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曲柳挥发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对长白落叶松针叶抗虫次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1
作者 叶懿 张春文 +9 位作者 孟昭军 翟信 宗晓东 陶萌萌 吴成丹 檀明明 李欣素 李颜颜 丁妍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为探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挥发物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针叶抗虫次生物质影响的潜在机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行间混交的长白落叶松幼树与水曲柳幼树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挥... 为探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挥发物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针叶抗虫次生物质影响的潜在机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行间混交的长白落叶松幼树与水曲柳幼树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挥发物的组分,使用水曲柳挥发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对长白落叶松进行熏蒸处理,检测长白落叶松针叶的总酚、类黄酮与单宁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水曲柳幼树与长白落叶松幼树挥发物组成成分相差较大,长白落叶松挥发物种类多,以单萜类物质为主,其主要挥发物有α-蒎烯、β-蒎烯与3-蒈烯;而水曲柳挥发物种类仅有5种,其主要挥发物为DMNT。DMNT熏蒸处理能够短时间内(4~6 d)显著提高长白落叶松针叶的类黄酮与单宁质量分数,但对总酚质量分数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通过释放DMNT影响混交林内长白落叶松针叶内类黄酮与单宁质量分数,进而提升长白落叶松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e)-4 8-二甲基-1 3 7-壬三 次生代谢物质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沽油种子超临界CO_2萃取物中角鲨烯和维生素E的GC-MS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贾春晓 毛多斌 +2 位作者 杨靖 孙晓丽 宋艳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6-258,289,共4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出的省沽油种子油中角鲨烯和维生素E进行分析。省沽油种子油的萃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压力25MPa,温度50℃,时间2h;种子油用GC-MS方法分析,以正三十二烷为内标,用内标标准曲...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出的省沽油种子油中角鲨烯和维生素E进行分析。省沽油种子油的萃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压力25MPa,温度50℃,时间2h;种子油用GC-MS方法分析,以正三十二烷为内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同时测定省沽油种子油中角鲨烯和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种子油的收率为28.83%;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平均回收率在96.0%~9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测限在2.0~2.5mg/L之间;省沽油种子油中含角鲨烯4.65%维堆安E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省沽油种子 角鲨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E,E-8,10-十二碳二烯-1-醇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涛 郝双红 +1 位作者 田暄 张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利用Schlosser Wittig反应,以ω 溴代辛醇三苯基瞵和 2E 丁烯醛为原料,制备苹果蠹蛾性信息素E,E 8, 10 十二碳二烯 1 醇,反应所得产物反式选择性高,其中E,E 异构体的含量达 98%。
关键词 e e-8 10-十二碳二-1-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 立体选择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在桃蚜-七星瓢虫化学通讯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帅帅 原国辉 +3 位作者 柴晓乐 郭线茹 滕小慧 李为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探明(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在瓢虫和蚜虫化学通讯中的意义,在Y形嗅觉仪中测试了桃蚜和七星瓢虫对(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单剂及一系列混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单剂对七星瓢虫成虫均有... 为了探明(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在瓢虫和蚜虫化学通讯中的意义,在Y形嗅觉仪中测试了桃蚜和七星瓢虫对(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单剂及一系列混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单剂对七星瓢虫成虫均有引诱作用,剂量阈值均为20μg。二者混合测试时,5μg(-)-β-石竹烯能抑制20μg(E)-β-法尼烯对七星瓢虫的引诱作用,但随着(-)-β-石竹烯添加量继续增加,混合物会重新变为引诱作用。与此相似的是,5μg或10μg剂量的(E)-β-法尼烯能显著抑制20μg(-)-β-石竹烯对七星瓢虫的引诱作用,但更高(E)-β-法尼烯剂量加入时,混合物也会重新恢复引诱功能。2种烯烃均对桃蚜有驱避作用,(E)-β-法尼烯的最低有效驱避剂量为0.4μg,(-)-β-石竹烯仅在最大剂量(20μg)测试时才有极显著驱避作用。20μg和40μg的(-)-β-石竹烯添加量可以抑制0.4μg(E)-β-法尼烯对桃蚜的驱避作用,更高添加量会使混合物重新恢复驱避活性。当(-)-β-石竹烯剂量固定为20μg时,(E)-β-法尼烯以供试任何剂量混入均会产生行为学中性混合物。两种烯烃均能引诱七星瓢虫,驱避桃蚜,但以特定比例混合对两种昆虫均会变成行为学中性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桃蚜 (e)-法尼 (-)-石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聚苯乙烯负载烯基硒醚固相合成(E)-1,2-二取代乙烯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晓玲 余利明 +1 位作者 盛寿日 宋才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2-234,共3页
聚苯乙烯负载硒溴与炔基锂反应合成聚苯乙烯负载炔基硒醚 ,再与LiAlH4 反应制得聚苯乙烯负载反式烯基硒醚 ;此负载型烯基硒醚在NiCl2 (PPh3 ) 2 存在下与格氏试剂发生的偶联反应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 (E) - 1,2
关键词 固相有机合成 聚苯乙负载基硒醚 格氏试剂 偶联反应 (e)-1 2-二取代乙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E)-胆甾-4-烯-3,6-二酮-3-肟和(6E)-胆甾-4-烯-3,6-二酮-6-肟的1D-NMR谱学特征及构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建国 甘春芳 范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3-526,530,共5页
采用^1H和^13C NMR对海绵中存在的同分异构体(6E)-胆甾-4-烯-3,6-二酮-6.肟(1)和(3E)-胆甾-4-烯-3,6-二酮-3-肟(2)进行结构分析,表征了它们在^1H和^13C NMR波谱中H2-H7及C2~C7之间的谱学差别,并对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进行... 采用^1H和^13C NMR对海绵中存在的同分异构体(6E)-胆甾-4-烯-3,6-二酮-6.肟(1)和(3E)-胆甾-4-烯-3,6-二酮-3-肟(2)进行结构分析,表征了它们在^1H和^13C NMR波谱中H2-H7及C2~C7之间的谱学差别,并对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这两种位置异构体进行了构象分析和结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构象分析 (6e)-胆甾-4--3 6-二酮-6- (3e)-胆甾-4-3 6-二酮-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62K点突变将紫穗槐二烯合酶变为(3R)-(E)-nerolidol合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振秋 高瑞平 +2 位作者 程隆斌 刘秀华 朱华结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8,共7页
倍半萜合酶家族催化单一底物法尼基焦磷酸形成近300多种链式、单环、双环和三环倍半萜烯、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产生种类更加繁多的倍半萜衍生物。详细了解倍半萜合酶产物特异性性决定机制将会为倍半萜合酶的理性设计,定向生成新型化合... 倍半萜合酶家族催化单一底物法尼基焦磷酸形成近300多种链式、单环、双环和三环倍半萜烯、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产生种类更加繁多的倍半萜衍生物。详细了解倍半萜合酶产物特异性性决定机制将会为倍半萜合酶的理性设计,定向生成新型化合物打下基础。本研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紫穗槐二烯合酶RxR基序及相关的D300位点进行了点突变,发现保守基序中R262K单点突变后其酶促反应主产物为(3R)-(E)-nerolidol,而R262L突变使酶失去活性,R264K突变则对产物比例无影响,显示保守基序中第一个精氨酸在活性中心疏水环境的维持中非常关键。D300突变结果显示此氨基酸对酶的活性维持非常必要,结合R262突变结果,推测R262和D300间的非键相互作用对酶活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由于RxR基序在倍半萜合酶家族中非常保守,因此其作用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萜合酶 紫穗槐二合酶 (3R)-(e)-nerolidol合酶 定点突变 产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基硒醚的制备和(E)-α-溴代烯基硒醚的立体选择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春耘 章荣立 +1 位作者 黄佳娣 蔡明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52-355,共4页
乙基溴化镁与末端炔烃反应生成炔基Grignard试剂,后者与芳硒基溴作用较高产率地制得了炔基硒醚.通过炔基硒醚与溴化氢在苯中的加成反应,立体选择地合成了(E)-α-溴代烯基硒醚.
关键词 制备 炔基硒醚 立体选择合成 (e)-α-溴代基硒醚 乙基溴化镁 溴化氢 有机合成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实(E)-β-丁香烯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9
作者 陶然 任国慧 +2 位作者 房经贵 李晓鹏 李阿英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电子克隆获得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E)-β-丁香烯合酶基因的cDNA序列;以从葡萄品种‘德引84-1’(‘Deyin 84-1’)果肉中提取的mRNA为cDNA模板,利用特异PCR技术克隆得到1个全长1 880 bp的基因,被命名为Vv-E...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电子克隆获得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E)-β-丁香烯合酶基因的cDNA序列;以从葡萄品种‘德引84-1’(‘Deyin 84-1’)果肉中提取的mRNA为cDNA模板,利用特异PCR技术克隆得到1个全长1 880 bp的基因,被命名为Vv-ECar(GenBank登录号JF808010),该基因序列包括开放阅读框1 674 bp、3'非翻译编码区209 bp和poly+(A)28 bp,可编码557个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葡萄Vv-ECa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葡萄VvGwECar2基因的同源性达93%,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0.8%,均含有植物萜类合酶家族共有的保守域DDXXD;葡萄Vv-ECar与茶〔Camellia sinensis(Linn.)O.Kuntze〕和杨(Populus balsamifera subsp.trichocarpa×P.deltoids)的萜类合酶相关基因同源性均在73%以上;分子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也显示葡萄Vv-ECa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同源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葡萄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均有Vv-ECar基因的表达,但其相对表达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先低后高的趋势,其中在幼果期相对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e)-丁香合酶 Vv—eCar基因 克隆 表达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在玉米中的转化与筛选
10
作者 邢小龙 常纪苹 +2 位作者 付忠军 胡德升 胡彦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为获得转基因抗虫玉米,将[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导入玉米,并进行鉴定和筛选。在[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的两端分别添加Nco I和Bam H I酶切位点,并进行人工合成。将EβF合成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 FGC5941连接,经双酶... 为获得转基因抗虫玉米,将[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导入玉米,并进行鉴定和筛选。在[反]-β-法尼烯(EβF)合成酶基因的两端分别添加Nco I和Bam H I酶切位点,并进行人工合成。将EβF合成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 FGC5941连接,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 FGC5941-EβF构建成功;载体p FGC5941-EβF转化农杆菌EHA105后用玉米芽尖侵染法将EβF合成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对转化植株进行除草剂抗性筛选以及EβF合成酶基因和bar基因的PCR鉴定后,共得到18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法尼(eβF)合成酶基因 玉米 表达载体构建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基硫醚的制备和(E)-α-碘代烯基硫醚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11
作者 桑晓燕 王冬 蔡明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乙基溴化镁与末端炔烃反应生成炔基Grignard试剂,后者与芳(烷)基硫氯作用高产率地制得了炔基硫醚.通过炔基硫醚与碘化氢在二氯甲烷中的加成反应,高产率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E)-α-碘代烯基硫醚.
关键词 炔基硫醚 (e)-α-碘代基硫醚 炔基Grignard试剂 立体选择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O'-二乙基6-(4-甲基苯基)-1E,3E,5E-己三烯基膦酸酯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12
作者 石德清 陈茹玉 翁林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了标题化合物C17H23O3P(Mr=306.32)的结构.该单晶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9.852(1),b=9.887(1),c=19.949(3) ,α=83.161(4),β=87.012(3),γ=66.085(3)°,V=1763.7(4) 3,Z=4,Dc=1.154g/cm3,F(000)=656,μ=0.163... 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了标题化合物C17H23O3P(Mr=306.32)的结构.该单晶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9.852(1),b=9.887(1),c=19.949(3) ,α=83.161(4),β=87.012(3),γ=66.085(3)°,V=1763.7(4) 3,Z=4,Dc=1.154g/cm3,F(000)=656,μ=0.163mm-1,最终反射点的R=0.0785,ωR=0.1854(I>2σ( )).X-单晶衍射表明标题化合物的三个碳碳双键为全反式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 O’-二乙基6-(4-甲基苯基)-le 3e 5e-己三基膦酸酯 合成 晶体结构 立体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象鼻虫性信息素(E)-2-丁烯酸-(Z)-3-十二烯基酯的全合成
13
作者 刘瑾 李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Z)-3-dodecen-1-yl(E)-2-butenoate was synthesized starting from acetylene. The key feature of this approach is use of ethylene diamine in the reaction of acetylene and sodium amide for synthesizing 1-decyne. This reac... (Z)-3-dodecen-1-yl(E)-2-butenoate was synthesized starting from acetylene. The key feature of this approach is use of ethylene diamine in the reaction of acetylene and sodium amide for synthesizing 1-decyne. This reaction allowed a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terminal alkyne with a long chain from cheap and common chemicals. The title sex pheromone synthesized showed highly attractant activity in the field to 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引诱剂 甘薯 害虫 生物活性 甘薯象鼻虫 性信息素 全合成 (e)-2--(Z)-3-十二基酯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烷烯羧酸的合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适适 田红玉 +2 位作者 孙宝国 彭娟 杨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25-1127,共3页
以脂肪醛与丙二酸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反应制备了(E)-3-烷烯羧酸,反应以二甲苯为溶剂,在回流条件下进行。考察了哌啶、吡啶及4-二甲氨基吡啶(DMAP)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哌啶催化时,反应产率最高,可达70%左右,(E)-3-烷烯... 以脂肪醛与丙二酸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反应制备了(E)-3-烷烯羧酸,反应以二甲苯为溶剂,在回流条件下进行。考察了哌啶、吡啶及4-二甲氨基吡啶(DMAP)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哌啶催化时,反应产率最高,可达70%左右,(E)-3-烷烯羧酸与副产物α,β-不饱和羧酸的摩尔比可达12/1以上;DMAP作催化剂,产率较低,在60%左右,反应选择性略高于哌啶;吡啶作催化剂时产率最低,反应选择性也最差,(E)-3-烷烯羧酸与副产物α,β-不饱和羧酸的摩尔比只有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3-羧酸 KNOeVeNAGeL反应 脂肪醛 丙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马鞭草烯酮肟醚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晓宇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康国强 商明昊 雷福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4,共8页
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对羰基进行肟化和分离,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得到40个新型( Z )-/( E )-马鞭草烯酮肟醚(4a ~4t ,包括20对 Z / E 异构体),采用 1 H NMR、 13 C NMR 、FT-IR、UV-vis和ESI-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 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对羰基进行肟化和分离,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得到40个新型( Z )-/( E )-马鞭草烯酮肟醚(4a ~4t ,包括20对 Z / E 异构体),采用 1 H NMR、 13 C NMR 、FT-IR、UV-vis和ESI-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下,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E )- 4r (R=2,6-C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77.8%,化合物( E )- 4s (R=2,6-F)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72.7%,化合物( E )- 4n (R= p -CN)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率为70.8%,( Z )-/( E )-异构体对一些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显示一定差异。建立了( E )-马鞭草烯酮肟醚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活性的CoMFA模型( r 2 =0.992, q 2 =0.507),进行3D-QSAR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用于设计具有潜在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马鞭草 肟醚 Z - e 异构体 抑菌活性 3D-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释放E-β-法尼烯对黄山贡菊蚜虫的生态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海波 刘玉军 陈龙胜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为评价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对黄山贡菊蚜虫及自然天敌的生态调控作用,本研究将EβF加入缓释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将其释放到黄山贡菊田中,利用昆虫诱捕器并结合田间观察,调查蚜虫及其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 为评价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对黄山贡菊蚜虫及自然天敌的生态调控作用,本研究将EβF加入缓释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将其释放到黄山贡菊田中,利用昆虫诱捕器并结合田间观察,调查蚜虫及其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EβF能够有效降低黄山贡菊无翅蚜虫的种群数量(2015:P<0.01,2016:P<0.01),而对有翅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瓢虫类(2015:P<0.05,2016:P<0.05)、食蚜蝇类(2015:P<0.01,2016:P<0.05)天敌有较好的吸引作用。该结果证实,EβF对黄山贡菊蚜虫及自然天敌具有良好的生态调控作用,可以作为黄山贡菊蚜虫综合治理的潜在措施,以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贡菊 e-法尼(eβF) 蚜虫 自然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α,β-不饱和硝基烯烃的高度区域选择性合成方法
17
作者 谢隽毅 张斌 +4 位作者 陈仁尔 周其忠 徐土根 叶余原 蒋华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08-312,326,共6页
醛和硝基甲烷在甲醇和NaOH水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在0℃反应,随后用稀盐酸处理,生成(E)-α,β-不饱和硝基烯烃单一化合物,反应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收率较高(76%~95%).合成方法便捷、高效、清洁,属于绿色合成.
关键词 硝基甲烷 (e)-α β-不饱和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新晶体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18
作者 刘利娜 周勇 林翠梧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1166,共6页
以甲醛、二甲胺和对羟基肉桂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合成方法得到(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EDP)产物粗产品,再根据产物与原料的不同物化性质,采用简单而且省时省力的沉淀法和重结晶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无色块状晶体化合物,质谱... 以甲醛、二甲胺和对羟基肉桂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合成方法得到(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EDP)产物粗产品,再根据产物与原料的不同物化性质,采用简单而且省时省力的沉淀法和重结晶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无色块状晶体化合物,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该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的其他相关参数:a=18.060(14),b=9.742(8),c=12.710(10),α=90°,β=109.829(9)°,γ=90°,V=2 104(3)3,Z=8,F(000)=768.0,晶体密度Dc=1.119 mg/m3,化合物分子量Mr=177.24,衍射波长λ=0.710 73,可观察衍射点R=0.047 5,全部衍射点wR=0.145 0,独立衍射点中强度大于2σ的衍射点数为3 542。通过查新,获知该物质为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4-(3-(二甲氨基)丙-1-基)苯酚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多黏菌素E等6种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胡永煜 吴湜 +3 位作者 郑永贵 杨洋 郭燕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0株,将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与上述6种抗菌药物联合,采用棋盘法对6种联合用药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药敏试验的结果和临床意义以联合抑菌指数(FIC)判断。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多黏菌素E对97%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表现出协同或相加作用,两药联合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两单药MIC的1/4。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对93%的菌株有协同或相加作用,两药联合的MIC分别为两单药MIC的1/4。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替加环素联合对4%、49%和47%的菌株产生协同、相加和无关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联合对75%、68%和65%的菌株产生相加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这3种药物联合产生协同作用的菌株≤13%。未发现头孢哌酮-舒巴坦与以上6种药物联合发生拮抗作用。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体外联合的药敏试验结果良好,多数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提示头孢哌酮-舒巴坦与这些药物联合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多黏菌素e 美罗培南 替加环素 阿米卡星 棋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E,4E)-N-(2-氨基乙基-5-(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5基)戊-2,4-二烯酰胺的合成及其降血脂作用
20
作者 吐尔孙拜克·叶尔达 纳森巴特 赵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11-1818,共8页
以金属钠为催化剂,加热回流合成(2E,4E)-N-(2-氨基乙基-5-(苯并[d][1. 3][二氧杂环戊烯]-5基)戊-2,4-二烯酰胺(C14H16N2O3,胡椒酸乙二胺,EPA),利用XRD、IR、1H、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以EPA的产率为指标,研究其最佳合成... 以金属钠为催化剂,加热回流合成(2E,4E)-N-(2-氨基乙基-5-(苯并[d][1. 3][二氧杂环戊烯]-5基)戊-2,4-二烯酰胺(C14H16N2O3,胡椒酸乙二胺,EPA),利用XRD、IR、1H、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以EPA的产率为指标,研究其最佳合成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1. 0 g(通氮气保护),加热回流温度65~70oC,反应时间45~48 h,为较好的合成工艺条件,EPA的合成收率达62. 93%以上,论文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同时,EPA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和LDL-C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2. 5 mg/kg剂量时显著升高HDL-C水平;并能显著升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由此可知,降血脂作用与传统降血脂药物辛伐他汀相比,以降LDL-C作用更为明显。EPA具有一定的辅助降血脂功能及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e 4e)-N-(2-氨基乙基-5-(苯并[d][1 3][二氧杂环戊]-5基)戊-2 4-酰胺 合成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