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斌 薛金金 +2 位作者 江和源 张建勇 王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5-323,共9页
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是一类儿茶素的氧化产物,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揉捻等工序使茶叶细胞破碎导致儿茶素与酶接触,进而氧化形成的。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TSs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功能。本文就从TSs的发现、形成机理、分... 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是一类儿茶素的氧化产物,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揉捻等工序使茶叶细胞破碎导致儿茶素与酶接触,进而氧化形成的。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TSs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功能。本文就从TSs的发现、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分离制备、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儿茶素 聚酯儿茶素 聚酯儿茶素 茶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GLUT2/G6PD/GS表达和血糖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买文丽 郭洋 +3 位作者 佘光鹏 吕寅春 郑倩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9-1775,共7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糖原合酶(GS)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后采用数字随机...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糖原合酶(GS)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后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糖尿病模型(M)组、二甲双胍(Met)组、EGCG低剂量(EL)组和EGCG高剂量(EH)组,另设正常对照(Con)组,每组10只,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其余2组均灌服生理盐水(0.1 mL/kg),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PAS染色检查肝糖原含量;real-time PCR检测G6P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GS和GLUT2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Con组比较,M组大鼠FBG、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肝糖原含量、G6PD mRNA表达水平、GS蛋白表达水平和GLU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给药组大鼠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ISI、肝糖原含量、G6PD mRNA表达水平、GS蛋白表达水平和GLU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LUT2-G6P-G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2糖尿病 葡萄糖转运蛋白2 葡萄糖-6磷酸 糖原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氧化酶来源对酶促氧化儿茶素生成二聚体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付静 赵冠杰 +2 位作者 燕飞 苏威 江和源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0-455,共6页
为探明不同来源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对儿茶素氧化生成二聚体产物的催化能力和形成产物的特点,考查皇冠梨和山药来源的PPO催化儿茶素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自然pH值条件下,皇冠梨PP... 为探明不同来源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对儿茶素氧化生成二聚体产物的催化能力和形成产物的特点,考查皇冠梨和山药来源的PPO催化儿茶素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自然pH值条件下,皇冠梨PPO和山药PPO均能催化形成二聚体氧化产物脱氢聚酯型儿茶素(dehydrotheasinensin,DTSs)、聚酯型儿茶素B(hydrotheasinensins B,TSB)和茶黄素类(Theaflavins,TFs),其中DTSs包括脱氢聚酯型儿茶素A(dehydrotheasinensins A,DTSA)和脱氢聚酯型儿茶素B(dehydrotheasinensins B)。皇冠梨PPO催化儿茶素氧化生成的产物以TFs为主,以TF-3’-G和TFDG为优势组分;而山药PPO酶促氧化儿茶素生成的产物以DTSs为主,以DTSA为优势组分。皇冠梨PPO催化生成TFs的能力是山药PPO的10倍以上,两种PPO催化生成DTSs和TSB的能力相近,但后者在反应120 min以后DTSs生成量迅速增加。底物浓度为5.0 mg/mL时皇冠梨PPO和山药PPO催化生成的DTSA最大含量分别为0.405 mg/mL和0.497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冠梨 山药 多酚氧化酶 茶黄素 ()聚酯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与EC酶促氧化产物及其形成途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施莉婷 江和源 +2 位作者 张建勇 王伟伟 苏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共7页
选择不同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底物组合反应,通过酶促氧化过程得到脱氢聚酯型儿茶素A(dehydrotheasinensin A,DTSA)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 选择不同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底物组合反应,通过酶促氧化过程得到脱氢聚酯型儿茶素A(dehydrotheasinensin A,DTSA)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G),探究EGCG的多条主要氧化反应途径,并探讨歧化途径与苯骈化途径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EGCG溶液加入多酚氧化酶液催化反应后会形成DTSA、没食子酸等产物;在反应液中添加EC后,会形成TF-3-G。添加EC后,EGCG的总消耗率最终提高了3.86%~4.95%;反应前期DTSA的形成率差异不显著,后期DTSA含量在EGCG+EC体系中较单一体系有所降低,差异最大时可达10.84%;添加5 mmol/L EC体系中,TF-3-G的形成量显著高于添加2.5 mmol/L EC体系,其最大值增加了11.16%。EGCG+EC的酶促氧化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反应初始阶段、二聚产物增长阶段、主要途径变更阶段以及二聚产物消耗阶段。初始阶段,体系中以歧化途径和苯骈化途径为主,两条途径所占比例高于85%;在二聚产物增长阶段,随EC的加入,苯骈化途径所占比例增加,而转化形成DTSA的EGCG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歧化途径逐渐减弱。随反应进行,体系中逐步出现多条氧化聚合途径,其他物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产物形成主要途径变更阶段,DTSA出现消耗,TF-3-G缓慢增加。整个过程,歧化途径一直是EGCG酶促氧化的主要反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儿茶素A 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 歧化途径 苯骈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