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秩序与和谐:礼乐制度与行为正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董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21,160,共12页
西周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礼”则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制度综合”。“礼”作为典制,其现实性上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生活的多元秩序与和谐。在理念上,“礼”作为制度体系是圣人法天立极、依于天道而建立人道的结果,因此它是由天...
西周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礼”则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制度综合”。“礼”作为典制,其现实性上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生活的多元秩序与和谐。在理念上,“礼”作为制度体系是圣人法天立极、依于天道而建立人道的结果,因此它是由天地人神共构而形成的人道世界的制度典范,充分体现了人为自我立法的价值建构。因“礼之本”在天道,所以在古典儒学的特定语境之下,“礼”具有神圣性内涵。“王”或“天子”以其特定名分现身于“礼”的制度结构之中,他必须成为循礼的典范,而不具有度越于制度规范的特权。“礼”对于“名分”的制约具有现实意义的普遍有效性。“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是一切个体实现其现实生存的基本场域,处于其中的个体(主体)间“名分”的表达具有原则上的对等性,包含责任、权利、义务的平等意义。“名分”之实,即是公开场域中的个体性或公共交往秩序中的主体性。“名分”的恰当体现即是“义”,是在公开性意义上关于个体(主体)行为正义的本质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
制度综合
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
行为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节制德性视域下荀子的“礼”“欲”之辨
被引量:
3
2
作者
晏玉荣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87,123,共6页
荀子对于欲望的价值判断是矛盾的,欲望为恶、价值中立、为善等三种理论都有切实的文本依据。但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了礼规范、指引欲望的重要作用,即节制的必要性。荀子通过礼乐制度、社会规范、德性培养三个方面,展示了"以礼治欲&qu...
荀子对于欲望的价值判断是矛盾的,欲望为恶、价值中立、为善等三种理论都有切实的文本依据。但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了礼规范、指引欲望的重要作用,即节制的必要性。荀子通过礼乐制度、社会规范、德性培养三个方面,展示了"以礼治欲"的可行性,使得节制切实有效。荀子通过心能"知"、能"虑"、能"使"的独特功能,合理解释了性恶之人形成节制德性的可能性,受过道德教育的心能实现心灵的转向,遵循"道"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节制
礼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被引量:
9
3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4,共7页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突破洪武祖制而实现阁权的扩张,必须具备诸多必要条件,它不可能在与皇帝的对抗中完成,更不可能通过挟持皇帝而侥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明朝内阁
大
礼
议
杨廷和
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朝“入閤礼”考论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月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入閤礼在契丹传统礼仪生活和宗教信仰中找不到任何痕迹,其作为朝谒礼仪的一种起源于唐朝,与当时的内朝制度关系密切。唐末因乱礼阙,皇帝渐废正衙视朝,而入閤日重。五代之后皇帝于每月朔望日御正衙入閤成为定制,入閤礼遂成五代盛礼。辽...
入閤礼在契丹传统礼仪生活和宗教信仰中找不到任何痕迹,其作为朝谒礼仪的一种起源于唐朝,与当时的内朝制度关系密切。唐末因乱礼阙,皇帝渐废正衙视朝,而入閤日重。五代之后皇帝于每月朔望日御正衙入閤成为定制,入閤礼遂成五代盛礼。辽太宗时期两次行入閤礼的实践,既体现了在辽初礼制建设中对中原五代礼制的继承,也是契丹国家性质转变的外在表现。辽朝中后期,在国家礼制建设日趋完善的同时,由于受北宋及契丹国家二元政治体制的影响,入閤礼废置不行。但是中央官系统中的东西上閤门司却得以保留,成为职掌辽朝礼仪的主要部门之一,在辽朝中后期国家礼仪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入閤
礼
辽太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戍求鼎铭文与商代会礼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雪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7,124,共9页
会礼为先秦宾礼之一,指会合军队讨伐叛逆之礼,其实质是一种军事会盟。戍求鼎铭文记载了商代的会礼,对于探讨会礼的史实,考察典籍记载会礼的真实性具有较大价值。铭文中,"会"指会礼,"会西方"指会同西方诸侯,"省...
会礼为先秦宾礼之一,指会合军队讨伐叛逆之礼,其实质是一种军事会盟。戍求鼎铭文记载了商代的会礼,对于探讨会礼的史实,考察典籍记载会礼的真实性具有较大价值。铭文中,"会"指会礼,"会西方"指会同西方诸侯,"省"指军事征伐,"戍求"指带领军队参与会同的职官。铭文内容为王命宜子与一方诸侯会同军队以行征伐,与典籍记载的会礼相合。此外铭文中的"省"为"九伐"之一,与典籍记载中会礼的目的为行"九伐之法"相合。这说明商代已经存在成型的会礼,且与典籍记载的周代会礼有一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
礼
军事
会盟
戍求鼎
九伐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中国丧祭礼与家庭代际结构——兼议其中的生死冲动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子潇
居飞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1期124-133,198,共11页
精神分析学说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主要基于夫妻家庭的形态来分析子女与父母之间在无意识中的爱恨生死。中国古典家庭结构则呈现出与夫妻家庭相异的三代家庭形态,展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代际互动与代际冲突模式,并由此发展出解决这一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主要基于夫妻家庭的形态来分析子女与父母之间在无意识中的爱恨生死。中国古典家庭结构则呈现出与夫妻家庭相异的三代家庭形态,展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代际互动与代际冲突模式,并由此发展出解决这一冲突的独特文化方式。以精神分析视角观之,一方面,正如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代际之间除了爱与传承之外,还表现出明显的冲突与对抗;另一方面,中国家庭通过昭穆制度化解了三代之间的爱恨冲突、传递与接收的矛盾,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代际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死观——“死而复生”。中国的丧祭礼则可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独特的代际互动及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丧祭
礼
三代家庭
死而复生
中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戴震性善说中的“礼”与“理”
被引量:
1
7
作者
褚叶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在否定了宋儒的天理之后,戴震通过人性中的心知重新论证性善之说。而心知不仅仅是一种理性认知,更确切地说,心知指向具体伦理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指向人伦日用之礼。可以说,戴震或许忽视了程朱思想中的一些复杂面向,但是他对于宋明儒学中...
在否定了宋儒的天理之后,戴震通过人性中的心知重新论证性善之说。而心知不仅仅是一种理性认知,更确切地说,心知指向具体伦理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指向人伦日用之礼。可以说,戴震或许忽视了程朱思想中的一些复杂面向,但是他对于宋明儒学中内向化、心性化的修养方式的批评,却同时体现出他对理学内部张力的敏锐洞察。戴震对于礼的重视,是因为他认为,人只有在人伦日常中,在一个由礼组成的共同体中,才能真正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人性论
礼
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靖革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4
8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嘉靖革新是明代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变革活动。不了解这一革新 ,就不可能客观地认识“张居正改革”或“隆万大改革”。总结笔者的研究所得 ,可以认为 :明代改革应描述为“嘉隆万改革” ,其中核心是嘉靖革新 ,其余波延至万历前期。
关键词
嘉靖革新
大
礼
仪
即位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秩序与和谐:礼乐制度与行为正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董平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21,160,共12页
文摘
西周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礼”则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制度综合”。“礼”作为典制,其现实性上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生活的多元秩序与和谐。在理念上,“礼”作为制度体系是圣人法天立极、依于天道而建立人道的结果,因此它是由天地人神共构而形成的人道世界的制度典范,充分体现了人为自我立法的价值建构。因“礼之本”在天道,所以在古典儒学的特定语境之下,“礼”具有神圣性内涵。“王”或“天子”以其特定名分现身于“礼”的制度结构之中,他必须成为循礼的典范,而不具有度越于制度规范的特权。“礼”对于“名分”的制约具有现实意义的普遍有效性。“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是一切个体实现其现实生存的基本场域,处于其中的个体(主体)间“名分”的表达具有原则上的对等性,包含责任、权利、义务的平等意义。“名分”之实,即是公开场域中的个体性或公共交往秩序中的主体性。“名分”的恰当体现即是“义”,是在公开性意义上关于个体(主体)行为正义的本质限定。
关键词
礼
制度综合
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
行为正义
Keywords
li
(
礼
)
institutional complex
situation of inter-communicational relationship of objectivity
justice of behavior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节制德性视域下荀子的“礼”“欲”之辨
被引量:
3
2
作者
晏玉荣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87,123,共6页
文摘
荀子对于欲望的价值判断是矛盾的,欲望为恶、价值中立、为善等三种理论都有切实的文本依据。但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了礼规范、指引欲望的重要作用,即节制的必要性。荀子通过礼乐制度、社会规范、德性培养三个方面,展示了"以礼治欲"的可行性,使得节制切实有效。荀子通过心能"知"、能"虑"、能"使"的独特功能,合理解释了性恶之人形成节制德性的可能性,受过道德教育的心能实现心灵的转向,遵循"道"的方向。
关键词
荀子
节制
礼
欲望
Keywords
Xunzi
Temperance
'
li
'
(
礼
)
'
Yu
'
(欲)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被引量:
9
3
作者
田澍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4,共7页
文摘
在大礼议激烈论战时期的杨延和与新君世宗的暂时对抗不是间权的扩张,而是其阁权因脆弱和不足所导致的畸变。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则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要突破洪武祖制而实现阁权的扩张,必须具备诸多必要条件,它不可能在与皇帝的对抗中完成,更不可能通过挟持皇帝而侥幸成功。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明朝内阁
大
礼
议
杨廷和
阁权
Keywords
cabinet of the Ming Dynasty Da
li
Yi (大
礼
议) YANG Tinghe cabinet power distort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朝“入閤礼”考论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月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
文摘
入閤礼在契丹传统礼仪生活和宗教信仰中找不到任何痕迹,其作为朝谒礼仪的一种起源于唐朝,与当时的内朝制度关系密切。唐末因乱礼阙,皇帝渐废正衙视朝,而入閤日重。五代之后皇帝于每月朔望日御正衙入閤成为定制,入閤礼遂成五代盛礼。辽太宗时期两次行入閤礼的实践,既体现了在辽初礼制建设中对中原五代礼制的继承,也是契丹国家性质转变的外在表现。辽朝中后期,在国家礼制建设日趋完善的同时,由于受北宋及契丹国家二元政治体制的影响,入閤礼废置不行。但是中央官系统中的东西上閤门司却得以保留,成为职掌辽朝礼仪的主要部门之一,在辽朝中后期国家礼仪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辽朝
入閤
礼
辽太宗
Keywords
li
ao Dynasty
the Ceremony ofRu C,e
li
(入閤
礼
)
L/ao Tai Zong (辽太宗)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戍求鼎铭文与商代会礼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雪飞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7,124,共9页
基金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岳麓简三>与秦法制研究"(2016GN010)阶段性成果
文摘
会礼为先秦宾礼之一,指会合军队讨伐叛逆之礼,其实质是一种军事会盟。戍求鼎铭文记载了商代的会礼,对于探讨会礼的史实,考察典籍记载会礼的真实性具有较大价值。铭文中,"会"指会礼,"会西方"指会同西方诸侯,"省"指军事征伐,"戍求"指带领军队参与会同的职官。铭文内容为王命宜子与一方诸侯会同军队以行征伐,与典籍记载的会礼相合。此外铭文中的"省"为"九伐"之一,与典籍记载中会礼的目的为行"九伐之法"相合。这说明商代已经存在成型的会礼,且与典籍记载的周代会礼有一致之处。
关键词
会
礼
军事
会盟
戍求鼎
九伐之法
Keywords
Hui
li
(会
礼
)
mi
li
tary affair
al
li
ance
Shu Qiu Ding(戍求鼎)
Nine conquest ways (九伐之法)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中国丧祭礼与家庭代际结构——兼议其中的生死冲动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子潇
居飞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1期124-133,19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康思想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BZX094)阶段性成果。
文摘
精神分析学说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主要基于夫妻家庭的形态来分析子女与父母之间在无意识中的爱恨生死。中国古典家庭结构则呈现出与夫妻家庭相异的三代家庭形态,展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代际互动与代际冲突模式,并由此发展出解决这一冲突的独特文化方式。以精神分析视角观之,一方面,正如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代际之间除了爱与传承之外,还表现出明显的冲突与对抗;另一方面,中国家庭通过昭穆制度化解了三代之间的爱恨冲突、传递与接收的矛盾,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代际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死观——“死而复生”。中国的丧祭礼则可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独特的代际互动及生死观。
关键词
精神分析
丧祭
礼
三代家庭
死而复生
中庸
Keywords
psychoanalysis
Chinese funeral and sacrificial“
li
”(
礼
)
three-generation family
rebirth from death
“Zhong Yong”(中庸)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震性善说中的“礼”与“理”
被引量:
1
7
作者
褚叶儿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2,共7页
文摘
在否定了宋儒的天理之后,戴震通过人性中的心知重新论证性善之说。而心知不仅仅是一种理性认知,更确切地说,心知指向具体伦理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指向人伦日用之礼。可以说,戴震或许忽视了程朱思想中的一些复杂面向,但是他对于宋明儒学中内向化、心性化的修养方式的批评,却同时体现出他对理学内部张力的敏锐洞察。戴震对于礼的重视,是因为他认为,人只有在人伦日常中,在一个由礼组成的共同体中,才能真正成人。
关键词
戴震
人性论
礼
理
Keywords
Dai Zhe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li
(
礼
)
li
(理)
分类号
B249.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靖革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4
8
作者
田澍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文摘
嘉靖革新是明代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变革活动。不了解这一革新 ,就不可能客观地认识“张居正改革”或“隆万大改革”。总结笔者的研究所得 ,可以认为 :明代改革应描述为“嘉隆万改革” ,其中核心是嘉靖革新 ,其余波延至万历前期。
关键词
嘉靖革新
大
礼
仪
即位诏书
Keywords
Jiajings Innovation
Da
li
YI(大
礼
仪)
Imperial edict of ascending thron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秩序与和谐:礼乐制度与行为正义
董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节制德性视域下荀子的“礼”“欲”之辨
晏玉荣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礼仪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明代阁权个案研究之一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辽朝“入閤礼”考论
李月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戍求鼎铭文与商代会礼
吴雪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中国丧祭礼与家庭代际结构——兼议其中的生死冲动
刘子潇
居飞
《哲学分析》
CSSCI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戴震性善说中的“礼”与“理”
褚叶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嘉靖革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