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fin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aluminum foil by asymmetric rol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SONG Meng LIU Xiang-hua +1 位作者 LIU Xin LIU Li-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83-2792,共10页
AA1060 aluminum foil was rolled from 4 mm to 20 μm by asymmetric rolling without intermediate anneal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ext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original coarse grains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60... AA1060 aluminum foil was rolled from 4 mm to 20 μm by asymmetric rolling without intermediate anneal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ext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original coarse grains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60 μm were refined to fine equiaxed grains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about 500 nm with mainly large grain boundaries. During the rolling, the intensities of copper texture C-{112}<111> and brass texture B-{011}<211>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most crystallites aggregated along the β and τ orientation lines. The orientation intensity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26 when the foil was rolled to 500 μm,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16 when the thickness became 20 μm, and the texture mainly consisted of a rotation cubic texture RC-{100}<011>. With the combined forces including drawing, compressing and shearing,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obtained during the asymmetric rolling, promoting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Because of a combined force in the deformation zone and shear force along the normal direct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ccurs during the asymmetric rolling; therefor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is significantly refined. The texture intensity of ultrathin strip first increases, i.e., work hardening, and then decreases mainly because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ROLLING AA1060 aluminum foil TEXTURE EVOLUT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频/双频狭缝超声设备压电-声-结构仿真模拟计算与试验
2
作者 程宇 石小龙 +2 位作者 伍娟 刘伟民 马海乐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0,共8页
超声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为开发适合食品加工的超声设备,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狭缝式连续超声设备在单频(28、40 kHz)和双频(28/40 kHz)模式下的声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铝箔腐蚀试验对仿真模... 超声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为开发适合食品加工的超声设备,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狭缝式连续超声设备在单频(28、40 kHz)和双频(28/40 kHz)模式下的声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铝箔腐蚀试验对仿真模型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单频超声声场在换能器正下方产生负相位声压,在换能器周围辐射交汇区域形成振动稳定的正相位声压。铝箔腐蚀结果证实铝箔表面在负相位声压区呈现不规则波浪型形变,在正相位声压区呈现颗粒状点蚀。通过仿真数据计算超声声场在换能器正下方以及换能器周围辐射区域绝对总声压的相对标准差得出28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764,40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960,28/40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658。28/40 kHz双频超声最低相对标准差是28 kHz单频超声声场的86.1%,是40 kHz单频超声声场的68.5%。研究表明双频超声声场分布更为均匀。本研究可以为研发高效的食品超声加工装备提供依据,为狭缝连续式超声用于食品加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超声 铝箔腐蚀 相位声压 声场分布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聚焦超声清洗仿真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董颖怀 王安康 +1 位作者 王岩 李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154,共4页
目前,常规的超声清洗设备多为规则的六边形,超声在清洗机槽内传播会形成驻波效应,导致清洗设备内声场分布不均匀,并且声波的相互抵消影响了清洗槽内的声压,不利于超声清洗。这里提出了一种球面式聚焦超声清洗的方法,经验证,此清洗方式... 目前,常规的超声清洗设备多为规则的六边形,超声在清洗机槽内传播会形成驻波效应,导致清洗设备内声场分布不均匀,并且声波的相互抵消影响了清洗槽内的声压,不利于超声清洗。这里提出了一种球面式聚焦超声清洗的方法,经验证,此清洗方式提高了超声清洗的效率。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聚焦超声声场模型进行研究,得到声场内声场分布;搭建聚焦超声清洗设备,利用铝箔腐蚀实验验证了清洗设备内的声压分布情况;通过对比清洗实验,对超声清洗设备的清洗效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聚焦超声清洗设备在清洗盲孔类零件时的清洗效率是普通超声清洗设备的1.6倍,在清洗通孔类零件时清洗效率是普通清洗设备的2.21倍。该设计被证实是进行超声清洗的有效途径,对聚焦超声清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COMSOL Multiphysics 声压分布 铝箔腐蚀 清洗实验 清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辐照铝箔热效应多尺度建模模拟研究
4
作者 刘佳文 范杰清 +7 位作者 赵强 范闯 张硕 张芳 薛碧曦 公延飞 郝建红 董志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172,共7页
通过多尺度建模模拟,同时考虑电子系统和晶格系统的温度变化,选用TTM-MD模型开展X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效应仿真模拟,对X射线辐照铝箔的能量沉积及其在材料内的热传导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X射线能量对铝箔热效应的具体影响,... 通过多尺度建模模拟,同时考虑电子系统和晶格系统的温度变化,选用TTM-MD模型开展X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效应仿真模拟,对X射线辐照铝箔的能量沉积及其在材料内的热传导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X射线能量对铝箔热效应的具体影响,得到了电子和晶格温度、材料密度等物理参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在X射线辐照铝箔的过程中,X射线的能量被铝箔材料吸收并转化为热能,这种加热效应会导致其表面密度下降并逐渐向深层沉积;同时,辐照引起的温度升高还导致了铝箔内部压力的动态响应,先急剧增加后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X射线 双温模型 分子动力学 TTM-M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用涂碳铝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玲玲 郏永强 +2 位作者 顾星宸 张子豪 巴志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为响应“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传统铝箔集流体与正极活性物质粘附性弱且在电解液中的耐蚀性差,容易生成氧化铝膜,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涂碳铝箔能够有效提高其与... 为响应“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传统铝箔集流体与正极活性物质粘附性弱且在电解液中的耐蚀性差,容易生成氧化铝膜,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涂碳铝箔能够有效提高其与正极活性物质的粘附性,抑制电池极化,降低电池内阻,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铝箔的制备工艺,阐述了铝箔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对后续涂碳层的影响,总结了典型的涂碳工艺与涂碳材料,展望了未来涂碳铝箔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为涂碳铝箔的发展和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集流体 涂碳铝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真空包装材料对酱肉产品理化及微生物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驰 刘雅宁 +3 位作者 张李智桐 张佳敏 吉莉莉 唐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为研究不同包装材料对酱肉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以聚酯/铝/聚乙烯(PET/AL/PE)铝箔和聚酯/聚乙烯(PET/PE)透明薄膜为包装材料,对四川酱肉进行真空包装,测定酱肉在常温贮藏过程中水分活度、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pH值、亚硝酸盐含量、色... 为研究不同包装材料对酱肉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以聚酯/铝/聚乙烯(PET/AL/PE)铝箔和聚酯/聚乙烯(PET/PE)透明薄膜为包装材料,对四川酱肉进行真空包装,测定酱肉在常温贮藏过程中水分活度、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pH值、亚硝酸盐含量、色泽、质构特性及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铝箔包装相较于真空透明包装可延缓酱肉脂质的氧化并加快亚硝酸盐的降解,对维持酱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有显著效果,并对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肉 真空透明包装 真空铝箔包装 产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45型细支硬盒包装机加速辊组件弹性销轴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宾 王会平 +2 位作者 殷海彬 史瑞 刘伟华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解决YB45型细支硬盒包装机加速辊内、外端橡胶辊压力调节不均匀,导致单张铝箔纸输送过程中歪斜的问题。【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种两段式弹性销轴,能够实现加速辊内、外端橡胶辊压力的均匀调节,保证单张铝箔纸的平稳输送。【结果... 【目的】解决YB45型细支硬盒包装机加速辊内、外端橡胶辊压力调节不均匀,导致单张铝箔纸输送过程中歪斜的问题。【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种两段式弹性销轴,能够实现加速辊内、外端橡胶辊压力的均匀调节,保证单张铝箔纸的平稳输送。【结果】因单张铝箔纸输送过程中歪斜而被剔除的烟包数量由73.8盒/班,降低为1.2盒/班,降低了98.4%。机台效率由改进前的89.2%,提升为90.5%,提升了1.30%;产品质量得分由改造前的98.4分,提升为99.0分,提升了0.61%。【结论】弹性销轴为行业首创,它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YB45型硬盒包装机加速辊内、外端橡胶辊压力调节不均匀,导致单张铝箔纸输送过程中歪斜的问题,提高了机台效率,保障了铝箔纸包装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销轴 加速辊组件 铝箔纸歪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粉与铝箔高分离及正极极粉的还原浸出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丽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6,共8页
由于聚偏氟乙烯(PVDF)提供的强大结合力,正极材料和铝箔很难分离。本研究将正极片置于加热的乙二醇中,当乙二醇温度达到PVDF黏结剂的熔融温度后,PVDF由固态逐渐熔化转为液态,此时黏结剂对正极材料与铝箔的黏合力降低,可通过搅拌力的作用... 由于聚偏氟乙烯(PVDF)提供的强大结合力,正极材料和铝箔很难分离。本研究将正极片置于加热的乙二醇中,当乙二醇温度达到PVDF黏结剂的熔融温度后,PVDF由固态逐渐熔化转为液态,此时黏结剂对正极材料与铝箔的黏合力降低,可通过搅拌力的作用,使铝箔和正极材料分离。本文详细分析了正极材料在乙二醇中搅拌时受到的力,并引入了边界层理论,提出了边界层描述的布拉修斯解,计算了分离铝箔和正极材料的理论搅拌线速度。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表明,在乙二醇中分离正极材料的理论搅拌线速度为5.08 m/s,即当搅拌速度大于441 r/min时,正极材料在乙二醇中所受合力大于0,可以实现与铝箔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180℃、搅拌速度550 r/min、搅拌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剥离率可达93.00%以上,与理论转速相符合。分离得到的正极粉末采用硫酸-茶多酚体系还原浸出,最终在硫酸浓度1.25 mol/L、茶多酚含量5 g/L、浸出温度65℃、浸出时间90 min的较优条件下得到锂、镍、钴、锰的浸出率均大于9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铝箔 废弃锂电池 流体力学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云边协同的分布式铝箔厂设备监控管理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苏九铮 胡文山 +2 位作者 刘国平 李坤杰 刘斌斌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6,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铝箔厂设备监控与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融合边缘节点、分布式存储与云计算的可视化铝箔厂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边缘节点与私有云服务协同工作的方式,提供了实时监控、信息管理与故障诊断等功能,通过分布... 为了解决传统铝箔厂设备监控与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融合边缘节点、分布式存储与云计算的可视化铝箔厂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边缘节点与私有云服务协同工作的方式,提供了实时监控、信息管理与故障诊断等功能,通过分布式存储服务集群针对生产数据进行可靠存储,借助公有云进行资源共享与数据分析。系统综合提供设备与人员管理、支持三维动画、集成分布式存储、离线时序预测及数据可视化等多种服务,具有安全可靠、易扩展且功能丰富等优点。提出的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铝箔厂的全厂设备监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设备状态监测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分布式存储 实时监控 铝箔厂 软件设计 时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铝/钢CMT熔钎焊接头界面区组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贾剑平 李田雨 +1 位作者 詹志平 姜喜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以AlSi5焊丝为填充金属,在5052铝合金和镀锌钢板之间添加铜箔片进行搭接熔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机对接头的界面区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入铜箔时,界面区组织主要由FeAl_(3)金...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以AlSi5焊丝为填充金属,在5052铝合金和镀锌钢板之间添加铜箔片进行搭接熔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机对接头的界面区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入铜箔时,界面区组织主要由FeAl_(3)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铜箔的加入使得界面区组织中新生成了CuAl_(2)金属间化合物,同时改善了Zn在界面区的分布。Zn固溶于Al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加入铜箔后的试样断裂位置发生改变,接头的承载能力与未加入铜箔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熔钎焊 冷金属过渡 铜箔 界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5铝合金冷加工过程中组织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党会 王生宁 刘建兴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5,共5页
为进一步掌握铝箔坯料在冷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以1235铝合金双零箔坯料为研究对象,探究其7.0 mm厚铸轧坯料冷轧至3.8,1.8,0.9,0.5 mm过程中第二相形貌、尺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铸轧坯料冷轧一道次后均匀化退火未改变第二相的属... 为进一步掌握铝箔坯料在冷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以1235铝合金双零箔坯料为研究对象,探究其7.0 mm厚铸轧坯料冷轧至3.8,1.8,0.9,0.5 mm过程中第二相形貌、尺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铸轧坯料冷轧一道次后均匀化退火未改变第二相的属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相的尺寸,组织内的θ相(FeAl_(3))会发生溶解和均匀化扩散,且在高温下部分θ析出相形貌发生了变化,长大变成针状;后在一道次冷轧至1.8 mm过程中针状相发生了明显的“折断”,但在随后的冷轧过程中,针状相被破碎至5~8μm范围内以后再很难被进一步破碎,验证了针状第二相“硬而脆”的特性,说明在退火过程中控制尺寸>5μm第二相的数量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5铝合金 双零箔 第二相 均匀化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解阴极钛板碳化硅悬浮液超声波协同清洗研究
12
作者 蒋培民 吴张永 +3 位作者 朱启晨 蒋佳骏 杨文勇 张刚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6,共7页
铜电解阴极钛板作为铜电解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质量对电解质量和效率及钛板本身使用寿命有显著影响。针对此问题,采用碳化硅悬浮液超声波协同清洗技术对钛板进行简单、高效、环保的表面处理。通过铝箔腐蚀法探究了最佳清洗参数,... 铜电解阴极钛板作为铜电解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质量对电解质量和效率及钛板本身使用寿命有显著影响。针对此问题,采用碳化硅悬浮液超声波协同清洗技术对钛板进行简单、高效、环保的表面处理。通过铝箔腐蚀法探究了最佳清洗参数,分析了清洗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理。通过SEM+EDS和接触角测量仪对钛板表面清洁度、微观形貌和湿润性进行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距离换能器78 mm、碳化硅颗粒质量分数为0.05%,粒径为70 nm、p H值为中性、温度为55℃时清洗效果最佳;碳化硅悬浮液作为清洗介质,其协同效应可以明显提高清洗效率,改善钛板表面质量;清洗前后的对比表明,协同清洗能够有效地去除钛板表面的污染物,提高表面洁净度和湿润性,恢复钛板表面微观形貌及金属光泽。研究为优化钛板清洗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阴极钛板 超声波清洗 铝箔腐蚀法 协同效应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6铝箔表面新型三价铬转化膜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左浩越 李铭昊 +3 位作者 闫江蓉 魏翔 唐琴 麻彦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4,共10页
目的提高5056铝箔的耐腐蚀性能,探究新型三价铬转化膜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自主研发的新型三价铬转化液中对5056铝箔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改变镀膜时间、镀液pH、镀液温度来调控转化膜的结构和性能;通过重铬酸钾点滴测试、电... 目的提高5056铝箔的耐腐蚀性能,探究新型三价铬转化膜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自主研发的新型三价铬转化液中对5056铝箔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改变镀膜时间、镀液pH、镀液温度来调控转化膜的结构和性能;通过重铬酸钾点滴测试、电化学测试、接触角测试、中性盐雾试验,对新型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和表面特性进行表征;采用超薄切片辅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对膜层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可在5056铝箔表面获得一层厚度约为80nm、具有较强疏水特性的化学转化膜,其主要成分为TiO_(2)、ZrO_(2)、Al2O_(3)、Cr(OH)_(3);经过三价铬转化膜处理后,在中性盐雾试验进行1632h后未观察到5056铝箔试样出现明显腐蚀迹象,也未发现三价铬向六价铬的转变。结论采用新型三价铬镀膜处理可以大幅提高5056铝箔在含NaCl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着镀膜时间的延长,合金表面先后经历转化膜的形核、稳定生长、开裂起皮、再生长与开裂起皮动态平衡等4个阶段,当转化膜稳定生长并完全覆盖合金表面时,其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铝箔 三价铬转化膜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结剂对涂碳铝箔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韦宗辰 王胜杰 邱诗铭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1-1999,共9页
研究了不同粘结剂对涂碳铝箔导电性能和粘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粘结剂BS07(乳化剂含量6%)和CN07(乳化剂含量5%)的溶胀效果较好,其中粘结剂CN07的pH值更高,较好地改善了浆料稳定性。此外,粘结剂BP07(乳化剂含量8%)和CN07制作的涂... 研究了不同粘结剂对涂碳铝箔导电性能和粘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粘结剂BS07(乳化剂含量6%)和CN07(乳化剂含量5%)的溶胀效果较好,其中粘结剂CN07的pH值更高,较好地改善了浆料稳定性。此外,粘结剂BP07(乳化剂含量8%)和CN07制作的涂碳铝箔剥离强度较好,更有利于磷酸铁锂涂层的吸附。而粘结剂CE07(乳化剂含量3%)配制的浆料稳定性较差。使用粘结剂CN07制作的涂碳铝箔面电阻更低,有利于降低电池极片的内阻。耐溶剂测试表明,各涂碳铝箔的耐电解液擦拭、耐电解液浸泡性能以及耐N-甲基吡咯烷酮(NMP)擦拭性能良好。外观测试表明,使用CN07粘结剂的涂碳铝箔涂层较均匀、细腻。粘结剂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材料结构变得紧密,影响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增大电极电阻,从而影响电池的导电性能。但粘结剂含量过低可能会导致电极结构松散,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同时可能导致电极脱落或损坏。CN07制备的电池容量最高且稳定。综上所述,使用粘结剂CN07的涂碳铝箔综合性能最佳,较好地改善了涂碳铝箔的导电性能和涂层的粘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碳铝箔 粘结剂 性能对比 导电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乙炔炭黑对涂炭铝箔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韦宗辰 王胜杰 邱诗铭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4-1799,共6页
采用三种不同的乙炔炭黑为原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激光粒度仪等对乙炔炭黑进行表征与分析。测试加入不同乙炔炭黑的浆料的稳定性和粘度变化,通过凹版涂布工序制得涂炭铝箔并进行电性能测试分析,评估三种乙炔... 采用三种不同的乙炔炭黑为原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激光粒度仪等对乙炔炭黑进行表征与分析。测试加入不同乙炔炭黑的浆料的稳定性和粘度变化,通过凹版涂布工序制得涂炭铝箔并进行电性能测试分析,评估三种乙炔炭黑对涂炭铝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所用的乙炔炭黑颗粒团聚粒度分布在8μm左右,比表面积约为60 m^(2)/g,SP-009和Li-2060表面粗糙,具有蓬松的孔状结构,有利于活性物质嵌入,增大活性物质与箔材的接触面积。配制成浆料后,SP-009在三者中沉降最少,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好。SP-009的涂炭铝箔电阻率最小且较为集中,均值为1.95 mΩ,电阻越小,性能最优。将三者制成的电池循环性能进行对比,SP-009的电池经过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最高,为84.46%。SP-009乙炔炭黑性能较好,提高了浆料的稳定性和涂炭铝箔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炭黑 导电性 涂炭铝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箔复合膜激光标记工艺与机理
16
作者 梁耀 韦习成 沈宝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8-54,共7页
为了在铝箔PET复合膜上实现永久且环保的信息标记,同时克服激光能量聚集导致铝箔熔融穿透的限制,实验采用1064 nm纳秒激光,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激光脉冲频率对在铝箔PET复合膜上标记的白色图形色差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膜标记区白... 为了在铝箔PET复合膜上实现永久且环保的信息标记,同时克服激光能量聚集导致铝箔熔融穿透的限制,实验采用1064 nm纳秒激光,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激光脉冲频率对在铝箔PET复合膜上标记的白色图形色差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膜标记区白色成因和色差形成机理。当脉冲频率从121 kHz增长到151 kHz时,标记区色差随脉冲频率增大而增大。随脉冲频率在151~169 kHz范围内增加,色差先下降后上升。研究发现,白色效果源于铝箔标记区表面结构对可见光的随机化反射。铝箔标记区中心凹坑对可见光的多重反射消耗是色差形成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标记 铝箔PET复合膜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锂离子电池用混盐电解液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劲作 闫啸 张丽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商用电解液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差,形成的CEI膜不够稳定,易导致电池失效。以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能良好的双三氟磺酰亚胺锂(LiTFSI)和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为锂盐,EC+EMC(体积比3∶7... 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商用电解液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差,形成的CEI膜不够稳定,易导致电池失效。以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能良好的双三氟磺酰亚胺锂(LiTFSI)和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为锂盐,EC+EMC(体积比3∶7)为溶剂,构建电解液体系,考察制备的LiCoO_(2)/Li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在70℃下,LiCoO_(2)/Li半电池在0.5 mol/L LiTFSI+0.5 mol/L LiODFB基电解液体系下,以1.0 C在2.7~4.2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1.2 mAh/g,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0.8%。这得益于电解液体系生成了均匀、致密且具有良好离子电导率的CEI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高温 双三氟磺酰亚胺锂(LiTFSI) 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 铝箔腐蚀 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氟磺酰亚胺锂添加量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吴圣明 吕亮 +1 位作者 周怡 郭营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果增强,LiFSI质量分数为12.5%时,铝箔在25℃、45℃下,分别于3.5 V左右、3.8 V左右开始发生腐蚀。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LiFSI质量分数为6.0%、LiPF_(6)质量分数为6.5%时,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2.50~3.65 V以0.5 C充电、1.0 C放电,25℃下循环3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铝箔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六氟磷酸锂(LiPF_(6)) 腐蚀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Mg对高压电子铝箔腐蚀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毛卫民 杨宏 +2 位作者 余永宁 冯惠平 徐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57-1060,共4页
采用立方织构定量检测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腐蚀结构等手段 ,对比了不同微量Mg元素含量的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在织构和腐蚀结构上的差别 ,研究了Mg含量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比电容的影响。分析表明 :Mg含量从 0 .0 0 0 1%提... 采用立方织构定量检测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腐蚀结构等手段 ,对比了不同微量Mg元素含量的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在织构和腐蚀结构上的差别 ,研究了Mg含量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比电容的影响。分析表明 :Mg含量从 0 .0 0 0 1%提高到 0 .0 0 14 %时 ,Mg会更多富集于铝箔表面 ,促使腐蚀形成的氧化膜中出现含Mg的复合氧化物微小颗粒 ,进而引起腐蚀隧道的侧向发展 ;频繁的侧向发展可导致表层腐蚀组织剥落 ,进而使铝箔在 5 0 0V的比电容从 7.3× 10 -3 F/m2 降低到 4 .3× 10 -3 F/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电容器 铝箔 腐蚀 扫描电子显微镜 立方织构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结构和微量元素对铝箔腐蚀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毛卫民 蒋恒 +2 位作者 杨平 冯惠平 余永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27-1631,共5页
观察了经300℃退火并分别快冷和慢冷的铝箔表面的电化学腐蚀结构。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检测了铝箔表面区域Fe、Si、Cu、Mg等微量元素的分布。结果显示:Mg在铝箔外表面的富集高于铝箔内部4个数量级,Fe、Si的富集程度约高2个数量级,而Cu则... 观察了经300℃退火并分别快冷和慢冷的铝箔表面的电化学腐蚀结构。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检测了铝箔表面区域Fe、Si、Cu、Mg等微量元素的分布。结果显示:Mg在铝箔外表面的富集高于铝箔内部4个数量级,Fe、Si的富集程度约高2个数量级,而Cu则不足1个数量级。退火后慢速冷却会造成富集于表面的微量元素偏聚于晶界和位错周围,从而会加重腐蚀结构的不均匀性并降低铝箔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微量原子 腐蚀 微观结构 电解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