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ner理论矫直辊疲劳寿命研究
1
作者 桂海莲 李卓骏 +6 位作者 张琛 刘浩 李莎 拓雷锋 温佳慧 李强 申春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21,共7页
以十一辊矫直机为研究对象,基于Miner理论建立了矫直辊使用寿命预测公式,分析了影响矫直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数值计算与摩擦磨损试验,得到理论计算的寿命为88天,模拟得到的寿命为72天,两者的误差约为15%,理论计算的磨损寿命与... 以十一辊矫直机为研究对象,基于Miner理论建立了矫直辊使用寿命预测公式,分析了影响矫直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数值计算与摩擦磨损试验,得到理论计算的寿命为88天,模拟得到的寿命为72天,两者的误差约为15%,理论计算的磨损寿命与试验获得的磨损寿命误差约为8%。通过模拟值、理论计算值以及实验数据得到的结果充分验证了矫直辊寿命预测公式的可行性,由于理想状态下所做模拟试验与实际条件有所差异,因此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有一定误差,但误差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直辊 磨损原理 寿命预测 miner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Miner线性累计损伤的卷绕头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曦 刘金涛 +1 位作者 王基月 范锐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8-313,共6页
纺织机卷绕头长期振动会产生零件损伤,这种振动损伤会形成线性积累,当前方法对卷绕头的疲劳损伤以固定阈值为主,未考虑损伤积累问题,所以难以准确预测卷绕头的疲劳寿命。因此提出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的纺织机卷绕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纺织机卷绕头长期振动会产生零件损伤,这种振动损伤会形成线性积累,当前方法对卷绕头的疲劳损伤以固定阈值为主,未考虑损伤积累问题,所以难以准确预测卷绕头的疲劳寿命。因此提出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的纺织机卷绕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分析纺织卷绕头的主要结构,并从轴段单元、刚性盘、机匣、支承部件四方面出发,构建卷绕头整体的动力学方程。构建振动方程明确卷绕头的振动受力,结合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构建高速卷绕头的疲劳寿命预测函数,完成纺织机卷绕头疲劳寿命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估计方法的疲劳强度损失值与实际值更为接近,振动位移分析结果更加精准,且疲劳寿命预测误差降低,平均误差仅为1.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线性累计损伤 纺织机卷绕头 疲劳寿命预测 轴段单元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智能预测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克炎 李程 +4 位作者 唐瑞 王瑶 孙莉 柳炳利 樊铭静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7,共18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大数据找矿和综合信息预测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大数据在矿产预测中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大数据找矿能够有效应...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大数据找矿和综合信息预测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大数据在矿产预测中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大数据找矿能够有效应对数据量和复杂性增加的问题,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解读和预测支持;其次,大数据找矿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矿产找矿理论,特别是综合信息预测理论,后者不仅为大数据方法提供理论支撑,还能提高矿产资源预测的精度和效率;最后,基于综合信息预测理论,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内蒙古白音查干东山-毛登地区进行成矿预测,展示了其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潜力。研究成果为大数据找矿的应用和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矿产资源预测 机器学习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智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建玲 庞振山 +5 位作者 程志中 陈辉 张晓飞 贾儒雅 俞炳 牟妮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0,共27页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核心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该类型金矿床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导隐伏矿和深部矿金资源勘查取得突破。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两个亚类,广泛发育于陆块区和造山带中,赋矿围岩多种多样,成矿时代广泛,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本文厘定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侵入体,与矿床(体)呈现出空间上相依(1~5km)、时间上相近(10Myr)、成因上相关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成矿构造属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复合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有断裂、硅钙面、岩溶构造及岩体侵入接触带、爆破角砾岩体及水压裂隙等;矿化样式受成矿结构面控制,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层状、脉状、块状及其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早阶段温度可达450℃左右,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或铁白云石化;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250℃左右,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Au和Ag共伴生,同时伴生少量Pb、Zn、Cu等,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主阶段温度低于250℃,Au和As、Sb共伴生,Ag含量低,常见毒砂和辉锑矿等矿物,成矿作用早阶段蚀变则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化。金的沉淀富集机制包括流体的沸腾、混合和交代等机制。成矿作用中心位于岩体外接触带2~3km和接触带之内,由浅部到深部形成“上脉下层”的二元结构模式,脉状矿体具有侧伏延深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我们重新厘定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床类型,在深部发现新的矿体样式,拓宽了深部找矿空间,提升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的认识水平,带动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驱动的矿产资源智能预测超级智能体构建方法探索
5
作者 王永志 温世博 +7 位作者 李博文 陈星宇 董宇浩 田江涛 王斌 Muhammed Atif BILAL 纪政 孙丰月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5,共8页
矿产资源预测是数学地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需使用多种软件处理跨专业地学数据,面临处理过程复杂、工作量巨大、语义难对齐等诸多问题,给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智能体等出现,极大地推动了... 矿产资源预测是数学地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需使用多种软件处理跨专业地学数据,面临处理过程复杂、工作量巨大、语义难对齐等诸多问题,给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智能体等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的变革性发展,亦赋能矿产资源预测向智能预测跨越。本文提出一种大模型驱动的矿产资源智能预测超级智能体方法,以多模态大模型(如DeepSeek、通义千问)为基础底座,依托通用智能体技术创建由管理智能体和智能体群构成的超级智能体。智能体群包括地质智能体群、地球物理智能体群、地球化学智能体群、遥感智能体群等,每个智能体群含有多个单一智能体或小型智能体群,每个智能体访问具体的工具(本地自定义、网络及自动生成)、数据等。智能预测超级智能体自动感知外界发送的预测要求,由管理智能体串行或并行调用多个智能体群、单一智能体(如生成二维图)、工具(如插值)、访问数据等完成矿产资源智能化预测任务。以地球化学图生成为例,深度剖析通过智能体与大模型交互完成任务的内部运行机制,一键式智能生成一种或多种地球化学图,证明智能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将大模型、智能体与矿产资源预测业务三者深度融合,在输入为文字或语音时即可完成零代码的预测任务,为创建矿产资源智能预测新范式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预测 智能预测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智能体 超级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铜资源成矿规律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远景预测
6
作者 张必敏 王学求 +11 位作者 周建 王玮 刘汉粮 刘东盛 Sounthone LAOLO Phomsylalai SOUKSAN 谢淼 董春放 柳青青 鲁岳鑫 王浩楠 贺彬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7,共17页
老挝处于特提斯成矿域南东段,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地质工作基础薄弱,厘定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并开展远景区预测是老挝在重点区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老挝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由中老双方合作完成,为其矿产资源和环境评价... 老挝处于特提斯成矿域南东段,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地质工作基础薄弱,厘定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并开展远景区预测是老挝在重点区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老挝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由中老双方合作完成,为其矿产资源和环境评价提供了高质量的地球化学基础数据和图件。本文主要利用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结合老挝已发现矿产成矿规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展铜资源远景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老挝铜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控制,铜矿床主要类型有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和砂岩型。(2)老挝全国水系沉积物中铜含量为1.20~459.00μg/g,平均值为21.96μg/g,中位值为16.50μg/g,在7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中,长山地块和哀牢山—马江等3个缝合带的平均值高于其他几个构造单元,地球化学图显示铜在老挝分布不均匀,存在多个大面积分布的高背景区和异常区。(3)构建了包括单元素异常、矿化元素组合异常、指示中酸性岩体元素组合、控矿构造分布、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分布等要素的老挝铜矿多源信息定量信息预测模型。(4)利用随机森林成矿预测方法,共圈定9个成矿远景区,具有寻找斑岩型和夕卡岩型等类型铜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景区预测 机器学习 铜成矿规律 地球化学填图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斑岩成矿系统蚀变矿物的高光谱响应及找矿指示
7
作者 郭娜 卓烨鑫 +3 位作者 周维瑞 唐楠 李雪蕊 邓思源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0-1508,共19页
西藏斑岩成矿系统在不同构造阶段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与热液矿化过程, 形成了以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为代表的矿床富集区。近年来,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矿物精细识别与矿化作用光谱响应研究已成为揭示成矿机理和指导深部找矿的重要... 西藏斑岩成矿系统在不同构造阶段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与热液矿化过程, 形成了以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为代表的矿床富集区。近年来,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矿物精细识别与矿化作用光谱响应研究已成为揭示成矿机理和指导深部找矿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短波红外(SWIR)和热红外(TIR)光谱技术, 系统研究了西藏典型斑岩矿床的蚀变矿物光谱特征及其找矿指示意义。研究表明: (1)高光谱技术能够高精度识别矿物的空间分布, 并揭示蚀变矿物的成因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2)SWIR+TIR联合光谱分析可有效区分不同类型蚀变矿物, 提供矿化程度的量化评估参数;(3)矿物特征光谱在矿床类型判别及矿化带圈定方面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可为建立高效的找矿预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未来, 通过高光谱技术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的多学科融合研究, 可进一步提升复杂地质背景下的矿产勘查效率, 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西藏 斑岩成矿系统 蚀变矿物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数据联合驱动的可解释智能矿产预测研究:以四川可尔因矿集区为例
8
作者 李楠 尹世滔 +4 位作者 柳炳利 肖克炎 王成辉 代鸿章 宋相龙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7,共18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矿产资源智能预测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部分机器学习模型嵌套的复杂非线性网络结构和抽象表达,具有高度不透明的黑盒属性,导致智能预测结果与成矿作用之间缺乏相关解释,降低了...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矿产资源智能预测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部分机器学习模型嵌套的复杂非线性网络结构和抽象表达,具有高度不透明的黑盒属性,导致智能预测结果与成矿作用之间缺乏相关解释,降低了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知识-数据联合驱动的可解释矿产资源智能预测方法。首先,采用最佳-最差法(BWM)建立了融合先验地质特征权重的集成学习智能预测模型,以强化模型预测效果。之后,使用从全局到局部,从特征到样本的多尺度多维度可解释性方法,解构预测结果,定量评价预测指标重要程度。最后,结合野外验证后的专家指导校正,实现地质找矿知识更新迭代,形成矿床知识嵌入和矿床知识发现完整闭环,进而提升矿产资源智能预测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以四川可尔因矿集区为例进行实验,圈定A类高潜力靶区8处,占总面积的6.58%,其中84%的矿床样本位于高潜力靶区,表明预测方法的稳定性。钠长石频谱、Na_(2)O+K_(2)O、环形构造、Li/La和二云母花岗岩依次成为关键预测特征,呈现出明显的有序性,经野外验证,证实其与可尔因伟晶岩型锂矿找矿模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可尔因矿集区 知识嵌入 集成学习 可解释性 野外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扩充的黔西北垭都-蟒硐矿区铅锌矿成矿预测研究
9
作者 徐凯 徐城阳 +2 位作者 吴冲龙 蔡婧云 孔春芳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7,共13页
黔西北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但由于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大。利用机器学习进行的数据驱动的成矿预测正在成为深部隐伏铅锌矿找矿勘探的有力工具。然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找矿预测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特别是成矿样本少导致训练样本不足... 黔西北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但由于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大。利用机器学习进行的数据驱动的成矿预测正在成为深部隐伏铅锌矿找矿勘探的有力工具。然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找矿预测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特别是成矿样本少导致训练样本不足和训练样本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改进条件表格生成对抗网络(Conditional Tabula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TGAN)的见矿样本扩充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根据K均值聚类后各簇集样本间欧氏距离判断其疏密情况,在稀疏簇集扩充更多的样本以增加其密度实现见矿样本集的扩充。然后,对抗网络生成具有高度抽象的新类别标签,并将新类别标签用于条件生成,从而提高扩充样本的质量。最后,利用扩充后的正样本和随机欠采样的负样本建立数据量充足且平衡的有标签样本集,训练和验证Category Boosting(CatBoost)分类器,建立基于KC-CTGAN-CatBoost成矿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经过KC-CTGAN见矿样本扩充的数据集构建的成矿预测模型,在准确度、召回率、精度和F1-score上分别提高了8.7%、7.4%、10.2%和8.8%,证明KC-CTGAN见矿样本扩充方法的有效性,并提高了成矿预测模型的性能。预测结果将更好地为深部隐伏铅锌矿体的找矿勘探提供更精确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扩充 条件表格生成对抗网络 铅锌矿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融合算法及其在智能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91,共14页
智能成矿预测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挖掘多源地质找矿大数据与矿床位置耦合关系以探寻潜在成矿区域。深度学习自主提取深层次成矿相关特征,有助于发现隐含的重要找矿信息。其中,卷积神经网络保留多源控矿因素局部空间信息,对探寻找矿位置... 智能成矿预测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挖掘多源地质找矿大数据与矿床位置耦合关系以探寻潜在成矿区域。深度学习自主提取深层次成矿相关特征,有助于发现隐含的重要找矿信息。其中,卷积神经网络保留多源控矿因素局部空间信息,对探寻找矿位置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智能成矿预测的任务转化与主要挑战:转化为含矿、不含矿多源控矿因素图像样本的二分类任务,以含矿概率量化成矿潜力;存在成矿相关特征提取单一而不能满足多通道变量特征信息全面提取的不足。为此引出多尺度融合特征提取算法,同时从多个卷积尺度提取成矿相关特征并融合以提高特征多样性和丰富性,重点分析了通道融合与像素融合的不同多尺度融合特征提取方式并开展了对比实验。搭建了样本建立、模型构建、模型评价、模型预测的智能成矿预测流程框架,基于该框架以陕西省凤县金矿潜力预测为应用实例,对多源控矿因素数据进行多尺度成矿相关融合特征提取,构建了成矿预测模型并圈定了高成矿潜力靶区,为智能化找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成矿预测 深度学习 多尺度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入矿粉或粉煤灰的机制砂混凝土服役寿命预测
11
作者 邵天宇 代金鹏 +3 位作者 王起才 杜文涛 张金虎 胡飞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以标准养护和负温养护两种养护条件下分别单掺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的冻融试验结果为研究对象,将混凝土在快速冻融试验中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视为破坏的变量,对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寿命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城市的... 以标准养护和负温养护两种养护条件下分别单掺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的冻融试验结果为研究对象,将混凝土在快速冻融试验中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视为破坏的变量,对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寿命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城市的年平均冻融实测数据,建立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命预测 粉煤灰 矿粉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二维找矿预测——以下雷-土湖地区沉积型锰矿为例
12
作者 董建辉 刘欢 +4 位作者 江沙 贾金典 娄德波 宋国玺 李婉悦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8,共16页
进入地质大数据时代,如何深入挖掘与融合多源异构找矿空间大数据,成为当前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研究的热点。机器学习为提取和挖掘复杂数据中隐藏的难以识别的矿化信息和致矿异常信息的关联性,以及集成多源地学数据的致矿异常信息提供了有... 进入地质大数据时代,如何深入挖掘与融合多源异构找矿空间大数据,成为当前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研究的热点。机器学习为提取和挖掘复杂数据中隐藏的难以识别的矿化信息和致矿异常信息的关联性,以及集成多源地学数据的致矿异常信息提供了有效工具。随机森林作为一种典型的机器学习算法,因其天然的并行特性、良好的模型可解释性、优秀的鲁棒性和泛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下雷-土湖是中国著名的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围岩的沉积型锰矿成矿区,区内产出中国首个超大型锰矿床——下雷锰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文章以下雷-土湖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深入挖掘Mn元素、沉积相、上泥盆统榴江组和五指山组出露、重力、航磁和向斜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锰矿矿床的空间的耦合相关性,以及不同控矿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二维锰矿资源预测分类模型。在构建模型中,文章加入类权重参数,实现了正负样本的自动平衡。经过验证,该模型的袋外得分为0.998,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且与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相比,随机森林在研究区的应用效果更好。应用该模型对未知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6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找矿预测 锰矿 碳酸盐岩型 下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热电性特征及其应用:以白云鄂博矿床为例
13
作者 刘明慧 申俊峰 +3 位作者 杨永强 王昭静 陈强 唐赧钰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0-569,共10页
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金矿床找矿预测,然而磁铁矿的热电性特征及其在找矿方面的应用却认识不深。以白云鄂博铁矿床主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BHTE-08型热电系数测量仪,进行了大量磁铁矿热电性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主矿区东... 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金矿床找矿预测,然而磁铁矿的热电性特征及其在找矿方面的应用却认识不深。以白云鄂博铁矿床主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BHTE-08型热电系数测量仪,进行了大量磁铁矿热电性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主矿区东部区域出现了显著热电性异常,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该异常与金属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赋存密切相关。特别是该异常区域岩浆成因磁铁矿比例明显较高,因此推测是岩浆作用导致了该区磁铁矿和硫化物的大量堆积,即该区可能是深部岩浆上升的通道。这一认识对于白云鄂博主矿区—东矿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通过磁铁矿和黄铁矿人工条件下不同比例混合样的热电性测试,认为磁铁矿的热电性特征在评价铁矿石质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热电效应 成矿预测 矿石质量评价 白云鄂博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GM(1,1)改进Miner准则的液压支架底座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慧 井伟川 +1 位作者 赵国超 金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针对疲劳寿命预测中传统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即Miner准则)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为了提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疲劳寿命的预测精度和保证服役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利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传统Miner准则加以改进.以ZZC8800/20/38型六柱支撑式固... 针对疲劳寿命预测中传统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即Miner准则)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为了提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疲劳寿命的预测精度和保证服役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利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传统Miner准则加以改进.以ZZC8800/20/38型六柱支撑式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的底座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对危险工况下底座应力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疲劳试验对底座进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Miner准则,改进Miner准则的预测精度提高了40.32%,为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其安全服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底座 疲劳寿命预测 灰色系统模型GM(1 1) 疲劳累积损伤准则 miner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水敏致密砾岩储层压裂液侵入伤害实验
15
作者 刘赛 娄清香 +3 位作者 刘雯雯 魏云 周浩 时凤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200,共9页
通过长岩心、常规岩心驱替实验与核磁共振相结合的联测方式对强水敏致密砂砾岩储层液阻伤害距离、影响因素及压裂液侵入地层后储层伤害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可对液阻伤害程度进行定量预测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 通过长岩心、常规岩心驱替实验与核磁共振相结合的联测方式对强水敏致密砂砾岩储层液阻伤害距离、影响因素及压裂液侵入地层后储层伤害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可对液阻伤害程度进行定量预测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物性对液阻伤害距离起决定性作用,渗透率越小液阻伤害距离越小,越容易导致储层伤害,渗透率相当时,含砾粗砂岩岩心比含砾细砂岩岩心更容易产生液阻伤害,但差距较小,压裂液侵入地层后具有明显的“三带”特征,即压入液阻带、渗吸液阻带、原始地层带,其中“压入液阻带”是控制液阻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2)物性、岩性及膨胀性黏土矿物含量共同控制了致密砾岩储层液阻伤害时变性的判值,同类复模态砂砾岩岩心渗透率越小,液阻伤害时变性判值越接近1,双模态含砾粗砂岩岩心初期液阻伤害率较高,焖井后缓解,双模态含砾细砂岩岩心初期损害率较低,焖井后升高,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岩心损害率时变性向1靠近。(3)液阻伤害程度与孔隙度、渗透率、黏土矿物含量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大于80%,当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缺少岩心样品或难以进行室内驱替模拟实验时,该模型可进行液阻伤害程度的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水敏致密砾岩 压裂液侵入 液阻伤害 物性 岩性 黏土矿物含量 岩心驱替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 定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矿产资源预测新范式
16
作者 成秋明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共19页
矿产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其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地球深部过程与浅表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随着全球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传统矿产资源预测方法在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及非传统找矿区域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大数据... 矿产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其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地球深部过程与浅表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随着全球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传统矿产资源预测方法在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及非传统找矿区域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矿产资源研究提供了重要机遇,为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提供了变革性的技术手段。本文系统梳理了矿产资源预测的理论演进历程,深入探讨了大数据与AI赋能的矿产资源预测新范式,包括“矿床”概念的拓展、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的多系统关联建模、地质调查数据与科研长尾数据的智能集成,以及人类智能(HI)与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通过作者团队近年来完成的覆盖区矿产综合预测、深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全球斑岩铜矿知识图谱构建等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解剖,展示了非线性理论与AI技术在解决矿产资源预测关键科学问题中的创新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了未来数据驱动与智能协同将彻底改变矿产资源预测范式,显著提升矿产资源预测的精度和效率,推动矿产资源预测从传统经验模式向智能化、定量化方向转变,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模型 人工智能 矿产资源预测 非线性理论 知识图谱 深部与覆盖区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那更康切尔地区银多金属矿床原生晕特征及深部预测
17
作者 于小亮 王成勇 +6 位作者 李杰 马财 董基恩 李华 李向军 康波 魏小林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5,共15页
那更康切尔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沟里金矿田,为青海省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独立银矿床。随着银矿找矿工作向深部探索,开展钻孔原生晕预测深部找矿是目前较为直观且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系统采集那更康切尔银矿Ⅺ矿带0勘探线7个钻... 那更康切尔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沟里金矿田,为青海省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独立银矿床。随着银矿找矿工作向深部探索,开展钻孔原生晕预测深部找矿是目前较为直观且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系统采集那更康切尔银矿Ⅺ矿带0勘探线7个钻孔919件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了Au、Ag、Cu、Pb、Zn、W、Sn、Mo、As、Sb、Hg、F、Mn、Bi、Co等15种元素。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元素组合特征,运用格里戈良法研究了原生晕分带特征。结果表明,矿体自上而下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u→Hg→Ag→Mo→Mn→Sn→Sb→As→Pb→Zn→W→Bi→Cu→F→Co,总结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确定成矿近矿晕元素为Ag、Pb、Zn、Au、Sb、Sn、Cu,前缘晕元素为Hg、As、(F),尾晕元素为Mo、Co、Mn、(Bi)、(W)。且存在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元素相叠加的特征,以及异常向深部延伸未显示歼灭的现象,说明矿体深部沿轴向仍有延伸,结合物化探特征,并与区域矿床对比研究分析认为,Ⅺ矿带北延部分矿体向深部仍有延伸,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更康切尔银矿 原生晕 元素组合特征 轴向分带序列 深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指导的矿产预测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育鑫 刘家文 +1 位作者 曾婉馨 叶水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在基于数据驱动范式的科学研究中,构建知识图谱已被证明是获取和表征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已构建的矿产资源预测领域知识图谱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首先,针对矿产预测的本体构建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在基于数据驱动范式的科学研究中,构建知识图谱已被证明是获取和表征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已构建的矿产资源预测领域知识图谱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首先,针对矿产预测的本体构建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该领域现有知识图谱的本体层普遍缺乏时空语义,限制了对于矿产资源时空特征的有效表示与分析。其次,现有图谱构建方法主要为面向数据层面的文本抽取,而缺乏对于复杂逻辑关系的本体层建设,以及本体层与数据层之间的有效关联。以上问题会导致构建的地学知识图谱缺乏深层次的语义信息,难以满足矿产资源预测对表达复杂地学概念和关系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旨在构建可应用于矿产预测任务的复杂语义知识图谱。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对矿产预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析构建初始化领域本体,然后选择成熟的地质时间本体和地理空间本体对初始本体进行本体融合和扩展,通过嵌入时空语义有效表达地矿产资源的时空特征。此外,重点关注了本体层与数据层之间的关联建设,通过建立丰富的语义关系,实现知识图谱中各个节点之间的有效连接与信息共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构建的图谱在知识丰度和置信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其他现有方法。这一研究为矿产预测领域提供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数据资源建设的方法支撑,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知识图谱 本体工程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成矿预测关键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峰 李晓晖 +5 位作者 田卫东 周官群 汪金菊 葛粲 国显正 郑超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三维成矿预测是当前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方法体系和实践应用均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同时存在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导致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本文从多尺度三维成矿预测方法体系不完善、不确定性分析与优化研究薄弱、... 三维成矿预测是当前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方法体系和实践应用均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同时存在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导致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本文从多尺度三维成矿预测方法体系不完善、不确定性分析与优化研究薄弱、三维成矿预测要素挖掘存在瓶颈、缺少针对三维成矿预测的三维深度学习模型和方法等关键问题出发,对目前三维成矿预测领域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上述关键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预期未来三维成矿预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将创新发展出多种方法,实现对三维预测信息的深度挖掘;构建形成适用的三维深度学习模型和训练方法,有效增强三维成矿预测结果的预测能力;通过系统性地开展三维成矿预测不确定性研究,进一步优化预测过程和结果,有效提高三维成矿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形成面向多尺度三维成矿预测的方法体系,更有效地指导矿集区-矿田-勘查区块(矿床)等不同级别的深部矿产资源找矿勘查工作。相关关键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三维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促进三维成矿预测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显著提升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助力深部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矿预测 关键问题 多尺度 预测信息发掘 不确定性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银洞坡金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及应用示范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相伟 张晓飞 +3 位作者 杨泽强 郭跃闪 王海生 李积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32,共13页
河南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朱庄镇,为一特大型金矿床,同体共生银、铅锌。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方法与理论,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野外调查和矿床学研究认为,... 河南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朱庄镇,为一特大型金矿床,同体共生银、铅锌。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方法与理论,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野外调查和矿床学研究认为,矿床成因为与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主成矿阶段温度介于200~350℃之间,碳、氢、氧、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确定成矿地质体为矿区深部隐伏早白垩世花岗岩体;成矿结构面为岩性界面(硅/钙面)、褶皱成矿构造系统结构面、沉积成岩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主要为矽卡岩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铁白云石化、萤石矿化、碳酸盐化。由此建立了银洞坡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施工的钻孔见矿率达到85%,对该地区及邻区进一步找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突破 找矿预测模型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银洞坡金矿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