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力图谱在微生物学及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及实践反思
1
作者 张美玲 谭红岩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4,共5页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反思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考试成绩、学习过程等量化指标,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估及反思提升,“以评促学”的效果难以达成。课程通过使用...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反思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考试成绩、学习过程等量化指标,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估及反思提升,“以评促学”的效果难以达成。课程通过使用能力图谱,将教学目标中对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要求具象化,引导学生通过能力图谱反思学习效果、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完善能力图谱的主要内容,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有效实现“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图谱 教学评价 教育数字化 以评促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迭代驱动下教学模式重构实践与效能评估
2
作者 孙宝芸 金鑫 +1 位作者 杨彦海 刘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5-209,238,共6页
为推进教育生态演进,基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动态迭代。在通过问卷调研与半结构化访谈解析学习体验影响因素及学生对BOPPPS模式认同度的基础上,构建AIED+BOPPPS联合教学模式,并对联合教学模式进行满意度评价。研究采用K... 为推进教育生态演进,基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动态迭代。在通过问卷调研与半结构化访谈解析学习体验影响因素及学生对BOPPPS模式认同度的基础上,构建AIED+BOPPPS联合教学模式,并对联合教学模式进行满意度评价。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传统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上线下+BOPPPS以及AIED+BOPPPS 4类教学模式成效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投入是学习体验的核心影响要素;BOPPPS模式有助于激活学习内驱力、强化教学效能、提升课堂参与深度;AIED技术支持的教学体系依托智能诊断反馈,提高知识建构效率;AIED+BOPPPS教学模式通过构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路径,不仅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感和满意度,增强阶段性学习目标达成率,更有效促进知识迁移与高阶思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迭代 教学模式 学习体验 AIED+BOPPPS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中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陈佑清 朱莉萍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7,共11页
学习中心教学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机制,主张课堂教学过程应以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活动为本体(以学为中心),而将教师作用聚焦在引起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促进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教为学服务)。学习中心教学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所需的一... 学习中心教学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机制,主张课堂教学过程应以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活动为本体(以学为中心),而将教师作用聚焦在引起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促进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教为学服务)。学习中心教学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所需的一种教学形态或教学结构。针对当前推进学习中心教学的迫切要求,需要构建与学习中心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文献研究、焦点访谈、案例分析,首先初步拟定学习中心教学评价指标框架;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初拟的学习中心教学评价指标框架进行修订,确立了包含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过程组织、学习过程促进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观测点的学习中心教学评价指标框架;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配权重,形成可实际操作运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习中心教学 学习中心教学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学术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演进逻辑与改革进路
4
作者 欧阳光华 游子欢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I0002,共11页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分为恢复奠基、规范建制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学学术理念的契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从本质上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演进是行政理性与学术理性博弈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既受...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分为恢复奠基、规范建制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学学术理念的契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从本质上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演进是行政理性与学术理性博弈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既受到外源驱动与内生张力的共同作用,又被旧有制度与惯性选择的自我强化所阻碍,在整体上呈现出渐进性与螺旋式相互交织的变迁路径特征。未来有必要从理念重申、制度创新、主体协同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进行系统性改革,以真正实现教学学术理念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本土化,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校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 高校教师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内涵、逻辑起点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长吉 姜栋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践取向”的内涵。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哲学理论的产物,是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学思想的延伸,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的拓展。教学方法向“实践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向“知行合一”转变以及评价方式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基础教育 学科实践 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情绪面部特征识别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方法
6
作者 廖雨森 马旭 +2 位作者 柯钧 薛正辉 刘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9-620,共12页
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是教育现代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阶段测试、问卷调查和人工观察等方式,存在教学情况反馈滞后、操作复杂且消耗人力、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 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是教育现代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阶段测试、问卷调查和人工观察等方式,存在教学情况反馈滞后、操作复杂且消耗人力、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情绪面部特征识别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学生学习情绪面部特征数据集,并通过深度网络识别不同的面部特征.随后,依据调查问卷结果,构建了基于学习情绪面部特征的教学效果量化评价策略,实现了客观实时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课堂学生面部特征识别中,You Only Look Once(YOLO)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优于其他几种对比模型,可实现学生面部特征的快速、高精度识别.为创新智慧课堂评价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智慧评价 深度学习 学习情绪 面部特征识别 课堂教学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可行的理论支点 被引量:3
7
作者 付亮 朱文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1,共8页
教—学—评一体化具有教—学—评相一致、以具化后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教—学—评相融合、以真实性任务规制教学情境,教—学—评相促进、以过程性评价贯穿教与学全过程的三重规定性而成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着力点。SOLO分类理论因... 教—学—评一体化具有教—学—评相一致、以具化后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教—学—评相融合、以真实性任务规制教学情境,教—学—评相促进、以过程性评价贯穿教与学全过程的三重规定性而成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着力点。SOLO分类理论因其思维具有层次性,能够以核心素养框定教—学—评的目标;知识具有连续性,能够以真实情境统摄教—学—评的任务;学习具有循环性,能够从多元视角变革教—学—评,从而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提供了可行的新思路。基于SOLO分类理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涵盖多层思维的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融通复合知识的教学任务;贯彻过程性评价,层级式推进多维度的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 SOLO分类理论 学科核心素养 真实情境 过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课堂情境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范式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莎 杨洒 +3 位作者 李嘉源 秦威 郭庆 黎欢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倡导将核心素养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评”一致。然而,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教学为核心、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倡导将核心素养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评”一致。然而,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教学为核心、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新范式。该范式包含课程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构建、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存储、相关特征的提取、评价模型的构建、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六个环节,旨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文章还提出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的原则:数字技术发展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支持基于证据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创新情境嵌入式的评价手段、促进多元主体个性化评价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评价 智慧课堂 “教—学—评”一致性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在线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在线课程的建设和纯线下传统教学向混合式教学新生态的变革。疫情后,在线课程成为常规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带来了对在线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新探索。然而,当前高...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在线课程的建设和纯线下传统教学向混合式教学新生态的变革。疫情后,在线课程成为常规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带来了对在线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新探索。然而,当前高校线上教学评价在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逻辑三个方面均存在较大误区。该文提出教学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基于这些原则构建了一个包含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型,且对模型进行了实践验证,为高校在线课程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 教学评价 定性评价 以学为中心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实践教学的评价——以物理学科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瀚匀 姚建欣 李春密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在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评价和改进跨学科实践、项目式教学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回应该问题,通过梳理比较“教育者评估教学产品质量”(EQuIP)量规反映的国际科学教育共性理念,吸收借鉴EQuIP量规部分评... 在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评价和改进跨学科实践、项目式教学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回应该问题,通过梳理比较“教育者评估教学产品质量”(EQuIP)量规反映的国际科学教育共性理念,吸收借鉴EQuIP量规部分评价指标,结合跨学科教学改进实践,制订我国的跨学科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依托物理学科教学设计评价案例,进一步探讨跨学科实践教学的评价问题。从评价标准的设计思路、研制过程及其保障机制维度来看,研究认为,跨学科实践教学改进应做到:聚焦关键问题,助力学生动态发展;打造跨学科团队,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跨学科实践 项目式教学 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谢幼如 陆怡 +2 位作者 彭志扬 邱艺 李成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如何以教、学、评三环融通支撑五育融合,重塑育人范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知识图谱是一种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对于推动高校课程数字化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强大的...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如何以教、学、评三环融通支撑五育融合,重塑育人范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知识图谱是一种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对于推动高校课程数字化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强大的功能作用。研究针对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内涵意义不清、理论逻辑不明、技术支持错位等问题,以课程与教学理论、场景理论等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演绎等方法,开展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首先,结合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明晰了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意义;接着,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旨归,提出了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逻辑;最后,分析知识图谱的赋能作用,构建了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并面向人机协同交互学习、自适应自主学习、数实融合探究学习等典型场景,分别提出了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教-学-评”一体化 高校课程 场景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质量AI机器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广田薰 周政 +1 位作者 MERSHA Bemnet Wondimagegnehu 戴亚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7-1088,共12页
借助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技术,实现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机器自动评估,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教学质量AI机器评估问题,介绍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分析机器评估使用的相关AI技术;并以不同的评估技术为主线... 借助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技术,实现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机器自动评估,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教学质量AI机器评估问题,介绍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分析机器评估使用的相关AI技术;并以不同的评估技术为主线,对教室环境下的AI机器评估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归纳与分析,指出目前机器评估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机器评估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教学评价的伦理反思与教育立场——基于比斯塔“教育之弱”的理解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嘉腾 高巍 王沁颖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1,共7页
智能技术在提升教学评价精准性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中的规训隐忧与伦理危机。基于比斯塔的理论主张,指出教育技术伦理需要调和“技术之强”与“教育之弱”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技术向善”的目的。在“教育之弱”的视角下,发现他异技术的强... 智能技术在提升教学评价精准性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中的规训隐忧与伦理危机。基于比斯塔的理论主张,指出教育技术伦理需要调和“技术之强”与“教育之弱”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技术向善”的目的。在“教育之弱”的视角下,发现他异技术的强势介入让人的主体化进程遭遇挑战,“算法暴政”凭借强制性力量导致教学偏见隐匿与增强,数字拜物教对人之精神存在的贬抑及其对世界丰富性的遮蔽引发了教学的表现主义危机,问责制与新自由主义治理合谋侵蚀教学评价的制度之善。因而,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需要回归教育立场,在以世界为中心的教学中让主体浮现,提升算法决策的开放性和价值敏感性,强化智能化教学评价的人文主义使命,以制度德性引导教学评价的良序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评价 教育技术伦理 比斯塔 教育之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移民 谢莉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26-31,共6页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纽带。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在明确目标基本分类、规范基本描述、把握制定依据、构建制定流程的基础上,形成规范、适用的制定策略,为职业院校教师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纽带。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在明确目标基本分类、规范基本描述、把握制定依据、构建制定流程的基础上,形成规范、适用的制定策略,为职业院校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提供有力参考。未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聚焦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实现,通过协同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及关联教学过程、评价与目标制定等,确保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朝着整体化设计和描述的方向前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和职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 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评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厘定、现实价值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昭铭 高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实现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是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能够为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也有利于促进基层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 实现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是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能够为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也有利于促进基层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始终以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预期层、感知层与运作层课堂的“教-学-评”要素均要保持素养目标的一致。以水平四篮球运动教学为例,阐明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理路:1)从课程标准、体育教材、学生学情方面解析素养目标大概念,形成预期课堂素养目标;2)对素养目标进行具体化与层次划分后确立学习目标,并设置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框架,以此设立学习路径与学习任务;3)在教学实施上应秉持以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思维,达成“教师教导-学生学习-课堂评价”三者的互通互联;4)加强对体育与健康3个层次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评”一致性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设计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单俊豪 刘永贵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0,共8页
学习设计是促进学生多元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绩效的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改变了传统知识观与学习观,也为创新学习设计模式提供了契机。研究首先从学习目标关注素养跃迁、学习场景强调实境探究、学习体验注重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 学习设计是促进学生多元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绩效的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改变了传统知识观与学习观,也为创新学习设计模式提供了契机。研究首先从学习目标关注素养跃迁、学习场景强调实境探究、学习体验注重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侧重证据启发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设计的理念嬗变;其次,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设计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响应打造“以人为本”的适性学习理念、设计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流程以及构建“师—机—生”互融共生的学习新样态三项核心目标;再次,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设计的角色分为“经验型学习设计师”“智慧助学同伴”“智能点评专家”三类,并基于4C/ID模型提炼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设计的操作性步骤;最后,从教师数字素养、学生学习态度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专业性三个方面探讨技术赋能学习设计的阻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习设计 学习体验 教—学—评一体化 人机协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学习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精准施教的模式探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欣 杨铭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7,共8页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当前思政课教育模式未能有效满足学术对于信息化和互动性的教学需求。多模态学习理论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信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视角。基于此理论,...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当前思政课教育模式未能有效满足学术对于信息化和互动性的教学需求。多模态学习理论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信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视角。基于此理论,教学团队构建了包含“课前预测-课中监测-课后评估”多环节的思政课监测体系,并对某高校进行实际的思政课堂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获取、分析学生的各种学习数据,进而为思政课教师的精准教学提供了可能。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多模态学习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练—评”一致性: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蒋新成 祝良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2022年《义务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大单元的教学理念,如何依据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实现体育与健康课堂“学、练、评”一致性的转型,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探讨话题,对深化与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具有... 2022年《义务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大单元的教学理念,如何依据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实现体育与健康课堂“学、练、评”一致性的转型,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探讨话题,对深化与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体育大单元“学、练、评”一致性的逻辑起点,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四大弊端:“繁”(教材内容学习繁多)、“浅”(教学方式蜻蜓点水)、“散”(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脱”(教材内容之间脱节)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试图构建体育大单元“学、练、评”一致性的内容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大单元“学、练、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学”大概念,“练”大任务,“嵌”大评价。以期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形成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纵向衔接、横向一致的大单元教学体系,有利于实现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促进新课标素养导向教学理念的落地,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的深度学习,真正落实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大单元理念 “学、练、评”一致性 课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郄婷婷 赵鲁 陈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以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生物与环境单元为例,在分析新课标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大概念、重要概念与学业要求对接,确定单元主题。通过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阶段学习活动并利用外显性的评... 以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生物与环境单元为例,在分析新课标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大概念、重要概念与学业要求对接,确定单元主题。通过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阶段学习活动并利用外显性的评价任务了解学生理解程度,以嵌入式评价引领学生持续、高效地进行学习,以实现教与学的双向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与环境 “教学评”一致性 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思维引领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升维创新:理据、趋势与广延
20
作者 杨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6,72,共9页
教育数字化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解决教育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一生一空间”的网络学习空间布局已经形成,但基于空间的常态化教学仍面临诸多... 教育数字化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解决教育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一生一空间”的网络学习空间布局已经形成,但基于空间的常态化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基于对全国范围内省市级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现状的调研,剖析了空间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十三种共性问题和四大发展困境,探索了指数思维赋能空间教学应用的解困之策。指数思维强调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前瞻性和迭代性,注重空间教学中每一个要素功能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指数级倍增,并通过设计空间教学评价,引领空间教学应用升维创新。研究提出了ETGS战略规划,擘画出我国空间教学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空间广延属性,构建了ETGS学习空间教学Q-C-Q综合测评体系,提出了空间教学应用指数效应的评估框架,为全面监测和分析ETGS学习空间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思维 空间教学 ETGS战略 ETGS学习空间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