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萃取-HPLC-ESI-MS/MS法测定水中全氟化合物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昊昱 龚孝铰 +6 位作者 蒋晶 宋冰冰 皇甫晓东 王凌峰 王国庆 胡夏可 唐瑶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7期62-70,共9页
搭建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发现测定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检测方法。采用玻璃纤维滤膜过滤样品,WAX萃取柱(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后,柱温和流速分别设定为40℃和0.3 mL/min,使用乙酸铵和乙腈作为... 搭建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发现测定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检测方法。采用玻璃纤维滤膜过滤样品,WAX萃取柱(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后,柱温和流速分别设定为40℃和0.3 mL/min,使用乙酸铵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利用梯度洗脱程序进行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通过优化实验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测试参数,标准曲线绘制结果显示,在0~100μg/L范围内,17种全氟化合物线性良好(R大于0.999)。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实际加标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3%~12.00%,回收率在70.7%~114.0%。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检测 水质 固相萃取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I-MS研究六钼酸盐芳香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反应及气相稳定性
2
作者 王倩倩 王海 史晓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27,共6页
该文通过合成两种Lindqvist型六钼酸芳香亚胺含氯衍生物TBA_(2)[Mo_(6)O_(18)(N-C_(6)H_(4)-Cl-p)](Ⅰ)和TBA_(2)[Mo_(6)O_(18)(N-C_(6)H_(4)-Cl-o)](Ⅱ),并采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实时监测其合成反应过程,对两个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含... 该文通过合成两种Lindqvist型六钼酸芳香亚胺含氯衍生物TBA_(2)[Mo_(6)O_(18)(N-C_(6)H_(4)-Cl-p)](Ⅰ)和TBA_(2)[Mo_(6)O_(18)(N-C_(6)H_(4)-Cl-o)](Ⅱ),并采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实时监测其合成反应过程,对两个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考察了多酸芳香亚胺衍生物中芳香胺不同取代基的位置对衍生物合成反应速率及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碰撞诱导解离技术(CID)研究了两种衍生物离子的气相裂解反应,获得了其气相裂解途径及结构稳定性信息。ESI-MS实时监测结果显示,两种衍生物合成过程中,0~3 h内产物生成速率较小,而3~6 h期间反应速率最大,6~9 h次之,9~12 h反应速率明显减小。对氯苯胺的pKb小于邻氯苯胺,是衍生物Ⅰ的合成反应速率大于Ⅱ的重要原因。CID结果表明,相较于Ⅰ离子,Ⅱ离子的气相结构稳定性更弱,主要原因是Cl原子取代基的综合电子效应为吸电子效应,其在邻位取代比对位取代距离维系离子稳定性的Mo≡N键更近,导致Ⅱ中Mo≡N键电子云密度下降程度更大,离子的稳定性比Ⅰ更弱。综上,ESI-MS是一种研究多酸有机官能化衍生物的可靠技术,可为该类衍生物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及后期的导向设计合成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法(esi-MS) 六钼酸盐的芳香亚胺衍生物 取代基 合成反应 气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ESI/MS分析食品中微量苏丹红Ⅰ~Ⅳ 被引量:46
3
作者 喻凌寒 杨运云 +4 位作者 闫世平 陈江韩 李光宪 牟德海 蔡大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建立了准确可靠的用LC-ESI/MS分析食品中4种苏丹红色素的方法.样品中的苏丹红用乙腈提取,不需纯化.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 cm×2.1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溶液(体积比72:28).采用正离子电离方式,每种化合物选择3个碎片离... 建立了准确可靠的用LC-ESI/MS分析食品中4种苏丹红色素的方法.样品中的苏丹红用乙腈提取,不需纯化.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 cm×2.1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溶液(体积比72:28).采用正离子电离方式,每种化合物选择3个碎片离子为定性离子以获得高选择性,选取每个化合物丰度最高的碎片为定量离子以获得高灵敏度.4种苏丹红色素的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均为ng/g水平.标准加入量为0.2μg/g水平时的回收率为86%~98%,且重复性良好.本方法仪器分析时间仅需8 min,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日常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苏丹红 食品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I数据库的高校学科发展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善杰 陈伟炯 李军华 《现代情报》 CSSCI 2013年第2期32-35,共4页
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机构评价指标普遍用以评价高校的学科是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以ESI数据指标为参照系,借助Web ofScience数据库中SCIE/SSCI数据,通过分析尚未入围ESI的学科现状及发展态势,探讨一种有力支撑高校学科发展决策... 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机构评价指标普遍用以评价高校的学科是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以ESI数据指标为参照系,借助Web ofScience数据库中SCIE/SSCI数据,通过分析尚未入围ESI的学科现状及发展态势,探讨一种有力支撑高校学科发展决策的思路和方法,供从事高校学科服务的研究人员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科学指标(esi) 高校 学科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和ESI/MS/MS同位素内标法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基源 王义明 +3 位作者 罗国安 张霆 吴建新 王立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68-1372,共5页
以甲基丙二酸血症为对象 ,分别用 GC/ MS和 ESI/ MS/ MS方法对该疾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和分离条件的改善 ,对疾病的标识化合物之一甲基丙二酸进行了定量测定 ,其稳定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很好 .同时比较了 GC/ M... 以甲基丙二酸血症为对象 ,分别用 GC/ MS和 ESI/ MS/ MS方法对该疾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和分离条件的改善 ,对疾病的标识化合物之一甲基丙二酸进行了定量测定 ,其稳定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很好 .同时比较了 GC/ MS和 ESI/ MS/ MS两种方法的特点 ,发现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可满足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的要求 ,同时还可对高危人群进行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esi/MS/MS 同位素内标法 检测 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 甲基柠檬酸 尿检 遗传性代谢缺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晒青绿茶色素的HPLC-ESI-MS分离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龚加顺 隋华嵩 +2 位作者 彭春秀 范建功 李亚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研究"紫娟"晒青绿茶主要呈色成分及其稳定性。采用酸性甲醇-水和水分别提取"紫娟"晒青绿茶色素,利用HPLC-ESI-MS/MS方法对其主要色素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紫娟"晒青绿茶含有14种花色素苷、24种黄酮... 研究"紫娟"晒青绿茶主要呈色成分及其稳定性。采用酸性甲醇-水和水分别提取"紫娟"晒青绿茶色素,利用HPLC-ESI-MS/MS方法对其主要色素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紫娟"晒青绿茶含有14种花色素苷、24种黄酮、8种酚类以及3种生物碱。主要的花色苷类物质为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或天竺葵素-3-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6-香豆酰基)-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飞燕草素-3-O-(6-香豆酰基)-葡萄糖苷、Prodelphinidin B-2(or 4)3′-O-gallate、Procyanidin B-2(or 4)3′-O-gallate、Petunidin-3-glc-4-vinylphenol和Malvidin-3-glc-4-vinylepicatechin等。酸性甲醇-水提取的"紫娟"晒青绿茶红色素水溶性好,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酸性条件下该色素对光、低温有很好的稳定性,耐氧化性与耐还原性较强。Cu2+、Fe3+使色素稳定性变差。明确了"紫娟"晒青绿茶呈现紫色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晒青绿茶 花色苷 黄酮类 多酚类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SI-MS/MS测定动物性食品中19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雅丽 郝晓蕾 +3 位作者 冀宝庆 胥传来 沈崇钰 丁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2-506,共5页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甲喹、恶喹酸、双氟沙星、沙拉沙星、司帕沙星、丹诺沙星、氟罗沙星、马波沙星、伊诺沙星、奥比沙星、培氟沙星、萘啶酸、吡哌酸、洛美沙星和西诺沙星19种...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甲喹、恶喹酸、双氟沙星、沙拉沙星、司帕沙星、丹诺沙星、氟罗沙星、马波沙星、伊诺沙星、奥比沙星、培氟沙星、萘啶酸、吡哌酸、洛美沙星和西诺沙星19种喹诺酮类药物的HPLC-ESI-MS/MS检测方法。动物组织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甲酸水溶液-甲醇体系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检测器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50μg/kg,相关系数(r)大于0.9956,检出限为0.3μg/kg,19种喹诺酮类药物在鸡肉和鱼肉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3%~96.3%、79.7%~94.2%,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动物性食品 HPLC-esi-MS/MS 多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ESIMS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丽 刘志强 +2 位作者 许庆轩 宋凤瑞 刘淑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人参粗提物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0.2%的醋酸水溶液和乙腈),分离并检测了人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的联用和质谱的源内C ID技术获...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人参粗提物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0.2%的醋酸水溶液和乙腈),分离并检测了人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的联用和质谱的源内C ID技术获得了其中主要色谱峰相对应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皂苷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源内CID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ESIMS/MS测定蜜胺餐具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 被引量:17
9
作者 井伟 唐熙 +7 位作者 吕水源 李小晶 陈旻实 陈锦东 吴洪成 郑思远 江晓芬 陈锦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正离子源质谱(LC-ESI MS/MS)检测蜜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方法。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柱,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乙酸铵/乙酸缓冲溶液(pH4.0)(40∶60,体积比),以多反应离子监测对三聚氰胺做定性定量分析。在水...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正离子源质谱(LC-ESI MS/MS)检测蜜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方法。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柱,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乙酸铵/乙酸缓冲溶液(pH4.0)(40∶60,体积比),以多反应离子监测对三聚氰胺做定性定量分析。在水、3%乙酸、10%乙醇模拟物中,三聚氰胺在3.00~13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目标物的峰面积和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00μg/L;而其在橄榄油和异辛烷模拟物中的线性范围为5.00~130.00μg/L,检出限(S/N=3)为3.00μg/L。在10.00、50.00、80.00μg/L加标水平下的样品回收率为98%~104%,RSD为3.0%~3.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满足蜜胺餐具及相关产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LC—esi MS/MS 蜜胺餐具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诺甙环口差向异构体的HPLC和ESI-TOF-MS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存玉 赵毅民 +3 位作者 乔善义 刘勤 谢剑炜 张永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84-1786,共3页
Morroniside consists of two anomeric isomers, α-morroniside and β-morroniside. These two anomeric compounds have been separated by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using a gradient mobile ... Morroniside consists of two anomeric isomers, α-morroniside and β-morroniside. These two anomeric compounds have been separated by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using a gradient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water at 7 ℃, and verified to be anomers of morroniside by ESI-TOF-MS. The higher peak in the chromatogram was appointed to α-morroniside according to NMR data report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 The molar ratio of α-morroniside to β-morroniside was found to be 2.855∶1 at 25 ℃. Temperature appeare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separation result, and a better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at a lower temperature. The relative peak height of β-morroniside in the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measured with positive ion ESI-TOF mass spectrometer was only a half of that in UV chromatogram. This indicates that β-morroniside is less sensitive to positive 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han the α-is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甙 差向异构体 HPLC esi-TOF-MS分析 中药 山茱萸 电喷雾质谱 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与附子、黄连配伍的HPLC-ESI-MS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芹芹 张旭 +2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2-1336,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比例的人参与附子或黄连的水煎液、药渣和沉淀进行研究,共鉴定了8种人参皂苷,发现加入附子或黄连后,溶液中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明附子或黄连中的某些成分阻止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比例的人参与附子或黄连的水煎液、药渣和沉淀进行研究,共鉴定了8种人参皂苷,发现加入附子或黄连后,溶液中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明附子或黄连中的某些成分阻止了皂苷的溶出;同时以抗坏血酸作对照,应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法(FRAP)测定了人参单煎液及人参与附子、黄连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证明,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人参单煎液,同时也高于人参与附子或黄连单煎混合液的抗氧化活性,但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这可能与煎煮过程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附子 黄连 液-质联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UPLC-ESI-MS/MS分析吡蚜酮和异丙威SC在稻田中的残留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全胜 曹梦超 +3 位作者 刘雅楠 魏鹏 朱国念 王蒙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1-437,共7页
采用改良Qu ECh 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建立了吡蚜酮和异丙威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吡蚜酮和异丙威悬浮剂(SC)在稻田中的残留沉积及持留特性。于稻田空白样品中添加... 采用改良Qu ECh 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建立了吡蚜酮和异丙威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吡蚜酮和异丙威悬浮剂(SC)在稻田中的残留沉积及持留特性。于稻田空白样品中添加吡蚜酮和异丙威至0.001~1 mg·kg-1的浓度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和盐析净化,UPLC-MS/MS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2%~115.9%,相对标准偏差为2.6%~19.1%,两者在田水和植株(土壤)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达到0.001 mg·kg-1和0.005 mg·kg-1,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稻田中痕量水平的吡蚜酮和异丙威。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异丙威SC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吡蚜酮的半衰期为0.7~12.6 d,异丙威的半衰期为0.4~5.2 d,表明两者在环境中均属于易降解化合物。此外,与WG剂型相比,SC剂型的吡蚜酮·异丙威在植株上表现出更高的消解速率,而在土壤中则较低,显示剂型对农药的持留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蚜酮 异丙威 稻田 残留沉积 持留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原花青素的ESI-MS分析及其低聚体的RP-HPLC-MS/MS法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丽嫚 黄曼 +2 位作者 涂世 陈静 刘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1-225,共5页
以高粱加工后的副产物——高粱外种皮为原料,采用电子喷雾离子化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spectroscopy,ESI-MS)对ADS-17大孔树脂纯化的高纯度高粱原花青素(sorghum procyanidins,SPC)的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 以高粱加工后的副产物——高粱外种皮为原料,采用电子喷雾离子化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spectroscopy,ESI-MS)对ADS-17大孔树脂纯化的高纯度高粱原花青素(sorghum procyanidins,SPC)的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质谱(RP-HPLC-MS/MS)联用对Toyopearl HW-40凝胶色谱分离的SPC-5级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SPC为低聚体原花青素,包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单体、原花青素二~六聚体;SPC-5由8种三聚体和1种二聚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原花青素 凝胶色谱 电子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RP-HPLC-esi-MS/MS)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肝金属硫蛋白亚型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ESI-MS,MALDI-TOF-MS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锐 纪建国 +2 位作者 袁洪生 管华诗 茹炳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由于金属硫蛋白 (MT)基因的多态性 ,决定不同亚型的 MT异构体的存在 ,MT亚型异构体的结构是MT功能研究的基础 .通过离子交换柱可将 MT分成 MT-1和 MT-2两个异构体 ,用不同条件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可将 MT-1和 MT-2分成不同的... 由于金属硫蛋白 (MT)基因的多态性 ,决定不同亚型的 MT异构体的存在 ,MT亚型异构体的结构是MT功能研究的基础 .通过离子交换柱可将 MT分成 MT-1和 MT-2两个异构体 ,用不同条件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可将 MT-1和 MT-2分成不同的亚型异构体 ,并利用 MALDI-TOF MS和 LC-ESI-MS对比确定了它们的分子量 .结果表明 ,兔肝 MT在不同的 p H条件下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的亚型异构体 .在酸性条件下 ,MT-1可分为 2个主要亚型异构体 ,分子量分别为 61 49.0和 62 44.5 ,而 MT-2主要分为 3个亚型异构体 ,分子量分别为 61 49.0 ,62 44.0和 61 2 7.0 . MT-1和 MT-2有 2个亚型异构体分子量相同的异构体存在 .在酸性条件下 ,MT-1的 2个异构体及 MT-2分子量为 61 2 7的亚型异构体可稳定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分离 鉴定 金属硫蛋白 亚型异构体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ESI-MS分离和测定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的有效成分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菊峰 周芸 +1 位作者 郭方遒 黄兰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4-196,共3页
本文报道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分离和测定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中主要活性成分尿苷和腺苷的方法。本法使用Shimadzu VP ODS色谱柱,以水甲醇甲酸(90∶9.0∶1.0,V/V)为流动相,2 氯腺苷为内标,选择性离子检测(... 本文报道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分离和测定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中主要活性成分尿苷和腺苷的方法。本法使用Shimadzu VP ODS色谱柱,以水甲醇甲酸(90∶9.0∶1.0,V/V)为流动相,2 氯腺苷为内标,选择性离子检测(SIM)模式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尿苷和腺苷线性范围分别为2.0~110.0μg·mL-1和1.0~120.0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3μg·mL-1和0.2μg·mL-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0%~103.3%。该法已成功地用于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中尿苷和腺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化 质谱 冬虫夏草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UPLC-ESI-MS快速测定博落回各器官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钟明 黄可龙 +3 位作者 曾建国 黎霜 佘金明 张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99-1905,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技术,对中药博落回各器官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样品经超声萃取后,通过UPLC-ESI-MS快速测定了8种生物碱在根、茎、叶和果荚中的含量,获得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技术,对中药博落回各器官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样品经超声萃取后,通过UPLC-ESI-MS快速测定了8种生物碱在根、茎、叶和果荚中的含量,获得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和离子碎片等信息,并从博落回果荚中分离、鉴定隐品碱。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测定博落回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8种生物碱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 5~0.998 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6%~104.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3%,检出限为0.123~1.27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生物碱 博落回 隐品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处理下植物组织中甜菜碱和脯氨酸的HPLC-ESI-MS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勇 翁跃进 杨春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86,共4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HPLC -ESI-MS)联用技术 ,优化了 pH、流速、温度、鞘气和辅气等相关影响因素 ,建立了一个有选择性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 ,鉴定盐处理下植物组织提取物中的甜菜碱和脯氨酸 ,一次性快速地分析了甘氨酸甜...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HPLC -ESI-MS)联用技术 ,优化了 pH、流速、温度、鞘气和辅气等相关影响因素 ,建立了一个有选择性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 ,鉴定盐处理下植物组织提取物中的甜菜碱和脯氨酸 ,一次性快速地分析了甘氨酸甜菜碱、β_丙氨酸甜菜碱、葫芦巴碱、脯氨酸甜菜碱、4_羟脯氨酸甜菜碱和脯氨酸等6种化合物。其标准曲线 (50~1000ng/mL)呈直线 ,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15%,回收率在94.0%~97.0 %之间。运用这一方法已经分析了大麦、小麦、大豆、甜菜和碱蓬等植物组织中的甜菜碱和脯氨酸 ,获得了较理想的实验数据 ,为揭示甜菜碱和脯氨酸与植物的耐盐性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植物组织 甜菜碱 脯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蛹表达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糖基化修饰分析
18
作者 刘晓黎 刘宇博 +4 位作者 李学臣 陈秋实 范琦 张嘉宁 李文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EPO比活性约为1190 U/μg,其糖基化修饰位点与人体表达的EPO一致,有3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O-糖基化位点.凝集素杂交实验结合质谱结果表明,柞蚕蛹表达的rhEPO的糖链中缺乏唾液酸修饰,而缺少唾液酸修饰的EPO通过鼻腔给药后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rirus,ApNPV)宿主载体表达系统表达后的糖基化与生物活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促红细胞生成素 柞蚕蛹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与桑色素ESI-MS裂解行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尹智慧 孙长海 方洪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11,共7页
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辅助解析并比较槲皮素与桑色素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负离子模式下的裂解行为。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d)水平,对槲皮素与桑色素的分子空间构型进行优化,确定稳定的几何... 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辅助解析并比较槲皮素与桑色素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负离子模式下的裂解行为。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d)水平,对槲皮素与桑色素的分子空间构型进行优化,确定稳定的几何构型与去质子化位点,在RB3LYP/6-31+G(2d,2p)水平,计算相对碎裂电压下的二级质谱中碎片离子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能量,通过比较准分子离子稳定构型并结合基组重叠误差(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BSSE)校正后的键解离能(Bond dissociation energy,BDE),推导了质谱碎裂过程。结果显示:槲皮素的稳定构型为A,B,C环处于同一平面,桑色素上的2'-OH使得B环与AC环之间翻转一定角度,二面角D(1,2,1',6')为-134.662 4°。槲皮素与桑色素的质谱裂解过程主要通过C环跨环裂解产生,且具有多种开裂方式,开裂先后顺序为:1,2开裂、0,2开裂、1,3开裂、1,4开裂与0,4开裂,分别生成碎片离子1,2A-,0,2A-,1,3A-,1,4A-与0,4A-,并逐步进行后续裂解,而2'-OH的存在促进了桑色素的裂解。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黄酮醇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醇 量子化学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裂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PLC-ESI-MS/MS区分黄芩中黄酮C-苷异构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巍 宋凤瑞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采用 HPLC-ESI-MS/MS联用技术区分了黄芩中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黄酮 C-苷类化合物 5 ,7-OH-6-C-阿拉伯糖 -8-C-葡萄糖黄酮和 5 ,7-OH-6-C-葡萄糖 -8-C-阿拉伯糖黄酮 .阐述了黄酮 C-苷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MSn)的... 采用 HPLC-ESI-MS/MS联用技术区分了黄芩中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黄酮 C-苷类化合物 5 ,7-OH-6-C-阿拉伯糖 -8-C-葡萄糖黄酮和 5 ,7-OH-6-C-葡萄糖 -8-C-阿拉伯糖黄酮 .阐述了黄酮 C-苷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MSn)的特征碎裂规律 ,证明了 [M-H-60 ]- ,[M-H-90 ]- 及 [M-H-1 2 0 ]-离子是其特征离子 .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 C-6位五碳糖取代和 C-8位六碳糖取代的黄酮 C-苷二级串联质谱产生的 [M-H-60 ]- 离子 (0 ,3  5X) ,其丰度一般大于 5 0 % ;而对于 C-6位六碳糖取代和 C-8位五碳糖取代的黄酮 C-苷二级串联质谱产生的 [M-H-60 ]-离子 (0 ,35X) ,其丰度一般小于 5 0 % .据此可区分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黄酮 C-苷类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si-MS/MS 黄芩 黄酮C-苷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