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13C NMR波谱技术研究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 被引量:16
1
作者 秦匡宗 郭绍辉 +1 位作者 黄第藩 李丽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87-94,共8页
取17个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用 ̄13CNMR波谱技术进行了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的研究,按照脂碳的丰度与油气潜力碳的大小,各组分可按如下顺序排列:藻类体、树脂体、角质体、孢子体、木栓质体、镜质体、惰性体.以惰性碳、油潜力碳... 取17个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用 ̄13CNMR波谱技术进行了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的研究,按照脂碳的丰度与油气潜力碳的大小,各组分可按如下顺序排列:藻类体、树脂体、角质体、孢子体、木栓质体、镜质体、惰性体.以惰性碳、油潜力碳与气潜力碳划分显微组分为三组成,并构成三元图,藻类体位于图的上部,相当于I型干酪根;各稳定组分位于图的中部,相应干Ⅱ型干酚根;镜质体与惰质体位于图的左下部,相当于Ⅲ型干酪根.据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碳谱 烃源岩 显微成分 化学结构 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侏罗纪富镜煤和富惰煤分子结构的FTIR,XPS和13C NMR表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焕同 朱志蓉 +3 位作者 乔军伟 李宁 姚征 韩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24-2630,共7页
侏罗纪优质煤炭资源为煤制油、制气等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其显微组分以富集惰质组为特征,而镜质组与惰质组大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进而决定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及附加值。采集并... 侏罗纪优质煤炭资源为煤制油、制气等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其显微组分以富集惰质组为特征,而镜质组与惰质组大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进而决定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及附加值。采集并制备了陕北侏罗纪煤田小保当煤矿和柠条塔煤矿的原煤(XR)、富镜质组煤(XV、NV)和富惰质组煤(XI、NI)样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固体C核磁共振谱(C NMR)等手段,结合煤质分析结果,定量表征了不同显微组分富集物分子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XI和NI煤中芳烃结构芳环取代程度低,主要以3个相邻、4~5个相邻的氢原子形式存在,苯环上氢原子较少被其他官能团取代,同时其结构中芳烃CC骨架振动明显,脂肪结构中亚甲基伸缩振动强度较低,并且甲基含量略高于富镜煤,CO基团相对含量略高,表明富惰煤有较多含氧桥键相连的芳香结构,其结构中脂族链、脂环基团脱落、断裂以及芳烃富集,支链相对较少且长度较短,芳碳率、芳香度、芳环缩合程度及成熟度较高。XV和NV煤中表面结构中碳的赋存形态“C—C,C—H”,“C—O”的相对含量高于富惰煤,反映其结构中应含较多的芳环取代的脂肪族侧链,XI和NI煤表面结构中氧的赋存形态以“C—O”为主,“CO”和“COO—”明显高于富镜煤。XV和XI煤的芳碳率分别为57.91%和66.02%,脂甲基碳分别为10.02%和7.84%,质子化芳碳为非质子化芳碳的两倍,XV煤的羰基和羧基碳相对含量较高,两者桥碳和周碳之比分别为0.25和0.40,芳香核结构平均缩合环数分别为2.68和3.03,平均尺寸分别为0.448和0.676 nm,XI煤结构中芳香核以萘和蒽为主,支链化度L分别为0.22和0.19,表明XV比XI存在较多脂肪侧链、饱和环结构,生烃(油)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镜煤 富惰煤 傅里叶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固体核磁共振谱 大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蚕丝的13C CP/MAS NMR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 黄继伟 +1 位作者 彭泽冶 宁晚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木薯蚕丝作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野蚕丝,其结晶结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能显著不同于桑蚕丝,对木薯蚕丝二级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领域。13C CP/MAS NMR技术是研究蚕丝丝素蛋白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通... 木薯蚕丝作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野蚕丝,其结晶结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能显著不同于桑蚕丝,对木薯蚕丝二级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领域。13C CP/MAS NMR技术是研究蚕丝丝素蛋白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通过13C CP/MAS NMR测试,分析了木薯蚕丝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并将其与桑蚕丝和柞蚕丝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桑蚕丝中Gly的含量较柞蚕丝和木薯蚕丝高,木薯蚕丝与柞蚕丝相近;Ala的含量及其β-sheet结构较柞蚕丝和木薯蚕丝低,木薯蚕丝最高,三者的α-螺旋结构相差不大;桑蚕丝的不定形区含量最高,木薯蚕丝最低,与柞蚕丝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蚕丝 桑蚕丝 柞蚕丝 丝素蛋白 二级结构 13 C CP/MAS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 NMR、FT-IR、Raman和建模技术对烟煤和无烟煤分子结构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元吉 代诚欣 +2 位作者 孟上九 张保勇 张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3-1072,共10页
【目的】探究高精度煤的结构演化及其机理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显微组分鉴定、镜质体反射率、工业品质、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烟煤(FS1)和无烟煤(ZY1)碳骨架结构、官能团的赋存状态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建立2个分... 【目的】探究高精度煤的结构演化及其机理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显微组分鉴定、镜质体反射率、工业品质、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烟煤(FS1)和无烟煤(ZY1)碳骨架结构、官能团的赋存状态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建立2个分子结构模型。【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煤化作用的进行,烟煤到无烟煤过程中,亚甲基的损失速率比甲基的损失速率快,芳香性增强,芳香环的脂肪族链变短且支化度较高,含氧官能团逐渐减少,煤结晶程度增强,煤的化学结构趋于成熟稳定,且煤中的脂肪碳减少,芳香碳增加,甲基碳和亚甲基碳含量减少。经过多次尝试确定了芳香炭、脂肪族侧链和氧官能团之间的键合模式,获得最终的分子结构模型:C_(175)H_(162)O_(13)N_(2)(FS1)、C_(190)H_(159)O_(5)N_(3)(ZY1).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煤的真实结构,模拟的^(13)C NMR光谱与实验光谱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上述研究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分子结构演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建立高可信度的分子结构表征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nmr FT-IR RAMAN 分子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进展 被引量:55
5
作者 李娜 盛明 +1 位作者 尤孟阳 韩晓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6-812,共17页
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对准确评价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及其在土壤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中,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Solid-state 13C-NMR spectroscopy)具有独特优势,对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解析更贴近真实状... 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对准确评价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及其在土壤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中,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Solid-state 13C-NMR spectroscopy)具有独特优势,对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的解析更贴近真实状态,近年来已取得诸多新进展和新突破。综述了近年来应用13C-NMR测定土壤全土、团聚体和密度组分、腐殖质组分的有机碳化学结构特征,分析了影响化学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同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全土中有机碳化学结构比较相似,均表现为烷氧碳比例最高,其次为烷基碳和芳香碳,羧基羰基碳比例最低。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外源植物残体,植物残体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可能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相似的主要原因,环境条件、土壤自身属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使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产生微小差异。土壤颗粒及化学组分间的有机碳分子结构差异较大,大颗粒有机碳中烷氧碳比例最高,小粒径及与矿物颗粒结合的有机碳中烷基碳和羧基羰基碳比例更高,粉黏粒和腐殖酸组分的有机碳化学结构在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大。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更多地关注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定量化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稳定性的贡献及调控机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物理化学保护机制、空间大尺度环境因子/土壤生态过程与微观尺度的有机碳化学分子结构的耦合作用机制、跨学科的多种土壤有机碳化学分子结构测定辨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13c核磁共振技术 化学官能团 密度组分 腐殖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变质程度煤显微组分结构的^(13)C-NMR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罗陨飞 李文华 陈亚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3,共4页
利用13C-NMR核磁共振技术对中低变质程度煤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5种煤9个显微组分的13C-NMR结构参数,获得了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惰质组结构中芳构化程度要高于镜质组;脂碳数量则少于镜... 利用13C-NMR核磁共振技术对中低变质程度煤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5种煤9个显微组分的13C-NMR结构参数,获得了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惰质组结构中芳构化程度要高于镜质组;脂碳数量则少于镜质组,芳环上的烷烃侧链也没有镜质组长;随着煤变质程度的提高,煤分子中芳构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惰质组的芳香度随变质程度变化的规律明显不如镜质组;在中低变质阶段,对煤化进程起主导作用的的是芳构化作用而不是环缩合作用,但在惰质组中脂碳断裂形成芳环的现象不明显。惰质组中含氧官能团的总量要低于同等变质程度的镜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显微组分 ^13cnmr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长焰煤热解含氧官能团结构演化的^(13)C-NMR和FT-IR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宋昱 朱炎铭 李伍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9-529,共11页
以东胜煤田色拉一号井田2号煤层长焰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浮沉离心法富集其镜质组。基于工业分析、元素分析、13C-NMR、FT-IR、谱图分峰拟合技术和化学分析测试,求取镜煤及一系列热解煤含氧官能团结构与含量参数,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含氧官能... 以东胜煤田色拉一号井田2号煤层长焰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浮沉离心法富集其镜质组。基于工业分析、元素分析、13C-NMR、FT-IR、谱图分峰拟合技术和化学分析测试,求取镜煤及一系列热解煤含氧官能团结构与含量参数,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含氧官能团的分布规律与演化特点。镜煤中羧基、羰基含量分别为8.91~10.90 mol/kg、1.61~1.79 mol/kg,随热解温度升高羧基显著减少。热解作用促使以端基形式连接在脂肪链或脂肪环结构氧上的甲基和亚甲基首先脱去,且在温度高于350℃后基本稳定。氧在热解过程赋存状态的变化是芳香体系与脂肪体系相互竞争的结果,510℃热解煤中芳香类氧和脂肪类氧的含量分别为7.49、3.45 mol/kg。羟基的演化过程与热解过程中氧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随着热解过程的进行,在热解温度低于440℃时,各种羟基含量均减少,热解过程对于大分子网络的破坏干扰了各种氢键作用,而羟基π作用则暂时增强,至510℃时各种氢键含量均降为最低。东胜长焰煤中含氧官能团化学活性顺序为:[COOH]>[R-O]>[Ar-O-Ar,Ar-O-C,C-O-C]>[C=O]。镜煤非活性醚键含量为0.68 mol/kg,活性醚键为0.48 mol/kg,主要为非活性醚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胜长焰煤 热解 含氧官能团 结构演化 13c-nmr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波谱解析渣油组分的化学结构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会成 马波 +2 位作者 孟雪松 孙万付 凌凤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1-945,共5页
采用1 H-NMR和13 C-NMR,研究了渣油组分中各种类型碳的分布,尤其是芳碳的分类。在1 H-NMR中,具有化学位移6.0~9.0区间的质子对应的芳碳为质子芳碳,化学位移2.0~4.0区间的质子对应的芳碳为取代芳碳。在13 C-NMR中,化学位移10~70为饱和... 采用1 H-NMR和13 C-NMR,研究了渣油组分中各种类型碳的分布,尤其是芳碳的分类。在1 H-NMR中,具有化学位移6.0~9.0区间的质子对应的芳碳为质子芳碳,化学位移2.0~4.0区间的质子对应的芳碳为取代芳碳。在13 C-NMR中,化学位移10~70为饱和碳,化学位移120~130为质子芳碳和芳香内碳,化学位移130~150为取代芳碳和芳香并碳。关联了1 H-NMR和13 C-NMR中部分芳碳的数值对应关系,计算了渣油组分中各种碳的分率。结果表明,从芳香分、胶质到沥青质,饱和碳分率降低,芳碳分率增加,尤其是沥青质含有较多芳香内碳,其缩合最紧密。渣油经过加氢处理后,大部分胶质和沥青质被脱除,剩余部分饱和碳分率降低,芳碳分率增加,特别是芳香内碳分率增加,表明其中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nmr 13c-nmr 渣油 加氢处理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2^(-2)煤镜质组大分子结构模型^(13)C-NMR谱的构建与修正 被引量:22
9
作者 贾建波 曾凡桂 孙蓓蕾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2-657,共6页
利用浮沉离心法得到了神东原煤的镜质组(SDV),并对其进行了固体13C-CP/MAS NMR测试和元素分析。由13 C-NMR实验得到了SDV中碳原子的结构分布特征和12种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SDV的结构中芳香碳原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缩合程度为2的萘,其... 利用浮沉离心法得到了神东原煤的镜质组(SDV),并对其进行了固体13C-CP/MAS NMR测试和元素分析。由13 C-NMR实验得到了SDV中碳原子的结构分布特征和12种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SDV的结构中芳香碳原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缩合程度为2的萘,其余则是以苯环和含杂原子的芳香环。利用结构参数和元素分析的结果构建了SDV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并运用13C-NMR预测软件ACD/CNMR predictor计算了SDV大分子结构模型的13C化学位移。根据计算结果对SDV的大分子结构模型进行了修正,获得了能和实验谱图吻合较好的大分子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 13c-nmr 神东2-2煤 化学位移 大分子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_1级MDF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定量^(13)C-NMR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金立维 王春鹏 +2 位作者 储富祥 赵临五 陈日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采用13C-核磁共振定量分析了由选定碱-酸-碱工艺所合成的E1级MDF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结果表明:在初始碱性阶段有70%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羟甲基脲,25%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亚甲基醚键。三聚氰胺全部发生羟甲基化,65%的羟甲基三聚氰... 采用13C-核磁共振定量分析了由选定碱-酸-碱工艺所合成的E1级MDF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结果表明:在初始碱性阶段有70%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羟甲基脲,25%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亚甲基醚键。三聚氰胺全部发生羟甲基化,65%的羟甲基三聚氰胺缩聚成亚甲基醚键的结构。亚甲基醚键在最后的碱性保温阶段发生分解。三聚氰胺对缩聚反应的参与提高了亚甲基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13c-核磁共振 三聚氰胺 改性 中密度纤维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NMR分析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永兴褐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强 唐跃刚 +1 位作者 王绍清 黄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5,共6页
运用煤的结构化学理论和固态13C-NMR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永兴褐煤在混合酸处理脱灰前后碳组成的变化。研究表明,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永兴褐煤中脂肪碳和芳香碳两者比例分配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季碳、环内氧接脂碳、芳香桥碳和羧基碳的破坏... 运用煤的结构化学理论和固态13C-NMR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永兴褐煤在混合酸处理脱灰前后碳组成的变化。研究表明,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永兴褐煤中脂肪碳和芳香碳两者比例分配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季碳、环内氧接脂碳、芳香桥碳和羧基碳的破坏作用比较明显;在芳香桥碳锐减的同时,芳甲基的比例非但没有减少反而略有增加,表明永兴褐煤中的双环及多环结构被破坏为单环结构,芳香簇的尺寸变小了,这是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永兴褐煤结构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结构 混合酸处理脱灰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的^(13)C-NMR特征及FLASHCHAIN热解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擎 任立国 +3 位作者 王锐 柏静儒 王浩添 闫宇赫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采用固体13C-NMR核磁共振技术表征了甘肃窑街矿区油页岩的碳骨架结构,分析并计算了油母质团簇化学结构参数,包括团簇平均碳原子数、芳碳原子数、脂碳原子数及芳环数。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上进行了油页岩的热解实验,得到了热解产... 采用固体13C-NMR核磁共振技术表征了甘肃窑街矿区油页岩的碳骨架结构,分析并计算了油母质团簇化学结构参数,包括团簇平均碳原子数、芳碳原子数、脂碳原子数及芳环数。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上进行了油页岩的热解实验,得到了热解产物的生成规律。结合样品的团簇化学结构参数,采用基于油页岩结构的FLASHCHAIN模型模拟其热解产物的生成过程;模拟结果与TG-FITR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印证了模型预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热重红外 油页岩 热解 结构参数 FLASH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核磁CP/MAS^(13)C-NMR在植物纤维原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传富 孙润仓 叶君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固体核磁CP/MAS13C-NMR光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在植物纤维和制浆造纸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固体核磁CP/MAS ^13c-nmr光谱 制浆造纸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乙丙橡胶的^(13)C-NMR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新梅 潘铁英 +4 位作者 王复 罗会俊 贺彩霞 董师孟 虞宇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
用 13C核磁共振波谱法对三元乙丙橡胶进行了研究 ,通过图谱中各个峰的积分值 ,并用特定的计算公式测定了三元乙丙橡胶中乙烯及第三单体乙叉降冰片烯的含量 ,为红外光谱批量的定量分析建立了基准化的标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乙叉降冰片烯 乙烯 核磁共振谱法 定量分析 碳13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TIR和^(13)C NMR表征制革废水处理过程的溶解性有机物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春辉 张颖超 +1 位作者 唐泽恒 王家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3-1207,共5页
制革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门类,年废水排放量2亿t以上。制革废水中油脂、皮屑、胶原蛋白等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同时兼具高盐、高碱、高负荷的特点,已被相关部门列为重点监控的工业污染源。在制革废水的处理方面,不仅要关注进出水的水质... 制革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门类,年废水排放量2亿t以上。制革废水中油脂、皮屑、胶原蛋白等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同时兼具高盐、高碱、高负荷的特点,已被相关部门列为重点监控的工业污染源。在制革废水的处理方面,不仅要关注进出水的水质参数,同时也要监测废水处理过程污染物的转化规律,以便为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废水处理设备的研发提供基本数据。溶解性有机物(DOM)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中,是表征废水理化性质和净化程度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制革废水处理过程DOM性质的研究尚很欠缺。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制革废水不同处理工段的DOM样品。研究发现:制革废水处理时间的延长导致DOM中C元素含量升高,H/C原子比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大分子有机物首先被分解为小分子链状结构,最终存在于水体的是极难降解的终极结构组分。DOM脂肪族化合物和蛋白组分的热解发生在第二阶段(110~530℃),第三阶段(530~800℃)主要完成芳环的降解或C—C键的断裂。废水原水DOM主要含有—OH,—NH2,CO等官能团,FTIR图谱证明了废水处理中后期高聚合度芳香族物质的存在,这是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的结果。DOM中烷基C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含量最大值(25.25%)出现在二级生化池;芳香C含量的最小值(28.28%)出现在二级生化池,而后迅速上升,暗示了废水处理过程含C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的交替变化规律。对制革废水DOM性质的跟踪识别有助于从总体上推断污染物的净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溶解性有机物 FTIR ^13c nmr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菌对褐煤液化产物的^(13)C NMR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开仪 李志 陈鹏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1,共5页
应用云芝菌(Coriolus versicolor,简称为C.versicolov)对昭通褐煤进行液化,并对液化产物进行了^(13)C NMR光谱分析.结果发现,云芝菌对未处理的原煤无液化效果,对脱灰预处理煤有一定液化效果,对硝酸氧化预处理煤具有较强的液化效果.在DO... 应用云芝菌(Coriolus versicolor,简称为C.versicolov)对昭通褐煤进行液化,并对液化产物进行了^(13)C NMR光谱分析.结果发现,云芝菌对未处理的原煤无液化效果,对脱灰预处理煤有一定液化效果,对硝酸氧化预处理煤具有较强的液化效果.在DOX培养基中的液化效果是在SMB培养基中的10倍左右.摇床培养比静置更利于生物液化,当转速为120r/min时,由于菌体生长过于旺盛,不如转速为60r/min时的液化效果好.13 C NMR光谱分析发现,液化产物中含有≡C—O—(80.7×10^(-6)),—CH_2—O—(59.0×10^(-6))和—COOR(179.6×10^(-6))等含氧官能团,这主要是云芝菌对昭通硝酸氧化煤液化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菌 褐煤 硝酸氧化 生物液化 13c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甲素类似物的~1H-NMR和^(13)C-NMR谱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丽敏 钮因尧 陆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包甲素类似物NMR谱的分析,考察其结构差别对共振信号化学位移的影响。方法以6β-乙酰氧基-3α-羟基莨菪烷为原料,利用酰化和磺酰化反应合成包甲素类似物,测试各化合物的1H-NMR谱和个别化合物的"c-NMR谱。结果合成了8个... 目的通过对包甲素类似物NMR谱的分析,考察其结构差别对共振信号化学位移的影响。方法以6β-乙酰氧基-3α-羟基莨菪烷为原料,利用酰化和磺酰化反应合成包甲素类似物,测试各化合物的1H-NMR谱和个别化合物的"c-NMR谱。结果合成了8个化合物,并对各化合物的NMR谱信号进行详细归属。结论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和立体效应对莨菪烷化合物杂环上氢核和碳核的化学位移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似物 化合物 影响 氢核 化学位移 应对 杂环 nmr 磺酰化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NMR分析漆酶处理木素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华丽 石淑兰 裴继诚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利用1 3C NMR技术对漆酶、漆酶 /介体体系处理前后枫香木酶解木素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经漆酶 /介体体系 (LMS)处理后 ,木素的部分 β O 4结构发生醚键断裂 ,脱甲基或脱甲氧基反应发生 ,根据结构变化推断反应过程中紫丁香基型结构... 利用1 3C NMR技术对漆酶、漆酶 /介体体系处理前后枫香木酶解木素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经漆酶 /介体体系 (LMS)处理后 ,木素的部分 β O 4结构发生醚键断裂 ,脱甲基或脱甲氧基反应发生 ,根据结构变化推断反应过程中紫丁香基型结构优先反应 ;经漆酶处理后 ,木素单位苯环的羰基含量和甲氧基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处理 木素 漆酶/介体体系 ^13c-nmr 酶解 结构特征 羰基 甲基 反应过程 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NMR分析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构造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利宝 要惠芳 姬新强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运用煤的结构化学理论,基于固体^(13)C-NMR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构造煤在混合酸处理脱灰前后碳组成的变化.研究表明,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构造煤中脂肪碳、芳香碳和含氧官能团的比例分配影响不大,但对碳组成有一定影响.脱灰后比例增加明显的... 运用煤的结构化学理论,基于固体^(13)C-NMR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构造煤在混合酸处理脱灰前后碳组成的变化.研究表明,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构造煤中脂肪碳、芳香碳和含氧官能团的比例分配影响不大,但对碳组成有一定影响.脱灰后比例增加明显的结构包括脂甲基碳、甲氧基/芳甲氧基碳、桥接芳碳,结构受到明显破坏;比例显著减小的结构归属为亚甲基/次甲基碳、环内氧接脂碳、侧支芳碳、质子化芳碳.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构造煤结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芳香稠环结构有所改变,脱灰样品中芳香簇的尺寸变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13c-nmr分析 混合酸 脱灰 碳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类化合物的离子性指数、极化效应指数与其^(13)C NMR谱化学位移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美萍 张生万 史光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97-1202,共6页
通过对39种脂肪胺化合物中142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与其部分结构参数关系的研究,发现各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离子性指数(INI)、极化效应指数(PEI)、立体效应(α,β,γ)的关系可表示为:δc=175.22+1.70(∑PEI)-16.07(INI)-5.47α... 通过对39种脂肪胺化合物中142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与其部分结构参数关系的研究,发现各个碳原子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离子性指数(INI)、极化效应指数(PEI)、立体效应(α,β,γ)的关系可表示为:δc=175.22+1.70(∑PEI)-16.07(INI)-5.47α+4.00β-3.62γ。此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脂肪胺化合物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其分子结构信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计算脂肪胺化合物13C NMR谱化学位移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胺化合物 ^13cnmr谱化学位移 离子性指数 极化效应指数 立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