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镧掺杂氧化锌的性质研究
1
作者 王馨悦 许钟华 +4 位作者 吴光成 谢富焯 杨坚 祝辉亚 陈春燕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0,共8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开展La掺杂ZnO的缺陷研究,分析了La在ZnO中的不同占位缺陷:替换位和间隙位缺陷的形成能、能带和态密度;证明了La掺杂ZnO的生长过程中,La替换Zn原子形成替换位缺陷的可能性要比进入间隙位形成间隙位缺陷大,而...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开展La掺杂ZnO的缺陷研究,分析了La在ZnO中的不同占位缺陷:替换位和间隙位缺陷的形成能、能带和态密度;证明了La掺杂ZnO的生长过程中,La替换Zn原子形成替换位缺陷的可能性要比进入间隙位形成间隙位缺陷大,而在形成替换位缺陷时,选择富氧的生长环境要比富锌的生长环境好,替换位缺陷有助于提高ZnO的导电能力,改善ZnO的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La掺杂ZnO的实验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稀土元素 能带 电子态密度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下沙利度胺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
作者 王佐成 赵宇 +5 位作者 杨静 孙鸣 林哲 吴静 姜春旭 孙冠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2,共15页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H抽H的自由能垒为15.0~56.6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OH加成到不饱和C的自由能垒为15.4~67.8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加成到不饱和N的吉布斯自由能垒在181.0 kJ·mol^(-1)以上,且为热力学不允许的过程;单电子从Thd向OH转移的吉布斯自由能垒是510.4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液相下Thd可以通过抽H和向不饱和C的加成过程清除羟自由基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羟基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理论 过渡态 单电子转移 吉布斯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spective:Chemical Information Encoded in Electron Density
3
作者 CONTRERAS-GARCíA Julia YANG Weitao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7-580,共14页
In this perspective,we review the chemical information encoded in electron density and other ingredients used in semilocal functionals.This information is usually looked at from the functional point of view:the exchan... In this perspective,we review the chemical information encoded in electron density and other ingredients used in semilocal functionals.This information is usually looked at from the functional point of view:the exchange density or the enhancement factor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reduced density gradient.However,what parts of a molecule do these 3D functions represent? We look atthese quantities in real space,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nformation they encode and provide an insight from the quantum chemical topology(QCT).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s(GGA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ce of chemical interactions,whereas meta-GGAs can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different bonding types.By merging these two techniques,we show new insight into the failures of semilocal functionals owing to three main errors:fractional charges,fractional spins,and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We build on simple models.We also analyze the delocalization error in hydrogen chains,showing the ability of QCT to reveal the delocalization error introduced by semilocal functionals.Then,we show how the analysis of localization can help understand the fractional spin error in alkali atoms,and how it can be used to correct it.Finally,we show that the poor description of GGAs of isodesmic reactions in alkanes is due to 1,3-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 Semi-local FUNCTIONAL ELECTRON density QUANTUM chemical TOP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剂环境下Eda酮式异构体消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立新 陈静思 +3 位作者 杨应 王佐成 姜春旭 李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32,共12页
该文在M06-2X/SMD/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在水溶剂环境1 atm压力和310.15 K温度下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Eda酮式异构体与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以及单电子转移3种方式.反... 该文在M06-2X/SMD/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在水溶剂环境1 atm压力和310.15 K温度下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Eda酮式异构体与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以及单电子转移3种方式.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抽H反应的自由能垒为38.0~176.1 kJ·mol^(-1),优势通道是O^(-)_(2)·抽取杂环H,反应能垒为38.0~41.0 kJ·mol^(-1).加成反应的自由能垒为84.2~196.6 kJ·mol^(-1),优势通道是O^(-)_(2)·加成到杂环与甲基相连的C原子上,反应能垒为84.2 kJ·mol^(-1).单电子从Eda酮式异构体向O^(-)_(2)·转移的反应的能垒为409.2 kJ·mol^(-1),该反应不能实现.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剂环境下Eda酮式异构体可通过提供杂环H以及甲基邻位C与自由基加成2种途径消除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酮式异构体 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马库斯(Marcus)理论 电子转移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下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化氢自由基反应的DFT理论计算
5
作者 潘宇 姜春旭 +4 位作者 王颢霖 杨应 董雷刚 王佐成 李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4-1266,共13页
在M06-2X/SMD/6-311+G(d,p)理论水平下,研究水液相1个大气压、 310.15 K温度下依达拉奉(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化氢自由基(·HO_(2))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Eda酮式异构体与·H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过程;抽H反应... 在M06-2X/SMD/6-311+G(d,p)理论水平下,研究水液相1个大气压、 310.15 K温度下依达拉奉(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化氢自由基(·HO_(2))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Eda酮式异构体与·H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过程;抽H反应主要通过·HO_(2)抽取杂环H和甲基H实现,反应的自由能垒为77.1~78.7 kJ/mol;加成反应可通过·HO_(2)加成不饱和C的过程实现,加成自由能垒为48.2~95.0 kJ/mol;加成到杂环上与甲基相连的C原子的放热反应最具优势,自由能垒为48.2 kJ/mol;单电子转移的自由能垒为141.1 kJ/mol,该过程不能实现.可见,水液相下Eda酮式异构体可通过抽H和加成反应消除·H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酮式异构体 超氧化氢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Marcus理论 电子转移 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环境下维生素C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DFT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旭发 杨应 +3 位作者 杨清荟 王佐成 姜春旭 张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7,188,共12页
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维生素C(Vitamin C)分子消除羟自由基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发现:Vitamin C可通过提供给OH氢原子(OH抽H)、与OH加成反应以及单电子从Vitam... 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维生素C(Vitamin C)分子消除羟自由基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发现:Vitamin C可通过提供给OH氢原子(OH抽H)、与OH加成反应以及单电子从Vitamin C分子向OH自由基转移等3个途径消除OH.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OH抽H的能垒为1.5~55.3 kJ·mol^(-1)(多数分布在1.5~10.8 kJ·mol^(-1)之间),OH加成的能垒为0.0~54.7 kJ·mol^(-1)(多数分布在0.0~0.9 kJ·mol^(-1)之间),电子从Vitamin C向OH转移的能垒为80.9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液相下Vitamin C容易与OH反应,Vitamin C是很好的OH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羟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电子转移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ConMoS(n=1-5)原子间作用力及前线轨道成分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智瑶 方志刚 +4 位作者 王洁 刘立娥 毛智龙 吴庭慧 宋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1,共9页
【目的】为得到团簇ConMoS(n=1-5)更多微观结构信息,同时为后续电子性质、催化性能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探究了该团簇的原子间作用力关系及前线轨道成分。【方法】依据密度泛函理论,采用B3LYP泛函和def2-TZVP基组,在多个自旋多重度下运用... 【目的】为得到团簇ConMoS(n=1-5)更多微观结构信息,同时为后续电子性质、催化性能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探究了该团簇的原子间作用力关系及前线轨道成分。【方法】依据密度泛函理论,采用B3LYP泛函和def2-TZVP基组,在多个自旋多重度下运用Gaussian09软件包对该团簇进行构型优化和理论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团簇含有21种稳定构型;通过对AIM理论、电子定域化函数和变形密度分析,得到了该团簇内部相互作用程度及电子密度转移趋势,其中该团簇内原子相互作用时,Co、Mo和S原子间成键共价作用较强,S原子定域性较高,域内电子不易逃逸出去,Co和Mo原子离域性较强,域内电子易于外界交换;通过Hirshfeld方法原子贡献率分析,得出金属原子是HOMO、LUMO轨道成份主要贡献来源,其中Mo和Co原子对前线轨道贡献率占据优势。最终得出该团簇内部原子间主要以共价键作用结合,但作用力强弱并不一致,Mo和Co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ConMoS 密度泛函理论 AIM理论 电子定域化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n=2-13)和MonC(n=1-12)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8
作者 杨文辉 相悦 +1 位作者 陈轩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 结合遗传算法和CALYPSO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Mon(n=2-13)及MonC(n=1-12)团簇基态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展开详细研究.通过计算其基态结构的平均键长、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和前线轨道能级,对基态结构的稳定性随总原子数变化的关系展开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Mon团簇基态结构的稳定性可通过掺杂单个C原子而提高.综合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分裂能可知,n=6,9时Mon团簇的稳定性较高,n=4,7,10时MonC团簇的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Mon团簇 MonC团簇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中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
9
作者 倪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研究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中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利用考虑电子态密度(DOS)效应的模型计算了电子热容和电声耦合系数随电子温度的演化规律,并与采用QEOS(quotidian equation of state)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DOS飞秒脉冲激... 为研究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中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利用考虑电子态密度(DOS)效应的模型计算了电子热容和电声耦合系数随电子温度的演化规律,并与采用QEOS(quotidian equation of state)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DOS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模型,计算得到电子温度、晶格温度、等离子体羽位置时间演化规律和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并与QEOS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OS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模型计算得到的等离子体羽位置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更好;增加激光能量或功率密度、考虑电子DOS效应会增加电子、晶格温度和等离子体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 双温度方程 态密度 等离子体压力 电子热容 电声耦合系数 等离子体羽位置 电子温度 晶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光谱诊断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屠昕 陆胜勇 +4 位作者 严建华 马增益 潘新潮 岑可法 CHERON Bruno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85-1789,共5页
通过光谱诊断系统测量了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在弧室内和弧室出口的发射光谱,利用波尔兹曼曲线斜率法计算了射流的电子温度,根据ArⅠ谱线的斯塔克展宽得到射流的电子密度,并对氩等离子体射流满足局域热力学平衡(LTE)状态的判定标准... 通过光谱诊断系统测量了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在弧室内和弧室出口的发射光谱,利用波尔兹曼曲线斜率法计算了射流的电子温度,根据ArⅠ谱线的斯塔克展宽得到射流的电子密度,并对氩等离子体射流满足局域热力学平衡(LTE)状态的判定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文章的实验条件下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达到局域热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光谱诊断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斯塔克展宽 局域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检测玉米象不同虫态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培安 侯晓燕 +2 位作者 孔德英 吴学友 宋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7-91,97,共6页
针对粮堆中储粮害虫玉米象检测技术落后,检测结果不可靠等问题,利用电子鼻对玉米象不同虫态及虫态组合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对不同密度的玉米象成虫进行有效... 针对粮堆中储粮害虫玉米象检测技术落后,检测结果不可靠等问题,利用电子鼻对玉米象不同虫态及虫态组合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对不同密度的玉米象成虫进行有效的识别,但当虫口密度高于20头/瓶时,无法进行区分;使用电子鼻检测玉米象不同虫态时,PCA分析法的重复间数据较分散,区分度不高,而DFA分析法可将各虫态有效区分;电子鼻检测玉米象混合虫态时,DFA分析法可将不同组合有效区分,而PCA分析法无法区分,因此将电子鼻检测结合DFA分析法用于玉米象不同虫态及虫态组合的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玉米象 密度 虫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WP算法力磁耦合磁记忆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理践 王国庆 +2 位作者 高松巍 刘斌 贾朱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88-1595,共8页
铁磁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严重影响其使用安全的隐患,对其有效检测可以预防破坏事故的发生。磁记忆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应力集中引起的材料塑性变形的检测。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铁磁晶体磁记忆检测模型,采用正交化平面波赝势法(OPWP)计... 铁磁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严重影响其使用安全的隐患,对其有效检测可以预防破坏事故的发生。磁记忆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应力集中引起的材料塑性变形的检测。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铁磁晶体磁记忆检测模型,采用正交化平面波赝势法(OPWP)计算了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铁在塑性变形后力磁耦合磁记忆检测信号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铁磁材料在塑性变形后晶格结构及能带分布发生改变,仍表现一定的铁磁性但磁性减弱。在受力过程中,晶体内部电子间交换关联作用过程改变,进而导致晶体能带向低能带底移动,轨道电子分布局域性增强,力磁耦合程度减弱。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电子态密度分布改变,原子磁矩减小。宏观表现为:磁记忆信号强度下降,磁场变化率与未塑性变形铁相比减小,实验曲线斜率降低,材料整体磁特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记忆 力磁耦合 电子态密度 原子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醇在Cu(111)表面的解离吸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晓丽 刘燕 +2 位作者 杜秀娟 刘崇 张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70,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和平板模型研究了CH_3SH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反应.系统地计算了S原子在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吸附的一系列构型,第一次得到未解离的CH_3SH分子在Cu(111)表面顶位上的稳定吸附构型,该构型吸附属于...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和平板模型研究了CH_3SH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反应.系统地计算了S原子在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吸附的一系列构型,第一次得到未解离的CH_3SH分子在Cu(111)表面顶位上的稳定吸附构型,该构型吸附属于弱的化学吸附,吸附能为0.39 eV.计算同时发现在热力学上解离结构比未解离结构更加稳定,解离的CH_3S吸附在桥位和中空位之间,吸附能为0.75-0.77 eV计算分析了未解离吸附到解离吸附的两条反应路径,最小能量路径的能垒为0.57 eV.计算结果还表明S—H键断裂后的H原子并不是以H_2分子的形式从表面解吸附而是以与表面成键的形式存在.通过比较S原子在独立的CH_3SH分子和吸附状态下的局域态密度,发现S—H键断裂后S原子和表面的键合强于未断裂时S原子和表面的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醇分子 C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构型 解离 局域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掺杂及未掺杂(TiO_2)_3团簇的电子性质(英文)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振清 白晓慧 +1 位作者 郑文文 邵长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2-970,共9页
为了研究金属掺杂团簇时带隙的变化趋势,本文用Cr,Mo,V,Nb四种元素掺杂(TiO_2)_3团簇,并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计算.不同掺杂位置的结果表明最好的掺杂位置是3-配位的钛位置.所有掺杂后(TiO_2)_3团簇的HOMO-LUMO带隙... 为了研究金属掺杂团簇时带隙的变化趋势,本文用Cr,Mo,V,Nb四种元素掺杂(TiO_2)_3团簇,并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计算.不同掺杂位置的结果表明最好的掺杂位置是3-配位的钛位置.所有掺杂后(TiO_2)_3团簇的HOMO-LUMO带隙都要比未掺杂时要小,对应高能区态密度峰值左移0.1 e V;HOMO的电子云分布主要占据了氧原子的位置,当掺杂团簇被激发时,电子从末端氧原子位置跃迁到掺杂原子.此外,我们进一步的计算表明Cr和Mo是降低(TiO_2)_3团簇带隙较好的掺杂元素.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掺杂(TiO_2)_3团簇的性质以及它在光催化,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还需要我们进行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TiO2)3团簇 态密度 HOMO-LUMO 电子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啶PPY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司雷 李明 +2 位作者 申伟 李英 张宝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对聚吡啶分子PPY进行计算,找出了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能带结构与态密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聚吡啶 电子性质 能带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羟基对有限长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华 陈小华 +1 位作者 张振华 邱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1-1105,共5页
基于局域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原理方法,建立了(5,5)型和(8,0)型有限长碳纳米管的原子模型,并在两个端口接枝1~8个羟基官能团,先用DMol3中BLYP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再利用CASTEP软件计算其电子分布和态密度的变化,从而讨论羟基官能... 基于局域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原理方法,建立了(5,5)型和(8,0)型有限长碳纳米管的原子模型,并在两个端口接枝1~8个羟基官能团,先用DMol3中BLYP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再利用CASTEP软件计算其电子分布和态密度的变化,从而讨论羟基官能团对碳纳米管电子结构和电子输运特性的影响.计算表明,接枝羟基的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明显改变,费米能级上的电子态密度下降,最高占据轨道上电子的非定域程度减弱,致使电子输运性能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态密度 羟基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 掺杂对Mg2Ni 合金的电子结构及贮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蓝志强 肖潇 +2 位作者 苏鑫 陈捷狮 郭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7-1884,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Mg2-xAlxNiH4(x=0,0.125,0.25)合金的晶胞体积、电子态密度、键序、电荷布居、生成焓,分析原子间成键和结构的稳定性,研究Al部分替代Mg对Mg2Ni合金及其氢化物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Mg2-xAlxNiH4(x=0,0.125,0.25)合金的晶胞体积、电子态密度、键序、电荷布居、生成焓,分析原子间成键和结构的稳定性,研究Al部分替代Mg对Mg2Ni合金及其氢化物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Mg2Ni合金晶胞体积减小,不利于氢原子进入合金中,导致合金的储氢容量降低.在Mg2-xAlxNiH4(x=0,0.125,0.25)中,Mg-H和Al-H相互作用远小于Ni-H的相互作用,随着Al含量的增加,氢化物生成焓减少以及Ni-H的相互作用减弱,氢化物的结构稳定性降低,Al部分替代Mg能有效改善Mg2Ni合金释氢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Mg2Ni合金:贮氢性能: 电子结构: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SnO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12
18
作者 于峰 王培吉 张昌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17,共4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线性缀加平面波(full 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FP-LAPW)的方法计算SnO2材料的电子态密度,能带图,得出总态密度各部分分别由Sn和O原子的相应分态贡献所得。分析其光学性质,...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线性缀加平面波(full 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FP-LAPW)的方法计算SnO2材料的电子态密度,能带图,得出总态密度各部分分别由Sn和O原子的相应分态贡献所得。分析其光学性质,发现反射率和吸收谱等谱线的峰值与介电函数虚部峰值对应,各峰值与电子跃迁吸收有关。从理论上指出其光学性质与电子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与有关参考文献作比较,为以后SnO2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态密度 光学性质 介电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P石墨烯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斌 罗强 +2 位作者 张强 伍振海 冉曾令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9-1273,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在广义梯度近似下,本文研究本征石墨烯和掺杂不同浓度P的石墨烯结构和电子性质并发现本征石墨烯禁带宽度为零;对于P∶C掺杂比分别为1∶17、1∶7、1∶1的石墨烯,其P-C键长由0.142nm的C-C键分别增大为0.1629 n...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在广义梯度近似下,本文研究本征石墨烯和掺杂不同浓度P的石墨烯结构和电子性质并发现本征石墨烯禁带宽度为零;对于P∶C掺杂比分别为1∶17、1∶7、1∶1的石墨烯,其P-C键长由0.142nm的C-C键分别增大为0.1629 nm、0.1625 nm、0.1751 nm,其对应带隙分别由零带隙变为0.28 eV、0.44 eV、1.21eV:费米能级逐渐下降。分析分波态密度后发现,在掺P石墨烯中主要为P原子的3p态电子影响其总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电子性质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2NH与O(^3P)反应的量子化学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丽娟 孟令鹏 +1 位作者 曾艳丽 郑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采用B3LYP、MP2(full)和QCISD三种方法在6-311G(d,p)和aug-cc-pVDZ基组水平上对三线态O(3P)原子与CH2NH(s)的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采用B3LYP和MP2(full)方法对反应势能面上的各驻点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通过振动频率分析证实了过渡... 采用B3LYP、MP2(full)和QCISD三种方法在6-311G(d,p)和aug-cc-pVDZ基组水平上对三线态O(3P)原子与CH2NH(s)的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采用B3LYP和MP2(full)方法对反应势能面上的各驻点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通过振动频率分析证实了过渡态的真实性,内禀反应坐标(IRC)跟踪验证了过渡态与反应物和产物的连接关系,用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了各反应通道的反应势垒.对反应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3P)原子进攻CH2NH(s)中的N2原子和C1原子生成CH2NHO(t)和OCH2NH(t),CH2NHO(t)中N2上的H5可迁移到C1上异构化为CH3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结构过渡态 反应势垒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