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DIP重症细分组研究——以呼吸衰竭患者为例
1
作者 杨扬 史力群 +3 位作者 郑瑞强 林华 於江泉 蔡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索呼吸衰竭重症患者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分组方案及费用标准,为优化重症病种细分组及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扬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1—9月主要诊断为呼吸衰竭的... 目的 探索呼吸衰竭重症患者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分组方案及费用标准,为优化重症病种细分组及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扬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1—9月主要诊断为呼吸衰竭的299例重症患者病案首页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穷尽卡方自动交互检验决策树模型构建呼吸衰竭重症病例组合方案并进行各组费用测算。结果 住院日、主要手术/操作、离院方式、转归情况是影响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住院总费用的重要分类变量,最终形成8个DIP组及相应的标准费用;各组内同质性高,组间异质性强,分组效果较好。结论 基于决策树模型构建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DIP优化分组方案符合临床实际,标准费用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医疗资源消耗水平,且不会大幅度增加医保基金支出负担,能够为医保部门优化该病种的细分组方案提供参考,促进医院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按病种分值付费 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的应用
2
作者 杨青 王睿泽 +1 位作者 姚思雨 刘秋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应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或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资料,探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应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或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资料,探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撤机患者65例,高流量组38例,正压组2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流量组患者撤机后24 h的PaO_(2)及氧合指数较正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和2.19,P<0.05和P=0.03);高流量组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正压组,高流量组患者腹胀及皮损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压组(χ^(2)=6.69和χ^(2)=3.05,P=0.01和P=0.03)。结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治疗效果不劣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但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更舒适,腹胀及皮损等并发症少于正压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呼吸衰竭 撤机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
3
作者 刘苏 积腾飞 +4 位作者 刘丹 张娟丽 文红 李丽 秦曙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11-2017,共7页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24年3月至2024年10月收治住院的CHF患者147例,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38例(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的患...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24年3月至2024年10月收治住院的CHF患者147例,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38例(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的患者52例(双联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IMT治疗的患者57例(三联治疗组),探讨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静息心率、静息血压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双联治疗组MIP、6MWD高于常规组(P<0.05),mMRC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三联治疗组MIP、MEP、握力、6MWD高于常规组及双联治疗组(P<0.05),mMRC评分低于常规组及双联治疗组(P<0.05),静息收缩压低于双联治疗组(P<0.05),静息心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IMT联合EDP可显著提升CHF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及上肢肌力,有效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并降低静息心率及血压,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衰 吸气肌训练 体外膈肌起搏 吸气肌无力 呼吸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APACHEⅡ、SOFA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杨奎 潘旭冉 邵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8例老年SP合并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分为非激素组(n=83)及激素组(n=125)。采...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8例老年SP合并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分为非激素组(n=83)及激素组(n=12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得到每组71例患者。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情改善情况、血气指标、实验室生化指标及预后。结果 激素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非激素组(P <0.05);治疗7 d后,激素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氧合指数(P/F)、血氧饱和度(SaO_(2))、淋巴细胞计数(TLC)高于非激素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低于非激素组(P <0.05);生存曲线显示,激素组28 d生存率高于非激素组(P <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为老年SP合并RF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SP合并RF能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病情,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改善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糖皮质激素 老年 呼吸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N1基因相关肌病合并脊柱侧凸的围术期管理一例
5
作者 陈唯韫 戴毅 +1 位作者 钱敏 梁锦前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5-1001,共7页
SEPN1基因负责编码硒蛋白N,其突变可引发SEPN1基因相关肌病(SEPN1-related myopathy,SEPN1-RM)。SEPN1-RM是一种极为罕见且复杂的先天性肌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导致多系统受累,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轴向和近端肌肉无力、早期呼吸功能损... SEPN1基因负责编码硒蛋白N,其突变可引发SEPN1基因相关肌病(SEPN1-related myopathy,SEPN1-RM)。SEPN1-RM是一种极为罕见且复杂的先天性肌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导致多系统受累,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轴向和近端肌肉无力、早期呼吸功能损害及脊柱畸形等。本文报告1例携带SEPN1基因新发位点突变患儿接受脊柱矫形融合术的诊疗情况。患儿经详细多学科评估、充分术前准备、精细化围术期管理,成功完成了高风险脊柱矫形手术,且恢复良好。本文通过回顾患儿诊断、围术期管理及随访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系统探讨了该罕见疾病的诊疗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并为其围术期综合管理提供循证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N1基因相关肌病 脊柱侧凸 围术期管理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缺陷人群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23例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林秀华 林嘉萍 +5 位作者 史逸娴 张思婷 林鑫 陈磊 李卉 谢宝松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人群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治疗的123例免疫缺陷PJ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行多因素二元logis...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人群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治疗的123例免疫缺陷PJ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JP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PJP患者中,77例为HIV感染,46例为非HIV感染。非HIV感染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类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入住ICU(P<0.001)。HIV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值显著更低(P<0.001)。40例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6例死亡。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P=0.031)、非HIV感染(P=0.002)和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P<0.001)是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非HIV感染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0.584,0.789)、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ROC曲线的AUC为0.731(0.637,0.826)、NLR的ROC曲线的AUC为0.648(0.546,0.750),预测概率的ROC曲线的AUC为0.845(0.778,0.912)。结论非HIV感染、NLR高、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是PJP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分析这些因素对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更高。临床上应及时评估患者状况,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模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价值
7
作者 吉苗苗 李传波 +1 位作者 王玥焜 徐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0-894,共5页
目的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科收治的老年CHF合并LRTI患者138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43例和非血栓组9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基于logistic回归和XGBoost回归构建老年CHF合并LRTI患者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最大振幅、估计溶解百分比、最大振幅后30 min溶解率(percent lysis 30 minutes after MA,LY30)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栓组,凝血反应时间(clot formation time,K)、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凝血指数水平显著低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CRP、D-D、vWF、LY30、K、R是老年CHF合并LRTI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预测老年CHF合并LRTI患者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915(95%CI:0.861~0.986)、0.894(95%CI:0.841~0.971),敏感性分别为85.40%、88.90%,特异性分别为96.50%、82.30%,两种模型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3,P=0.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的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χ^(2)=0.485,P=0.452;χ^(2)=0.669,P=0.335)。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预测CHF合并LRTI患者血栓形成的效能相当,NLR、CRP、D-D、vWF、LY30、K、R水平异常是影响老年CHF合并LRTI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呼吸道感染 血栓形成 LOGISTIC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安莉 熊晓苗 +3 位作者 李民晟 姜威 刘彦鑫 张智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92例,NPPV组49例,HFNC组43例。比较两组的28 d气管插管率、90 d病死率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结果NPPV组28 d插管率显著高于HFNC组(28.57%vs.11.63%,P<0.05),而两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3%vs.23.26%,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FNC组28 d插管率显著低于NPPV组(Log-Rank检验:χ^(2)=4.257,P=0.039);两组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596,P=0.1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APACHEⅡ评分和基线PaCO_(2)后,与NPPV组比较,HFNC组28 d插管风险降低69%(HR=0.31,95%CI:0.10~0.93,P=0.037);而90 d死亡风险无显著降低(HR=0.61,95%CI:0.27~1.37,P=0.232)。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均较基线逐渐下降、pH值同步上升,2 h和48 h的PaCO_(2)、pH值、PaO_(2)分别与基线值比较,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HFNC较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对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相仿,可以作为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付玲 韩菲 +2 位作者 程瑾 郝传玺 隆海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伪影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初次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 目的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伪影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初次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的危险因素。结果30.90%患者发生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水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高,影响因素较多。对高风险患者应及时干预,以降低动脉期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对比剂 呼吸运动伪影 增强磁共振 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放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席宏 沈杰 +2 位作者 杨谦梓 杜海磊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肺内和肺外病因引发的一种严重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起病较急,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和变异,ARDS的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肺内和肺外病因引发的一种严重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起病较急,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和变异,ARDS的诊疗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临床上亟待探索有关ARDS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ARDS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失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破坏、凝血功能异常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虽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为ARD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但仍缺乏早期诊断ARDS的生物标志物和针对性治疗ARDS的有效药物。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即辣椒素受体)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气道平滑肌、肺泡和肺血管等部位,参与调解气道舒张和收缩、咳嗽反射、炎症和疼痛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以及呼吸系统对温度、化学物质和机械牵拉等刺激的感知并传递各种生物信号,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已成为肺炎、肺水肿、咳嗽、哮喘、急性肺损伤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基于此,该文以脓毒症、创伤性脑损伤和呼吸道病毒引发的ARDS与TRPV1的相关性和分子机制为切入点进行综述,总结了调控TRPV1的表达对ARDS发病进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旨在为加强ARDS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衰竭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东珂 李素云 +2 位作者 杨建雅 李宁 姚富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对痰热清注射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 目的:对痰热清注射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评价系统对结局指标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本研究纳入13项临床研究,共1 007例患者,观察组505例,对照组502例;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OR=3.52,95%CI为2.35~5.27,P<0.000 01)、动脉血气pH值(MD=0.04,95%CI为0.02~0.05,P<0.000 01)、氧分压(MD=7.86,95%CI为7.24~8.48,P<0.000 01)、二氧化碳分压(MD=-6.85,95%CI为-8.99~-4.77,P<0.000 01)、肿瘤坏死因子(TNF-α)(SMD=-2.56,95%CI为-4.11~-1.01,P<0.01)方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ADE证据分级提示,GRADE证据分级结果提示,总有效率、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气氧分压、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为低级质量证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西医常规结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减轻炎症状况,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痰热清注射液 动脉血气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龙茵 刘泳丽 +2 位作者 朱水泉 伍桂雄 李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针刺组,常规组30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针刺组,常规组30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无创通气治疗,针刺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及无创通气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数据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及生活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变化。结果常规组与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3.33%(28/30),针刺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比较,P>0.05,经治疗后各组患者SaO_(2)及PaCO_(2)、FVC、FEV_(1)、FEV_(1)/FVC、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均改善,针刺组患者治疗后SaO_(2)及PaCO_(2)、FVC、FEV_(1)、FEV_(1)/FVC、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pH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患者血气、症状及肺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COPD 呼吸衰竭 针刺 无创通气 疗效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新生儿呼吸衰竭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秋霜 洪小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58,共7页
根据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LS)注册报告,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支持的应用在全球于1992年达到顶峰。随着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以及高频通气等新型呼吸支持手段的出现,采用ECMO支持新生儿呼吸的病例数量逐渐减... 根据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LS)注册报告,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支持的应用在全球于1992年达到顶峰。随着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以及高频通气等新型呼吸支持手段的出现,采用ECMO支持新生儿呼吸的病例数量逐渐减少,维持在约1000例/年。但这意味着需要ECMO支持的新生儿病情将会更重,对临床医师的要求更高。为了进一步规范新生儿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生命支持组织在2020年发布了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指南。指南对ECMO期间的技术、患儿管理及并发症处理等提出了建议,本文主要从患儿选择、支持模式、技术考虑、ECMO期间的管理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巨蛋白基因新位点突变致遗传性肌病伴早期呼吸衰竭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明秀 张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报道1例遗传性肌病伴早期呼吸衰竭(HMERF)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位点、诊断与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以呼吸衰竭为首发表现的遗传性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 目的报道1例遗传性肌病伴早期呼吸衰竭(HMERF)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位点、诊断与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以呼吸衰竭为首发表现的遗传性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和基因测序结果,以及诊断与治疗情况。结合文献报道总结中国HMERF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病例表现为四肢无力、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肌肉MRI显示小腿腓肠肌内侧头选择性脂肪浸润;肌巨蛋白(TTN)基因的两个突变位点来自双亲,分别为341外显子c.94828G>A(P.a31610t)和50外显子c.14915C>T(P.S.4972L),诊断为HMERF;采用支持性治疗措施。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到近10年报道的诊断为HMERF的中国患者15例,发病年龄(26.1±17.0)岁,多为男性,均检出TTN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以c.95195C>T(p.P31732L)较多,其次为c.95134T>C(p.C31712R)。结论HMERF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疾病,骨骼肌无力和呼吸肌无力是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不典型,TTN基因的344外显子是常见突变位点。本病例突变位点位于TTN基因的341外显子c.94828G>A(P.a31610t)和50外显子c.14915C>T(P.S4972L),可能为HMERF的新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肌病伴早期呼吸衰竭 肌巨蛋白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纵瑞清 张红艳 +1 位作者 武卉淇 陈影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4-972,共9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将患者分为抗凝组(287例,术后接受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和常规治疗组(20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95例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0.7%(152/495),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染(9.1%,45/4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5%,32/495)、出血(6.3%,31/495)、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6.1%,30/495)、静脉血栓栓塞症(VTE;2.8%,14/495)。抗凝组术后VTE、ARDS、PHLF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4%(4/287)vs 4.8%(10/208)、3.8%(11/287)vs 10.1%(21/208)、3.8%(11/287)vs 9.1%(19/208),均P<0.05],但两组间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门静脉高压、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前降钙素原是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腹水、术前胆红素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抗凝是VTE、ARD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PL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可以降低VTE、PHLF、ARDS的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术中出血、术中输血、腹水、术前降钙素原、术前胆红素是PLC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预防性抗凝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肝功能衰竭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支持模式下体外膜肺氧合期间患者血小板变化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6
作者 何有宽 曹勇 +3 位作者 林飞 欧媛媛 李科文 邓丽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危重症的心脏及呼吸功能衰竭疾病,但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会显著下降,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研究ECMO治疗期间PLT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预防血小板下降所导致... 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危重症的心脏及呼吸功能衰竭疾病,但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会显著下降,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研究ECMO治疗期间PLT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预防血小板下降所导致的出血相关风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支持模式下成人ECMO支持期间PLT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0月进行静脉-静脉ECMO(V-V ECMO)或静脉-动脉ECMO(V-A ECMO)支持治疗的40例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行心脏手术分为手术组(n=23)与非手术组(n=17),根据患者ECMO干预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22)和存活组(n=18)。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同时收集患者基线、ECMO前、干预期间PLT及血小板输注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9.0±17.8)岁,平均ECMO支持时间(6.0±3.2)d。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ECMO干预原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O干预前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8%(7/40),其中3例采用V-V ECMO,均患有重症肺炎,4例采用V-A ECMO;ECMO支持1 d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6.0%(18/32),其中4例采用V-V ECMO,14例采用V-A ECMO;非手术组有9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手术组患者有13例输注血小板治疗,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9.1%(13/22)。手术组ECMO前血小板减少比例高于非手术组(P<0.05)。非手术组ECMO支持第4天PLT最低,手术组ECMO支持第5天PLT最低。死亡组患者年龄高于存活组,ECMO支持时间、脱机率、ECMO支持第7天PLT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ECMO支持下的PLT于第3~4天达到最低值,患者预后与PLT存在相关性。患者首次输注异体血小板可以提升PLT,提示临床上可以根据PLT变化规律做好相应的干预准备,减少PLT过低引发出血等并发症,改善接受ECMO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 血小板减少 体外膜肺氧合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生活体验与需求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17
作者 陈园园 姚瑞山 +4 位作者 万佳 黄晓晴 边婷婷 黄辉辉 马梦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3-47,5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的生活体验和需求,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CINAHL、ProQuest、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的生活体验和需求,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CINAHL、ProQuest、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4年3月收录的关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生活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依据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原始研究结果采用Meta整合法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提取42个主题,归纳为8个类别,最终形成3个整合结果: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会改变生活,但值得选择;积极调适,重塑生活;回归正常生活的需求。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会改变患者的身心状态,应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并针对性地提供延续性康复医疗服务和护理,协助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症患者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生活体验 需求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百草枯中毒后肺移植1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孟凡杰 张岩 +5 位作者 蔡宏飞 孟凡宇 王瑞 崔有斌 陈静瑜 李洋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后移植时机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百草枯中毒行双肺移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治经过。结果1例17岁青少年在摄入25%百草枯20~30 mL后...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后移植时机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百草枯中毒行双肺移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治经过。结果1例17岁青少年在摄入25%百草枯20~30 mL后出现恶心、呕吐、咳嗽伴全身乏力入院。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氧饱和情况无改善,肺部纤维化持续进展,遂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行序贯双侧肺移植。经术后康复治疗,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于术后50 d出院。结论百草枯中毒后的移植时机可选择在肝肾功能开始恢复时,围手术期主动、有针对性地预防潜在致病性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百草枯中毒 肺纤维化 呼吸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感染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 支气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进 潘文彦 +6 位作者 刘霄 梅静骅 唐颖嘉 李菁菁 王灿 李改乐 蔡诗凝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7,共6页
目的:调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应用一般信息调查表、自制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阻碍因素问卷、Barthel指... 目的:调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应用一般信息调查表、自制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阻碍因素问卷、Barthel指数量表和数字疼痛评定量表对上海市某医院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5例患者参与调查,患者每日清醒俯卧位时间为4(2,6)小时,其中依从性好的患者30例(35.3%)。清醒俯卧位通气最常见的阻碍因素分别为:没有及时更换体位以缓解俯卧位的不适(63.5%)、对于俯卧位通气治疗意义的认识不足(42.4%)、对于疾病恢复缺乏信心(2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程度是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不佳,疼痛程度较高的患者俯卧位实施情况较差。医疗团队应重视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依从性现状,制定相应改善策略,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改善清醒俯卧位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俯卧位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依从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凌国耀 练巧燕 +4 位作者 李诗茵 王晓华 王璐琳 廖海林 巨春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肺部cGVHD接受肺移植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及累及器官,对比肺移植前后肺功能,分析患者肺移植术后生存情...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肺部cGVHD接受肺移植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及累及器官,对比肺移植前后肺功能,分析患者肺移植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1例患者因原发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行HSCT,其中白血病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淋巴瘤1例。1例因系统性红斑狼疮行HSCT。12例c GVHD患者中,8例同时累及皮肤,5例同时累及口腔,4例同时累及胃肠道,3例同时累及肝脏。12例患者肺移植术前均存在严重肺部cGVHD导致的呼吸衰竭,其中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9例;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3例。肺移植手术方式包括右肺移植2例、左肺移植2例、双肺移植8例。从接受HSCT到接受肺移植的间隔时间为75(19~187)个月。截至投稿日,随访时间为18(7~74)个月,其中10例患者存活,1例于术后22个月死于重症肝炎,另外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存活患者均未发现原发病复发。结论肺移植是治疗HSCT后肺部cGVHD的一种有效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 间质性肺病 呼吸衰竭 白血病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