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by non-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Kai yi, NIU Cong wei, QIAN Dong, LIU Ju hong, CHEN Xiao yi, LAI De y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The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in the ammoniacal sulfate solution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a phosphate (P303) as extractant was studi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equilibrium pH value in... The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in the ammoniacal sulfate solution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a phosphate (P303) as extractant was studi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equilibrium pH value in aqueous phase, contact time of the two phases, the air blowing time for feed liquor in the open beaker on percentage extraction of cobalt and nickel and percentage reextraction of nickel from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with dilute H 2SO 4. etc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Ⅱ) can be oxidized to Co(Ⅲ) ammino complex by adding (NH 4) 2S 2O 8 or blowing air to the aqueous phase, and Co(Ⅲ) ammino complex is a kind of kinetically inert complex. Its extractive speed is very slow, while the nickel′s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cobalt. By controlling the contact time of the two phases, nickel can be separated from cobalt by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Then nickel was reextracted from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with dilute H 2SO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equilibrium solv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 COBALT NICK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rk current suppression in HOT LWIR HgCdTe heterostructures operating in non-equilibrium mode
2
作者 Martyniuk P Gawron W +3 位作者 Pawluczyk J Keblowski A Madejczyk P Rogalski A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0,共6页
Typically,infrared detectors require cryogenic cooling to limit dark current w hich is directly dependent on Auger generation-recombination mechanism and highly influential in Hg Cd Te-narrow band gap material.The Aug... Typically,infrared detectors require cryogenic cooling to limit dark current w hich is directly dependent on Auger generation-recombination mechanism and highly influential in Hg Cd Te-narrow band gap material.The Auger suppressed architectures have an advantage over conventional detectors allow ing oper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200 K.Architecture w ith combination of exclusion and extraction heterojunctions has been proposed to low er Auger contribution.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long-w ave(≈10μm)infrared Hg Cd Te architecture w ith graded gap/doping interfaces and extra barrier located in exclusion heterojunction to suppress dark current for high operat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Proper barrier implementation reduces dark current by more than 20 A/cm2for room temperatur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技术 毫米波技术 光电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Removal of NO in NO-N2 Mixtures by Non-equilibrium Plasma With Different Ionization Degrees
3
作者 ZHAO Yi CAO Chunme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困境的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基于“空间—技术—制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海军 沈博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行失衡反向加剧空间分异程度,制度的结构性排斥与路径依赖固化了城乡在空间资源与技术能力上的差距。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治理路径,通过物理空间调适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布局,依托社会空间整合完善数字技术赋权体系,借助制度空间重构打破治理惯性与政策壁垒,实现技术赋能与制度变革的协同演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 空间正义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超深断控凝析气藏流体非平衡相变对开采效果影响
5
作者 张宁 曹飞 +4 位作者 李宗宇 张云 孙扬 潘毅 孙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78,共8页
受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成藏控藏机制影响,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呈现出超临界凝析气复杂相态特征,而其复杂相态演化行为对开发动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以顺北4号断裂带... 受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成藏控藏机制影响,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呈现出超临界凝析气复杂相态特征,而其复杂相态演化行为对开发动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以顺北4号断裂带高含凝析油超临界凝析气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高温高压可视化实验观测方法开展顺北凝析气藏近临界凝析油气流体临界乳光现象、非平衡相变现象、雾状反凝析沉降临界慢化现象,以及反凝析过程流体分层等特殊相态演化实验观测研究,而后分析高温超高压条件下近临界凝析气流体所产生的非平衡相态演化特征,初步揭示了非平衡相变及渗流对气井衰竭开采过程反凝析早期雾状反凝析沉降弛豫慢化现象等对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得到在PVT(压力-容积-温度)釜中一定气柱高度中从露点压力开始降压至最大反凝析压力的雾状凝析油重力沉降弛豫时间累计可达1193 s,转换到顺北凝析气藏大纵深缝洞体流动空间可达7026 s,通过合理控制采速则可提高雾状反凝析油采出程度为4.99%;基于长岩心非平衡渗流实验测试得到合理控制采速可使反凝析油的采出程度提高了7.14%。结合顺北4号带典型气井生产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非平衡相变和雾状反凝析沉降弛豫效应对凝析气井反凝析阶段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实际开采动态显示,目前凝析油采出程度较天然气高出5%以上,研发的高温高压原位相态观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塔里木、四川盆地等超深层气藏,可为顺北超深层凝析气藏开发动态特征分析及开发对策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断控体凝析气藏 超临界凝析气 非平衡相变 反凝析沉降 弛豫慢化现象 非平衡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智能体规划识别与博弈围捕
6
作者 王勇 李尚昊 +1 位作者 徐伯辰 方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530,共10页
在进行实时对抗的任务中,对于敌方的动作识别较为困难,需要根据对方的移动轨迹或行为来分析对方的意图,预测其未来目标,构建规划策略库.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智能体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基于自动机的特征提取方法,获得规... 在进行实时对抗的任务中,对于敌方的动作识别较为困难,需要根据对方的移动轨迹或行为来分析对方的意图,预测其未来目标,构建规划策略库.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智能体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基于自动机的特征提取方法,获得规划需要的位置和任务信息;然后将规划识别问题转换为多分类问题,并从单智能体角度切入,给出了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的多分类模型;之后,对于多智能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合作行为,使用无监督学习的一种基于密度对噪声鲁棒的空间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对多智能体进行分簇,以促进协同合作.对于同簇智能体,构建了一种针对多智能体的多分类模型,完成对多智能体的目标预测.在获悉敌方目标后,提出基于博弈的围捕逼停算法,构建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纳什均衡得到应对敌方的最优策略.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多智能体 规划识别 非合作博弈 纳什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非零和投资与风险控制博弈
7
作者 朱怀念 詹志嘉 宾宁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5,I0051,I0052,共9页
近年,GRASSELLI(2017)提出的4/2随机波动率模型构建了一种新型波动动态框架,其扩散项系Heston模型与3/2模型扩散项的线性组合。该混合结构不仅具有Heston模型和3/2模型的基本特征,还有一些它们所不具备的新特性,因此能够更好地描述金融... 近年,GRASSELLI(2017)提出的4/2随机波动率模型构建了一种新型波动动态框架,其扩散项系Heston模型与3/2模型扩散项的线性组合。该混合结构不仅具有Heston模型和3/2模型的基本特征,还有一些它们所不具备的新特性,因此能够更好地描述金融市场中风险资产价格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4/2随机波动率模型的优势,研究了两个处于竞争关系的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投资和风险控制问题。具体来说,在保险风险建模方面,采用扩散近似风险模型刻画保单赔付动态过程。金融市场环境设定为混合波动率框架,包含无风险资产与符合4/2随机波动特征的风险资产。保险公司通过双重策略实现风险管理:一方面动态调整承保规模控制保险风险暴露,另一方面优化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最终达成公司价值稳健增长的战略目标。同时考虑到市场竞争,基于相对财富视角刻画保险公司间竞争行为,构建双主体非零和投资—风险控制动态博弈模型,以实现终端时刻相对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运用动态规划方法推导得到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并通过求解获取了博弈均衡策略,进一步讨论了本文模型的两种特殊情形。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给出了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并进行了经济意义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与风险控制 非零和博弈 纳什均衡 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暧昧下基于CRRA效用准则的非零和投资博弈
8
作者 朱怀念 莫仕茵 《应用概率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5,共15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需要求解模型的复杂度不断上升,模型的不确定性(也称为模型暧昧性,model ambiguity)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准确地在考虑模型暧昧性下做出投资决策,本文研究了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暧昧厌恶投资者之间的鲁棒非零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需要求解模型的复杂度不断上升,模型的不确定性(也称为模型暧昧性,model ambiguity)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准确地在考虑模型暧昧性下做出投资决策,本文研究了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暧昧厌恶投资者之间的鲁棒非零和投资博弈问题.假设两个投资者均可将财富投资于由一种无风险资产和一种风险资产构成的金融市场中,用相对绩效描述两个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构建了鲁棒非零和随机微分投资博弈模型.利用动态规划原理给出了博弈问题对应的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通过求解HJB方程得到了均衡投资策略与相应值函数的解析表达.研究发现:(1)与不考虑模型暧昧性情形相比,考虑模型暧昧性能够显著增加投资者的效用水平;(2)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会使投资者之间产生羊群效应,相互模仿对手的投资决策,采取风险冒进的投资策略,从而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3)相比于传统(即不考虑博弈)的投资策略,当考虑竞争对手的相对绩效时,Nash均衡策略下的投资者更愿意冒高风险去追求高收益,进而拉大自身与对手之间的财富差距,并且投资者的反应敏感系数(也可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越大,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零和投资博弈 暧昧 NASH均衡 HJB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催化CO_(2)加氢逆水煤气反应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森 赵悦彤 +2 位作者 孙康宁 马婷婷 戴健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1-429,共9页
文章采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协同Cu基催化剂的方法,促进CO_(2)加氢逆水煤气反应低温高效地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纯催化、纯等离子体以及二者协同作用下对CO_(2)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等离子体放电电压、气体流量、CO_(2)和H_... 文章采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协同Cu基催化剂的方法,促进CO_(2)加氢逆水煤气反应低温高效地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纯催化、纯等离子体以及二者协同作用下对CO_(2)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等离子体放电电压、气体流量、CO_(2)和H_(2)的比例、循环水温度对CO_(2)转化率、CO选择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的SEI值和能量效率。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放电与催化剂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在放电电压为16 kV,气体流量为20 mL/min,CO_(2):H_(2)=1:3,循环水温度为80℃时,CO_(2)的转化率高达79.17%,CO选择性达到50.83%。在CO_(2):H_(2)比例为1:1、1:2以及60-90 mL/min的大流量条件下能量效率较高,最高可达208.47μmol/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CO_(2)转化 逆水煤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EV换电站容量优化配置与削峰方法研究
10
作者 黄正伟 鲍奕辰 刘璐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2,I0008-I0010,共14页
针对中大型换电站的高峰时段和用电重载问题,考虑换电站的削峰需求和用户换电体验,提出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换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各时段用户换电需求和换电站削峰任务,提出换电站的服务能力约束和削峰任务约束。其次,将换电... 针对中大型换电站的高峰时段和用电重载问题,考虑换电站的削峰需求和用户换电体验,提出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换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各时段用户换电需求和换电站削峰任务,提出换电站的服务能力约束和削峰任务约束。其次,将换电站和用户作为博弈参与者,分别以换电站日综合收益最大和用户换电满意度最高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换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然后,考虑各博弈参与者的利益需求,利用粒子群算法对该非合作博弈模型进行求解,并确定二者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点。最后,以国内某换电站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用户换电体验最佳的前提下使换电站的收益达到最大,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换电站 非合作博弈 用户体验 负荷削峰 补贴电价 纳什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界面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德旭 屈佳润 +3 位作者 李思佳 王欣欣 张建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凝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由液态向固态的相变过程,对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过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非平衡凝固理论的发展。受制于实验手段,目前很难对固/液界面附近的原子行为直接进行原位观测。随着分子模拟理论的不断深入,以此为基础的... 凝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由液态向固态的相变过程,对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过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非平衡凝固理论的发展。受制于实验手段,目前很难对固/液界面附近的原子行为直接进行原位观测。随着分子模拟理论的不断深入,以此为基础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Molecular dynamics, MD)为固/液界面迁移等非平衡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现的方法;随后系统介绍了纯物质、二元合金及多主元合金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最后,总结说明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固/液界面迁移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凝固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晶体生长动力学 非平衡凝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tzmann-Rykov模型方程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与喷管流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凡 李志辉 陈爱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3-562,共10页
为研究气体分子转动非平衡效应对喷管内流动的影响,在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GKUA)计算框架下,发展了分子速度分布函数层次下考虑转动能影响的喷管流动边界条件数学模型,构造了直接求解分子速度分布函数的气体动理论数值格式,数值求解了考... 为研究气体分子转动非平衡效应对喷管内流动的影响,在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GKUA)计算框架下,发展了分子速度分布函数层次下考虑转动能影响的喷管流动边界条件数学模型,构造了直接求解分子速度分布函数的气体动理论数值格式,数值求解了考虑转动能影响的Boltzmann-Rykov模型方程。通过对一维非定常激波管内流动、一维定常正激波结构及二维型面喷管内流动问题进行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文献值及实验数据相吻合,验证了统一算法对内流动问题的可行性与计算精度。分析了考虑转动能影响的喷管内流动流场,结果表明:可使用克努森数作为喷管流动特性和性能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动理论 玻尔兹曼模型方程 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 转动非平衡 喷管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固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屈佳润 张建宝 +3 位作者 崔德旭 王欣欣 李思佳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61-2882,共22页
当前,熔融玻璃包覆、3D打印和电磁悬浮等快速凝固装置已在亚稳材料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快速凝固理论、电子信息及自动化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新一代快速凝固设备正朝着极端制造和高度智能化方向迈进,它们通过集成先进传感器和精密... 当前,熔融玻璃包覆、3D打印和电磁悬浮等快速凝固装置已在亚稳材料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快速凝固理论、电子信息及自动化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新一代快速凝固设备正朝着极端制造和高度智能化方向迈进,它们通过集成先进传感器和精密控制系统,以实现对凝固过程的精确控制与定向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维度总结了快速凝固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原理,随后系统梳理了实验设备的技术进展,并深入分析其在高性能材料制备中的潜在应用前景,最后对快速凝固材料科学和技术的未来发展及挑战进行了展望。快速凝固技术与凝固理论科学深度融合,与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制备协同创新,共同构成了亚稳材料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些研究必将共同推动材料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非平衡 热/动力学 微观结构 制备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特性及参数敏感性
14
作者 闪从新 李琦 +3 位作者 胡太江 高谦 李长俊 贾文龙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实验,通过记录管道不同位置处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分析并对比不同初始条件下管内水力、热力参数演化特性。研究发现: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存在非平衡气液相变现象;泄放过程中的温度与压力受到非平衡相变过程的影响,测试工况(Test1—Test3)管内相变起始压力p_(min)和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分别为:6.95、7.33、6.85 MPa和33.6、36.3、32.1 s,初始压力的升高与初始温度的降低,均会导致超临界CO_(2)进入气液两相区时的压力更高、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更长、管道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更低,加剧了管道发生裂纹延性扩展与低温脆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泄放 非平衡效应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感应风洞的壁面催化效应试验及数值研究
15
作者 周凯 李小鹏 +2 位作者 涂建强 朱兴营 高贺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8-296,共9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壁面催化效应对气动加热的显著影响及不同材料的表面催化特性,通过高频感应风洞驻点气动热测量试验,结合数值模拟辅助诊断手段,开展地面风洞高焓非平衡来流条件下壁面催化效应规律及多种材料催化特性测试研究。数值...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壁面催化效应对气动加热的显著影响及不同材料的表面催化特性,通过高频感应风洞驻点气动热测量试验,结合数值模拟辅助诊断手段,开展地面风洞高焓非平衡来流条件下壁面催化效应规律及多种材料催化特性测试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壁面催化效应随来流总温提高而增强,随来流总压提高而减弱,随喷管马赫数增加而增强。同时,通过多种金属、非金属材料镀膜方式来实现测试模型表面不同的催化特性,在相同的高焓非平衡来流条件下测量模型驻点热流,实验结果表明,金属膜热流明显高于非金属膜,Ag膜相对SiO_(2)膜热流最大高出101%。此外,Au膜表现出催化性随来流总焓提高而增大的趋势,分析是其对N原子的催化能力强于O原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非平衡流动 气动加热 高频感应风洞 壁面催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剂微射流冷却对高温非平衡气动热的影响机理
16
作者 邢旭雯 杨肖峰 +1 位作者 刘磊 杜雁霞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9,I0001,共11页
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可利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通过微孔射流实现冷却,达到主动热防护效果。但在高温非平衡流条件下,可压缩外流与微射流交汇、射流排挤/掺混/反应多过程交织,微射流冷却主导性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本文建立了微射流黏性壁... 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可利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通过微孔射流实现冷却,达到主动热防护效果。但在高温非平衡流条件下,可压缩外流与微射流交汇、射流排挤/掺混/反应多过程交织,微射流冷却主导性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本文建立了微射流黏性壁面边界模型,开展了微射流作用下高温非平衡流场数值模拟,探讨了射流孔径、速度和孔间距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发现高温非平衡流条件下推进剂微射流冷却由边界层排挤、多相催化弱化两个基本过程主导:(1)低温微射流喷出对边界层产生排挤作用,改变边界层剖面形态,降低紧邻壁面处的温度法向梯度,从而降低壁面法向导热,实现冷却;(2)低温氧分子工质微射流排挤近壁氧原子,弱化氧催化效应,导致催化热降低。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量不变,增大射流孔大小,降热率与冷却范围均下降;射流孔面积不变,增大微射流速度,降热率与冷却范围增大;质量流量不变,减小孔间距,展向平均降热率峰值减小,但孔下游冷却范围增大,呈现较均匀的冷却效果。以上研究可对未来微射流冷却主动热防护的设计与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射流冷却 非平衡流动 气动热 壁面催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ouble Oracle的多无人机战术目标分配方法
17
作者 王菲菲 罗贺 +1 位作者 王国强 马滢滢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9,109,共11页
为了分析对抗双方无人机所执行的战术方案对多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产生的影响,研究了多无人机战术目标分配问题。基于纳什均衡博弈思想,构建了两人非合作博弈模型,设计了多级融合方法评估战术目标分配方案下多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基于问题... 为了分析对抗双方无人机所执行的战术方案对多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产生的影响,研究了多无人机战术目标分配问题。基于纳什均衡博弈思想,构建了两人非合作博弈模型,设计了多级融合方法评估战术目标分配方案下多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基于问题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嵌入构造启发式搜索的Double Oracle算法,以快速寻找该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先进的对比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在求解效率和求解质量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有效的提升多无人机的作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目标分配 战术决策 非合作博弈 纳什均衡 构造启发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氦贮罐的自增压理论模拟及实验研究
18
作者 郭梁 陈烨 +1 位作者 贾启明 谢秀娟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61-3571,共11页
针对11 m^(3)液氦贮罐建立了非热平衡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漏热量、充液率的液氦贮罐自增压过程。通过对液氦贮罐以液氦为工质进行了日蒸发率测试,并开展56.48%和70.26%两种充液率下的自增压实验,获得了稳定蒸发流量、罐内压力... 针对11 m^(3)液氦贮罐建立了非热平衡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漏热量、充液率的液氦贮罐自增压过程。通过对液氦贮罐以液氦为工质进行了日蒸发率测试,并开展56.48%和70.26%两种充液率下的自增压实验,获得了稳定蒸发流量、罐内压力、液氦温度和液位实验结果。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了内能的变化,确定56.48%和70.26%两种充液率下液氦贮罐漏热量分别为79.9 W和88.5 W,以及热量分配系数为3,验证了液氦贮罐的非热平衡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分解,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压缩因子、质量和体积对液氦贮罐自增压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56.48%~70.26%范围内,充液率越高,漏热量越大,增压速率越大,且液氦区域热分层越显著;液氦温度实验曲线整体变化趋势接近线性增长。液氦贮罐过热氦气温度快速增长是导致压力增长的主要因素,降低气相温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增压速率、延长储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界面 预测 液氦贮罐 自增压 充液率 非热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喷射器非平衡凝结三维模型优化与对比
19
作者 李熠桥 周丹 费继友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蒸汽喷射器是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关键设备,具有节能环保优势。同时考虑三维和非平衡凝结效应,优化、验证并对比了蒸汽喷射器模型。对比了考虑凝结效应的优化模型与理想气体模型的模拟结果。基于该凝结模型,研究了湍流处理方法(雷诺平均方... 蒸汽喷射器是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关键设备,具有节能环保优势。同时考虑三维和非平衡凝结效应,优化、验证并对比了蒸汽喷射器模型。对比了考虑凝结效应的优化模型与理想气体模型的模拟结果。基于该凝结模型,研究了湍流处理方法(雷诺平均方法和大涡模拟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模型捕捉到的非平衡凝结、激波等复杂流动现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蒸汽喷射器模型可以以最低计算成本可靠预测喷射器性能并捕捉其内部复杂流动现象,其中大涡模拟方法得到的最大液体质量分数低于雷诺平均方法,喷射系数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与理想气体模型相比,凝结模型可使喷射系数和临界出口压力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72.0%和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器 大涡模拟 非平衡凝结 激波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参数对等离子体强化煤油液滴蒸发着火特性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郑直 周思引 +3 位作者 陈琪 袁姝蕙 吴刚强 聂万胜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146,共9页
煤油液滴蒸发着火特性关乎液体空天动力装置工作性能,为掌握不同环境参数下等离子体对煤油液滴蒸发着火的影响,建立了等离子体强化煤油液滴蒸发燃烧模型,采用松耦合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等离子体对煤油液滴蒸发燃烧特性影响... 煤油液滴蒸发着火特性关乎液体空天动力装置工作性能,为掌握不同环境参数下等离子体对煤油液滴蒸发着火的影响,建立了等离子体强化煤油液滴蒸发燃烧模型,采用松耦合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等离子体对煤油液滴蒸发燃烧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借助等离子体化学动力学效应,反应释热发生变化,使得当地液滴蒸发速率有所提升,缩短液滴进入转换区的时间,显著缩短火焰温度上升时间及火焰高温区持续时间,但其本身不改变液滴着火火焰温度各阶段变化特点。温度越低,等离子体缩短液滴点火延迟时间、液滴生存时间效果越显著。随着压力的升高,液滴燃烧过程初期相对直径峰值增大,使得液滴所溶解环境气体增加,两者对液滴直径的增大作用大于液滴蒸发对液滴直径的减小作用,从而造成液滴初期直径的增加;液滴点火延迟时间、生存时间均随环境压力的提升而降低;等离子体缩短液滴转换时间与表面温度上升时间的效果则随着环境压力升高而减弱。总之,等离子体在较低温度、压力条件下强化煤油液滴蒸发着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液滴 蒸发 着火 非平衡等离子体 环境参数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