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APF-QRRT^(*)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浩 余胜东 +4 位作者 吴鸿源 胡文科 李小鹏 蔡博凡 马金玉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33,共7页
针对Q-RRT^(*)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无法兼顾可达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PF-QRRT^(*)(IAPF-QRRT^(*))路径规划策略。IAPF-QRRT^(*)策略通过Q-RRT^(*)算法获得一组连接起点到终点的离散关键路径点,较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 针对Q-RRT^(*)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无法兼顾可达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PF-QRRT^(*)(IAPF-QRRT^(*))路径规划策略。IAPF-QRRT^(*)策略通过Q-RRT^(*)算法获得一组连接起点到终点的离散关键路径点,较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具备更好的初始解和更快的收敛速度。改进传统人工势场(APF)方法获得一种新的无势正交向量场,在一定条件下使整体排斥向量场与吸引向量场正交,并将其作用于关键路径点,从而提高路径的安全性。将IAPF-QRRT^(*)策略与其他算法比较,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人工势场法 q-RRT^(*)算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Q〉-fuzzy滤子的构造 被引量:9
2
作者 乔希民 吴洪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以区间集和滤子理论作为研究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Q〉-fuzzy滤子的工具,通过引入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Q〉-fuzzy滤子的概念,讨论了生成〈∈,∈■Q〉-fuzzy滤子的几种方法,彰显模糊逻辑推演系统被视为代数滤子的镜像.
关键词 非可换模糊逻辑 区间集 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 〈∈ q-fuzzy滤子 构造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uzzy线性空间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绍权 谷文祥 李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6-19,共4页
提出了 (∈ ,∈∨q) -Fuzzy域及 (∈ ,∈∨q) -Fuzzy域上 (∈ ,∈∨q) -Fuzzy线性空间的概念 ,给出了一个Fuzzy集是 (∈ ,∈∨q) -Fuzzy线性空间的充分必要条件 ,讨论了 (∈ ,∈∨q)
关键词 (∈ ∈ˇq)-fuzzy线性空间 模糊集 线性变换 逆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Q〉-Fuzzy滤子的特征刻画 被引量:10
4
作者 乔希民 吴洪博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基于区间集思想与滤子理论,讨论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与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Fuzzy滤子,给出了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Q〉-Fuzzy滤子的代数结构及若干等价性特征刻画的表示定理.
关键词 非可换模糊逻辑 区间集 区间集上非交换剩余格 〈∈ ∈∪q-fuzzy滤子 特征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逻辑学中UB代数系统的(∈,∈∨q)-fuzzy滤子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春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29-31,43,共4页
何华灿教授给出了理想状态下的泛逻辑学的形式演绎系统β,并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理想状态下的泛逻辑学对应的代数系统-UB代数,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在以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引入UB代数的(∈,∈∨q)-fuzzy滤子和(∈,∈∨q)-... 何华灿教授给出了理想状态下的泛逻辑学的形式演绎系统β,并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理想状态下的泛逻辑学对应的代数系统-UB代数,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在以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引入UB代数的(∈,∈∨q)-fuzzy滤子和(∈,∈∨q)-fuzzy关联滤子的概念,获得了它们的若干等价刻画,证明了(∈,∈∨q)-fuzzy关联滤子的扩张定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逻辑学 UB代数系统 (∈ ∈∨q)-fuzzy滤子 (∈ ∈∨q)-fuzzy关联滤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DQN的无人车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曹京威 何秋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3,共6页
针对DDQN算法在路径规划方面存在收敛速度慢和路径质量低等问题,基于DDQN算法研究了一种无人车路径规划算法。首先,通过获得多个时刻的奖励值,将这些奖励累加并均值处理从而充分利用奖励值信息;然后,通过优化斥力生成的方向改进人工势场... 针对DDQN算法在路径规划方面存在收敛速度慢和路径质量低等问题,基于DDQN算法研究了一种无人车路径规划算法。首先,通过获得多个时刻的奖励值,将这些奖励累加并均值处理从而充分利用奖励值信息;然后,通过优化斥力生成的方向改进人工势场法,并用改进的人工势场法代替随机探索提升收敛速度;最后,通过判断路径与障碍物的关系移除冗余节点,并使用贝塞尔曲线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提升路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在20×20的两种环境中,改进的DDQN算法相比原始DDQN算法收敛速度分别提升69.01%和55.88%,路径长度分别缩短21.39%和14.33%,并且路径平滑度更高。将改进的DDQN算法部署在无人车上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人车能够较好完成路径规划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深度q网络 人工势场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MS鉴定当归四逆颗粒化学成分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倩池 王康宇 +3 位作者 张龄月 郭云龙 贡济宇 高文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6,I0005,共16页
本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技术快速鉴定当归四逆颗粒的化学成分。采用SUPELCO C18色谱柱(100 mm×4.6 mm×2.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负离子模式... 本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技术快速鉴定当归四逆颗粒的化学成分。采用SUPELCO C18色谱柱(100 mm×4.6 mm×2.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信息,结合相关文献快速鉴定当归四逆颗粒的成分,并对化合物的药味来源进行归属。结果表明,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从当归四逆颗粒鉴定出34、38种化合物,其中包括20种黄酮类、15种有机酸类、11种皂苷类、9种萜类、5种苯酞类、1种苯丙素类、1种醛类、1种核苷类、1种木脂素类及8种其他类化合物。本研究可为阐释当归四逆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当归四逆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Orbitrap HRMS对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铸涛 邓乾亚 +5 位作者 何思阳 郑水庆 汪蓉 孙文娟 梁晨 倪春芳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4-568,共5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建立全血中60种天然...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建立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分析并记录60种天然毒素标准品的色谱和质谱信息,构建筛查数据库。全血用蛋白沉淀法配合超声辅助分散进行前处理,使用Hypersil GOLD^(TM)C_(18)色谱柱,以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和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模式下检测。基于构建的筛查数据库,采用TraceFinder软件实现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结果建立的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UPLC-Q/Orbitrap HRMS筛查方法,除氧化苦参碱(LOD为20ng/mL)和毒毛旋花子苷元(LOD为40ng/mL)外,其余58种天然毒素的LOD范围为0.05~5 ng/mL。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高效,可以实现对全血中60种天然毒素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qrbitrap HRMS) 天然毒素 全血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Q学习算法和人工势场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冬 余文泉 +2 位作者 霍文健 李瑞 姜伟月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针对基于Q学习算法规划出的航线存在与静态障碍物发生碰撞危险的问题,提出融合Q学习算法和人工势场算法的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Q学习算法规划出一条航线,其次根据地图统计该航线每个航段内包含的障碍物,最后对每个包含障碍物的... 针对基于Q学习算法规划出的航线存在与静态障碍物发生碰撞危险的问题,提出融合Q学习算法和人工势场算法的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Q学习算法规划出一条航线,其次根据地图统计该航线每个航段内包含的障碍物,最后对每个包含障碍物的航段采用改进的人工势场法进行重新规划。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融合方法能够在牺牲少量轨迹长度和时间的情况下,得到与静态障碍物避免发生碰撞的最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迹规划 q学习算法 人工势场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近地表Q场求取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嵩 陈康 +3 位作者 汤聪 王静 张茜 彭浩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3,共11页
近地表吸收衰减会严重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利用微测井资料对近地表吸收结构进行估算,获得表层介质品质因子Q值,再进行反Q滤波补偿,可实现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双高”处理目的。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谱比法对单井微测井数据进行Q值求取... 近地表吸收衰减会严重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利用微测井资料对近地表吸收结构进行估算,获得表层介质品质因子Q值,再进行反Q滤波补偿,可实现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双高”处理目的。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谱比法对单井微测井数据进行Q值求取,然后通过拟合表层速度与Q值关系,将近地表速度(V)场转换成近地表Q场。四川盆地的表层较薄,层析反演的近地表速度场深度采样间隔为10 m,难以反映近地表厚度为几米的表层变化。为此,首先结合双井微测井数据的多炮拟合算法,求取浅层比较薄的表层等效Q值;其次结合地面地震的振幅及旅行时信息求取表层的相对Q场;然后用双井微测井求得的绝对Q值对相对Q场进行标定;最后将该表层平面Q场镶嵌在用Q-V拟合关系转换的近地表Q场的浅层,得到该工区优化的近地表Q场,用于地震资料的近地表Q补偿,从而达到拓宽频带、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品质因子q q值估算 表层q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Q-learning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3
11
作者 井征淼 刘宏杰 周永录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1,共7页
针对传统Q-learning算法应用在路径规划中存在收敛速度慢、运行时间长、学习效率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将人工势场法和传统Q-learning算法结合的改进Q-learning算法。该算法引入人工势场法的引力函数与斥力函数,通过对比引力函数动态选择奖... 针对传统Q-learning算法应用在路径规划中存在收敛速度慢、运行时间长、学习效率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将人工势场法和传统Q-learning算法结合的改进Q-learning算法。该算法引入人工势场法的引力函数与斥力函数,通过对比引力函数动态选择奖励值,以及对比斥力函数计算姿值,动态更新Q值,使移动机器人具有目的性的探索,并且优先选择离障碍物较远的位置移动。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与传统Q-learning算法、引入引力场算法对比,改进Q-learning算法加快了收敛速度,缩短了运行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与障碍物相撞的概率,使移动机器人能够快速地找到一条无碰撞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改进的q-learning 人工势场法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型非球面的全景环带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12
作者 刘一帆 周峰 +1 位作者 胡斌 晋利兵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凭借周视范围实时成像的特点已在超大视场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将折射、反射面集成在一片块状透镜中,光线在其内部进行多次折、反射导致头部单元体积较大,同时红外透镜材料密度大、折射率...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凭借周视范围实时成像的特点已在超大视场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将折射、反射面集成在一片块状透镜中,光线在其内部进行多次折、反射导致头部单元体积较大,同时红外透镜材料密度大、折射率温度稳定性差等特点也与光学遥感器轻量化、可靠性高的应用需求相矛盾。文章基于像差理论,讨论了全景环带两反射镜红外光学系统头部单元初始结构设计方法,将Q型(Q-Type多项式)非球面引入全景头部单元增加优化变量,用偏离因子因子k_(RMS)数值表征非球面加工难度,设计了以两反射镜为头部单元的全景环带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在奈奎斯特频率(20线对/mm)处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5;全视场像元(25μm×25μm区域内)能量集中度优于65%,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其成像品质良好。该设计在缩小系统体积、提高光学设计优化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满足超大视场实时成像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 超大视场 q型非球面 光学遥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分析几种Q矢量 被引量:22
13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董美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8,共10页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 :0 0~ 6日 2 0 :0 0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 ,从台站实际业务工作需要考虑 ,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 85 0hPa、70 0hPa及 5 0 0hPa 3个层次的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半地转 Q矢量散度场、非地转 Q矢量散...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 :0 0~ 6日 2 0 :0 0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 ,从台站实际业务工作需要考虑 ,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 85 0hPa、70 0hPa及 5 0 0hPa 3个层次的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半地转 Q矢量散度场、非地转 Q矢量散度场及湿 Q矢量散度场与相应时刻地面降水场对应关系的差异 ,同时还针对每一种 Q矢量 ,将其在 85 0hPa、70 0hPa及5 0 0hPa 3个层次的散度场对同时刻降水场的反映能力进行了比较。在定量比较的基础上 ,得到了对 4种 Q矢量诊断特性的具体认识 :( 1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3个层次的半地转 Q矢量散度场及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较小 ,而非地转 Q矢量的散度场和湿 Q矢量的散度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明显较前二者大 ,尤其是湿 Q矢量散度场在每个层次的诊断能力基本都大于相应层次的其它 Q矢量的散度场。 ( 2 )对于每一种 Q矢量而言 ,基本都是在 70 0hPa的散度场与雨区的对应关系好于各自在 85 0hPa和 5 0 0hPa的散度场 ,尤其是 70 0hPa湿 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时刻梅雨锋暴雨的强度及落区都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最后 ,基于理论的角度对各 Q矢量的诊断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和比较分析 ,明确地指出了 4种 Q矢量存在理论前提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散度场 定量分析 梅雨锋暴雨 天气过程分析 降水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Q矢量的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532,共8页
利用 1 991 - 0 7- 0 5T2 0— 0 6T2 0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结合地面降水分布 ,从定性 (矢量场 ,即 Q)、定量 (散度场 ,即 2 · Q)的角度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及湿 Q矢量... 利用 1 991 - 0 7- 0 5T2 0— 0 6T2 0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结合地面降水分布 ,从定性 (矢量场 ,即 Q)、定量 (散度场 ,即 2 · Q)的角度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及湿 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 :半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湿 Q矢量诊断能力明显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准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最差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 ,非地转 Q矢量与湿 Q矢量诊断能力相差不大。但进一步定量分析发现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矢量的诊断能力大于其他 Q矢量 ;70 0 h Pa高度上各 Q矢量的矢量、散度辐合区较其在 850 h Pa和 50 0 h Pa上对降水反映更好 ,尤其是70 0 h Pa湿 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降水区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梅雨锋暴雨 散度场 矢量场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虾酱代谢物组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佳乐 郑兰萍 +4 位作者 刘颖 刘敏 陈亚泉 龙肇 付湘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类代谢物,形成了大量N-脂酰化合物,相对含量高的有肉桂酸、11’-羧基-α-铬醇和β-亮氨酸等,虾酱中还新发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6-羟基褪黑素、γ-谷氨酰胺-5-羟基色氨酸等积极神经递质类活性物质;山东虾酱主要有肉桂酸、β-亮氨酸等特征代谢物;广东虾酱主要有12-Hete-T和N-油酰牛磺酸等特征代谢物;河北虾酱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和花青素-3-O-(6’-丙酰基阿拉伯糖苷)等特征代谢物。结论:虾酱富含β-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甘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和牛磺酸、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生物活性成分。不同产地虾酱中代谢产物组成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特征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飞 张万里 +5 位作者 吴瑞杰 冯夏 李振宇 陈焕瑜 林庆胜 陈成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Q)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探索有效的“推—拉”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烟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寄主选择性试验,测试Q型烟粉虱对5科16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 【目的】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Q)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探索有效的“推—拉”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烟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寄主选择性试验,测试Q型烟粉虱对5科16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结果】Q型烟粉虱对十字花科芥蓝、白菜、包心菜和油菜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中对芥蓝的选择性略强于对包心菜、白菜和油菜的选择性;对锦葵科棉花和扶桑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其中对棉花的选择性略强于对扶桑的选择性;对豆科四季豆和荷兰豆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其中对四季豆的选择性略强于对荷兰豆的选择性;在4种茄科植物番茄、辣椒、茄子和烟草中,Q型烟粉虱最喜好番茄,其次为茄子和辣椒,对烟草的嗜食性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番茄的嗜食性(P<0.05,下同);在4种葫芦科植物白瓜、冬瓜、青瓜和节瓜中,Q型烟粉虱偏嗜青瓜,其次为冬瓜和白瓜,对节瓜的嗜食性最低,且显著低于对青瓜的嗜食性。室内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的各科代表植物中,Q型烟粉虱嗜食性排序为青瓜>四季豆>番茄>芥蓝>棉花。田间选性试验结果与室内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一致。【结论】青瓜可作为引诱植物种植在主栽作物周边,以便于集中杀灭烟粉虱,减少Q型烟粉虱对主栽作物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型烟粉虱 寄主植物 嗜食性 Y型嗅觉仪 田间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波工况下基于q轴电流误差的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误差校正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明磊 游小杰 王琛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98-104,181,共7页
在异步电机的控制中,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以其高转矩控制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交流电力机车等大功率应用领域,电机在弱磁区通常采用方波控制,电机电压失去调节能力,造成传统的矢量控制算法失效。该文对异步... 在异步电机的控制中,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以其高转矩控制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交流电力机车等大功率应用领域,电机在弱磁区通常采用方波控制,电机电压失去调节能力,造成传统的矢量控制算法失效。该文对异步电机方波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方波工况下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角度误差的实时校正策略,该方案中采用电流开环控制,通过分析磁链角度误差对电机d、q轴电压指令值与实际值的影响,进而利用电机模型提出通过q轴电流参考值和反馈值的误差消除方波工况下转子磁场定向角度误差。仿真和实验都验证该方案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转子磁场定向角度的误差起到很好的校正效果,使电机转矩输出在方波下仍然具有高稳态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控制 方波 弱磁 定向角度校正 q轴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τ-q变换法进行纵、横波波场分离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显义 陈可为 许世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6-77,共2页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与传统的单一纵波地震勘探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同时采集纵、横波资料可以分别形成叠加剖面 ,有利于构造成像。更可贵的是 ,它可以用来提取更多的约束岩性、储层、裂隙分布的地球物理参数以及应力场信息。波场分离是多...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与传统的单一纵波地震勘探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同时采集纵、横波资料可以分别形成叠加剖面 ,有利于构造成像。更可贵的是 ,它可以用来提取更多的约束岩性、储层、裂隙分布的地球物理参数以及应力场信息。波场分离是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采用常规的τ p变换法进行纵、横波波场分离时 ,由于双曲线经τ p变换后为椭圆 (其能量分布是渐变的 ) ,实际的分离效果并不好。因此 ,根据汪家屯地区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特点 ,提出了τ q变换法。该方法将来自不同层位的反射波经τ q变换后聚焦在不同的点上 ,更有利于波场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τ-q变换法 横波 波场分离 转换波 纵波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鞍型场环流背景下高原东部切变线降水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山山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7-329,共13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采用非地转湿Q矢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对2013年7月28—29日一次高原东部切变线引起的强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的辐合切变线沿着变形场的...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采用非地转湿Q矢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对2013年7月28—29日一次高原东部切变线引起的强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的辐合切变线沿着变形场的拉伸轴分布,切变线位于上升区和下沉区之间。500 h Pa非地转湿Q矢量与未来6 h的累积降水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场显示水汽辐合带基本位于切变线上,风场的分布对水汽的辐合作用尤为重要。水汽辐合带和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带的重叠区对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变形场 非地转湿q矢量 水汽通量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Q矢量散度场与ω场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时至 6日 2 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 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时至 6日 2 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 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 ω场优越 ;70 0 h 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 ,尤其在梅雨锋暴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 ,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散度场 ω场 比较分析 梅雨锋暴雨 MMM4模式 降水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