乃成 许杨 王崧 王军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90,共10页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3),7 Gy单纯辐照组(7 Gy组,n=12)、7 Gy低氧辐照组(Hy-7 d+7 Gy组,n=12)、7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7 Gy+Hy组,n=12)、6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6 Gy+Hy,n=10);Hy-7 d+6 Gy组、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于常压低氧舱内进行7 d预处理(氧浓度12%),其余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6 Gy、Hy-7 d+6 Gy组、Hy-7 d+6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6 Gy;7 Gy、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7 Gy;Control组、6 Gy组、7 Gy组小鼠全程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组、Hy-7 d+6 Gy组小鼠辐照损伤后继续低氧饲养24 h后恢复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小鼠辐照后持续低氧环境饲养。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制备骨髓细胞悬液,采用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骨髓腔病理形态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Lin^(-)Sca1^(+)c-Kit^(+),LSK)、髓系祖细胞(myeloid progenitor,MP)以及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7 Gy、Hy-7 d+7 Gy、Hy-7 d+7 Gy+Hy组小鼠从低氧预处理后开始持续监测30 d的生存率;6 Gy、Hy-7 d+6 Gy、Hy-7 d+6 Gy+Hy组小鼠采取尾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等的动态变化;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于辐照后17 d处死后获取骨髓细胞悬液并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6 Gy组小鼠辐照后全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HE染色显示骨髓血窦扩张明显、红细胞溢出;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小鼠骨髓腔内细胞密度增加,有核细胞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P<0.01);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6 Gy组骨髓LSK、MP与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单纯辐照造成的LSK、MP的数量减少能得到显著抑制(P<0.01);③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组经过低氧辐照后24 h复常氧治疗显著提高了小鼠生存率(P<0.01);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Hy组小鼠经持续低氧治疗未能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率;Hy-7 d+7 Gy组与Hy-7 d+7 Gy+Hy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虽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12),但在整个观察周期内Hy-7 d+7 Gy组始终表现出存活数量优势;④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Hy-7 d+6 Gy组小鼠较6 Gy组和Hy-7 d+6 Gy+Hy组WBC水平得到更快的恢复(P<0.05);经低氧预处理后,Hy-7 d+6 Gy组和Hy-7 d+6 Gy+Hy组辐照前RBC及HGB水平更高;而相比于6 Gy组及Hy-7 d+6 Gy+Hy组,Hy-7 d+6 Gy组PLT恢复更显著且迅速(P<0.05);⑤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进行细胞亚群比例推测,相比于6 Gy组Hy-7 d+6 Gy组小鼠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LT-HSC)、短期造血干细胞(short-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T-HSC)数量减少得到抑制,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拟时序分析显示,Hy-7 d+6 Gy组小鼠数据与Control组相似,表现出分化程度低且自我更新能力强的LSK较多;差异基因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表明,6 Gy组氧化磷酸化通路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Hy-7 d+6 Gy组则富集于染色质重塑和mRNA监视等通路。结论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放射损伤,辐照后恢复常氧治疗有助于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 急性放射损伤 造血功能 单细胞转录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及成分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钰莹 万宛若 +6 位作者 谢滟 秦柳柳 覃豪丽 郝二伟 杜正彩 邓家刚 侯小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中药防治虚劳、血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免疫异常、骨髓微环...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中药防治虚劳、血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免疫异常、骨髓微环境异常3个方面分类阐述中药复方及成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因子表达,并对中药复方中常用药物频次及归经分析,发现补虚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使用频次最高,与其以虚为主的病症相符合,并发现与之相关脏器为肝、脾、肾。综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中药对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免疫异常 骨髓微环境异常 中药复方 中药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转录组与染色质可及性变化分析研究
6
作者 李林颖 蔡晓东 +7 位作者 童冉 杨晨 王志明 贺潇宇 马子越 张丰 李令杰 周君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403,共17页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成法诱导hESC分化成NPC,并收集这2个阶段的细胞;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鉴定细胞表型。应用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检测并分析hESC和NPC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应用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技术获取hESC和NPC的染色质可及性变化情况,并对差异的染色质开放区域进行基序富集分析以发现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最后对RNA-seq和ATAC-seq多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寻找体外神经早期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调控通路。结果·RT-qPCR与IF均显示多能性标志物(NANOG、POU5F1)在hESC阶段表达量高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时神经早期分化标志物(PAX6、SOX1、NES)在hESC阶段基本不表达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显著升高。RNA-seq分析结果显示,与hESC阶段相比,NPC阶段中有559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上调,而365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NPC阶段上调的基因富集至神经发育相关的功能。ATAC-seq分析结果显示,共27491个基因组区域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染色质可及性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有12381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增强,15110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减弱;基序富集分析揭示DLX1、LHX2等转录因子基因可能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和ATAC-seq的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NPC阶段高表达的重叠基因主要富集在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神经分化后CTNND2、LHX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且相关基因区域染色质可及性也增加。PPI网络分析发现,PRKACA、CDH2、ERBB4等是下游候选基因。结论·利用hESC体外分化模型结合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可用于揭示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及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规律;该过程中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染色质可及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染色质可及性测序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联合PD-1抗体对黑色素瘤小鼠血液成熟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
7
作者 谢圣浩 张少童 +3 位作者 李凤 梁文华 鞠振宇 陈陟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和多潜能祖细胞1、2、3(multipotent progenitor 1、2、3,MPP1、2、3)。(1)流式细胞术分析卡铂处理后野生型小鼠骨髓中不同类型LSK细胞的比例;(2)构建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对照组予以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卡铂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PD-1抗体组予以注射PD-1抗体,联合处理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及PD-1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LSK细胞数目;(3)全血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比例,脾脏中LSK细胞数目,以及骨髓中红系分化各阶段细胞比例及数目。结果:(1)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2)PD-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PD-1抗体组及联合处理组小鼠脾脏中LSK细胞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3)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HSCs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骨髓LSK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4)联合处理组小鼠成熟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且上游红系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结论:卡铂处理可降低野生型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PD-1抗体处理可增加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联合处理并未加重卡铂对骨髓中LSK细胞数目降低的效应,但可降低外周血髓系细胞数目及白细胞数目,并且能促进髓外造血发生,降低骨髓中成熟红细胞数目并促进上游细胞数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卡铂 PD-1抗体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通过miR-21-5p/TSP-1途径改善老年男性增龄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损伤研究
8
作者 韩书娜 孙一 叶琼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于试验前后,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水平,MTT比色法、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模型检测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5p和TSP-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TSP-1蛋白表达量;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过表达miR-21-5p(miR-21-5p模拟物)和抑制TSP-1(TSP-1 siRNA)表达后,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和功能。结果:(1)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运动组1例(3.3%)脱落,训练计划完成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2)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功能:试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FMD升高(P<0.05),内皮祖细胞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增加(P<0.05),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高(P<0.05),miR-21-5p表达上调(P<0.05),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3)细胞转染试验:转染miR-21-5p模拟物诱导miR-21-5p过表达后,内皮祖细胞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改善(P<0.05),然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无显著性变化(P>0.05);转染TSP-1 siRNA诱导TSP-1沉默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升(P<0.05)。结论:抗阻训练通过上调miR-21-5p抑制TSP-1表达来改善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下调TSP-1延缓内皮祖细胞衰老,因此miR-21-5p和TSP-1是抗阻训练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抗阻训练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维护线粒体结构功能促进衰老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的研究
9
作者 秦臻 叶利兵 +2 位作者 冯静月 石永芳 许键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7-505,512,共10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衰老程度、细胞功能、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黄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6只18月龄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老年组、黄精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衰老程度、细胞功能、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黄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6只18月龄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老年组、黄精低剂量(1 g/kg)、中剂量(2 g/kg)、高剂量组(4 g/kg),每组24只;另设24只2月龄大鼠为青年组。各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12周,在第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8只大鼠麻醉处死,分离培养骨髓EPCs并鉴定;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程度,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体外成血管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化学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随周龄增加,老年组大鼠骨髓EPCs衰老程度逐渐加重,细胞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明显减退;胞内ROS水平升高且ATP含量及MMP降低(P<0.05);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固缩和大量自噬体。经黄精干预后,老年大鼠骨髓EPCs衰老程度减轻,细胞增殖、迁移和成小管功能有所改善;胞内ROS水平降低且ATP含量及MMP上升(P<0.05);电镜下线粒体形态结构较为正常,可见少量自噬体。结论:黄精可通过维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来促进衰老大鼠骨髓EPCs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内皮祖细胞 衰老 细胞功能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诱导骨骼肌释放鸢尾素并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
10
作者 寇猛 胡好 +1 位作者 张勇 陈亚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观察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肌因子鸢尾素在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进行糖尿病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模... 目的:观察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肌因子鸢尾素在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进行糖尿病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每组15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动物于鼠笼内安静饲养,模型运动组进行12周(3次/周)尾部负重爬梯训练。末次训练后72 h,分离血浆、腓肠肌和股骨,测定各组织鸢尾素含量以及腓肠肌和股骨含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NDC5)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离培养骨髓内皮祖细胞,经外源性鸢尾素处理48 h后,利用CCK-8法、黏附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损伤模型检测内皮修复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在体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腓肠肌和股骨鸢尾素含量以及腓肠肌FNDC5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运动组血浆、腓肠肌和股骨鸢尾素含量以及腓肠肌FNDC5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各组股骨FNDC5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2)细胞实验:①内皮祖细胞未经鸢尾素处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皮祖细胞活力、黏附功能以及内皮损伤修复能力降低(P<0.05),PI3-K、Akt、eNOS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运动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改善(P<0.05),PI3-K、Akt、eNOS蛋白表达上调(P<0.05)。②内皮祖细胞经鸢尾素处理:与未经鸢尾素处理组比较,补充鸢尾素后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提升(P<0.05),PI3-K、Akt、e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规律抗阻运动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骨骼肌释放的肌因子鸢尾素调控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糖尿病 骨骼肌 鸢尾素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ole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therapy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被引量:10
11
作者 Wang, X. J. Li, Q. P.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92-1192,共1页
关键词 间叶细胞 干细胞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12
作者 何雪 曾慧卉 陈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66-1972,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作为一类具有血管修复与再生能力的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作为一类具有血管修复与再生能力的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减少、功能显著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肺功能下降、急性加重、营养状况及合并症等因素密切相关。吸烟、尼古丁、电子香烟及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等环境因素可明显损伤EPCs的功能并减少其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趋化因子12/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此外,动物实验显示,气管内移植EPCs可明显改善肺气肿模型的肺功能及病理改变,提示靶向EPCs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探究EPCs的动员、归巢与功能障碍的具体分子机制,探讨EPCs临床转化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香烟 吸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巨噬细胞调控肝癌癌前病变恶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瑞娟 焦俊喆 +5 位作者 黄玉 闫曙光 魏海梁 常占杰 郭英君 李京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3,共5页
肝巨噬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其通过极化为M1型和M2型,分别表达“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进而发挥调控炎症损伤反应的作用。肝祖细胞恶变是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的核心机制,其发生的关键因素是炎症损伤微环境的持续刺激,与M1/M... 肝巨噬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其通过极化为M1型和M2型,分别表达“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进而发挥调控炎症损伤反应的作用。肝祖细胞恶变是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的核心机制,其发生的关键因素是炎症损伤微环境的持续刺激,与M1/M2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围绕“巨噬细胞极化-慢性炎症-肝祖细胞恶变”关系进行探讨,为肝癌癌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巨噬细胞 肝祖细胞恶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兔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费紫嫣 高宇凡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BMEPCs)功能。材料与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中随机选取18只兔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构建DM模型兔,其中造模成功的DM兔12只,6只DM造模失败兔处以安乐死。12只DM兔和12只非DM兔行右侧股动脉结扎术分别作为DM合并CLI(DM+CLI)组和单纯CLI组,术后两组各存活10只。6只非DM兔手术暴露右侧股动脉不结扎作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n=6),全部存活。各组在术后第0、4周行右侧股骨上段DCE-MRI检查,于术后第4周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右侧股骨上段BMEPCs数量、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以及骨髓液相色谱-质谱脂肪酸代谢组学,并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与CLI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DM+CLI组术后第4周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增加(P<0.05),骨髓MVD减少,骨髓棕榈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活性指数减少(P<0.05),延长酶活性指数增加(P<0.05)。DM+CLI组BMEPCs动员、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受损(P<0.05)。术后第4周右侧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骨髓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指标均与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存在相关性(P<0.05),对DM+CLI组和CLI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BMEPCs动员能力与Ktrans、Kep、Ve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DM+CLI兔骨髓BMEPCs功能是可行的,可以为调脂改善BMEPCs功能和预防截肢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定量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重症肢体缺血 内皮祖细胞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代谢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生产红细胞: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辉 张进进 +1 位作者 陈立力 邢颜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1,共6页
目前临床用血供不应求,尽管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技术可部分缓解此类情况,但红细胞作为主要的血液成分需求量巨大,而体外生产安全的红细胞则可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研究显示,可从胚胎干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脐带血、外周血和永生化红系... 目前临床用血供不应求,尽管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技术可部分缓解此类情况,但红细胞作为主要的血液成分需求量巨大,而体外生产安全的红细胞则可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研究显示,可从胚胎干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脐带血、外周血和永生化红系祖细胞系几种来源分化出成熟红细胞。本文就体外生产红细胞的来源及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输血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生产红细胞 胚胎干细胞 永生化红系祖细胞系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外泌体中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永琪 季华 +3 位作者 唐颖 巫婷婷 揭茹艳 陈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了解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s-Exo)中的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对C57BL/6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进行鉴定。对从EPCs培养基中分离出的EPCs-Exo进行鉴定以及miRNA高通量测序。建立糖尿... 目的了解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s-Exo)中的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对C57BL/6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进行鉴定。对从EPCs培养基中分离出的EPCs-Exo进行鉴定以及miRNA高通量测序。建立糖尿病小鼠皮肤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PBS组、EPCs-Exo组、空白组、agomiR-222-3p组、antagomiR-222-3p组。根据不同分组,连续处理14 d,观察创面愈合率,免疫荧光方法了解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活性氧(R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PCs-Exo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降低创缘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增加VEGF、CD31表达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提示miRNA-222-3p在EPCs-Exo中高度表达。创缘组织局部皮下注射miRNA-222-3p可显著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降低创缘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增加VEGF、CD31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NA-222-3p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在EPCs-Exo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糖尿病足 miRNA-222-3p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组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海燕 戴霞 +1 位作者 张迷磊 莫彬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3,共10页
目的: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是否通过改善肠道有益菌群的多样性、丰度、结构及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Z组)糖尿病模型+有... 目的: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是否通过改善肠道有益菌群的多样性、丰度、结构及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Z组)糖尿病模型+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联合运动)(L组)、糖尿病模型+粪便移植组(SY组)、糖尿病模型组(TJ组),每组10只。L组进行8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于周一、周三和周五进行有氧运动,周二、周四和周六进行抗阻运动,6 d/周。SY组和TJ组分别采用L组运动8周后的小鼠粪便和DZ组小鼠粪便制成悬浊液予灌肠,2次/d,共14 d。灌肠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骨髓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EPCs表型CD34和CD31,16SrRNA检测各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结果: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在纲水平上,与TJ组比较,SY组小鼠肠道Clostridia(54.60%vs.32.21%)和Bacteroidia(47.63%vs.36.39%)的丰度上升,Gammaproteobacteria(0.30%vs.12.57%)丰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28、P=0.002)与DZ组比较,SY组小鼠的肠道Bacteroidia(47.63%vs.38.5%)丰度上升,Bacilli(2.56%vs.12.36%)丰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39)。在科水平上,与DZ组比较,SY组小鼠肠道产丁酸盐细菌Lachnospiraceae(43.86%vs.26.44%)和Oscillospiraceae(7.8%vs.2.15%)的丰度显著升高(P=0.004、P=0.001)与TJ组比较,SY组小鼠肠道Lachnospiraceae(43.86%vs.32.89%)、Lactobacillaceae(9.89%vs.3.8%)和Oscillospiraceae(7.8%vs.2.21%)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45、P=0.006、P=0.001)。SY组小鼠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血管生成能力明显高于DZ组和TJ组(P=0.002、P=0.000、P=0.000、P=0.000、P=0.016、P=0.049、P=0.019、P=0.026)。DZ组SY组和TJ组3组小鼠血清GLP-1(pmmol/L)含量(1.90±0.22,2.82±0.40和2.24±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82,P=0.000)。与DZ组比较,SY组小鼠血清GLP-1水平明显升高(P=0.000)与TJ组相比,SY组小鼠血清GLP-1水平显著升高(P=0.000)肠道菌群数量与内皮组细胞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lostridia(r=0.696,P=0.041)、Oscillospiraceae(r=0.697,P=0.037)Muribaculaceae与内皮组细胞迁移能力(r=0.753,P=0.019)和血管生成(r=0.810,P=0.008)呈正相关。结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可能通过提高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有益菌的丰度、多样性及结构及提高GLP-1表达,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EPCs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内皮组细胞 肠道菌群 粪便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8
作者 任明霞 谢华强 +1 位作者 涂强 曹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ABI family member 3-binding protein,ABI3B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探讨ABI3BP在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sh-N... 目的探讨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ABI family member 3-binding protein,ABI3B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探讨ABI3BP在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sh-NC组[转染阴性对照短发夹RNA(LV-scramble-shRNA)+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sh-ABI3BP组[转染ABI3BP shRNA(LV-ABI3BP-shRNA)+PBS]、sh-NC+AngⅡ组(LV-scramble-shRNA+AngⅡ)和sh-ABI3BP+AngⅡ组(LV-ABI3BP-shRNA+AngⅡ)。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Matrigel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P53信号通路变化情况。结果与sh-NC组比较,sh-NC+AngⅡ组迁移细胞数量、黏附细胞数量、小管形成数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整合素β1、磷酸化FAK(p-FAK)/FAK及P5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NC+AngⅡ组比较,sh-ABI3BP+AngⅡ组迁移细胞数量[(88.67±8.33)个vs(62.33±7.37)个]、黏附细胞数量[(104.33±6.03)个vs(68.33±10.05)个]、小管形成数量[(36.33±3.21)个vs(19.33±3.06)个]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整合素β1、p-FAK/FAK及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上调ABI3BP表达,敲低ABI3BP基因表达可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整合素β1-FAK-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祖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凋亡 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 FAK-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源性外泌体对肌腱干/祖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墨琳 朱亚琼 +4 位作者 丁雨菲 易丹 葛乃侨 陈思明 王月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5,共9页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源性外泌体(PRP-Exos)对肌腱干/祖细胞(TSP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沉淀结合超速离心法提取PRP-Exos,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鉴定其形态、浓度及粒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源性外泌体(PRP-Exos)对肌腱干/祖细胞(TSP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沉淀结合超速离心法提取PRP-Exos,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鉴定其形态、浓度及粒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取并培养大鼠TSPC,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SPC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情况。CCK-8法及EdU实验评估PRP-Exos对TSPC增殖情况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PRP-Exos对TSPC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提取的PRP-Exos呈典型茶托状结构,浓度为4.9×10^(11)个/mL,平均粒径为(132.2±56.8)nm,PRP-Exos表面表达CD9、CD63及CD41。提取的TSPC表达CD44蛋白。PRP-Exos可被TSPC摄取,共培养48 h时,浓度为50、100μg/mL的PRP-Exos可显著促进TSPC的增殖(P均<0.001),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共培养24 h后,浓度为50μg/mL的PRP-Exos可显著促进TSPC的迁移(P<0.001)。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PRP-Exos对大鼠TSPC的增殖及迁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外泌体 肌腱干/祖细胞 增殖 迁移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VEGF协同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伤口愈合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影 陈东升 +6 位作者 赵艾艾 何才蓉 陈凤娇 何运雪 郑梅 陆莹 丁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C低效且会损害细胞存活力和功能进而影响治愈效率。因此,改善EPC的生物学功能以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在10 ng/mL VEGF和5 ng/mL bFGF的作用下诱导获得CD133+CD34+EPC。以mESC衍生的EPC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于mESC-EPC,结果表明,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处理组相比于单因子处理显著促进EPC的黏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局部皮肤全层创伤模型,在创周处注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EPC治疗明显加速伤口愈合(P<0.05),再生皮肤真皮层增厚(P<0.001),促进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介导CD31+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成熟。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加深,促炎因子TNF-α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术后13 d,PBS组、EPC组、VE组、TE组和VTE组的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1、0.60±0.02、0.42±0.02、0.36±0.01和0.34±0.03),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炎症微环境。综上所述,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的协同作用强化EPC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早期炎症反应加速小鼠皮肤伤口闭合和组织重塑,为细胞干预伤口愈合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祖细胞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