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乙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系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研究
2
作者 袁颖 张丽锋 +4 位作者 孙彦民 蔡巷 段兴宇 周立山 韩恩山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以茂金属/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异丁基铝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核磁共振碳谱法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助催化剂、反应温度和1-辛烯用量对共聚物的... 以茂金属/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异丁基铝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核磁共振碳谱法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助催化剂、反应温度和1-辛烯用量对共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为1μmol,n(Ti)∶n(Al)∶n(B)为1.0∶300.0∶1.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5 min,1-辛烯用量为2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39×10^(5),1-辛烯含量达26.61%(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乙烯-1-辛烯共聚物 聚合条件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宏亮 李思德 +1 位作者 高丽 毛立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2,共4页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 POE 含量的增加,PP1/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的幅度明显小于 PP2/POE 共混体系,PP1/POE 共混体系和 PP2/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发生在 POE 含量为20%~30%和10%~20%,即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阶段。PP/POE 共混体系中存在界面滑移现象,且 PP 和 POE 的界面相容性对界面滑移现象影响较大,其中 PP1/POE 的界面滑移比PP2/POE 的界面滑移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1 共聚物 流变性能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华 程莹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4-78,共5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乙烯 1 辛烯共聚物 (POE)接枝马来酸酐 (MAH) ,讨论了引发剂、单体、交联抑制剂用量对接枝率和凝胶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引发剂双 2 ,5、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及自制复配引发剂的比较 ,发现采用自制复配引发剂并加...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乙烯 1 辛烯共聚物 (POE)接枝马来酸酐 (MAH) ,讨论了引发剂、单体、交联抑制剂用量对接枝率和凝胶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引发剂双 2 ,5、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及自制复配引发剂的比较 ,发现采用自制复配引发剂并加入适量交联抑制剂可以在获得较高接枝率的同时 ,降低接枝产物的凝胶率 ,得到流动性好的无色或浅黄色的POE g MAH。接枝改性产物应用于氢氧化铝填充聚乙烯体系和超强超韧尼龙体系 ,均获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熔融接枝 马来酸酐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克俭 涂剑刚 王小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48,53,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了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ITA-g-POE)。形成的新弹性体的红外谱图上有接枝单体ITA的特征峰,即POE接枝上ITA。考虑引发剂半衰期随温度的变化,为保证充分反应,必须控制螺杆转速使停留时间在60 s^120 s之间的...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了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ITA-g-POE)。形成的新弹性体的红外谱图上有接枝单体ITA的特征峰,即POE接枝上ITA。考虑引发剂半衰期随温度的变化,为保证充分反应,必须控制螺杆转速使停留时间在60 s^120 s之间的接枝温度为180℃,螺杆转速200 r/min。分别增大单体ITA含量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接枝物的接枝率及熔体流动性先增加后下降,这些是DCP分解及引发接枝、交联和ITA自聚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使然;最佳的配比是m(POE)/m(ITA)/m(DCP)=100/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衣康酸 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和乙烯-1-辛烯共聚物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超勤 张勇 +2 位作者 毛季红 李明 黄凤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研究了聚碳酸酯 (PC)与乙烯 1 辛烯共聚物 (POE)的便金 (PC/POE)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合金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POE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POE可有效地提高合金的低温 (-3 0℃以下 )冲击强度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PC与PO... 研究了聚碳酸酯 (PC)与乙烯 1 辛烯共聚物 (POE)的便金 (PC/POE)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合金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POE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POE可有效地提高合金的低温 (-3 0℃以下 )冲击强度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PC与POE是不相容体系 ,两相存在明显的界面。PC/POE比例极大地影响合金的微观结构。POE质量分数为 5 %时 ,分散相为规则的球形 ;POE质量分数为 2 0 %时 ,分散相形状不规则。在 2 3℃时 ,PC及PC/POE (90 /10 )冲击断面均表现为韧性断裂的特征 ,表面上分布有大量的剪切带 ;在 -3 0℃时 ,PC表现为脆性断裂 ,而在PC/POE (90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乙烯-1-辛烯共聚物 塑料合金 结构 性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冲击改性剂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馥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9,共5页
简述了乙烯 -1-辛烯共聚物 (POE)的性能特点 ,重点介绍了POE对PP、尼龙、PBT、PET。
关键词 新型 抗冲击改性剂 茂金属 特性 应用 乙烯-1-辛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臭氧化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对聚碳酸酯进行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5-158,共4页
聚碳酸酯(PC)与经臭氧化处理的POE共混后,其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抗溶剂性能以及冲击性能对壁厚的依赖性显著改善。在PC中加入经120 m in臭氧化处理的POE后,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相比从24.6 kJ/m2提高到72.5 kJ/m2,低... 聚碳酸酯(PC)与经臭氧化处理的POE共混后,其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抗溶剂性能以及冲击性能对壁厚的依赖性显著改善。在PC中加入经120 m in臭氧化处理的POE后,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相比从24.6 kJ/m2提高到72.5 kJ/m2,低温(-20℃)冲击强度从18.8 kJ/m2提高到68.6 kJ/m2。在丙酮中浸泡4 h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降至3.2 kJ/m2)相比仅降至43.7 kJ/m2。未经改性处理的PC冲击强度从67.7 kJ/m2(壁厚3.2 mm)迅速下降到11.5 kJ/m2(壁厚6.4 mm);经120m in臭氧化处理,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从75.5 kJ/m2(壁厚3.2 mm)仅下降到58.0 kJ/m2(壁厚6.4 mm)。PC/POE(90/10)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与PC相比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 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乙烯-1-辛烯共聚物微孔发泡 被引量:3
9
作者 龙俊 冯连芳 +1 位作者 顾雪萍 张才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7,共8页
针对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发泡过程中泡孔易破裂的问题,提出将马来酸酐(MAH)接枝到POE上、然后与多氨基硅油(PDMS-NH_(2))反应的方法,形成具有支化结构并部分交联的改性POE(POE-PDMS),并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发泡剂进行微孔发泡,系统考... 针对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发泡过程中泡孔易破裂的问题,提出将马来酸酐(MAH)接枝到POE上、然后与多氨基硅油(PDMS-NH_(2))反应的方法,形成具有支化结构并部分交联的改性POE(POE-PDMS),并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发泡剂进行微孔发泡,系统考察了上述改性POE的发泡行为及发泡材料压缩性能,结果表明,PDMS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熔体强度、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拓宽发泡温度范围、改善发泡性能,得到了泡孔密度为1.76×10^(9) cells×cm^(-3)、平均泡孔直径为7.3μm的POE-PDMS微孔发泡材料,其压缩强度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氨基硅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微孔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聚乙烯的空间电荷对电树和水树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党智敏 亢婕 屠德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改善了聚乙烯 (PE)的电气性能。用电声脉冲法测量了样品中的空间电荷分布。测出了在直流预压电压下的短路电树枝的起始电压。对交流电压下抑制水树枝的产生和成长也做了研究。试验发现 ,不同...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改善了聚乙烯 (PE)的电气性能。用电声脉冲法测量了样品中的空间电荷分布。测出了在直流预压电压下的短路电树枝的起始电压。对交流电压下抑制水树枝的产生和成长也做了研究。试验发现 ,不同EAA含量的试样中空间电荷的累积、短路 50 %电树枝的起始电压以及水树枝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电树 水树 乙烯-共聚物 改性聚乙烯 电缆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促进剂对废胶粉/乙烯-1-辛烯共聚物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国良 徐蕙 +2 位作者 夏艳平 曹峥 耿浩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5-188,共4页
研究了不同类型促进剂2-硫醇基苯并噻唑(M)、六次甲基四胺(H)、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CZ)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TMTD)及其含量对废胶粉/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弹性体交联密度、拉伸强度、断面形貌及动态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了不同类型促进剂2-硫醇基苯并噻唑(M)、六次甲基四胺(H)、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CZ)和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TMTD)及其含量对废胶粉/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弹性体交联密度、拉伸强度、断面形貌及动态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剂含量增加,弹性体交联密度不断上升,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CZ含量为1.2%(wt,质量分数,下同)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10.6MPa。随角频率(ω)增大,所有弹性体复数黏度(η~*)、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都增大,损耗因子(tanδ)先增大后减小;含1.2%CZ的弹性体tanδ最小,内耗小,使用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剂 废胶粉 乙烯-1-辛烯共聚物 拉伸强度 动态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应用
12
作者 龚方红 刘春林 +2 位作者 徐建平 蒋必彪 陈爱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3,共3页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了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KN)与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反应,在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极性基团。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当MAH质量分数为1.8%、引发剂DCP的质量分数为0.12%时,可...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了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KN)与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反应,在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极性基团。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当MAH质量分数为1.8%、引发剂DCP的质量分数为0.12%时,可获得性能优良的接枝物。经接枝改性的KN与尼龙6(PA6)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可以制备超韧尼龙,当KN的质量分数为20%时,PA6/KN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95kJ/m2,是纯PA6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 接枝 增韧剂 超韧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1-辛烯溶液共聚合及产物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窦洪鑫 张永辉 +2 位作者 闫冰 曹晨刚 姜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3-1432,共10页
设计开发出一种用于乙烯/1-辛烯共聚制备聚烯烃弹性体(POE)的耐高温桥联双茂锆金属催化剂,系统考察了聚合温度、乙烯压力、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1-辛烯浓度、搅拌速率对乙烯/1-辛烯共聚反应的影响,并采用GPC、DSC、^(13)C NMR等手... 设计开发出一种用于乙烯/1-辛烯共聚制备聚烯烃弹性体(POE)的耐高温桥联双茂锆金属催化剂,系统考察了聚合温度、乙烯压力、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1-辛烯浓度、搅拌速率对乙烯/1-辛烯共聚反应的影响,并采用GPC、DSC、^(13)C NMR等手段对乙烯/1-辛烯共聚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筛选得出了制备POE的间歇溶液聚合最佳工艺条件。对所得到的POE样品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聚合反应条件(反应压力2 MPa,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0 min,搅拌速率1000 r/min,1-辛烯摩尔浓度3.0 mol/L,Al/B/Zr摩尔比150∶1.1∶1)下得到的POE样品,1-辛烯插入率(摩尔分数)高达15.88%,密度为0.865 g/cm^(3),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60℃左右,且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弹性恢复性能,断裂伸长率可达927%,属于典型的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烃弹性体 烃聚合 乙烯 1-辛烯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与中国石化缔结苯酚及乙烯-丙烯共聚物共同事业化意向书
1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76,共1页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年底缔结了苯酚及丙酮共同事业化备忘录,同时就乙烯-丙烯共聚物(EPT)缔结了可行性调查意向书,在中国上海的化学工业区内建250kt/a的苯酚装置(联产150kt/a的丙酮)和75kt/a的...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年底缔结了苯酚及丙酮共同事业化备忘录,同时就乙烯-丙烯共聚物(EPT)缔结了可行性调查意向书,在中国上海的化学工业区内建250kt/a的苯酚装置(联产150kt/a的丙酮)和75kt/a的EPT装置,预计苯酚装置将于2013年第二季度建成,EPT装置将于2013年第四季度建成。预计工程投资额为600亿日元(苯酚装置用400亿日元、EPT装置用200亿日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共聚物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 苯酚装置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意向 事业 化学工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基亚胺钛催化降冰片烯与1-辛烯共聚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嘉锋 倪旭峰 +1 位作者 郑豪 沈之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53-1858,共6页
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氯化钛(Ti)、三异丁基铝(Al)和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酯(B)组成的三元催化体系实现了降冰片烯(NBE)与1-辛烯(OC)的共聚合,得到NOC无规共聚物.探索了催化剂组成、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等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氯化钛(Ti)、三异丁基铝(Al)和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酯(B)组成的三元催化体系实现了降冰片烯(NBE)与1-辛烯(OC)的共聚合,得到NOC无规共聚物.探索了催化剂组成、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等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l)/n(Ti)=5∶1,n(B)/n(Ti)=1∶1,n(Monomer)/n(Ti)=400∶1,n(NBE)/n(OC)=5∶5时,于40℃在甲苯中聚合6 h,共聚合产率达到43.7%,2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NBE=3.01;rOC=0.08.改变助催化剂三异丁基铝的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所得NOC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MWD),得到Mw=3.0×104~6.5×104,MWD=1.91~2.45的NOC共聚物.NOC无规共聚物具有饱和的主链结构且带有较长的侧链,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约87~174℃),并对NOC无规共聚物组成具有很强依赖性.NOC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超过300℃,热稳定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基亚胺钛 降冰片 1-辛烯 无规共聚物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橡胶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威武 刘进朝 +1 位作者 余晓斌 包永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37,共6页
采用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钠-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经乳液聚合制备了少量巴豆酸乙烯酯(VCA)或甲基丙烯酸乙烯酯(VMA)改性的四氟乙烯-丙烯(TFE-P)共聚物生胶,对硫化前后的共聚物结构、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和... 采用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钠-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经乳液聚合制备了少量巴豆酸乙烯酯(VCA)或甲基丙烯酸乙烯酯(VMA)改性的四氟乙烯-丙烯(TFE-P)共聚物生胶,对硫化前后的共聚物结构、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等进行研究。发现VCA或VMA可有效共聚进入共聚物分子链,并导致共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少量VCA或VMA的引入显著提高了TFE-P共聚物的可交联性,并提高了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未补强TPE-P-VCA共聚物硫化胶的拉伸强度达16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60%,补强后TPE-P-VCA共聚物硫化胶拉伸强度达19.8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共聚物 巴豆酸乙烯 甲基乙烯 交联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辛烯-1及辛烯-1共聚产品生产现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亚丽 曾群英 +2 位作者 魏福成 黄付玲 王秀绘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共5页
概述了全球辛烯-1供需现状及生产技术,介绍了Dow、Nova、DSM等国外大公司以辛烯-1为共聚单体的聚乙烯生产工艺,并较详细地阐述了包括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的耐热增强聚乙烯(PE-RT)、塑性体(POP)和弹性体(POE)等的辛烯-1共聚... 概述了全球辛烯-1供需现状及生产技术,介绍了Dow、Nova、DSM等国外大公司以辛烯-1为共聚单体的聚乙烯生产工艺,并较详细地阐述了包括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的耐热增强聚乙烯(PE-RT)、塑性体(POP)和弹性体(POE)等的辛烯-1共聚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发展我国辛烯-1及辛烯-1共聚产品研发生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1 共聚单体 乙烯/辛烯-1共聚物 塑性体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S接枝协同MoS_(2)-PDA改性PVDF超滤膜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晨瑶 毕凤鸣 +1 位作者 徐文钰 谭志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6-951,957,共7页
将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AMPS)接枝到预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上,制备了PVDF-g-AMPS共聚物,并以聚多巴胺修饰的二硫化钼(MoS_(2)-PDA)为亲水性填料,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MoS_(2)-PDA/PVDF-g-AMPS超滤膜。结果表明,随着A... 将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AMPS)接枝到预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上,制备了PVDF-g-AMPS共聚物,并以聚多巴胺修饰的二硫化钼(MoS_(2)-PDA)为亲水性填料,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MoS_(2)-PDA/PVDF-g-AMPS超滤膜。结果表明,随着AMPS接枝量的提高,纯水通量、染料废水通量进一步提高。铸膜体系中AMPS占比为15%的改性膜较未添加AMPS改性的复合膜表面水接触角由71.5°降低到52.3°,纯水通量由107.8 L/(m^(2)·h)提高到202 L/(m^(2)·h),染料的通量恢复率高达98%,蛋白污染物(BSA)的不可逆污染率下降到10.26%,有效改善了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AMPS接枝改性PVDF与MoS_(2)-PDA的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超滤膜的截留率、亲水性以及抗污染性能,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聚偏氟乙烯 亲水性 抗污染性 2-酰胺-2-甲基-1-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TD-Na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的表征及耐热性能 被引量:27
19
作者 钟传蓉 黄荣华 +1 位作者 张熙 刘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以自制的疏水单体苯乙烯衍生物(STD)和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钠(NaAMPS)为原料,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液共聚物PAS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和DSC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测定了聚合物的组成,通过原... 以自制的疏水单体苯乙烯衍生物(STD)和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钠(NaAMPS)为原料,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液共聚物PAS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和DSC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测定了聚合物的组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聚合物溶液形态的表征,证实了PASA水溶液疏水微区的存在。TG分析显示PASA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其分解温度高达312℃。PASA浓度为0.1g/dL时,表观粘度达208mPa.s,表明了其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增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TD-NaAMPS三元共聚物 疏水缔合 结构表征 耐热性能 酰胺 驱油聚合物 乙烯 酰胺 2-甲基-2-酰胺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NaAMPS-St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念 高保娇 +1 位作者 李延斌 徐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微乳液介质中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AM-NaAMPS-St)。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 在微乳液介质中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AM-NaAMPS-St)。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及Huggins常数kH。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研究了大分子链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考察了共聚物结构对其水溶液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疏水缔合 结构与性能 酰胺 2-酰胺基-2-甲基磺酸钠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